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医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草席

    “……是。”

    看着父亲一脸不耐烦的样子,魏淑月实在是没有胆子再做辩解,只能是低下脑袋,瓮声瓮气的应了一句。

    “好了,你继续看书,为父先走了。”

    甩了甩衣袖,郑国公魏征走出了女儿的小书房,而在出去的一瞬间,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古怪了起来。

    刚才的感觉,着实有些怪异啊!

    一时间,郑国公也有些搞不明白自己的想法,这可是平时很少见的事情。不过在脚步迟疑了一下之后,想起自己还没有写完的奏折,魏征还是深吸了一口气,快步向自己的书房走了过去。

    而一直等到父亲脚步渐远,魏淑月这才轻呼了一口气,重新把桌子上的书本给拿了起来。

    这个天竺数字,她真的很喜欢。

    虽然只是学了一个开头,但是魏淑月已经发现了房奉珠所说的便利之处,光是一个书写就不知道比传统的汉字简便多少倍!还有那些所谓的计算公式,就算还没有搞明白,可是不妨碍魏淑月用眼睛对比啊!

    所以看着书的封面发了会儿呆之后,小丫头就一咬牙,再次翻到了之前看到的那一页,继续细细苦读了起来……




第六十九章 山谷
    三月初的长安城外,风景最是秀丽不过了。

    这个时代的北方可不是一千多年后,开车或者坐火车跑过去,除了栽种的人工林之外全都是一水的田地,原始森林在这个时代还留着很多。

    有山有水,风景和后世截然不同。

    所以每次到了春天的时候,出城踏青游玩的人都不少,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或者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们,更是乐此不疲。

    对于常年窝在家里的李元嘉来说,春日里出城踏青自然也有着十足的吸引力。所以当韩山派人入城送来消息,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地方,可以用来建造新的玻璃作坊之后,李元嘉自然就忍不住了,拉上自己的王妃一起溜溜达达的出了长安城……

    “大王,您看!”

    手指着一大片空地,韩山恭敬的说道:“这里三面环山,而且尽是陡峭的崖壁,一般人根本就别想从上面下来!而且这么大的一片土地,除了西北角有一个四五丈宽的口子之外,就只有朝南的这一面比较开阔一些……是我看了那么多块地之后觉得最好的一块!”

    “嗯,是不错。”

    右手搭在眼帘上面,李元嘉仔细的观察了一番之后,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这地方其实就是一个山谷。

    而且还是一个形状非常奇怪的山谷,就像一个长歪了的窄底葫芦,肚子大,最宽的地方足足有四五十丈,而两头却比较窄,西北侧的那个葫芦口就像韩山说的那样,只有四五丈的样子,而在正南方则是一个稍微大一些的口子,大约有个……十几丈?

    三面环绕的山壁虽然不高,却也有十余丈,挡住普通人肯定是够了的。

    不过要说最让人满意的,当然就是从山谷之中蜿蜒流过的那条小溪,水并不算太大,可是供应一个玻璃作坊应该是绰绰有余!

    所以点头过后,李元嘉暗暗的盘算了起来。

    刚才他亲自走了一遍,大概心里已经有数了。山谷的宽度不算太大,不过胜在比较长,大约有个六七百米的样子,总面积少说也有好几万平方米。就算刨除掉水边和那些边边角角,能用来建造玻璃工坊和住宅区的地皮少说也有两万平米,怎么着也够用了。

    而且这个地形,也比较容易控制人的进出。

    想了一下,李元嘉开口问道:“韩山,这块地是谁的?”

    “回大王的话,这是无主之地。”

    眨了一下眼睛,韩山连忙解释道:“因为山谷之中多巨石,土地不成片,没有人愿意前来垦荒,所以如果我们想用的话只要和万年县打下交道就好了。我已经找人问过了,这片地不值什么钱,如果大王想要的话……咳咳,加上四面的山头,三五百贯足够了!”

    “……呵呵。”

    嘴角抽抽了两下之后,李元嘉呵呵干笑了两声。

    韩山把话都说的这么清楚了,他哪里还能听不明白?

    现在是大唐贞观年间,正是李唐王朝人口最少,土地最多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垦荒自然是理所当然。不过这地方距离长安城可不算远,只有二十多里路,而且距离官道不过三四里,交通方便的很,所以就算是这片地再不值钱,加上周围的山头也不至于三五百贯就能拿下来,要真是那样的话,长安城中不缺这三五百贯的人可多的是!

    唯一的可能,就只能是用韩王这个名号了。

    虽说大唐初立,开国元勋们一个比一个牛气,但是因为李世民发的那一次火,大家对老李的儿子们总算是有了几份尊敬……当然了,捎带着亲王们也沾了光。

    这是开国元勋们,普通小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反正李元嘉要是想要这块地,万年县肯定是会给个“贱卖国有资产”的价格。如果要是他再黑一点,百八十贯买下来也不是不行,随便说两句狠话就行了。

    只不过……

    沉吟了片刻之后,李元嘉摇了摇头道:“韩山,别想着省这点钱,回头你去找万年县商量一下,该给多少给多少……记住,谈成了价钱再拿韩王府的名头出来,明白吗?”

    “是,大王!”

    楞了一下之后,韩山虽然有些不解,不过还是很快就点了点头。

    看到韩山微微皱眉的样子,李元嘉轻轻一笑,并没有给他过多的解释。只有他才知道玻璃这玩意到底意味着什么,自然不可能让这座新玻璃工坊有任何的把柄,不然的话将来说不定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什么人给引爆了。

    多花一点钱而已,手续一定要齐全、正规。

    而且想了一下之后,李元嘉双眼一眯道:“韩山,以后每年拿出五百贯出来,继续买地!就是这南边的土地,每年都给我买一点回来,记住了吗?”

    “这……是,大王。”

    本能的想要犯一下老毛病,规劝一下大王,不过韩山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脸色顿时一黯,叹口气点了点头。

    “还有,等这块地买下来之后,让人把路给修一修,和官道连上!”

    “是,大王。”

    “过几日本王会再来一次,到时候让张万和韩成也过来一趟,我要与他们商量一下如何建造玻璃工坊的事情。”

    “是,大王。”

    “总觉得有什么地方疏漏了……嗯……对了!韩路成,让他们继续扩建煤炭工坊!无论烧制玻璃还是造纸,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可不能忽略了!”

    “是,大王。”

    ……

    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面,李元嘉意气风发,在韩山和韩路成父子俩面前指点江山,颇有些豪情万丈的感觉。

    只不过这股子豪情没坚持多长时间,很快就被急匆匆走过来的墨画给打断了:“大王,王妃请您过去!”

    “……好。”

    被人打断而产生的怒火瞬间散去,李元嘉的嘴角动了动,苦笑着点了点头。刚才只顾着考虑玻璃工坊和周围的事情,李元嘉浑然忘记了今天出来的目的,可是和王妃一起踏青来着。

    房奉珠的脾气就算再好,这会儿也该生气了吧?

    不过就在李元嘉正一边去找房奉珠,一边琢磨着等下该如何哄自己的王妃时,只听一阵马蹄声快速逼近,很快一个小厮就扑到了他的面前:“小的见过大王……大王,陛下口谕,命您明日入宫……”



第七十一章 两千台
    一切从头开始,和有了一批人之后的扩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理由很简单,一切从头开始的时候,全部要靠陈木和王普他们一点点的琢磨,一点点的调整,效率低下的要命。但是有了那一百个木匠和一百杂役,就算人数骤然增加一倍也没有关系,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三个月时间怎么也够了。

    甚至于人数再多个两三倍,李元嘉觉得也不是什么问题。

    只不过对于李世民他们突然找自己问起这件事情,李元嘉稍稍有些奇怪,笑着问道:“房相公,其实只要朝廷想要推广翻车制造之法的话,多找一些木匠过去跟着学习就是了,并不需要特别……”

    “不,太慢了!”

    “嗯?”

    看着房玄龄一脸严肃的样子,李元嘉顿时微微一怔。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也开口道:“你可知道,今年到现在多州未曾下过雨了?”

    “呃,可是这不才四月……”

    “四月初,往年已经下了不止一场雨了。”

    摇了摇头,李世民面色沉重的说道:“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今年恐怕又是一场大旱!朕已经遣人去求雨了,但是如果一直不雨的话……十一郎,你们所造的翻车,可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是,陛下,臣弟明白了。”

    深吸了一口气,李元嘉认真的点了点头。

    旱灾,涝灾,是古代所有封建王朝的大敌,危害性甚至远超刀兵之灾。自从李元嘉穿越过来之后,已经先后经历过好几次了,印象之深刻仅次于当年那一场大蝗灾。所以听了皇帝的话之后,他很能理解老二的担忧。

    求雨那种事情,皇帝和朝臣们没几个真的当回事儿的。

    哪些事情是做给别人看的,又有哪些是需要自己努力的,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们心里面门清。

    所以简单一说,李元嘉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而且仔细一想之后,他也很快就明白了新式翻车的重要性——放在千年后的明清时期,生产出来再多的翻车恐怕都很难救活那些庄稼,毕竟有些土地距离水源实在是太远了。但是在贞观年间的大唐,还处在人多地少的阶段,种地肯定挑条件最好的那一批先来,所以大部分的耕地距离河流湖泊都不算远,如果有足够数量的翻车……

    不敢说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绝对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沉吟了片刻之后,李元嘉开口问道:“陛下,敢问您可以给我多少木匠,又可以给多少杂役?”

    “木匠的话,至少三百人!”

    在皇帝的目光注视下,房玄龄沉声道:“杂役数量不限,大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这样的话,不知道到五月底的时候,能够做出多少台翻车?”

    “五月底么……”

    听了房玄龄的话之后,李元嘉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三百个木匠,这个数量已经很惊人了!

    要知道这年头木匠好歹也属于技术工种,先不说本来就处在农业社会的底层,就是他们内部保守的体系也决定了从一个学徒到一个合格的木匠,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也只有皇帝才有这个本事和魄力,一口气拿出几百个木匠,否则就是换了长孙无忌这样的大佬,也是绝无可能的。

    只不过两个月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不过他也明白房玄龄的意思,毕竟要是时间太晚的话,今年的播种就彻底耽误,就算翻车再多也没有意义了……

    即便如此,也要一边制造一边往外运输,相当的麻烦。

    所以这次想的时间更长之后,李元嘉深吸了一口气道:“房相公,如果有三百个木匠,一千个杂役的话,五月底之前也最多只能做出一千五百台翻车,再多的话……呵呵,就只能看运气了。”

    “运气?”

    “对,运气。”

    迎着几位大佬那迷茫的眼神,李元嘉下意识的耸了耸肩,然后马上就意识到这个动作并不是很雅观,所以赶紧点头道:“到时候看那些新来的木匠和杂役们学习的速度,如果慢的话最多一千五百台,如果快一些的话……嗯,说不定能到两千台?”

    这个数字,已经李元嘉最大胆的设想了。

    原来那一百个木匠是可以造出七八百台翻车的,这一点李元嘉非常肯定,那么新来的三百个木匠,就算是再笨,总也能达到那些人三分之一的水平吧?

    这样一来,一千五百台妥妥的。

    如果按照最好的估算,一个人带着三个人做,再把后世那拼命压榨流水线工人的手段拿出来,两千台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两千台?

    听到这个数字之后,李世民和三位重臣相互看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了一抹满意的神色。虽然数字不算太大,解决干旱问题还差了很远,但是这两千台翻车要是能早早的撒出去,说不定就能挽救数以万计的百姓。

    犹豫了一下之后,李世民开口道:“十一,明日起你就亲自去盯着,五月底之前务必要造出两千台翻车出来!另外,前面造出来的立刻交于户部,后面也是造好一台就给他们一台。”

    “……是,陛下。”

    楞了一下之后,李元嘉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

    好吧,他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或许干系到很多人今年的生存问题,但是让一个亲王去工坊里面亲自盯着?

    说实话,他有点摸不着皇帝的想法了。

    或许是觉得自家兄弟可能有些不满,李世民目光一闪,突然笑道:“好了,这件事情就先这样,韩王莫要怠慢……咳咳,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同样也需要你帮一下忙啊。”

    “啊?陛下请讲。”

    眨了眨眼睛,李元嘉连忙欠了欠身。

    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面前的羊奶,李世民笑道:“之前你在甘露殿给朕装的那些玻璃窗户,朕非常的满意,所以想要把大兴殿的窗户也都给换上一遍!朕每日都要与众臣工在这殿中议事,亮堂的话大家都舒服一些。呵呵,不过此事不急,过几日朕就要起驾前往九成宫,十月的时候才会回来,在那之前办妥即可……”



第七十二章 意外之喜
    夏天去九成宫避暑,也算是李世民的常规操作。

    四月出发,九月回来,时间跨度长达五个月,时间确实足够让李元嘉把大兴殿的窗户全部改造完毕了。

    不过从殿中出来的时候,李元嘉心头却是郁闷的很。
1...132133134135136...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