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医品世子妃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晴时有雨
接下来的气氛就非常的和谐,太后也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朱毅一人身上。她时不时的拉着朱显说说宫里嫔妃们的闲话,再问问太子的功课,朱显也一一耐心的回了。一时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慈宁宫内竟然无比的祥和。
后来朱斐还绘声绘色的提起在码头上,无数的女子一起迎接睿亲王回城的盛况。尤其是说到朱毅头上的玉冠被那些女子丢下的香囊给砸歪了时,太后笑得眼泪都出快来了。
她只指着面露羞赫的朱毅说道:“哀家几次三番叫你把亲事定下来,你偏不听,瞧瞧这事闹的!”太后又问到了朱显的脸上:“你这个做兄长的,也不说管管?”
朱显无奈的说道:“朕倒是想管,可也得五弟肯听才行。”为了这睿亲王正妃人选之事,他可在朱毅面前碰了不少软钉子。不过朱毅在别的事上,都一向以朱显马首是瞻,所以这封妃大事,朱显倒是不好勉强与他。
朱毅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那日骑在墙头,明明面色羞赫,却一直强装镇定,一本正经和他胡扯的倩影。如果是她做王妃的话,相必以后的日子一定不会乏味无趣。想到这里他的心中忽然有了一丝期待,也许有个王妃也不是什么坏事。
朱毅端起面前的茶盏慢慢的抿了一口,他难得没有出言抵触,让太后心中不由一喜,忙趁热打铁的说道:“刚好今晚的中秋佳宴,皇上请了不少朝中重臣以及他们的家眷。到时你留意一下,要是有合心意的,不妨告诉母后。”
“是。”朱毅站起身,大大方方的一拱手,居然应承了下来。引得朱斐和郭承嗣都是满脸诧异的看着他。
又说了一会话,朱显连连抽动着鼻翼,而后诧异的问道:“母后这殿中似乎有一种奇特的花香,闻着让人觉得心情舒畅,神情目明。只是这味道十分陌生,难道是母后又新得了什么香料不成?”
“哪里是什么香料。”太后指着朱斐笑道:“是蜀王世子孝顺,得了几盆非常难得的海洋之露,就巴巴的送来孝敬哀家。”
“海洋之露?是什么?”朱显好奇的问道。
朱斐忙站起身,回到:“是一种番邦才有的奇花,记得以前小时候,臣的母亲就在家种过一盆。母亲说这种花的香味清幽独特,而且还可以令人头脑清醒,能增强脑部的功能,还可以改善头痛症状。记得那时父亲就经常头疼,可只要闻到这花香就会慢慢缓解。可惜这奇花难以养活,虽然母亲费劲心机,那盆海洋之露还是在一年之后慢慢枯萎了。这次,臣的船队偶尔在西域蛮夷之地得了这奇花,就带了回来。臣想着太后娘娘最近经常犯头疼的毛病,就送了几盆来慈宁宫,希望能缓解太后娘娘的痛楚。”
在座的人都知道朱斐的亲生母亲乃是一个身份低贱的胡姬。才会养出他这惊世绝艳的外貌。那么他知道一二种番邦奇花,倒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就听太后笑眯眯的接着说道:“不错,因为昨儿夜间起了两趟。今儿晨起时,哀家就觉得头昏脑涨,于是请了刘院使来请平安脉。恰好蜀王世子送来了这西域奇花。哀家虽然不认识,可刘院使却在医书上见到过。他当即没有给哀家用药,只让哀家闻闻那花香。结果没一会。哀家这头也不疼了,整个人也精神了,才能陪着你们在这里唠嗑。”
“我可从没听说过有如此神奇的花。太后娘娘你可不能小气藏着一人独享,不如我们一起去瞧瞧!”长公主兴致勃勃的提议道。
太后忍不住笑道:“再好也只是几盆花而已,哀家还没有小气到这个份上。走,哀家就带你们一起去瞧瞧!”说着话。太后便站了起来,果真领着大伙一起往自己的寝殿走去。
寝殿离这大殿并不远。虽然一路上也有各色开的花团锦簇的花朵,在庭院中争奇斗艳。可那淡淡的,带着神秘气息的花香却丝毫也掩盖不住,一直在大家的鼻端萦绕。这让大家心中越发好奇了。
进到寝殿的正间,这里也是太后素日和皇后以及四妃,长公主聊家常的地方。一般的诰命夫人或是亲王妃们都不得进入。
迎面就是一张紫檀木雕海棠花的长几,几上摆着香炉。梅瓶,刺绣屏风等物件。下面设了两张蟠龙宝座,下面摆着一溜高背椅子,椅子的下面放着脚踏,两边皆放着高几。如今每张高几上都放着一盆肆意开放的海洋之露。细细一数,居然有八盆之多。于是整个正间都充斥着这股淡雅而神秘的花香。
太后和朱显自然居中坐在那两张蟠龙宝座上,底下朱毅,长公主,郭承嗣,朱斐依次坐下。
“原来这就是海洋之露。”长公主也不嫌沉,端起一盆花细细端详着,又凑近嗅了嗅,笑道:“花色说不上艳丽,花型说不上繁复华贵,就连这叶片也是细长条状的,实在不够大气,瞧着可真是普通的很。这么不起眼的小花怎么会如此神奇?”
太后一听,不由乐了,指着她对静安姑姑笑道:“你瞧瞧她,什么东西到了她的嘴里就说不出个好来。都一把年纪了,这臭毛病还改不了。”
静安正好领着宫女送来新的茶水,闻言笑道:“长公主虽然说话不中听,可满宫的主子娘娘里,可就她顶会伺候花草。娘娘刚才还说怕养不好这海洋之露,咱们不妨向长公主请教请教。”
长公主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叹道:“瞧瞧,不过是喝了你们这点子茶叶,你们就这样使唤人。”
“瞧,是我多嘴了不是,长公主可不要见怪。”静安姑姑忙要屈膝赔礼。长公主却笑着拉住了她的手,说道:“亏咱们也算相识了这么久,连玩笑话你也听不出来。”见静安姑姑站直了身子,她就松了手,又端详着那盆海洋之露,说道:“其实这花呀!只要时常给它浇水,施肥,松土,捉虫......还要把长歪的枝叶减掉,一般也差不离了。只是就不知道这番邦的花朵和咱们这的花朵习性是否一样!”
“不怕。”朱斐笑道:“太后只要喜欢这海洋之露,就算它们全部枯萎了,臣也可以让船队再去番邦寻找。”
“好孩子,亏你有了好东西还时时记挂着哀家,真不枉哀家疼你一场。”太后闻言,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忽而,她又对朱显说道:“哀家记得前一阵子,皇上批折子时,也时常说头疼。不如搬两盆海洋之露过去,就放在御书房里。既可以提神醒脑,又免受那些烟熏火燎之苦,你看如何?”
“如此,就多谢母后割爱了。”朱显在这坐了一会,闻着这花香,的确觉得精神了不少。于是他爽快的接受了太后的好意。
几人又坐着闲聊了一会,郭皇后派人来说今儿是中秋佳节,按照惯例请朱显过去一起用膳,朱显便起身离去。接下来,朱毅,朱斐,郭承嗣也起身告辞,说是朱斐早就备下了一桌接风酒,三人久未见面要一起去聚聚。
太后叮嘱了他们几句,又交代他们不要误了晚上的夜宴,才放他们离去。直到身边只剩下长公主以后,太后才拉着她的手,感激的说道:“幸好你今日送了这蒙顶甘露来,不然显儿心中这疙瘩只怕不是轻易能解的。哀家也是老糊涂了,忘了他不但是我儿子,还是这天下之主。如果哀家还是一味对他使性子,只怕会间接害了毅儿。”说到这里,太后就一阵后怕。
长公主一听,倒是笑了起来,说到:“太后正是有福气之人,才会有两个儿子争风吃醋。”说到这里,她眼眶一红,有些自怨自艾起来:“不像我,今生不但与子嗣无缘,如今连驸马都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太后见状,忙站起来把她揽入怀中,说到:“说到底,都是哀家害了你。当初要不是徐贵妃那毒妇端了一碗加了药的血燕来,意图打掉我腹中的显儿。偏偏却叫那时才七岁的你给误尝了,才会害了你的终身。每每思及此事,哀家就恨不得把徐氏的尸体从陵墓中挖出来,挫骨扬灰。”
长公主忍不住,越发失声痛哭起来,她边哭边抽噎着说道:“就算把她挫骨扬灰又有何用?我今生还是不会有自己的孩子。”
太后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安慰情绪失控的长公主,只得轻揽住她的肩头,陪着她一起默默垂泪......
朱显不知道慈宁宫内那对姑嫂已经哭成一团,他径直来到了郭皇后的坤宁宫,就见太子朱厚德正抓着一只会自己滚动的走马灯在院子里欢快的跑来跑去,他见到朱显的到来,立刻收住了脚,心虚的把走马灯藏在背后,然后怯怯的行了一礼,说道:“见过父皇。”
朱显这两个月不是在批阅那如雪片般的折子,就是在新晋的俪妃处休息,见朱厚德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今见他穿着一件红底绣蝙蝠纹的小袍子,脚下穿着一双绣波浪纹的厚底布靴,腰间还缠着一根玉带。也许是跑的太欢快了,他那张圆圆的脸蛋如今红扑扑的,就像是枚可爱诱人的红苹果,让人恨不得能咬上一口。朱显的心中不由升起一抹愧疚,他便蹲下了身子,对朱厚德张开了手臂,哄到:“太子,快到父皇这来,让父皇好好瞧瞧。”(未完待续)





医品世子妃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赏赐
朱显把太子抱在怀里,俩父子一起进了正殿。坤宁宫的正殿气派奢华,光亮平整的青石板,闪着金光的赤金团凤椅,古朴典雅燃着沉香的青铜鼎,还要两边那婴儿手臂粗的红色巨烛,无不彰显着主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重身份。
郭皇后身穿红色绣百鸟朝凤图的凤袍,头戴精致华美的凤冠,带着姚女官和一干宫女早就候在门边下跪行礼。
“起来吧!”朱显忙放下太子,上前虚扶了郭皇后一把。足足两个月没有踏足坤宁宫,朱显发现郭皇后的眉头被那沉重的凤冠压出了一道细纹。再好的脂粉也掩盖不住她眼下的淤青和眼中的疲惫。朱显眼神一闪,随即调开了目光。
郭皇后就势站起,嘴边露出一丝莞尔的微笑,说道:“今儿特意准备了几篓子极肥美的螃蟹还有菊花酒,就等着皇上一起前来品尝,正好应个景。”
听说有螃蟹,朱显顿时来了兴趣,忙说道:“俪妃是江南人士,最爱吃螃蟹,记得给她留一些,想必可以一解她的思乡之苦。”
郭皇后的手用力一捏,尖锐而华美的护甲差点划破她细嫩的掌心。她的面上却露出一丝和煦的微笑,嗔怪道:“皇上偏心也太过了,满宫里江南出身的嫔妃可不少,皇上可不能单单只惦记着俪妃一人。再说这螃蟹本就不多,除了太后脾胃虚弱吃不得螃蟹外,也就是皇上的乾清宫和臣妾的坤宁宫留下了五篓,其余的四妃宫里都是三篓,至于其余的低位嫔妃就是每人一篓。本来已经明明白白分好了,皇上这一句话。又要叫臣妾为难了。”
朱显只是随口一说,本来这后宫历来的例行封赏都是由皇后说了算,皇上也就是从旁出了主意,只求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才行。要是由着皇上的性子胡乱分配,必会有偏袒,久而久之,后宫诸人就会怨声载道。
当然这世上并没有绝对公平公正之事。皇后虽然这么吩咐下去。到了底下执行的时候,总会分出眉眼高低。就拿最简单的分螃蟹来说,那些新鲜的。肥美的必定会被挑出来送进那些受宠的妃嫔宫里,而那些瘦小的,甚至是死了的,就会被送进那些久不受宠的妃嫔宫里。可不管怎样。皇后定下的份例没有谁敢擅自更改,因为这牵涉的是一国之后的威仪。
话一出口。朱显就有些后悔了,尤其被郭皇后这么巧笑嫣然的一挪揄,他更加感觉浑身不自在。于是他轻咳一声,说道:“既然都已经分配好了。就算了,朕也是偶尔想起才随口一说。”
郭皇后懒懒的扬起眉,笑意舒展开来。说道:“既然皇上开了口,这人情臣妾自然是要给的。可别的嫔妃那已经送了去。现下要匀也匀不出了。好在今日臣妾只叫人蒸了两篓而已,剩下的三篓,等会臣妾就私下里叫人给俪妃送去,以解她的思乡之苦。”说完,她对姚女官吩咐道:“把咱们剩下的螃蟹给凌霄阁送去。”
“是。”姚女官屈膝福了福,下去吩咐了。
郭皇后又回首对着朱显笑道:“可有一样,这螃蟹可是极寒凉之物,臣妾怕俪妃嘴馋会吃坏肚子。皇上可要让太医盯紧点。”
郭皇后的动作很快,朱显甚至连阻止的机会也没有。他见自己随口一句话就让她堂堂一个皇后让出了自己的份例,心下不由觉得有些愧疚。
这时朱厚德不高兴的嘟起了红唇,小小的脸上露出了不快。朱显忙问道:“怎么了,太子为何不开心了?”
朱厚德奶声奶气的说道:“孩儿也喜欢吃螃蟹,母后把螃蟹都给了俪妃娘娘,孩儿就吃不上了。”说着,他咬着手指偷偷的瞧了郭皇后一眼,似乎十分惧怕她会责怪。
郭皇后眉头一皱,正欲说话,朱显却抢先说道:“不怕,不怕,父皇那还有五篓子呢!等会叫赵全全部拿来,父皇就陪着你一起吃。”
“太好了,父皇真好。”朱厚德的眼睛亮晶晶的,小巴掌也拍的啪啪响,还非常慷慨的在朱显的脸上送上了一记沾满口水的香吻,朱显顿时笑得合不拢嘴。
郭皇后无奈,只得嗔怪道:“皇上,你明明知道太子年纪还小,不能吃那么多螃蟹,你怎么还能答应他?”
“不怕,不怕。”朱显笑呵呵的又把太子抱在怀中,说道:“朕记得你也爱吃来着,就算是把朕的那份拿来,由你们娘俩陪着朕一起吃。”
很快,一桌子精美奢华的食物,和一盘子橙红的,香气四溢的团脐螃蟹被宫女们端了上来。赵全立刻净了手,亲自站在帝后身边剥蟹肉,剔蟹膏。姚女官还特意端了菊花酒来,为二人各自斟上了一杯。
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说。“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色彩鲜艳,鲜美而香,丰美无比。再佐上酱醋,果然是人间美味。
朱显和郭皇后都吃的十分尽兴,倒是太子终究年纪太小,郭皇后只给他吃了一点蟹身肉,就不许他多吃。眼见太子脸露不快,一副委屈却不敢言语的小模样,姚女官便拿些精美的糕点出来逗他开心,于是他很快就把螃蟹丢到了脑后。
示意姚女官把太子带走后,郭皇后又亲自挑了一壳子金黄肥美的蟹膏,淋上酱醋递给朱显。朱显吃了,笑道:“别光紧着朕,你也吃些。”
“是。”郭皇后一笑,也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她边吃,边问道:“听说五弟真把那玄远真人给请来了?”
朱显皱皱眉,放下手里的银箸,说道:“不错,五弟很能干,的确把那玄远真人请出了山。”
郭皇后见他面上并没有露出特别欢愉的神情。不由惊奇的问道:“听说前朝皇帝在最后的几年,就一直想请玄远真人出山教导长生之术,却一直没有成功,以至于临终前都是念念不忘,视为生平最大的憾事。到了皇上这,也花了不少人力,物力来寻找这玄远真人。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还请的他入了宫。皇上为何还心中不快?难道是那玄远真人见面不如闻名?”
“那倒不是。”朱显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说道:“那玄远真人朕单独召见了,的确是仙风道骨。谈吐不俗。只不过世间谣传的长生术,其实是他的炼丹术。他这次进宫,还特意进贡了一百颗亲自炼制的万寿丹。据说他就是每日服用这万寿丹,才会如今一百零八的高龄。依然上山下海,如履平地。”
郭皇后一愣。不解的说道:“听着这万寿丹倒是极好,只不过,皇上你正当壮年,似乎还不到服用这些丹药的时候。”
“可是据真人自己说。这万寿丹越早服用效果就越好。他就是八十岁的时候才炼成了这万寿丹,可惜那时他已经是须发全白。不过自从服用了万寿丹后就再也没有继续衰老,反而精神。体力却变得越来越好。”说到这里,朱显的目光变得十分复杂:“只可惜。这些都是他自己说的,或是世间传言,朕却没有亲眼见过。”
不愧是多年的夫妻,郭皇后瞬间就明白了朱显的心思。他是想要长生不老,却又怕玄远真人的丹药没有这样神奇的效果,甚至会对身体有害,他此刻心情是极为矛盾的。
郭皇后微微一笑,说道:“皇上得了这样好的东西,可不能忘了那些为朱家的江山社稷而殚精竭虑的老臣子们。今儿正好是中秋佳节,皇上何不亲自赏给那些老臣们,让他们感受皇恩浩荡,日后他们也定会更加尽心尽力的辅佐皇上。”郭皇后的语调又软又柔,可话里的意思却让朱显眼前一亮。
其实郭皇后的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你想吃又怕会出问题,不如让那些老臣子们先帮着试药。这样既可以让那些老臣子感恩戴德,又试出那万寿丹是否真的有效,可算是一举两得。
朱显踌躇片刻,问道:“这万寿丹可只有一百颗,也不可能人人有份,依着皇后的意思,朕应该赏给哪位大人?”
郭皇后想了想,说道:“本宫瞧着那礼部的杨尚书,年近古稀,却还在为皇上的江山社稷劳心劳力,皇上不妨就亲自赏给他吧!”真实原因是,那个杨尚书是六部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尚书大人......
今日沐休,又是中秋佳节,杨尚书府门口此刻热闹非凡,马车几乎排到了巷子外,都是他那些学生下属派出家里的仆人给他送节礼的。就见杨府的大门口摆了一张桌子和椅子,而杨府的老管家正满头大汗的登记着礼单,那些送礼的则毕恭毕敬的在门前候着。
而且官位不同,他们的仆人受到的待遇也不同。有那官职低的,送了礼就被直接轰了出去,而那官职高,职务重的,往往还能得到一杯茶水和一张椅子,让你歇口气。
“吏部张侍郎,海货五十篓,各色新鲜水果五十篓,碧玉南海观音雕像一座......”等张侍郎家的仆人报完了这一长串的礼单后,那杨府的老管家忙站起身,陪着笑脸,说道:“原来是张侍郎家的来了,不知张侍郎本人可到了?”
张侍郎家的仆人忙点头哈腰的说道:“来了,来了,正在马车里候着呢!”
老管家笑道:“快请张侍郎进来,咱们老爷在里面已经等候多时了。”
“是。”
张侍郎在家想来想去,总觉得自己的身份不能和郭承嗣,朱斐抗衡。想要扳倒他们还得依靠恩师杨尚书出面才行,所以他才会亲自前来。杨尚书似乎和他心意相同,居然早早就吩咐了管家留意。
很快,张侍郎在杨府仆人的带领下,到了杨府大堂,见到了恩师杨尚书。都说户部富,吏部贵,刑部威,兵部武,礼部贫而工部贱,这杨尚书身为礼部之首,在府里居然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栗色绣福纹的长袍,脚上是一双厚底黑面的布靴,只是套脚上的那双棉袜因为多次浆洗,已经变的微黄。他那头几乎全白的头发挽了懒人髻,随便簪了一根青玉簪。
“贤宁,你来了,快坐下。”贤宁是张侍郎的表字,杨尚书为了显示和这得意门生的亲近,在私下从来都是叫他的表字。
“见过恩师。”张侍郎忙上前抱拳行了一礼。
“嗯,不必多礼,坐下吧!上茶。”
立刻有丫鬟端上了一盏刚泡的碧螺春,张侍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却发现这碧螺春居然是去年的陈茶。他心下不由暗骂,亏我送了那么多的节礼,却被一盏陈年碧螺春给打发了,这个死老头真是够抠门的,用的着这样装穷吗!
杨尚书抚着下颌花白的胡须,笑呵呵的说道:“听说郭侍郎昨日把你家的管事给带走了,我就猜着你该来找我了!”
张侍郎压下心中的不满,故意面露惭愧的说道:“是学生没用,居然被他们给唬住了,心中露了怯。可是他们也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他把自己儿子无辜挨打,管家在自己府里就被用了私刑,这些话添油加醋的说给杨尚书听了。当然他不会说出自己儿子事先意图性-虐丫鬟,而王管事也是先出手刺伤了人,才会被用私刑。
别看杨尚书年纪已经老迈,却非常的护短,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也尚书之位也做不了多久。而自己的子孙后代又没有一个特别出众的,他就想着要尽量拉拢张侍郎,也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找一棵能遮风避雨的大树。当然,他找的大树绝对不止张侍郎这一棵,可是张侍郎却是因为身处吏部,将来会是作用最大的。
于是他笑眯眯的说道:“贤宁,你需要......”他话还未说完,外面急匆匆的跑来一个仆人,说道:“老爷,你快到门口去看看吧!宫里的赵公公来宣旨了......”(未完待续)




医品世子妃 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礼
“什么?可是赵公公亲自来了?”杨尚书颤颤巍巍的扶着桌角站起了身子,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
那仆人笑呵呵的说道:“可不是赵公公亲自来了,听说是皇上念及老爷为了江山社稷劳苦功高,所以赏下的节礼。”
杨尚书顿时激动的老泪纵横:“难怪老夫今天早上听到了几声喜鹊叫唤,原来真是有喜事到了!”他忙对张侍郎说道:“贤宁啊!你到我的书房里稍等片刻,为师去接了圣旨就来。”
“是,恭喜恩师。”张侍郎忙站起身行了一礼。
“来人,给我换官服。”杨尚书颤颤巍巍的叫道。立刻有几个年轻的小丫鬟一拥而上,为他换了大红的补服,戴上乌纱帽,套上官靴,一切准备就绪,他才在那仆人的搀扶下匆匆忙忙的往大门处走去。
等杨尚书气喘吁吁的来到门口时,就见细皮嫩肉的赵全穿着一身红袍,腰间扎着玉带,手里捧着一卷金黄的卷轴,带着几个小太监和一群侍卫站在门口翘首以待,他的面前还乌压压的跪了一大群的人。
杨尚书眉头一皱,低声问道:“为何不请赵公公去正院安坐。”
那仆人小声的回道:“赵公公不愿意进去,说是皇上的恩泽要让所有人都见到。”杨尚书心中闪过一丝诧异,不过怕赵全挑刺,他还是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见到杨尚书气喘吁吁而来,赵全不由笑道:“杨大人。快跪下接旨吧!”
1...5354555657...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