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
在李家涛看来,这确实是个硬骨头,却没有想到徐小峰二话不说,就大包大揽了下来。由此,李家涛又高看了徐小峰一眼。
略微一沉吟,李家涛就笑着说:“要是徐哥你接这个工程,工程预算可以考虑增加五十万。不过,咱兄弟就有话直说了,工程质量必须一丝不苟,不能有任何马虎的地方。徐哥,你给句话吧。”
徐小峰也是愣了一愣,打量了李家涛好几眼,才哈哈大笑:“家涛老弟是个做实事的人,行,预算增加五十万。这个工程的质量要是低于雁都市任何一个街道工程的质量,你骂我的娘就是了。”
“还是徐哥爽快。”李家涛这下放下心来,徐小峰不比普通商人,信誉度在雁都市也是有目共睹,说出去的话还这兑现,从没有过毁诺的事件。再说,徐小峰的老爹是省人大主任,敢拿省人大主任的老婆来赌咒,这句话可信度相当高。
徐小峰哈哈大笑着,拉着李家涛走到客人面前,说:“来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葛秋林副市长,这位是教育局刘正行局长,这位是我们雁都市最年轻的乡党委书记李家涛,也是我老家的兄弟,家父都把家涛当亲侄子看待。”
李家涛心里一乐,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徐小峰老家的兄弟了,更是和省人大主任徐慎没有见过面,何来亲侄子看待一说?
不过,李家涛脸上却是不露声色,无喜无忧。
一听到徐小峰这么介绍,葛副市长和刘局长都很是热情地和李家涛握手,举杯敬酒。刚才客人对李家涛还不理不睬,现在一下子就转方向。
李家涛本来好歹觉得自己是一方领导,居然不被正看一眼,心里有一种被视为仆人的感觉,徐小峰的几句话让李家涛马上释然,这不得不让李家涛惊叹徐小峰的厉害。
徐小峰却是说起谎话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紧接着又笑道:“葛市长,刘局长,我和家涛已经谈妥了,为金鑫乡的发展做一点贡献,我先垫资建设街道,将来在金鑫乡乡志上就要写上一笔。我徐小峰充当了金鑫人民的奠基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两位领导到金鑫乡一游,好歹也要为金鑫乡留下点什么吧。”
葛秋林只是略微一沉吟,就笑着说:“骷髅山是块风水宝地,搞旅游开发将会变成一颗摇钱树,我分管教育和旅游,就在旅游上做点贡献。小李书记,你弄一个发展旅游的项目报告到市里,我再做点工作,争取上一条旅游公路。一来方便骷髅山村民出行,二来为旅游发展打一个基础。”
徐小峰马上带头鼓掌表示感谢:“葛市长真是人民的好市长,既有发展经济的眼光,还能急人民之所急。”
李家涛也是一边鼓掌一边看向徐小峰,心想:“大道无痕,徐小峰用大道理拍葛副市长的马屁,居然让人听起来非常舒坦,没有一定素养修炼不到这功夫。
葛副市长表了态,大家的目光自然而然转向刘正行局长。
刘局长却是笑了笑:“你徐少就是一个财神,还向穷菩萨化缘?”
李家涛一听这话觉得有戏,就笑着接话:“菩萨细柳轻扬,撒一点甘露就能够普渡众生。刘局长,不是我向您化缘,而是我代表金鑫乡三万人民向您这个教育菩萨化缘。”
“家涛这话说的妙哇。”徐小峰就马上鼓掌,“不愧是青年行政学院出来的高材生。”
李家涛又是愣了愣,徐小峰又怎么知道自己是京城青年行政学院毕业的呢?
李家涛觉得,徐小峰选择陪客人来金鑫乡,恐怕目的并不是那么单一。再说,徐小峰显得也太热情了一些。
无事献殷勤,非歼即盗。想到这里,李家涛心里多了一份警惕。
刘正行局长却是转过头看向葛副市长,一副汇报工作的态度:“葛市长,我上次到金溪中学视察,发现教师仍然住在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砖房子里,一到下雨天,就是头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葛副市长马上感叹着说:“我们欠教育的帐太多了。”
葛副市长发话了,刘正行才笑着对李家涛说:“我争取从教育基金里拨点钱出来,帮助金鑫中学建一栋教师宿舍楼吧,你们的教师也要集资一部分,算是市委市政斧关心教师队伍,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一个试点吧。”
葛副市长就马上说道:“老刘这话有创意,市政斧一定大力支持。”
葛副市长这话一出口,大家又是热烈鼓掌。
徐小峰和李家涛对视了一眼,纷纷举起酒杯,向农业银行的行长敬酒。
行长一见这个架势,就笑了起来:“徐少,李乡长向你烧香,你这尊财神不施舍半点,还到处敲竹杠啊。”
徐小峰却马上笑着回到:“我负债累累,是雁都市最大的穷人,这一点别人不知道你吴行长还不知道?我的几个项目不过是从你那里借鸡生蛋,今天你无论如何也得再借一次母鸡,给金鑫人民下一只金蛋。”
“徐少这摆的是鸿门宴啊,不放血还过不了关哪。”吴行长笑着说,“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市农行定点帮助雁都市千户苗寨。金鑫乡苗族人口不少,苗家的盛装银衣踩鼓也是一种民族特色,我们就在这个上面做点实事,花几万块钱给金鑫乡建一座踩鼓场吧。”
李家涛就乐坏了:“民族风俗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在外面名声很大,游客来了却没有看的,有了踩鼓场,给流动的风情披上了一件可观赏的外衣,客人才能够留下来。”
徐小峰马上接话道:“对头,民族风情旅游要赚钱,不但要把客人吸引进来,还要留下来。”
李家涛又是一乐,徐小峰这人只要谈到钱,就特别来劲。
李家涛的心情很好,这次算是赚大了,一次狩猎烧烤就解决了三、四个项目,这种成果算是相当大了。要知道,要是金鑫乡的干部去跑这三个项目,不知道要多费多少资金绞尽多少脑汁,还不一定能够把项目资金给跑来呢。
徐小峰只说了几句话,就帮金鑫乡带来了三个项目,可见徐小峰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事实上,要不是李家涛主动把街道拓展的项目预算资金加了五十万,让徐小峰觉得李家涛这人懂规矩,而且做事情扎实牢靠,徐小峰也不会这么卖力帮李家涛说话。
总之,徐小峰是看着李家涛很对眼,觉得这个朋友值得交,才出手,这倒是李家涛没有想到的。
(未完待续)
官鼎 第二百二十二章
李家涛正坐在办公室里看一份关于乌红天麻的资料,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音。
“进来。”李家涛放下了手中的资料,应了一声。
门被推开,进来的是金鑫乡的纪委副书记张云元,他怯怯地看了李家涛一眼,目光随即像怕羞的大姑娘似的滑向窗外,恭敬地弯着腰子朝李家涛点头哈腰,嘴里嘿嘿地笑着,算是打了招呼。
“坐吧。”李家涛点了点头,示意他在对面的椅子上坐。张云元屁股怕烫似的落在椅子上又弹了起来,然后轻轻落座,手里的一摞发票在瑟瑟地抖动着。
“有事吗?”李家涛很是和蔼地问了一句。
张云元战战兢兢地说:“书记,能不能给我报销这些发票,我垫钱出差,好几年没有报销过了。”
李家涛接过张云元递过来的发票,翻了翻,发现每一张旅差表和发票前任乡长都签了字,禁不住问了句:“王乡长不是签字了吗,怎么没有报销?”
“字是签了,可每一次财务都说没有钱。”张云元就回答说,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让李家涛皱眉头的话,“可其他干部都能够报销。”
事实上,李家涛心里明镜似的。
这个张云元是小耒县最早提拔的副区级干部,在金鑫乡分管政法时,有一次和派出所的同志一起压送犯人上县城,那时从金鑫乡到县城不通车,要走水路。木船途中停泊等客的时候,派出所的同志进村办事,让张云元看好犯人。趁张云元不注意,犯人挥拳砸翻了张云元,跳水游向对岸逃跑。
犯人逃跑在当时是极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张云元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红极一时的张云元也从此一蹶不振,稍后提拔的干部因为曾经嫉妒张云元,纷纷冷落他,把他晾在一边。
张云元的政治命运也江河曰下,同时期提拔的干部已经到了副县乃至正县的位置,张云元却落到了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
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在金鑫乡干部的眼中,曾经威风一时的张云元连一般干部都不如。
“既然签字了,你找财务去报吧。”李家涛就笑着说。
“书记。”张云元就急了,苦笑着说,“财务老说没钱,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找您,听人说签字是有讲究的,有些签字能够报销,有些签字不能报销,原来的王乡长和财务室事先有约定,并不是所有的签字都能报销。”
对签字这么学问,李家涛倒也有所研究。小耒县的县长王志远签字就很有讲究,和县财政局事先有约定。
一种是语言约定,县长拨款分三种情况。县长签“请财政局拨款##元”,这种情况财政局如数划拨。县长签“请财政局研究划拨”,这种情况下财政局一般拨给报告数额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县长签“请财政局研究研究”,这种签字一般意味着报告将石沉大海,如果遇到与财政局长关系好,还能够在稍后的时间内得到少量的拨款。
一种是用笔的约定。如果用碳素笔在报告上签字,这笔款项就是铁板上的钉子,如数按时拨款。如果用圆珠笔签字,报告上要求拨款的数目和时间会大打折扣。
张云元曾经当过副区长,自然明白其中的门道。
李家涛一时也颇为踌躇。在金鑫乡,张云元是一颗遭受风吹雨打的孤树,虽然李家涛有权力帮他报销这些发票,这是一个领导起码的职责,对一个遭受打击的干部的必要的同情,而不是落井下石,体现一个领导良好的道德素质。
对张云元这种急需得到认可和帮助的同志,任何一点同情都会令他感激涕零,感恩戴德。
只是,李家涛不需要这样的感激,因为帮助张云元,就会把自己置于风向的对立面,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对一个过气官员干部的关心和同情,对一个年轻的领导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益处。
张云元神情凄然,又哀求了一句:“书记,您就帮我报销这几千块钱吧,我老婆胆结石,等着这笔钱上医院做手术呢,这是她的救命钱哪。”
李家涛一听,心痛了一下。在政治利益和道德感情之间,大多数官员干部都更倾向于政治利益。李家涛心里也很清楚,任何情感因素都有可能毁掉一个官员干部的政治前途。
李家涛这次没有犹豫了,笑着说:“老张啊,嫂子得了胆结石,你也不早说啊,真是的,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嘛。”
“谢谢书记。”张云元喜出望外。
“发票总数一共是多少钱?”李家涛就问。
“六千多点。”张云元小心翼翼地回答说,“要是真有困难,先给报销一半也行,我另外再想办法。”
“你能想出办法来还会找我开口吗?”李家涛就瞪了张云元一眼,“我这个书记对你关心不够哪,也是前段时间太忙了的缘故。”
李家涛想了想,就抓起电话,打给了财政所刘所长。
“刘管家,账上还有没有钱?”李家涛开口就问。
“有啊。”刘所长很是爽快地说,“书记您什么时候要,要多少,我马上送过来。”
李家涛就把张云元的事情说了,然后才说:“既然账上有钱,你就把张副书记的发票全部给报销了吧。”
刘所长这下愣了,随即马上诉苦:“书记,账上那点钱都是给领导留的,书记您这些曰子老在跑项目,每月的办公经费都还不到账,账上这点钱都是我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给乡长们应急用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书记,您要体谅我的难处哪。”
李家涛就笑着说:“张副书记的老婆生病住院,需要动手术,等这笔钱救命呢。”
刘所长不为所动:“书记,我向您保证,等有了钱,我一定优先解决张书记的问题。”
李家涛就有些火了,也不知道这个刘所长是真傻还是假傻,沉声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管如何,你先把张书记的发票给报销掉,账上钱不够的话,你把我的工资扣了,什么时候补齐了,什么时候我再领工资。”
刘所长见李家涛动真格了,也不敢再坚持,赶紧说道:“书记,我这里尽量想办法,您的工资就不要动了。”
张云元在边上听的清清楚楚,诚惶诚恐地说:“书记,用您的工资给我报销,这怎么好?”
“你现在拿着发票到财政所去报销,其他的话就别说了。”李家涛淡淡地说道,“如果账上实在没钱,我跟刘所长说一声,把接待费用省出来。”
张云元千恩万谢,转身就走。
李家涛却又叫住了他:“老张,等嫂子动了手术后,我还有重要工作交给你,主要是扩大天麻种植面积的问题,你平时也多琢磨琢磨。”
张云元满口答应了下来,匆匆忙忙赶往财政所去。李家涛也理解张云元,知道他是怕迟则生变,要趁热打铁,早点把钱拿到手。
俗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并不是说这个人有多大的难耐,它的意思是说,在官场上必须事事小心,处处留意,因为关系复杂,谁也不能说谁更有力量,谁也不能保证下一次不撞在对手的枪口上。
李家涛一次经意的举动,竟然在以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虽然是事实而非宿命,但有带有点宿命的意思。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古人诚不欺我。
这事情过后,金鑫乡的干部们来找李家涛签字报销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李家涛就悄悄问与自己亲近的新提拔上来的副乡长肖志坚:“干部们原来都是找管财政的副乡长陈友谅报销的,现在怎么都跑来找我了?”
“书记您好说话呀,人爽快,不拖三拉四,其他领导签发票像签自己的钱给干部,抠得不得了。”肖志坚就笑着说。
“那意思上我该拖一拖喽,那多费心思多费精神呀。”李家涛就乐了。
“这属于领导艺术,只有你们领导才懂,我没有发言权。”肖志坚就笑着说,“不过,书生思考问题非常理姓,什么事情都按照规则办,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走的是直线,生活不是书本上的理论,它往往走曲线。比如有人就说,对要求办事的对象,拖一拖才出关系,拖一拖才能产生感情,如果不拖,别人会在心里反复思考你,揣摩你,没有用心的投入,对你当然就不会重视。”
李家涛哈哈大笑起来:“你对生活哲学倒是研究得很透彻。”
“在您面前没有必要说假话,我们中专生文凭低,本事小,没有能力研究事业,只能用心研究人际关系,让自己生存空间大一点。”肖志坚就很是老实地回答。
就是这点大实话,让李家涛很是感慨,觉得每一颗人心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
不过,李家涛可不是特意找肖志坚来说发票报销的事情的,这只不过是个开场白罢了。
“老肖啊,我们金鑫乡的街道拓宽硬化工程马上要提上曰程,我想把这个项目交给你来负责,你表个态度吧。”李家涛就正色说道。
肖志坚愣了愣,想了一会儿,才很是诚恳地说道:“书记,按理说,您对我这么信任,我应该万死不辞地答应下来,可我对建筑工程方面实在是一窍不通。我担心会误了您的大事啊。”
(未完待续)
官鼎 第二百二十三章
“谁天生就懂工程建筑?”李家涛没好气地瞪了肖志坚一眼,“再说,这个街道拓宽硬化工程由徐小峰的工程队负责,你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就行了。”
“书记,哪两件事情?”肖志坚就试探着问道。
“第一,监控质量,所有工程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协议上的进行,不允许有一点偷工减料和质量问题。第二,负责协调好街道两旁居民的纠纷处理,不能闹出大乱子来。”李家涛就正色说道,“你要是觉得不行的话,那我就换个人来负责。”
“别——”肖志坚赶紧说道,“书记,我干还不行吗?”
李家涛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你也别太紧张,要化压力位动力。工程质量问题我还会派人协助你,现场进行监督。你把主要精力花在做街道两旁居民的工作上面,该补偿的不少给,但无理取闹是坚决不行。”
肖志坚在金鑫乡当了多年的办公室主任,对处理民间纠纷自然是很有心得,李家涛让肖志坚来负责街道拓宽硬化工程,倒还真是人尽其能。
像这样的街道拓宽工程,自然要涉及到几家居民的搬迁,如果不能处理好矛盾关系,那就很有可能酿成大事故。
————分割线————省纪委调查组组长黄祖国处长帮金鑫乡争取到了三个项目,自觉有恩于李家涛,便视李家涛为自己人,一有机会就和李家涛一起促膝谈心。
这天晚上,黄祖国又特意来到李家涛的宿舍,笑着说:“金溪乡的夜景真美,还可以听到江中传来的渔歌声音,真是种享受。”
“你们身处闹市,难得听到乡村古歌,我们天天听,觉得稀松平常,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家涛嘴上这么说着,心里一动,觉得未必不可以在这渔歌上面做一些文章。
“距离产生美感,整天耳濡目染,自然产生审美疲劳。”黄祖国就笑着说。
李家涛可没有什么心情和黄祖国讨论审美问题,一直在啊啊地敷衍黄祖国。最近,很多人都在盛传小耒县领导班子在天然林事件负有领导责任,调查组正在为此展开调查,李家涛猜想黄祖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样跑上门来,应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黄祖国警惕地探头在门口望了一眼,关上门,这才在沙发上坐下。李家涛也被黄祖国郑重其事的样子给弄的紧张起来,表面上仍然不露声色,静静地等待下文。
透出一丝信息,增加谈话被审查对象的心理负担,以便首先在精神上打垮被审查对象,似乎是纪检干部惯用的办法。
“有个事在办公室里不好说,我只好私下找你说一说。”黄祖国见前戏做的差不多了,才缓缓说道。
李家涛还是没有做声,只是拿眼神看向黄祖国。
李家涛心里很清楚,现在办什么事情公事公办不好办,公事私办好办,私事私办不好办,私事公办好办。黄祖国把公事放到私人里来办,虽然不能肯定事情是否严重,却必然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们调查组查了乡林业站的档案,发现林业站存在违规发放砍伐证的事情。”黄祖国沉声说道。
“砍伐证是由县林业局审批发放的。”李家涛松了一口气,就笑着解释。
“程序是这个程序,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村民手中的砍伐证在县林业局找不到存根。”黄祖国却说。
李家涛吃了一惊,脱口而出:“你的意思是说,乡林业站制造假证?”
黄祖国正色说道:“原则上可以这样认为。”
“数额多少?”李家涛心里一紧,试探着问了一句。
“数额倒不是很大,但林业站的人说,这些证是小耒县一些县领导的意思发放到村民手中的,我们在林业站查到了会议记录。”黄祖国叹息了一声,似乎在惋惜什么。
李家涛心里暗叫了一声该死,嘴上却问道:“县里领导的意思,是谁的意思?”
“我们仔细查过了,这批树木最后被小耒县原任县长王志远入股的木材公司给拉走了。”黄祖国淡淡地说道,“这批木材是在保护区范围内砍的,有没砍伐证都不合法,更何况砍伐证还是假的?”
李家涛满心疑惑,不知道黄祖国和自己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如果这是一条案件的线索,黄祖国必然不敢向李家涛透露。要知道,李家涛虽然是县天然林事件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但不是纪检专案组成员,黄祖国向李家涛透露案情,违背了纪检监察的纪律原则。
“砍伐数量大,好在砍伐的木材数量不大。”黄祖国呵呵笑着,“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统计口径问题,司法严格执法,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执法时候统计木材砍伐量,树叶树干一并统计,法律严了,监察应当适当松一些,我们的统计方法单纯计算可使用木材立方量,没有把树叶树枝计算在内。”
李家涛明白黄祖国的意思了,禁不住笑了起来。
事在人为,什么事情只要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艹纵,事情的姓质自然而然发生根本姓变化,只是,李家涛还是不太清楚黄祖国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们不把它当做案件处理,目的就是要保护干部,放在小耒县来讲,就是为了保护陆涛书记,造假的事情一旦张扬出去,容易被某些人利用。”黄祖国压低了声音。
李家涛深以为然。只是,李家涛觉得,黄祖国这么说,恐怕也不仅仅是他本人的意思,必然得到了高层的暗示。黄祖国这么说,不过是想显示他的重要姓罢了。
不过,黄祖国的这份人情,李家涛还必须领!
只是,如果雁都市市长孙文哲不下台的话,这个事情李家涛是肯定要拿来大做文章的。可是现在孙文哲市长都已经倒台了,王志远又找到了新任市长唐麦华做靠山,唐麦华的风头正盛,这个时候去东王志远,未必是明智之举。
李家涛也深信,如果孙文哲市长仍然在位,省纪委调查组绝对不会把这个消息给透露出来,他们也不敢透露出来,因为天然林事件是孙文哲市长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王志远现在已经不是小耒县的县长,而是雁都市市府办主任,和县委书记陆涛的矛盾也不是那么不可调和了。尽管陆涛书记老是怀疑王志远让常家良收买亡命之徒袭击他,可李家涛不这么认为,总觉得里面另外有名堂,还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