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但要说,有一张方子就想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啊,是不了解中医。中医的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病人的病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病情开方,那是中医最基础的本事。
要是懂药方就能治病,岂不是人人成医生了?
“老板,你不会是骗我的吧?”
梁大安有点两难,他现在也没啥办法了,想要试一试。可又怕杜清和的这张方子是假的,那岂不是害死了自己的母亲?
“没骗你,很多人中风,都是吃这药好的。”杜清和信誓旦旦地说道,他也没说谎,这确实是正确的药方。“要不这样,你先让老人家吃三天药,也就是一天一剂药,早一次,晚上复煎一次。三天没效果,你就停药,怎么样?”
这也是个办法,梁大安点了点头。
“这样吧,你先去药店买药。”梁大安匆匆而去,杜清和无聊,就继续看起梁大安母亲的病来。中风这种病难治,是因为脑袋很复杂,神经更是复杂。随便有点不对劲,那全身就紊乱了。
可以说,即便是神仙,对人脑也是束手无策的。唯独能做的,就是减轻病情,控制病情。哪怕是杜清和,也不敢担保说彻底治好中风。要是能彻底治好中风,那就不是医生了,是医神,比神仙还要厉害。
很快,梁大安把药买回来了,毕竟普宁村去镇上也不远,骑摩托十几分钟就到了。
杜清和示范了一次煎药,也没什么特别的步骤,就是平平淡淡的煎药。先是浸泡了二十分钟,然后文火慢慢的煎药。等煮沸了,再让药汤翻滚二十分钟。药力达到了之后,开始斟药。褐色的药汤,里面蕴藏不一样的芬芳。好吧,其实就是很苦。
待得汤药稍微凉了,梁大安开始喂药。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梁大安还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大孝子了。起码在这个社会中,太过难得。一不是专业护工,二只是个男人,梁大安不嫌脏不嫌臭,这也是杜清和愿意给梁大安母亲看病的缘故。
汤药一点点地送下,梁大安的母亲木然地喝着,甚至还歪着嘴吐出一点。
不过好歹,最后还是喝完了。
喝完药的老人家,沉沉睡了过去。
“老板,你这药真的没问题吧?”
梁大安有点忐忑不安地问道。
杜清和用“医药”神通看了看,然后才笑道:“没事了,说不定会有惊喜。”因为梁大安的母亲患病时间不长,控制得还算好,药效是有的。至于恢复往昔应该不可能了,但是坚持治疗,拄拐走路应该是没问题。
可梁大安不这么看啊,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又看了看杜清和。
“放心,要是没效果,就送去医院,医药一切开销,算我的,怎么样?”杜清和叹了口气,“你啊,看着点就行了。别太担心,以后有游客要上你家吃饭,你就尽管招待。说不定啊,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梁大安木然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杜清和见他这样,摇了摇头,出去了。
不得不说,这“生态农业园”上了轨道之后,一切井井有条。可能是车村长有魄力,也可能是车明俭确实管得不错。其实最好的领导,就是身体力行。自己做榜样之后,底下的员工就会照做了。要是好为人师,专门“教育”员工的领导,十有八九是自己多少本事的。
你一个小领导,多少年才做了一个小主管,连跳槽都不敢,不敢去市场上实现自己的身价,你凭什么教育别人?要是都听你的教育,岂不是跟你一样“出息”了?
就跟你花了钱去听相声,听来听去都是开嘴闭嘴教育你,你会觉得冤得慌。
听相声就是为了放松了,凭什么花钱听你教育?现在网上随便找个网课,岂不是更受教育?干嘛非得听两个相声演员来教育人啊。也难怪“主流”相声演员越混越凄惨了。要不是国家养着,肯定要去做乞丐的。为啥?一张票都卖不出去啊!
一样的道理,你做事先做人,身为领导你把事情做好了,上行下效之下,整个风气自然好了。
车明俭就是这样,杜清和觉得管理其实很简单。
第一,分配好工作。第二,给够员工工资。这样,员工就会自行执行任务了。再事先制定好公司的规章制度,让每一个入职的员工学习一下,就能防微杜渐。不能说,不教而诛,这其实是最伤人心的。
杜清和巡视了一番,觉得一切都还挺好。
这只是突击检查而已,杜清和也不是苛刻的老板,你把工作都做好了,还不准员工休息聊天打屁一下?很多公司,特别是创意型的公司,一味要求员工循规蹈矩,其实根本就是在浪人才。但凡是创意型人才,都
养生小餐厅 第611章 游客不少
正暗中探查着,游客开始陆续到来了。
也是趁着大好的秋天,很多人出来秋游的。特别是周末,一向寂静的普宁村,居然有点人声鼎沸的错觉,好像整个村子都在办喜事一样。
今天不是周末,但来玩的人也不少。
“这里就是‘生态农业园’吗?真破啊……”
一个游客不得不感慨道,确实,普宁村的房子是不怎么崭新,甚至很多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建起来的红砖屋,已经青苔满满,显得沧桑不已。前些年,普宁村也是阔过的,那会乡镇企业效益还行,带动了一批人富了起来。但可惜没抓住时代潮流,顺应时代转型升级乡镇企业,最后也倒得只剩下饲料厂和玻璃厂了。那些乡镇企业家,哦不,前乡镇企业家,还欠了一屁股债,差点要把这一屁股给卖了。
咳咳,说正经的,这些乡镇企业家啊,后来都要去卖身了。不对,是去东北卖参。
反正呢,普宁村就是错过了最应该富裕的时期。以至于在这年头,还有好多村民都只是住着红砖房。要知道,其他村子不知道多少人回乡盖房子,都盖起小别墅了。甚至有些人认为以后国家不给盖房子了,都在抢建。
这样的好事,普宁村大部分村民只能干看着。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普宁村的村貌还是少有的,拥有“农村”气息的农村。
这不,另一个游客说道:“这才是纯天然嘛,村口你也看到了,水稻都割完了。”
“其他农村,房子都建得比城里还漂亮。”
“那是,新农村嘛……”
……
这些游客也是轻车熟路了,一下车就问农业园能进去看看吗,能自己摘菜吗?这倒是没关系,反正都是按照市价卖的。三百亩地的有机蔬菜,总有一些菜地是有成熟蔬菜的。这些游客买的也不多,毕竟这是有机蔬菜,要是买个十几斤,都超过数百块钱了,很多也吃不完。有机蔬菜不吃新鲜的,都是在浪资源。
“你瞧后面,那是小花圃吧?还搭了一间木屋?”
“木屋前面还有水车啊,这么复古吗?”
“你们是不知道,我听网上说啊,里面还有石磨呢。村民们可以用那的石磨,磨豆子做豆腐,做豆腐花。”
“那还是摆设多吧,谁会自己做豆腐花啊?”
“你还别说,山水豆腐花其实很好吃的。我听说后面的小湖泊,就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汇聚而成的。”
“那村里有卖豆腐的?”
“不知道啊,可能有吧?”
……
杜清和笑了,其实那间小木屋是可以拆卸的。说白了,就是央求车村长给挪了一块地,做的一个摆设罢了。要是来查土地证的时候,就要拆掉了。可以说,这是处于违建和非违建的范畴内,打了个擦边球。至于水车,那算是公共设施吧,是杜清和掏钱做的。可以让游客踩上去,享受亲手灌溉农田的乐趣,当成一个玩乐项目。
这些天来,粤省一直干燥少雨,都成干旱气候了。要不是地处南方水资源丰富,农田都要干裂开去。
看着游客们自娱自乐玩得不亦乐乎,杜清和叹了口气。
有素质的游客还是在少数,杜清和已经开始售票入园了。没办法,游客参观完之后,生态农业园里满满都是垃圾,需要员工一点点清出来。要是丢点纸巾都好,起码能降解在土地里。要是丢的是饮料瓶什么的,那可是塑料垃圾,几十年都未必降解得了。甚至,杜清和出台了乱丢垃圾处罚的规定,这才好转了一点。
很多人说中国人素质差,霓虹人在广场上聚会看演出什么的,都不会留下垃圾。但问题是,人家霓虹有法律规定的啊,法无禁止即自由,你都有法律了,乱丢垃圾罚钱,谁舍得被罚?当然了,土豪但我没说。
现在入园有规定了,自然就会有人遵守了。
摘了蔬菜,又借了钓竿去钓鱼,甚至直接有人自己拿了鱼饵钓竿过来的。只是小船资源有限,现在只有五条小船,十件冲锋衣。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十个人能同时划船而已。也不算贵,一个小时十块钱,只是先来后到,很少游客能排上队的。
当然了,也有人不是来钓鱼的,专门划船自拍的。
这小湖泊太美了,不远几步就是山岭,郁郁葱葱的树木。头顶是蓝天白云,湖水清澈得能看得见水里的鱼。杜清和估计,能见度起码有个一米多两米。再加上岸边有不少芦苇丛,甚至还有好些候鸟飞来越冬。这一幅自然的景色,在别处其实很难见到的。前些年潘州生态破坏很厉害,天空中几乎看不到燕子了。近些年经过生态恢复,燕子之类的候鸟多了起来。
不过,普宁村生态倒是不错,只是一隅之地,在潘州整个大环境下也难以幸。现在这样,也是因为生态恢复的缘故。
“山清水秀,其实这地方挺好的。”
“就是没有再值得游玩的景点,不过农家乐来说,足够了。”
“你们能别吵吗,这野生鱼一个个都得很,本来就不容易上钩了,现在你们一吵,更加难了。我跟你们说啊,今晚要是没鱼吃,怪你们!”
……
杜清和听了这句话,有点好笑。
确实,野生鱼想要垂钓什么的,还是太难了点。
毕竟野生鱼不比家养的鱼,不吃饲料的,所以捕食都很谨慎。
也正是因为这样,杜清和也才补了一次鱼苗而已。估摸着,这样垂钓下去,估计很久才要再补一次鱼苗。
补太多鱼苗,其实也会破坏生态平衡的。很多地方就是过度养殖,水体都变了。比如阳澄湖,周边都是蟹农,哪怕阳澄湖里面不给养蟹太多了,还是有蟹农引阳澄湖的水围养大闸蟹。最后,这养蟹的水,还是要倾倒回阳澄湖里。也就是说,阳澄湖还是营养富态化,最后很可能是湖中生物的灭顶之灾。
养生小餐厅 第612章 打脸了
中国的人口多,市场大,消也多。
问题是,人多了,环境问题就严峻了。
所以你很难再找到这么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要知道,这可是没多少刻意保护的。不像一些旅游景点什么的,都有一些专人来清理垃圾。这也是车村长给力,他知道,一旦发生旱情什么的,这小湖泊就是全村人的希望了。
要是小湖泊都被污染了,拿这水灌溉稻田,哪怕是农民自己都不敢吃吧?
杜清和是知道的,不知道从何时起,农民为了益,开始滥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稻田,还污染了水体。导致很多河流、湖泊都营养富化,各种水藻疯长。当然了,还有臭名昭著的水浮莲,也是疯长的那种。
要不是国家三令五申,设立了水体保护制度,再这样下去,能不能喝到一口健康的水,都是问题了。
怪不得这些游客这么感慨,杜清和自己也觉得其实普宁村挺好的,穷是穷了点,但这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个风景,能吸引到不少游客。
要知道,像一些什么光秃秃的,黄一块,青一块的所谓“高山草甸”,都能做成旅游品牌,这个静谧的小湖泊,还有底下游着的野生鱼,应该不会输给其他旅游景点多少的。
突然,岸边的一个游客对杜清和说道:“年轻人,你也是来游玩的吗?怎么不一起钓鱼啊?”
杜清和一愣,看了看四周,再指了指自己,说道:“你问我吗?”
“对,不是你还有谁,你都站那十分钟了。”
这个游客是中年大叔模样,一看就是成功人士,大腹便便的那种。按照杜清和的经验来说,再不减肥就健康堪忧的那种。
“哦,我对钓鱼不感兴趣,倒是对这湖泊感兴趣。”
杜清和随便找了个借口,他确实对这小湖泊挺感兴趣的,因为这湖水里抛下了不少睡莲的种子。虽然说粤省无冬天,再冷的天都有好几度,可这睡莲能不能发芽成长,也是两说的事。
但是,他更感兴趣的是这些游客。
难道,农村热现在还在发酵?
“这湖水倒是很清,问题是水至清则无鱼啊,你看我都钓半个小时了,一条鱼都没钓到。”
这个游客感慨地说道,“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鱼的……”
他这么一说,杜清和就不太乐意了。神通一运,一条重达十几斤的大青鱼跃出了水面。
“鱼,鱼,大鱼啊!哇,我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么大的鱼,起码有几十斤吧?”
一个少见多怪的中年妇女有点语无伦次地说道,其实那动静不小,所有人都看到了。但是很多人都惊讶,这湖里怎么有这么大的鱼啊?!要知道,湖水这么清澈,也只是看到不少巴掌大的鱼在浅水层不断游动而已。但偏偏,那些鲫鱼都好,一条都不上钩的。
刚刚那中年人感觉被打脸了,刚说完这水里没鱼,突然间就跃出一条来,分量还不小。他也算是钓鱼爱好者了,一看就知道这条鱼不会少于十斤重。这野生鱼不同于饲料鱼,一条饲料鱼要长到十斤重,可能要三年就行了。可野生鱼要长到十斤以上,恐怕时间翻倍都不止。“神了,真的有大鱼啊!”
“我们怎么就钓不起来呢!”
“可能是鱼饵不对?我换个腥味更大的。”
……
一些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激动了。
其实他们可能并不太喜欢吃鱼,但他们喜欢钓鱼,喜欢通过等待,然后捕获猎物的快感。
不过嘛,也有人是真正喜欢吃鱼的,特别是野生鱼。因为野生鱼的鱼肉,和饲料鱼的鱼肉,差别几乎是天和地。野生鱼的鱼肉紧致,一口咬下去都能感觉到的不同。要是饲料鱼,鱼肉松松垮垮的,甚至还有泥土的腥味。
可很多野生鱼,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随便一条,都要一斤好几十,甚至上百块钱了。
这还是在潘州的价格,要是去到一二线城市,这野生鱼就更加贵了。无他,那边有人能消得起。而在潘州,有些人就吃不起了。虽然一二线城市在吃的方面,会比潘州低。但是在紧俏食品,比如有机蔬菜、野生鱼,甚至有机水果那种,会高价不少。
也是,如果不吊高来卖,怎么体现得出这是一二线城市啊!看着这些钓鱼的人,一个个都赶紧换了鱼饵,有些人甚至还走得更远一点,试着抛竿更远一些,想要钓大鱼。杜清和却摇了摇头,动物也是有智慧的,特别是经过好多人垂钓之后,杜清和发现野生鱼是越来越聪明了,会不断试探“可疑”的食物。甚至一些野生鱼,就算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诱惑,也要自己再去觅食。
“这是成了吗?”
杜清和忍不住感慨。
但是,还有有人陆续钓到鱼了,毕竟不是所有的鱼,都能忍得住诱惑的。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鱼会上钩,也是因为它们的贪嘴。也许在地球,也只有人类能安心做其他事,而不用一直为生存而用尽全身力气了。很多动物一生下来,吃东西就占了他们生命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他们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延续后代,然后死去。
摇了摇头,杜清和把奇怪的思绪抛诸脑后,准备去村里再看看食宿的情况。
说实话,真正住宿的游客并不多,因为普宁村的环境确实……不太好。在城里住惯高楼大厦的人,或许会一时怀念农村,但是要他们再住进红砖屋,他们怕是接受不了的。这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了。
不过,农家菜还是挺受欢迎的。
根据杜清和的观察,经过推荐吃食的农户家里,每一户接待游客,都能入三百多到六百块钱。甚至一来就是十几个人的那种,赚钱更是多。很多人还觉得物超所值,因为村里的食材新鲜,味道也不错,比起酒楼来也不差什么了。最关键是,健康。
养生小餐厅 第613章 真巧啊
有钱人最注重的,其实是健康,钱倒是其次。
说实话,能闲得来普宁村这样的乡村,为了吃一顿饭的人,也不会太穷。
这种人,对生活有追求,特别是对吃食有追求。所以,他们才不辞辛苦,驱车赶来,就为了吃一顿近似纯天然的饭菜。口碑打开之后,一传十十传百的,普宁村想不火都难。笼络了潘州高层人士之后,这“生态农业园”就不缺游客了。
在潘州某医院输液的黎老板,听说了这件事,差点没跳起来。
“他怎么就做大了呢,他怎么会做大的呢!!!”
黎老板是想不通啊,他为了搞到普宁村的地,都尽了心思,尽了周折。可惜的是,一点成效都没有,甚至还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没办法,那地是普宁村的,都承包出去了,想要转包太难了。只要杜清和不松口,黎老板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除了生闷气之外,黎老板觉得一口恶气无法宣泄。很多人都这样,出了事从来不思考是自己的问题,总想着是对方的错。但事出必有因,聪明的人都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小聪明的人,都会想着是对方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专门压榨员工的老板,专门招一些实习生、毕业生,忽悠他们给画大饼,然后给远低于市场价的工资,让他们干一堆活。等这些员工有社会阅历了,知道上当受骗了,想要离职的时候,这老板就不干了,黑口黑脸的。
要知道,员工和公司从来都是互相成就的。
你压榨了员工那么久还不知足,人家要离职了你还不痛快放行,这种老板只能说是黑心老板。
这种老板,永远都是小家子气,做不大公司的。
为什么?
因为一个公司的发展,靠的不是单打独斗,靠的也不是老板多么英明神武,而是一堆人才,互相弥补,互相配合,才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要是永远只想着怎么节省人力成本,节省工资开销的老板,怎么能留住人才?公司又怎么发展壮大?你要明白,你是节省了工资,但也寒了员工的心。
这种老板啊,就学到了马芸的吹牛逼,却没学到马芸的另一句话。
“员工要离职,永远就两种情况,一种是钱没给够,一种是心受委屈了。”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只有一种。每个人出去打工,是要赚钱的,不是去给你剥削的。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出去工作了,先学到技能,再要求高薪酬才行。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愚蠢的做法。因为市场上面的工作,只要是专业对口的,一天之内你起码能上手百分之七十了。也就是说,其实你的劳动价值没有那么低。所以别看轻了你自己,哪怕是毕业生,也要找高工资的工作。
黎老板的问题,就是从来不想想自己的问题。
他跟很多老板都是一个思维模式,我是成功人士,你凭什么不听我的话?这也导致了他的判断出了差错,以为杜清和会轻易服软。可惜啊,杜清和是软硬不吃的。
就在这时候,医院病房里的电视上,突然曝光了一条新闻。
“近日,本台新闻记者在潘州了解到,一处楼盘已经停工超过两年了,不少业主维权无门,一起去看看……”
看到这,黎老板突然觉得背脊有点冷。
他知道这件事,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楼盘背后的股东之一。
和兴地产,本身的老板是姓戴的。后来,这戴老板啊资金链断了,只能到处找股东入股,想要拉拢资金过来。说实在的,这戴老板不算坏,资金链断裂也是他不想的。而这和兴楼盘也算是一个大盘了,占地面积可不小。只要资金足够,盈利超过二十个点是没问题的。
可越是拖下去,这材料、工人工资什么的就越高,那利润就越摊越薄。
两年过去了,楼盘已经算是资不抵债,最后彻底破产了。
而黎老板,就是幕后推手之一。因为当年他拿了戴老板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给的钱却不够,愣是威胁说要给到百分之三十五,他才会把所有钱给戴老板。要知道,戴老板又拉了另一个老板进来,给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要是给黎老板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哪怕戴老板一样是最大股东,可要是他们两人联合起来的话,戴老板就彻底没有话事权了。也就是说,戴老板毕生创办的和兴广场和和兴楼盘,都会将主导权拱手相让。
这也是黎老板侵吞别人资产的手段之一,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戴老板同意了他的霸王条款,那么他的股份还会继续逼迫戴老板交出来的。最后,戴老板只能输得干干净净,被剥光清退出场。黎老板的手段之毒辣,可见一斑。虽然商场如战场,可这种用刀捅合作伙伴的事情,一向为别人所不喜。
所以,黎老板的名声在潘州也不咋的。
可这扛不住黎老板会作秀,会掩饰自己,堪称是笑面虎。最后,这黎老板居然没有被曝出来。因为知道内情的戴老板,已经潜藏起来了。而另一个老板,其实是黎老板的傀儡。也就是说,其实黎老板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那么黎老板的意图是什么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