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同样是霓虹,还生产一种苹果,名字谭康顺记不住了,反正也是卖一百多块钱一个。这种高价苹果,使用蜂蜜清洗,手工包装,以免损伤破坏鲜度。在之前,还要人工使用小棒棒授粉,用各种好肥料浇灌。还有一种甜瓜,是霓虹研究出来的杂交种,在温室中生长,为防止阳光晒伤,还要套上套子。这种甜瓜,据说口感很好,要卖一千五百多块钱一对。
米国有一种叫做菠萝莓,是一种野生草莓,味道与菠萝相似,颜色是白色的,售价极其昂贵,产量还低得惊人。除此之外,阿联酋的椰枣、摩洛哥坚果、马来群岛的冷刹、南太平洋的海巴戟……这些水果,不排除一些专门博人眼球的,但也有一些是真的昂贵的。反正以谭康顺的身家,都有点舍不得去吃那些昂贵的水果。
当然了,中国的水果也不乏昂贵的。只不过中国人不屑于去做那种只求质量不求产量,博人眼球的事情,所以中国的水果就一个特点,量大,且质量差不多。就算再贵,也不会超过普通人的消费承受能力。于是就有人抨击了,说中国没有匠心精神,不懂得培育最好的水果。
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霓虹人舍得花一辈子时间去种苹果,那是因为霓虹有这个保障。
中国有什么种果树要是不为赚钱的,果农能饿死!
再说了,要是真论味道,论营养价值,中国的苹果比霓虹的苹果,又能差多少
霓虹的苹果再厉害,那也没有杜清和的功德田加成,能有多厉害大家想想看。所以,买那些高价水果,其实教的只是智商税。当然了,不否认一些无良果农为了利益,专门打农药,让农药超标坑害国人的。哪怕你在正规途径去买,也难免买到这种水果。
怎么办呢
只能花时间去清洗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杜清和这样有良心的,说是有机蔬菜就是有机蔬菜,说是有机水果,那肯定就是有机水果。
第五百六十三章:表现得这么明显吗
看完了生态农业园,这几个老板也有点懵圈。
一个老板说道:“这个农业园又是种菜,种水果,还种花,到底是干什么呢”
“可能是想发展一个网红农业园吧,把这里划一块地方种花,吸引顾客来拍照吧”另一个老板比较新潮,思想跟得上时代,他的推敲似乎合情合理。
“也说不过去啊,要是想赚这种钱,干嘛不卖门票”黎老板皱眉道。
谭康顺笑道:“可能是想顺带着卖其他东西吧”
这句话一说出来,大家就明白了。
做生意嘛,越是免费的,里面蕴含的陷阱就越大,有时候你不踩进来还没什么。一旦踩到了,那恭喜你,这一个免费,你可能要花上两倍的钱才能脱身。中国的商人就是这样,大战略可能没有多少,但小聪明却一个个耍得比谁都精明。而一些大老板,他们可能不懂管理,可能不懂资本运作,但他们一定懂正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大老板,是看新闻联播做生意的。
先别笑,还真的是这样。
新闻联播里面的传递出来的信息,一旦被有心人抓住了,恐怕就是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财富了。比如做工程的老板,一听到国家要建设新农村,他们立即就行动了。怎么呢去找关系,准备竞标农村公路的建设!这里面的油水太充足了,只要拿下一个地级市的新农村的公路建设,养活一家公司三五年不是问题!
再比如,前几年新闻联播播放一条国家政策《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很多人压根都记不起来了。但是,如果有心人看到这一条新闻,他想到的肯定是中医药要复苏了,中药材需求加大了,赚钱的机会来了。
别的不说,你立马承包土地种植药材,不敢说立即暴富,但是你能比别人抢先一步,赢得商机。
曾有人开玩笑说,《新闻联播》有两种人每天必看,一是军人,另一个是商人。最不愿意看《新闻联播》的都是像我等这样的平头老百姓。
为什么大商人必看呢要弄清为什么,就要问商人最看重的是什么
利!商人的特点就是无利不往,这就说明《新闻联播》中有商人追逐的利,《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国家发布的政策对市场产生利好或走低可能出现的影响。国家政策是生意人的天气预报,加息、调控,任何一个政策异动、政府信息,都可能影响到生意人的命运,其中也蕴藏着很多并茂,有声有色,着实是中国商人能最直观看得到的最佳晴雨表;要是你做生意,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但《新闻联播》你是一定要看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人敢于欠银行这么多钱了。
有个商界大佬说过,我的财富都不是我个人的钱,只不过是国家放在我这里,我只是负责保管而已。因为这个大佬知道,国家不会不要脸到直接要回这些钱,但正治表态是一定要的。真要整你,国家让银行催一下债,你就焦头烂额了。
要不怎么说,能欠国家的钱,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呢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做生意可以不懂这,不懂那,但正治是一定要懂的。最起码,在中国是这样。
要是不懂这个,也难怪你做什么生意都失败了。除此之外,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懂得把握消费者心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很奇怪的,买涨杀跌,而且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便宜的就是差的。当然了,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
就拿手机行业来说,华为和小米,算是最典型的两家公司了。一家以科技为主导,一家以消费者为主导。华为呢,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成功在手机销售上占据了高端机的地位。而小米呢,老是以为中国人会买物美价廉的手机,坚持性价比。后来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了。为什么呢因为国内还有其他厂商,在手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也生存艰难,开始下探到小米手机的价格位置,这样一来,小米就很难受了。
高端机冲击不了,低端机被不断蚕食。
这就是营销定位的缺失了,中国人不一定就喜欢便宜货,除非是没得选择。
深谙这个道理的人,才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所以谭康顺说,杜清和是想带动什么,还真的就说对了。
杜清和不是想现场卖水果,而是想带动村民的积极性,融入到保护生态农业园的行列当中。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更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事。
毛爷爷告诉我们,要知道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要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走群众路线,就永远不会错。想想看,即便十年期到了,杜清和不想承包土地了,你看看那些得利的村民同意不
还是的,你要是真的给村民带来了利益,谁不认同你啊
可惜,乔老板看不出这个事情。
这个乔老板不能说坏,他也是商人,没理由看到商机不去实施的。
一行人出了生态农业园,车明俭就在门口的树荫下休息着,看到他们出来了,说道:“几位老板,我们这还有个小湖泊,能钓鱼,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黎老板喜出望外:“是野生鱼吗”
“应该算是吧,我们都没喂过饲料。”车明俭实话实说道。
大家都来了兴趣,纷纷感慨没带钓竿来。好在杜清和早有准备,前几天就买了不少便宜好用的钓竿了。拿来摆摆样子是可以的,但比不得更加高端的钓竿。至于小船,已经让木材加工厂在做了,最后要上漆才能运过来。
看到同行的人都要去钓鱼,乔老板却把车明俭拉到一旁:“你们的村长在不在,我想和他谈谈……”
车明俭有点惊讶地看着他:“你也想承包土地”
乔老板笑容有点僵硬了,不会吧,表现得这么明显吗!
第五百六十四章:地方不错
车明俭也是随便这么一问,因为在普宁村有什么值得找村长的事吗应该是没有了,不能说鸟不拉屎,但也算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地方。你说在这个地方弄一个工厂什么的,也不现实,首先运输问题,劳动力问题就是一大制约了。
没看到很多乡镇企业,做着做着,都搬到市区边缘去了吗一样的道理,没有产业聚集优势,很难做得起来的。要不是镇上给点扶持,恐怕普宁村的饲料厂和玻璃厂都干不下去了。现在,这两间厂勉强能维持,但也关停了好几间厂房。
这样的情况,谁来投资办厂
要是不办厂的话,找村长就一件事了,承包土地。
乔老板也没想到,区区一个农民,也能看出自己的打算,是有那么点尴尬。不过,他到底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所以也没怎么表露出来。“谭老板,你们先去钓鱼,我找个人……”
谭康顺也瞧出不对劲来了,但他没说什么。这里的人都是人精,不然的话都做不成这么大生意的老板。
车明俭还是把乔老板带到了车村长的家里,等他们走后,黎老板才瞥着嘴说道:“这个老乔啊,眼光倒是毒辣,可惜肚量不够大。看到好项目的时候,绝对不会给第二个人知道的。”在场的老板都摇了摇头,知道这其实是不符合规矩的。
你一个人再能打,也要考虑一下风险好不好把项目说出来,说不定人家都不想参与呢。毕竟每个人对做生意的理解不一样,你认为能赚的事,人家觉得会亏,所以不想参与。很正常的,但你捂住不说,想闷声发大财,别人就有点鄙夷了。要是你真的做好了,那没啥;要真的做不成,想要拉人入伙的时候,恐怕就难了。
做生意,肚量其实很重要。没有容人之心,风险是自己的,收益也是自己的。但不是每一个投资你都能成功,要是失败了,恐怕一次你就难以翻身了。很多老板破产,就是对自己太自信了。
谭康顺看着乔老板离开的背影,也不好说什么。
这些人,对乔老板想投资什么很感兴趣,猜测道:“你们说,老乔他想在这条村,也投资一个农业园”
“想多了吧,你能竞争得过”
黎老板立马反驳道,“我看呐,他怕是看中了这里没有基础设施投资,想要弄个酒店什么的。”大家都是聪明人,来到这里立即能发现问题了。没错,这里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但胜在有潜力。别的不说,单单是那花圃,都足够吸引人了。
再加上这里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很好,空气清新,肯定有人过来游玩的。别的不说,高(gao)州仙人洞不也没什么好看的吗,就几道小瀑布,还有一年一个月左右的禾雀花期,都能吸引那么多人过去游山玩水,还加上住店、吃饭什么的,颇有赚头。
只是这不是稳赚的,因为旅游景点的酒店,毕竟是依附旅游景点存在的。
要是旅游景点搞砸了,也就那样了。
比如说信(x)宜的天马山,明明是很好的旅游资源,愣是给当地弄成了四不像,投资的酒店啥的都成了打水漂,这种情况也不少。像什么中国第一滩,放鸡岛什么的,都弄得半死不活,本地人都很少去。可想而知,那里究竟是多么不得人心了。
“算了,不管老乔了。咦,这地方,绝了!”
大家一看,好像转入一个小陡坡后,就移步换景了,一方五十多亩地的小湖泊出现在眼前。大家立马觉得心旷神怡起来,好像心胸都宽广了不少。
“等等,钓竿”
大家苦笑一声,没想到乔老板把那人都带走了,没办法,大家只能在这里等了。不过,这景色确实不错,甚至有不少水鸟隐入岸边的芦苇丛中,后面就是连绵不绝的山岭,栽满了果树。即便是十一月份,天气微凉,山间更是清凉,可景色一点都没发黄。
这就是南国的冬天了,鲜少能看到遍地枯黄的景色。
便是在岸边看着这景象,大家都觉得非常不错。
“浮山岭上的湖泊,好像也就这样吧”
“这水很清啊”
“听说这个老板自己开的餐厅,野生鱼就是从这里钓的。”
“干嘛不用拖网”
“可能是怕破坏水体吧,现在正府那边查得也严,设置了什么河长湖长的。”
……
而在那边厢,乔老板有点吃惊了。
本以为这村子也就一般般,没想到这村长的房子那么漂亮。特别是大门,比城门还高,乔老板都有点觉得自己很渺小了。“叔,开门啊叔……”
这时候,郑婶在里面说道:“你叔去村委会了!”
“哦,打扰了。”
乔老板看得呆了,他好像看到院子里有两辆豪车“这村长是贪官不成要是贪官也好办了,我随便给点好处,不怕他不把土地转包给我。”乔老板不愧是商人,已经开始考虑怎么说服车村长了。
离开了这小别墅,乔老板随着车明俭到了村委会。
相比较来说,村委会就有点老旧了。用石米建造的外墙,在雨水的侵袭下已经消磨掉了不少,甚至长了青苔。上面还有块牌匾,写着“普宁村文化室”。没错,在很多村子,村委会和文化室是连在一起的。村委会前面,有一些新修的体育健身器材。听说是中国体彩捐赠的,不要钱。至于文化室里面,放着一张乒乓球台,也就没什么了。
车村长正在村委会前面,调解村里的矛盾。
这会,几个村民正在争执不休。
“村长,你给我评评理,这本就是我家的之前的猪圈,怎么他建造房子,能占用我家的地”
“什么你家的地,这是我向国土局申请到的宅基地,怎么就不能建造了”
……
好吧,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又是土地纠纷。这种土地纠纷什么的,在农村很常见。因为很多村民的思想跟不上,认为自己的土地就在这里,哪怕是没有土地证,没有其他证明,是自己的还是自己的。说白了,就是法律意识淡薄。
第五百六十五章:看你吹,继续吹
车村长是一个老烟筒了,这会正在抽着水烟筒,潘州话也叫大碌竹,吧嗒吧嗒的,待得水烟筒“咕噜噜”响了一阵之后,车村长才满足地放下了水烟筒。
“你们啊,吵什么吵,都是邻里街坊的,甚至说得不好听,你们还是亲戚。就为了一点点地方,值得吵吗”
车村长还是挺有威信的,这么一说话,大家都不吭声了。
占着有理的那个村民说道:“村长,跟这种人没法做亲戚!这明明是我家的猪圈,哪怕是拆了,也是我家的地啊,怎么……”
看到另一个村民刚想说话,车村长皱眉地拦住了:“好了,一人少说一句。是,按照我们以往的规矩,你的猪圈确实是你的。但是,后来你的猪圈不是违建吗,被拆了。而且人家拿着的是国家承认的土地证,你能说什么这样吧,我看一人退一步,别为了这么点小事伤了和气。”
“村长,你就说吧,怎么办”
大家都等着车村长的话,毕竟车村长是见多世面的。
“依我看,你就赔点钱算了。反正他的猪圈早就拆了,当做是和头酒也好,当做是买地也罢。占了多少我看看……才三平米按照我们村的地价,三平米,也就是三千块钱而已。给了吧,免得天天来我这吵,听着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