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秦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我爱大包子
“您说的没错,韩取义的确是寒门出身,可要说守孝之美名,恕微臣不敢苟同?”蒙毅说道。
始皇帝眉头皱了皱,道:“什么意思?”
“臣已是派人查过了韩取义的底细,在为双亲守孝期间,竟是勾引当地县丞家的女儿,此女却早已嫁做他人妇,而韩取义的行为与那通奸可谓一般无二。”蒙毅说道。
“勾引他人妇?此事当真?”
始皇帝越听越怒,此等败坏伦理道德的事情,韩取义竟也是干的出来,他还是人吗?他简直就是畜生。
就连蒙毅也是颇为惊诧,韩取义的行径,与那西门庆又有什么异同呢?唯一最大的不同,二人一个生活在秦朝,一个生活在宋朝罢了。
始皇帝只觉得三观尽毁,说得好的正仪君子呢?而今看来,全他娘是小人,不对,小人都是对他们的一种褒奖,他们是畜生、人渣、败类。
“陛下,臣还没有说出他的全部呢?”蒙毅说道。
“还有其他恶事?”
本来通奸这件事,已经让始皇帝无法接受了,韩取义还做了其他丧尽天良的事情。
蒙毅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要不要听一听,这位韩取义到底做了什么?”
始皇帝脸色狰狞,阴沉道:“说来!!”
“韩取义通奸已婚人妇,整日沉迷于酒肉当中,白天他为双亲守孝,夜里则是潜入人妇家中,合谋毒死了人妇的丈夫。”
通奸倒也罢了,还合谋毒杀别人?!他是人吗?
见始皇帝有些坐不住了,蒙毅则继续说道:“陛下莫急,臣还没有说完呢。”
始皇帝只好是按捺住心里面的怒火,继续听蒙毅说。
“独子人妇丈夫之后,韩取义愈发肆无忌惮,竟是与那人妇公然同寝居住,后来,那人妇怀了他的骨肉之后。韩取义担心自己的廉孝之名被破坏,便是将那人妇推下了古井,活活给淹死了,一尸两命啊。”
轰!!
听到这里,始皇帝终于做不出了,他猛然站起身来,通奸?杀害了三条人命?!
“杂碎,混蛋,畜生!”
极少骂人的始皇帝,听完韩取义的生平事迹之后,也是忍不住破口大骂。
叔孙通也是第一次听说韩取义的为人,没想到他背后竟然是这种人,他只觉得天要塌了,当初为何要推荐韩取义呢?
蒙毅又说了诸多韩取义守孝期间,借着美名,勾引了不少当地女子,被他玩弄之后,韩取义则无情的将其抛弃。
细细说来,他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陛下,若是这种人都可算是品学兼优的话,都能被博士学宫推荐的话,试问那些真正寒门出身,品学优良之人又该如何是好呢?”
上一辈子,蒙毅没有抉择权,这一辈子,他要好官,为民伸张正义的好官,至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真正的优秀之人得不到重任,反而那些花钱办事,走门路的子弟被委以重任,陛下,在臣看来,博士学宫早已变了初衷,不再是为国尽忠,直言纳谏的神圣之地,而是藏污纳垢的污秽之所。”
蒙毅赤裸裸的揭露了博士学宫最不为人知的一面,丝毫没有任何的隐瞒,叔孙通听后,几乎昏厥过去。
此时此刻,始皇帝的脸色已经阴沉到了极点,愤怒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现在的心情,如果说眼神可以杀人话,怕是叔孙通早已被杀了几十次。
“来人,将叔孙通给朕拿下!!”
“臣冤枉,臣冤枉啊,……”
叔孙通不停地磕头,依然是含着自己冤枉,对于自己犯下的过错没有任何悔改之心。
若他不喊冤枉的话,或许嬴政的火气还不足以爆发,道:“你们这群欺君罔上的混蛋,若不严惩你们,朕何以对得起天下人?”
不多时,叔孙通被嬴政捉拿,旋即他又命令蒙毅,道:“蒙毅,朕要你彻查此案,授予你专案之权,彻底查清楚博士学宫这些年来到底收受多少钱财?又有多少人牵扯此案当中。”
始皇帝并非昏庸之君,需要等到一切查明之后,再行定叔孙通等人的罪过。
“喏!”
蒙毅应下之后,又问了一句:“陛下,若此案牵连众多的话,是否要全部问罪?”
“此案无论涉及多少人,涉及多少什么人,都要严惩不贷,朕要所有臣子们都看到,胆敢欺君罔上,贪赃枉法之人必要受到重罚。”始皇帝说道。
听到这话,蒙毅知道始皇帝彻底怒了,此次推荐名单而引发的案件,必然会如同一场狂风暴雨彻底冲刷着腐烂不堪的朝堂。
大秦帝国,亦将面对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
“陛下,韩取义、魏豹等人该如何处置?”
“此等人渣,留在世上只会荼毒黎民,于明日午时,当街处斩!!”





重生之秦朝败家子 第231章 废察举,行科举
一场来自于二千年前的反贪风暴,由博士学宫牵引而出的朝廷官员贪赃枉法的案件就此开始。
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本是为帝国选出良臣,怎料却沦为了不法之人敛取财物的重要门路。
始皇帝以法行治天下,最痛恨的便是贪赃枉法之辈,居庙堂之高,当思江湖之远,在其位谋其政也。
经此事后,由蒙毅牵头,成立了专门督察组,彻底清查帝国的毒瘤,这场反贪风暴足足持续了半月之久才是平息。
这段期间,蒙毅清查了各部的台账、预算等等,这不查不要紧,没想到帝国的朝廷官员腐败如此之多。
又是多了数日之后,蒙毅至朝会之上,将调查的结果呈递上去,并附言道:“陛下,由博士学宫牵扯的贪腐案,共涉及朝廷官员六十四人,贪污金银一百零八万两,玉器古玩五百二十一件。”
听完后,始皇帝又是拿过来奏折,翻开后仔细的审阅,方才蒙毅所说仅是钱财方面,在他的奏折当中,还涉及官员非法侵占用地,以及圈地等现象。
待嬴政看完之后,他怒地将奏折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怒声喝道:“贪污一百多万两,那可是帝国国库近乎一半的金银,这群吸人血的畜生,朕若不杀他们,都足以平息朕的怒火。”
“陛下莫急,臣有一言,尚未言明。”蒙毅突然说道。
始皇帝正在气头上,以为蒙毅要为他们求情,不悦道:“你想为他们说情吗?”
“当然不是,贪官污吏乃国之蛀虫,杀之都不足以平民愤。”蒙毅说道。
“那你想说什么?”
“臣想要的是,陛下可否发现了这六十四名官员又什么异同?”蒙毅问道。
蒙毅不问还好,问了此问题之后,始皇帝仔细想了一会儿,好像觉得是哪里有些不对劲儿,可又是说不上来。
蒙毅看出了他心中的疑问,说道:“陛下,这六十四名官员当中,超过半数皆为历年来博士学宫举荐的人选。”
经由蒙毅点醒,始皇帝忽然醒悟,说道:“还真的是。”
有些人都是由博士学宫推荐出来的,经过多年朝堂上的摸爬滚打,早已是步步高升,好些人早已是忘了他们的出处为何?
而今想来,超过半数的人,都是博士学宫的举荐的“人才”。
“由此可见,博士学宫早就是腐烂不堪,他们举荐所谓的品学兼优之人,都是一些富家子弟通过贿赂他们,从而得到了他们的举荐。”蒙毅分析道。
始皇帝面露凝色,听到蒙毅的分析似乎有道理,博士学宫的人收取贿赂,也定然不会是一两年的时间,久而久之,成为了潜规则,只不过直到现在才被发现而已。
“混蛋!这群斯文败类,想不到竟然做出了如此胆大包天的事情,朕要杀了他们。”始皇帝怒道。
“陛下,法不责众,发生此事,博士学宫固然有错,却非之根本也。”蒙毅说道。
若真是将博士学宫的人都杀了话,很有可能在此引起好事之人从中作梗,况且博士学宫里面的人,也是有着正人君子,不可以偏概全,毕竟贪赃王者毕竟为少数。
“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还要轻饶了他们?”
蒙毅摇头说道:“当然不可轻饶了,不仅不可轻饶,反而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那你是什么意思?”
始皇帝愈发听的不明白,既然不能不罚,又如何算不根源,只要清楚了博士学宫的毒瘤,便可以保证真正的清廉和公平,难道又什么不对吗?
不明蒙毅之言,何止嬴政一人,不少人对于蒙毅这番自相矛盾的话都表示不理解。
见嬴政及百官困惑不解,蒙毅也不再打哑谜,淡然道:“臣的意思说,错之根本不在于人,而在于制度本身。”
“何解?”
“朝廷选拔官员乃是察举,便是选出品学优良者,却是忽略了最大的问题,那便是人为的可操作性。”蒙毅说道,“饶是陛下将博士学宫的人全部杀了,可后来之人是否又能保证清正廉洁呢?”
“人性本贪,此察举制度本就是一件肥差,今日杀了叔孙通等人,保不准明天又来一个马孙捅,如此往复,无穷无尽,根本没有尽头。”
蒙毅侃侃地说道,若仔细品位他的话,嬴政觉得甚是有理,只要是制度没有根除,人就会前“腐”后继,无休止的贪婪驱使着他们贪赃枉法。
始皇帝看着在座的官员,道:“诸卿以为,蒙毅说的可是在理?”
右丞相冯去疾说道:“陛下,蒙上卿之言在理,就算杀了博士学宫所有人,还是会有新的人接任他们,或许他们不会贪腐,可若长时间如此,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变了本心呢?”
人心难测海水难量,最复杂的莫过于此。
太史令说道:“臣附议丞相之言。”
御使大夫也说道:“臣也附议。”
“臣附议。”
……
朝中大臣们都对蒙毅的说法表示赞同,对此,始皇帝也是觉得蒙毅所言在理。
古代的察举制固然有着它的历史意义,可随着世代的更迭,早已是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真正的有智者,他们会顺势而为,不拘泥于过去,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既然诸卿都觉得察举制度不合适,那朕在此宣布,废除察举制度,从今以后,朝廷不再接纳推荐之人。”始皇帝说道,他当庭废除了察举制。
可旧制度的废除,意味着寻求一条新的道路,却如今,新的道路众人皆是一脸困惑,失去了察举制度之后,又该如何选拔官员呢?
对于此,无论是始皇帝还是其他官员,无不是一件大的挑战。
“陛下,察举制废除,可接下来朝廷又该如何选拔帝国人才呢?”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
旧的制度容易废除,可新的制毒建立却非易事,至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始皇帝陷入沉思当中,是啊,废除察举制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可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君无戏言,若收回旨意的话,只会让大臣们觉得自己是一位出尔反尔的君主。
就当始皇帝陷入两难之境遇的时候,蒙毅说了一句让嬴政大为振奋的话,道:“陛下,臣有一策,或可解决当下之难题。”
果然,始皇帝眼前一亮,他已是记不得多少次蒙毅在自己两难的时候解决问题。
始皇帝之所以宠爱蒙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他总是能够有着意想不到的办法,解决他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快些说来!!”
始皇帝迫不及待的问道。
蒙毅淡然一笑,心说,自己的这个方法,但凡是隋唐之后的人都是不陌生的,几乎张口便能喊出来。
“臣的计策是:废察举,行科举。”
科举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是有了科举制后,在华夏大地之上涌现了无数的历史名家,不管是高中与否,科举制将会被载入史册。
当然,科举制真正成形时间,乃是隋朝。
身在秦朝的他们,哪里知晓科举制的什么。
始皇帝问道:“何为科举?”
蒙毅解释道:“所谓科举,便是通过考核的方式进行选拔人才,由朝廷统一命题,对天下学子进行考核,而后由专人对考生们做出考核评测,成绩优良者,便可入朝为官。”
方才仅仅是说了大概,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蒙毅又是详细说明了关于科举制度相关事宜,诸如: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等,蒙毅都进行了阐述说明。
为了解释科举制的相关规定,说的蒙毅口干舌燥,尽管好些人听得有些犯迷糊,可基本算是听懂了。
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逐步进行筛选,最后选出入朝为官的人选。
始皇帝等一干人等,大致了解了科举制度后,蒙毅才说道:“陛下,若是推行科举制,可以极大程度上保证公平公正,亦可为那些寒门子弟入仕为官提供了一条便捷之道,更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本来需要送礼才能做官的人,结果,不要做官,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且无需送礼,对于他们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不仅如此,考试过程由朝廷委任专人进行监督,若发现作弊者,可当场开除,由此便可规避察举制的缺陷。”蒙毅又说道。
听完之后,始皇帝禁不住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正合朕的心意。”
“若陛下赞同臣的计策的话,那臣这就联合百官制定相关政策。”蒙毅说道。
“好!”
始皇帝大喜,他心中甚是畅快,这是蒙毅提出“郡县制”后,“科举制”又一个颠覆时代的重要计策,可谓是功德无量。
而今蒙毅立下如此奇功,对外灭外地,对内清贼寇,可以说他的功劳,朝野上下无人能及。
他已是官拜上卿,若再行封赏的话,可就只有丞相了,不过,真要封相,怕是会引来不少人的反对,毕竟还是太年轻啦。
与此同时,蒙恬率领的凯旋之军,也是回到了咸阳。




重生之秦朝败家子 第232章 蒙毅封相
秦军凯旋,举国同庆,始皇帝于咸阳宫内设宴犒赏三军。
这天,蒙恬、扶苏等一干人等回到朝廷复旨,在朝会大殿之上,群臣皆至,蒙恬和扶苏身着巍然凛冽的铠甲步履稳定的走到圣驾之前。
二人同时行礼道:“儿臣(微臣),叩见父皇(陛下),祝父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天,始皇帝心情大好,又见心腹大将和长子归来,更可谓是双喜增添,他爽朗地说道:“快些请起来!”
战胜匈奴,巩固大秦边疆,其战功之勋可谓功高无量。
二人各自起身之后,始皇帝说道:“这段时间,你们驻守北疆,修造长城,击败匈奴,朕身在庙堂,却为你们捏了一把汗,而今你们不负朕之希望,朕为你们感到骄傲。”
“陛下谬赞,保家卫国本就是大秦男儿应尽之义务也,臣之所作所为,亦不过是遵从本心而已。”蒙恬说道。
“蒙卿家莫要谦虚,尔等之功,岂是朕寥寥数语便可道尽的。”始皇帝说道。
扶苏、蒙恬和蒙毅三人组成的铁三角组合,修造长城,铲除王贲,击败匈奴,强军建国此类之事,随便拿出一件都是奇功一件。
他们三人组成的组合,真可谓是大秦国的福分啊。
将来这偌大的帝国交由扶苏继承,由蒙氏兄弟从旁辅佐,始皇帝也是可以宽心啦。
蒙氏兄弟的忠诚无需置疑,他们要是真有谋反之心的话,他们早就造反了,岂会等到今日。
当然,嬴政从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蒙氏家族世代效忠大秦,更是说明了他们的忠诚和心意。
蒙恬尚武,保疆卫国,让外地无可侵扰;蒙毅从文,建言献策,乃千古之谋相也。
在始皇帝看来,蒙毅之才,纵然是甘罗重生,怕是也不及他十之又一,他总是能够出人意料,想到好多旁人想不到的计策和观点。
而今天下初定,尽管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可纵观古今,那位开国皇帝不是如此呢?复辟旧制乃为必然。
而真正想要消除复辟旧制的方法,便是贤明之策,让天下黎民百姓真正的感受到新朝的温暖,这便是所谓的“治国”,天下易打,却治国最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今朕设下豪宴,为你们庆祝,就此入座吧。”
始皇帝为了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看重,更是在朝堂之上设下宴会,在身上的朝会之所设宴会,这可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待遇。
于宋朝之前,无论是君王设下百宴,又或达官贵胄宴请他人,无不是分餐而制,顾名思义,便是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张桌子,不似今日这般,众人共聚餐桌之前,赏天空明月,咏传世乐章。
蒙恬、蒙毅和扶苏三人自然是居首位,毕竟他们的功劳最大,旁人也是无可厚非。
宴会当中,有着舞女助兴,琴瑟合鸣,在朝堂中央的水池旁,舞女们翩然起舞,为宴会增添了几分色彩。
随着宴会进行当中,众人皆的醉酒喝的微醺,却唯独一人跟没事人似的,此人便是蒙毅。
“蒙毅,你小子的酒量真大,之前朕怎么从来都没有发现?”
始皇帝心情高兴,喝的意兴阑珊,脸上晕上一抹淡淡的酒红色,那王者的眼眸之中眼神涣散,两眼没有焦点。
蒙毅挠了挠头,笑着解释说道:“臣乃天生酒量,不过平时少是饮酒罢了。”
“好小子,这酒朕每每饮之,顶峰便是一坛子就觉晕乎乎的,醉意涌上心头,可你已是喝了两坛子,依然神采炯炯,不得不让人惊叹。”
不否认,蒙毅的确是好酒量,可古代的美酒,其酒精度数着实太低,由于古代工艺的蒸馏技术根本就达不到现代要求。
因此他们制作的美酒当中,酒精含量低,比现在的啤酒度数还要低很多,像是蒙毅这种喝二斤牛栏山的人,再喝这些酒,莫说一坛子,就算十坛子也不足以让他醉倒。
我们常说的武功,景阳冈怒喝十八碗烈酒,提拳打死猛虎,可在蒙毅的面前,也不算什么。
被始皇帝夸赞酒量大,蒙毅也只能悻悻然的报以笑容回应,他总不能说,你们的酒根本就是喝白开水,一点儿都不带劲。
估计这话被人听来,一定是拉仇恨的话,尤其是古人最喜欢的便是酒文化,只要喝了酒的男人,没有不喜欢吹牛的。
现在有句话说得好,给你一瓶酒,你可以吹出整个世界
始皇帝现在是对蒙毅越看越喜欢,要是自己有这么个儿子,他早就将皇位传给他了,可惜他是人家的孩子。
待酒宴散掉,所有人都喝的酩酊大醉,就连驻扎城外的秦军,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允许将士们适度喝酒吃肉,但不能喝醉,否则军法处置。
这对于那些呆在军营之中,数年没有沾酒的人而言,无疑是天大的恩赐。
这天时间,咸阳城内外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当中,可在千里之外的荥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事情。
自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他们率领的起义军队迅速占领荥阳,当地遭受秦国压迫的百姓,纷纷响应他们。
为了壮大队伍,陈胜吴广他们每占领一处地方,几乎都对外面进行严格的消息封锁,防止消息泄露,遭到秦军的阻杀。
现在的他们已经揭竿起义,可还不足以对抗庞大的秦帝国,唯有让自己的羽翼丰满才是上上之策。
两个月来,陈胜吴广自立为王,已经占领了荥阳、九江郡,直逼函谷关。
其速度之迅速,令人瞠目结舌。
……
------
------
消息被封锁,庞大的秦帝国没有收到远方出来的消息,殊不知危险正在一步步迫近当中,他们还沉浸在战胜匈奴的喜悦里面。
战争结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论功行赏,犒赏三军,他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此乃他们应该得到的。
朝廷根据每个将士立下的功勋,分别得到了对应的赏赐,或金银珠宝,或是封为百夫长、千夫长等等,总之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对应的赏赐。
而大将军蒙恬和长公子扶苏,他们早已是位极人臣,加官进爵对他们已是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始皇帝也就赏赐了金银珠宝以及稀奇之物。
对此,没有任何的异议,可唯独一个人的封赏,引起了所有人的轰动。
自是不用多说,此人便是蒙毅。
他的封赏与其他人不同,没有奇珍异宝,始皇帝对他的封赏只有三个字:“左丞相!”
这短短的三个字,却足以说明一切,而今蒙毅年纪轻轻便是位列上卿,已然是少见,可官拜丞相的话,让很多人为之不满。
小小年纪官至丞相,根本就是闻所未。
无论是右丞相冯去疾,还是曾经的左丞相李斯、王绾,那个不是人到中年才委以重任,而蒙毅这般年纪,在他们看来不过就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头,仅是凭借了些许功勋便被封为丞相,让他们很是不满意。
所以,在始皇帝宣布对蒙毅的封赏之后,群臣上下,反对声音如海浪一般彼起此伏,可见一斑。
“陛下,如蒙毅这般年纪,怎么升任左丞相?还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有人说道。
“蒙毅小小年纪,心智尚不成熟,若由他来担任丞相的话,岂不是将帝国的命运视同儿戏?此举万万不可啊。”
“臣也觉得此封赏欠妥。”
……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可谓是充斥着整个朝堂,对于这个结果,始皇帝也早就是猜到了,毕竟丞相的职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1...979899100101...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