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杜清和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陈正就是太过于迷信什么包浆了,事实上,法器是不会有包浆的。
就算是把一件古董铜器制作成法器,那在灵气的作用下,这包浆也会自行脱落,很是神奇。毕竟宝物嘛,要熠熠生辉的那才是宝物,不然的话,神仙手段的法宝,跟凡间的铜器一样,这像话吗?
陈正感慨道:“不过话说回来,这知识就是力量啊,我原本这可能是出炉没多久的铜器,没想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来头。也好,今天算长见识了,道教的辛密也听了一点。杜老弟,我们去吃饭吧,吃正宗的榕城美食!”
其实榕城和其他潮汕地区不太一样,哪怕方言类似,但吃食方面却也独树一帜。
大抵上也跟闽省差不多,闽省是“十里不同风,一村有一俗”。事实上,粤省也差不多,粤东、珠三角,粤北和粤西,风俗都相差太远。这大抵上是因为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融合,北方汉人客徙到粤省,把原本的风俗都带了过来,再加上本地的风俗同化,才形成这种奇景。
反正,粤省不同地区的人,到其他地级市去,都会觉得非常新奇的。
特别是吃食,真的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养生小餐厅 第596章 这年头猪肉价都翻几倍了
也许是真的肚子饿了,陈正都忘了所谓的法宝一事。也是,在陈正眼中,一个民国的铜器,能值多少钱?别说铜器了,哪怕是银器,都不值钱。唯独值钱的是金条,也就是俗称的小黄鱼。咳咳,这黄金毕竟是硬通货,本身价钱就不菲。再加上历史底蕴的加成,拿来藏的人还真不少。但问题是金子容易作假,所以真正民国保存下来的小黄鱼并不多。
杜清和不知道法器的价格,毕竟他不知道有这个市场的。
但是,按照这“三清铃”的逆天功效,能间接延年益寿的宝物,怎么估价都不为过。
最逆天的是,如果你身上具备灵气,一摇晃这“三清铃”,心存歹念的人都会觉得堕入地狱一般,那声音是魔音灌耳,苦不堪言。额,只是这法器的限制太多,没有灵气的人根本用不了,而有灵气的人,直接痛击心存歹念的人就是了,何必用灵气催动“三清铃”呢?
所以说,这“三清铃”最大的功效,还是被供奉在道观里,吸香火,然后时不时拿出来打醮做法事什么的。
今天杜清和破例给这么多人打响了“三清铃”,也算是做了一点好事,最起码吸到了陈正给来的功德。而闹市中的人,也好像有一点点功德涌给杜清和。这负面情绪虽然能摆脱一时,但人生在世,哪里能没点烦心事?所以负面情绪还是会积累的,只是看个人的调解能力罢了。
但求一时了却烦忧的陈正,现在是兴致勃勃地找寻着榕城的美味。
“这里有猪脚饭,你要不要试一试?”陈正嘿嘿笑道,“吃了猪脚饭,真的能做猪脚的哦!”
“……”
杜清和无力吐槽,心道:“我本来就是猪脚好不好?”
好吧,杜清和觉得,在他的世界里,他确实是主角。因为只要他想,世界上没有多少事难得住他的。被古籍砸中的人,就是这么有底气。
“这猪脚饭是榕城的一大特色啊!”
陈正看了一眼价钱,差点没跳起来:“等等,怎么涨价好几倍了?!”
这时候,店老板披着围裙,正在拿着菜刀斩猪脚,探头说道:“你平时不吃猪肉啊,没看到现在猪肉都四十块钱一斤了吗,猪肉涨价,这猪脚能便宜?”
陈正自知理亏,讪笑地说道:“怪不得……”扫了一眼店里稀稀疏疏的客人,陈正也是感慨,上一次他来榕城吃猪脚饭,可是不止这么些顾客的。不敢说爆满,起码来说店里已经坐了七七八八。
“杜老弟,你吃不吃?这猪脚饭还是不错的,猪脚特别好吃……”
杜清和想了想,说道:“陈老哥,好像猪脚饭没啥特别吧?”
陈正一愣,然后扭头一看,对面有一家“尖米丸”,问道:“那个‘尖米丸’够特别了吧?你听说过吗?”
杜清和摇了摇头,甚至看字面意思都不知道是什么。
很多地方的美食都这样的,你单单是看字面,甚至不知道这道美食是什么模样的。
陈正带着杜清和过了马路,来到了对面的店里,一边走一边说:“潮汕地区呢,把平时煮饭吃的米叫做‘尖米’,这种‘尖米丸’是用当地优质稻米做成的圆形两头尖的小吃,因为像老鼠尾,‘尖米丸’又叫老鼠尾。其实做法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最关键还是汤底要好,不然做出来的‘尖米丸’就大失水准了。”
杜清和是厨师,当然知道汤底的重要性。
可以说,哪怕是同样的粉丝也好,米粉也罢,甚至滇省的米线,以及眼前的尖米丸,放在不同的汤底之下,就是不一样的小吃了。
大名鼎鼎的螺蛳粉,里面的汤底是田螺汤。而过桥米线,汤底是浓鸡汤。而粤省人吃的陈村粉,如果是汤粉,大部分是猪骨汤做汤底。要是换做北方的朋友,可能就算羊骨汤,或者是牛骨汤了。
但是你想啊,这桂省的米粉,要是放在猪骨汤里面煮,还能是螺蛳粉吗?
米线的汤底换成了羊骨汤,这还是过桥米线吗?
所以说,汤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陈正见杜清和有兴趣,叫了两碗“尖米丸”,很快,老板就上菜了。
“杜老弟,你是做厨师的,尝尝看,是什么汤底?还有,这‘尖米丸’你觉得好不好吃?”
陈正带着考较的语气问道,倒是想看看杜清和出糗。
因为陈正知道,这“尖米丸”的辅料有很多,特别是海鲜多,比如有鱿鱼、墨鱼脯、虾仁等等,还滴入了鱼露,撒了胡椒粉,倒是有点像豫省的胡辣汤。当然了,粤省人不像豫省人,这胡椒粉放得很讲究,也就一点点调味而已,绝不会喧宾夺主抢占风头。所以,吃起来海鲜味道会很重,而胡椒粉的味道,却能盖住原先汤底的味道。
但是,这根本难不倒杜清和。
哪怕这汤底一点猪骨头都没有,可杜清和还是一口喝出来了。因为这汤底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海鲜的层次在上面,与汤底并不相融,倒像是点缀一样。唯独那胡椒粉很棘手,但是麻辣过后,杜清和尝出来了,这是猪骨汤底,还是原味的那种。
很多人烹煮汤底,喜欢加调味料。
杜清和知道,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做法。因为加了调味料之后,这样的汤底再去煮粉、煮面,都是会影响以后的口感、味道的。唯有用原味汤,才能衬托出食物本身有的味道。哪怕是后面再加调味料,也会更加鲜美。
“是猪骨汤吧。”杜清和笑道。
“果然是大厨啊,我第一次吃还以为是海鲜汤底……不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陈正很有兴趣地问道。
杜清和无奈了:“厨房就在那里,我有鼻子,能闻得到……”
“……”
陈正觉得老大没趣,他还以为杜清和能这么厉害,一尝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好吧,陈正把杜清和当成美食家了。事实上,美食家也不敢拍胸脯说,每一样食物,他吃一口就知道是什么,这基本上不太可能的。
不过,杜清和觉得也还不错了,小吃来说能打个七十分左右。毕竟是做工不够讲究,但胜在味道纯正。尖米丸很弹脆,加上众多辅料,确实是一大特色。




养生小餐厅 第597章 崇洋媚外
能让杜清和打七十分的小吃是很难得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味。甚至可以说在吃这一方面,在味道这方面是很主观的。就拿西餐来说,只要你吃过所谓的西餐,你就会觉得外国人实在太不会生活了,平时吃顿好的,就这个水平吗?单论味道,甚至还比不上肯德基、麦当劳。
这不是吹牛皮,是原汁原味的西餐,真的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胃口,觉得这是勉强下咽的东西。说实话,一份西餐厨师煎的牛排,和一份中餐厨师煎的牛排,你打乱让歪果仁来尝,他绝对会说是中餐厨师做的好吃。
为什么?
呵呵,中国人在用铁锅炒菜的时候,欧罗巴人居然还是只懂得用火烤,做面包和蒸煮炖食物。哪怕是吃肉,都还没有什么香料。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欧罗巴人为了得到香料,不惜发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毕竟,连胡椒这种香料都能在欧罗巴等价黄金,可想而知这里面的利润对欧罗巴人是多大的诱惑了。
当然了,西餐里面也有做得好的,这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为了附庸风雅非得说西餐比中餐好吃,这就是强行麻痹自己了。又或者是,根本没吃过好吃的中餐?
西餐的难吃,只要是中国人吃过“原汁原味”的西餐,大抵上都会是这样觉得。而一般在外面西餐厅吃的西餐,大多是中国厨师做的,所以味道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可你要是真的吃过真正的西餐,你就会发现,玛德,欧罗巴人就吃这垃圾?!卧槽,这牛扒做成这样,真的是糟蹋东西。鱼还不错,但是这酱也太难吃了吧?夹肉披萨什么的,你确定不是肉夹馍?!还比肉夹馍难吃多了……还有这面包,确定是面包吗?吃起来比吃糠、吃麦麸还粗糙……
反正吃过正宗西餐的人,都会有一个想法,真特么糟蹋食物。
这也难怪,很多歪果仁来到中国吃了一顿中餐之后,才明白原来在他们国家吃的中餐都是渣渣,哪怕是很多歪果仁都深受好评的“墨西哥卷”,中国都有煎饼果子和鸡蛋灌饼……你说说看,欧罗巴人比什么不好,要跟中国人比饮食?
更好笑的是,非得有人说西餐好吃,杜清和只想呵呵。
杜清和觉得,那所谓高大上的西餐,除了摆盘之外,基本上就没啥值得称道的了。可能这也是米其林餐厅的评比标准吧,因为他们知道,真的要把中国菜算进去,西餐估计能输得一塌糊涂。可惜在中国国力显著增强,米其林餐厅不能不进入中国之后,情况也显而易见了。
这么说吧,那些所谓的原汁原味的西餐,味道甚至比不上一碗“尖米丸”,你就可以想象,花那么几千大洋吃一顿“高大上”的西餐,到底值不值。
不说西餐难吃,就连所谓的西方高逼格的葡萄酒,也是难喝得要命。
事实上,杜清和也没觉得酒好喝到哪里。
真要说好喝的,还属黄酒,入口甘甜软绵。还有,中国各地自家酿造的果酒。哪怕是不放什么糖,让水果自然发酵,都比葡萄酒好喝不少,度数也不高。最关键的是,没有葡萄酒那种无法言喻的味道,酸的味道里夹杂着木头的苦涩,连回甘都做不到。
所以说,嘴上说着喜欢喝葡萄酒的人,都是在装逼的。
而中国各地酿造的纯果酒,注意,是纯果酒,而不是用高度白酒浸泡水果的那些冒牌货,只要是家传技艺,一般来说都非常好喝。因为中国酿造果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到了宋朝臻至大成。
这么说吧,中国的果酒就是一种低度数的饮料,甜甜的,老少咸宜。绝不会像那些葡萄酒一样,从入口到舌尖停留,再到下肚都是苦涩难言的滋味。而且杜清和从不认为茅台等白酒就代表了中国的国酒,拥有悠久历史的果酒,甚至黄酒,都比茅台有资格。
可惜,这种事不是杜清和一个人认为的,国家愿意捧,别人也说不了什么。
“杜老弟,你吃好了吗?要不继续吧?这榕城还有很多地方有好吃的……”
陈正非常热情,好像他是一个地头蛇一样。
事实上,这只是陈正第三次到榕城罢了。
“杜老弟,来尝尝这笋粿。这可是榕城特有的小吃,其实就是竹笋炒粿条,用鲜竹笋切丝,粿条也切成细丝,这么一炒,香气扑鼻……”
陈正招呼道,杜清和也来了兴趣。
事实上,刚刚就吃得挺饱了,但杜清和还是想尝尝这榕城的特色小吃。
不知道是谁说过,来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看景,吃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是很重要的。
甚至,有人专门为吃当地的特色美食而选择来了一场旅游。
很快,笋粿就端来了。
杜清和夹了一筷子,细细品尝了起来。
“怎么样?”
陈正笑着问道。
“竹笋是挺新鲜,但就是老了。”杜清和实话实说,“味道还可以吧,虽然吃不惯,但也能吃。”说实在的,有点失望。
陈正一愣:“新鲜就新鲜,怎么会新鲜了又老了?”
这时候,这家店的老板过来了,用抹布擦了擦手,说道:“这个小兄弟是行家啊,这确实是鲜笋,但是竹笋这东西,早上吃和晚上吃,就是两个味道。现在中午了,竹笋也不算好吃了。”
老板听得出他们是粤省人,但是在榕城这里不说潮汕话的,肯定就是别市来的,也用了粤语说的这话。事实上,潮汕人特别喜欢用自己的方言,能不用其他语言就不用其他语言。所以,在潮汕地区都是听到“胶己人”这类的潮汕话,你看着他们本地人聊得火热,你却一句都听不懂。
陈正恍然大悟,忍不住看向了杜清和:“杜老弟,这你都能吃出来?”
杜清和笑道:“陈老哥,做一个厨师,不自己尝过正味,怎么做出正味的菜来?”




养生小餐厅 第598章 用实力说话
也许是这老板听到杜清和自认是厨师,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幸好杜清和不是来砸场子的,不然的话,潮汕人多团结你是不知道,一声之下能呼来好几十人的!这老板惊奇地说道:“这位小兄弟,你是干厨房的?”
杜清和乐了:“不敢不敢,我跟你是同行。”
老板来了谈兴,问道:“那小兄弟是从哪里来的?听你们的口音,好像是化(hua)州那边的人啊?”没办法,托一部超过3000集的超长电视连续剧,打破各种记录的,粤省本地的一部《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影响,一听到潘州人的口音,都以为是化(hua)州人。
“我们是潘州人。”
陈正皱眉,他也知道,潘州有很多种方言,白话是占大多数的,还有黎话,客家话,信(xin)宜话,涯话,最为搞笑的,就是化(hua)州话了。自带喜感的口音,其实每一个潘州人都有,但是化(hua)州口音让人很出戏。哪怕一个化(hua)州人一本正经地跟你谈话,你都很想笑那种。
这么说吧,化(hua)州口音就好像是粤语里的东北话,极其具有辨识度,且引人发笑。
唯一不同的是,化(hua)州人知道自己的粤语不太标准;而东北人一直以为自己说的是纯正普通话。
老板恍然大悟:“对对对,我有一个朋友也潘州的。不过这位小兄弟是干厨房的,怎么会到榕城来?”
“调研嘛……”
杜清和半真半假地说道,“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进一步。”
老板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杜清和,真的说瞎话都不打草稿。“那你说,我这笋粿怎么样?”
杜清和又吃了几口,快扒拉完了,才说道:“真要听实话?”
“反正你就大方说。”
老板看似不在意,实际上同行相轻,他实在是不相信杜清和有啥本事。
杜清和想了想,说道:“你这到笋粿,胜在材料新鲜,特别是竹笋,用的是鲜笋。猪肉,香菇,虾米都还算质量不错。给我评分的话,我最多也就给个七十五分,这还是预估了早上竹笋的新鲜度打分的。现在的这道笋粿,其实只有六十八分。”
老板冷笑连连,说道:“那你说,怎么才能满分?”
“从七十分到八十分容易,八十分到九十分很难,九十分再到一百分,全中国都没几个人达得到。”杜清和淡淡地说道,“你这到笋粿的问题,就是喧宾夺主了。本来,笋粿笋粿,真正的主角是粿条,可你的竹笋,也放得太多了点。
从健康的角度说,竹笋这东西难以消化,实在不宜放得太多。
还有,猪肉、香菇、虾米什么的,你都下得很足料,算是很良心的老板了。但恰恰是因为太足料了,把裸条本身的味道盖过得太多。如果,你能把辅料减少一半,把竹笋减少三分之一,你的笋粿就能达到八十多分。”
杜清和知道,这老板是做笋粿多年了,火候什么的都是很好的。但他的缺点之一,就是太过于迷信辅料,把粿条的味道抢夺的风头。想必很多食客吃完了他家的笋粿,都会评价说笋粿不错,辅料很足。
问题是,没人会说他家的粿条好吃。
事实上杜清和吃得出来,他家的粿条是纯手工制作的,还是用石磨把粳米磨成粉浆的。这种制作工艺,已经被太多人摒弃了,因为时力,还不如用电磨。倾注了那么多心血的粿条,却得不到称赞,反而是辅料被称赞,这本身就已经是本末倒置了。
老板一愣,他仔细想想,似乎真的如此。亏他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做的笋粿已经到了顶峰,不会有进步的空间了。
但是,这老板还是有点不忿的,皱眉说道:“光说不练,谁都会。你要是做出一碗笋粿,比我做的好吃,你说什么我都认了!”
陈正却拉住了杜清和,跟谁起冲突都不要和潮汕人起冲突,他们实在太团结了,更何况这是在他们的地头,犯不着。这些事,认怂就行了,何必做意气之争?
杜清和也知道潮汕人的团结,特别是在海外,潮汕人团结起来把生意做大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是,杜清和一点都不怕,他就是要以德服人。于是,杜清和笑道:“好啊,不过,我不会做粿条。”
“我给你做!”
说完,这老板转身进了透明橱窗的厨房。明厨亮灶,这是所有地方都要求的。
看着这老板把米浆放炊笼中炊熟,然后加开水揉至柔软,推成圆条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再用面棍推成圆形粿皮。然后,这老板冷笑着对杜清和说道:“清吧,该不会是不会用菜刀切丝吧?”
杜清和乐了,这是第一个质疑他刀功的人。于是,杜清和也不说话,打算用实力说话。
平稳拿起菜刀,看到这,老板还露出一个轻蔑的笑意。
但是,下一秒钟,他的笑容逐渐凝固,到吃惊,再到麻木,眼珠子都没怎么眨眼过。
因为,杜清和的刀功,简直是匪夷所思。
一片刀光剑影之中,银光闪烁过后,就留下一堆大小尺寸近乎一样的粿条丝和竹笋丝。
刀功也就罢了,只见杜清和用菜刀这么一拨拉,粿条就放置在了菜刀上。然后,下一秒钟,杜清和已经打着了炉灶,放入了花生油,等油开了,再放入粿条和竹笋,翻炒了起来。颠勺,放辅料,放调料,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看得那老板目瞪口呆。
没办法不目瞪口呆,这都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这老板根本不明白,为什么猪肉是这样切丝放下去的,为什么虾米要这么早就放,还要用生粉勾芡。
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传统的笋粿。当然了,潮汕几个地区的笋粿都不一样,榕城的笋粿自成一脉。可再怎么不同,也没有这么乱来的啊?偏生杜清和给人的感觉就是,笋粿就要这么炒的。这老板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但好像又什么都没明白,一时间不知道想些什么。




养生小餐厅 第599章 太香了
“怎么这么香?”
“好像是笋粿的味道?”
“没理由啊,是不是我们太饿了?”
“你傻啊,我们刚刚吃才吃完午饭!”
……
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没办法,这香味顺着街道就飘逸了出来。按理说,这榕城的人就没几个没吃过笋粿的,但是能把笋粿炒得这么香,这么引人垂涎三尺的,还真的是头一遭。大家都是识货的,有时候就怕货比货。
说实在的,这家笋粿店的笋粿,已经是整个榕城都知名了,甚至很多其他潮汕地区的人,都要过来一尝究竟。毕竟这家店用料实在,食材新鲜,老板的手艺不错,哪怕价钱贵一点,也能接受。可是今天闻到了这香味,就好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样,大家恍然大悟,原来笋粿还有这种香气的,如此勾人食欲。
怎么办呢?
这个钟点,很多人都吃过午饭了,但是却还想试一试这样的笋粿。
于是,很多客人开始涌了进来。
杜清和也没想到,他只是炒了一道笋粿而已,只想告诉这家店的老板,笋粿,不是这样炒滴。没想到,居然引起了围观,就好像在潘州旧店的时候,被围得水泄不通。本来,一些不明所以的人,看到这么多人围着一家店,他们也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结果还没过到来,就闻到了味道,也被吸引了。
喜欢看热闹是人的天性。在中国,绝对不乏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特别是这种事,吃瓜群众更是兴奋,恨不得都挤到前面去摇旗呐喊,毕竟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吃瓜群众就驻足不走,甚至“奔走相告”,结群围观了。
在外国有一个很搞笑的段子,就是一个人做一个惊讶的表情看着天空,然后你就发现,不用多久就会有一堆人跟着你抬着头看天空了,哪怕天上连一朵云都没有。这其实说明了,不止是中国人喜欢看热闹,歪果仁也喜欢。
毕竟现在生活富足了,有时间去管闲事。比如在微博上,在网页上,年轻人都能找到看热闹的地方。所谓看热闹不嫌事大,但局中人就有点局促了。陈正看着越围越多的人,有些忐忑。虽然他知道,杜清和厨艺不是盖的,比米其林二星大厨都厉害的人,折服一个街边小店的老板很简单。
1...165166167168169...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