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郑健雄派人回涿州向刘延庆报告,说前军已在卢沟河沿岸与敌交战,但未知对岸虚实,请示是否渡河作战。
卢沟河距离燕京仅有三十里路,可是刘延庆并没下令宋军渡河,他担心萧干在河对岸设伏。他命令前军停止前进,沿河修筑工事,就地设防。
郭药师建议刘延庆,率军去将良乡控制在手。良乡是一座重镇,在卢沟河南三十里处,那里是从西南方向进出燕京的必经之处,也是辽军的一个重要防御据点。刘延庆采纳了。
于是,刘延庆留下杨惟中守卫涿州,他亲自率领众将领和十万精兵,离开涿州,北上良乡。
良乡距离涿州有六十里路,一马平川,可是,就是这么短的路程,刘延庆竟然率军走了整整两天。他要求日行三十里就扎营结寨,埋锅造饭,修筑沟堑堡垒。他的思想原则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十月的北方,田野很干爽,天空很明亮,此时,宋军的士气经过鼓动,也提升起来了,高涨起来了,全军将士精神抖擞,昂然阔步。
可是,大军来到良乡,却发现良乡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刘延庆对此感到迷惑不解,他问郭药师道:“郭将军,你说萧干弃城而去,这是什么用意良乡既然是燕京的西南门户,如此重要的防御据点,萧干竟然轻易把它放弃,莫非是在诱敌深入,要给我军布口袋”
郭药师若有所思道:“萧干手中兵力不足,他撤出良乡,我想,他是在收缩防线,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可能将兵力集中在卢沟河沿岸,这是他守卫燕京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他肯定是想借河阻击。可是,以我看,我军完全可直接过河,与他决战,然后兵临城下,一鼓作气,拿下燕京。”
刘延庆摇摇头道:“你没看出来吗萧干临河布阵,很明显是在诱我渡河,企图半渡而击,我不能上其当,还是稳当一点好。”
刘延庆率众将领登上良乡城墙。这城墙很有特色,完全是用泥土堆积起来的,高两丈,厚三丈。刘延庆看到城外东北方向有一座小山,平地突兀而起,山上有一座高塔十分醒目。
刘延庆问道:“那是一座什么塔”
郭药师回答道:“那座小山叫燎石岗,岗上的那座塔,是一座空心佛塔,也可用作瞭望军情。五层楼阁,呈八角形,高十几丈,能北望燕京,南眺涿鹿,周围数十里军情,举目在前。”
刘延庆指着那座佛塔说道:“那可是个军事要地,应派军守卫。”
站在身旁的刘光世回答道:“末将已经有所安排,请都统制放心。”
随后,刘延庆又率众将驰马来到卢沟河边视察军情,刘延庆问郑健雄:“情况怎样对岸有啥动静”
郑健雄回答道:“河对岸今天寂静无声,昨天下午,曾冲出来一队辽兵,朝我军阵地射箭骚扰,现在又不知去向。”
刘延庆又问道:“派出斥候了吗”
郑健雄点头道:“派出去好几批了,一个也没回来,刚才又派出去一批。”
郭药师说道:“他们恐怕都被萧干给捉去了。萧干的两万人马,肯定就埋伏在对岸。他大概想在此孤注一掷,因为这里是通往燕京的必经之地。”
第二百三十三章 宋军二次北伐(二十五)
翌日,蒲家奴又来到驿馆,赵良嗣请他安排一下,自己想尽快向金国皇帝辞别。蒲家奴说“皇上已经任命李靖为大使、王永昌为副使、撒卢姆为计议,随同你们去大宋拜见你朝皇帝,不过,你们二位国信使要留下一位随军,因为贵朝军马一旦占领燕京,肯定要把守关隘,将来本朝兵马借路时,需要有人前去辨别。”
赵良嗣一听很震惊,好半天没回答。马扩见赵良嗣脸色有变,汗水都流了出来,便附耳小声道“龙图,我不怕女真人,如果不能避免,我愿留下,你千万不要乱了方寸!”
赵良嗣镇定了一下,对蒲家奴说道“将使者留在军中,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啊。”
蒲家奴摇摇头道“这不是我的意思,这是我朝皇帝的意思。”
这天傍晚,金太祖在军中大帐召见赵良嗣和马扩,金太祖问“你们二位使者商量好了吧,谁留下”
赵良嗣说“皇帝陛下,这样做史无前例啊。”
金太祖很严肃地说道“现在是行军打仗,这里是战场,不是引用先例的地方。”
马扩说道“如果必须留下一位,那么我愿留下,请令赵大使归国。”
金太祖笑了笑说“好,你留下好,明日,我朝使者与赵大使一起去大宋,拜见你朝皇帝。”
这边在谈判,另外一边的刘延庆却对于燕京城内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早已派刘光世率军前去燕京接应郭药师,可是,刘光世至今也没有消息传来。正在他纳闷之时,忽然收到郭药师与杨可世从涿州派人送来的信,他这才知道宋军偷袭燕京已经失败,这让他大为震惊。
萧干将燕京城内的宋军残兵屠杀完毕之后,又率军迅速回到卢沟河与刘延庆对垒。这天,萧干率军渡河挑战。他们带着俘获的郭药师的随行主管文字官赵端甫,还有郭药师和杨可世的全装甲马,来到卢沟河南,大声向宋军宣告“偷袭燕京的宋军已全军覆没,诸将皆被杀,郭药师和杨可世人骑皆降。”
宋军听后信以为真,一时军心浮动,出现了纷乱涣散的迹象。刘延庆见状急忙派人去涿州,取来郭药师的亲笔手书,以安抚众人之心。
偷袭燕京既然已经失败,可刘光世的援军哪里去了为什么至今还没撤回难道也全军覆没了刘延庆很担心。他下令各军继续开挖壕堑,要求壕堑的深度不低于四尺,底宽不少于两尺,他打算在卢沟河畔打一场阵地防御战。
这天,刘光世忽然全军撤回,一兵一卒也不缺。原来刘光世率军一路东行,也试图绕过辽军的卢沟河防线,到安次后再折向北,可是,由于路线不熟绕的路过长,等到他们来到燕京城东郊时,刘光世见城楼上到处都插着辽军大旗。他判断辽军主力已经回城,不敢贸然进攻。后来,他听说宋军在城内全军覆没,遂率军撤回卢沟河。
对于增援燕京迟误,刘光世表现的也很自责,但刘延庆并没责怪他,说“能全军而退也属不易,全都撤回来就好。”
这天下午,萧干亲率精兵八百人,沿卢沟河岸西行三十里,悄悄渡河,绕道宋军背后,在琉璃河镇南的大路两侧埋伏起来。此处在良乡南边,距离涿州仅有二十里路,是宋军运送粮草的必经之处。
傍晚时分,宋军护粮将王渊,带领数百名骑兵,护送着几百辆装满了粮草的马车,从南往北沿着驿道缓缓走来。
萧干一声令下,八百辽兵一跃而出,冲向宋军。宋军毫无防备,交战没几个回合就死伤遍地,四处逃窜。王渊隐蔽在一辆马车后边企图逃脱,结果被活捉了。
萧干下令点火,将粮车全部烧掉。不一会儿,数百辆粮车全被点着了,只见烈焰升空,劈里啪啦地,火光冲天,如同白昼。
刘延庆闻听粮车被辽军放火烧毁,大吃一惊,急忙连夜召集诸将开会,他说道“现在粮草被辽军烧毁,形势危急,此地远离大宋,粮道不易保护,久住下去,恐怕军中有变,某想向宣抚司申请撤军,你们以为如何”
诸将点头称是,表示服从刘都统的决定。一个名叫曲奇的将军忽然站起来说“某不同意撤军,我们二十万大军北上,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的不是来收复燕京的吗现在大军就在燕京城脚下,不去进攻燕京反而要撤退,这样的命令某反对!我们军人的职责是什么请诸位扪心自问一下吧。”
刘延庆气得脸色铁青,他腾地站起来大声呵斥道“你懂什么来人,将他推出去!”门外几个卫兵闻声而入,立即将曲奇扭送了出去。
萧干不仅烧了宋军粮车,还抓了两个俘虏,其中一个就是护粮将王渊。这天夜里,萧干令人给这两个俘虏蒙上眼睛,把他们留在自己营帐的外间,并且撤掉营帐外的岗哨,故意给他们一个逃跑的机会。
夜半时分,萧干在营帐里间对一个辽军将领说“目前,宋军只来了十万人马,这并不可怕,天祚帝明天将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赶来助战,计划分左右两翼渡河,以精兵冲击其中军,举火为应,这次我们要将宋军一举歼灭。”
萧干的话,王渊在营帐外间听得一清二楚。他悄悄解开束手的绳索,除掉蒙面布,蹑手蹑脚地走到营帐门口,见外边无人,他弯腰顺着营帐一侧悄然溜走了。
王渊冒着寒风泅渡卢沟河,他爬上南岸,奋力朝宋军军营跑去。
此时,刘延庆正坐在中军大帐的豹皮椅子上闭目沉思。忽然,听到营帐外有吵闹声,他正要询问,营帐大门哗啦一下被推开,吓了他一大跳。
王渊一头扎进来大声说道“都统制大事不好,大事不妙,辽军来了三十万援军,明天凌晨发动进攻。”
刘延庆一看是王渊,大声呵斥道“你个混账东西,你想死啊你丢了军粮,某还没找到你算账,你今天正好送上门来了。深更半夜,你又私闯中军大帐,散布谣言,扰乱军心。现在两罪并罚,来人,给某拖出去斩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军二次北伐(二十六)
王渊其实应该算是刘延庆的嫡系,他曾跟随刘延庆去征讨过方腊,也曾立下过战功。
卫兵们上前抓住王渊的胳膊就往外拖,王渊使劲挣脱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某冒死从辽军逃跑回来,就是给将军您送信,这事千真万确啊。”
刘延庆朝卫兵摆了摆手让他们出去。
刘延庆问王渊“这么大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渊将自己怎样在萧干营帐中偷听消息,又是怎样逃回来,添油加醋地汇报了一番。
刘延庆听后将信将疑。这是真的还是萧干在用计据说萧干这人诡计多端。
刘延庆立即派人去把刘光世叫来。刘光世对王渊所言不相信,他说道“辽国哪来的三十万兵马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辽国现在不可能有三十万兵马,如果真有这么多兵马的话,天祚帝就不至于逃到夹山去了。再说,山后一带有金军重兵驻扎,即使天祚帝想来增援燕京,他也不可能突破金军防线。”
王渊信誓旦旦地说“这可是某亲耳听到的,句句是实,有半句假话,天打五雷轰。”
刘延庆觉得,不管这事是真是假,还是应该小心为妙。现在,童宣抚和蔡副宣抚应该收到自己请求撤军的报告了,不知他们是否批准
就在王渊跑回来报信的那天晚上,刘延庆接到了童贯和蔡攸的回信。回信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封便笺,二人在信中说道“你可根据战场形势自行决定是否撤回,但是不可误了军事。”
童贯和蔡攸远在雄州,对前方战场情况不很了解,他们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说是有道理的。而刘延庆之所以要急着撤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从郭药师和杨可世兵败燕京后,刘延庆心里一直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率领的这支队伍有六成都是河北禁军,上次北伐失败后补充进来的十万人都来自河北禁军,因为还需要防备西夏故并没有再次从西军调兵,所以这次北伐军中只有几万原先剩余的几万西军,而这些河北禁军因宋辽承平百年已经很久没进行军事训练了,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二是,他一直主张应借助金军的力量来进攻燕京,根据宋金盟约,金军应该从北往南夹击燕京,可是金军至今仍按兵不动,所以我军也应该退兵,择机而动。而且,刘延庆也知道赵良嗣与马扩已到金国与金人谈判去了,他想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再根据情况出兵北上也不迟。
当天晚上,刘延庆就想下令撤退,可刘光世反对。刘光世认为,现在已深更半夜,人马都已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恐怕会造成混乱,即使撤退也要等天亮后在下令。
这一夜,刘延庆提心吊胆,毫无睡意。拂晓时分他感到很疲惫,坐在豹皮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忽然,王渊跑进大帐报告说“刘都统大事不好,某看见北岸举火了,很可能辽军要发动进攻了。”
刘延庆大吃一惊,他急忙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一起跑出营帐,来到河岸观察,果然见河对岸有火光四处燃起。
刘延庆匆匆回到中军大帐下令烧毁大营和辎重,全军向白沟方向撤退。命令下达后,刘延庆骑着一匹大白马,在一大队亲兵的保护下往南奔去。各军接到命令立即烧营帐,毁辎重,只见人喊马叫,一片混乱。
刘光世见队伍如此混乱,急得直跺脚,他命令自己所属各营共两万多人,到左前方的蟒庄集结。他预感到老爹这次可能要犯下一个严重错误。此时,如果辽军趁机过河追击,将如何是好他决定自己率队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萧干获悉宋军已开始南撤,便与耶律大石一起来到河岸观察。看到南岸升起的浓烟,萧干微微一笑,心里很是得意。
此时天刚蒙蒙亮,萧干与耶律大石各自率军过河追击。宋军丢弃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各种辎重,满地都是,一片狼藉。萧干不解地问“童贯不是有些能耐么怎么能用刘延庆这样一头蠢猪做大将呢”
耶律大石想了想回答道“大宋一贯重文轻武,经济文化虽然发达,军事实力其实并不强大,大宋就是个虚架子,真正有本事的人也没几个。”
这时,有斥候跑来报告说,在南边蟒庄一带发现宋军。
这时,有斥候跑来报告说,在南边蟒庄一带发现宋军。
萧干和耶律大石一惊,有些出乎意料,因为蟒庄就在前边不远处,可以说就在眼皮底下,他们怀疑宋军要在那里设伏。
萧干建议分头行动,他说道“你从正面追击,我绕道涿州,两军在白沟河北岸会师。”
耶律大石点头赞成“一言为定。”
活动在蟒庄一带的宋军是刘光世所部。刘光世断定辽军肯定会过河追击,因此他想在蟒庄一带设伏阻击辽军。
耶律大石行动很迅速,宋军还没埋伏好,辽军骑兵已经到达跟前了。刘光世一看,不必埋伏了,下令直接冲锋。
刘光世骑着一匹火红色骏马冲在最前面,他挥舞着一杆丈八蛇矛枪在辽军中横冲直撞,十几个辽兵被他刺下马去。宋军见主将已杀进辽军,士气大增,全都大喊着向辽军发起冲锋。
耶律大石没料到宋军竟敢发动冲锋,他担心中伏,遂下令后撤。
刘光世见辽兵后撤,也不敢追击,遂收兵南撤。耶律大石见宋军队形不整,一片散乱,于是率军继续追杀。
宋军多数是步兵,哪能跑过辽军骑兵在平原上野战,步兵对抗骑兵,就好像在大草原上羊群对抗狼群一样。
关于宋军这场大溃退,史书记载说“五军杂遝,扰攘散走,自相践蹂,奔堕崖涧者莫知其数,捐弃一切军须之计,相继百馀里,自熙丰以来所畜军实尽失,燕人作歌及赋,以诮延庆,传笑燕中。”
第二百三十五章 宋军二次北伐(二十七)
宋军这场河北大溃退,不仅让刘延庆声名扫地,更暴露出了宋军战斗力的软弱与无能,更为严重的是,丢尽了大宋王朝的脸面。
宋徽宗对事情真相是清楚的,因为童贯军中有宋徽宗的耳线。这人是一个内侍,名叫李沧,早在童贯率军出发之际,就微服于童贯军中,暗中秘密打探宋军动向。宋徽宗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宋徽宗知道童贯胆大,有时隐匿实情不报,虽然已派蔡攸担任副宣抚使监督童贯,但宋徽宗还不放心。对于北伐收复燕京,宋徽宗可以说是处心积虑。燕京城得而复失,宋军大溃退,河北涿州等州县重新被辽军占领,老百姓东奔西窜,这些情况都是李沧密奏给宋徽宗的。
宋徽宗对王黼说道“童贯和刘延庆在平定内乱,镇压方腊之时表现都很出色,也很勇敢,可这次在河北,面对辽军,为什么就如此软弱如此无能呢”
王黼也感到不解“是啊,的确令人费解,童宣抚,蔡副宣抚,还有刘延庆,他们为什么要突然撤军呢这不是糊涂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