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我觉得黄瀚这一次的作文有些特别,你看看吧!”
沈晓蓉接过张春梅递上的作文本认认真真看,片刻后,她惊叹道
“黄瀚,你这篇作文写得太新颖了,一准儿又能够被《少年文艺》选登。”
张春梅道“你是这么认为啊!”
“听你话音好像有不同看法”
“黄瀚把扫墓的气氛写得都让人感觉到喜气洋洋了,这样恐怕不好吧!”
“告慰亡灵,来跟先烈分享成功的喜悦,这个想法新颖着呢!”
“我还是觉得不太合适。”
“那我举个例子,日本鬼子投降了,战友们祭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时,在烈士们的墓前宣布鬼子投降的大事,这时该不该高兴”
“咦!你这样说,我好想有点懂了。”
黄瀚也就是随便一写,没想到引起两位学霸的热烈讨论,他此时竖起大拇指,道“蓉儿高见,实在是高!”
“噗呲!”笑点、哭点都低的萧蔷忍不住,笑出了声。
事实证明,黄瀚的这篇为改革开放唱赞歌的作文与时俱进,老师校长传阅后赞不绝口。
作文理所当然又被实验小学选送《少年文艺》,没多久就被刊登。
四月二十六号,四年级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
这一次大考的试卷是扬州地区统一使用,监考很严格,监考老师都不是本校的。
市教育局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好好摸一下底,便于发现先进,甄别出哪个学校拖后腿。
这一次的考试成绩将要决定市教育局的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将要有不少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校长、老师被调离。
实验小学的总体成绩位列三水县第一,扬州市第二,成绩最突出的是四年级,如果仅仅比四年级,实验小学肯定是全市第一名,而且跟第二名的差距拉得不小。
也就是因为四年级的总分最高,才硬生生拉高了实验小学的名次,使得实验小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等到了全市第二名的骄人业绩。
四二班的成绩属于强中选强,肯定是全校、全县、全市四年级的王者。
成绩令人瞩目的四二班全体同学都昂起骄傲的头颅,小小少年们居然有了点舍我其谁的气势,上学、放学时排着的队伍都更加整齐。
九十年代后的小学好像都是家长接送孩子,根本瞧不见七八十年代小学生上学的样子。
这个时代的孩子不金贵,少有家长接送孩子,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根据孩子们家的方向让小学生组队上学、放学。
每个队伍都有班干部负责,路上不听话的同学会被打小报告,老师会给予罚站、请家长、罚抄课文之类的处罚。
以前的三四班,混日子的姜胖子做事马虎,布置了组队后从来不检查,几天后这队伍就散了。
现在截然不同,四二班的队伍在黄瀚的监督下越走越整齐,都有点像解放军了。
黄瀚不是为了流于形式,而是认为这样做真的很好,能够减少小学生在上学、放学的途中出事故,也能够较好的避免小学生放学后不回家在外面野。
他自己不排队,想起来就会让成文阁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去看一看四二班回家的队伍,队列整齐的肯定能够获得表扬。
每一次的检查都是张春梅带的队伍最好,由此可见这个小姑娘从小就锻炼出了领导能力。
实验小学取得了绝无仅有的好成绩,黄老师、韩老师、小韩老师和朱校长、马书记等等都得到了市教育局的表彰。
这一次不仅仅是得到了荣誉,还能够得到实惠,因为他们的奖励包括上调一级工资。
这些奖励都将要在五一节县里在人民剧场召开的全县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公布。
黄瀚被校长、老师当做了宝那是肯定的,连黄颦也沾光了,成为了一年级最受到校长、老师重视的学生没有之一。
这一年来日子过得富足,黄瀚家三个孩子天天有牛奶、鸡蛋保证营养。
还每天跑步锻炼身体,以前瘦得担心来一阵风都能够吹倒的黄颦,如今养壮实多了。
她成为了一年级的学霸,每一次考试都是双百,居然想着跳级去读二年级。
很简单,她一直跟着哥哥姐姐学习,确实已经快把二年级的课文读完了。
。
第二百七十七章:舍不得
原本轨迹,小丫头就是家里成绩最好的,黄瀚最差。
最后也只有黄瀚接了黄道舟的班依旧在三水县生活,她俩都是通过考学“跃农门”在大城市工作。
现在的黄瀚不但不差,还成为了全年级第一名,三好学生,成为了实验小学的宠儿。
这个榜样的力量何止影响了同班同学,最受影响的就是黄馨、黄颦。
这一年来她俩营养足、坚持锻炼,个头一直在往上窜,白里透红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一丝菜色。
她俩在黄瀚影响下学习方式更加科学,作息时间更加有规律。
最关键的是黄瀚教儿子十几年养成了好为人师的习惯,不管黄馨、黄颦提成什么问题,都会讲明白、分析透彻了。
黄馨的成绩在实验中学的全年级排名已经进入前五十,只要保持住,考入高中部如同探囊取物。
小丫头简直是一发而不可收,居然不耐烦按部就班读小学,要求跳一级。
黄道舟没想到小丫头的成绩好成这个样子,心花怒放,原则上同意小丫头跳级。
黄瀚郁闷了,他都没想着跳级,准备踏踏实实舒舒服服重温幸福的童年,奇怪黄颦怎么就迫不及待
没多久朱校长和马书记就找黄瀚征求意见,他们不仅仅同意,还鼓励黄颦跳级,还特意问问黄瀚有没有跳一级的打算。
问这话的时候,黄老师、两个韩老师都在。
他们很是紧张,因为他们心里清楚黄瀚在四二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少了黄瀚,这个班甚至于整个四年级的成绩都会下降。
黄瀚摇摇头拒绝了,他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
因为黄瀚很煽情地说他喜欢黄老师和两位韩老师,更加喜欢朱校长和马书记,喜欢实验小学,深爱着邱老师,不想匆匆结束小学生活。
老师和校长被感动得不行,小韩老师当场就激动哭了。
后来沈晓蓉悄悄地问黄瀚为什么不跳级,黄瀚的答复是不想过早的结束跟她同学的日子,担心如同那断了线的风筝,飞走了就再也回不来。
已经有些懂人事的小姑娘立刻飞霞满脸,羞答答逃了。
张春梅问黄瀚为什么黄瀚的答复很简单,不愿意离开四二班这个他付诸行动心血的集体,舍不得她这个好班长加好朋友。
一向落落大方的张春梅居然被感动得泪光盈盈。
萧蔷小萝莉硬拉着黄瀚到“六一堂”逼问原因,黄瀚告诉她实话,现在过得快乐充实,很享受吃穿不愁且无忧无虑的童年,真不想早早的小学毕业。
谁知小萝莉误会了,说了句,我知道你舍不得什么,捂着脸撒腿就跑。
黄瀚看着她的背影一脸茫然,他每天弹吉他、练钢琴、学英语,这些都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时间。
他还要帮着爸爸妈妈谋划,让父母能够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接下来还得帮着运作“自强服务公司”争取做大做强,还要为“新风服装、箱包厂”设计引领时尚的服装,这日子确实过得富足而充实,真的用不着拔苗助长。
钱爱国和成文阁也问这个问题,被黄瀚一顿臭骂
“我跳级了今年夏天就会考初中,九月一号肯定去实验中学上课,你们怎么办”
成文阁哭丧着脸道“是啊知道这个消息不仅仅我一夜没睡着,我爸爸也是抽了一夜的香烟”
钱爱国道“我爸爸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唉声叹气,一个人喝闷酒,都喝高了。”
“所以你们要下苦功学习呀,最好别看电视,把时间用来背课文。
还有两个多月四年级就没了,再有一年就得考初中,万一你们考不上实验中学怎么办”
成文阁很认真道“黄瀚,你都不跳级等着我们俩,我们一定会用功的”
钱爱国信心满满道“我肯定能够考得上实验中学,因为我现在是音乐特长生”
成文阁立刻道“我能弹吉他还去省里录过歌,应该也是音乐特长生”
黄瀚点头道“肯定是啊你们还要勤学苦练,钱爱国,你现在唱歌已经好多了,有了邱老师的指点,效果真的不一样,比我强多了。”
“那是,邱老师已经开始喜欢我,经常教我怎么发声、怎么练嗓子,我每天早上都练最少半个小时。”
“你记住了,要真心对待邱老师。”
“我一直真心对待邱老师其他同学或许不喜欢她,但是我喜欢,我爸爸说过,人家是解放前的大学生,学问大着呢。
我每一次去邱老师家都用心干活儿,上一次她家的煤炉坏了也是我拿去找路口的二瘸子修好的。”
“你们俩记住了,没几天就是五一节,你们要抓住这一次去人民剧场演出的机会好好表现。
台下的观众都是咱们县的领导,教育局、实验中学的校长、老师也有不少呢”
钱爱国道“我知道,我爸爸就是先进工作者,也要上台领奖状呢”
“我爸爸也是先进工作者,他带的车队还获得了集体一等奖。
他知道五一节领奖时会看到有我参加表演的节目乐坏了,早就约了车队的同事们看完节目去事竟成饭店喝顿大酒。”
黄瀚这才想起来,黄道舟一直是物资局先进,好像这一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五一节那天也要去人民剧场接受表彰。
这几个月上课时,黄瀚一般情况下都是坐在最后一排。
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同学,他不发出声音,看书、看报纸、目读古文、英语单词,这几天突发奇想,在尝试写小说,准备投寄给今古传奇试试水。
老师上课时,黄瀚每隔十几分钟总会习惯性看一看成文阁、钱爱国和其他同学,发现谁开小差了直接用一根教鞭轻轻地敲一敲脑壳进行提醒。
不仅仅同学们习惯了黄瀚的管束,老师们都习以为常,没有人限制他的自由。
黄瀚之所以不冒冒失失办私营服装厂,就是因为看到了报纸上许多有关于姓社、姓资的大讨论,有些文章又开始提及“投机倒把”。
旗帜鲜明指出个体户倒卖物资给国有的厂矿企业,扰乱国家计划经济、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破坏了物价政策等等。
山雨欲来春满楼,黄瀚感觉到了历史大方向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魂穿发生一丝一毫改变,逆流将要袭来。
不少个体经营者,特别是“倒买、倒卖”物资给国营、集体单位赚取不菲差价个体户,将要属于“经济犯罪”,被打击在所难免。
开饭店、卖服装的个体户被收拾的少之甚少,因为这些人的生意是面向老百姓,谈不上是扰乱国家计划经济、冲击社会主义市场。
第二百七十八章:大龄女知青的工作岗位
不管如何,国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发展中没有任何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前进的途中一波三折在所难免。
黄瀚只能做到不让亲人受到惊吓,其余人只能自求多福。
奸商,无商不奸,这话在理。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依旧是计划经济,物资匮乏。
第一批把买卖做到“大王”级别的个体户,如果按部就班根本拿不到货,因此多多少少要用些不合法的手段,真正做到屁股干净绝无可能。
出头椽子先烂,他们挨整不是偶然。
好在这一阵风很快就会过去,没有人因为“投机倒把”掉脑袋,最倒霉的也就是坐几年牢。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老宅建成了,黄哲远摆下流水席招待来道贺的亲朋好友。
炮仗放了有几箩筐,来看过黄家新宅的人都一脸羡慕。
黄哲远老两口和黄道武一家三口搬回祖宅,黄宪礼和未婚妻喜滋滋收拾房子准备结婚。
黄瀚家的祖宅用不着装修,只是做了不起灰尘容易打扫的“水泥磨子”地面。
楼上三十个平方米的房间用来做办公室,楼下八十五个平方米没有完全隔断的房子摆二十五台缝纫机都不会挤。
未雨绸缪的黄瀚早就进行了电增容,不仅仅接了民用电,还申请了三百八十伏的工业用电。
这是因为当下绝大多数机器都是用工业电,从沪城或者广东买回来的工业缝纫机应该也是。
现在的房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四台缝纫机和四张长凳,“双肩包”的产量一天保持在八个左右,满二百只就麻烦成胜利捎去沪城。
上周星期天跟宋春华达成共识后,她当时就开始考虑镇里跟“自强服务公司”的合同怎么签。
张芳芬有自知之明,她仅仅是识字,哪有起草合同的水平当然委托宋春华全权负责。
这种合同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一手托两家。
合同条款过于儿戏,镇里这一关肯定过不了,过于严苛,张芳芬肯定不干。
黄瀚倒是可以起草合同,但是他脑子里绝大多数是两千年后的政策法规,有可能起草的协议不合时宜。
这年头没有电脑,都是垫上复写纸手写,宋春华苦思冥想了两天,才拿来了草稿,四人又来到徽派宅院商量着办。
宋春华比张芳芬小几岁,貌似更好沟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