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当然了,中国起步慢,很多高精尖科技需要时间的积累。但让人费解的是,中国很多科研是投了钱,不见成果的,这就让人深思了。

    当李维把华大公司的困境一说,杜清和就明白了。

    跟很多企业一样,华大公司依靠着中国石化,已经不思进取好长一段时间了,已经错过了研发创新的阶段。

    因为华大公司认为,研发创新什么的,公司做做样子就行了。真正的大牛,还得是科研机构。

    结果,同类型的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华大公司的利润也一年比一年低。

    现在,就算华大公司想研发新产品,估计也是有心无力了。

    听到这里,杜清和叹了口气。

    通病,真的是通病,是整个中国企业的通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创新的收益。

    投入研发是要钱的,而且也有很大的风险。

    可你不研发,人家继续研发,你怎么可能比得过人家?

    李维叹息说道:“我这个经理啊,也是有名无实,屁大的权力没有,还要受制于人。想要拍板创新,结果被董事会一下反驳了。想要提高一下科研人员的待遇,董事会也不会同意。看着华大公司这样,我也做不下去了,于是我跳槽出来,到珠三角的工厂去。”

    杜清和明白了,很多时候职业经理人就是这样,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却有心无力。

    林正弘替李维说道:“后来在珠三角干得不顺心,他又回潘州了。和人合伙鼓搞了一个自己的厂,结果经营不好,去年也破产了。”

    “……”

    这样的“人才”,你也敢介绍给我?

    杜清和傻眼了,这是在坑人吗?!

    林正弘好像知道了杜清和的想法,连忙说道:“李维的厂倒闭,不是因为管理上的问题,实际上他招的工人,很多都不肯接受这个事实。但问题是,他们拿出太多钱去搞研发了,结果还没研发出来,人家国外就申请到了专利。绕不开的情况下,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倒闭了。”

    “……”

    杜清和算是明白了,就是棋差一着!事实上,如果华大公司愿意研发的话,说不定这专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了。现在……李维叹了口气,久久不说话。

    fp

    (iishu)是,,,,!




第六百三十八章:如此科研
    【】(iishu),

    专利的亏,中国吃得太多了,要是没入世,中国大可不必如此烦恼,想怎么逆向仿制就怎么逆向仿制,俗称“山寨”。比如隔壁阿三就是这样,愣是不承认药品的专利。为啥阿三能这么牛?咳咳,人家就是他穷他有理,你能怎么样?

    甚至阿三加入wto后,还是玩这一套,强制让外国药品专利许可和授权限制。真的是他穷他有理,你还拿他没办法。

    而中国呢?

    没办法做到这么不要脸,所以自然就吃大亏了。

    当然了,规则是要遵守的,因为中国近年来专利井喷,要是中国都不带头遵守专利法,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可以耍赖皮了。所以说,遵守规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只是有些人真的是目光短浅,就拿科研机构来说,特别是国家的科研机构。

    他们研究的都是什么?

    不外乎能让自己扬名立万的科研项目,能让自己评级提职称的科研方向,至于真正落实到民用、工业用品上的,几乎是可有可无。这么说吧,中国的电池技术落后于世界,但真的是落后吗?并非是这样的,像什么铝——石墨烯电池技术,中国已经有研究了。问题是,成本高居不下。也就是说,就一试验室产物,根本无法商用。

    试想一下,如果一块价值几十万的电池,你会用吗?这还是平摊到市场上,降价后的情况。要是不降价,一块电池就几百上千万的,有谁这么奢侈用得起?

    所以,新闻上吹嘘什么电池容量放电充电十万次还有百分之多少的,能多少秒充满多少毫安的电池,统统都是试验室的产物。换而言之,哪怕是再过几十年,都未必能商用的。这样的电池技术,有意义吗?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几乎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对于某些科研学者来说,有意义。很简单,他就扬名立万了啊,可以名正言顺跟国家伸手要科研经费了啊,但问题是这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微乎其微。这就是中国科研的通病,看似专利技术井喷,实际上真正落到有用的地方的,并不多。

    像李维的专利技术,能在基础上创新的,能化为利润的,企业不想干,科研机构也不想干,可想干的人苦于没有高深的技术,没有更多的科研经费。还没研究出来,国外类似的产品已经面世了。

    在这等冲击下,企业还怎么生存?

    当然了,对于一些企业是没关系的,反正他们习惯了劳动力密集型的化工产业,就算化工产品单价降低了,维持销量还是能活得很滋润的。至于新技术,买专利呗,买回来就生产,买不回来就算了。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科研精神不足,就在这里了。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科研上投入精力,说不定没产出,还花费了金钱。可等到买外国专利产品,甚至买专利的时候,他们就肉疼了——怎么这么贵?

    杜清和是知道这一点的,也忍不住叹息。

    投机取巧的人哪里都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了这么久,还没培养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的缘故。嗯,最近华为有这么一个迹象了,是好事。最起码,用自己的东西就不用怕别人卡你脖子。但是,很多高精尖行业里,核心还是被外国牢牢掌控着。

    听了李维的话,林正弘也想了很多,但他没有说话。

    林正弘是不知道说什么,他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总,每天要跟钢筋水泥打交道的,不知道有什么好创新的。当然了,建筑公司不是不进步,别说几十年前,就算是十年前的建筑模式和现在的建筑模式,都是有区别的。

    杜清和苦笑着说道:“只能说,我们还是要奋起直追。”

    李维幽幽地说道:“我是没机会再追了,离开化工行业一年,科研的方向都要调整。我已经跟不上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最可悲的事。而更加可悲的是,华大公司的股票,一直在跌。”

    “人家又不傻,你的利润不断降低,不抛你抛谁?”

    林正弘直言不讳,说实在的,他对华大公司也有所不满。其实结怨的事情很简单,华大公司店大欺客,人家工程完了就要结账的,可华大公司傲慢呐,说是要走流程。这一个流程走下来,就是差不多三个月。资金链差点断掉的林正弘,那时候正值事业的起步阶段。你说,害得自己差点破产的公司,林正弘能有好话才怪。

    杜清和倒是没有那么偏激,很多公司趋于保守,是因为经济的不景气。

    不是中国经济不景气,而是外国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他们不敢迈开步子往前走。当然了,中国境内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也是原因,很多公司都是想着留下充足的资金,有新风向的时候能快速调转方向。

    这些只不过是企业基于生存的考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不能说谁就对了,谁就错了。

    但是,不投入研发的企业,不注重研发的企业,必定会越做越差,到最后肯定是一败涂地,丢盔弃甲的。历史证明了,创新才是硬道理。好比以前如日中天的ib。摩托罗拉、诺基亚,被时代的浪潮盖过来,就彻底翻不过身了。

    哪怕是微软,误判了形势之后,也是举步维艰。

    可见,创新真的是硬道理,不要以为自己以前的技术就是护城河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没有什么技术是护城河。今天的新技术,说不定明天就已经落后了。

    李维也是叹了口气,老东家今天这个局面,他也是很心痛,毕竟是奋斗了这么多年的地方,还倾注了他那么多心血。“这些下去,估计再过两年,股票连两块钱都不值了,到最后成了垃圾股,也就只能退市了。”

    说到这,李维也很落寞。

    茶桌上也出现了沉默,但很快,李维就恢复过来了:“林老板,你今天约我出来,是有什么事吗?”其实,李维心中是隐隐期待的,希望林正弘给个管理岗位给他做一下,让他能积累资金东山再起。

    fp

    (iishu)是,,,,!



第六百三十九章:不想和你说话
    【】(iishu),

    林正弘也猜到了李维的想法,不然的话李维不会这么快就赴约的。

    毕竟两人只是相识,却不是深交的朋友。要是想要约饭的话,起码要提前三天预约才行。可李维还是过来了,甚至带着点面试的心态。

    可林正弘看向了杜清和,说道:“我是介绍杜老弟给你认识的,别看杜老弟年轻,其实他已经开了一家很火的餐厅,还有一个自产自销的生态农业园。现在啊,他缺一个管理人才,是要管理慈善基金会的……”

    李维皱眉:“慈善基金会?”

    林正弘用奇特的语气说道:“是啊,五千万投入的慈善基金会。”

    李维深深吸了口气,并不想跟杜清和说话了。事实上,他之前办的厂,投资也就三千多万。要是有五千万的话,他的科研成果未必会被外国抢先申请了。科研科研,说到底是一个投入高,产出不稳定的行业。但是,没往里面砸钱,是不可能出效果的。

    杜清和似乎也看出了李维的心态,他只是说道:“中国需要化工产品不假,也需要创新的化工产品。但是,中国有更多的孩子,他们一辈子都可能都走不出农村,走不出大山。他们缺乏教育,缺乏营养,我想做的,就是给他们支持,让他们挣脱命运的枷锁。”

    李维欲言又止,林正弘也没想到,杜清和的出发点居然是这个:“杜老弟,只是帮助那些穷困学子?”

    “没错,学生是未来的希望。”

    其实,杜清和只是觉得学生不会是恶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学生。有空都要帮家里干活了,哪里有时候做坏事?但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也没说错。比如前段时间在潘州的一个下辖县级市——化(hua)州就是,一些村民听信谣言,本来好端端的要建生态园区,要建水质净化厂,却以为要建火葬场,拼命反对,甚至闹出大事来。这里面,很难说不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挑拨唆摆,甚至还有幕后黑手。

    但是,也反应了一个事,穷山恶水出刁民是真的。

    化(hua)州的经济水平不高,工厂更是少得可怜,贫困的乡村也不少。特别是接近桂省的边界更是如此,也难怪会出现这等事情。要是这些村民多读点书,多了解一下实情,又岂会这样群情汹涌?

    所以,杜清和觉得帮助学生就不会出错,不会帮助到一些愚蠢到被人当枪使的人。

    他们并非恶,而是眼界让他们看不见眼前的真相罢了。但是,他们本心不是坏的,就做出来的事,却也导致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触犯了法律法规,这是毋庸置疑的。

    杜清和的良苦用心,却让李维皱起了眉头:“这不是有国家扶贫吗?”

    “国家做国家的,我们做我们的。”杜清和很清楚,国家再厉害,也无法每个人都兼顾得到,甚至不可能资助每一个贫困学生,一直到他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国家能做的,就是利用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让农民脱贫脱困罢了。

    所以说,杜清和的慈善事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李维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话:“我不觉得这有什么意义。”

    换句话说,李维是觉得这些都是浪费时间。杜清和叹了口气,也是,你无法说服一个拥有自己世界观的人,就好像辩论赛上,就算你赢了,对方心中还是持一样的观点。

    “很多人都觉得我这样做没什么意义,但是我觉得有意义。这么说吧,今天可能只有5的贫困人口了。但是,没有了贫困人口,不代表这些学生就能上学了。”杜清和很平静地说道,“你也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如果不学习,不读书,很可能就算脱贫了,也会返贫的。你可能不知道,看似中国的大学生挺多了,但实际上只有不到六千万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就更少了。但是,如果我们给了贫困学生一点资助,或许就能为国家培养多几个顶尖人才。到那时候,说不定一些你想突破的东西,他们帮你实现了。”

    看到平静如此的杜清和,李维还是不怎么相信。

    资助几个贫困学生,就能培养成博士生了?

    开玩笑,不知道多少城市里的大学生,都未必能有这样的科研头脑,更别说贫困学生了。

    但是,李维觉得杜清和说得也没错。国家多些本科生,科研人才的基数也会增大一些。但是,李维不觉得管理一个慈善基金会有什么困难的,也没有什么挑战性。说白了,他是做实业的,他更想在化工行业,做出成绩来。

    杜清和也觉得可惜,挺好的一个人才,就是不能为他所用。林正弘也觉得气氛有点尴尬,连忙说道:“都别只顾着说,喝茶,吃东西啊?”

    说着,林正弘带头夹起了虾饺,说道:“我这鸿运酒楼里的虾饺还是不错的,大家都尝尝。还有这桑树叶,啧啧,这季节可难找了。也是专门种植来做菜的,才有。杜老弟,你是做养生餐厅的,这桑树叶清热解毒,还能养生美容,是吧?”

    杜清和点了点头,说道:“我那生态农业园也种了。”

    “是吗?那感情好啊,还有这有机蔬菜,是你那生态农业园的。”

    林正弘笑嘻嘻地说道,“尝尝,跟你做的没法比,但应该也还不错。”

    李维尝了一下,有机蔬菜是菜心,白灼了之后加酱油就上了,结果入口即化,一点残渣都没有,他也有点吃惊。

    “杜老弟,打个商量,明天我去你那生态农业园考察一下,怎么样?”林正弘早就想去了,可惜一直抽不出时间来。

    杜清和笑道:“这有什么难的,那里现在游客也不少了,你去的话记得提前预定农家菜啊。现在村里都实行电话预定了,要是去的晚了,做得好的农家菜都归别人了。”

    林正弘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李维好像欲言又止,见到杜清和一脸云淡风轻的神色,他咬了咬牙,还是问道:“杜老板,不知道我帮你打理这个慈善基金会,你能给我多少钱工资?”

    fp

    (iishu)是,,,,!



第六百四十章:不带这么玩人的
    【】(iishu),

    杜清和这么淡定的人,都被李维弄得差点没把口中的茶喷出来。饶是如此,林正弘也手中一哆嗦,一杯茶洒了不少。

    大哥,不带这么玩人的。

    刚刚还说做慈善没意义,你转口就问人家能给多少钱工资,这不是矫情吗?

    杜清和心境平复了一下,才恢复了波澜不惊,皱眉问道:“为什么?”
1...146147148149150...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