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这天晚上,宋徽宗在王黼家喝的酩酊大醉,话都不能说了,昏昏睡去。直到夜里漏上五刻之时,宋徽宗才醒来。宋徽宗没从皇宫大门回去,而是下令打开龙德宫与皇宫相连的一道夹墙,从“小门以过,内侍十余人执兵接拥”,“三衙卫士无一人得入者”。

    皇宫里面气氛很紧张,“是夜,诸班禁从皆集教场,备不虞,几至生变”。

    由于饮酒过量,第二天早晨,宋徽宗仍不能上朝御殿。不久真相大白,“人心始安”。这事影响很坏,“祖宗以来,临幸未之有也”。

    宋徽宗之所以喝醉,大概是他觉得王黼太让自己失望了,心情不好因以致醉。当初,宋徽宗力排众议,破格提拔王黼,可以说对他是寄予了厚望。宋徽宗给王黼的待遇也最高,“恩数异于他相”,不仅赐给他宅邸,还亲自给他的宅邸命名为“得贤治定”,甚至又亲自给他题写了载赓堂、膏露堂、宠光亭、十峰亭、老山亭、荣光斋、隐庵等七块碑额。

    王黼与粱师成在宋徽宗面前都很会表演,王黼才智出众,能言善辩,既善于揽权敛财,又善于巧言献媚,逐步赢得了宋徽宗的信任。而梁师成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愚讷谦卑,老实厚道,不能说不会道,但他善于察言观色,处事老道,也深得宋徽宗的宠信。近几年来,他二人在宋徽宗面前一唱一和,阳奉而阴违,可把宋徽宗给害惨了。

    宋徽宗一场大醉之后,王黼不仅彻底失宠,而且其政治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不久,年仅三十五岁的御史中丞史何栗挺身而出,他上疏弹劾王黼,连奏七章,列举了王黼奸邪专横、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巧取豪夺、骄奢淫逸等十五条罪状,请求朝廷罢免王黼,并按律治罪。

    何栗,字文缜,仙井监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名即状元,颇得宋徽宗青睐。刚开始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官职逐步提升。因为他博学强记,正直敢言,宋徽宗安排他担任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l0ns3v3




第二百八十二章 王黼失势(下)
    王黼政治嗅觉很灵敏,他感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于是在十一月初,他主动上章请求致仕,他在奏章中说:“陛下用臣不为不尽,任臣不为不专。缘臣薄祐,取戾阴阳,内积忧虞,外伤疲敝,扪心自悼,吊影生嗟,获戾天人,莫之可逭。倘许尽还印绶,退即里居,脱身于风波汹涌之中,收功于桑榆衰蹇之域,人非鬼责,少缓颠隮,永言此恩,是为终惠。”

    宋徽宗很快便批准了王黼的请求,他在御笔中写道:“王黼陈乞致仕,其应恩人数、朝谒礼数等,一切并依蔡京例施行,仍给节度使俸”。这年,王黼四十五岁。

    王黼出任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即宰相职务之初,他采取罢方田、毁辟雍与医学算学、并会要和六典诸局等,一系列减轻赋税杂役和精简政府机构的改革措施,赢得了人们的好评,人们觉得他很有魄力,当时都称赞他为“贤相”。后来,他设置应奉局,自兼提领,以进贡皇帝为名,向各地官员摊派,要求进贡四方珍异之物,引起了人们的反感。这些东西,能到皇帝手中的也就是十分之一,其余都被他和粱师成瓜分。随着权力地位的巩固,他越来越专权霸道,恣凶稔恶,说一不二,对于与他看法不一致的大臣,他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迫害,“中外畏之,无敢言者”。所以,王黼罢官的消息传开后,“天下无不称快”。

    王黼以朝廷出兵北伐收复燕京为名,成立了一个叫经抚房的专门机构,掌管从全国收集而来的免夫钱。“免夫者,谓燕山之役,天下应出夫调,今但令出免夫钱而已”,总共收集了六千二百余万缗。这笔钱本来应该储存起来“以备缓急”,可是至宣和七年春这笔钱已基本用完,只余下六百万缗。有帐可查的只有四千万缗,另有二千二百余万缗,“有司奏不知下落”。人们怀疑这笔钱被王黼“密以奉宴私者”,因为燕京告功之后,王黼匆忙奏请,将经抚房的文籍“尽取焚之”,所以,关于这笔巨款的下落,也就不知所踪了。

    将王黼及其同党扳倒后,何栗因得罪了朝中某些权贵而再度被外放,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何栗也因此而官声益盛,这给太子赵桓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为他后来得到赵恒重用奠定了基础。

    宣和六年十一月初,童贯派人去请保州廉防使马扩来太原,他准备让马扩与邠州观察使辛兴宗一起,去云中拜见宗翰,“议交割云中事”。童贯对马扩很欣赏,他认为与金人谈判,马扩是最合适的人选。

    前不久马扩曾来过一次太原,与童贯见过一面。他是以送伴使身份,陪同金国大使富谟古、副使李简,来河东宣抚司拜见童贯。两个金使见完童贯之后,从太原直接取道云中回国。

    童贯听说马扩去过燕京,便向他询问燕京情况。马扩于是就将自己与王安中的谈话内容,向童贯做了详细汇报,重点谈了谈“常胜军授田利害”,以及“所答王安中治燕次序”问题。

    童贯听后有些吃惊道:“如此老夫也怕常胜军将来为患,想削弱它,如何”

    马扩回答道:“我也知道常胜军他日必为患。然而,如今女真之所以不敢大举攻打我们,所虑的也正是常胜军。若现在削弱常胜军,那金军来了怎么办其次现在削弱常胜军只会引起他们的兵变,这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好事。”

    童贯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马扩说道:“如今郭药师的军队,也就三万余人,多是马军武勇,太师若能于陕西河东河北三路,选摘精锐马步十万人,分为三部,择有智勇,胆识可及药师的人,三分统之:一驻于燕山,与药师对营相制;一驻于广胜军或中山府;一驻于雄州或河间府。犬牙相临,使药师之众进有所托,退有所忌,则金人虽有他意,岂易敢前”

    童贯捋了捋颌下稀疏的胡须,说道:“甚好,但十万人不易凑齐,老夫会再想想别的办法。”

    马扩很感慨地道:“国家挫威,都是从刘延庆逃跑开始的,倘若当时再起用种师道,提许多西兵举事,却不至如此误国家大事!”

    童贯闻听此言,默然不语。

    童贯很不愿再提起刘延庆遁逃之事,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他是有责任的。当时,刘延庆在撤军前曾向童贯请示过,童贯回答的模棱两可,让刘延庆据实而定。刘延庆被捕入狱后,审讯他的时候,他拿出一份有童贯和蔡攸二帅签名的允许其自行决断的手札,来为自己辩护,审讯于是不了了之,刘延庆无罪释放。后来,“朝议延庆丧师,不可不行法”,于是“坐贬率府率,安置筠州”。对于种师道,童贯同样也不愿提起,因为他们之见有矛盾,这是当时军内上层都知道的事情,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马扩不可能不知道这两人与童贯的关系,可他仍然当着童贯的面提起这二人,而且批评一个表扬一个,童贯能默然不语,应该说就是很给马扩面子了。

    几天后,马扩来太原报到,童贯向他下达了奔赴云中、与金人交割土地的任务。临行前,童贯特意召集李宗振、辛企宗、辛永宗、孙渥、姚友仲、杜常兰等十几名宣抚司幕僚与将官,举办了一场酒宴,为马扩与辛兴宗送行。这十几个人环列在童贯周围,以金杯酌酒,逐次第饮。

    童贯说道:“山前几州所任帅臣都非良材,如今各种弊病都已经显现出来了,今后若得了山后之地,再选择帅臣就要谨慎了,尔等可举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

    李宗振等人于是将陕西六路,以及河东河北诸路武臣,全都细数了一遍。童贯摇摇头道:“这些人都不行,如果山后是太平之地那这些人就没问题,可惜山后是新地且与金人交界,必须是文武兼备,并且公正廉洁,对周边各国人情都清楚的人才可。老夫觉得非马宣事不可,马宣事老夫问你,如果让你镇守云中,当用多少军马”l0ns3v3



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京复出(上)
    马扩想了想道:“三万人马即可。”

    童贯摇摇头道:“现在朝廷拿出去那么多人马,能不能少些”

    马扩回答道:“那至少两万人,云中屯驻万人,剩余一万人屯驻其他各要害之处。”

    童贯点头道:“二万人就没问题了,每年给三百万缗军费,凡是征用的人才,都可调配给你,如此,则几年可以成事”

    马扩答道:“只要三年,就可成事。”

    童贯听后点了点头,马扩见童太师有意让自己领兵镇守云中,心里感到很振奋。

    十一月底,马扩与辛兴宗一行人来到云中,不巧的是,宗翰不在云中,他回上京开会去了。希尹留在云中代理元帅职务,他派人来让马扩与辛兴宗前去行参拜之礼。马扩与来人辩论了很久,拒不接受。

    马扩坚持认为:“见对方大臣臣,并不需要行庭参之礼”。

    完颜希尹又派人来说道:“谭宣抚时,使人都对我行庭参之礼。”

    马扩回答道:“谭稹无知,所以才会被朝廷所罢黜。”随后,希尹又派人来往返辩论数次,马扩仍坚持原则毫不动摇。

    完颜希尹无奈,于是派高庆裔来对马扩与辛兴宗传话道:“二位观察使既不肯拜,我们也不能强求,但是希尹大人也不敢与你们相见,山后土地,因国相暂时回朝,希尹大人也不敢擅自做决定,兼贵朝收了燕山逃去职官,盟书上所写,各不得收纳叛亡之人,贵朝已先失约,山后土地虽之前已经许诺给贵朝,但是现在难以进行交割。”

    马扩回答道:“职官富民逃归燕京,乃张觉之罪,本朝已斩张觉之首函送。其余民户,多隐山谷,搜到的人都相继遣返了,未搜到的也在搜捕中,并非纳收叛亡。贵朝曾言定,山后别无经略,及交蔚州,复纵兵马取夺,本朝不敢守卫,恐致两国纷争。朝廷已责谭稹,再委童太师,此望相照,早得交割了当,使两界生灵安堵。今若轻信群下之言,则两朝和好大事,何时是了”

    高庆裔说道:“前日,人言蔚州有贼兵,本朝已发军马去翦除,却得贵朝宣抚司文牒,遂且纵放教归。今来,山后地土已是许了,到头翻悔不得,谅不食言,但贵朝亦许敦笃誓好,无相恼触女真家。纯实,必无相误处。此前累有文回,去将职官户民早发过来,便是交割,事无不遂也。”

    接着,马扩与高庆裔办理了一下文牒手续,便与辛兴宗等人离开云中回国。

    十二月上旬,马扩回到太原府,童贯问他:“入境后有何所见”

    马扩回答道:“金人在训习汉人乡兵,增加飞狐、灵丘的守卫兵力,数次指言张觉,邀索职官民户,实乃包藏祸心,希望太师能早日整军备边。”

    童贯听后没有表态。他心里一直认为,此时金人不太可能会出兵进攻大宋。因为他们刚刚建国,国内还不太平稳,经济上也缺乏支持,他们凭什么南下与大宋交战不过也得加强防备,以防万一。童贯打算亲自去一趟燕京,部署一下常胜军与河北驻军,即使金人敢冒险南下,也保证不会失事。

    自从发动了平定方腊起义和北伐收复燕京这两场战争,花掉了大量钱财,再加上王黼等大臣个人贪腐挥霍,“国用日匮”。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对此深感忧虑。王黼致仕后,他对宋徽宗说:“祖宗之时,国计所仰,皆有实数,量入为出,沛然有余。近年诸局务、应奉司,妄耗百出,若非痛行裁减,虑智者无以善后。”

    宇文粹中字仲达,成都府华阳县人,崇宁二年登进士第三名。他是宇文虚中和宇文时中的兄长,是蔡京的甥婿。

    宋徽宗觉得宇文粹中所言很有道理,于是下诏撤销应奉司,又下诏给蔡攸、白时中、李邦彦,令他们于尚书省设置讲议财利司,“以革弊事”。“由是,不急之物,无名之费,颇议裁省”。

    此前,宋徽宗曾有提拔蔡攸为相之意,可有人明确表示反对:“蔡六岂堪作相!”蔡攸于是落节钺,仍领枢密院事。

    太宰白时中与少宰李邦彦,二人皆“儇薄庸懦,无所立”。不久,京东路一带盗贼蜂拥而起,北方各地形势突然变得严峻起来。蔡京一党趁机纷乱吵嚷,认为白时中与李邦彦名望太轻,担当不了宰相大任,无力压服天下,他们呼吁请蔡京重新出山。

    朱勔此时很得宠,他也“力劝用京,帝从之”。当年方腊造反时,朱勔一度成为被攻击的人物,从而遭到黜落。后来,他竟然“复得志,声焰熏灼。大略如内侍,进见不避宫嫔”。

    宣和六年十二月,宋徽宗给蔡京写下一份手诏:“朕执权乘要,以正主道,赋事图功,责在大臣。比年以来,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发怵惕。念我烈考之谟训,修革蛊弊,庶几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讲议。太师致仕蔡京辅朕初,载诞著硕,肤属闵劳,以官职之事,即安里闾宪,其言行尚有赖焉。《书》不云乎:‘询兹黄朆,则罔所愆。’京可兼领讲议司,听就私第裁处,仍免签书,毋致勤劳,以称朕贵老贪贤之美。”

    就这样,蔡京重新出山,“兼领讲议司”,仍“领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请,至都堂治事”,又一次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台。这是蔡京第四次出任宰相,这年他已经八十岁。

    宋徽宗重新启用蔡京,实属无奈之举。他以为,蔡京一定能找到解决困难与克服危机的办法。因此,他对蔡京仍然抱有很大的期望。

    蔡京第一次任相是崇宁元年七月,那年蔡京五十六岁,宋徽宗二十一岁。当时,大宋正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要么走改革之路,要么走保守之路,新党与旧党为此展开了激烈斗争。刚开始执政不久的宋徽宗迫切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他毅然选择了追随父兄即走改革之路,并选择蔡京作为首辅大臣。l0ns3v3



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京复出(中)
    蔡京对宋徽宗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决心以死为报。他上台伊始,便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崇宁变法热潮,国家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崇宁五年二月,任相不足四年的蔡京因专权而被宋徽宗罢相。蔡京在政治上一贯很强势,虽然相位已退,但他在朝内精心构筑起的人脉关系还在。

    仅仅十个月之后,即崇宁五年十二月,蔡京便复出,第二次任相。一直到大观三年六月,“京专国日久,公弼等交论其奸,上亦厌京”,遂二次罢相。这年蔡京已六十三岁,这年冬天他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他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告别政坛了。他虽然已经下台,但仍不断遭到政敌的攻击,他被迫离开东京,到杭州居住。

    政和二年二月,蔡京忽然接到宋徽宗御笔手诏:“太子太师致仕蔡京两居上宰,辅政八年,首建绍述,勤劳百为,除秩居外,荐历岁时,况元丰侍从被遇神宗者,今则无几,而又累经恩霈,理宜优群,可特复蔡京太师,仍旧楚国公致仕,于在京赐第居住。”蔡京喜出望外,举家又迁回东京。四月,宋徽宗在内苑太清楼宴请蔡京,“辅臣亲王皆与焉”,令蔡京感动不已。

    蔡京后来给宋徽宗上奏道:“政和二年三月八日,皇帝制诏,臣京宥过省愆,复官就第,命四方馆使、荥州防奭使童师敏赉诏召赴阙,臣京顿首辞,继被御劄手诏十,责以大义,惶恐上道。于是,饮至于郊,曲宴于垂拱殿,祓禊于西池,宠颁恩渥,念无以称。”五月,宋徽宗又下诏,令太师蔡京落致仕,三日一至都堂议事。于是,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

    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是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蔡京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亦是宋徽宗时代最辉煌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北宋最顶峰最鼎盛的时期。

    蔡京的第三次罢相,与收复燕云战略有关。宋徽宗刚开始启动“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这一战略时,蔡京是极力赞成并积极推动的,但后来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主要原因就是,他“见天下已匮乏,边境无备”,心里有所忧惧。有一次,宋徽宗在禁中曲宴宰执,酒酣后大家一起泛舟。宋徽宗忽然发给童贯一张纸片,令他告诉蔡京,请大家对收复燕云之事进行表态,如果同意就在纸片上签名。蔡京等人皆错愕,蔡京当场拒绝签名,说:“容仔细面陈,难便书名。”

    四年之后,蔡京又被宋徽宗请出来,第四次任相,可蔡京此时年已八十,已“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凡需蔡京所签署之文件,他皆让季子蔡绦“为之”,甚至连上朝奏事也由蔡绦来代替。蔡绦每次上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文书以从”。蔡绦的趾高气扬和耀武扬威,引起众大臣的强烈不满。最为不满的是白时中与李邦彦,他们身为宰相,但几乎没有处理任何公务的权利,他们只能按照蔡绦签发的文书来处理事务。

    蔡京特别喜欢小儿子蔡绦,作为蔡京大儿子的蔡攸感到无法容忍。虽然朝中大臣对蔡绦畏之如虎,但蔡攸不怕,他根本就没把这个小弟放在眼里,他正在暗中寻找搞掉这个小弟的有力证据。搞掉蔡绦就可以逼退蔡京,自己就有希望爬上宰相宝座,蔡攸对宰相宝座觊觎已久。李邦彦等人这时也趁机煽风点火,极力挑拨蔡攸与蔡京,蔡绦之间的矛盾,他们希望能借蔡攸之手来打击蔡绦的嚣张气焰。这些朝廷大臣们,对国家所面临的重重危机竟熟视无睹,全部心思都专注于内斗、夺权与争宠。

    当时,宋朝以极大代价从金人手中接过燕京以及所属六州后,在管理运营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一切财富都被金军席卷而去,金人只给宋朝留下几座破败的空城。所有燕京驻军以及政府机构给养,尤其是粮食,都必须依靠朝廷来解决。可以说,收复燕京,只给宋徽宗带来一段短暂的精神上的喜悦,他很快就感到这是背上了一个沉重包袱。
1...9394959697...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