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这句话有点没头脑,人家问你能给多少工资,你却问为什么。但偏偏,在座的人都听懂了,杜清和这是问李维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其实面试一个管理者,和面试普通员工不一样。普通员工是不需要知道员工想什么的,只需要你给公司工作就行了。毕竟就业是双向选择的,普通员工去到哪个公司,都是要从底层做起。
但管理层不一样,要是管理层的想法和企业文化相背离,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你都不认可这间公司,你还来做管理层,这不是开玩笑吗。
可笑的是,很多老板根本不清楚这个,盲目的把人提到管理层,加速了企业的衰亡。
要知道,全球企业的平均寿命有二十八年,而中国只有七年!
为什么呢?很多人想过这个问题,却拒绝承认是自己的管理水平问题。
杜清和之前听管理学导师上课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他问出了这个问题。
“因为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我现在缺钱。”
李维很坦诚,他点明了自己和其他的人不同,其他的经理人可能思想不会和企业同步,但是他的职业素养不会这样。再一个,看在钱的份上,他也会认真工作的。这是肯定的事情,因为李维真的很缺钱。像他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哪怕是交际,都需要花钱的。
没有钱,孔老夫子都要饿肚子,更别说普通人了。
杜清和认真地想了想,问道:“你之前在华大公司,薪酬是多少?”
其实不止是杜清和,连林正弘也很想知道。
“月薪两万。”
李维也不藏着掖着,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林正弘叹息了一声,说道:“我就知道,李维你是我用不起的人。”这是实话,他这个老板,看似风光,其实是不拿工资的。而他手底下,拿工资最高的是画图纸的员工,但人家是真的做事了,林正弘也要养着人家,所以给的工资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但是,也没有到两万块钱月薪那么夸张,这个月薪在潘州来说,已经非常高了。
除非是一些科研人员,比如博士生,在工厂搞科研的才有这个工资。
当然了,搞科研的远不止这个工资,有的博士生年薪百万很平常。还有一些大学老师,年薪也是不少的。
李维一个职业经理人,能赚两万块钱的月薪,已经不是一般的本事了。
杜清和深吸了一口气,怪不得林正弘说养不起了,就算是杜清和自己,都未必能养得起。月薪两万,年薪就要二十四万了。看似不多,但是潘州又有几个人能有这个工资的?再说了,慈善基金会是一个不赚钱的行当,还是一个极其花钱的行当,这月薪两万,是有点太重负担了。
不过,一个大气的人,想的不止是这些。
杜清和想到更远的是,给这个月薪给李维,他能给慈善基金会什么呢?利用人脉,给慈善基金会拉来捐款?还是招来一些得力助手,然后帮杜清和发现哪个贫困学生需要帮助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确实有点值得。
见杜清和良久不语,李维想了想说道:“我之前在华大公司,员工超过五百人,我也能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意思是说,不管杜清和旗下有多少产业,他都能代劳。
也是,职业经理人要是没有这个本事,估计也不敢开口说两万月薪了。
杜清和想了想,倒是很合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花钱找个职业经理人,说不定比自己这个半桶水管得好多了。杜清和之所以能把一百多号人管得服服帖帖,除了金钱因素之外,其实没有多少规章制度的。也就是说,李维的加入,可以帮他整合现在的企业,甚至整合以后的企业。
这么看来,花两万块钱的月薪招揽这么一个能替代自己干活的人,是很值得的。
所以,杜清和也没考虑多久,说道:“试用期八成工资,试用期三个月,应该能接受吧?”
“可以!”
李维没有如释重负,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负重感。没办法啊,这是他没有管理过的行业,他不知道要投入多少精力才行。
“别紧张,事情都上轨道的了,你只是要按照需求制定一个规章制度,监督他们的财务报表,时不时去查查岗就好。你明天过来,我带你去转一圈我旗下的企业。”杜清和笑着说道,但这笑意背后,是深深的考量。
有时候打工仔就是这样,要干一些老板不想做的事。要是什么事都老板干了,还要你做什么?
李维认识到自己的重担,也点了点头。
林正弘看到自己为杜清和推荐了个人才,也松了口气。他知道,友谊算是拉回来一点了。其实,林正弘也明白,他这么巴结杜清和,主要还是知道了杜清和是“神医”的内情,想有一个生命的保证。
也对,有钱人最看重的并非是钱,而是他们的命。
林正弘虽然和气生财,但他对员工的工资开得也不算高,只是等于同行的水平罢了。但是,林正弘这人知道自己的身体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每年去检查医生都说他要注意饮食,因为又三高了,再这么发展下去,寿命缩短是不可避免的。
你说,在这条件下,林正弘岂能对杜清和不上心?杜清和其实也知道林正弘的想法,毕竟大家都不傻,隐隐猜到了。可就李维被蒙在鼓里,他虽然接触过不少“大老板”,可对杜清和还是一无所知的。
因为杜清和的崛起有点快,不声不响就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型人物,李维又脱离了职场长达一年多,又怎么会知道呢!
fp
(iishu)是,,,,!
第六百四十一章: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
【】(iishu),
意外之喜,招揽到了一个管理人才,三个人也不再谈公事了,座谈风月的。
杜清和这才发现,李维确实不错,最起码从学识储备来说,他做得很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国各地风土人情,包括娱乐、体育、新闻时事、高新科技……他都能说几句,还句句都言之有物。这已经很不简单了,一个管理者肚子里没点东西,是镇不住下面的人的。
喝茶期间,杜清和也不忘了和杨琇莹微信聊天。
没办法,不能冷落了女朋友,不然的话花再多心思都哄不好的。
女朋友为什么生气这一条,是全世界男人都难以明白的。再说了,这不谈正事了,玩一玩微信也无伤大雅。
微信上,杜清和说了自己花两万月薪招了一个管理人才,是不是需要他帮忙管理一下“梦落花”。
杨琇莹有点吃醋了:“那你呢,舍不舍得给我每个月两万块?”
“我所有钱给你保管都行。”
这是杜清和的心里话,在他看来,钱财乃是身外物,够吃够喝就行了。要不是觉得赚多点钱能帮助更多的人,他对财富的追求也就那样。也不知道是修道之后,影响了他的心态,还是他这心态让他在修道上进展得不算慢。
“花言巧语的!”
杨琇莹嗔怪的语气打出字来,杜清和都能想象得到她那嘟起小嘴的神态,还有内心的窃喜。
当一个男人舍得把身家都交给女人保管,那这个男人是真的认定了这个女人,希望一辈子厮守的。但是,这也要看识人眼光了,要是像某个王姓明星,引狼入室,甚至让经纪人勾引了自己老婆,还让自己老婆偷走自己的钱,那就是真的眼瞎了。
当然了,还有贾姓明星,花了一辈子讨好自己的老婆,到头来在老婆心里却比不上一个没自己有钱,就会勾引嫂子的渣男。
杜清和坚信,杨琇莹不是这样的女人。
就算是,他也认了。
“杜老弟是个忙人,大家也吃得差不多了,要不先散了?”
林正弘也看出来了,杜清和好像是有事。
李维欲言又止,杜清和笑道:“差点忘了,加你个微信,明天到慈善基金会去,我给你安排一下工作。”
第二天,杜清和就知道了,李维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一家上市公司,拿着两万月薪。刚刚看完了慈善基金会,李维就制定了最简的班子结构,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办事员。
办事员,说白了就是要到处去调研的,这是最辛苦的工作,工资也会相对高。至于会计和出纳,按照市场价招聘就行了。
杜清和点了点头,顺带把人事也丢给了李维。好歹是花了两万月薪的人才,不会连人都不会招吧?
李维点了点头,他承诺在一周内搭建起慈善基金会的班子来。
然后,杜清和带着李维在“自然养生餐厅”、“生态农业园”露了面,甚至,还驱车去到了丰祥村。说实在的,现在的丰祥村恢复了生机,很多农户重新种植了火龙果,有的农户甚至尝试种植桑葚什么的。
懂得自己谋出路,杜清和很欣慰。
只是一旁的李维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杜清和一个大老板的,连一辆车都没有,还要蹭他的车?
看到李维的表情,杜清和也知道他想什么。杜清和也很无奈好不好,要不是带着你这个拖油瓶,杜清和自己早就到了。相比起神通来,哪怕是“神行”神通,这汽车的速度还是慢了。毕竟在狭窄的乡道上行驶,你车技再好也不敢开太快,顶天是六七十的时速。到丰祥村,少说也得一个半小时。
“别看了,我是没买车,因为我都没驾照。”
杜清和一直觉得买车对他来说意义不大,自打有了神通之后,哪怕是出国都不是问题的杜清和,哪里需要一辆车了?
李维有点惊讶,良久才说道:“为什么不去考个驾照?”
“没时间呐……不过,你来了,我就有时间了。”
这不是开玩笑的,杜清和深思熟虑之下,还是要买一辆车的。别的不说,结婚的时候,不需要一辆拉轰的婚车吗!
结婚是大事,不能马虎对待的。
李维:“……”
这两天跟着杜清和熟悉了公司架构,李维发现,杜清和说是做实业的也不错,但居然只是集中在第一第三产业,至于第二产业,根本没有动静。这是让李维最郁闷的地方,虽然不是说工业是必须要搞的,农业也很重要,服务业也不可或缺。但是没有了工业,其实李维的积极性是调动不到最高的。
试探性的,李维问了一句:“老板,你为什么不搞工业?”
“工业?”
杜清和想了想,说道:“工业当然要搞了,我打算弄个酒厂,专门酿造荔枝酒,龙眼酒。”
酒厂算工业吗?
算,只不过是轻工业罢了。
而在李维的眼中,只有重工业才是工业,这酿酒什么的,算哪门子工业啊,随便土法都能酿酒了。再说了,人家茅台不也是土法酿造的,还窖藏了那么久。哪怕是外国的葡萄酒,也一样是传统手法酿造的,甚至还储存在橡木桶里。
这样算什么工业啊!
李维有点无语了,要不是实在找不到工作,李维现在就想不干了。
杜清和却叹了口气,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啊,酿酒也是门技术好不好!
“额,你说说看,你还有什么行业好做的,你推荐一下?”杜清和有点无奈,这做人哪能一步登天的。
李维张了张嘴,却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他只是个管理人才,技术方面是不行的。以技术为主导的工业,没有了合伙人,他一样也玩不转。再说了,现在他连技术合伙人都找不到了,哪里能玩得转高科技的工厂?要是做低端产品,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而且投入也不会小。就拿一个化工厂来说,哪怕是做低端产品的化工厂,少说设备也要投资一千万了,这还是设备便宜之后,买的价格。当然了,能淘到二手货可以省不少。可行政、人力、技术成本呢?开一个厂,怎么说也要两千万。小打小闹的,还不一定能赚到钱。
fp
(iishu)是,,,,!
第六百四十二章:杜绝转基因农作物
【】(iishu),
换句话说,就是搞工厂的门槛太高了,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
有人就抬杠了,不是还是有小工厂吗,也没听说小工厂要多少钱啊,不一样有人干?个工人的,就能运转一个小工厂了。不可否认,是有不少这样的小工厂,但是这样的小工厂,生存是越来越艰难了。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也叫“马太效应”,也就是说,大企业越来越大,为了生存,大企业会扩大经营范围,把小企业的订单都抢走。等小企业没了订单之后,那就面临倒闭不久了。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很残酷的市场规则。
要不是有政策扶持着中小企业,说不定真的就给大企业干掉了。
这一点上面,你不得不佩服的就是华为。华为的任老总说了,华为定价高点,是为了给另外一些企业生存的空间。要是华为真的降价了,那么国内很多厂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在这一点上,其实华为和苹果是一样的。只不过苹果不一样的是,它需要高利润来维持股价,给投资者信心,所以苹果不会轻易降价的。
所以说,搞实业的都不容易,投资太大,产出还捉急。
李维张了张嘴,半天没能说出搞哪个工业能百分百赚钱不亏损的。哪怕是很大的企业,也在亏损。比如某马汽车,车是卖不出去了,但人家是上市公司,要业绩好看的啊,不然的话股票一落千丈,那就面临更大危难了。
怎么办呢?
很有中国特色的就是,这家车企卖掉了在沪市的三百多套房子,拿到了一亿多的资金,居然扭亏为盈了!扭亏为盈了!为盈了!!!
这说明了什么?
很多房子,其实是掌握在企业手中的,也难怪一些上市公司不着急了。业绩亏损怕什么,卖房就行!
这么做的上市公司,某马汽车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有一个数据是,某马汽车卖掉一套房子的利润是两百万到四百万,也就是说,某马汽车起码要卖掉六万辆车,才能持平利润。一块地皮产生的利润,需要海马用几百万台汽车才能持平,对于车企来说,造车与卖房之间的盈利差距,可谓云泥。某马汽车的处境,是车企的悲哀,也是实体经济的悲哀。当然了,李维曾经评论,这就是不研发的后果。因为谁都知道,燃油车的时代快消失了,车企还不布局新能源汽车,就只能被淘汰。
现在,这个市场规律应验了。市场对少研发、不创新的传统车企不再容忍,他们正在经历淘汰,燃油车长期以来构筑的护城河,正在慢慢崩塌。
杜清和拍了拍李维的肩膀,说道:“我的李大经理,有雄心壮志是好事,但要找准方向了。说实在的,我也看好搞工业,但我的方向,可能跟你不一样。”顿了顿,杜清和才继续说道,“有人说过,未来二十年,是健康产业和快乐产业的二十年。按照我的理解,快乐产业就是文化产业,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娱乐要求也日益增加。而健康产业,我的理解是医疗产业,包括保健品。你别笑,我说的保健品不是那些挂羊头卖狗肉,专门骗老人棺材本的那种保健品,而是具有一定效果,能改善身体状态的保健品。比如说什么卵磷脂软胶囊,蛋白粉,益生菌粉之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