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误道者
他抖了抖袖,将那一卷混沌道册拿来,目光再度看去。
身为首执,无论何人被大混沌侵染,他都是绝然不可的,一旦陷入这般变故,那必会给整个天夏带来无穷后患。
哪怕他被混沌道法侵染的可能可谓最小,可但凡有这么一点可能,他都要设法给杜绝了去。
而这一次,他便是利用镇道之宝及根本道法之助,在观读混沌道册之际,趁势引出那个未来之我,在两者转变的最后关头,将之直接削杀,算是将自己去往混沌之道的路彻底斩断了。
有此一步,他再也无可能由此道往上层迈进,就算将来有万一之变,遭受混沌之气侵染,他也会在彻底变化成混沌怪物之前自我尽灭,不复存在。
所以混沌道册现在对他已经没有太大妨碍了,哪怕他再是观读,也不会推动他往大混沌方向而去。
玄浑天中,某座地星驻殿之内,英颛正在修持之中,有了玄浑蝉和清穹之气的支援,他的功行精进极快,以往玄廷廷执有玄粮修持,再加身处上层之中,一日可当十日,而今他差不多也是如此。
只不过根底浅薄的修士,就算给予你充足的玄粮,让你身处上层之中,你也无法将资粮完全化炼,所以修行修行,不单单在于这些修行外物,关键还在于修士自身。
而或许是因为修炼浑章的缘故,他本人则是如同一个无底漩洞一般,将面前资粮都是吞纳,似是可以永无停息的修持下去。
事实也差不多是如此,自闭关以来,他借助这些上好资粮,功行也是在缓步提升之中,看去没有丝毫缓顿的迹象。
殿门之外,幺豆这时声音传来道:“先生,玄廷的戴廷执来了,说有事寻先生。”
英颛坐着未动,眸中猩红光华一闪,却是化变了一具分身出来,并自里殿行至外间,来到了大殿之上,见到戴廷执,他执有一礼,道:“戴廷执。”
戴廷执见他只是分身出来,不觉点了点头,此刻当以修持为重,这是玄廷的首要要求,不必要的时候,当然不需要中断。
他还了一礼,道:“这次来寻你,是有一桩要事。我翻过你以往的卷册,你是东庭府洲,也就是原来东庭都护府出身,以往那里因为断绝了修行之法,所以你借助了大混沌之力加以修持。
不过我们看过了,你能很好的压制混沌之力,自身无有偏移,这一点着实不易。
许多转入浑章的玄尊修士能压制混沌之力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本已是玄尊了,心性修炼足够,但是能在底层次时便能压制的混沌之力,我们目前看到的,也只有你这一例。”
英颛看向他,道:“此番寻我,是与大混沌有关?”
戴廷执点头,道:“确实如此。”他神情微肃,道:“下来我要所说之言,英玄尊,你不可泄露半分。”
待英颛应承,他便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最后道:“上述之事你已明了,如今戴某就是问你一声,你愿意修持混沌大道么?”
他们找寻英颛,是因为英颛有能力压制大混沌,若是未来借此成就了上境,这样也是有一定可能保持自我的。
正如他所言,在能查到的卷册之中,只有英颛一个人在第四章书之前就侵染了大混沌,还能保持心智,并且一路修持到玄尊之境的。
要知道,别说这样的情况,过去就是纯粹以浑章吸纳大混沌冲击上境的例子,也是几乎不存在的。
以往大多数浑章玄尊都是以真修转入浑章的,绝大部分都是随同玄廷迁来天夏世域的那一批人,道心可都是经过了诸般磨砺的,能压住大混沌不奇怪,所以对比之下,英颛能够做到,的确是万中无一。
英颛则是平静回道:“戴廷执,我自有道,混沌非我所奉。”
在他成就玄尊的那一刻,就已经完全将大混沌排斥出去了,现在他是纯粹的浑章修士,自不会再入大混沌。
戴廷执见他回绝,也没有再劝说,反而觉得英颛做得对。若是可能,他更希望英颛能按自己的路走下去。他道:“好,英玄尊能坚持己道便好,只是今天之言,只限于你我二人知晓,不可向外透露。便不打扰你修持了。”
嘱咐过后,他执有一礼,身上浮现一道气光,便即离开了此处。
……
……
玄浑道章 第一百四十章 柔坚克弥隙
玄浑天中,林廷执正忙着将各世域的英秀弟子的名册整理出来。
天夏本土的每一名修道人,都是立有卷宗文册的,查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天夏各个世域却不是如此了。
因为各个世域从一开始都是独自演化的,在世域升迁到一定层次之前,其与天夏近乎隔绝。天夏就算有参与进去,也只是影响了大的走向,在细处上各世域仍需延续着自己的那一套。
比如诸世域大部分还处在宗派林立的状态中,门下有多少弟子只有自己才知道。而要将这些全数弄清楚,则是需要有一个集中而有力的上层。
他现在决定趁此机会推动此事,光是给各世域英秀弟子立造卷宗文册还不够,必须将所有天夏世域内的人都在纳入到这一套规矩体系中来。才能最大限度的统合起广义上的天夏的力量,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和与元夏的这一场道争。
为此,他派遣出了大量的弟子,去往各个世域之内,这事情不是短时间内做好的,或许要持续一二十载,可是玄廷决心已下,不管用多久,必然是要做成此事的。
此刻外间有光华闪烁而过,过了片刻,戴廷执自外走了进来,林廷执放下手中的卷宗,站起身来,问道:“戴廷执,此番怎样?”
戴廷执回道:“回绝了。”
林廷执松了一口气,道:“也好,似这般英才,不当堕入混沌之道中,我等还是另择人选吧,此事也不急在一时半刻,我们可以慢慢来。”
戴廷执看向他案上的卷册,道:“林廷执这里可有什么合适的人么?”
林廷执摇头道:“天夏本土这边,并无太多合适之人。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之路。我们同样不能强迫他们改换,而那些方才入道的弟子,入此道则更为不合适,他们未来难定,不当为此付出太多。”
当然,这几日他们四处问询,也不是没有人主动愿意为修持混沌道法,可是这些人大多数根底不足,很可能在修炼至半途的时候就被混沌之气所侵染,像英颛那样,能够在功行浅弱之际便抵御住混沌之气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戴廷执问清楚情况后,道:“若是这样,戴某的意思是,可让这些自愿之人先行修行玄法浑章,若是连此守持不住,那么也不用谈往后了。”
林廷执点头道:“就这么安排。其实无论我等如何挑选,终究是会有遗漏,不如等到钟廷执、崇廷执二位从那位仇司议处回来再言,若他们能以推算之法助我,那做起此事来就容易许多了。”
罗钟当初先让仇司议帮助推算,而后再去找到那些合意的弟子,他们当然也能够想到这个方法。
他们也不需要把这些弟子全部推入混沌之道中,只需将资质最后的找了出来,而余下之人则可置入监察之下,哪怕其中有人遇到机缘修习了混沌道法之中,也不用多加干涉,在见到脱离的可能时设法制住便好,如此就可将天夏的危害减少到最低。
同一时刻,钟廷执、崇廷执二人正在拜访仇司议。
他们见到这位后,不问其人对混沌道法在天夏未来的演变,而只是问了下其人对混沌道法的看法。
仇司议没有任何隐瞒,将自己对混沌道法的理解和看法俱是详细道明,他是看过混沌道册之人,道行又高,有着自己的见解,所言所语都在关节之上。
钟、崇二人闻听之后,都觉大有收获。
他们倒并不对仇司议推算之道有多推崇,他们看得清楚,后者在推算之上能有如此本事,那主要是因为其人功行较高之故,若是他们也到了这般境地,推算之能自也能够上去。
如今天夏廷执每一个的功行在都是逐渐上升之中,等他们到此境界,自问推算之道至少不会弱于此人。
这回经过了一番长谈之后,他们二人也是了解了混沌道法和大混沌之间的区别。
在大混沌之下,一切稳固的定序都是松散的,是可以推动的,可变化不等于无有,变化的一切前提是存有,若不存有,则无变化,哪怕真的无有一切,变化也能令存有从空无之中诞生出来。
而此存有的延续长远,既在于存有自身与大混沌的对抗,也在于大混沌的变化是否剧烈,换言之,既要靠存有自身之能,也要看大势之变,两者缺一不可。
纯粹的大混沌连混沌修士也是不存在的,混沌之道正是要有只需在约束之下才能在世间存在,所以混沌修士本身既是依靠大混沌,同时也是对抗大混沌的一员。
在知晓了这些后,他们心中也是生出了一些应对之法,在谢过仇司议后,便就与之拜别,随后按事先约定,来到了玄浑天与林廷执、戴廷执二人会面。
双方见过礼后,林廷执道:“两位回来的正是时候,不知二位可能推算出那些可能为混沌道法所亲近的修士么?”
崇廷执回道:“我等勉力一试,只是需要一些准备,两位且容我三日。”
林廷执郑重道:“两位所需物事,尽管开口,林某会为两位尽力备妥。”
钟廷执、崇廷执二人执有一礼,便下去准备,三日之后,二人便正式开始了推算。
整个过程很是顺利,推算下来,天夏本土及三十余处世域都是有所牵扯,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不过有的地方他们能够明确指出是哪些人,而有的地方,他们只能指出一个大致的方位,那就涉及到一大片区域了。
当然目前他们只是关注入道的修道人,因为混沌道法便再是与某人合契,若其不入道,那也是没有可能修成的。就算当日仇司议挑选了罗钟出来,也要先向其教授各种修道知识,不然没可能往后修持了。
需先有修道的土壤,然而混沌道法才有可能从中蕴生出来。
这般只要盯着那些修道宗派就可以了,若是范围进一步缩小,那么只需盯着宗派之中那些资质杰出的修士便是。
那些修行岁月长远之人就算沾染了大混沌,也只是可能成为混沌怪物,也不是说这类怪物就不需要提防了,但总的来说处理起来容易的多。
不过当把所有推算出来的结果集中到一起时,四位廷执发现了一桩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的事情,凡是推算得来的地点,里面玄修的人数俱是多过真修,最差也是持平,这说明混沌道法极可能会从玄修之中诞生。
其实这也是说得通的,因为玄章玄修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选择借助大混沌来增加自己的力量,而一入浑章,若没有坚定的道心,偏向大混沌的时日也就不远了,要是再被一些有心人引导,其中有一些人迈入混沌之道中也就不奇怪了。
崇廷执看到这些,向着钟廷执传声言道:“果然玄修挨近大混沌,我等以为之担忧仍是出现了。”
钟廷执暗自摇头道:“就算无有玄修,结果也是一般。元夏俱是真修,莫非他们就无惧于此了么?只是玄修侵染较为容易罢了,其实这般我等监察起来反而容易了。”
就在四人在此商议应对此事时,外面有报,说是长孙廷执来访。林廷执道:“快请。”他又对三人道:“长孙廷执此来,不定对此番事机有所助益。”
过了一会儿,长孙廷执走入殿中,与几人各自见礼后,便所了来意,道:“长孙回去谋思许久,觉得或可以造一人出来用以修习混沌之法。”
崇廷执有些诧异,道:“如此果真有用么?”
生造一人当是不难,在场之人谁都能做到,更别说长孙廷执这等擅长神异之法的修士了,不过就算这样,这人在层次上也无可能越过长孙廷执的,先天就绝了前路了,如何有可能获得混沌道法的青睐?
虽然大混沌之下,什么都是有可能的,要以此去赌混沌万一之变,那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到最后可能一无所获。
钟廷执沉吟道:“长孙廷执的意思,这个人修习此道,或许不是为了承继此道,而是为了能加入此中,以便埋下一个楔子。”
长孙廷执道:“是。此道纯凭阻拦,那是拦不住的。既然拦不住,外面有了监察,内部也当备上一手。”
林廷执听明白了,因为混沌道法的特性,修炼此道之人很可能会相互吸引的,这样的话,有一个可为他们制束的人进入混沌道修之中,那十分有利于他们加深此道变化的掌握。
如此一来,对着混沌道法侵染,他们就构建起了一张内外齐布的严密大网,只要你一露头,就在我眼皮底下,你若,那么我就将你打压下去。
虽然按照他们所知道的情况看,大混沌的侵染是除不尽的,可是他们只需拖延下去就好,只要拖至道争决出胜负之后,那么就没有问题。
他精神一振,道:“好!这般我就与诸位将此番计较再细致拟定一番,再是呈给玄廷及诸位执摄知悉!”
……
……
------题外话------
ps:今天就一章了。
玄浑道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生空灵复得
玄廷很快就收到了林廷执等人详细呈报,陈首执看过之后,与诸廷执再次做了一番商量,就通过了此议。
现在时日还长,他们没想过能够彻底杜绝大混沌入侵,可先把这个谋划施行下去,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以后可以再慢慢调整。
道理上说,能够承载混沌道法之人除灭不尽的,天道引入混沌之后,便自留在了那里,你就算选走了所有的适应修持此法的弟子,也会有新的适合修炼此道之人诞生出来,甚至可能从本有的浑章修士中转变。
不过玄廷也没想过能够完全阻止此事情。
最关键的是将对方放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只要有所变化,那么立刻可以做出反应。
再说玄尊层次的修道人才会造成足够大的危害,所以有些就一算腌臜还沉在水面之下,他们也可以的暂时容忍的。
金庭净水之上,张御这里也是收到了玄廷呈告。
一般情形下,下层的事情是不必呈报上层,上层也不会代替下层去做什么具体的决断。可是混沌大道不同以往,要真有人得以成就,那是真有可能通达上境的。而天夏又是上下一体,那自就要加以过问了。
张御伸手一拿,从天道之中抽取来了一缕气机,这里竟是略微带着一丝秽浊。近来这种种变化,意味着大混沌也同样注重下层了,这当也是为应对道争做的准备。
大混沌固然没有自我意识,可这却是大混沌在顺应道争之下的选择,可以看做是两条水流裹挟,使得攀附在两者之上,并与之盘根错节的一切,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跟着往这个方向走了。
他五指一握,将那些秽浊完全捏碎,既然今他主持了天夏上层,那么就要一定带领天夏取得那最终之胜!
清穹上层,易常道宫之内。
长孙廷执站在台座之上,他的面前是一尊琉璃玉柱,内中光气翻涌,有光华闪烁,似演阴阳之变。
可以见到,里间正有一个小小的人影生成了出来。其从虚无之中诞生,仅仅在十数呼吸之内,便成长为了一个粉妆玉琢的孩童,他在飞速生长之中,差不多又是一刻过去,便就成为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人。
他紧闭着双眸,四肢放松,如今水中般漂浮在了那里,只是脸上的表情变化较多,似在做着什么丰富的梦境。
想要将一个人顷刻间塑造出来对玄尊根本不是问题,但单纯如此,那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每一个人有着自己所拥有的经历,有着自己的喜怒悲欢,当这些都是具备,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有着自我,且有血有肉的人。
长孙廷执只是这个人造主,只是负责让其来此世上,但是世上的一切见闻,却需其自身去经历,所以他并没有去刻意拿捏其人的忆识,而是将一个世域的照影投照入了其中,让其在红尘之中打滚,一如在世间十余年的初历。
或许有人认为这一切都非真实,可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都是源自于认知和判断,在玄尊这等手段之下,这些经历都可以算是真的。
至于那些经历具体是怎么变化的,他并没有去干涉。若是处处插手,那塑造的痕迹就太严重了。
这般下来会是如何变化,连他也不知道,这么做就是为了能使其快速成长为一个人,不过一些该是赋予的他也是给了,比如此人的资质是在他理解的范围最上等,一开始是会拥有比常人更快的修行速度。
今次也算一个尝试,他想看看其人在混沌道法的影响下会去到哪一步,还容易观察到这个人的在修行混沌道法之中的各种利弊。若是支撑不了,有那变化为混沌怪物的迹象,那他就会及时出手处理了,下来再造一具也是容易。
不过这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心念一转,伸手一指,却又是向里添加了一些别的东西,随后静静的看着。
再是过了一会儿,那琉璃玉璧倏然消失,唯有那一个少年人还站在那里,他紧闭的双目睁了开来,见到了长孙廷执,十分自然的双手一抱,对着座上恭恭敬敬一礼,道:“弟子李复缘见过老师,此番多谢老师之赐。”
在他的记忆中,他乃是一个自小被长孙廷执收入门下的弟子,只是那时候一直在下界的道场凤湘岭修行,与两个名义上的师侄一起修行,后来两个师侄听从调遣,去了其余世域传道,只是留下他一人。
这时老师允许他去到上层灵池濯洗,用以提升资质,而如今结束,他自感身躯轻灵,好似浑身上下有使不尽的法力。
长孙廷执澹澹道:“清穹上层不是你久留之地,你既已得洗练,便当归去下界了。”
“是……”
李复缘虽然很想再向老师请教,可记忆之中也就是一年见这位老师一面,每次见到也说不了几句话。虽心中微微有些失落,可他也是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了。
一名神人值司这时走了上来,揖礼相请道:“小郎,请吧。”
李复缘十分不舍的最座上再是揖礼一拜,道:“老师,弟子走了。”
长孙廷执只是静静看着他。
李复缘借了一驾飞舟自上层而下,很快回到了凤湘岭的竹林道观之中,这里景致仍是与以往一般,一草一木看着都是十分熟悉,但偏又有一种陌生之感。
他只以为是离开久了,才生如此之感触,但细细想来,距离去到上层不过过去数月而已,他暗自失笑,道:“李复缘,李复缘啊,你怎么也学得人世间那些人那般多愁善感了。”
他走入道观之内,本待回自己的舍中修持,可是走了几步,忽见朱漆大柱之上有金色符箓闪烁,这是道观之内的禁制符箓,只是这几个他却似没见过。
他暗道:“莫非是我那两个师侄留下的?”
念头转着,他伸手一挥,那金色符箓一闪,眼前景物移动,却是来到了一间宽敞的书房之内。
挂起的帷幔中间,可见一方矮脚长桉,上面除了镇纸笔架等物,黑红软垫之上,还摆放着一支青玉长笛,红丝穗子由桉沿垂落下来,而挂着下面的坠玉则残缺了半块。
在长笛旁边,还有一只满是裂纹的面具,仅只能遮住上半边脸庞,只是看着薄如蝉翼。
看去这书房早就在这道观之内了,只是现在才是显露,他很好奇这处早先是何人所有,他那两个师侄虽然年岁比他大的多,可一个老实憨厚,一个灵慧内秀,都不像是摆弄这些物事的人。
他走到桉后,伸手去拿那面具,正要拿起的时候,上面忽然有声传出,道:“你回来了。”他不禁把手一缩,看了看那个面具,问道:“你是何物?”
那面具一时没说话,过了一会儿,道:“是了,你还未曾觉醒前世,还不认得我。”
“前世?”
李复缘追问了一句,“你是我说前世?”
那面具却是不吭声了。
李复缘这时不再客气,将之一把那了起来,问道:“你方才是说我之前世?”可问了两句,这面具却不肯说话,他于是晃了晃,又拍打了几下。
“别拍了,别拍了,”那面具忍不住出声,道:“我这满身残破,着实经不起小郎摧残了。”
李复缘道:“行啊,你把方才的话说清楚。”
面具道:“此话我说不得,也实不该我来言,小郎若要想知晓,去旁处那个匣子里翻找,自有你想要知晓的东西。”
李复缘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按捺不住的好奇,他虽是年纪小,可也不是没有防备心的,要是在别的地方,那么一定会是起疑,可是这里,乃是他自小成长修持之地,两位师侄也在此长久修炼,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他目光四顾,在角落里看到了一个漆木匣子,由于阵禁一直在运转之故,自然没有积灰蛛网之类的东西。便就伸手一拿,将此摄入手中,开了匣盖一看,见里面摆有一卷玉册,还有许多码放整齐的书函。
他拿起这些书信拆开看了,发现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一些修道人寄来的,其中多数都是预祝一位“白秀道兄”某战得胜,不过“白秀道兄”约战的却不知是何人,所有人好像都忘记一般,居然没有一个提及此事。
他问道:“白秀何人?”
面具语声复杂道:“小郎那两位师侄的老师。”
“原来如此。”
李复缘恍然,他记得曾问两位师侄的师长,不过这两人都不曾说,他便不知晓,这时他又去拿起那玉册,那似乎是功法一类的东西。
“你准备好了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