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好在,今年事业单位也是要改的,这个铁饭碗是保不住了。
在这新的一年里,自然就能看到杜清和所讲的,脱离的国家保护,很多吃“铁饭碗”的体制内人士,基本上就是被社会淘汰的。这么说吧,想进企业,只能从底层做起;想创业,又把不准时代脉搏,肯定亏本;想要做自由职业者吧,又养不活一家老小……
杜清和为什么这么恼怒?
因为有太多尸位素餐的公务猿了,特别是一些部门的头头,一问三不知的,太多了。有的怕担责,也不懂这方面的知识,非要问副手,确认再三才敢下断决。等他下了断决后,时机早就过了。这就算了,事事都向上面请示,没有请示就不动。更匪夷所思的是,这样的头头,居然每年的考核都是极好的,升官也快。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信啊?(咳咳,你没看错,就是影射江城wh的事件,这样的尸位素餐官员危害有多大!)
最可悲的是,中国的善款使用什么的,从来就没有透明过。
这也是杜清和坚决不给其他慈善机构投钱的原因,他们不配。
杜清和宁愿自己去做慈善,也绝不假手于人。“不过话说回来,李维那家伙在干嘛,不是把慈善基金会给他了?”
刚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李维来电话了。
“喂?”
“喂,老板,很快就春节了,我联系到了几家学校,知道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很是困难,你看是不是?”李维的话语很委婉。
杜清和有点不悦:“你是总经理啊,这点小事就不用请示我了,你调查清楚后,出资购买物品就是。明天,明天我跟你一起过去,慰问一下这些贫困学生。”杜清和说道。
李维有点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好!”
“慰问物资……我想想看,买油,买米,买棉被,买书包。慰问金……每个学生一千块钱。”杜清和做慈善意思很明确,只捐助教育。为什么只捐助教育呢?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斗米恩,石米仇”,还有一句叫做“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这两句话早就告诉世人,想做善人,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在人性里,能轻而易举获得的东西,他们就不会去努力奋斗了。因为救急帮困对方会感谢你的雪中送炭,而救穷帮懒只会让人更加依赖你,而不去解决问题的根本。
而捐助教育,是帮助一个家庭的未来。
只要有一个后代读书有成的,不管未来做什么吧,都能脱离贫困了。
世界这么大,中国还有其他慈善机构,虽然不作为的多,但是杜清和觉得他要秉持自己的理念,只捐助教育。
第二天一大早,杜清和来到了慈善基金会的办公室门前。
这个办公室也没怎么装修,就挂了一块牌子在外面,里面的办公环境……嗯,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没差别。不过也没关系了,杜清和又不是靠装点门面做事的。慈善基金会门前,停着两辆的士头,还有一辆是李维的车子,是一辆凯迪拉克。潘州人把皮卡叫做的士头,两辆皮卡的装货箱里,载着棉被、花生油和一袋袋大米。
“准备好了吗?”
杜清和一来就问。
李维点了点头:“准备好了。”
“那全部人员,走吧?”杜清和看了看后面,李维招了一个文员,一个会计,还有一个出纳。加起来,刚好是五个人。再加上送货的两个司机,座位是绰绰有余的。认识了一下,这文员叫李玫,会计叫韩丹丹,出纳是个男的,叫钟向文。看这个团队磨合得还算不错,有说有笑的。
“老板,再等等。”
李维叫住了杜清和。
“怎么了?”
杜清和是迫不及待了,他知道的,很多贫困家庭几乎是等着米下锅的。再说了,杜清和也没有让别人等的习惯。
“也不急在一时,我们要去两个地方呢,一个是羊角镇,一个是山阁镇。”李维苦笑道,“而且,还有陈董也要过来。”
“你是说,陈正?”
杜清和一愣,“他过来干嘛?”
这时候,后面一辆宝马740li停了下来,里面走出了一个人。“杜老弟,你这太不够意思了吧,你去做慈善,居然不叫上我?”
杜清和笑了,走过去跟陈正握了握手:“你就挂了个名,我哪里敢劳动陈老哥你的大驾啊?”
“说笑话不是?前些年,我做慈善的时候,你还在上学呢!”陈正笑道,“再说了,你也不问问看,这些物资是谁捐助的?”
杜清和一愣,看向了李维。李维连忙说道:“我就跟陈董说了一句,他就拍板说,物资他全都包了。”
“陈老哥,你这……也太破了吧?”杜清和知道,这些物资加起来,可能都超过一万了。钱是不多,可陈正出钱,杜清和觉得过意不去。
“杜老弟啊,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陈正一本正经地说道,“你是我见过的,对慈善最上心的人。你把大部分身家,都投入了进来,这是别人根本做不到的。我这些物资,又算得了什么?再说了,我也挂了名的,你不给我出点钱?出点力?”
一席话,把杜清和说得哑口无言。
然后,杜清和眼尖,看到了胸前挂着相机的人。连忙说道:“陈老哥,那是记者吧,我就想做点事,没必要……”
“诶,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杜老弟。新闻,让更多人加入到慈善事业当中,这是好事。那个记者,是我相熟的,他不会乱写的。你要是不想透露名字,我给你站台。只不过这风光我一个人出了,最多就是这个慈善基金会让别人看到而已。”
听了陈正这话,杜清和哈哈大笑:“这样最好不过了。既然这样,我们出发吧!”
养生小餐厅 第725章 人心隔肚皮
车子一行,来到了第一站,羊角镇。
市区到羊角镇,也就十几分钟的事情。然而,羊角镇却已经算得上是郊区了。在羊角镇下面的一个官桥村,杜清和一行停下了车子。
事实上,官桥村的情况杜清和也略有耳闻,不算潘州最差的村子。但是,由于规划太差,也征无力,进村的车道也就五米而已,甚至做不到并行两辆大车。这样的乡村小道在潘州很常见,对于之前的村民来说,能有一条水泥路都算不错了,还要求那么宽?
开玩笑,征地的时候,村民能跟你打出狗脑子来!
还别说,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哪怕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家里的地都是要牢牢攥紧在手中的。不为别的,只为在外面混不下去的时候,土地就是农民的最后退路。征农田铺路,多少农民舍得啊,哪怕给再多的钱,内心都是疼的。
所以呢……潘州很多乡村都是五米路,有的甚至只是四米。能超过五米的,都是村民自己有意识加宽的。路通才能财通,这是很多人意识到的事。只是官桥村没有意识到,也就进村的大路是五米宽,至于到了分岔小路,能有三米都偷笑了,汽车进去都不知道怎么调头出来。
很多时候,真的是知识决定眼界,而努力才能创造奇迹。
看到这样,杜清和也能想得到,官桥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贫困户了。无他,就是没知识。
好在如今是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得救。要不然,这村子估计都翻不了身。
“杜老弟,想什么呢?”
下了车的陈正,碰了碰杜清和的肩膀。
他们坐得不是一辆车,杜清和坐的是李维的车,而员工都是跟皮卡司机一辆车。至于为什么不跟陈正一辆车?少来,虽然杜清和不讲究什么繁文缛节,可他知道,车上的位置也是有规矩的。中国的汽车,方向盘在左手边,那么右后方的位置就是老板位,这是肯定的。要是在靠左边行驶的国家,方向盘在右边的汽车,那么老板位就在左后方了。
问题是,一辆车上就一个老板位置,杜清和要是坐了陈正的车,这位置分得多尴尬啊?还不如坐上李维的车,杜清和也没坐老板位,而是坐在了副驾上。
他想着,过了年要报名个驾校了。
要是出去说自己不懂开车,确实会被人讥讽一下的。
现如今社会的必备技能,已经不是英语了,因为英语已经是义务教育主课程了,上过学都要会。只有两样,是你必须要懂的:一个是计算机,说白了就是电脑处理文档;二是驾驶汽车。这道理很简单,电脑不懂,根本你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汽车不懂开,那么你的活动半径就缩小非常多了,不管是跑业务还是干什么,都极其不方便。
杜清和笑道:“我在想,自己该配一辆车了,那么自己想来做慈善的时候,就自己来好了,没必要劳师动众。”
“杜老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做慈善一定要大张旗鼓,知道吗?”
陈正叹了口气,“经验之谈啊,要是你不大张旗鼓,人家还会怀疑你的慈善基金都去哪里了。”
“……”
杜清和无语了,这都什么事?
“更重要的是,这要估计被捐助的人的自尊心。”陈正低声说道,“这越穷的人,自尊就越强。你要是单独去他家给钱,给物资给他,他会觉得这是施舍。但是一起领就不一样了,他们有别人家没有,反而会是一种荣耀。”
“额?!!!”
这么个说法,杜清和还是第一次听到。
不过仔细一想,还真的有道理。农村人比城里人要面子,哪怕是真的穷,也不肯丢了面子。
要是成了五保户,那另说的,毕竟是国家养着,吃着国家饭。可要是被社会捐助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过得太差了,没人接济就活不下去了。这个模样,哪个农村人能接受?哪怕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还是内心上觉得羞耻的。
做慈善有技巧,这是陈正想表达的东西。
而杜清和也庆幸,自己好像做对了:“那我以这个奖励优秀贫困生的名目……还行吧?”
“马马虎虎吧。”
陈正笑道:“也是要突出我们的目的不是?不过,杜老弟我是佩服你的,我也没想到要捐助教育这么个回事。”
杜清和笑道:“我主意是觉得,社会上已经有红十字会,有慈善总会了,他们再不干人事,也要照顾一下老弱病残吧?既然有人做那些慈善了,而我就做教育慈善吧。”
“这不是真心话吧?”
陈正叹了口气,“我呢虚长你三十多岁,做慈善也有年头了,斗米恩,石米仇的事也没少见。记得之前,我是年年回乡,给村里贫困户发钱。有一年,我因为临时有事就不去了,结果第二年再去,你知道我听到了什么吗?那群懒汉,背后说我是没钱了,不敢充阔佬了,今年又过来,肯定是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有的还说,怎么今年给这么少?
杜老弟啊,人心隔肚皮,你就算做得再好,就算你帮了再多,也还是有人会对你不满的。”
杜清和点了点头:“所以呢,陈老哥想说什么?”
“别长期在一个地方捐助,这样会害了他们。”
陈老哥情真意切地说道,“我不希望,你会因为这样而寒心。”
杜清和笑道:“放心吧陈老哥,我这人呢不要求他们回报,他们怎么想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的理念是,只要这群娃读书之后,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我就觉得值了。”这确实是真心话。
陈正苦笑道:“能力越大,破坏越大,你该懂吧?”
“那也不能因噎废食啊?”杜清和笑道,“陈老哥你看得太远了,我现在也是有要求的,优秀贫困生,不单止是学习优秀,还要品行优秀才行。再说了,要是真的一个人要走上歪路,你是劝不住的。他要走歪,始终都会走歪。可如果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温暖,是不是他们内心的戾气就少一点?”
沉吟了一下,陈正才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
“好了,他们应该排好队了,你不是带了记者吗?拍照拍视频吧?”杜清和笑道。
养生小餐厅 第726章 读书的门槛最低
羊角镇官桥村村委会前面,聚集了一排学生。
这是杜清和进去后看到的情形,但是这些学生从外表上看,看不到是贫困学生,因为穿着打扮,和一般的小学生、初中生无二。里里外外的校服,洗得还很干净。脸色也不差,没有中西部贫困学生营养不良的样子。
其实也没错,到底是在粤省,基本社会保障还是有的。这些贫困学生似乎怯生生的模样,排着队站着,而身后是他们的家长。而在外面的,更多的是老师,和校长。羊角小学的校长已经和陈正攀谈上了:“陈董,实在是太感谢了!我是看这揪心啊,这些学生。都是好学生,就是家里……唉。”
陈正认真地说道:“这是我们企业家应该做的事。”
“陈董,你是不知道,想起他们的家庭情况,我都忍不住落泪。”
说着,这个羊角小学的校长把眼镜摘下来,抹了抹泪花,然后戴上了眼镜,低声说道:“你看那个女孩,父亲常年瘫痪在床,母亲出去打散工,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每个月的入,都不知道有没有几百块钱。五保户也办不下来,要不是你们,他们一家子都不知道怎么过这个年。”
陈正听了也是内心一酸,看向了杜清和。
杜清和已经在为他们送上油和米,做得很专注。
事实上,陈正和羊角小学校长的谈话杜清和都听到了,他只是没有流露出同情而已。每送到一位学生,杜清和都鼓励说道:“好好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更好的赚钱!”说什么都是虚的,这些贫困家庭最需要的还是钱。
只要有钱,才能让他们脱离贫困。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万万不能。这个社会在大踏步往前发展,你要是不紧跟潮流,说不定已经被淘汰了。而这些贫困家庭,就是被时代抛弃的一群人。要是他们的后代都不读书,再不努力上进的话,下一代也会重复他们的故事。
很悲哀,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这才是杜清和救助他们的初衷,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些都是改变命运的方法,而这里面,唯有读书的门槛最低,也最适合普罗大众。羊角小学的校长哽咽着:“那一个男孩,家里就剩下爷爷奶奶了,他老爸因为赌博,欠下一屁股债跑路了,他妈改嫁了,爷爷有严重的风湿病,现在就靠着五保户的钱生活。那个小女孩,家里有五个孩子,属于超生的。养不过来了,前些年她妈妈也车祸走了。剩下一个老爸,种着几亩地……”
而听着这话的陈正,眼角有点泛酸。
他是最有感触的,因为他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
那时候穷啊,衣服、被子是补丁摞补丁,一年到头都没见过几片肉。吃的,都是清汤粥,能数的清米粒的那种粥。好在陈正的家里,是咬着牙也支持他读书。等陈正学成了之后,包分配到潘州的供销站。后来再到百货大楼工作,因缘际会的,下海后的陈正做回了老本行,才有今天的他。
不敢说混得多成功,起码在潘州地界,陈正算是商场超市界的一号人物。
想到这,陈正沉重地说道:“校长,你说我能再做点什么吗?”
校长苦笑一声,眼中泛着泪花:“你们能帮到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言下之意,谁又能帮得到什么呢?
就在这时候,李维过来跟陈正说道:“陈董,需要你露脸了。”然后,掏出十几个大红包。
在潘州来说,这确实是大红包了,每个红包里有一千块钱。
然后,是大合照。
杜清和没注意到的是,陈正带来的记者把他拍进去了,还录了视频。
仪式很短,领完物资和慰问金的贫困学生就离开了。看着他们并不开心的面容,甚至还是怯生生的面孔,还低着头的样子,杜清和有点沉重。
“是不是觉得没有什么意义?”
突然,李维过来问道。“你看那些学生,并不开心。”
“他们要是开心得起来,就不会是贫困学生了。”杜清和低声说道。“这样,这些学生都可以列入长期救助的目标。要是他们上了高中,我们可以帮他们出完学。要是他们去了技校,我们也帮忙一下。最好的是,他们上了大学,我们也全程资助。不,给他们一点伙食,然后让他们办理助学贷款。”
“嗯!”
李维想不到,杜清和居然这么不死心。
“嗯?”
杜清和发现,这一次功德涌动明显很多,“难道?”杜清和猜测,可能是他帮助了一个日后了不得的大人物,才有这等波动。想到这,杜清和松了口气。他最怕的,就是捐助没有意义。没想到,捐助一些花生油,大米,还有个书包、文具、作业本什么的,对这些学生触动那么大。看来的确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穷人的孩子连叛逆期都没有,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任性不起来。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去接受这堂课的教育。
只有捱过穷,才明白为什么要努力上进。
但是,不一定要过来看这种捐助,可以让他们去底层打打工,明白赚钱的艰辛,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了。
“杜老弟,这事你做得对。”
陈正叹了口气,“世界上很困难的人都有,但是我们要帮助的,是这些,他们是这些家庭未来的希望。”
杜清和点了点头:“接下来呢?”
李维说道:“接下来,是对羊角小学的捐赠。”
杜清和点了点头,然后看着陈正拿着一沓钱,找到了羊角小学的校长:“校长,这里的钱不多,是我们的一点点心意。我们希望这笔钱用在购买教学道具,用在学生课间餐补贴上面。可以的话,加点鸡蛋,加点肉什么的。”
羊角小学的校长听了,然后有点惊讶:“这……几万块钱啊?”
“五万。”
李维连忙说道。
校长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好,我一定会公布这笔善款的用途的,我用我的谠性保证!”
养生小餐厅 第727章 道德绑架
下一站是山阁镇。
在山阁镇正府大院门前,已经排队站好了一群学生。和羊角镇一样,也是十多个。有小学时,也有初中生。他们的表情,如出一辙。
杜清和看得揪心。
没有做过慈善的人是永远不会知道的,那是怎么样麻木和自卑的神情!低着头,怯生生的不敢抬头。他们虽小,也知道廉耻。可迫于生活压力,没办法。
看着发愣的杜清和,陈正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好受吧?我也不好受,唉!”
一声叹息,道出了人间难事。
说实在的,很多人没想到,位于粤省的潘州,居然会有这么多贫困户。
这么说吧,哪怕是在大都市,也一样会有穷人,比例还不少。这么说吧,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国家里面,就肯定会有阶级。把国家变成一个城市,道理也是通用的。而且,偏生是底层百姓,支撑起了整个大都市。
有人就说了,只要勤奋,那日子肯定会过得不错的。
这么想的人要不是没经历过社会底层,要不就是只看到了表面。只有真正经历过社会底层的人士,才知道底层人士根本没办法想太多,睁眼闭眼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要是没房子的,比如在香江,还要在劏屋里面思考房租的事。曾经有一个富二代,说过“斗志能够改变命运,如果你有斗志,弱者也可以变成强者。”为了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他参加了一档名叫《穷富翁大作战》的节目。这档节目,专门让那些人生赢家,体验艰辛劳动人民的生活。
众人之上,健谈风趣,西装革履,商场成功学,说起来一套套的。在参加栏目前,富二代还在散播者自己成功的法则:“我从来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享受,永远在计划着下一步。
如果你今天对自己满意,明天就会被人淘汰!”然而,就是这样自信满满的他,在这档节目中体验了两天的环卫工生活后,开始否定自己几十年以来的坚持:“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只有弱者越弱,越来越惨!”
曾经永远在计划下一步的他,最后却落寞表示:“完全没有别的盼望,只想着如何能吃一顿好的。怎么会去计划下个星期?最重要的是解决下一餐。”
原来,这个富二代体验了两天的环卫工人,就大呼受不住了。作为一个环卫工人,在香江只有只有25港币,每天的生活则只有50港币。住的地方则是油麻地仅有1.67平米的“豪华笼屋”,这间屋子月租1350港元,是像和火车上下铺一样的床位。
出行,连交通都交不起,干活,要从六点做到中午十二点,吃最便宜的三文治,只能在楼梯间喝白开水。在经历了住宿、交通、饮食,这三大项日常消后,这个富二代无奈地躺在公园花圃边上感慨:“这样的付出和回报是不对等的。”
有多不对等?香江的环卫工人,每天需要连续高强度工作17个小时,才能够维持生活。这样的生活,原本要过上七天的,可这个富二代只熬了两天就顶不住,第三天宣布退出了。重新回到富二代的位置上,他已经说不出有斗志就能改变命运”的话。
当一个人永远为着下一顿饭打拼的时候,他能有什么梦想呢?
当一个人每天高强度工作十几个小时后,他能有什么斗志呢?
如果长期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人会变得绝望,变得浑浑噩噩,谈斗志无异于“何不食肉糜”。这就是很残忍的现实,只是很多人想不到而已。哪怕是在中国,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吗?农民够努力种田了,米价还是那么丁点。他们,就活该穷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