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问题就是,折服了这个老板,他们还能不能完整地走出这家店?
杜清和当然不会怕,只要是普通人,就对杜清和没啥伤害。
他看似有条有理的,实际上动作挺快。从下锅到装盘,也不过用时几分钟而已。可就是这几分钟时间,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把一家小店挤得满满当当的。
这家店的老板看得入神了,也没有注意到外面发生的变化。但是杜清和对他说话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什么?”
杜清和不得不重复了一遍:“老板,你不是叫我炒笋粿吗,我炒好了,但因为竹笋放得时间就了,味道可能不够鲜……”
这老板也不管不顾,抢过筷子就尝了一口。看着这老板的动作,周围的食客也好,吃瓜群众也罢,都齐刷刷地吞了一口口水。
没办法,这香气实在是太诱人了。
一口吃下去,这老板呆住了。
笋粿的味道,居然能这么清晰,是他这辈子都没想到的事情。不敢置信地看了看杜清和,呆呆地问道:“你加了什么?”
“什么都没加啊,调料是你的,我能加什么?”杜清和很无奈地摊了摊手,这厨艺无非就算高温的艺术,要想做菜好吃,就要不断琢磨调料,辅料的配比,还要研究火候大小。只有所有条件都合适了,才能做出好吃的菜肴来。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现代厨房还好,这火力是稳固的。要是在古代,厨子还非得学会生柴火不可。饶是这样,火候大小控制不好,那一道菜也就毁了一半。
事实上,杜清和觉得用柴火炒菜,才最能能锻炼一个厨师。因为火候大小,只有在这最苛刻的情况下,才能熟练掌控。现在的厨师,习惯了煤气灶,对于火候的控制就不太敏感了。古代有名的厨师,都是处理火候的高手,火势一大,他们就直接把锅端起来,开始颠勺。或者是在火势最大的时候,洒入清水什么的,辅佐烧菜。这种本事,没经过实战演练,没多少人能真正掌控火候。
再说道辅料、调料的问题。
这辅料多寡,存乎一心。觉得喧宾夺主了,就适量减用。觉得少了,那就再添点。这辅料多少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控好的,要经过不断实践,才能确定一个最佳比例。而调料也是如此,更多时候是个人对厨艺的领悟。
杜清和看着这个老板,摇了摇头。
虽然这个老板掌勺好多年了,也只做一道笋粿,可以说是“造诣极深”。实际上,他甚至算不上一个厨师,只能说是一个卖小吃的。因为他几乎没有自己的想象力,不知道调料的多寡对一道菜的影响。要是杜清和了这样的徒弟,能给气死。
厨艺如果只是一成不变,那还谈什么创新发展?
老板却呆呆地看着这盘笋粿,突然又开动了起来,只用了几分钟就吃完了,看得围观群众直皱眉,这不是糟蹋东西吗?这么好的笋粿,就要慢慢品尝啊?老板咽下最后一口笋粿,差点没噎到翻白眼,赶紧喝了一口茶水顺下去后,才打了个饱嗝,然后说道:“我承认,你这道笋粿很好吃,但是却不是传统做法。”
杜清和一愣,然后没有辩驳,说道:“我也没说过我会炒传统的笋粿,这只是我对笋粿这道菜的理解。好了,菜你也吃了,评价也完了。我们结账,走人。”
陈正在疑惑中扫了二维码,给了笋粿的钱,可这老板却好像魔怔了一样,呆呆地想着杜清和刚刚的动作和话语,似乎真的明白了什么似的。





养生小餐厅 第600章 急救
“杜老弟,没想到你连看都没看过,就能做出这样的笋粿来!”
陈正感慨了一声,“这样,我讨个便宜,以后我的午饭,由你的餐厅做,怎么样?”
杜清和一愣,没想到陈正居然说这样的话,然后笑道:“这算什么,但我那餐厅其他厨师的水平,怕是不够入陈老哥你的眼啊!”这做谁的生意不是做,陈正愿意吃,他就愿意卖。
陈正感慨地说道:“说不定哪天杜老弟你就亲自下厨了,是吧?”
事实上陈正也知道,这当了老板之后,还亲自奋斗在第一线的不多。所以杜清和亲自下厨的时候,也不会多的。但是,陈正又在想,杜清和的厨艺水平那么高了,那么手底下的厨师又怎么会低呢?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推理,但是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
其实这就一般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区别了,他们会比普通人想得更多一些,而且也是有想法就立即去做。
这么说吧,很多人觉得创业很难,特别是在现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而且,一些创业成功的老板,也在一个劲地说自己创业有多艰难。事实上,这些老板都夸大了自己创业成功的艰辛。原本只有五分的事情,他们能说道十分。因为这些老板很聪明,他们不需要太多竞争对手,也不希望有很多人得知成功的秘笈,就是保持对一件事的兴趣,然后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只要你坚持了,你就会成功。
实际上,只要你有想法,付诸行动了,包括市场调研,成本核算,宣传推广,人脉整理……做到了这些方面之后,成功就是咫尺之遥了。
说白了就是你只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日积月累之下,总会成功的。
当然了,你要明白就算是创业成功,也分很多种。你要像企鹅、阿里巴巴、华为那样成功,估计是不行了。因为这些大企业,都是顺应时代潮流产生的,不是说你有钱就能搞起来的。你要是定义成功是开一家店,稳定经营,那说不定几年时间就能达成。
很多时候,成功都是“三分本事,六分运气和一分贵人扶持”的,你有三分本事,你肯定能成功经营一家小店;要是你有三分本事加上六分运气,说不定能开一家中小型的公司;要是你三分本事、六分运气和一分贵人扶持都具备了,也就是说天地人都齐了,这样,你就可能创办一个伟大的企业了。
所以,成功确实不简单,它比较飘渺;但是小小的成功并不难,只是很多人看到就怕了,不敢迈出实践的第一步。
性格决定成败,还真的没说错。
像杜清和,要是没有神通在身,说不定他也迈不出第一步。
饶是他能把餐厅开到这么大,也是走了运道的。至于未来怎么样,其实杜清和自己也说不清楚。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杜清和陪着陈正把榕城逛了一遍,也算是开了眼界。
每到一个地方,感受其中不同的风俗人情,其实是很不错的选择。最起码,杜清和也获不小,买了几件和田玉的玉器,甚至还从天而降了几千万。接下来,就是耐心地等陈正把钱准备好,然后回去立即开始筹备基金会的事情。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天总算到了约定的时间,杜清和坐着陈正的车,来到了三天前的小区,准备拿雕琢好的玉石。
上了电梯,按了电铃,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里面才总算是开门了。
“胡老,我们按照约定来了……诶,胡老,胡老……”
陈正吓到了,因为胡庚全脸色铁青,眼神模糊地看了他们两个一眼,就向后倒了下去。
杜清和也吓了一跳,赶紧一把扶住,然后顺势开启了“医药”神通,然后把了一下脉。然后,杜清和才松了口气,说道:“陈老哥,我们差点害死这位胡大师了。他已经三天三夜没休息好了,有猝死的迹象。现在叫救护车,已经来不及了,我准备抢救他一下,你赶紧打120。”
杜清和神情严肃,他太清楚猝死有多恐怖了。
哪怕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在猝死面前,都脆弱得跟纸一样。
昨天他们还看了个新闻,说一个明星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猝死了,陈正还感慨,说现在这个社会,干哪一行都不容易。就连明星,都要这么拼。杜清和也是无语,要是懂点医学常识的人在旁边,来一个初级的心肺复苏,说不定都能挽救回来。
所谓的初级心肺复苏,其实就是人工呼吸,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才进行人工呼吸。最后,就是心脏按压了,这样能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其实猝死之所以恐怖,就是因为没人知道。
更恐怖的是,就算旁边有人知道,却不懂急救。
学点知识,不仅可以自救,也能救人,是很有用的。
而杜清和却不需要这个,因为胡庚全只是有猝死的迹象,而没有发生猝死。再加上杜清和有灵气,对胡庚全的神魂进行了保护,力求没有伤到根本,甚至还修补了神魂上的创伤。要是没有杜清和在,胡庚全再这样下去,非猝死不可。
但是,为了让陈正安心,杜清和还是做了几分钟的心脏按压,把胡庚全按醒了。
“你们……别按了……”
胡庚全虚弱地说道,“你们的玉石在工作室……”
“玉石身外物,身体要紧啊!”陈正都急得团团转,“您老要是有个……我怎么向您老的徒弟交代?胡老,你先别说话,休息休息,救护车很快就来了。”
胡庚全也知道,这一次可能是真的到了极限了,再这样下去,非得死在工作室不可。幽幽一叹,也没说什么了。
待得胡庚全的呼吸平稳了,眼睛有神了,陈正才放下心来,根据胡庚全说的话,把雕琢好的玉器都放在了锦盒里,然后拿着刚刚买到的密码箱,装了进去。胡庚全苦笑道:“老了,确实不中用了。以前连续干了三天两夜都行,这次还是睡了好几觉的,可这胸口啊,闷痛得很……小陈啊,你好好保管那玉器啊,说不定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后的作品了。”




养生小餐厅 第601章 信息问题
有道是不疯魔不成活,有人能站在一个行业的顶端,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这个行业。
且不说什么个人道德问题,只要这人持之以恒地锻炼一门手艺,一门技术,他是真的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师的。
胡庚全就是这样的人,他的雕刻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
可惜的是,因为长期的伏案、熬夜工作,让他的身体透支了太多。
看着被救护车接走的胡庚全,陈正心里很不是滋味,而杜清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事实上,很多工作都是需要透支身体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没办法啊,从小处说,这些人不去干这些工作,他们就要挨饿,家庭就没有入了。从大处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种甘于奉献的人,普通百姓的生活能这么美好吗?不可能的。就拿潘州来说,别看现在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实际上潘州的发电还是火力发电。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是要烧煤的。
而挖煤,是一项危险率极高的工作。可煤矿工人还是要下井去采煤,为什么?他们要养家糊口,而国家也需要调动煤炭资源给潘州这类型的城市。没有这些煤炭工人,很多工业制品都无法完成。可就算知道这工作对养生什么的,简直像笑话,煤炭工人还是义无反顾。
所以人真的好奇怪,明知道一件事对自己可能不利,还是要去做,甚至会麻痹自己。
比如胡庚全,陈正凝重地跟他徒弟通了一个电话,急得那个徒弟就要买票到榕城来,说是胡庚全好些年前就诊断出有高血压,心脏可能不太好,要不然也不会退下来的。可没想到,胡庚全会为了一块帝王绿的翡翠,差点搭上性命。
杜清和也感慨,也幸亏胡庚全这么敬业,不然的话杜清和也不会出手为他医治的。
给胡庚全输送了灵气,修补了神魂,再一个激活了元气,只要调理一两个月,那么胡庚全的身体状态回到四十岁不是问题。
有道是一啄一饮,皆有天数就是这样了。
本来打算就此回潘州的,陈正和杜清和又耽搁了一天,到医院看望了一下胡庚全。
看到他们来了,胡庚全神状态极好:“哈哈,小陈来了?我跟你说,我刚刚来到医院就觉得没啥事了,结果医生愣是让我这种检查,那种检查的,还要挂药水,吃药。我觉得我出院都没事……”
陈正苦笑道:“胡老,还是听从医嘱吧。”
杜清和也没表现出什么异常,他用“医药”神通给胡庚全看了一下,虽然不能诊脉,但也基本上确认了,确实没什么大碍了。
其实人体机制很奇妙的,只要一个人心情开朗,饮食健康,作息规律,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啥大病。要是一个人忧思重重,三餐不正常,作息也不规律,那么再强大的体魄,也抵挡不住病魔的来袭。
胡庚全“作死”如此,到现在才病发,已经很幸运了。
要是换做另一个人,说不定早就猝死了。
胡庚全来了谈兴,跟陈正聊起了玉石,说着说着,就聊到了翡翠毛料。听说这帝王绿翡翠是杜清和发现的,胡庚全的眼睛里完全是不相信:“这位小兄弟,居然能看出是帝王绿玻璃种翡翠?!那块毛料,你们有拍下来吗?”
其实,胡庚全就是想看看帝王绿的原石是什么样的。
但很可惜,陈正就拍了他自己买的那块片料,而没有拍到那块小毛料。事实上,陈正也从来不认为一块小毛料能开出什么好翡翠来。只是在现实面前,陈正的脸都被抽肿了。因为在之前,陈正也买过不少毛料,都是小料为主,主要是想积累一下经验,然后小赌怡情一下。
结果嘛,大家都猜得到,里面根本没有翡翠,或者干脆是没有雕刻价值的翡翠。
这一项里面,陈正就已经丢进去好十几万块钱了。
可以说,就算玩古玩,陈正打眼的次数也没这么多。由此可见,赌石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来的。当然了,陈正也不是没开出过真正有价值的翡翠,但大多是葱花绿,狗屎地一类的,还不够买毛料的钱。再后来,陈正买的也是半赌的毛料,才花钱多了点。但总的来说,还是亏的多,赚的少。
现在嘛,陈正学了,他又不是穷小子,贪图什么一夜暴富?他有的是本钱,直接买明料加工,赚的钱也不少。毕竟陈正是自己开珠宝店的,哪怕是加盟的,也不妨碍他添点珠宝进去。这一来二去的,成本就降下来的。
这是实话,只有穷人才妄图一夜暴富,而富人都是看投资回报率的。
没看到吗,福利票都是穷人在买,而有钱人从来不会相信概率的,一千多两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低得令人发指。
而很奇怪的一件事,本就该为穷人做准备的保险,穷人却没多少买的。反而是富人,能自己抵御风险,却依旧买了高额保险,这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说的一个现象。很多人都觉得,保险那么贵,穷人哪里有钱买?
事实上,这保险也算是一种投资,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一种投资,一种保障。
当然了,保险商也不是好东西,把赔偿计算得确得不得了,理赔的时候也是百般刁难,哄你买保险的时候就油嘴滑舌。
买保险是可以的,但一定要买值得买的险种,多花点时间去了解,这根本不难。穷人之所以穷,陈正认为主要是在信息方面太匮乏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信息,永远是发家致富的第一要素。别看现在是信息时代,似乎是信息大爆炸了。实际上,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不多,特别是对穷人来说。能从里面理出头绪,并加以分析,最后落实到赚钱上面来,这就是成功,或者说是致富手段。
可惜,很多穷人都无法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就好像普通人无法从一块翡翠毛料上看到里面到底有没有高价值的翡翠一样。
胡庚全叹了一声,也知道自己是过于贪心了,但还是有点不死心:“这位小兄弟,你能说说,那块翡翠有什么外表特征吗?”




养生小餐厅 第602章 意外之喜
杜清和一愣,苦笑道:“好像是有苔藓一样的风化侵蚀,其他的好像没什么特别了,就是一块石头。我也是觉得好奇,这块石头看样子黑不溜秋的,怎么就是翡翠毛料呢,谁知道……”
这话半真半假。
那块翡翠确实是有藓,而且是黑藓,按照赌石的行话说,这种毛料很可能会渗透到赌石玉肉里,直接影响翡翠原石的美观。但问题是,那块毛料就好像鸡蛋一样,把毛料包裹在里面,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到任何绿色,怪不得人人都弃之迤逦了。
没有翡翠的毛料,比石头还不如。
在缅甸,这种石头就是拿来填路的,可想而知,这种废石到底有多少了。当然了,这类的石头都是要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翡翠,才会填路的。而像这种大漏,说不定几十万块毛料里面,都没有一块。
其实杜清和主要是想研究,这玻璃种帝王绿的翡翠对灵气有多少反应。现在看来,玻璃种的翡翠确实不同凡响,比一般的和田玉高不少。但杜清和类比一下,那是不是说羊脂玉的灵气反应,会不会更厉害?哪怕是持平,也是划算的。因为玻璃种的翡翠太贵了,而羊脂玉说不定十几万就能搞到一块玉佩。
从性价比来说,羊脂玉会更适合做法器。
再推得广远一点,这羊脂玉是不是也更加养人?或者说,和田玉对于吸灵气这么敏感,说不定也会吸取天然灵气,来蕴养人体。虽然万中无一,可也比翡翠好多了。或者说,其他软玉似乎也比硬玉更加有灵气通透性。
比如说,什么蓝田玉啊,蚰岩玉啊,独山玉啊,甚至潘州的信(xin)宜,也出南玉。玉石资源其实挺多的,所以一般的玉石不值钱。这也跟钻石类似,钻石只有天然大钻石值钱,因为无法人工合成。而一般的小钻石,除了硬度之外,别无称道之处,甚至可以人工合成,比天然钻石的切面还漂亮。所以,钻石值钱,不过是钻石商人的宣传把戏罢了。
倒是翡翠,真的是只有缅甸那点点地方出产,所以价值极高。再加上翡翠属于硬玉,不会轻易磕碰就碎,保值又好,所以得到市场的青睐。
这不,胡老都为之倾倒几十年了。
“唉,有藓出高料,这是我早就知道的了,但是从来没见到真货。现在也算长见识了。”胡庚全感慨地说道,“小兄弟,你是运气真的好啊!”
陈正也苦笑,确实,如果不是杜清和,他是没机会得到玻璃种翡翠的。
杜清和也觉得自己的运气是不错,虽然他看出来这是玻璃种翡翠了,但是他不能赌石。
因为他是知道毛料价值的,一旦用不对等金钱买了下来,其实就相当于是作恶了,等于强买强卖。轻则损伤功德,重则神通反噬,哪一种情况杜清和都不愿意接受。好在陈正心血来潮,硬是要求那店家送了那块毛料,这才让玻璃种翡翠得见天日。
“胡老,我也就是运气好而已。”
杜清和有点谦虚,其实他知道,自己是真有实力的。可惜,这等实力不能去赌石,不然的话,什么“翡翠王”,杜清和都能干趴下。你眼力再好,都是肉眼凡胎的,杜清和是真的能“看”到毛料内部的情况,你怎么比?!胡庚全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道:“赌石虽然能一夜暴富,但我还是想劝两位,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赌石,切莫过头!”
陈正连称受教,而杜清和却笑道:“胡老,你放心吧,我这人是不会赌的。这块石头,说白了也是陈老哥送给我的,不然的话,我也不会买。”
胡庚全一怔:“不赌?”
杜清和很坚定:“是,我这辈子都不会赌的。”
胡庚全沉默了一会,然后才说道:“年轻人能有这等定力,什么事做不成?小陈能看好你,我知道。现在,我也看好你了。不过,你们是怎么分这玻璃种?翡翠虽好,千万不能因利忘义啊!”
陈正苦笑道:“胡老,难道我在你心目中这么不堪?那块毛料我说送给杜老弟了,就绝不会反悔。我是花了整整五千万,重新买回来的。只是……”
胡庚全点点头,看陈正欲言又止的模样:“只是什么?”
“只是这杜老弟不知道是不是脑袋撞坏了,非说要拿这五千万来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陈正苦笑道。
胡庚全也是一怔,他也见过不少赌石乍富的例子,到最后都守不住本心,最后甚至闹到家破人亡的。现在,居然有人肯一掷千金,用五千万去帮助穷人,这……简直匪夷所思!
但是对杜清和来说,这再正常不过。
有了慈善基金会,他的神通修行能节省多少时间啊!
“小杜,你……是认真的?”
胡庚全不禁油然生敬,这样的人实在是……高风亮节到不可理喻的地步。
杜清和奇怪地说道:“慈善事业是世间大爱,上天有好生之德,帮助他人即是内心安处,同样也是为自己积累功德,何乐不为?!再说了,我也不靠几千万吃饭,钱再多,也只是个数字罢了。如果这数字能帮到其他人,我觉得就非常有意义。”
陈正在一旁很无语。
几千万就是数字了?
那他几十亿身家,算什么?
陈正自己都舍不得拿几千万出来做善事,可见不是人人都这么高风亮节的。
胡庚全哈哈大笑:“没想到小杜是一个妙人,好,好,说得真好。确实啊,钱多了,也就是个数字罢了。但人世间,离不开这些个‘数字’呐!小杜,你愿意做我不会拦你。这样,你的慈善基金会成立那天,我也捐个十万!”
杜清和一愣:“别,胡老,这……怎么能行?”
“怎么不行?别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是你救了我的命。算是我报答你好了,这十万啊,我是肯定捐的。要是你做得好,只要我还活着,我可能会继续捐款!”胡老斩钉截铁地说道。




1...166167168169170...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