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他人的生活是如何的艰辛,你不知道,就不要去评论,也不要轻而易举地否定。因为你不了解他人的人生,有时候,绝不是一句“你不够努力”就能解释得清的。
就好像很多人觉得慈善事业不重要,会养懒人。
事实上,慈善只能帮到很少的一部分人而已。而如果没人帮他们,恐怕他们的下一代,都要重复这样的生活,永远待在社会底层。这不仅仅是劳动力的浪,也是国家的浪。哦,好吧,可能还没有下一代了——如果是男的话,很可能是娶不到老婆的。
而人口的减少,社会就能进步吗?
恰恰相反,社会只会放慢进步的脚步而已。再怎么说,社会是以人构成的社会,缺了人,啥都玩不转了。
如果没人给贫困学生一点希望,哪怕给他们读到大学,甚至只是读到中专技校的希望,那么他们也会走上父辈老路的。
突然,杜清和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慈善事业,就一定要搞教育。这是杜清和应该做的,和能做到的。
怀着沉重的心情,杜清和把油和米递给一个家庭,叫说一句勉励的话:“好好读书,以后就能赚钱了!”
这是最实在的话,那些小学生也好,初中生也罢,听了这句话,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杜清和。
看着他们身上的校服,杜清和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不是心软的人,可现在他已经有点湿了眼眶。
人间有很多不幸,而庆幸的是,他们在中国,有国家记着他们,有像杜清和这样一群人帮着他们。
穷**计,富长良心虽然不一定就对,可慈善事业,像这种大型的慈善事业,不是普通人能做得来的。别的不说,物资那一万多块钱,就不是每个家庭能出得了。更别说,这一次杜清和是实打实掏出了十几万。
十几万,在这个货币贬值的时代,或许不算什么。
可在全民负债的社会中,有几个人可以拿出这十几万,花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恐怕是没几个的,哪怕是大富豪。很多大富豪都觉得,这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是血汗钱,凭什么就捐给不相干的人?
这样想有错吗?没错,不能道德绑架别人。不能说,你挣了三五个亿,你身家有多少亿,凭什么你只捐了几万块?各位,这就是道德绑架了,评价别人,麻烦自己想一想,你捐了多少?
养生小餐厅 第728章 慈善可持续性
再一个,做慈善全凭良心。有的人宁愿浪掉粮食,也不捐款。允许吗?允许,那是人家的钱,人家要怎么花,是人家的事。
只不过中国人历来信奉的一句话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人对大同社会,自古以来的追求。换句话说,这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啥区别,全看个人修养罢了。
你境界达不到,你是不会去做慈善的。古人的话都很有道理,你自己都穷了,哪里有本事去接济别人啊?能照顾好自己,都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合影,留念。
杜清和再把准备好的五万块钱,亲自交到山阁小学的校长手中。
山阁小学的校长太惊讶了:“这是?”
“我给这笔钱,是希望校长你能在课间餐的时候,多给学生加一个蛋,或者在粥里加多点肉。别的小孩可能不在乎,但是这些学生……说实话,他们在长身体,可能家里都吃不上什么营养。”
杜清和是做饮食的,知道营养不良对一个人有多大的危害。
山阁小学的校长沉默了,默默地接过钱。看到杜清和要走,他突然抬起头,说道:“我们会做到的,绝不挪用一分钱!”
杜清和点了点头,走了。他心中清楚,这点钱根本撑不了多久,说不定还不能撑一个月。想想看,这年头猪肉都三十多四十块钱一斤了。哪怕是再便宜的腩肉,也要二十多块钱。全校有一千多师生的山阁小学,能撑得住一个月已经很不错了。
在车上,李维说道:“老板,我们就这么匆匆走一个过场?”
“过场?”
杜清和奇怪地问道,“这算是过场吗?你是说时间太短吗?”
确实是,从早上九点钟到现在,也就两个小时多一点而已,恰恰到中午饭的时间。用了两个小时,就捐出去了十几万,这是非一般的速度了。可问题是,这做慈善根本换不来什么啊?
对于李维来说,他觉得就算是做慈善,也是要有回报的。
“不,我的意思是,慈善没有造血能力,钱花光了之后怎么办?”李维担心的是这个。
杜清和倒是不在意:“几千万能花好几年呢,不怕。我们不是拿了一点出来做理财吗,这利息也是能撑一段时间的。额,再不济,我能继续入资。”
李维给他算了一笔账:“老板,不是我说,你名下的企业造血能力也不强。自然养生餐厅,每个月的利润是五十万,有机蔬菜,每个月的利润是五百万。但是你要看到,利润在逐渐下降。也就是说,你的资金入并不稳定。”
要不是李维经营了农业,他还没料到做农业还能这么赚钱的。
但是,这也只是杜清和罢了。要是其他人,能赚得到六十万都不错了。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杜清和那些有机蔬菜,卖得多么贵?!简直了,这个奇迹是别人还原不来的好吗!李维查找了一下资料,人家的有机蔬菜,是经过三年有机土壤平整,恢复,才开始种植的。有的甚至用了无土栽培,用了大棚技术。可杜清和的呢?出了有机检测能过,不用农药化肥之外,就没见过有多少成本。
成本低了,利润高了,这不赚钱才是怪事。
要不怎么说别人是复制不来的?隔壁的村子就有一家农场想要复制,结果呢,花了几百万都没把有机检测给搞下来。主要是农药在土壤里的残留太多了,根本达不到标准。要是真的想达到标准,非得花个几千万不可。
这么大的投入,市场还小,很多人都是撑不住的。
而一些有机蔬菜的公司,也处在破产的边缘。就算没有破产,很多也是在挣扎着度日,远远看不到盈利那天。而像潘州这样的四线城市,是根本别想看得到有多少有机蔬菜的。甚至一些稍弱的二线城市,都未必会有。
然而,潘州是一座神奇的城市,有机蔬菜居然能卖得这么好,完全出乎了李维的意料之外。
只是李维担心的是,一旦泡沫被戳破,说不定销量会一跌再跌的。靠着“意外治愈”癌症成名的有机蔬菜,总有一天也会随着名声的淡去而落幕。杜清和却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他知道,治愈癌症的不是有机蔬菜,而是功德。
说白了就一句话,此人命不该绝就是了。换句话说,功德成就了奇迹。
就好像有的人吃了狗药加维生素e,就能消除癌细胞,还没有什么后遗症。而有的人试过,一点用都没有。有的人,在得了癌症晚期后,放弃了化疗用中医,也延长了好几年的生命,甚至有的直接没事,癌细胞消失了。这都是奇迹,说不准的。
命不该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非得是有大功德之人,才能做得到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说的就是这样。很多人都叹息,同人不同命,也是如此了。
“然后呢?”
杜清和想了想说道,“就算我年入两三千万,我都可以拿一半出来捐掉啊?”
李维苦笑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如果利润降低的话,可用人成本不断在上升。到时候,不开拓新业务,是没有利润增长点的。”
杜清和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么回事。他也是第一次做这么大的生意,其实这些在经济学上都有说过,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个也不用太担心,两年后我们有水果,还是有机水果。嗯,起码也有个几百万入吧?”
杜清和不敢多说,因为他知道,其实水果的需求量不算太大。再加上中国其实进口水果很多的,本地的水果因为是本地的,所以价格都低得可怜。
“我的意思是,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是不是再建造个工厂?”这是李维的老本行,他其实一直是这么希望的,就算假借杜清和的手建造一个工厂,他都值得了。
“那……水果罐头?还是水果干加工厂?你觉得哪个好?”
杜清和其实也知道李维的心思,他也知道工业的重要性,可他现在真的没钱啊!
养生小餐厅 第729章 工业,还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十年前的话,小型的化工厂还是有生存空间的。
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很多小化工厂要么被迫升级,要么被迫关停,没有第二个选项。究其原因,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而随着技术的更迭,原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已经支撑不起一家小厂。而要开发新技术,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还是那句话,如果是测(shan)仿(zhai)技术的话,你就好比进入了一个林子,但好歹你知道要去林子里面找什么,而且脚下还有一条小路。如果是原创发明的话,就好比闯入了一个原始森林,里面有什么你完全不知道,而且也无路可寻。能找到什么,完全靠个人灵感,靠运气。
在旧产品不断降价,利润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能坚持下来的小厂都是在苟延残喘的。
如果有统计的话,会发现近些年来,这些中小的厂是关停的关停,倒闭的倒闭,被兼并的兼并,并没有多少路可以走。杜清和自认,虽然工业兴国是很好的,可这已经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转的了。没有过亿资金,进场都是小玩家。哪怕是过亿的投资,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不是说小厂没有存在的价值,在外国就有不少的小厂,专门做一种产品。但是,这种产品却能远销全球,每年都有几百万美刀,甚至几千万美刀的进账。中国呢,对不起,哪里有厂子可以沉得下心只做一件产品啊!
产业升级,看似高大上,看似为了环保,实际上也是在向用人成本、向场地租金等等成本妥协。
李维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一听说是什么罐头厂,他叹了口气:“现在做罐头,哪里还有出路!”
“做果酒呢?”
杜清和笑道,“低度果酒。”
“如果找到销路,还是不错的。”
李维忍不住说道,“可低于十度的酒,是有保质期的。就跟啤酒一样,你的酒要是没有销路,就抓瞎了。”这话说得在理,因为这也是国产啤酒越来越难做的原因。哪怕是最富盛名的青岛啤酒,哈啤什么的,销量都是在下降的。反而,国外的啤酒品牌,什么百威、嘉士伯却在上升。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质上面偷工减料,用的麦芽偷工减料,还基本不用啤酒花。这样的啤酒,淡而无味,根本比不上外国品牌。总的来说,中国的啤酒拼价格,国外啤酒拼品质。中国啤酒抢中国市场,国外啤酒赚全世界的钱。
而在中国消升级之后,人们意识到贵一点点的外国啤酒品牌比中国啤酒好喝多了,那么中国啤酒的销量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杜清和知道,啤酒行业更重要的特征是——市场导向型的行业。
有人就奇怪了,啤酒怎么可能是市场导向型的行业呢?事实上就是如此,因为啤酒的保质期特别短,特别是中国这种淡到不行的啤酒,保质期只有一个月左右。要是罐装啤酒,那还能坚持个四个月。也就是说,纯生啤酒要是在一个月之内卖不掉,那么就过期了。
保质期短,还不好卖,国产啤酒能起来才是怪事了。
说到底,这就是国产啤酒的悲哀,品质几乎没有,就靠低价抢市场。可随着养生观念增强,已经有很多人少喝酒了,这对国产啤酒的打击太大。咳咳,还有一个关键是,露天大排档少了,啤酒生意就更不好做了。
杜清和叹了口气:“什么都不好做啊……”
李维认真地说道:“听我的,要是建工厂,还是建化工厂好。我保证,只要有三千万的投入,我能给你做出三个亿的产值来。”
“……”
杜清和看着开着车,却有些兴奋的李维,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样吧,我先努力筹钱。”
杜清和想了想,还是如实地说道,“我的钱不多。”
“……”
这一下,轮到李维无语了。
是啊,钱不多的情况下,能把五千万都投入到慈善基金会当中,该说杜清和傻呢,还是傻呢,还是傻呢?
“这估计要一年后才行了。”
杜清和叹了口气,钱到用时方恨少,这是肯定的事。要说钱够用了,那肯定是你这个人很容易满足罢了。说实在的,建工厂是杜清和一开始就有点抗拒的,因为他一个文科生,对化学的认知,还停留在高一的时候,那会化学还是主科。但是,对于一个连化学方程式都配平不了,甚至不懂配平的文科生来说,投资化工厂确实是……文不对题的。
不过嘛,杜清和不懂,李维懂就行了。杜清和觉得要真的赚了三千万,那么拿出来投资一个化工厂,似乎也还行。
“那么你打算生产什么化工产品呢?乙烯?”
杜清和很好奇地问道。
李维没好气地说道:“你那三千万想搞乙烯?想多了吧?没个三百亿都不用想!”
“额,当我没说过。”
杜清和之所以知道乙烯,是因为中国的大乙烯项目落户潘州,年产量是百万吨级别的。但是,杜清和不知道这百万吨级别的生产量,是国家堆了多少钱才堆出来的。可以说,这根本不是小厂能承受得起的,能给你一点下游产业就不错了。
“我呢,还是打算死磕老本行。”李维叹息道,“其实高分子材料有很好出路的,只要肯投入研发,一定能做出产品来,而且还卖得不错。”
杜清和很谦虚,问道:“这高分子材料是什么?”
“这么说吧,算是化工新材料的一种。包括: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氟硅材料、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基础化学工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域。”李维知道,这个老板几乎是化工盲。事实上,整个中国,就找不到几个真正懂化工的人出来——相比起中国的总人口数量来说。这也是一种悲哀,看似中国的大学生已经很多了,可人才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企业,研发室基本是找不到什么好人才的。
养生小餐厅 第730章 借钱
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中小企业的研发室,基本是个笑话。
而大企业的研发室,更是一个笑话。哪怕是国企的化工厂,也没能研发个所以然来。倒是在高校、在自力更生的研究所,可以研发出不少好东西。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企业舍不得投入去研发,或者说,根本不知道研发方向。而研究人员,也很少有高手进入到工厂里面去的。这就变成了,研究所研究出来的成果,申请了专利,发表了论文后,就会有企业上门申购专利了。
轻研发的趋势,在中国的企业身上很普遍。
毕竟,不是哪个企业都是华为,能在研发上花千亿资金的。也不是哪个企业都是小米,一堆产品的研发投入只有几十亿资金,手机也就算了,还把百货商场的商品都包括在里面。这就算了,可是还嘲讽竞争对手说研发是要看方向的。事实上,小米也没研发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研发确实不一定看钱,但是没钱就万万不能了。很多情况下,投入的资金额,影响着研发的深度,换而言之就是研发投入与科技实力是成正比的。小米的说法,连不懂行的人都糊弄不住。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小米因为囊中羞涩,请不起高昂工资的研发人员,也就无法大资金投入研发了。可能更现实的是,小米连研发的资金都有点拮据。
在现在的社会里,三千万看似很多,实际上很可能做一下实验就跑没了。
杜清和虽然不懂化工,但是他懂研发,所以他怀疑李维在诓他:“咳咳,高分子材料,三千万不够吧?”
李维点了点头:“当然不够,想要继续研发,起码要三个亿打底。但是,小有小做,大有大做。花个几百万在别人的基础上,再研发个新产品不算什么难事。”
“那……其他化工新材料呢?”杜清和还是觉得三千万……嗯,有点难办。
李维笑了:“其他化工新材料是我不熟悉的,要做也可以,只是花更大。”
“要是我不投资,会怎么样?”
杜清和小心翼翼地问道。
“嗯,也不会怎么样,反正现在不做,以后肯定有人做,你就损失几个亿而已。”李维无所谓地说道。
“……”
钱,对于杜清和来说不算什么,他已经过了追求金钱的年纪了。但是,钱能做很多事情,这是杜清和拒绝不了的。
到了慈善基金会办公室,杜清和在下车前说道:“你等等,我给你找钱去。”
事实上这年头是资本无处发泄的年头,在信贷肆无忌惮的时候,想要找钱太容易了。要是杜清和愿意的话,随时都能贷款出来。但是,杜清和不敢保证这化工厂能不能赚钱,还是稳当点来吧。
所以,杜清和一下车,就拨通了张青的电话。
“喂,张老道。”
张青差点噎死:“我说,杜道友,你也不用这么埋汰人吧?称呼道友就是了,什么老道?!”
“你就是老道啊?”杜清和没心情跟他磨叽,“不扯这个了,有件事麻烦你。”
张青吓了一跳,随即哈哈大笑:“哈哈,你小子也有求人的一天?”
“不帮对吧,我挂了。”
杜清和没心情跟他磨叽,这么不爽快。
张青连忙说道:“你先说什么事吧?”
“借钱。”
杜清和说得很理所当然。要是向银行借也行,只是手续太过麻烦。他认识的人里面,也只有张青是同行,而且是有钱的同行了。这么说吧,几千万对于张青来说基本不算什么事。只是不知道张青肯不肯借而已。
“借钱?!”张青怔住了,他想了很多种可能,没想到杜清和居然是打电话过来借钱的。
“一句话,借不借吧?”杜清和说道,“三千万,对你来说不算什么吧?这样,我不占你的便宜,现在银行的房贷利率是5.635%,我按照这个数还钱,一年内还完。”
张青苦笑道:“不是,你借……这么多钱来干嘛?”
对于张青来说,三千万确实不算什么大钱,也不是不能借。只是,他都不知道杜清和拿来做什么的,这让杜清和的形象在他心目中有点崩塌了。
“建化工厂。”
杜清和理所当然地说道。
张青显然是没想到:“建化工厂?在潘州?”
“不然呢?”杜清和说道。
张青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道:“我考察过潘州,虽然有中石化在那,也有个大乙烯项目,但是,我不看好潘州的化工发展。我建议你还是来长三角,最次也去珠三角投资。在潘州……你迟早会被拖垮的。”
这是实话,以潘州正府对企业的态度,简直是大爷一样,哪里有一点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要政策没政策,要优惠没优惠,要土地没土地。这样还想发展?做梦吧。
杜清和想了想:“潘州到底是我的家乡。”
张青明白了,家乡情怀在作怪。
“我有个主意,你看看怎么样?就是我认识不少有钱人,他们大多有些小病小痛,你勉为其难出手给他们治疗一下,个几百万,不轻轻松松?”张青蛊惑道,“只要治疗好几位,建厂的钱就有了。这样,我也给你投资一点,怎么样?”
“……”
杜清和想了想,觉得没毛病。
事实上,他出手救人的次数也不少了。而且,还都是有钱人。
“我只有一个要求。”
杜清和淡淡地说道,“要是做不到,我就不出手。”
张青说道:“你尽管说。”
“你是知道的,我是积善派的传人。所以,唯一的要求是,这个有钱人必须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要是经常做慈善的话,那就更好了。记住,不能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是前提,不然的话,哪怕他出再多钱,我也不会出手的。”开玩笑,杜清和好不容易积攒了功德,要是被这么不明不白克扣了,那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张青一愣:“那我还得给你去当侦探调查他们的底细?!”
“你说呢?要我出手,就只能是这样。”杜清和淡淡地说道,“你以为你的底细我不知道吗?早就调查一清二楚了。不然的话,你以为我会出手?”
张青:“……”
养生小餐厅 第731章 你的实力不允许你低调啊!
被人查探过底细,谁都会恼怒,甚至有点愤恨,但更多的是惴惴不安。
好在,张青做生意向来堂堂正正,做人也是如此,也不怕杜清和探查底细。
“杜道友,你这……过了吧?”张青略带不满地说道。
杜清和笑了笑,说道:“这怎么算过了?我很清楚,我是积善派的,要是救治了恶人,岂不是有损我功德?”
张青略作沉默,他也知道是这个道理。“行,我会把良善的商人介绍到你那里,让你治病的。”
“这样最好。”
杜清和也怕张青胡乱塞人,说明利害之后,想必张青也知道为什么不救大恶之人了。虽然医者父母心,可杜清和不算医生啊,他有权力选择医治或者不医治。在道教的善恶观念来看,救了一个恶人,就好比是自己作恶了。至于恶人救不救,这应该是其他医生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