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匡扶后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张建邦
在李在钦看来,自己刚刚偷袭得手,又有三千精锐,得胜应该不成问题。可是李在钦的面前可是董遵诲,而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董遵诲又岂是能轻易对付的对手?!在董遵诲的指挥下,慌乱的士兵们立即平静下来,在底层军官的指挥下,马上集结,并迅速投入战场之中。
等到天明时分,一夜鏖战却未取得任何标志性胜利的李在钦立即下令撤离,准备与周军脱离接触。可是进门容易出门难,仗打到现在,连番犯错的孙行友正等着以战功赎罪呢,率领军队将易州军队看得严严实实。没办法,孙行友也只能断尾求生,放弃其中几只小部队,自己率领亲信们顺利逃离。
眼看着冒着滚滚黑烟、被血洗的营地,孙行友满心惊恐,不由得跌倒在地……(。。)





匡扶后周 第440章 点检作天子!
董遵诲巡视完营地,看着孙行友萎靡不振,特意上前安抚了一番,并主动表示,昨天自己也犯了疏忽大意的毛病,自己也要为昨晚的损失而负责。在董遵诲的劝慰下,孙行友这才恢复了精神,重新有了作战的信心。
接下来就轮到李在钦头疼了,打起了精神的董遵诲所部冲着易州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而易州城头那些经过简易训练的民壮根本就不是董遵诲所部将士的对手,根本就没办法发挥守城的优势。在奋勇抵抗半个下午之后,易州城脆弱的防守被周军攻破,李在钦更是被生擒活捉。.
在匆匆对易州进行一番清洗之后,董遵诲等人就押着李在钦撤回瓦桥关。在那里,病情刚刚有些起色的郭荣亲自审问了李在钦,并亲口招降于他。不过李在钦没有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仍在破口大骂,口硬的他很快就被郭荣下令处死。
郭荣叹了口气,自认为天命所归的他哪里受过这样的气,颤巍巍就想出帐走走。然而,当他刚刚起身就觉得天旋地转,随即就往后方倒去。幸好董遵诲急行几步,将他搀扶住,并送入御帐之中,令御医诊治。
转眼两天过去了,郭荣的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听说辽帝已经下令大军南下,幽州留守萧思温也蠢蠢欲动,群臣都有些慌乱。这个时候,身为郭荣心腹的董遵诲站了出来,仗着自己身上有与乐安公主的婚约,安抚住众人,并入御帐求见。
郭荣此时倒是神志清醒。躺在床榻上问道:“是不是群臣都想南归?”
董遵诲连连点头,低声说道:“陛下。大家也是为了您的安危,眼见着瓦桥关就要成为战场,如果您的御驾在此,固然激励了我大周将士,可也给守城将领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压力。再说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是陛下您呢?!”
郭荣重重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好,朕就依了他们。传旨下去,改称瓦桥关为雄州,留陈思让据守;改称益津关为霸州,留韩令坤据守。其余各将,随从朕南下……南下澶州!”
董遵诲立即跪下接旨。随即出外传旨。紧接着郭荣就听见群臣大声欢呼,很是兴奋。郭荣忍不住叹了口气,轻轻捶了下自己的身子:多好的机会啊,只可惜自己的身子不争气,要不然自己就能重夺幽燕、马踏天下!
也许是南归顺应了军心民意,在离开瓦桥关之后,郭荣的身子逐渐有了好转。加上御医们帮他精心调养。郭荣终于从病榻上坐起身来,也能处理些军政大事。
这一日,兵出固安的李重进也率领大军撤回瓦桥关,他留下大军缓缓而行,自己率领骑兵迅速南下,前来探视皇帝。不过和往常一样,李重进与张永德又狠狠地吵了一架。
其实李重进与张永德的矛盾,也是郭荣故意纵然出来的。两人分掌侍卫亲军与殿前司,互不统领、互相牵制。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如果两人之间关系其乐融融,那郭荣晚上倒要睡不着觉了!
而张永德虽是出了名的老实人。耳根子却很软,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在郭荣的有意纵容下,张永德与李重进斗得可谓不亦乐乎。这次李重进觐见,张永德还在旁边搬弄是非,最后郭荣也觉得两人的争斗有些个惹人烦躁,遂命令李重进率领本部人马赶赴河东。
李重进很是爽快地接受了命令,笑着离开了大营,虽然是在张永德的嘲笑声中。李重进心里明白,河东作为分战场,地位远不如主战场,自己调到河东去,意味着失去了立功封赏的最好机会,也难怪人家张永德嘲笑!何况自己作为郭威的亲侄子,曾经与郭荣争过帝国的继承权,自然不会被郭荣所喜!如果那张永德趁机在郭荣面前添油加醋、摆弄是非,那自己命不久矣!
李重进思来想去终于下定了注意,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他马上招人吩咐了一二,并在一日后,将知情者全部斩杀。
而当天夜里,当病体初愈的郭荣一如往常地处理各地奏章时,他从文堆里看到了一个三尺来长的皮囊!郭荣很是疑惑,就打开来看。就见这皮囊包了一层又一层,里面是个三尺来长的木条。谁闲着没事将这木条用皮囊包了起来,谁又胆大包天将它投入了文之中?郭荣很是诧异,他随手拿起了木条,就见上面写着五个大字:点检作天子!
郭荣险些就要被惊晕了,他虽然不是心胸过于狭隘之人,却也不甘心让别人夺走自己的东西,尤其是自己的皇位!
点检这个职位,虽然掌握的军队人数不是最多,但是在北伐的诸路大军中装备最是精良,士卒最是精锐!而且还守在皇帝身边,掌有宿卫大权!
一般情况下,这个职位只能由皇帝最信任、最倚为心腹的人来担任。就是因为郭荣信任张永德,所以才将殿前司交给他。因为他毕竟是自己的亲戚,而且为人也算正直,对周室也算是忠心耿耿。但是那是在一般情况下,而现在,皇帝郭荣正身染重病,他的思维方式又与平时不同!张永德位高权重,又执掌最精锐的中央禁军殿前司,他是不是想趁我生病的时候起兵作乱,搞什么阴谋?!在皇位面前,亲情、君臣之情都是枉然,都不可靠!
所以说李重进这个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点检作天子”,除了张永德之外并没有第二个人,而且郭荣也绝不可能因此来询问张永德,也不会派人追查木条的来历,相反,郭荣会以为是忠臣义士甘冒奇险为自己提个醒。而张永德即便真知道了这木条之事,他也不敢去郭荣面前主动解释,这样的事,只能是越描越乱!
李重进暗自发笑:点检作天子,一个木条,就毁掉了一个宿敌的前程!但他也不会想到,历史上的这根木条,最终也毁掉了他为之奋斗的后周。不过,谁能想到呢?(未完待续。。)




匡扶后周 第441章 老实人,愚蠢事
~.-~ 第441章 老实人,愚蠢事
作为一国之君,郭荣很是合格,虽然心中一直装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大字,可表面上却若无其事,与那张永德依旧笑语盈盈,很是亲热。等到大军抵达澶州之后,郭荣便下令全军在此休整,同时召集当地名医,为自己诊治病情。
对此大家也都表示理解,而且大家北伐以来,精神都绷得很紧,难得有一个放松的机会,自然呼朋唤友,极大地促进了澶州娱乐业的兴旺与繁荣。不过一晃三四天过去了,郭荣却基本上没有接见过大臣,只是偶尔答复下丞相们的问候,却不让他们入内参拜。
这样一来,大家心里可都有些慌了神,皇帝这是怎么了,难道说真患了不治之症?而且一连几天都没有看见他的真容,只在帷幕后听过他的声音,那回答群臣问候的人到底是不是皇帝?
大家越想越多,全都心里发慌,但是谁也不敢闯宫求见,于是开始想辙。起初大家把目标定在了董遵诲身上,觉得这家伙比较年轻,容易被忽悠。加上又是郭荣未来的妹夫,算是皇室成员,有些犯忌讳的话也能出口。于是群臣推选了几个老成稳重的官员,来到了董遵诲的府上,希望他能够主动请缨,代表大家入宫求见!
皇帝的身体情况能是臣子该问的问题吗?董遵诲岂敢答应,现在皇帝重病缠身,帝王心思谁能够看清。董遵诲虽然想不出什么好点子,却也准备缩起脑袋做人,哪里会主动惹祸上身?
这几个老成稳重的官员大义凌然地劝着董遵诲,董遵诲也小心翼翼地与他们打着太极。从天色稍暗一直谈到月上柳梢头,愣是没有任何结果。众人茶水喝了许多遍,茶杯中的茶叶已经被泡得毫无颜色,可是还是不能说服董遵诲。大家心里暗道:别看这家伙年纪小,却是个小狐狸,很难对付啊!
到了最后,所有人都失去了耐心,再也懒得说服董遵诲,便将目光盯在了张永德身上。论官职,张永德乃是殿前司的一把手,位高权重;论身份,人家是郭威的亲女婿,与郭荣算是郎舅亲,也是一家人。而且更让大家欣喜的是,虽然身居高位,张永德却耳根子很软,政治上比较幼稚。果然,群臣在恭维了张永德几句之后,张永德乐呵呵地接受了探病的任务,第二天一早就去御营求见。
其实郭荣这几天躲在御营里,一是休养身体,第二就是整顿兵甲、削除张永德在殿前司中的影响力。在这几天之中,郭荣以犒赏北伐军功的名义,将殿前司中投向张永德的中层以上将官基本上调离。因为调走的军官,基本上是官升一级,所以这些人乐呵呵地离开,也没有多少怨言。而张永德还傻乎乎地觉得自己有面子,并没有引起他的丝毫警惕。
在对身边的军队进行调整以后,郭荣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得到张永德求见的消息后,他也想从正面试探一下张永德,于是欣然答应,命令张永德入帐觐见。
张永德听到命令后,立即入内。因为大家都是亲戚,平日里郭荣也对张永德很是信任,两人的关系比较亲切,所以私底下郭荣也就免了张永德的跪拜之礼。于是这次入内之后,张永德随随便便拱手行了一礼,根本就没有跪下。
郭荣看到此处,不由得皱了下眉头。这几日他觉得张永德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因此对张永德未行跪拜礼一事很是不满。
张永德却没有在意,对郭荣说道:“陛下面色倒是好了许多,只是现在天下未定,汴梁一带兵马尽出,很是空虚。而四方藩镇握有兵马,全都对大军停止北伐幸灾乐祸,就盼着咱们出了什么差错,他们好从中渔利!如今大军一直待在澶州,距离京师还有一段距离,如果陛下身体有了什么闪失,那咱们大周可就要人心摇动、根基不稳!这几日陛下不见群臣,城中已经有流言,希望陛下能够早日面见群臣,返回京师!”
其实张永德说得也有一定道理,只是郭荣心中仍记着那“点检作天子”的五个字,对他充满了戒备。因此,张永德的关心在郭荣看来就有些虚伪,而张永德的建议,在郭荣看来就蕴含着阴谋,说不定这就是张永德为了洗脱自己身上的嫌疑而故意进言!
郭荣皱紧了眉头,对张永德说道:“是谁让你说这些话的?”
张永德没有明白郭荣的意思,他还以为自己这些为皇帝着想的话得到了皇帝的欣赏,老实的他立即说道:“这是所有大臣的共同想法,昨夜他们一同来到微臣的府上,请微臣及早入宫探望陛下,以便早日返京。”
郭荣却冷笑着摇头,对张永德说道:“我就知道是有人教你这样说,可惜啊,你怎么会不了解朕的心意!你整日里侍奉在朕的身边,知道朕的一言一行,又掌控了侍卫亲军,可你就是这样来回报朕的信任吗?!”
看着张永德不明所以的样子,郭荣冷笑着仔细打量了一下他的面容,末了才叹息着说道:“我看你面相穷薄,不足以当此富贵!”
也就是现在,郭荣对于老实无能的张永德彻底绝望了。他再也不用担心什么“点检作天子”的木条,像张永德这样毫无心机、头脑简单,被群臣们当枪使,不顾忌讳询问皇帝安危的人根本就不足为惧!
如果说先前郭荣还有忌讳张永德的意思,可在澶州调换完军官之后,郭荣就会对迄今还未察觉出异样的张永德放宽了心。这样的老实人,别说是造反了,能不能保住自己目前的官位还是个问题!
不仅如此,郭荣还觉得,如果,仅仅是如果,自己真得挺不过这道坎,那自己的身后大事也决不能交给张永德,这家伙根本就不堪重托!
可是舍弃张永德,又能将身后大事交给谁呢?难道是强悍嗜血的李重进?郭荣苦笑着想到,如果让他辅佐弱智的郭信,恐怕郭家的江山不久就会转姓为李,自己日后连点供奉的香火都捞不着啊!
张永德、李重进都不能托付大事,郭荣想起来一个可靠的人来,那就是董遵诲!
~.-~




匡扶后周 第442章 董遵诲大婚
中国人都知道,郭荣生命到了晚期,看人的眼光越发不准。历史上他相中了赵匡胤,后来就有了赵宋代周。在这个历史时空,赵匡胤早早被杀,郭荣又相中了董遵诲。
此时董遵诲虽然打过许多仗,可也只有三十来岁,却已经官居后周殿前司都指挥使,算是全国最精锐部队的二把手!这些年的东奔西讨,南征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让董遵诲青云直上,到了这样显赫的位置。.
虽然对张永德不以为然,可为了安全起见,郭荣准备将张永德调离,然后任命董遵诲为殿前司都点检!从都指挥使一跃而成都点检,貌似只是升了一级,可是这一级却是咫尺天涯,影响甚大!想想,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了二把手的位置,一生都迈不过去。而董遵诲却在这么年轻的时候,这么容易地翻过了这个门槛,实在是幸运至极!
郭荣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就册封宣懿皇后胞妹符氏为继后,也算是对她的补偿。随后册封郭信(意哥儿)为晋王,权知开封府。在后周一朝,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政治信号,标志着郭荣已经将郭信册封为储君!
郭荣趁着已调整好军权的有利时机,对京中官员也进行了一番调整。他任命范质、王溥二相,参知枢密院事;任命魏仁辅为枢密使,兼同平章事衔;任命吴彦祚为枢密副使,辅佐魏仁辅处理枢密院事务。除此之外,郭荣还正是罢免张永德的都点检职位,封其为校检太尉。留奉朝请。至于董遵诲,则被郭荣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加校检太傅,兼忠武军节度使;而韩通也被郭荣任命为侍卫亲军马军都副指挥使,加校检太尉,兼任宋州节度使!
在忙活完这些调动之后,郭荣还正式下诏,命令有司挑选黄道吉日,为董遵诲和乐安公主完婚。
说起来。此时的乐安公主年岁已经不小,接近双十年纪的她在这早婚早育的古代已经是个异数。可谁让她命运不济,为父皇郭威守孝三年着实耽误了她的青春,所以就算嫁给了一个鳏夫(董遵诲前任妻子高桂英病死),众人也并没有多少意见。何况董遵诲如今也算是朝中高官,这亲事还是当年郭威与董宗本亲自定下的。拖了这么多年。也该为他们风光大办一次。
得到消息后,乐安公主可谓是心满意足,羞红了脸颊。随后在宫中符后的陪伴下,开始准备陪嫁物品。反正后周北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缴获了大笔的钱财,有实力有底气来办这件事。符后也愿意帮着乐安公主筹备这些事情,眼见着郭信将要继承大位。作为郭信亲姐姐的郭乐安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符后没有为郭荣生下个一儿半女,自然心中忐忑,在郭荣的暗示下,她也放下身段,使劲忙活起来。
而董遵诲得知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就去找那赵普商议。别看赵普只担任掌记一职,却已经经过了董遵诲的多重考验。成为了他真正的心腹,与王政忠等人一道。经营着董遵诲的隐秘势力。
董遵诲在说完情况之后,赵普立即对其表示了恭喜。随后低声说道:“陛下看来已经病入膏肓,这是在为他的身后事做准备。文臣上,选择了范质、王溥、魏仁辅三位丞相,让其三人相互牵制;军事上则选择了您和韩通,让您不能独掌军权!这样一来,即便新帝郭信智商存在一定问题,朝廷的军政大权却能保持相对的平衡,让群臣们相互牵制,谁也不能独掌大权!只要拖上几年,新帝能够诞下子嗣,在大家的相互制衡下,周朝就能延续下去。”
董遵诲连连点头表示同意,赵普又站起身来,悄悄走到门口,见四下无人,远处还有人在把守,于是放心地走了回来,低声对董遵诲问道:“将军,微臣想知道您的志向!如果只是做一名权臣,那您已经符合了大多数条件,您未来的夫人可是新帝的亲姐姐,有她配备,您终生无忧;可要是您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您可就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绝对不可大意!”
其实董遵诲这个人,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胸无大志、随波逐流。过去他只想活下去,只想混出个人模样,风风光光地返回随州,不为他们董家丢人。随着官职越来越大,手下人越来越多,董遵诲也想衣锦回乡,也想为投奔他的众将谋个好前程,他只能更加努力地往上爬。如今到了这个地位,难道说自己要像历史上的赵匡胤一般篡周自立吗?!
就因为拿不定主意,董遵诲这才感到更加的迷茫。而正是因为这种迷茫,董遵诲这才没有结党营私,因此才被郭荣所看重,青云直上。
董遵诲还在沉思,曹铨早就跑过来报信:“将军,您快别在这里发愣了,天使刚刚来到咱们府上,陛下已经新赐下一所大宅院,就等着您搬过去成婚了!而且陛下还派出车马去随州接老爷一行,也需要您临行叮嘱、以示孝道啊!”
董遵诲这才回过神来,与赵普又简单商议了一下,这才转身离去。很快董遵诲就来到了自己府里,果然有一名太监手持恩旨,在那里等候自己。此时府里早就摆好了香案,董遵诲立即跪下接旨,并命人悄悄打赏那名太监。
能够从内侍中脱颖而出,混成有品级的太监,这个人的能力可见一斑。不过太监们失了**,对于钱财也就更加看重,拿到董遵诲的打赏之后,那名太监也是欣喜非常。自己前不久花了大笔月俸打点果然管事,只是一次传旨,自己就将前段时间的花销全都弥补过来。
拿到了钱财的太监很是随和,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董遵诲虽然有一次成亲的经历,可那毕竟是底层官宦之家的礼节,与娶公主过门的礼节相比,上次只能算是扮家家酒!不过听那太监的意思,董遵诲也不用焦急,反正到时候自然有礼部官员前来帮衬,董遵诲只要有样学样,到时听从指点就是。
在送走这太监之后,董遵诲又来到了赶赴随州的车队面前,对车队成员都送了一份礼物。有的人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打开一看,见里面是非常精致的几个银裸子,既可以花销,又可以做饰物,而且还不显眼。收了董遵诲的礼物,车队中的官吏们对董遵诲的态度好了许多,纷纷表示一定会竭心尽力,让董老爷子平安入京。
送走车队以后,董遵诲就在礼部官员的指点下,来到了自己新的府邸。也许是因为董遵诲人缘不错,或者董遵诲广施善缘的缘故,他搬家的时候来了许多外客,基本上没有让董遵诲劳心劳力。
院门口是几十根拴马柱,门庭正中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开国侯董府。董遵诲微微一笑,大踏步地往里走,很快就运到了百余个手捧契约的奴婢。这些人先前的月俸都由户主支付,在郭乐安与董遵诲定下亲事之后,这百余奴婢就成为了董遵诲的私房,愿意放到哪里就放到哪里,就算董遵诲派人要了他们的性命,也不会引起任何麻烦。
董遵诲看着面前的莺莺燕燕,真有些地主大少爷的感觉。他心中暗笑,如果自己当年魂穿的不是董府,而是红楼梦里的贾府,自己现在可能早就精尽身亡,那可能在沙场上立下赫赫功勋和不世威名呢?!
就在他沉吟的功夫,负责府中事务的几个管事已经轮流上前,为董遵诲介绍府邸的大致情况,以及府邸所挂靠的私产。董遵诲大体听了一下,发现皇帝这次倒是十分厚道,赐下的田地商铺着实不少。他随即将这些个事务都交给了王政忠处置,反正这家里广是每月发月俸就要花出去不少钱财,是开源节流而是环保开发,这都是留给王政忠的难题喽。
拜托了压力的束缚,董遵诲变得轻松起来,数日后,董遵诲的父亲、母亲都来到了开封府,住进了董遵诲的新宅邸。董遵诲与父母亲虽然一直保持通讯,月月写信,可是却有很长时间没有相见。这两天,他推开了所有的军务,专心陪父亲喝酒、陪母亲聊天,尽一份孝心。
董宗本夫妇许久没有和儿子一起团聚,加上又有娶儿媳这样的喜事,虽然相对辛苦,心里却很是高兴。董遵诲的母亲更是托人买了许多胭脂水粉,好好打扮一番,免得丢了脸面。她还派人订做了一大套金质首饰,作为给儿媳的见面礼。
几天之后,黄道吉日终于到了,京师里顿时热闹起来。郭荣很是给在京的官吏们都放了大假,乐呵呵地前来参加婚礼。这时董遵诲就没了往日的精明,如同牵线木偶一般,被礼部官员呼来唤去,与那郭乐安终成眷属。(未完待续。。)




匡扶后周 第443章 另立皇储?
金紫光禄大夫、校检司空、光禄卿柴守礼又一次喝多了,醉倒在酒楼的包间里。他早就听说了郭荣患病的消息,却无法前去探望。因为皇帝已经不再是他的儿子柴荣,而是改姓为郭,自己这个生身父亲却要被亲生儿子喊作舅舅!
郭荣登基称帝以后,柴守礼就再也没有去过开封府,一直在洛阳居住。事实上他也只能这样,依据当时的礼节,柴守礼作为国舅,见了皇帝必须下跪;但是从宗亲人伦孝道方面,他又是皇帝的生父,亲爹给儿子下跪,于礼不合。所以柴守礼宁愿在洛阳与王溥、韩令坤等人的父亲恣意妄为,毫无顾忌,闯下“十阿父”的绰号,也不愿意去开封府享受国舅的待遇。然而这一天,柴守礼却有了进京的念头,因为他听王溥的父亲王祚说,郭荣已经任命郭信为晋王,权知开封府,这就意味着如无变故,郭荣百年之后,郭信就将继承皇位!.
1...133134135136137...1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