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医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草席

    “嗯。”

    听了王普的话之后,李元嘉只是简单的嗯了一声,并没有多说什么。

    流水线这东西,在大唐贞观年间想要搞出来真的很难,但是难度主要在调配众多的人手,让他们能够像一个精密的仪器一样协同转动上面,另外就是整个流水线需要至少十几个“小组长”,由他们来配置各个环节的人手和资源!

    木匠们制作那些配件,确实不是很难。

    前面之所以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一来就是陈木等人终究不过是一介木匠,大字都不识几个,所以只能靠王普从造纸作坊那边抽出时间来帮忙协调,甚至还要时不时的来李元嘉这边学习、取经;二来终究不是很急,大家都没有拼命去干而已。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所有人全力开工,而且也有了现成的参照。

    如果和一千多年以后相比,在大唐建立一条流水线,哪怕是超级简陋版的流水线,因为主管和“工人们”的素质问题,再加上李元嘉也不能真的亲自动手,所以很艰难,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勉强成功。

    当然了,这个成功的意思是达到最佳配置。

    如果只是简单的搭起框架,让木匠和杂役们可以顺利用流水线做出翻车的话,那就早了很多。只不过最初一百余台的月产量和调配好后一个月三百余台的产量,差距就太大了。

    好在事情有两面性,有艰难的一面,就有容易的一面。

    容易的一面就是一旦流水线调配完毕,想要把它扩大的时候就会非常的简单,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就能轻松搞定!

    现代化的生产线需要厂房,需要昂贵的设备,还需要长时间培训过的工人,但是大唐版的流水线异常粗陋,没有厂房可以露天生产,设备不过就是一些木匠们用的工具,陈木他们也准备了足够的数量,就连“工人们”也是早就培训好的,只要跟着学几天就能做出质量不差的配件……

    严格来说,就是原本的基础上扩大三倍人手而已。

    所以当王普说最多十天就可以全力开工,一个月造出一千台翻车绝对不是问题的时候,李元嘉没有一点怀疑的意思——他既然敢答应皇帝,自然是早就算计好了的。

    沉吟了片刻之后,李元嘉点头道:“好,这两个月就辛苦你们了……给我盯好了!我这次可是在陛下面前立了军令状的,接下来两个月你就给我盯死了翻车工坊,如果有人敢挑事儿的话,不论是谁,先给我打个半死再说!”

    “是,大王!”

    心中一凛,王普连忙躬身应是。

    有了李元嘉的这番话,他这心里就算是彻底有底气了。

    不服气?

    不服就打到你服气!

    就算你们是陛下派来的又如何?这里可是韩王府,揍你还能怎么的?难道陛下还能为了几个木匠,或者一两个下层的官员去责怪自己的亲兄弟?

    别逗了!

    更别说现在天下已经有了大旱的趋势,翻车可是当下最急需的东西,工坊每天都有人过来,几乎是造好一台就运走一台,真要是耽搁了谁敢负责?

    又聊了几句之后,王普就一脸振奋的走了。

    “春烟,给我泡壶茶。”

    自己坐了一会儿,重新琢磨了一下大富翁的各项数值设定之后,李元嘉突然开口问了一句:“对了,今年的新茶送来了没有?”

    “回大王,还没有呢。”

    一边给他泡茶,春烟一边眨巴着眼睛笑道:“不过韩管家也说过了,最多再有半个月应该就可以送过来,您再耐心的等几天。”

    “嗯,好吧。”

    有些遗憾的砸了咂嘴,李元嘉无奈的点了点头。

    其实上辈子他并不是很喜欢喝茶,相比之下更喜欢可乐、雪碧等饮料,也就是三十岁之后才为了身体考虑慢慢的戒掉了……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医生就没有任何的坏习惯,事实上抽烟喝酒喝可乐的医生多得是,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所以明知道什么东西有害还是难以放弃。

    不过大唐可没有那些碳酸饮料,李元嘉的选择真心不多。

    而且茶这东西很是奇妙,很多人都不喜欢,但是一旦你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开始尝试着喝它的时候,最终会有很大的几率会爱上这玩意儿。

    这就是未来茶叶可以流行世界,成为一大饮料种类的原因。

    不过这年头也就南方的士族之间茶叶才比较流行,北方的话只有寺庙里的和尚们觉得茶叶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有利于他们念经拜佛,其他人还真是没什么兴趣。

    至少对于李世民等人来说,习惯了各种奶制品的他们这辈子恐怕都不会喜欢茶叶了。

    “这样下去,如果想要让它在大唐流行起来,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

    一想起对茶叶始终都不感冒的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李元嘉就觉得好玩:“而如果我的计划进展顺利,说不定茶叶在那些番邦的流行程度很快就能超过大唐本土了呢……”




第八十二章 叛乱
    “哦?还有这种事情?”

    听了小舅子房俊说的事情之后,李元嘉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嘿嘿,当然是真的啊!”

    用力的咽下嘴里的红烧肉,房俊嘿嘿一笑道:“我也是从别人嘴里听到的消息,但是可以保证绝对是真的……哈哈,那些突厥人蠢得可笑啊!”

    “……呵呵。”

    嘴角抽抽了两下,李元嘉干笑着点了点头。

    城外的翻车工坊进入正轨,其他的工坊也都转悠了一遍之后,李元嘉就优哉悠哉的回城了。这年头可没有乡下空气比城里好那一说,所以相较之下,他更喜欢自己在胜业坊的这栋豪宅。只不过李元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从城外回来就能听到如此惊爆的消息。

    这都贞观十三年了,竟然还有人敢夜袭御营?

    四月初的时候大唐皇帝李世民幸九成宫,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避暑。而四月十一日的那一天夜里,一个叫阿史那结社率的中郎将,竟然带着四十多人叛乱夜犯御营!

    没错,四十多个人!

    反正刚才听到消息的一瞬间,李元嘉先是一惊,随后便是哭笑不得。

    虽然皇帝去九成宫确实是为了避暑,但是别忘了他老人家这一去就是四五个月,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肯定要带着大队人马去的,身边不说军队,光是侍卫恐怕都要上千人。区区一个中郎将,私底下找了四十多个人就想夜袭皇帝的御营,这不是扯淡么?

    不得不说,突厥人的思维方式真的很奇葩。

    先不说四十多个人袭营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就算是他们真的成功了,难道还能从无数唐军的包围下冲出去不成?

    所以笑过了之后,李元嘉摇了摇头道:“这帮突厥人,明明大唐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优待,为何还要反叛?简直是不可理喻!”

    对于大唐境内突厥人的待遇,李元嘉还是比较清楚的。

    一切的原由,还要从九年前说起。

    贞观四年,大唐灭东突厥。当时讨论如何安置归降的突厥人,主要有三种意见,一个就是把他们打散了迁入内地,让他们务农、汉化;一个是保全突厥部落,迁到河套一带,让他们成为大唐抵御北方的屏障;而最后一个则是遣送到黄河以北,时刻警惕。

    提出最后一个处理意见的,就是当时的秘书监魏征。

    魏征认为突厥人不服教化,不顾恩义,如果迁入内地并且给予优待的话,人口必然会成倍的繁衍,将来会成为大唐的后患。所以他坚持认为应该将突厥人迁移到黄河以北去,不能留在大唐内部。

    但是中书令温彦博却说出了“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之类的话,最终让李世民下定了决心,对突厥人采用了怀柔之策,从幽州至灵州,设置了顺、佑、化、长四州安置归顺的突厥部落,并且让他们保留了游牧的习俗。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给突厥人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待遇,除了广袤的土地之外,还赐给他们大量的财物。与此同时,凡有突厥部落的首领前来归降,大唐政府都把他们封为将军中郎将,以至于最后突厥五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和大唐中枢五品以上官员几乎相等!

    在李元嘉看来,这他么的哪里是优待?简直就是当祖宗一样供起来了!

    正因为李世民对突厥人如此的优厚,在“居不易”的长安城中,迁入的突厥人达到了万户之多,因为他们都很向往天下第一城的生活……

    “呵呵,这帮人是挺蠢的!”

    就在李元嘉想起那年大唐发生的大事时,房俊已经兴致勃勃的接着说道:“结果现在四十多个谋反的突厥人全部被处死……”

    “好了,不要再说了。”

    就在房俊说的眉飞色舞的时候,旁边的房奉珠眉头一皱,突然低声喝道:“二郎,有好吃的还堵不住你的嘴么?没事儿说这些东西作甚?”

    杀人这种事情,听了之后怪不舒服的。

    “呃……”

    缩了缩脖子,房俊不敢出声了。

    也不知道怎么的,他现在是越来越怕这个姐姐了,以前在家里的时候还敢顶上几句嘴,但是现在来到了韩王府,基本上就是只有听着的份了。

    “难道说,是因为王府的美食和纸牌?”

    房俊自然不可能承认自己害怕从小喜欢教训他的姐姐,最终把原因归结到了韩王府各种各样的好东西上面。比如说梁国公府的橱子们不管怎么学都无法超越的王府美食,再比如说那些正在被满长安城追捧的白纸、纸牌,以及最近正在权贵们之间迅速传播的玻璃……

    一想到玻璃,房俊马上就想到了今天自己来的目的,赶紧眨了眨眼睛道:“姐,什么时候去给我的屋子装玻璃啊?在你们这儿呆了半天之后,我感觉我真的要受不了自己屋子里的黑乎乎了。”

    “你?再等几个月吧!”

    看了弟弟一眼,房奉珠没好气的说道:“现在府上所有的玻璃都要先送到宫里去,等大兴殿的窗户都修好了之后是太子的东宫,然后才是爹爹那里,郢国公那里,还有魏王那里……你这边最早也要到年底了。”

    一个月才能造出百八十块玻璃,完全是僧多肉少的现状。

    虽然在李元嘉的命令下,韩路成正在配合着自己老爹全力建造新的玻璃工坊,但是速度最快也要等到七八月份才能建成。到时候还要培养更多的工匠,还要建造、调试各种设备,真正开始生产恐怕就要等到十月份去了。

    到了那个时候,距离严冬有也就不远了。

    所以严格来说的话,真要等到玻璃产量上去,恐怕就是贞观十四年春夏的事情了。而就算现在知道玻璃的人还不多,也轮不到房俊这种后辈先享用。

    果然一听姐姐的话,房俊的脸色顿时就苦了下来。

    就在他眼珠子转了几圈,想要尝试着苦苦哀求一番,看能不能先混个两三块用用的时候,旁边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元嘉突然开口道:“好了,就别再说玻璃的事情了。奉珠,最近天气不错,趁着天气热起来之前,我们找个日子出城转转吧……”



第八十三章 大唐芙蓉园
    单纯的带着老婆出城踏青什么的,李元嘉其实是没什么兴趣的。

    并不是他不喜欢出去玩,实际上对于一个一年下来都出不了几趟门的人来说,哪怕只是出去在野地里走上一走,李元嘉都会觉得很开心。但是这年头的交通实在是太渣了,跑的远了累死个人,跑的近了又没有什么好景致,让人左右为难。

    而且这一次,李元嘉的目标可不是只有他们两个人前去。

    事实上他希望举办一次像不久前王妃办的那种聚会,而且规模还要大上好多倍的那种!而在这次的聚会上,李元嘉会拿出积攒了许久的好东西出来,晃瞎这个时代那些土老帽贵族们的眼睛!

    地方如果远了,有几个人会愿意过去?

    不说别的,如果真的放在长安城外几十里的地方,光是一来一回就需要大半天时间,有几个人会因为他这个大唐的闲王而跑这一趟?

    李元嘉很有自知之明,想来想去恐怕十个人就顶了天了!

    所以……

    “景色要好,地方要大,交通还要便利?”

    晚上在床上听了李元嘉的要求之后,房奉珠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的笑道:“大王,您说的不就是芙蓉园么?”

    闻言眼前顿时一亮,李元嘉赶紧追问道:“芙蓉园?你是说城东南角的那个?”

    “是的,就是那个芙蓉园!”

    点了点头,房奉珠轻笑道:“居地三十倾,周回三十里,这个地方足够大了吧?而且芙蓉园就在曲江池畔,大王就是想要泛舟湖上也没有任何问题呀!”

    “唔,不错。”

    想了一下之后,李元嘉笑着点了点头。

    大唐芙蓉园的偌大名头,他当然是早就听说过的,而且上辈子去西安旅行的时候还专门的了解过这个地方,勉强算是有一点了解。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辈子曾经去过几次,那里的风景给李元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简单来说,曲江池和芙蓉园共同构成了长安城中唯一的“公共”园林。

    这年头可不是后来公园遍地,数量和质量代表着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时代。说白了,大唐就是一个私有化的社会,除了“率土之滨”皆是皇帝的之外,但凡漂亮点儿的地方几乎都有主!

    想要在长安城中找一处风景秀丽的公共区域,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所以房奉珠一提醒,李元嘉自然马上就明白了。

    这个曲江池和芙蓉园,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从前隋开始,皇帝和大臣们在曲江池畔饮酒作诗,还把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曲水流觞之事给延续了下来。在这个基础上,大唐立国之后扩建了芙蓉园的建筑规模,后来还修建黄渠,扩大了曲江的湖面……

    虽然现在还没有到鼎盛时期,但是曲江池和芙蓉园已经开始为后来的文化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曲江池畔,芙蓉园中搞一次“聚会”,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不过……

    这年头的曲江池和芙蓉园还不是真正开放的公共园林,而是属于皇帝所有,李元嘉想要自己进去玩耍自然是不难,也没有人敢拦着他,但是如果想要叫上一大帮人一起去的话,恐怕就必须要提前和皇帝说一声了。
1...137138139140141...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