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事已至此,郭药师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回到军中,郭药师召集部将开会道:“天祚帝失国,萧太后政纲混乱,内盗外寇,天下瓜分。宋天子以好生之德,吊民伐罪,命虎臣拥重兵,下易州,压吾境,此勇男子取金印大如斗之时也。大宋以高官厚禄,邀请吾辈,如果我们强项不进,则国破家亡之时,噬脐何及!你们以为应当如何”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宋军二次北伐 十
张令徽领头喊道:“归顺大宋!”于是众人高声喧乎,无不回应。
郭药师遂派人将监军萧余庆囚禁起来,同时,派团练使赵鹤寿携带降表连夜出发,去往雄州拜见童贯。
赵鹤寿赶紧出发,第二天天亮时来到雄州,他代表郭药师向童贯呈上一份降表。郭药师降表原文如下:“伏闻番汉之人实为异类,羊狼之伍,不可同居。自生夷狄之乡,未被衣冠之化,常思戴日,和啻望霓!一昨天祚皇帝怠弃銮舆,越在草莽,万姓无依栖之地,五都有板荡之危,虽宣宗嗣国,旋至奄忽,女后摄政,尤难抚绥,诚天命之有归,非人力所能致。臣药师等,虽属多难,莫生异心,盖所居父母之邦,不可废臣子之节。今契丹自为戎首,窃稔奸谋,燔烧我里庐,虔刘我士女,报之以怨,抚乃以仇。臣药师等,以是竞思戴舜以同心,不可助纣为虐,今将所管押马步军,用申恳悃,伏愿皇帝陛下,副兹多望,悯此哀鸣,特开天地之恩,许入风云之会,实所愿也,非敢望焉。臣药师等无任瞻天慕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以闻。臣药师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童贯将降表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两遍,心里大喜。易州已经归降,涿州也要归降,童贯抑制住内心的喜悦,缓缓抬起头,问赵鹤寿:“你们涿州常胜军现有多少兵马”
赵鹤寿回答道:“有八千精兵,其中铁骑五百,现全部归顺大宋,所有将士都愿在太师麾下听命。”
童贯又问道:“现在辽军统共有多少人马”
赵鹤寿想了想道:“大约有两万多,不足三万。目前兵分两路,一路在居庸关布防,由耶律大石统领,防御金军;另一路驻扎在卢沟河沿岸,由萧干统领,防御宋军。”
童贯又问道:“目前幽州城内情况如何”
赵鹤寿说道:“现在幽州城内人心惶惶,恐惧不安,都知道幽州迟早会失守。有人愿意归于大宋,也有人愿意归于女真,也有人主张与燕京共存亡,各种想法,互相矛盾,局势比较混乱。”
童贯沉思了一下道:“郭将军的这份奏表,老夫将马上安排快马飞报朝廷。你饭后速回涿州,请郭将军将八千精兵和五百铁骑开进易州,副都统何灌现在正在易州,由他负责接收。请郭将军本人前来雄州宣抚司,共商进军幽州大计。”
童贯想,不管你郭药师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只要你军队开进易州,你本人来到雄州,就将都在我的掌控之中。童贯对郭药师其性格与经历并不了解。
对于萧干曾来涿州一事,赵鹤寿没告诉童贯。他知道,当时郭药师完全有机会将萧干扣下,郭药师是故意放走萧干的。这件事如果被童贯知道,一定会对郭药师还有他们刚投降的常胜军不利。
萧干骑马驰回析津府,立即入宫来到长春殿,向萧德妃做了汇报。那时已是午夜,坐落在燕京城西南角的皇宫里十分寂静。萧德妃听后,沉默了一会儿道:“你不是说,郭药师不会降宋吗”
萧干惭愧地低下头:“是臣看走眼了,没想到,他也是一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萧干真没想到郭药师会背叛大辽。现在,涿州已失陷,析津府的南大门已经打开,析津府岌岌可危。萧干感到情况有些不妙,守住析津府的希望有些渺茫,可他不甘心,他决心放手一搏。
萧德妃叹了一口气道:“明天上朝再议吧。”
第二天,在元和殿里,萧德妃对文武百官说道:“目前形势十分严峻,大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金国兵马已入住奉圣州,即将兵临城下。易州高凤和涿州郭药师先后降宋,宋军已挺入易州,很快也将兵临城下。现在国步维艰,宗社将倾,诸位有何妙计,不妨畅所欲言。”
宰相左企弓说道:“以臣之见,可向金国遣使称臣,因为现在来看,大金如日之初升,力量方强,军队所向披靡,顺之则生,逆之将亡。我大辽已千疮万孔,气息奄奄,不然恐怕难以保存。”左企弓这年已经七十二岁,但耳聪目明,头脑清醒,说话直率。
乾文阁待制韩昉则提出不同看法,他说:“臣以为,向金国称臣不如向大宋称臣。我大辽与大宋有百年信誓,有历史基础,再说,大宋乃文明大国,富庶之国,而金国起于边鄙之地,只不过是一群豺狼罢了,与之为伴,前途凶险,迟早会成为他们的盘中之餐。”韩昉是十年前的科举状元,为人和善,一贯主张向大宋靠近,以保社稷。
左企弓说:“大宋的卑鄙行径,难道你没看到吗在我大辽面临亡国之际,他们撕毁协议,趁机瓜分我大辽土地,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这样的盟友靠得住吗你不必幻想了!惟有大金国,可以遣使去商谈。”
韩昉反击道:“大宋出兵北上,目的不就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吗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中原故土,人家要收回去也是可以理解的。而金国则不然,金国就是要亡我大辽宗庙,这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即使遣使去交涉,也肯定不会有好结果。向金国称臣只不过是左相公的一厢情愿罢了。”
这时,众大臣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有赞成降金的,有赞成降宋的。惟有萧干和耶律大石沉默不语。
萧德妃见众大臣都赞成投降,没有人主张拼死守城,抵抗到底,她心里一阵难过,一阵疼痛。从内心深处来讲,萧德妃是坚决反对投降的,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性格刚烈,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是,现在众大臣都建议,向宋朝或者金国称臣求和,萧德妃也只好顺水推舟。同时,她觉得这也是一个缓兵之计,可为今后进一步谋划赢得更多时间。
萧德妃说:“大家就不要争了,我看两者皆可取。对大宋和大金,我们都派出使者求和,纳款称臣,谁先接受就投靠谁,大家以为如何”
众臣齐声说道:“太后英明,这是两全其美之策。”
第二百一十九章 宋军二次北伐 十一
萧德妃望着萧干和耶律大石问:“你们两位怎么不发表意见”
萧干已猜透了萧德妃的用意,他微微一笑说:“臣无异议,赞成太后的英明决策。”
耶律大石也赞成求和,他也明白萧德妃的用意,求和只是缓兵之计。他一直在考虑,如果析津府不保,退出析津府之后,将向何处落脚以现有兵力要想抗衡金军和宋军两面夹攻,取胜的可能性不大,必须早做打算。
关于退出析津府之后的去向问题,耶律大石与萧干私下里曾沟通过,两人的观点有分歧。耶律大石认为应该向西去,西部地域广阔,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萧干认为应该向北,去奚族居住区域,那里有群众基础,便于扩军和生存。对此,萧德妃自己其实也有打算,她也知道坚守析津府不会长久,但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撤出的。撤出析津府后,她想别无去处,只有去夹山投奔天祚帝。毕竟皇位已经传给了天祚帝的儿子即秦王耶律定,天祚帝应该不会怨恨自己的。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
当天,萧德妃派遣永昌宫使萧容、乾文阁待制韩昉出使大宋,派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言、尚书都官员外郎张仅出使大金。
萧容和韩昉从白沟河入境,先到达白沟驿站。童贯闻讯,急忙与蔡攸、刘延庆、宇文虚中等人商议对策。蔡攸建议说:“可用军礼接见他们,这样可显示出我军之威风。”
刘延庆和宇文虚中都赞成。于是,童贯让刘延庆将队伍集合在雄州城外,他叮嘱刘延庆道:“要多找些个子高精神好的士兵,要求全军高度重视,要对将士们讲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意义。”
不久,萧容和韩昉来到雄州城下,只见宋军列队迎接,军旗猎猎,阵营整齐,士兵们精神抖擞。萧容满脸惊讶,他对韩昉说:“这是以军礼相见啊。”
韩昉嘴上没说什么,他心里很明白,大宋这是在向他们展示军威。不过,由此来看,大宋军事实力的确不弱,装备先进,兵力充足,整齐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际。
童贯和蔡攸在宣抚司会客厅接见了萧容与韩昉。萧容和韩昉说明来意,将萧德妃的奏表递交给童贯。
萧德妃给大宋纳款称臣表原文如下:“盖闻溟海纳污,繄众流而毕会,太阳舒照,岂爝火以犹飞,方今天下之大同,故圣人之有作,拊心悼往,饮泣陈辞。复念妾先世乘唐晋之季年,割燕云之外地,暨逢圣运,已受齐盟,义笃一家,誓传百禩。孰谓天下改卜,国步多艰,先王遇板荡之余,励兴复之志,始历推戴,奄致沦殂,爰属惸嫠,俾续禴祀。常欲引干戈以自卫,与社稷以偕亡,伏念生灵,重罹涂炭,与其陷执迷之咎,曷若为奉上之勤。伏遇皇帝陛下四海宅心,兆人归命,敷文德以柔远,奋武列以训时,必将拯救黎元,混一区宇,仰奉严命,敢稽归款之诚,庶保余生,犹荷永绥之惠。今差永昌宫使萧容、干文阁直学士韩昉,诣阙奉表陈奏以闻。臣妾萧氏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童贯看了看,什么也没说,便递给身旁的蔡攸。蔡攸看后,发表看法说:“不纳土,只是称臣纳款,这样不行。不纳土,我们不能接受。”
韩昉解释说:“纳款就等于纳土。燕京一带,居住人员成分十分复杂,有许多契丹、奚、渤海等人,不全是汉人,如果完全纳土,交给大宋来管理,未必是好事。留下辽国,帮助大宋治理这块地方,并不是一件坏事,希望大宋能考虑两全其美之策,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童贯沉默不语。
韩昉又说道:“我们大辽是个好邻居,历史已经证明,大宋如果不珍惜,等以后碰上恶邻居,就知道什么叫后悔了。可惜,那时悔之晚矣。”
蔡攸听得有些不耐烦,他语气很强硬地说:“什么也不必说了,不纳土,我们就不能接受。”
童贯觉得这事他们无法决定便说道:“老夫马上将这份奏表用快马上报朝廷,请两位使者在驿站等候几日。”
萧容和韩昉来到驿站住下,萧容觉得求和很有希望,他对韩昉说:“看来你是对的,大宋毕竟是文明大国,向他们称臣,并不是什么坏事,高丽国不也向其称臣吗”
韩昉叹息道:“是啊,但愿能促成和解,黎民免遭涂炭之苦。”
其实,韩昉也很担心,从刚才的谈话中他感觉大宋停止进军的可能性不大。他内心虽然很焦急,但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
刘延庆本来计划这天启程,率军向涿州进发,现在,不知朝廷对萧德妃求和是什么态度,只好继续留在雄州待命。
宋徽宗和他的大臣们得知郭药师已经投降,都很兴奋。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李邦彦,对宋徽宗说:“现在陛下连得涿易二州,是一件大喜事,臣建议陛下设宴相庆,君臣共欢。”
李邦彦外表很英俊,油嘴滑舌,应对敏捷,他出身于一个银匠世家,从小熟悉市井社会,能歌善舞,唱戏作歌填词踢球都很内行,尤其擅长踢球,与宋徽宗、高俅同属一流球员,因而得到宋徽宗宠幸。他与蔡攸关系不错,但与王黼不和。他与王黼争宠,经常明争暗斗,朝臣们都看得很清楚。
宋徽宗愿意看到朝臣之间有矛盾,而不愿看到他们密切交往。大概历代皇帝都这样,因为大臣之间如果拉帮结伙,结党营私,不仅危害政权,也危害皇权。
宋徽宗接受了李邦彦的提议,命内侍童师礼去延福宫安排曲宴。
君臣们一起相聚,饮酒作对,填词作诗,唱歌演戏,寻欢作乐,在北宋皇宫里是一件常事,宋徽宗似乎更加突出,更加热衷。因为宋徽宗喜欢舞文弄墨,身上有文人气息和民主作风,他与王黼、蔡攸、李邦彦等大臣,私下里交往比较随便,有时甚至不用行君臣之礼。
第二百二十章 宋军二次北伐 十二
这天中午,宋徽宗在延福宫设宴招待大臣。参加宴会的大臣有,宰相王黼、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内侍梁师成、开府仪同三司太尉高俅、知枢密院事郑居中、中书侍郎张邦昌、尚书左丞王安中、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李邦彦、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等,这些人都属于朝廷重臣。
就在宋徽宗宴请众大臣的时候,李昕也收到了梁兴的传信。
梁红玉翻译完密信递给李昕道:“官人,易州跟涿州都投降朝廷了,想必这次朝廷收复燕云应该没问题了吧”
李昕看了看密信皱眉道:“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比较好,事情不到尘埃落定是很难说的。”
梁红玉白了一眼李昕冷哼道:“哼,好吧,看官人还能嘴硬到什么时候。”
李昕笑道:“好了,夫人,快给梁兴回信,告知他密切注意宋辽交战动向,并再次嘱咐他如果朝廷大军进城不可让我们的人向朝廷大军透露身份,也不可帮助朝廷大军行事以免留下后患,只需旁观即可。”
梁红玉点头道:“好,好,官人,奴家知道了。”
李昕想了想道:“算了,此事事关重大,这信还是我自己写吧。”
梁红玉问道:“怎么,官人还不相信奴家了”
李昕摇摇头道:“不是不相信夫人,只是此事事关几十万人的性命,我们的人绝不可参与宋辽之间的战事,不能有半点仁慈之心。”
其实李昕看到易州跟涿州投降后心里也没底,他只知道宋军两次北伐都失败了,但是具体怎么失败的却不知道。
李昕亲自写了密信发出去后,又跟曹龙秘密下令这段时间府里的信鸽除了李昕自己,谁也不能动用,就是几位夫人也不可。
梁红玉看到大宋即将收复燕云确实心动了,李昕在兴汉岛等地所作所为虽然给了她一些信心,但是在心底她依然不认为李昕有对抗大宋的实力,她想既然自家官人在幽州有密谍是不是可以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帮帮朝廷大军,这样也算是给自家留一条后路,不过李昕的举动给了她当头一棒。
不过即便如此,这种想法依然萦绕在梁红玉的脑子里,左思右想之下,梁红玉还是决定冒险私自写了一封密信准备发给梁兴,不过就在她拿着密信来要信鸽准备发走的时候,却被信鸽管事儿告知李昕已经下令除了他自己谁也不能动用信鸽了,梁红玉顿时明白李昕这是在防着自己了。
这时李昕便走了出来道:“夫人,你果然还是心系大宋啊,夫人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就没想过我们这群人的性命嘛”
梁红玉辩解道:“不,奴家想过,奴家只是想让梁兴他们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帮帮朝廷大军,奴家只是想给我们留一条后路,难道官人真的认为就凭你这几十万人就能对抗拥有上亿人的大宋嘛”
李昕苦笑道:“看来夫人还是不信任我啊,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即便大宋有上亿人,有甲士百万,但是大宋在我心里就是一头纸老虎,一戳就破根本不足为惧,如果夫人不信的话,我们就等几个月再看,但是我的人是绝不允许参与进宋辽战事的,所以夫人这封信今天就别想发出去了,这段时间府里的信鸽除了我谁都不能动用。”
梁红玉红着眼睛道:“可是……。”
李昕摆摆手怒道:“没什么可是,夫人不要忘了我派出去的密谍目的是为了什么,他们的目标不是残破不堪的辽国而是实力强大的金国,他们不能因为宋辽之战这种小事而丧命,他们的战场在大金,而且夫人,即便这次朝廷收复了燕云又如何能抵挡住强大金军的攻势嘛我好不容易在金国建立起来的谍报网,绝不能被任何人破坏,所以夫人以后只需要翻译密信即可,有时间多照看照看龙儿,以后的回信都由我亲自写。”
梁红玉抹着眼泪道:“是,官人。”
李昕看梁红玉流泪叹息道:“我不是有意对你发火,实在是此事事关重大,不能有半点差池,我派出去的那些人他们也有家人,他们在外奋斗好几年没回过家了,他们的家人也在盼着他们安全归来,我不能拿他们的性命开玩笑。”
梁红玉低下头道:“是,官人,是奴家错了,奴家以后再也不肆意妄为了。”
李昕轻轻抱着梁红玉道:“好了,去看看龙儿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