许文昌走后,李昕去了码头见了阮小五道:“五哥,这次又运来多少流民?”
阮小五答道:“这次来的有四千人吧。”
李昕点头道:“嗯,现在可有空船,兴汉岛第三座城池宜兰城要开建了,某得带五哥去看看,以后再送人就要分成三部分了。”
阮小五说道:“有空闲的船只,某这就跟兄弟一起去看看。”
李昕跟阮小五乘船一道前往宜兰城,路过鸡笼城的时候,李昕特地把阮小七叫了过来。
李昕问道:“七哥,这边水军训练的如何了?”
阮小七说道:“共工船都接收了,飞剪船刚接收了十几艘,现在都在加紧训练中。”
李昕点头道:“好,继续练吧,还有水鬼队也不能放松,明年开春将会有重大行动。”
阮小七抱拳道:“是,兄弟,放心吧,某会好好训练他们的。”
嘱咐完了阮小七,李昕与阮小五继续向宜兰城开去,到达宜兰城后,李昕发现简易码头已经修好了,已经有小部分人员在干活了。
李昕跟阮小五说道:“五哥,这里就是兴汉城的第三座城池宜兰城的所在地。”
阮小五点头道:“好,某知道了,那每次人员跟物资怎么分配?”
李昕想了想道:“登岛的人员三座城池按三成三成四成这样分,宜兰城多分一成人员,物资按四成四成两成这样分,宜兰城初期人口少,物资就少分点分个两成就好。”
阮小五答道:“是,兄弟,某明白了。”
李昕说道:“好了,五哥,咱们回吧。”
阮小五答道:“好,兄弟,某想问你个事。”
李昕点头道:“五哥,你有啥事说吧。”
阮小五问道:“你见小七的时候说明年开春有重大行动,不知明年的行动可有用到哥哥的地方?”
李昕笑道:“看来五哥有些耐不住寂寞了啊。”
阮小五挠挠头道:“这指挥运输船队也就那么点事儿。”
李昕语重心长的说道:“五哥,这两地之间的运输可是关乎我们生存的大事,可一点儿马虎不得,现在交给其他人某也不放心,明年的行动确实有需要用到五哥的地方,就是要从五哥的运输船队抽调四十艘船跟随七哥的船队一起行动。”
阮小五抱拳道:“好,某知道了,某一定帮兄弟管好这运输船队。”
李昕拍拍阮小五道:“五哥放心,再过几年会有让五哥上战场过瘾的日子。”
阮小五傻笑道:“好,某知道了,到时候兄弟别忘记某就行了。”
李昕回到兴汉城后,便直接回府了,刚进府李昕便高喊道:“我回来了。”
梁红玉闻声便出来道:“官人回来了,快去更衣,奴家今日跟府里的厨娘学了几道小菜,不知味道是否合官人的口味,官人更完衣就过来尝尝,奴家去把小妹也叫来。”
李昕换完衣服出来便急不可耐的先尝了尝梁红玉的手艺,李婧与梁红玉过来看到李昕正在尝菜说道:“哥,红玉姐的手艺如何啊?”
李昕答道:“味道肯定不如厨娘做的好吃,还有点咸,不过第一次跟厨娘学做菜能做成这样,夫人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只要稍加练习夫人做的菜一定能赶上厨娘的水准。”
李婧白了李昕一眼道:“哥,你真挑剔。”
李昕咳咳两声道:“你哥要不挑剔,能把天香楼做的那么大?那么赚钱?民以食为天,吃才是人活着最重要的,吃好了,什么事就都能干好了。”
李婧说道:“是是是,你说得都对。”
第一百四十九章 方腊起义(终)
梁红玉听到李昕的评价心里还是甜滋滋的:“是,官人,奴家明白了。”
李昕说道:“夫人,你别光练厨艺,把武艺给忘了,我这人武艺也就那水平了,天赋不及夫人,说不得以后还要靠夫人保护呢。”
李婧闻言道:“哥,不是你该保护红玉姐嘛,怎么还要红玉姐保护你,丢不丢人。”
李昕作势欲打道:“嘿,你这小妮子,怎么净跟你哥作对呢,赶紧吃饭,吃完饭就回屋歇着去。”
梁红玉看兄妹二人吵嘴笑道:“你们兄妹俩就不能好好说话,老这么吵也不嫌累啊,快吃饭吧,再不吃就要凉了。”
吃过饭后,李昕坏笑道:“吃饱了,夫人,回屋我教你做些事吧。”
梁红玉知道李昕想干什么脸红道:“嗯,官人请吧。”
就在李昕努力发展兴汉岛,与梁红玉过着没羞没臊的日子的时候,方腊起义的大幕终于要落下了,宣和三年四月初二,衢州失守,义军将领郑魔王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王禀、刘镇等各路宋军会合,层层包围帮源。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
李昕得到消息后,心道:总算还是结束了。
李昕叫来了梁红玉道:“夫人,东南之事总算是结束了,你看看吧。”
梁红玉看了之后叹息道:“结束了又如何?东南已然是满目疮痍,奴家的家也回不来了。”
李昕说道:“好吧,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就不再想了,夫人来我教你做点事情,府里往来各处的密信不少,以前都是我自己翻译,往后的密信只会越来越多,我忙不过来的时候,就需要夫人帮忙了,我来教夫人如何翻译密信。”
李昕遂把翻译密信方法交予了梁红玉,梁红玉学完之后李昕说道:“夫人觉得此种方法如何?”
梁红玉称赞道:“官人就是聪明,此种方法完全避免了消息的泄露。”
李昕说道:“好了,夫人再练练吧,我去兵营看看。”
梁红玉点头道:“嗯,官人且去吧。”
李昕来到兵营进入刘法的帅帐,便看到翟进与刘法在讨论一些事情,李昕说道:“翟将军也在啊。”
刘法看到李昕来了道:“主公怎么来了?”
李昕说道:“某来看看,顺便告知你们一个消息,东南之乱算是结束了,这是密信,你们自己看吧。”
刘法看过密信道:“此事倒也在预料之中,往后就是清剿乱军残余力量了,看来我们也可以松口气了。”
翟进说道:“东南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此次农民暴乱对朝廷可谓是重创,东南要想恢复可不容易,朝廷的财税怕是暂时恢复不了了,西军此次虽赢了但也受到了重创,对明年的北伐燕云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李昕点头道:“翟将军说得不错,不过那都暂时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先干好我们自己的事吧,刘帅,招兵情况如何了?”
刘法答道:“由于主公对军人待遇的提高,百姓们的参军热情还是很高的,五千士兵很快就招满了,目前新兵训练统一由翟将军负责。”
李昕说道:“嗯,翟将军,依照现在的训练情况,这五千士兵明年开春可能出战?”
翟进想了想道:“可以,末将会加紧训练他们的。”
刘法问道:“主公明年开春要有重大行动了?”
李昕点头道:“是的,某很早之前不是跟你说过嘛,要去攻占一个养马的岛,明年开春就是行动的时候,到时候就要麻烦翟将军跟某走一遭了。”
翟进闻言兴奋道:“是,主公,末将遵命。”
李昕说道:“到时候兴汉岛就拜托刘帅了。”
刘法有些落寞道:“是,主公,末将知道了。”
李昕拍了拍刘法道:“刘帅莫要如此,等以后回到西北了,有的是战事给刘帅打。”
刘法闻言神情一震道:“是,主公,末将定会为主公看好兴汉岛的。”
李昕点头道:“好了,某先走了,你们继续忙吧。”
李昕回府后把刘易叫了过来道:“东南之乱结束了,这一个多月又有多少流民登岛?”
刘易想了想道:“约有四万人左右登岛,目前整个兴汉岛约有二十一万余人口,其中兴汉城约有十二万人,鸡笼城约有八万人,宜兰城经过这一个多月也有一万余人了。”
李昕点头道:“嗯,很好,你们也可以放松放松了,往后的流民暂时就不会有那么多了,某答应给你们的奖励,你们也可以去领了。”
刘易抱拳道:“是,某代大家谢过主公。”
随后几日李昕又开始了他没羞没臊的的日常生活,不过没过几日,就有一个大好消息传来。
这日李昕带着梁红玉与李婧三人正在兴汉城大街上转悠,突然一骑快马停在三人面前,李昕一看马上之人,这不是阮小七身边的卫兵嘛。
只见此人下马跪拜道:“禀主公,今日七将军带领水军出海训练,碰见了三艘大船,七将军带领人员登船后经过交谈确认对方是主公一年多以前送出的远航船队。”
李昕闻言脑袋轰隆一声,身体有些摇晃,梁红玉赶紧扶住李昕道:“官人这是怎么了?”
李昕有些颤抖的再次问道:“你们确认是远航船队回来了?”
那卫兵答道:“禀主公,确认过了,正是远航船队,船队头领名叫吕文斌。”
李昕喃喃的说道:“对对,就是他,远航船队回来了,他们回来了,那他们现在在哪里?回来的船员还有多少人?”
卫兵接着答道:“船队目前停在鸡笼城的港口,船员经过我们的确认,一共有一百二十人。”
李昕下令道:“你去回去告知你们七将军,让他好好招待这些人,某随后就到。”
卫兵抱拳道:“是,主公。”
李昕又对二女说道:“夫人、妹妹我们回府收拾一下,你们跟某一起去鸡笼城。”
第一百五十章 英雄
李婧问道:“哥,你这是怎么了,这般着急。”
李昕说道:“因为今日我要带你们去见见我们汉人的英雄,他们做的事丝毫不亚于当年大汉博望侯张骞所做之事。”
李婧好奇道:“那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能得到哥这般的评价。”
李昕答道:“等到了你们就知道了,好了,不说了,我们赶快回去吧。”
三人回府后,很快收拾好,李昕还叫来了刘易跟许文昌还有翟管事。
李昕问道:“翟管事,城北门外通往核对岸的桥修好了吧?”
翟管事答道:“禀主公,城北的河流比较窄,故桥已经修好。”
李昕点头道:“好,那翟管事派人在河对岸建一座占地五百亩的墓地,尽量建在靠山的位置,在墓地中划出一百亩做烈士陵园,以后只有对汉人复兴有功之人死后才能葬在烈士陵园。”
翟管事抱拳道:“是,主公,属下明白了。”
李昕说道:“好了,翟管事,你可以退下了,刘易、许文昌你们二人跟我们一起走,我们一起去一趟鸡笼城。”
二人抱拳道:“是,主公。”
李昕等五人上了两辆马车,二女一辆马车,李昕与刘易跟许文昌一辆马车。
李昕在路上对许文昌说道:“你们研究农学的人这次要做好准备,将有一批新的农作物的种子交给你们,这批农作物你们要种好,其中部分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某也会交给你们,某会专门划出一片土地交给你们试种,当然不会有宜兰城那边的面积大。”
许文昌问道:“主公,现在我们就是去接收那批农作物的种子对嘛?”
李昕点头道:“是的,一年多以前某曾送出一个远航船队,今天他们回来了,现在就在鸡笼城,这事刘易应该知道,这次回来他们带回了很多新农作物的种子,这批种子对我们汉人的复兴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你们研究农学的人一定好好种植这些作物。”
许文昌抱拳道:“是,主公,下走明白了,主公为何不等宜兰城那边准备好了再试种这些种子?”
李昕说道:“时间上等不及,这次试种规模不大,主要是为了留种,只有少数几种作物会在兴汉岛大规模普及种植。”
许文昌问道:“主公,这是为何?”
李昕解释道:“从兴汉岛的气候以及我们的吃饭习惯来说,这里最适合大规模种植稻米跟小麦,但是以稻米为主,小麦为辅,不适合其他主粮的大规模种植,这次来的种子有几种作物是可以当做主粮的,它们并不适合在兴汉岛大规模种植。”
许文昌若有所思道:“是,主公,下走明白了。”
李昕继续说道:“你们要好好研究这些作物的特性,为日后在其他地方大规模种植做准备。”
许文昌抱拳道:“是,主公。”
地瓜、玉米、土豆这三种可以做主粮的高产作物,其中玉米与土豆因为温度原因并不适合在兴汉岛大规模种植,甚至都不适合在江南种植,这两种作物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在北方,而地瓜虽然可以在兴汉岛普及,但从饮食习惯上来说地瓜并不能替代水稻跟小麦,兴汉岛土地就那么多,所以地瓜可以有一定规模的种植用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但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挤压水稻跟小麦的用地,金鸡纳树倒是肯定要在兴汉岛大规模种植,其他的就看船队带回来的有什么作物的种子了,如果有菠萝跟木瓜的话倒是可以在兴汉岛大规模种植,不过这些都不能挤压主粮的种植面积。
李昕等人来到鸡笼城码头便看到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跟乞丐似的人狼吞虎咽似的在吃饭,吕文斌看到李昕过来了,赶忙上前跪拜道:“主公,我们回来了。”
李昕愣了一下,一时净还没认出来眼前之人便是吕文斌,定睛看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的问道:“你是吕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