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哗!!!”

    雨真的下了。

    还挺大的,很快就积水成河了。

    一些来不及躲雨的农民,骂骂咧咧的从地里回来,但杜清和发现,他们不是真的骂,眼角都带着笑意的。没办法,天气太过干旱,特别是冬天这时候,哪怕是收了第二茬水稻,可勤劳的农民还种上了其他东西。比如什么蔬菜,什么木薯,什么番薯……但是这么久没下雨,很多农民都要挑着水去浇水。

    现在下雨了,也就是说可以休息一天了,谁不乐意啊

    估摸下了大概十分钟左右吧,杜清和才渐渐收了神通,然后他发现自己又透支了精神,一恍惚的差点没一头栽倒。

    “诶,老板,你怎么了”

    车明俭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杜清和。

    “没事,就是突然有点头晕。”杜清和能说实话吗这时候,只能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了。

    车明俭有点慌了:“老板,你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才行了,我看到有些人这么经常头晕的,肯定是身体出了大问题!”

    杜清和好气又好笑:“你咒我啊”

    “不是,老板,你这么有钱,也不用怕去医院检查啊,花不了几个钱的。”车明俭一本正经的说道。

    杜清和哪里不知道自己的事,就是用神通之后太过消耗神魂了,所以导致了精神透支。这也是为什么请道士作法一定要给报酬了,人家是真卖力气了。一个弄不好,会伤及自身的。杜清和也知道自己大意了,他才明白别看“祷雨”神通不起眼,但它是真的属于移山填海、改造大自然的神通,稍不注意,就会伤及自身了。杜清和这神通又不是自己修炼的,而是通过功德取巧的,更是弱了不止一筹。

    “看来啊,要修炼到‘祷雨’神通覆盖整个潘州,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杜清和心中微叹,精神才算好了一点。

    然后,杜清和没好气地说道:“你是看谁经常头晕,然后检查出身体有大问题的”

    “电视上不经常演吗”车明俭理所当然地说道,“那些男的女的一流鼻血,一头晕,百分百就是重病了。”

    杜清和哭笑不得:“以后少看那些偶像剧,有时间去找个女朋友更有意义!”

    车明俭羞涩地说道:“我昨天才去镇上相亲来。”

    杜清和原本半睁半闭的眼睛,突然亮了,觉得好像:“怎么样,成了吗”相亲啊,要知道他的女朋友也是相亲来的。虽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相亲,但是也突然想起往事,觉得很是甜蜜。

    车明俭这会很腼腆了:“我觉得还行,不知道人家……咦,你们看,彩虹啊!”

    杜清和算是明白了,老实人啊,是很难交到女朋友的。顺着车明俭的手指方向看过去,确实有一道彩虹,虽然不大,但因为离得近,看得挺美的。“有空多跟人家聊聊,多约人家出来吃饭,看电影啥的,真的觉得人家不错,就表白吧,别耽误了自己也别耽误了人家。”

    车明俭点了点头:“我妈也是这么说的。”

    杜清和还能说什么:“你妈是过来人啊!”

    说完,杜清和觉得精神稍稍恢复了,但他还是不敢再用神通。这太危险了,万一“御风”到空中,突然掉下来怎么办所以,杜清和觉得,还是继续在村里晃荡才行。

    这不知不觉的,突然走到了梁大安的门前。

    因为刚刚下雨来,这村道上都是积水,杜清和也没料到,梁大安的母亲居然坐在了门前的一条板凳上,拄着拐棍,眼神盯着来往的人。看到了杜清和,她的表情有点起伏了。杜清和知道,她是中风后遗症太重,脸上的表情都难以做出来,所以看起来特别吓人。刚刚走过去两个小孩,本来还一蹦一跳的,看到她的脸色,都低着头像做错事一样走了。

    “小……小杜!”

    听着这老太太艰难地开着口,杜清和连忙说道:“哟,怎么出来坐了梁大安你会不会照顾病人啊,好歹给你母亲戴顶帽子啊!梁大安,梁大安!”




第六百四十八章:小龙虾为啥会遇冷?
    喊了两嗓子,杜清和才知道梁大安没在家。

    有时候中风的老人,也许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也许就是静极思动,想要拄拐出去走走。但很多时候,意外偏偏就是这么发生的。因为他们颤巍巍的,说不定会二次中风啥的,太危险了。

    最关键的是,很多中风的人,都不懂得戴上一是什么针织帽了。

    “那个梁婶,我扶你进去吧,外面风大,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的,梁大安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杜清和不由分说,把老太太扶回了屋里。

    虽然,这会潘州的天气不算很冷,也有个二十多度,很多中风是因为天气转冷。但是中风的人是没有预兆的,说不定走在路上,就倒在那了。而且,中风是一年四季都存在的,只有预防它发生,而不能彻底治愈。中风的人,很容易二次中风,那就真的是危险至极了。

    刚刚把老太太扶回屋里,梁大安就回来了,看到杜清和这样,紧张地问道:“怎么了”

    老太太口齿不清地说道:“我……我就想谢……谢……小杜。”

    看来,老太太也不是一个薄情无义之人,还是懂得感恩的。

    梁大安也松了口气:“都跟你说了,你想出去走,等我回来。你看,又没戴帽子。”

    把老太太安置好,梁大安才尴尬地说道:“老板,谢谢你了啊。”

    杜清和没说什么,只是看向了坐在躺椅上的老太太。上面还有一层棉毡,是防寒保暖的。也许是得到“医药”神通的熏陶,也许是杜清和真的有做“神医”的潜质,他敏锐地发现了老太太的情况不是那么理想。

    略微开启了“医药”神通一看,果然如此。

    重度中风的病人,喝了药之后恢复需要很谨慎的,需要巩固成果,然后恢复身体机能。这老太太一辈子好强,刚刚好一点就过度运动,这不仅对病情没用,反而会加重病情。摇了摇头,杜清和说道:“老太太的情况……这么说吧,还是有点危险的。这样,我再给你一个药方,你去抓药。”

    梁大安还是挺能干的,杜清和也做不到见死不救,好歹也是一条命。

    拿过纸和笔,唰唰唰写好了药方,递给了梁大安。

    梁大安这回已经不怀疑了,真情挽留道:“老板,这快中午了,就留在这吃饭吧”

    “不了,我再溜达一圈,你今天没游客接待吗”杜清和有点意外。

    梁大安苦笑道:“哪能天天这么好生意,这又不是周末。”

    “哦。”

    杜清和不多说了,让梁大安好好照顾老人家,自己继续往后山方向走去。普宁村在山脚下,越是往里面走就越是靠近山岭。也许是被群山环绕,这气温略显冷意。杜清和上的这座山,是村民自留的果园。不到两百米的山岭上,种满了荔枝和龙眼。

    有时候挺佩服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的。

    像这类山岭,高(gao)州不知道有多少,全都栽种了荔枝、龙眼等低矮的果树,要不就是弄成了梯田。至于原生林,是一棵树都见不到的。当然了,也不能怪人家,毕竟是大唐荔乡,荔枝驰名天下,种荔枝很正常。

    翻过山,那边就是邻村了。

    邻村的土地也挺多,更多的是池塘。邻村就比普宁村会过日子,很多人家的池塘里,都是养鸭场。有的池塘里,还养着鱼。

    杜清和庆幸啊,这要不是潘州的消费水平不高,那些池塘说不定就全养小龙虾了。

    为啥

    养小龙虾赚钱啊!

    而且,还没养鱼那么麻烦,卖价还便宜。

    只不过嘛,有人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池塘里养了小龙虾。很可惜的是,因为小龙虾实在太贵,潘州人尝鲜过后,就没再怎么喜欢吃了。也是,有那么大的海虾,又新鲜,为什么吃小龙虾呢

    再加上潘州人,哦不,是粤省人都略带洁癖。

    别怀疑,真的是这样,所以粤省人认为小龙虾是吃垃圾的,很多人都不待见小龙虾。

    有人就说了,粤省人不是什么都吃吗,怎么不吃小龙虾啊

    呵呵,虽说粤省人喜欢吃胡建人,但是,他们就是不喜欢吃小龙虾。哪怕是在花都市、深市,很多小龙虾的店面很火。但是你过去看看,你就会发现这里的食客大多数都是一些外地人,根本就没有几个本地人会去吃小龙虾。

    粤省人不待见小龙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小龙虾口感上比海虾、河虾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再加上很多小龙虾都是麻辣的,五香的,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这小龙虾不新鲜。粤省人吃东西最讲究食材新鲜,这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鲜嫩口感。再加上小龙虾性价比低,肉质粗糙,粤省人就自然只是尝鲜过后,鲜少再吃第二遍了。

    于是,养殖小龙虾的,基本都赔本了。

    好在这年头是有生鲜运输一说,潘州养殖的小龙虾,也能输出到外省。可一来一回太麻烦,也竞争不过当地养殖户,所以很多跟风养殖小龙虾都又开始转行了。

    看来,粤省人的饮食习惯确实“与众不同”,风靡全国的小龙虾,在吃货大省里居然遭受冷遇,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

    当然,也不是全无市场。好像潘州,也还是有几家小龙虾店的。

    只不过,不火爆是真相,这一点都没错。

    杜清和也吃过小龙虾,他要研究这东西为什么让外省人着迷。吃过一次之后,杜清和得出结论:完全吃的是调味料。哪怕杜清和很客观的评价了,也还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小龙虾做清蒸,根本食不下咽,肉质不滑嫩不说,还很粗糙。要是加了麻辣就不一样了,能掩盖住小龙虾的种种缺点,变成一道美食。

    但高盐、重口的食品,是粤省人所摒弃的,所以小龙虾遇冷很正常。

    有这个功夫,吃个椒盐皮皮虾多好,价钱也相差无几,肉质也相差无几。

    实在不行,去海鲜店吃几斤大海虾也行啊。哪怕是养殖的大龙虾,一只也不算贵。没错,粤省的市民阶级就是这么想的,他们精打细算一点都不输其他省份!



第六百四十九章:自投罗网
    小龙虾在粤省水土不服,但是同样的一种淡水动物就一直长盛不衰。

    没错,就是田螺。

    现在潘州的田螺,都要人工养殖了。

    杜清和记得小时候,到中秋节那会,就跟大人下田里去摸田螺。在清澈见底的水沟里,一把就能摸上好几颗。现在那水沟别说清澈见底了,你放手下去能看得见手,都算没多少污染了。

    为啥

    很简单,水利失修,再加上农业污染严重,这水沟能不黑才怪。

    普宁村还算好的,起码没有味道,就是淤积严重了点,有点黑乎乎的。要是其他村子,为了提高稻田产量,那污水横流之下,还夹带着一阵农药、化肥的恶臭,你看到都不敢吃本地稻米了。

    这种环境下出产的田螺,你敢吃吗

    反正杜清和是不敢的,所以他很久没吃田螺了。除非杜清和知道这家店的田螺,是收购人工养殖的田螺,他才会吃。但是这种田螺,说真的已经失去了田螺的口感,只有一个壳在,灵魂都没了。这么说吧,这些田螺还没指甲盖那么大,就被捞起来卖了,也是丧心病狂。

    不过由此可见,养殖田螺挺不错的,大有可为。

    可惜啊,普宁村的几张池塘里,都是养鱼的,鸭子都不养。

    “有机会还要跟村长提一提的。咦,那是谁”

    杜清和的目力极好,一下就看到了两个鬼鬼祟祟的人,想要摸进后山,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了。

    “真的要这么做”

    “你傻啊,不这么做,哪里能泄愤”

    “可我们就是在这里栽倒啊他们都被抓了……”

    “我就不信了,还报复不了他们。断我财路,就是跟我做对!”

    “但放火烧山,罪名很大啊”

    “你放心,就是吓一吓他们。看到我们背着的木材没有配合落叶,我们弄出一些大声响来,但其实啊,根本不烧树木。”

    “这真的好吗万一引火烧身呢”

    “你这么胆小,怎么做贼的”

    “我本来也不知道你们是做贼的啊……”

    “少废话,赶紧的,爬山爬到脚都累了。”

    ……

    杜清和明白了,这两个蟊贼是前些日子被放倒在养鸡场的偷鸡贼同伙。这一次来,似乎是想立威加泄愤的。不过,他们想要放火烧山杜清和乐了,这是正撞枪口上啊打定主意看好戏的杜清和一点都不慌,刚刚才下雨来,倒要看看他们怎么烧山。

    “老大,这山怎么这么湿啊”

    看着那个小蟊贼一步三滑的,杜清和很不厚道的笑了。有时候你看着别人拙劣的表演,你是忍不住的。

    那个老大皱眉,说道:“可能这座山上有山泉吧也好,免得真的点着了。”看来他们两个也不至于太蠢,知道放火是要判刑的。

    “要不老大,我们撤吧,这放火比偷鸡判得更重啊!”还算有良心的小贼有点害怕了,“我就想搞点钱,没想坐牢的。要不这样,老大,你放,我去给你望风”

    他刚想走,被这个老大一把揪住了衣领拉了回来:“小子,要不我放火烧你”

    “老大,别冲动,别冲动,万事好商量……”

    这小蟊贼怕了,也不敢再提临阵脱逃的事。但是呢,一双贼眼四处张望着,好像在看下山的路。

    然而,就是因为这样,一路上都摔了好几个狗吃屎。天地良心,杜清和都没出手阻挠过他们,完全是因为他们做贼心虚,顾首不顾尾的,自己滑倒了。那个老大把背后的薪柴掏出两根来,恨恨地说道:“这尼玛的也太滑了,泥滑,落叶也滑。我们拿这个当拄棍上去。”

    不得不说,多了一根棍子之后,两人手脚并用的,总算是到了山顶。

    虽然只是短短的不到两百米的山,两人却好像干了多累的活一样,到了山顶就坐下了。“不行了老大,这尼玛比搬砖还累。我先歇歇,你看我这汗水……”

    那个老大也有点筋疲力尽的意思,杜清和也是无语了,体力这么差,要是被人发现的时候,怎么跑
1...150151152153154...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