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乌歇保证道“皇上放心,那辽主逃不了多久了,我大金勇士会很快把他捉住的。”
随后宋徽宗任命太中大夫徽猷阁待制赵良嗣为大宋正使,保义郎邠门宣赞舍人马扩为大宋副使,武显大夫文州团练使马政为送伴使,令他们同乌歇和高庆裔一起去往金国。
此时,马扩尚在雄州河北宣抚司,他接到诏令后刚要动身回京,忽然朝廷又来一份通知,令他不必回京,可直接去济南府,在那里等候赵良嗣一行。
几天后,马扩在济南府,与赵良嗣、马政、乌歇、高庆裔等人相会,一同启程东去,他们打算依然从登州乘船,跨海去往金国。
途中,马扩问赵良嗣“朝廷这次派遣我们出使金国,欲议何事?”
赵良嗣答道“此去主要是告知金国,如果我朝兵马能乘胜夺取燕京,那么金军兵马就不必入关;如果未能取胜,即请金军兵马进入燕京城之北,本朝兵马进入燕京城之南,依照原来约定,南北夹攻幽州城。你看了国书与事目,就知道了。”
赵良嗣拿出国书副本与事目文书交给马扩,只见国书上写道“使航洊至,聘礼增华,载惟修睦之勤,益稔缔交之厚,且承亲临军旅,远抚封陲,用申吊伐之仁,以讫威怀之略,逖闻风义,深感忱诚。
自审举军至西京,即遣童贯等领重兵相应,河北、河东两路,屡败契丹,俘馘甚众,军声早震,谅已具知。所有汉地及夹攻等事,并如昔日遣赵良嗣所议与累次国书,并马政所赉事录。大信既定,义无更改,其余具如别录。
大军屯驻,并边已久,冀敦守信约,来应师期,共成取乱之图,永洽善邻之契。候当秋凛,顺保天和。今差太中大夫徽猷阁待制赵良嗣等充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
专奉书陈达,不宣,谨白。”
而事目文书上写道“
一、昨遣赵良嗣计议,及累次国书所载,并令马政赉执事录所议汉地等事,系五代、唐以后,所陷营、平、幽、涿、蓟、檀、顺、蔚、朔、应、云、新、妫、儒、武、寰等州,旧汉地汉民。幽州系今辽国所称燕京,其余州县有辽国废并及改正名号去处,候收复讫,彼此划定封疆。
二、自闻举兵到西京,即遣太师童贯等领兵相应,大军自今年四月以后,屯驻河北路极边,累与接战,大获胜捷,依照原约,合夹攻,以未见金国进兵夹攻,故未曾深入。缘辽国日近犯边,若固追袭,乘势尽收燕地,不须夹攻外,若未收复,即合依原约夹攻。所谓夹攻者,系本朝自涿、易等处进兵至燕京,金国自古北口等处进兵至燕京。西京管下汉地,候收复燕京毕日,彼此夹攻。其汉地外地土,合属金国占据。
三、辽国旧主现在天德军以北夹山一带藏泊,现带领所借夏国兵马及勾取朔州等处正军、乡军护卫,欲御敌金国,燕京现在正搬送银绢赴旧主处充赏。设夏国来人兵,其旧主若不剿除,于金国终为后患。
四、夏国素务矫诈,昨闻尝遣使金国贺功,其实力助辽国,至公行文字诋毁金国甚切,及勾集反兵借与辽国,闻累与金国接战,已占据辽国金肃州、河清军、天德军、云内州,若不讨伐,常作堤防,必为金国深患。其诋毁文字,可附与使人。
近据河东路缴得金**前元帅府牒,内一节称燕京路,候秋凉以兵收去,三国期间,将欲如何?又牒称二国往来事,虑有下手先后。据此,虽意是夹攻,缘文字语言未是,彼此合守夹攻原约施行。
看完这篇国书和这份事目文书,马扩大惊道“金国因为没得到我军出兵之通报,担心我军夺取燕京之后守住关口,他们不得入关,得不到岁币,所以才派遣乌歇和高庆裔出使我朝。他们来的目的,无非是这样两个,一是接续和议,以邀岁币,二是刺探窥伺我朝动向和趋势。幸亏他们还不知道童枢密前次兵败白沟之事。
等我们到达金国后,可以这样对他们说那年,送曷鲁等使者回国后,我们一直在等待贵朝回音,不料贵朝竟寂然无声。我们猜想,可能是舟船在海上遇到风浪或者发生了其它事故,所以没来通报。后来听说贵朝已出兵,于是便举兵北上,意欲夹攻。
要是能围绕着这个内容来作国书就好了。可是,现在的国书和事目文书中,处处自示懦弱,尽露腹心,倾身依靠金军的帮助,直接许诺金兵入关,如此则大事去矣!日后,金军窥伺欺凌之患,岂可量哉!
目前,朝廷应不断催促童枢密进兵,一举攻克燕京,以振中国之威,以杜绝日后金军对我窥伺之患。”
赵良嗣闻言惊的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过了一会儿才解释道“我朝兵力不支,不以金帛诱惑之,不借用金兵之力,何以得燕?在国书中,皇上已明确指出两种可能,已做好两手准备。”
马扩埋怨道“你既然知道我朝兵力不能夺取燕京,为何不直接向皇上奏明?那样,我朝便可与金国划好国界,让他们自取燕京,我朝则急修边备,守住白沟旧界,以保我大宋故土。”
第二百一十六章 宋军二次北伐 八
赵良嗣笑道:“马宣赞,你怎么至今还不理解皇上的宏图伟愿呢保我故土,守我旧疆,何必要联金灭辽何必要海上之盟”
马扩叹口气道:“嗨!只看到眼前的小利,不防未来之祸患,我实在不敢预测,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赵良嗣说道:“关于大政方针,朝廷都已经确定,不是我们所能修改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尽职尽责,贯彻执行罢了。”
二人一路行进一路争论,走到青州时,忽然收到宋徽宗手诏:据代州奏报,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已经到达奉圣州。你们不必去登州走海路了,可直接赶到代州,从陆路过界去奉圣州,拜见金国皇帝。这样路途较近,省时又省力。
赵良嗣一行于是又调头西去。乌歇和高庆裔听说走陆路很快就可见到皇帝,他们十分兴奋,拍马急行。
童贯和蔡攸等人此时都在雄州,他们在九月十七日向刘光世下达了进军易州的命令,要求刘光世所率西路军,务必在九月二十日,兵临易州城下,这是童贯与明赞大师约好的日期。
接到命令后,刘光世立即进行部署,派遣冀景、赵明、冯宣庆各自率领一支队伍,共同组成先锋军,他本人和杨惟中率领中军,张思政率领后军殿后。
广信军在易州之南,两地相距并不太远。这天,先锋军人马悄悄进入辽国境内,向易州挺进。
刚开始还比较顺利,不过九月二十日这天,在距离易州不远的路上,探马忽然回来报告说,前方大路上尘土飞扬,发现一队兵马从远处奔驰而来。冀景、赵明和冯宣庆三人判断,这很可能是易州知州高凤派来接应的队伍,所以,他们并没下令做任何战斗准备。
其实,这是从古燕城杀来的一支牛栏军。所谓牛栏军,是指牛栏都统领司指挥的军队。早在辽圣宗时期,为防御大宋,辽国在牛栏山设立了一个“牛栏都统领司”,隶属于南京都元帅府,下辖“监军寨统领司”和“石门统领司”,两军互为犄角,防御范围是,沿白沟河宋辽国界东西七百余里。牛栏监军寨统领司,俗称牛栏监军。
现在,西南路副都统萧遏鲁兼任牛栏监军,指挥这支队伍。萧遏鲁现在是宋辽前线的主要指挥官,他本来驻扎在新城,前不久奉命后撤至古城,古城位于涿州和易州之间。他闻听宋军已过界北上,遂立即率一千多牛栏军出城,迎面而上。
冀景、赵明和冯宣庆所率先锋军,被牛栏军杀了个措手不及,他们仓促应战,最终溃败。刘光世闻讯后,急令中军和后军停止前进,就地备战。他要稳住队伍,以防全军溃散。
冯宣庆率先锋军一部,转战到了古峰台西,这里距离易州城很近,冯宣庆打算天黑后向城下靠拢。
高凤和王悰获悉宋军已到达古峰台西,遂命令守将赵秉渊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屠杀城内契丹人,尤其是姓耶律的,一律杀头,一个不留,斩草除根。易州城内,契丹人口虽不是很多,但一时也是腥风血雨,气氛恐怖。
不久,探子又来报告说,大宋军队被牛栏军战败,往南撤退去了。高凤、王悰和赵秉渊闻讯相顾失色,不知所措。明赞大师头脑很冷静,他建议道:“事已至此,可赶快关闭城门,固守待援,宋军还会再来的。”
傍晚,萧遏鲁率牛栏军来到易州城下。他想进城休整,见大门紧闭,遂令士兵大声呼叫开门。可是,无论怎么呼叫,城门始终关闭。萧遏鲁断定,城里已发生内变,他气愤不已,他怀疑刚才宋军南撤是诈败,他担心宋军与城内军马里应外合,南北夹击自己,于是,急忙率军离开易州,往古城奔去。
高凤等人躲在城楼上,见萧遏鲁率牛栏军远去,这才松下一口气。高凤对明赞说:“明赞大师,还得劳你大驾,请你连夜去雄州一趟,向童宣抚使报告说,易州城内契丹已被我杀绝,牛栏军已经北奔,请他速派兵马来易州。”
赵秉渊派了十几名骑兵护送明赞出城。
先锋军将领冀景和赵明都已回到中军,向刘光世请罪。可是,久久不见冯宣庆回来,刘光世不免有些担心。他转念一想,冯宣庆作战有勇有谋,应该不会阵亡。
当天夜里,刘光世向赵明下达密令,让他率精骑五百,趁夜色悄悄出发,向易州城进军。刘光世想,自己必须要完成二十日兵临易州城的作战任务。
赵明率军沿路北上,途中,恰巧碰到了明赞一行,两人都很惊喜。于是,明赞做向导,带领赵明所率五百骑兵,于天色微明之时,来到了易州城下。
高凤闻讯急忙亲自出城迎接,可他出城一看,宋军才来了五百多人马,他有些失望。赵明上前解释道:“高刺史,我们这是先锋军,十万大军尚在后头,很快就将兵临城下的。”
赵明当即派人回去向刘光世报信:我军已入城,易州已被我军控制。刘光世大喜,遂立即向童贯报告。
童贯、蔡攸和刘延庆获悉宋军已占领易州,很高兴。蔡攸笑呵呵地说:“如此来看,幽州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我军收复。”
童贯很冷静地说道:“恐怕没那么简单,萧干和林牙大石至今尚未出现,这说明契丹主力还没上阵,怎敢如此断言”
刘延庆说道:“辽军主力很可能布防在燕京周围,幽州是一座古城,城防很坚固,要想迅速打下来,恐怕要花费不小的代价。我认为,大军应持重缓进,等女真兵马入居庸关后,让他们先打下幽州,然后,我们多以岁币赎之,此乃收复燕京的万全之策。”
童贯和蔡攸对刘延庆这种说法,不置可否。因为刘延庆是童贯亲自向宋徽宗推荐的都统制,因此,对于刘延庆如何进军,如何收复幽州,童贯并不想过多干涉。
第二百一十七章 宋军二次北伐 九
萧德妃获悉易州高凤叛变投向宋军,很愤怒,可也很无奈。目前,她只有两万来人马,一半交给了耶律大石,驻守在居庸关一带防御金军,另一半交给了萧干,驻守在卢沟河一带防御宋军。析津府内很空虚,守城人马不足千人。
这日下午,萧德妃走出元和殿,沿着瑶池岸边的鹅卵石小路随意地漫无目的地走着,一群侍卫紧跟在身后。
这时,萧干匆忙赶上来说:“太后,臣以为,宋军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涿州。对于涿州情况,臣心里没底,臣想亲自去看一看。”
萧德妃停下脚步道:“哀家看郭药师也不可靠,汉官没有一个可靠的,他们迟早都会投降大宋的,应该把他们全部杀掉。”萧德妃眼睛里闪烁出一道寒光。
萧干说道:“郭药师不是汉人,他是渤海人,他在常胜军中威望很高,常胜军现在有八千多人马,臣想将这支队伍充分利用起来。”
萧德妃点头道:“那好吧,你要速去速回。”
萧干问道:“大石去居庸关也有好几天了,不知那边情况怎样”
萧德妃答道:“据大石报告,金国主力依然驻扎在奉圣州一带,牧马休兵。前些日子,西夏曾出兵数万,进攻天德军,被金国打得落花流水,死伤惨重。”
最近以来,郭药师虽然人在涿州,但心系燕京。上次吊唁耶律淳时,他就感觉宫中形势诡秘,他快速离开。可回到涿州不久,自己的几个随从就在幽州老屋被萧干逮捕,这让他有些惶惶不安。尤其是,自己的一个随从,还揭发了李处温私通大宋宣抚使童贯之事,导致李处温父子被萧德妃处死,这更让他心神不安。近来,幽州不断传出消息说,萧德妃准备大规模屠杀汉官,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这让他心惊肉跳。这些天,他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着幽州的动向。
闻听易州高凤降宋,郭药师心里不禁为之一动。他觉得,这大概也是自己唯一可选的道路,自己虽然与大宋没有往来,可心里早就很向往那个大国了。
正当郭药师心里酝酿着降宋,但又迟疑不定之时,萧干忽然要从燕京来涿州,这让郭药师大吃一惊!他想,此时此刻,萧干来涿州干什么莫非他要来逮捕自己
郭药师赶紧召集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等心腹爱将,来到密室商议。郭药师说道:“萧干此来,不知是何用意,你们看该如何应对”
刘舜仁想了想道:“萧干来涿州肯定没有什么好事,我觉得他很可能是来执行萧太后密旨,前来抓捕我们的。”
张令徽说道:“以我看,咱们干脆也像易州高凤那样,降宋献城,既可以保命,也可以保官,何乐而不为呢”
众人一齐望着郭药师,等着他做出决定。
郭药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低声道:“这个办法,我看行,别无他法,不是我们不忠于大辽,实在是被迫无奈啊。”
甄五臣若有所思道:“咱可在宴请萧干时,逼迫他一起降宋,如果他不肯降,就将他囚禁起来,将他作为见面礼送给大宋,大宋皇帝肯定会很高兴,而燕京卢沟河防线也就会因失去萧干的指挥而瘫痪,这对宋军收复幽州也很有意义。”
众将都赞成,郭药师却摇摇头道:“你们也知道,萧干对我有恩,让我加害于他,我还真下不了手。这样吧,到时候视情而动,但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轻举妄动。”众人都答应。
于是,郭药师在涿州最豪华的酒楼设宴款待萧干,他恭恭敬敬地双手捧杯,向萧干连敬三杯:“恩公是我郭某的再生父母,郭某至死不忘。”
萧干微微一笑道:“郭将军言重了,你我同朝为官,都在为保大辽江山社稷而出力,不必客气。”
郭药师说:“恩公既然提到江山社稷,属下也谈点看法。现今,天祚帝弃国而逃,天锡帝染病归天,萧太后政纲混乱,我看,大辽内忧外患,气数已尽,社稷江山即将不存,不如恩公带领我们一起投靠大宋,另寻出路,恩公以为如何”
萧干一听这话,气愤地指着郭药师的鼻子说道:“真没想到你郭药师也有叛逆之心!我真是瞎了眼!你这个官职,还是我向朝廷举荐的,朝廷待你不薄,委你重任,你竟然要背叛朝廷,你良心何在叛臣自古就没有好下场!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郭药师低头不语,任凭萧干劈头盖脸一顿训斥。
甄五臣两眼一直盯着郭药师的脸色,只要郭药师一个暗示,伏兵立刻就会一拥而上。
萧干这次来涿州,带兵不多,只带着自己的卫队,仅有百十号人马。他觉得郭药师叛变之心已定,自己再呆下去恐怕要有生命危险,他已从甄五臣的眼神中感受到了杀气。他觉得自己必须马上离开涿州,这里很显然就是一场鸿门宴。
萧干说:“我的话已经说完了,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好自为之,我要马上回析津府。”
此时,天色已黑,涿州城门已关闭。萧干一行人骑马来到城门下,令守门士兵打开城门,可他们竟拒不执行。
萧干脸色铁青,圆眼怒睁,咬牙切齿,他正要下令夺门,忽然,城中大道上驰来几匹快马,有人大声叫道:“郭大帅有令,开门送客。”
萧干一听,心想,郭药师你总算还有一点点良心。守城士兵这才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萧干一行人出城,飞马狂奔而去。
不一会儿,郭药师悄悄来到城门楼上瞭望,只见四野一片漆黑,茫无涯际。他知道萧干已经远去,他在心里默默说道:萧大王,你的恩,今夜我郭某已经报答。今后,如果战场相遇,那就各为其主效命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