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额,这个有点难。”
杜清和还是实话实说了,“不过,小晞以后肯定比我更厉害的,因为我也有很多事情做不到。比如说,发明一件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东西,能造福人类的,我就发明不了。但是小晞以后说不定就能,那样的话,在这个领域里,小晞是最厉害的,也没人敢再欺负你了。”
闫晞眼里闪过一丝希冀:“真的?”
杜清和点了点头:“真的,我希望你能好好学习,以后做中国的大脑,为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更上一层楼。”
“好!”
闫晞下定了决心。
杜清和摸了摸她的脑袋:“阿杜哥哥打算全力支持你上大学。”
“不,阿杜哥哥,你不要每次都帮我,我想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闫晞鼓起勇气说道。
杜清和一愣,然后笑着点了点头:“好,有志气。那我就远远保护你,你只顾往前走就行了。”
“嗯!”
高兴喝着果茶的闫晞,突然说道:“莹莹姐好漂亮啊,阿杜哥哥,你要和莹莹姐结婚吗?”
这时候,杜清和笑着看着杨琇莹,说道:“小晞问你话呢,不回答吗?”
杨琇莹又白了他一眼,但是心下还是挺高兴的:“谢谢小晞的夸奖。但是呢,我不打算这么早就嫁给他呢,太便宜他了。小晞你要记住,不要相信男人的话,只相信男人的行动。因为男人啊太会说了,他们要是不愿意付出行动的话,说明他其实内心并不是像说的一样。”
闫晞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杜清和扶额长叹:“唉,以后又多一个专治男人的女子了。”
这也是为什么女朋友好骗,而丈母娘不好骗的缘故,因为丈母娘已经上过一次当了,早就看清楚了男人的招数。
有道是见招拆招,男人怎么招架得住?
不过,要说全国婚嫁观念最好的地方,还属粤省。因为,礼都是随男方心意给的,图个意头,并没有强制要求。哪怕是相邻的省份,嫁个女儿好像卖女儿一样,多少情侣被高额的礼金硬生生拆散了?
懂事理明是非的粤省人,知道未来女婿给的礼金多,其实女儿嫁出去也是受罪的。而不要礼金,或者少要礼金,其实也是爱女儿的表现。甚至富裕的家庭,给的嫁妆比新郎给的礼金还要高。
你还真别说,这并非个例。





养生小餐厅 第607章 落差
粤省的女孩有诸般好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甚至礼金都很少要,唯一的缺陷就是,不太想嫁外省人。咳咳,不过也难说的,外省的兄弟别灰心,只要你真心对待,粤省的女孩子还是会跟你穿州过省的。咳咳,还是不多说了,多说了粤省的兄弟们要打人了。
本来就男多女少,还来抢媳妇,有天理没?不过真的有幸娶到粤省女孩的兄弟,请一定要好好珍惜。不然的话,你会有无数竞争对手的。自己的老婆不疼,难道要推给别人吗!
杜清和虽然故作姿态,但其实也是乐得杨琇莹“传授”经验的。
这心态跟老父亲一模一样,生怕自己的女儿出去被混小子骗了。在家里是掌心上的明珠,凭什么给个混小子花言巧语就骗走了?!
可怜的闫晞似懂非懂的时候,就已经练就一身本领了。
待得把闫晞送回家,已经天都黑了。
和杨琇莹出去约会,吃了好多小吃后,两人才恋恋不舍地各回各家。
“爸,妈,我回来了。”
许久未见儿子的杜父杜母,居然好似根本没看到儿子回来一样。
“回来就回来呗,吵什么,看电视呢。”似乎觉得是儿子突然回家,打破了二人世界一样,杜母的语气都不怎么好听。
倒是杜父说道:“这么晚回来,吃饭没?要是没吃饭,自己煮面去。”
杜清和有点愕然,这果真是亲生的吗,怎么儿子回来就这么个态度啊?
好吧,错愕之后,杜清和算是明白了,得,打扰这对老夫妻的二人世界了。于是杜清和很自觉的,准备遁入冲凉房,洗个澡准备睡觉。没想到,杜父意犹未尽地把目光挪开:“别忙做其他事,有件事跟你说一声,咱们买房了。”
杜清和的脚步一顿,然后退了回来:“好事啊!买了哪里的?”
“是……哪条路来着,我忘了?”杜父一时间高兴过头的感觉,有点头脑短路了。
杜母没好气地说道:“还能是哪,最贵的哪条路。”
“对对对,西粤路,学区是御园小学和中学。我跟你说啊,儿子,那楼盘有多难抢。刚刚开盘,要是我们下手晚了,就立即没了。”杜父感慨地说道,“也不知道是托,还是真的那么火爆。”
杜清和却知道,学区房都这样。潘州最好的学区,就是那一块地方了,涵盖了小学和中学。要是再想有这样的学校,恐怕就要到水东去了。可那样的话,又出了市区,感觉生活不太方便。
要是搁大城市的人,觉得这区区几十分钟车程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潘州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漫长的时间了。潘州人还是喜欢在小城里生活,慢悠悠的能穿过整个城市。偶尔出去旅游一下,就权当放松了。小城里,岁月静好,生活节奏很慢,这才是潘州人追求的生活。也难怪,这样的学区房畅销。
“挺好的,那个片区离我的店也近……”
杜清和还没说道,杜母就冷笑道:“你以为我们买给你的?想得美哈,你要是不结婚,别想拿这个当婚房!”
“咳咳,那个,老婆啊,好像交房都要两年多以后?”
杜父也无奈,想当婚房,好像也来不及了啊?
杜母生气了:“喂,你两父子是一伙的吗?诚心气我的?”
杜清和连忙说道:“我哪里敢啊,母上大人,请消消气哈。是这样的,结婚这件事呢,已经在我的计划当中了。反正你们放心吧,最多一年后……”
“还要一年后?”
杜母皱眉,“为什么?”
杜清和自然有自己的计划,“生态农业园”的花圃都没长起来,都没能给杨琇莹一个最难忘的求婚仪式,怎么能随便就结婚呢?可惜,杜父杜母都理解不了。在父母的眼中,什么浪漫,什么格调都是假的,赶紧领证摆酒就是真的。
可按照杜清和的计划,是不会摆酒的,杨琇莹也不喜欢摆酒。最多两家人围在一起,杜清和用毕生功力做一桌子菜,大家吃一顿就是了。然后,杜清和带着杨琇莹,来一趟蜜月之旅,好好感受一番祖国大好河山,过上二人世界。
可惜要是说出来,可能双方家长都不会同意的。在老一辈人的眼中,要是结婚不昭告天下,不大摆筵席,似乎都是不吉利的。
有时候,你很难用你二十多年的人生观去说服你的父母,因为你的父母人生观已经固定几十年了。
“因为……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杜清和说完就溜进了冲凉房,杜母生气了,说道:“你看看你教的好儿子,还不能说的秘密,他是想翻天?”
“消消气,消消气……”杜父也知道,杜母这是更年期了,易怒,顺着她就没事。“儿子有儿子的想法,挺好的。再说了,过了年,儿子最多也就二十五岁,也不算晚吧?”
“二十五?虚岁都二十六了!放农村,都是两个孩子的爸了!”杜母突然站起身,“你们父子两,都是穿一条裤子的!”
杜父看着杜母进了房间,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儿子的裤子这么长,我怎么穿得下?”
杜清和把他们的对话听在了耳中,也是百感交集。有时候,不是做子女的不孝顺,是父母和子女的观念有所出入,无法归合在一起。就拿结婚这件事来说,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早日成家,了却心病。却不看看现在年轻人的离婚率,那是高居不下。
为什么呢?
磨合不够,对婚姻期待太高,发现婚姻不如自己想象一样的时候,落差就来了。最后,若是伴侣之间再经常争吵,那恐怕就无法弥补了。原本相爱的两人,最后也只能黯然场。说到底,这一个年代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转头有新欢,那也是说不定的。所以,结婚是人生大事,一定要慢慢来磨合,最好试着同居一段时间,然后才结婚,这样落差就不会很大。




养生小餐厅 第608章 无良老板
不过结婚是千人千面的事,还是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相似,而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怎么样相处才适合,是两个人的事,杜清和觉得还是要和杨琇莹商量的。
只是现在说这个还早,杜清和想着要给杨琇莹一个最浪漫的求婚,就不能太仓促,一定要心准备。
很快,夜深了,杜清和也进入了梦乡当中。
第二天,杜清和一大早就到了普宁村,准备去查看查看员工的工作状态。
现在他的资金还算充裕,有机蔬菜已经上了正轨,每天一万多斤的有机蔬菜供应,能赚个十几来万的样子。因此,杜清和大手一挥,给所有员工买了社保,每个人加了五百块钱奖金。说实在的,每个人几乎都有两千八的工资,再加上社保,虽然没有住房公积金,但是这工作在潘州,很多吝啬的老板都舍不得给!
要知道,现在最低的全额社保,要买九百五十多块钱,哪怕是公司出一半,个人出一半,都要多给四百多块钱。一些吝啬孤寒的老板,根本舍不得出这点钱。就杜清和所知道的,这些吝啬孤寒的老板,宁愿把工资说成是缴纳社保前的三千多,也不肯给员工买社保的。
杜清和不做这些事,要谈工资就谈交了社保的工资,不要弄虚作假,忽悠别人。
说实在的,那些忽悠员工,说工资有多少多少但不说买社保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可偏偏这些流氓觉得自己给的钱好多了,你们要是不用心工作,他就要骂人要炒人。殊不知,现在的九零后,哪里轮到你骂的?你骂骂中年人还好,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辞职。可九零后,真的是说走就走的。
现在这个社会,地球离开谁都转。炒老板之后,再找一个老板,说不定工资待遇更高。
通常那种专门招实习生、毕业生的公司,想节省成本的公司,最后通常是给别的公司培养人才的。
杜清和倒不是觉得普宁村是自己老家,就该多给一点。丰祥村那边也是一样的工资待遇,杜清和一向是做人坦荡的。杜清和也不觉得,这样的工资还有其他生态农业园的老板肯给。就算是给,那也是水果丰季,每天给的一百五十块钱的摘果。当然了,是按照摘果的数量给钱的,少说也有一百五十块钱一天,多了有两三百。
但是,水果丰季,比如荔枝,龙眼,最多也就两个月的采摘季,难道一年就靠两个月的采摘工资活下去吗?
所以,很多农民都觉得入城打工是最好的。
可问题就是,有的人因为家庭缘故,实在走不开。这就决定了,很多人其实逗留在乡镇,工资却不高。
杜清和给的工资,确实是不少的。要是带上社保,一个人最少都有三千八的工资了。而车明俭,还多了几百块钱的管理工资。在老家宅子里的人,差不多也是这个钱。很多人都觉得,杜清和是真赚了大钱了。但实际上他们把工资算上,发现杜清和一个月下来也就赚个辛苦而已。
算算看,一个月工资都花了三十多万,还有生态农业园里的各种开销。
包括去买油渣沤肥,开挖沤肥池,准备弄大棚蔬菜……
这种种下来,杜清和一个月几乎是没钱赚的。
当然了,有些开支是一时的,撑过前面几个月就好了。问题是,杜清和承包土地的钱,都没拿回来啊!投资了几百万的,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本。杜清和算了算,就算一个月赚一百万,也得大半年才能回本,才能真正开始赚钱。
而再等两年,果树长起来了,这样才能赚大钱。
只是那会,又该头疼销售问题了。
很多人觉得销售不很简单吗,实际上你真的操作过,你就知道一点都不容易了。
从铺货到上架,再到卖出去,这根本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没做过的人是不知道的,这一点都不容易。
哪怕你货物质量好,说不定也会因为竞争对手有关系而落选。偏生,你的水果只能放几天而已。再说了,杜清和的有机水果都是比普通水果贵的,要是不在超市里卖的话,估计一点都卖不出去。
想到这种事,杜清和就头疼。
有机蔬菜能成功,是建立在潘州人都喜欢吃蔬菜,或者说粤省人一顿没菜不行的基础之上的。可水果,好像也不需要天天都吃。要是有机水果这么贵,估计也没几个潘州人会买。
“老板,老板!”
一个员工推了推杜清和,杜清和这才回过神来。
“干嘛?”
“那个,我想问问,这社保……是不是会一直买的?”
这个员工挺憨厚的,其实杜清和知道,这也是他家沾点亲戚的,算是远房吧,要叫六哥的那种。没看错,杜清和在村里的辈分还不低。要知道,这个六哥梁大安,已经四十多岁了,以前是做建筑工人的。但是前些日子他母亲得病了,家里没人照顾,只能他回老家了。这一下,入锐减不说,还得干农活。要不是杜清和恰好出现,梁大安家里都要穷困潦倒了。
不过好在,他的儿女都只是上初中,还没到要学的地步。
不然的话,真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现在就他老婆在高(gao)州市区里做一下工作,帮补一下家用。不过每个月也就两千多块钱,不知道做什么好。
农村的开销一样很大,再加上他的母亲这状况,每个月都要花掉不少医药。
“六哥,我坑谁能坑村里人,能坑你吗?”杜清和苦笑道,“我们家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梁大安这才松了口气,扭扭捏捏地说道:“不是,我是想说,我也一直没买什么社保,这能不能不买了,每个月九百五十多块钱,我觉得交得冤得慌。”
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的,觉得交社保压力太大了。再加上现在退休年龄那么长,以后还说不定延长退休年龄,何时何月才能领退休养老金?甚至,还不知道能不能领完自己交的钱。很多人秉着今日有酒今朝醉的想法,还是只要工资就好。这就给很多无良老板钻空子了。




养生小餐厅 第609章 中风了
杜清和有点无奈,说道:“社保是必须要买的,这是国家规定的事。六哥,这样,有空我上你家看看。我记得你做菜都不错,有空招待两个游客,这不是赚钱了吗!”这是实话,梁大安确实是一个人才,虽然读书不多,但会的技能真不少。杜清和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小时候看到二十多岁的梁大安,跟着村里一个老厨师,到处去给别人“炒更”了。
所谓的“炒更”,其实就是在婚庆啊,过节啊,给人做大厨的意思。
潘州在过年期间,年例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年例,大抵上就是游神,摆醮(也叫摆宗台),然后是中国人过节都少不了的——大吃大喝。
要大吃大喝,就必须有一两个过得去的大厨掌勺,然后家里的妇女帮忙洗菜端盘子什么的。临时搭伙干活的几个人,就能张罗起好几桌菜,甚至好几十桌菜。
不是说梁大安的手艺多么好,但也过得去那种。最起码,人家吃起来会觉得,把食材本身的味道做出来了。
粤省人吃饭,跟别的省份不太一样。
因为很多时候,粤省人很少放多少调味料,主要是要吃食材的新鲜程度,粤省人谓之“生猛”。就拿吃鸡来说,粤省人喜欢吃白切鸡。宴席上,只要把白切鸡做好了,其他菜一般般,人家也能接受了。毕竟农村的走地鸡,做成白切鸡,蘸上蒜头、沙姜、芫荽头、花生油、酱油榨成的香油,不需要多说都非常美味。
这一道白切鸡,就算杜清和来做,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所以说,梁大安的厨艺算是有六十多分那种,而且会的花样菜式还不少。在非专业大厨里,水平算是很高的了。杜清和觉得,他完全可以做一个食宿生意,每天赚个几百块钱的,不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没想到,梁大安扭扭捏捏地说道:“老板,你知道的,我妈她……”
“没事,我去看看你妈,我知道一个偏方,说不定有效。”
杜清和嘴上说着,但梁大安却半信半疑。
要不是因为母亲卧病在床,他服侍不来,他早就外出打工了。外出打工,做建筑工人,他一个月能挣到七八千,甚至好点的过万。何必在这里苦捱两千多的工资呢?
杜清和知道梁大安想什么,也是车村长好人,知道梁大安有困难,才把梁大安丢给杜清和的。
不过,梁大安确实是多才多艺,种菜也种得很好,很负责。杜清和也知道梁大安的家庭情况,知道他们家也没啥,就是……他的母亲,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典型一个农村妇女,当初为了一块地,跟村里很多人闹得不愉快。孰是孰非就不多说了,农村里太多这样的事情了。
为了分家,兄弟都能阋墙,更何况是同村的,沾亲带戚的?
不过也能理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再怎么抗争也不为过。当初新中国就是顾及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才有了新中国的。只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不能就此判断一个农村人是好是坏。当然了,也不能说一个人非好即坏的。
人很复杂,特别是农村人,他们几乎是矛盾的集合体。
很多人觉得农村人很淳朴,或者觉得农村人比城里人都狡猾,其实都是片面的看法。
农村人只是忠于自己的利益而已,他们的好坏,一切都建立在生存之上。或许很多人不能理解,但如果你想象得到,如果农民今年没成,他会过得很凄惨,你就会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了。
只要有利益纠葛,一个人就很难用好坏来判断了。只能说,他有没有做超过道德底线的事情。
杜清和觉得,梁大安的母亲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就是喜欢贪小便宜,喜欢骂街而已。本来吧,看着她病重,杜清和也不想出手的。这世界上天天有人病重,难道杜清和要每天累死才行?
只是看到梁大安这样,他突然又于心不忍。
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杜清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出手。
梁大安的母亲得的是中风。
这是老年人很常见的疾病,甚至还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经常有新闻说,某某学生通宵玩游戏,突然中风。某某学生在网吧过了几天几夜,中风。甚至职场人士,因为熬夜工作,中风……
中风,看似不会要了命,实际上你看到的只是病人救得及时,才能勉强下床而已。
要是迟了一点,比如梁大安的母亲,就是很严重了,一直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要是请人来理,又没有护工愿意到农村来。放到医院吧,梁大安又负担不起。两难的境地下,梁大安只能回来照顾老母亲了。
杜清和用“医药”神通看出来了,这是脑实质出血导致的中风,也叫脑卒中。
要想根治,很难。
但是杜清和有惊人的针灸术,这说不定能行,但几率也不高。
事实上,治疗中风,中药反而比西药更加有效。很多崇洋媚外的人,根本不肯承认这一条。
“老板,这中风,你也有偏方?”梁大安其实一直喂的是中药,要不然以他的身家,也负担不起啊。可问题是,他很多中药都试过了,都不怎么行。
杜清和笑道:“不能说是偏方,是我爷爷传下来的。”
杜清和的爷爷在村里是一个传奇人物,梁大安稍稍有点心安了。
很快,杜清和就讨要来纸和笔,写下了一张很简单的药方。
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这一下,梁大安傻眼了。
“这……能行?”
杜清和把笔套盖上,笑着反问道:“为什么不行,你试过了吗?”虽然西医上说中风,又或者是脑实质出血,但是在中医里,却能分更加多种。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不是能把身体和脑袋分开来看的。在杜清和的“医药”神通里,梁大安的母亲这中风,其实是肝风挟痰型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眼弯斜,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要是把脉,还能把出弦或滑的脉象来。




养生小餐厅 第610章 会有效的
要是西医的话,总是把单独器官片面看待问题,这又如何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很多人看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似乎更有效,有很多中风病人,坚持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都能从半身不遂到拄拐走路了。很多人看不起中医,认为中医没有科技含量,这其实是错误的。
中医的伟大,是在没有科技的情况下,用草药治好了无数病人,并且通过经验科学,总结出了许多草药的特性。甚至,要是医学继续发达下去,从草药里提纯出的治病元素,说不定更多的疾病会得到治愈。青蒿素就不说了,那是疟疾的克星。
未来,中草药一定会更加大放异的。
因为人的认知,是会逐渐提高的。哪怕是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人,能否定青蒿素的存在吗!
梁大安的担忧,杜清和能理解。
毕竟这么简单的“偏方”,就能治疗中风?那得到这张方子,岂不是能成亿万富翁了?而且杜清和的字也不是那种龙飞凤舞的,而是很漂亮的正楷,谁都能看得明白。
1...168169170171172...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