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为什么说近乎呢
因为稻米还是用了农药化肥的。没办法,哪怕是自家种的水稻,不下点化肥,比如氨肥,地力消耗太大,收成会降低很多的。哪怕你再高产的水稻种子都不行。
这里要说一下,很多人觉得杂交水稻高产,中国就全是杂交水稻了。
其实不是的,就拿潘州来说,其实种的主要品种,叫做黄华占,是一个常规的水稻品种,并非是杂交水稻。并不是说粤省种不了杂交水稻,而是粤省人不想吃口感并不好的杂交水稻。而黄华占产量不俗,口感还不错,又是非常适合粤省种植籼稻。最关键的是,黄华占拥有非常强的抗病性,抗倒性,还耐肥,产量在亩产500公斤左右。再加这种水稻能早、晚造兼用,也就是说能种两茬,自然受欢迎了。
除了黄华占之外,普宁村种的水稻还有粤香占,也是常规水稻来的,甚至能种三季。当然了,亩产会低一点,平均每亩地收获440公斤左右。这种水稻会很香,但是抗病性抗倒性也就一般般。自然而然的,不是种三季稻的,也就不用粤香占了。
普宁村农民自己吃的水稻,其实是粤香占。拿出去卖的,是黄华占。
为什么呢
因为自己吃的,不需要太高产,好吃健康为主。
至于拿出去卖的,多施肥,多产米就行了。
所以说,农村除非是家里有矿的,不然的话,都是吃近乎纯天然的食物,而不是完全纯天然的。即便是这样,黎老板他们都吃得很开心,谭康顺也明白了为什么乔老板一定要拿下这里了。就冲着这农家菜,都是值得来一趟的。
现在都市人很向往农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因为在城市里吃的食物,大多不怎么健康。而想吃得健康,成本太高了。想想看,除开杜清和的有机蔬菜,其他的有机蔬菜一斤要七八十块钱,甚至百。走地鸡就不用说了,正宗不吃饲料长大的走地鸡,怕是一斤都要百块,成本在那摆着。野生鱼可能便宜点,一斤七八十块钱的样子,但也是最普通的野生鲫鱼。哪怕是有机水稻,也要超过十几块钱,甚至二十块钱一斤。这么算下来,这顿纯天然的饭菜,起码要个五百块不止。
五百块钱一顿饭,听起来不多,似乎在外面吃顿饭也这个价钱。
可问题是,这还只是食材成本,没把油盐酱醋算进去啊!真要在外面吃这么一顿纯天然的饭菜,非得过千,甚至两三千不可。
车明俭还是听了杜清和的话,也就意思意思收了四百块钱。毕竟野生鱼的钱是村里和公司一人一半,车明俭也就宰了一只走地鸡罢了。再加一顿有机蔬菜,也是给了钱回公司的,这一顿其实车明俭也就赚了两百多而已。即便是这样,车明俭都觉得非常不错了。
要是来多几个游客,岂不是天天有外快赚
“老板,以后还有这种客人吗”
车明俭看着要坐滴滴离开的杜清和,有点憨厚地问道。
“不知道,要是做得好,不宰客,自然就常做常有。”杜清和知道普宁村的优势,距离市区不远,还不用高速,直接省道半个小时就过来了。要是舍得下本,弄起体验的话,还真的能招揽不少游客的。
但也要考虑到普宁村并不大,能游玩的项目也不多,所以吸引力其实很有限。
杜清和觉得,游客只是附带的,真正要做的还是生态农业园。
只要生态农业园做好了,盈收不愁的话,其实带动半个村子的经济是没问题的。到时候,员工的工资也会增加,福利也会增加。
“老板,我们一定不会宰客的!”
车明俭信誓旦旦地说道,“我提议,在村委会设置投诉点,有人宰客就投诉,一定要现场解决才行。”
“跟我说没用啊,去跟村长说。”
车明俭屁颠屁颠地走了,能不高兴吗,农村人能收入多少这一天两百块钱,已经能顶过去好几天了,等于白捡的这钱,能不高兴
李子尧看到这场景,有点触景生情:“我以前一直以为粤省挺有钱的,没想到……”
沈欣悦也有点沉默,她也没想到。
杜清和淡淡地说道:“装什么深沉啊装,你下火车那一刻,不早就知道了吗”确实,李子尧刚来潘州那会,火车站都没搬迁,周围的城中村也没搬迁,各种老旧的房子,早就透露了一个信息,这是一个四线城市。
哪怕是粤省的四线城市,也是一个不太富裕的城市。
李子尧嘿嘿一笑道:“所以杜哥,你是想留在潘州,继续建设家乡吗”
杜清和坐在副驾,说道:“你想多了,建设潘州轮不到我,要靠房地产商。我只是做一些自己喜欢做,而且认为应该做的事。”
李子尧居然很认同:“杜哥,以你的本事,去到哪里都饿不死的。”
“废话,我一个厨师,我去哪里能饿死”杜清和翻了个白眼,这话把司机都逗笑了。
“没想到啊,这位小哥还是个厨师”
司机是路过接了一个单子的,没想到乘客居然这么有意思。
“是,在市区开了一个餐厅。”杜清和笑道,“自然养生餐厅,有空帮衬一下呗”
“行,就是没想到啊,你年纪轻轻的,就这么会做菜了,是专门学的吧”司机是一个中年大叔,叹了口气,“我儿子今年初三了,成绩就是倒数的,还是全级倒数的那种。现在考高中,没有四百多五百分都别想了,我都急啊,才十四五岁,这么小能干嘛送去读技校吧,又怕那里风气不好;送去读高中吧,又明知道他不是那块料。我就想了解一下,干厨师能行吗”
第五百七十一章:教育观
杜清和一本正经地说道:“肯定饿不死。”
“额……”
司机大哥有点语结了,他知道杜清和是一语双关。做厨师的,是一门手艺,只要还有人,就得要吃饭,饿是肯定饿不死的。但工资呢,可能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高,也挣不来多少钱。最关键的是,辛苦。
要承受高温高压的厨师,就跟化工原料一样,被揉圆搓扁,连怨言都没时间吐露。
这种辛苦,没干过的人是不知道的。也就杜清和,有着神通能任性一点。其他厨师,哪一个不是因为久站而有一身病痛的
李子尧就纳闷了:“大哥,这读书是最轻松的事,为什么不读了”
司机大哥也一脸苦闷:“能读得进去才行啊,根本就无心向学了。现在的手机,害人不浅啊!”
杜清和毫不留情地揭示:“小孩子没有自制力,大人也纵容,那自然就是这个结果了。”很多人都说西方的教育很好,对孩子都是放养式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杜清和所知道的,很多西方精英家庭,一律严禁孩子过早接触电子设备。至于上学,一点不比中国学生轻松,甚至更加辛苦。就拿米国私立高中来说,学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而且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作业、论文到凌晨都写不完,学生几乎每天也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这些私立高中的所有学生在放学了之后,都背着书包、扛着乐器、抱着练习册,一个个地赶场上补习班。据统计,米国私立高中90以上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
只有体验了米国精英高中教育才知道,西方的“快乐教育”都是骗人的。这么说吧,西方国家早就通过“快乐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和分层了。
在中国不一样,只要你有天赋,肯努力,高考就是相对公平的,能让人生从此改变的一条路。而在西方国家,不去私立中学、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很难进入顶尖大学,更难跻身精英阶级。因为在西方国家,早就通过所谓的“素质教育”,筛选出了阶级。
为什么
还是拿米国举例,顶尖的大学,几乎全是私立的,而且苛刻的入学条件背后,看似“素质教育”,实质上都是有钱人家孩子的专利:米国高考sat成绩,想要拔尖必须请家教,公立学校可没这个待遇啊。要有州长、教授、ceo、参议员之类“名人”
的推荐信。还要在体育、艺术有特长,最后还得证明你对所选的专业有基情——不好意思,是激情。不管是出书,开个人艺术展、演奏会,做科研,去华尔街的投行实习,创业……哪个是穷人家玩得起的
可见,很多中国家长不明就里,一直纵容孩子,给孩子所谓的“快乐教育”。要知道,大部分孩子是没有自制力的,一旦沉迷在电子产品的世界中,被娱乐绑架了,那这个孩子几乎是半废了。单单是潘州,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学生被老师没收手机后跳楼的事件了。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家长不用教。
大错特错,家庭教育,才是决定一个人前途的关键因素,占比起码去到80。而学校,只占20甚至更低。
一个学生,一旦被家长宠惯了,电子产品想玩就玩,不想学习,哪怕这个老师再厉害,都挽救不回来的。
也许是被杜清和直白地揭开了自己的掩饰,司机大哥一阵沉默。
良久,司机大哥菜苦笑道:“这位靓仔说得一点没错,孩子到今天这地步,我这做老爸的,难辞其咎。我在外面工作,很少能顾及到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妈妈也很心软,家里大人也太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小时候,不吃饭,非要闹着看电视。那就养成了吃饭必须看电视的习惯。长大了,要求买手机,也买了。到现在不愿意学习,也是打那起的。”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杜清和又说了一句,交浅言深这是大忌,反正他也不想多说。
“唉,那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吧……很多路,我不能替他走。”
司机大哥深深地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他又有了什么打算。
谈起教育,永远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教育和金钱,其实是脱不开关系的。你教育人到了最后,也要落实到怎么赚钱上面来。说白了,教育的好坏,就是你以后能赚多少钱的一个下限。你舍得投资教育,方法得当,孩子以后的下限都会被别人的上限高。你疏于管教,又不舍得花钱给孩子,任由其发展,不是说孩子不能成才,而是几率太小,很可能以后就沦为社会底层。
杜清和没想过太遥远的事,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是按照道教的教育方法,就得“道法自然”了。
这个“自然”,不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而是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什么年纪要教他什么。
说白了,就是尊重规律,以身施教和以生为本
。注重规律、以身施教都好理解,以生为本,其实就是以兴趣为本。但不得不说道教的思想境界有点超然,不是一般人能懂的。所以,道教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也是正常的。
杜清和也能理解国家的用心良苦,这些年大学生多了,工人却少了。所以国家开始重视技术教育,让一部分学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比如提升考高中的分数,高中缩减招生等等措施,都是让资源向技校之类的基础技能学校倾斜。但是呢,技校的学风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的,政策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十年八年都未必看得到成效。
只是苦了这些届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
不过也是好事,技校里面也有教厨艺的,杜清和也不愁招不到帮厨了。
要是踏实肯学,培养成为一个大厨也不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你能通过社会上一些变化,大致推断出以后的经济走向。
第五百七十二章:天赋更重要
回到了潘州,已经是接近傍晚了。
“杜哥,我们饿了。”
李子尧和沈欣悦可怜兮兮地看着杜清和,杜清和也装傻扮懵地说道:“饿了就去找东西吃啊”
“杜哥,我想吃你做的菜了。”
李子尧做了个垂涎欲滴的动作。
“今天中午不是吃了吗”
杜清和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子尧,“全鱼宴啊,还想怎么样”
“杜哥,你就好人做到底嘛……最多,最多,我们继续给你做兼职好了。”沈欣悦使出了撒娇**,还威胁道:“不然的话,我可要把你的秘密告诉琇莹姐了哦”
“你们以为吃定我了”杜清和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
李子尧和沈欣悦点了点头,杜清和深呼吸一下,然后含泪说道:“你们是真的吃定我了。”
有把柄在别人手里就是不一样,杜清和摇了摇头,回到自然养生餐厅给他们弄大餐去了。其实也不算大餐,就是一个焖鸭,一个羊肉煲,一个上汤娃娃菜,一个凉拌黄瓜,再加上一个党参红枣鸡汤。确切来说,杜清和都没影响到厨房作业,就已经做完了这几道菜。
自然养生餐厅又招多了一个厨师,水平也还行,能打75分那种,叫做罗如明。人也老实,也是个老厨师了。从业有十多年之久,之前的酒楼因为经营不善,已经在上个月倒闭了。没办法,现在经济环境不好,再加上老板自己的决策失误,酒楼说垮就垮,一点征兆都没。就是苦了那些员工了,一个个都不知道去哪里找下家。
没办法,罗如明只能从水东上到市区,总算是在餐厅找到了工作。
现在餐厅有三个厨师,帮厨也找到了,轮着来上班,休息时间也能保证,再也不用杜清和出手了。
不过今天被人讹上了,他也手痒了,就小试牛刀了一下。
一旁的罗如明看到杜清和的厨艺,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老板,你这……”
杜清和非常低调地说道:“这有啥,也就比米其林二星厨师水平高一点而已。”
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罗如明第一天上班,就被震慑到了,才知道人家不是缺了自己不行,而是自己来更好,于是最后一点的骄傲也没了。看着杜清和那惊为天人的刀功,还有那妙到巅毫的火候控制,罗如明才知道自己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老板,你的厨艺是哪里学的我也想拜拜师傅……”
罗如明不是多喜欢做菜,事实上很多厨师能不做菜就不做菜的。但是,罗如明知道自己的厨艺只能在餐厅拿六千,他就有点不服气。要知道,朱玉斌的工资是七千五,丁琳的是七千三,而他只有六千。哪怕这已经比他前一份工作多了一千,可罗如明还是觉得不忿气。
杜清和却觉得非常合理,他是看水平给工资的。你水平不够,自然工资就比别人少。
现在罗如明知道了,不是杜清和吝啬,而是他的水平确确实实是不够,于是就想着怎么提升一下自己。
这在工作上很常见的,因为水平不够工资低,才有动力去提升自己的。
别看就差人家这么一千五百块,可日积月累之下,差距就大了去了。
“你想学”
杜清和刚刚把上汤娃娃菜起锅,这道菜其实算是煮的了,也是一道传统的粤菜。把鸡汤上面的那层带着油的部分撇出来,直接把焯水之后的娃娃菜放进水里烹煮,然后加精制油,蒜片和皮蛋爆香,等火候到了和入鸡汤,再将火腿放置其上。要是喜欢添加色彩的话,弄点青红椒丝也是可以的。这道上汤娃娃菜属于粤菜里面的基本功,人人都会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