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雪白血红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美丽的蛇
“山冈君,按照这里的地形来说,你打算调集多少兵力对这里进行清剿?一万?还是两万?作为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帝国军官,你应该清楚,我们在对那里进行拉网清剿的时候,封锁线非但不能撤销,还需要加强。”
“阁下,第四师团的第八联队已经完成对下江地区的所谓抗联的第二、三路军的清剿,即将调至宁安、苇河一带配属您的指挥,担负对张广才岭一带的清剿。”
“有了第八联队的协助,再加上目前调集的兵力,依我看完足够完成对那里的清剿。或是我们使用第八联队将参与封锁线的部分满洲国军撤换下来,由他们执行清剿任务。同时,按照惯例,选派部分关东军作为督战队使用,”
“我虽年初才调任关东军情报课长,但却也听说过中将阁下号称满洲国军之父,所谓的满洲国军是阁下一手训练与组建的。我们动用满洲国军进山清剿,正可以向东京以及关东军表明中将阁下的功绩。
“而且,若是对那里的清剿,即便是没有发现那支支那军,那么我们也可以使用排查法来确定那些支那军的大致藏身位置。既然敦化北部的山区没有发现我们的对手,那么他们只能藏身在宁安西南部的山区中。这也是他们放弃敦化北部作为藏身地点之后,唯一的选择。”
对于佐佐木到一的反问,自士官学校毕业之后,便一直是地道情报官员出身山冈道指着地图回答道。对于佐佐木到一中将听到自己的对敦化北部山区采取拉网似清剿的建议之后,眼中流露出得那一丝蔑视,山冈道武很清楚的看了出来。
对于佐佐木到一的蔑视,让山冈道武感觉到异常的愤怒。他作为情报课长,主要的任务为关东军的行动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援。他的视线更多集中在满苏边境那边的那头实力强大的北极熊身上。
至于满洲国内的这些反满抗日分子并不是他的主要工作范围。被是石原副参谋长指派过来协助这位骄傲的中将阁下围剿这些毛贼,在山冈道武看来,已经是对自己大材小用了。至于抽调多少兵力,那是作为此次进剿总指挥的佐佐木到一的事情,跟他这个情报课长并无半点关系。他的任务是为军事行动提供必要的情报保障,而不是亲自指挥部队参与进剿。
不过对佐佐木到一的这些话,愤怒归愤怒,但毕竟作为高级幕僚,山冈道武的脑袋还是相对冷静的。他知道若是自己意气用事,到头来倒霉的只能是自己。在自己临来之前,石原副参谋长曾再三交待让自己配合好这位中将。所以犹豫了一会,山冈道武还是回答了佐佐木到一的问话。
对于山冈道武的回答,佐佐木到一报以一丝冷笑的道:“山冈君,你的情报工作做的如何,我不知道。但这军事理论,你还是需要好好学习的。难道你的那些军事知识,都还给了士官学校的老师不成?”
“抽调第八联队,你说的轻巧。第八联队能出动的不过三千余人。对于这百余里的原始森林来说,这三千人就像将三千条小鱼放到日本海之中。
“而你自己看看,在保持原封锁线不动的前提之下,你还能抽调多少兵力进山清剿?我们需要的是歼灭这些反满抗日武装,维持做过帝国生命线满洲的稳定。而不是打一场击溃战,将这些反满抗日份子击溃,使其成为流寇。”
“这支反满抗日分子与其他的反满武装差别很大。他们不是分成小股部队活动,据分析其前几次战况来看,他们始终是抱成一团。对其拉网清剿,就需要我们至少调集其十倍的兵力,否则其很容易被其逃脱。这里不是南满的平原,是山地纵横,森林密布的北满。而我们要的是歼灭战,而不是击溃战。”
“而且这些支那人手中掌握着帝国的最高机密,我们不能放过让他们的一兵一卒流窜出去。按照东京和关东军司令部的要求,我们甚至不能采取对其他反满抗日分子那样采取逐步削弱的办法。只能一鼓作气全歼之。”
“按照你的那个办法,按照我们对付满洲境内的反满抗日分子的惯用手段,我们只能打一个击溃战,而无法全部的歼灭他们。这些支那人甚为狡猾,一旦发现我大举清剿,而封锁线削弱的情况,他们会寻机开溜的。一旦让他们溜出封锁圈,将帝国机密泄露出去,不单单是我,就连你山冈君也无法向关东军以及东京大本营交待。”
“所以山冈君,我需要的不是这些可能、大概的猜测,需要的是他们的确切位置。告诉你的那些特工人员,在没有亲眼见到他们秘营的情况之下,就不要发回这些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报告。”
“中将阁下,很抱歉。现在大雪封山,我们的特工人员在山中活动很艰难,尤其是补给极为困难。而且据关东军航空兵发来的气象信息来看,未来数日之内整个敦化北部、宁安西南山区将面临大到暴雪。气温
更是将会降至零下四十度以下。按照报告上估计的降雪量估计,在这场雪后,山中积雪甚至可以达到没腰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情报人员,恐怕已经丧失了活动能力。”
“为了保护这些帝国苦心培养出得情报人员的安全,我们的这些情报人员,除了满洲国的情报人员之外,帝国的情报人员,我将全部命令他们撤出山区。”
“阁下,关东军情报部门再也遭受不起这么大的损失了。您应该知道,这些情报人员,都是我们苦心培养出来的。是准备将来应付局势变化而准备的。不是在这北满的深山老林中对付这些毛贼的。”
说罢,山冈道武从手中的一个文件夹中抽出一份报告交到佐佐木到一面前后道:“不过,为了避免我们的情报人员在撤出之后,造成的情报上的空白。我已经与航空兵联系过,恳请他们在雪后派出侦察机对敦化额穆镇以北,宁安、苇河交界的山区再次开展大规模的空中侦察。我想有了积雪作为参考,空中侦察能会更快的找到这些支那分子。”
“另外,中将阁下,我奉劝您一句。既然中将阁下已经调集大量的兵力对这一片的山林进行严密的封锁,那么也大可以从这些封锁部队中抽调部分部队,进山主动寻找。而不是派出一些小部队,只对进山的特工人员进行接应、补给。帝国陆军一向是主动求战的,而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避战的局面。”
“阁下,若是放跑了这些支那人,关东军与东京固然宽恕不了您。但我的这些情报人员都是帝国苦心培养的,是为整个帝国圣战服务的,并不是单为您服务的。若是因此损失过大,恐怕关东军与东京同样饶不了您的。至于撤出的原因,我会植田谦吉司令官与矶谷廉介参谋长以及石原莞尔副参谋长解释的,请您不用担心。”
说到这里,山冈道武看了看听完他这番话后,面色铁青的佐佐木到一之后,又笑了笑道:“阁下,还有一件事情,我不得不提醒您。虽然您制定了长期围困的战术,并有这个耐心去完成,但植田谦吉大将以及东京大本营可不见得有这个耐心。而按照我的估计,那些支那人在苇河县城弄到的粮食、弹药足够支撑其渡过这个冬季。而若是等到明年的春季,恐怕您琢磨怎么去跟关东军司令部与东京大本营解释。”
“所以我建议您趁着雪后,积雪会暴露那些支那人行踪这一特征,还是派出部队按照我的建议,先对敦化北部的山区进行一次拉网清剿,以确定那些支那人的确切藏身之地。毕竟敦化北部的那些沼泽在北满严寒,可以冻住一切生命的冬季里,是起不到任何的屏障作用的。”
“另外,还有一个建议提供给阁下参考。第四师团的部队若是用来承担封锁任务还是可以的。若是用来作为进山清剿的主力,还请阁下慎重考虑。若是阁下方便的话,还是奉劝阁下与植田谦吉司令员汇报,调十二师团的部队接替第四师团。否则,第四师团的部队一旦出现这个什么异常,恐怕会危及阁下的整个清剿计划。”
“阁下,该说的不该说的,我今儿都说了。至于您听不听得进去,这是您个人的事情。请阁下多多保重,我告辞了。”说罢,山冈道武没有看被自己这番话气的面色铁青的佐佐木到一的表情,头也不回的走出了佐佐木到一的办公室。
“八嘎。”看着山冈道武扬长而去的背影,被他的态度彻底激怒的佐佐木到一抽出军刀一刀将自己面前的办公桌连同桌子上地图一劈两段。
虽然愤怒,但佐佐木到一却不得不承认这个山冈道武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无论是关东军司令部与东京大本营都不会给自己这个时间的。植田谦吉司令官虽然同意自己的意见,但却已经数次来电催问自己的进展。虽在得到自己答复之后,并未多说什么,但只是透露出的只言片语已经让佐佐木到一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他知道,这不单单是植田谦吉司令官的意思,更是东京,甚至天皇的意思。而作为伪满最高军事顾问多年,在任上对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给予过大力支持的他更知道,让天皇以及东京焦急的是因为这些支那人不是简单的反满抗日分子,他们手中掌握着帝国的最高军事机密。
沉思良久,佐佐木到一喊过作战参谋连续下达了数道命令:“一、立即与关东军司令部联系,让他们在雪后派出飞机,对宁安西南部、敦化额穆、青山沟子一线以北的山区再次进行大规模的空中侦察。”
“命令第四师团配属过来的第八联队在抵达之后,不必进行修正,立即做好进山的准备。在敦化、宁安两地满洲森林警察大队以及满洲国军部队的配合之下,先行对敦化北部山区进行拉网似清剿。”
鉴于这些支那人手中掌握的资料的特殊性,犹豫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佐佐木到一还是改变了之前的计划,决定以在下江地区表现出色的第八联队担任此次清剿的主力。至于原定作为用来清剿的主力满洲国的军警还是用来协同作战。
然而让佐佐木到一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被他寄予了无限希望的第八联队在稍后对宁安西南部山区的围剿之中,让他全歼杨震所部的希望彻底的落空不说,还使得进山围剿的日伪军付出了巨大伤亡的代价。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零六章 备战(1)
日本人虽然野心过大,但不得不承认,其做事的精准程度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还是需要国人学习的。山冈道武带来的那份天气预报可以说还是相当准确的。
在佐佐木到一下达命令的第三天,一场规模达到了暴雪级别的降雪伴随着急剧的降温袭击了宁安、敦化地区。这场暴雪不仅仅使得佐佐木到一调整部署的计划推迟,也使得杨震也只能终止了训练。
没有办法,在对面都看不清楚人的情况之下,开展射击以及实战训练,那不是训练,而是嫌自己的部队人太多了。而且在积雪已经达到没腰深,扫雪的速度赶不上降雪的速度情况之下,也无法开展任何的训练。
当夜间查哨的杨震亲身感觉到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之时,才发现自己在后世时驻扎的现在南满,后世的辽宁地区一般最低气温也就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季是多么的温暖。即便是在比这里还往北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冬季野外生存训练时经受的零下三十多度,已经算是酷寒的冬季,也比现在远远的不如。杨震现在才知道,后世生活在温室气体下的人该是多么的幸福。
即便杨震现在全身上下穿着的是日军特别为关东军研制的保暖性极佳的冬装,但杨震却仍然感觉到有些经受不住户外的寒冷。看着身上的冬装,杨震不得不佩服小鬼子做事的细致程度。
这身日军冬装与几十年后的解放军冬装相比,虽局限于时代的技术笨重了不少,但保温性能却没有相差多少,甚至在人性化上还过之。杨震现在才知道,后世解放军在上个世纪,寒区部队装备老式冬装在一定程度上是仿制日本关东军的。
棉帽子上带着护耳可以拆卸下来保护面部不被冻伤,两指的棉手套即保暖又不影响使用武器,大衣袖子的袖口必要时可以拆卸下来做护膝使用。虽说样式难看了点,但保暖性可谓极佳。
不仅大衣设计的极为科学,就连高腰的大头鞋也保证了厚厚的积雪不能灌进鞋壳子里面,保证脚部不被冻伤。虽说冬装的尺寸对于在东北入伍的战士来说普遍短了些,但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
杨震真不敢想象,若是没有在苇河县城缴获这些冬装,在这零下四十度,滴水成冰的山区,自己衣衫单薄的部队会出现什么结果。前几天零下三十多度,很多来自南方的老骨干都感觉有些受不了。而现在的气温至少在零下四十度以下,若是没有这些冬装,恐怕这部队别说训练、作战,就是冻也冻垮了。
查完哨回到作战室看着除了身上穿着厚厚大衣之外,膝盖上还盖着一张日军军毯,坐在篝火前不知道正在写着什么的郭炳勋,杨震往篝火里扔了几块木材让篝火燃的再旺些后,笑道:“怎么还没有好一点?”
听罢杨震的话,郭炳勋放下手中的笔,笑了笑道:“亏得我还是在东北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想不到离开东北不过七八年的功夫,竟然不适合东北这气候了。”
“也许是早些年在法国还有川军中呆的太安逸了,吃不得苦了。这温度一下降,就发起烧来了。好在吃了药好多了,刚刚张婷过来给我测了一下体温,已经降了下来。我这一病,可是耽误不少的事情。”
杨震伸手到篝火前烤了烤几乎已经被冻僵的手指道:“别说了你了,便是我也有些不适应了。出外查了一圈哨,这不也冻得够呛?这没有带手套,不过一会的功夫手就快冻僵了。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可真是滴水成冰。”
“这北满的酷寒和饥饿在很多的时候,是比日军还要难以对付敌人。若不是我们幸运的在攻打苇河县城的时候,在日军军列上缴获的大批冬装和弹药,以及收集了大量的粮食,恐怕别说战斗,就是冻、饿也把我们拖垮了。”
说到这里,杨震站起身,出去看了看外边已经下了自前天夜里已经下了整整一天一夜,现在降雪量虽有所减小,已经从暴雪转为大雪,但还看不出停的趋势的天气,转过身回到木楞子里道:“这雪再这么下下去,这山中的积雪越来越厚,别说我们训练,就是行动都要终止下来了。”
看着有些焦急的杨震,郭炳勋笑了笑道:“司令员也别太早着急了。我问过张婷了,这宁安南部的山区本来就号称东北雪乡,是整个东北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这场雪虽说有些罕见,但在这里也并不稀奇。”
“雪大固然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但对于日军来说也同样造成很多的不便。最起码在齐腰深的积雪中活动不便的不单单是我们自己。鬼子就算在敦化北部的山区进行拉网清剿,恐怕也会因为这场暴雪耽搁不少的时日。不管怎么说,只要鬼子一天没有行动,便也算是给我们多争取了一天的时间。”
说罢,郭炳勋看着火盆中旺盛的篝火,却是道:“相对于天气,我现在更担心的是李明瑞他们。气温一下子降低这么多,他们身处野外,又是在整天的行军中,便是搭一个御寒的木楞子都不太可能。他们冬季野外训练还没有展开,若是稍有疏忽,恐怕会出现大规模的冻伤。这两天电台信号一直联络不上,我很担忧他们。”
“不会的。他们中还有不少在山中生活多年的猎户出身的战士,还有在山中打过多年游击的董平,明瑞为人又很机警,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老郭,你要相信跟你多年的老部下。”对于郭炳勋的担忧,杨震却是对李明瑞表现出了很高的信心。
对于杨震的劝慰,郭炳勋苦笑的摇了摇:“司令员,这里不是气候温暖的四川平原,是零下四十多度的北满山区。明瑞这是第一次到东北,没有任何的御寒经验。他们若是与大力、董平他们汇合在一起,有经验丰富的董平,我固然不会担心。但他们还在寻找董平之中。现在还不清楚他们与董平汇合没有。”
知道郭炳勋为自己的老部下担忧,杨震一时也不好说什么。杨震知道,郭炳勋与李明瑞的感情很深。若是在四川,无论情况再怎么危险,郭炳勋也不会为李明瑞担忧,因为他相信以李明瑞的能力绝对不会出什么危险。
但这是零下四十多度的北满山区,对于没有任何寒区生活经验,甚至连雪后行军经验都没有的李明瑞来说,这遍地积雪中暗藏着无数的危机。
只是人已经出发了,现在电台又迟迟联络不上,就算再担心也只能耐心的等待。不过电台虽然一直迟迟联系不上,但杨震对于李明瑞还是有信心的,他相信李明瑞绝对能平安的找到正在敦化境内活动的黄大力与董平的。他对李明瑞还是很有信心的。
看了一眼正在为李明瑞安全担忧的郭炳勋,思虑了一下,却不知道如何该劝解的杨震便岔开了话题道:“老郭,你说日军会不会上当?”
“会的。无论小鬼子对我们撒出的诱饵会不会相信,我想他们都会调集兵力对敦化北部展开一次清剿。原因很简单,只要确定了我们没有在敦化北部山区隐蔽,那么他们便可以将目标锁定在我们唯一也是最后可以藏身的滨绥线以南宁安山区。”
“这样一来,他们搜索的范围便要小的很多。无论这条情报是真是假,但对于日军来说总归摸到我军的踪迹了不是?有了大致目标来说,对于日军便不用再盲人摸象,在这上百里的深山老林中寻找了。”
“不过我估计,以日军将领一贯的作风来说,他们在对敦化北部山区进行搜剿的时候,会同时派出小分队或是航空兵对其余地方进行侦察。无论我们隐藏的再隐蔽,但在这雪后的山区活动总归会留下踪迹的。山中的积雪固然限制了日军的行动,但也极为容易暴露我军的行踪。所以,司令员,我建议我们还是要做好战斗的准备。”
“同时,李明瑞他们回来之后,我建议立即将他们放出去,抓紧时间摸清楚日军封锁线薄弱的地方,寻找日军封锁线薄弱的位置,以便万不得已的时候为突围做准备。”
说到这里,郭炳勋犹豫了一下道:“如果他们能平安的回来的话。”
对于郭炳勋的分析,杨震点点头道:“我的想法也差不多。不过不管鬼子会不会再一次派出侦察机对宁安南部山区进行空中侦察,这雪一停,部队要立即开展实战训练。正像你所说的那样,鬼子在对敦化境内清剿无果之后,必定会将目标转向宁安西南部山区的。”
说罢,杨震拿过地图道:“不过,我想我们这个实战训练就不要在这里搞了。这个秘营能不暴露尽量还是不要暴露的为好,与鬼子作战,我们需要一个安置伤员和物资的基地。我们只有这一处秘营,一旦暴露我们便再无后方可寻。”
“老郭,你看从老黑顶子山向西南是张广才岭与老爷岭的交汇之处,距离这里直线距离不到二十公里。我前些天去那里看过地形,方圆大约有五百公顷,地形不错,整个海拔大约都在一千米以上,有两座海拔在一千七百多米的高峰。而且山间还有小块的平地。我看完全可以开展实战训练。而且这里在敦化与宁安的交界处,将实战训练场选择在这里,还可以接应李明瑞他们。”
对于杨震的想法,郭炳勋沉思了一下道:“司令员,你将部队拉到那里去进行训练,你有没有想过,一旦与进山清剿的日伪军遭遇该如何处置?而且主力拉走了,一旦秘营这里遇到情况该如何处置?
“要知道,我们的所有物资都储备在这里。一旦秘营有失,那么我们将失去唯一的依托。还有总指挥也在这里,总指挥若是有失,整个二路军该如何看我们?望山跑死马,在地图上二十公里,在山中一走,这路程至少要加上一半。更何况在这积雪没腰深的山区腹地?一旦秘营出现情况,主力即便是赶过来增援都来不及。”
“司令员,我们可以将物资分散。整个老黑顶子地区面积这么大,可以隐蔽物资的地方很多。我这些天与随总指挥同来的二路军的干部聊了很多,学习了不少他们的经验。我看我们可以按照二路军游击经验,将部分物资分散开,多建几处秘营。以司令员的能力,我想可以将这些物资隐蔽的很好。”
“我们做好战斗准备不假,但不能过于谨慎了。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最应该做的一是多建立隐蔽点以及秘营,将所有物资,除了留下必要的之外,可以分散隐蔽一部分。同时也可以作为伤病员安置所处。”
“二就是尽快的让部队形成战斗力。我们在这里已经隐蔽两个月。经过这两个月的苦训,部队的战术素养以及各种战术的运用,除了武器操作之外,已经与之前大有进步。我们未尝没有与日军一战的能力。”
“实战训练并不需要多长时间。我们部队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已经有了实战经验,他们需要加强的不过是各种火力协同训练,保证不再出现几挺重机枪压制不住鬼子的两挺轻机枪的局面。”
“相对于已经打过几仗,更缺乏的各种协同训练的老兵来说,这些训练主要是针对新兵的。采取一些必要的训练,使得没有经历过训练的新兵不会在日伪军炮火之下出现慌乱,提前感受一下战场气氛而已。而这种训练是不需要太长时间的,我想有五六天足够了。”
“积雪虽然会暴露我们部分的行踪,但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应该可以隐藏好我们的踪迹。我们可以将秘营视作我们的依靠,但不能吊死在一处秘营。俗话说的好,狡兔还有三窟,更何况我们?”
“司令员,我看这个训练还是就在秘营附近为好。一是可以让战士在训练疲劳之余,可以很快得到休息。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人不可能长期生活在野外。二也是方便补给。这部队一千多人,全拉到那里,给养如何解决?你总不能将所有给养都背着吧?”
说到这里,郭炳勋抬起头看了看杨震道:“司令员,我们训练部队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呆在这里,为我们做贴身卫队的。是要打击鬼子的,我们早晚都要打出去。既然部队已经即将成型,那么早打晚打都是要打。”
“实际司令员应该比我清楚,三个月的训练对于一支部队来说,更多的只是让他们养成最基本的军人素质,打下一些战术基础,至于其他的必要训练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