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医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草席

    片刻之后,梁国公房玄龄快步走进来,一脸严肃的上前就是一礼:“臣房玄龄,参见陛下!”

    “哈哈,快快起来!”

    从书桌后面站起身,李世民上前抓住了房玄龄的手:“玄龄,来,快坐下……来人,泡一壶茶拿过来,就用韩王送来的春茶!”

    “是,陛下。”

    随着一个内侍匆匆而去,房玄龄先谢过陛下,才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他眨了眨眼睛,略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您何时喜欢上喝茶了?”

    茶叶这东西女婿给牢房送了好些,而且每年都会送。而且房玄龄知道,除了自己之外,李元嘉还会给皇帝、太子、宇文士及等都送上一些,最近又增加了一个魏王李泰。

    只不过很可惜,除了李泰之外,其他人就没有喜欢喝茶的。

    至少房玄龄自己就不喜欢,尤其是年龄大了之后,想要改变喝羊奶的习惯可不容易。而且他知道皇帝和他一样,不太可能喜欢上喝茶!

    李世民呵呵一笑,摇头说道:“呵呵,我还是不喜欢,不过……从收到老十一的书信,说有一个突厥商人回到长安,想要从他那里购买至少两千斤的茶叶开始,我决定以后多尝尝这东西……呵呵,两千斤起步,明年要的更多啊!”

    “老十一?韩王?”

    心中一动,房玄龄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了起来。

    那不就是自家的女婿么?

    不过脑海中瞬间闪过了一张年轻的面孔之后,房玄龄马上就抓住了皇帝话里的重点,瞪大了一双眼睛问道:“陛下,您刚才说……有突厥商人要从韩王哪里买茶叶?而且一买就是两千斤?”

    问完了这个问题,房玄龄下意识的咽了口吐沫。

    说实话,有点心慌。

    茶叶将会和盐铁一样,终将成为大唐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资之一,这个论点房玄龄当然早就听人说过了。而且他还很清楚的知道,这个论点最早就是韩王李元嘉提出来的,甚至于他还在江南购置了五千亩价格低廉的山地,专门雇了不少人给他种茶叶。

    说实话,老房一直都觉得自家女婿在胡闹。

    因为盐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吃的,铁更是打造兵器的必须之物,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缺了。但是茶叶这东西,凭什么能和盐铁相提并论?还要让人家突厥人、铁勒人、吐蕃人都离不开?

    所以一直以来,房玄龄对李元嘉曾经和他说过的话都不以为然。

    但是现在突然从皇帝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房玄龄顿时觉得有些心慌,因为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之外——竟然真的有来自草原的商人要买茶叶?而且这一买,就是两千斤起步?!

    就在房玄龄目瞪口呆的时候,内侍捧着一个木盘子走了过来。

    接过一杯刚刚泡好的茶水,房玄龄微微凝眉,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和女儿房奉珠偶尔给他冲泡的茶水并没有上面不同,清清凉凉的汤汁很好看,但是闻起来味道却有些怪怪的,他始终都没法喜欢的那种古怪。

    所以说,草原上的人为什么喜欢?

    难道说……

    突然想起李元嘉曾经说过的话,房玄龄咽了口吐沫后皱眉问道:“陛下,这东西真的对身体有好处?”

    “呵呵,这我就不知道了。”

    眯起了双眼,李世民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笑道:“老十一的话,总是让人觉得有些莫测高深,而且他也总是能拿出一些让人惊奇的东西……呵呵,比如说这茶叶,再比如说海盐!”

    海盐?什么海盐?

    听了李世民的话后房玄龄脸色一变,马上就急声追问道:“陛下,您说的海盐……是什么意思?”




第二十七章 心情
    听到盐这个字,房玄龄心头就是一颤。

    尤其是当他听到海盐这两个字和韩王李元嘉扯到了一起,并且传到了皇帝的耳中,房玄龄当即就皱起了眉头,心里也开始担心了。

    他知道,皇帝绝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起这件事情。

    房玄龄对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皇帝太了解了,很清楚对方虽然心胸豁达,且知人善用,但是因为十三年前的事情,李世民的心态却起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皇帝变得更加“心胸豁达”,连魏征那样的家伙都能忍受,就是一心想要证明给世人看,或者证明给历史看,自己当年所做之事没错;另一方面,皇帝的戒备之心也从未放下来过!

    所以一听到海盐和韩王等字眼,房玄龄心头就是一突。

    盐这玩意儿,可不是谁都能碰的!

    虽说大唐不设盐铁专卖,但是作为国家的重要物资,无论盐还是铁,朝廷和皇帝肯定都一直在盯着呢。所以听了皇帝的话,房玄龄就赶紧追问了一句。

    “意思就是,十一郎派人去了海边。”

    看着房玄龄脸上明显有些紧张的表情,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而且两年前就派人去了,如今刚刚从长安城中送来了消息,韩王府收获了第一批海盐……具体数量有多少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想来几百斤还是有的。”

    说实话,皇帝很喜欢看到房玄龄这幅样子。

    虽然他明知道以梁国公的城府,这种略带慌乱的样子很大可能是做给他看的,可李世民就是喜欢,哪怕假的也喜欢!

    只不过……

    让皇帝有些失望的是,房玄龄眼中的那一抹慌乱很快就悄悄散去,表情也变得淡定了起来。这老货甚至还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然后笑眯眯的说道:“陛下,韩王派来的人怎么说?可是他们又找到了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海盐的产量增加一倍?还是说韩王家的工匠们运气不错,找到了让海盐变得更细更白的法子?”

    “切……”

    皇帝的脸色微微一变,房玄龄甚至隐隐听到了对方那一声不满的闷哼。

    呵呵。

    其实房玄龄刚才确实有那么一点担心,并且也确实故意把那丝担心表现了出来,让皇帝看到……还是那句话,他太了解皇帝了,知道对方想要看到自己什么样的反应。

    要是一丁点担心都没有,皇帝肯定是会不开心的,因为那说明房玄龄对自己的女婿没有什么感情,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犯错误也无动于衷;而如果担心太过的话,皇帝又该担心自己的手下重臣和弟弟感情太过深厚,将来会有麻烦……

    反正流露出那么一丝最恰当不过,刚刚好。

    而且事实上房玄龄确实有那么一点担心,因为盐这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李元嘉一个亲王贸然去碰的话真不是什么好事儿!

    只不过也就是那么几个呼吸的功夫,老房马上就想到了长安城中那个小狐狸的为人,一颗心瞬间就平静了下来。

    在梁国公的眼中,二十不到的韩王可比好多四五十岁的人都要稳重!

    再者说了,要说赚钱的话,韩王府那么多的好东西哪个拿出来不能赚钱?光是一个玻璃,现在长安城中都有人开出三百贯一块的价钱,就想买几块回去装点自己的书房,结果还不是一块都买不到?

    韩王府作坊生产的玻璃,几乎全都送进了宫里,送到了梁国公府和郢国公府!

    所以转瞬之间,房玄龄就想明白了一切,心情自然而然的放松了下来——他可以肯定,韩王肯定是对海盐下手了,但是这件事情李元嘉也绝对和皇帝说过!

    那个小狐狸,心里清楚着呢!

    “哼。”

    果然一看唬不住自己的老部下,李世民眼中闪过了一抹失望之色,又轻哼了一声之后撇嘴道:“玄龄,你倒是和自家女婿心意颇为相通啊?呵呵,按照十一郎的书信中所说,他不光是找到了让海盐产量增加的办法,同时还找到了让海盐变得更细更白的法子……来,玄龄,来看看我家十一郎刚刚让人晒出来的海盐!”

    没有唬到人的郁闷瞬间散去,李世民的表情很快就变得兴奋了起来!

    手一挥,旁边的内侍自然赶紧把一个布袋捧了上来。

    房玄龄的眉头一蹙,接过了内侍手中的小布袋,然后打开一瞧后顿时大吃一惊:“这……这是海盐?”

    “对,这就是韩王让人晒出的海盐!”

    深吸了一口气,李世民开心的说道:“十一郎在信中说他们试了几百次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完美的法子,能够去掉海盐之中的涩味儿和杂色……至于说海盐中的那些杂物倒是好办,先用细布多滤几次,然后用他们造纸作坊做出来的一种粗纸来过滤,效果好得很呢!”

    “几百次……韩王纸……”

    看着皇帝脸上隐隐的得意,房玄龄嘴角抽了抽,心情颇为复杂,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皇帝的表情如此明显,房玄龄当然能看出他的得意之色。

    不难理解。

    李元嘉毕竟是皇室的亲王,陛下的亲弟弟,有所表现的话皇帝自然会非常的开心。而且按理说,作为李元嘉的老丈人,房玄龄也应该高兴才对,只不过看了看手中的这细白海盐,房玄龄却有些高兴不起来。

    到了这时候,他真是一点也不担心了。

    因为既然皇帝拿到了这些海盐,就说明韩王给他的信中说明了一切,那么无论是将来自己做还是把方法献于陛下,李元嘉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但是看着这海盐细白的样子,房玄龄也头疼得很。

    那个小子,怎么就总喜欢搞这些东西?

    大唐又不缺盐!

    内陆的井盐也好,东边的海盐也好,现在供应全大唐食用毫无问题,每年还有充足的精盐供应给贵族富商们。而且普通盐巴就算脏了一些,味道苦涩了一些又如何?只要有盐吃,老百姓在乎的只是便宜不便宜,哪里会计较那么多?

    韩王府又不缺钱,那个小子怎么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写写字,画几幅画,或者多看看书呢?这些工匠之事……

    “咦?不对!”

    正头疼的时候,房玄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注意到了皇帝两次说出的那个字,连忙问道:“陛下,您刚才说什么?这些盐……是晒出来的?这晒……是什么意思?”

    “这个……朕也不是很清楚。”

    眨了眨眼睛,李世民笑道:“只是十一郎的书信中是这般说的,而且……他说这种晒盐之法不光是方便快捷,产量也比熬煮之法高出很多……”



第二十八章 让他自己做
    说起海盐的事情,李世民只是显得颇为开心而已。

    虽然他也觉得自家弟弟喜欢这些奇淫技巧之事有点不妥,但是自从李元嘉真的做到让翻车的产量翻了几倍,并且在这次大旱灾的时候做出了上千台翻车之后,皇帝的心态慢慢有了一些变化。

    这个样子,似乎也挺好的?

    十一郎或许确实是因为玩才去搞这些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次做出来的东西都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给大唐带来好处……别的不说,光是翻车和曲辕犁这两项,要放在别人头上的花,封个侯恐怕都没啥问题吧?

    就这么几天,老十一给李世民带来多少惊喜了?

    先说手里这一袋子的海盐,因为老十一写来的信里面并没有说的太详细,只是说产量有提高,操作也更简便,至于说到底如何个简便法,产量高到何等程度,并没有具体的数字,皇帝也就是有了那么一个概念而已。

    但是能提纯到如此细白的海盐,管他一年能产出多少呢!

    大唐并不缺盐,井盐、矿盐加上原本就有的海盐,足够天下人吃的,而且一斗不过二三十文钱,价格也不算太高……关键不在于产量,而在于质量!

    普通百姓所吃的盐,实在是太脏了!

    像李世民和房玄龄这样的达官贵人们,自然有天底下最顶级的精盐供应,往往开采一整个盐矿的时候,盐工们都会把里面最好的那一小部分盐送来长安城中。

    至于说其他人,谁在乎盐里都掺了什么?

    李世民不是没出过宫门的太平皇帝,当年征战天下的时候别说曾经看过普通百姓家的盐巴,他自己还吃过不少,很清楚那些盐巴不光看起来黑漆漆的,夸张点的还掺着沙子,吃起来也是带着苦味儿和涩味儿……

    要是吃多了,会死人的!

    所以在皇帝看来,如果韩王的法子能用在所有盐巴上面,那可就真是功德无量了。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突然间有了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家兄弟和工匠们一起搞事情,做点小生意什么的,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说李元嘉口中所谓的“晒盐”到底是怎么个晒法,效率如何,耗费如何,皇帝就不是很关心,自然就没法回答房玄龄的问题了。

    皱了皱眉头,房玄龄赶紧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事情:“陛下,韩王送来这些细盐,可是……打算将晒盐之法和提纯之法献于陛下?”

    “这……”

    楞了一下之后,李世民失笑道:“呵呵,老十一在信里确实提了一下,说朕随时可以派人去学晒盐和提纯的法子……只是眼下晒盐之法还不熟练,恐怕需要几年的时间去慢慢尝试;另外提纯之法也是,需要一种叫……嗯,反正就是需要一种从桐柏县找到的东西,耗费颇高啊!”

    “哦,原来如此!”

    听了他的这番话之后,房玄龄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

    还不熟练?耗费颇高?

    这话说得倒是挺婉转的,不过应该就是晒盐的法子还不完善,提纯出来的细盐太贵的意思?

    眼中闪过了一抹了然,房玄龄暗暗松了口气。

    如果是这样,那就没问题了。

    只要所谓的晒盐之法产量不高,然后提纯出这种等级的精盐也很贵的话,房玄龄还真不怕自家女婿去打海盐的主意。因为他很清楚眼下大唐最需要的是一斗二三十个大钱的粗盐,九成半以上的老百姓都在吃……或者说只能吃得起这种盐。至于眼前的这种精盐,售卖的话一斗少说也要好几贯,是粗盐的百倍之多!

    这种盐,可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

    准确来说,这种盐全长安也就是百八十斗的销量,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所以要是李元嘉真的是做这种盐的话,先不说撑死了也就是万把贯的买卖,单就说他和那些老盐商们去竞争,能争得过人家?人家手里最好的精盐,可不见得比这个差呢。

    沉吟了片刻之后,房玄龄随口问道:“陛下,那您的意思是……”
1...161162163164165...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