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权衡完利弊,他同时不免遗憾,他是真舍不得赵娴死去。赵娴真的是一个聪明的女子,两人孕育了一对儿女,有天然的利益共同体,在没顺利上位之前,他还是希望谢娴能一直在一直帮他的。
白府
因白家人丁兴旺,住的是五进的大宅子。在宅子偏中线往后,开辟了一处带药园子的院子,白老爷子许多时候都是呆在这里,今天也不例外。他在对所著医书进行最后的修改,因最近受谢如沫的启发,改动的幅度有些大,原本预计开年后就能出版的医书,或许会往后压一两个月。
白若仙对养生颇有心得,每校完一稿,便拿着药锄去药园子收拾收拾。
白檀香就是在这时候摸过来的,当时白沉香也在。他来是有所求的,当下顾不得小堂弟在场,向他祖父说了自已的诉求。
闻言,白老爷子尚在沉思,白沉香则瞪大了眼,看怪物一样看着自家堂哥。
白老爷子向他确认,“你说你想向谢家偏房谢洪涛那一枝提亲,欲求娶谢芳华?”
“是的。”
白老爷子点点头,“亏得你求娶的是谢芳华,若是谢如沫,你就歇歇心吧。”因为皇上不会允许的。如今在医药这一块,谢白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皇上不会允许谢白两家联姻的。特别是谢如沫,嫁给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嫁进白家也不能嫁进房家。
白檀香深以为然,“祖父,我晓得的,不是谢少主,谢少主可不是我等能消受得了的。”说到后面他还开了一句玩笑。
白若仙打了他一下,“说什么呢!”
白檀香笑,谢如沫一看就是那种很有想法和追求的姑娘,她胸有丘壑。而他要娶的是一个相夫教子,温柔娴淑的女子。他们分工合作,他冲锋陷阵,在外开疆拓土,而她则在后方料理好一切家事,不让他挂心忧虑,共同分享他所取得的荣辱成就。
不是说谢如沫不好,而是她的心太大,装的事太多,不适合他。不过他们是同道中人,更何况以后有了谢芳华这层关系,合作比结成夫妻更合适他们。
对于他的请求,白老爷子说他会安排下去的。
白檀香知道这是成了。
他离开他祖父的院子时,是白檀香送出去的,白沉香试探地问,“堂哥,上次在信阳长公主府你是第一次见谢芳华吧?”
白檀香知道他想问什么,耸耸肩很爽快地承认了他的猜测。
白沉香瞠目结舌地看着他。
所求之事有谱,白檀香有了逗堂弟的心思,“觉得不可思议?”
岂止是不可思议啊,简直是丧心病狂好吗?
“堂哥,你不觉得这个决定下得太过草率了吗?”
“哪有草率,你知道堂哥我这个人一向比较知道自已要的是什么,上次在信阳长公主府上见了谢芳华,期间也暗暗观察了她的性格,觉得她人不错。”虽然没她堂妹谢如沫聪明,但人不笨。
“你当时就有了想法了?”
白檀香白了他一眼,“当时只是将她列入考量的范围,回来后,让人查了一下她的生平,觉得她挺适合做妻子的,就去和祖父说了。”
谢芳华的条件并不出众,不差,但也没好到在他挑选名单里脱颖而出的地步,但她有个好堂姐,可以说和她交好的谢如沫给她加了不少分。先前谢家过继风波他们多少有些耳闻,但最终在谢如沫归来后消失于无形,得益于两点,谢老爷子对家族的把控力是其一,其二就是谢家旁枝的人脑子比较清醒。前者不可或缺,后者也很重要。谢芳华对谢如沫的态度,让他看到了这种认清自已位置的清醒,这正是他所需要的。白家如今也算是家大业大,管理一个家族庶务有主有次,他可不想娶一个脑子不清楚一身红眼病的妻子回来,成天这个不满那个不乐意,窜掇着他争权夺利的。
白沉香怀疑地看着自家堂哥,就这么简单就将自已的妻子人选决定下来,真的好吗?
白檀香拍拍他堂弟的肩,他这堂弟虽然在医学上天赋出众,但活得没自已明白,对挑选妻子这种大事不知道如何拿主意很正常。反正还年轻,再等等,要是到了年纪还不知道自已想要什么,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就给他把关就行。他这堂弟是个医痴,妻子一定要能独挡一面的,性子要坚毅,不能柔弱,却也不能太要强——
白沉香不知道眼前的堂哥已经在考虑什么样的妻子适合自已了,准备随时给他支招。
“哥的终身大事解决了,看来多参加宴会也是好的。”难怪每年年初年末,最多的就是宴会了,特别是年末。白檀香一脸高兴,搂着他的肩,“你要积极一点,有空就多去几趟,也好让伯母放心。”家长们带着未婚的男男女女,多参加几次,搞不好就有看对眼的呢。
白沉香一脸的丧,这人可气,能好好说话吗?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三十章夜探谢府
听政殿
武成帝正在听取暗卫汇报最新消息。
因之前谢如沫的身世武成帝知道消息太晚,错过了很多布局,他后来加强了对京城的掌控,现在看来卓有成效。
两个消息,一个是信阳长公主府乔迁宴上发生的事,一个是三皇子府的异常。
关于三皇子府的异常,夫妻俩人关起房门的对话,武成帝是感兴趣,却不是非要知道,因为不管他们想做什么,都绕不开他这皇帝。
比起这个,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个消息。当然他的注意力不是放在舞阳长公主和明珠郡主被人下了面子,武成帝更关心的是信阳长公主府宴会前半段,谢如沫王聿白擅香等人围绕着汝阴的布局,听了属下对他们在席间你来我往的对话,虽然只是粗略的计划,但仔细思索的话,武成帝发现他们的计划可行性很高。
同时让他见识到了民间资本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这些观念有点似曾相识?是了,是在荀晋的笔记里,在他之前对地方的规划里,就有说过根据地方特色,引民间资本来发展当地经济,地方官府给予一定的帮助。
地方经济关乎税收,武成帝自然想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但荀晋尚未做出经典的实例,人就没了,他的这些笔记,武成帝着人研究,他们也是一知半解的。
就比如一本剑谱,荀晋这个主人只有对剑招的描述,尚未给人演示出来,人就没了,徒留剑谱于人世。而谢如沫呢,则是通过对汝阴的规划和发展,无意中将这一剑招使了出来。
武成帝有些后悔当初太早动手,不过仔细思量后又觉得时机恰好,等荀晋将其抱负实施完,他在民间的威望就太大了。
天无绝人之路,没了荀晋,这不来了个谢如沫吗?同是天选者,荀晋没做完的事由谢如沫来完成,也是一样的。如今汝阴将会是一个现成例子。
国医府
这晚,谢如沫正欲就寝。
“谁?”先是一道嘶哑的声音响起,紧接着谢如沫转身的瞬间从闺房各处落下六名黑衣蒙面人,两名护着谢如沫和侍女,两名与另两位外来者对峙。
两名外来者显然没想到谢家少主的房间里有那么多隐藏的暗卫,两人对视一眼,各处攻向一名暗卫。
其实不止是那两名外来者意外,谢如沫本人都不知道自已闺房里竟然还隐藏多名暗卫,一想到平日的隐私,她就脸黑。
而护着她的黑衣人似乎知道她的想法,低声道,“少主,你洗浴时候多数是我们姐妹二人守着的。”
谢如沫一听这女声就松了口气,她学医的,虽然对于有必要的赤、身、裸、体(比如手术)这些不排斥,但谁也不想洗个澡都被人看了去,暗卫也不行。女暗卫的话,谢如沫勉强接受了事实。
在他们对话期间,打斗的双方已经是几番交手。谢如沫看懂一点,两位外来者似乎没有取人性命的意思,招式留情,被已方逼得左突右支。
来人显然很意外国医府的防卫如此之强,两人再次对视,然后一招四两拨千金将暗卫击退几步后,将脸上的黑巾扯了下来,“住手,谢少主,是我啊,星少司!”
“住手吧。”谢如沫认出了来人是沈东篱的一个属下,她见过两回。
“谢少主,在下阎焰,幸会。”
来人的身份让丁香很意外,“什么时候阎老将军的子孙落魄到需要做梁上君子了?”
丁香的挖苦让阎焰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转过头就瞪向星少司,不想用,这夜探国医府的馊主意是谁出的一目了然。
转眼,两位被请至外面的待客室,而谢如沫也换了一套正式的衣服才出来。
“不知二位深夜来访有何贵干?”
星少司和阎焰再次对视一眼,阎焰说了声失陪。
神神秘秘的,谢府这边的人心中嘀咕,不知二人搞什么鬼。没一会便见阎焰抱着一个箱子进来,看他额头都出了细汗,不禁让人好奇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重到让他感觉到吃力的程度,要知道他可是练家子,之前一直在军队里的。
阎焰没卖关子,箱子直接往谢如沫脚边一放,手一捋,盖子都打开了。只听见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这金光闪闪的,真是闪瞎了眼。
这是打劫了银楼还是钱庄?“这是什么意思?”谢如沫问,这一大箱的金银,她估算不出价值,但很值钱就对了。没事给她弄来这么一箱的金银,是有事相求?
“是这样的,谢少主,上回你给我表弟的药贼好用,我们呢,这次来就是想拜托你多制一些卖给我们——”阎焰迫不及待地说道,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谢如沫。
谢如沫失笑,“那些药你们打算要多少?”她盘算着,上回给沈东篱的药大概有四种。
“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星少司嫌他不会说话,踢了他一脚,阎焰捂着被踢的地方不说话。
“咱们在京城呆不久,最多明晚就走,所以你看着办吧,能制多少就多少。上次你给将军准备的那两小瓶子药粉非常好用。”
这么说,谢如沫大概就知道了,他们更看重云南白药的山寨版。
“我知道了,这箱玩意你们拿回去,那些药不值那么多钱。”这一箱金银如果要换等值的药,得累死她!
阎焰死命地摇头,死活不答应将这箱金银带回去。
得了她一句知道了,星少司便知她将制药的事放心上了。“这是咱们沈将军的意思,怕你银钱不凑手,你先用着。这么重,拿回去多费劲是吧,先搁这吧。”说着,他拉了阎焰就跑。
这两人跑得飞快,丁香怎么叫都叫不回来。
谢如沫看着这箱的金银也出了会神,可以说这箱金银是她长这么大以来见过的最大宗的银钱。她这想法,要是谢老爷子知道,指定立即就带她到他们谢家的藏宝库去看看,省得她为了这区区一箱的金银出神!
丁香看着那箱金银,忍不住跺脚,“少主这可怎么办啊。”
谢如沫悠悠地叹了口气,“收起来吧。”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呸,她这哪来的胡言乱语。不过,说真的,老天爷就是爱捉弄人,前世她累死累活也只在车祸前买了套属于自已的房子,存折里的数字没超过七位数,六位数也堪堪是二字开头。这一世的人生走到现在明显是不缺钱了,财富反而唾手可得。不得不说天意弄人。
“歇息吧,明天到药坊那边看看。”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三十一章出京避避
舞阳长公主府
信阳长公主乔迁宴过后,多数人都回到了生活正轨中,长公主府的宴会再怎么盛大,也不过是一次宴会而已。
而舞阳长公主府则不一样,打那后,他们府上气氛低迷,下人们别说做事,连走路都小心翼翼的。
母女俩静坐在花厅,侍女们泡好一壶香茶,可俩人谁也没心思喝。郑明珠看着窗外呆呆出神,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
舞阳长公主看了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不然你出京吧,启程去你父亲老家咸阳那边住一段时间吧。”因信阳长公主乔迁宴上的事,京城里对明珠的风评很不好,她想将她送出京去避避风头,等过一段时间这些事被遗忘了再将她接回来。况且咸阳离京城长安不远,
“我不去!”郑明珠一听,反应激烈。郑家不喜她母亲,也不喜她,回去那边规矩多得要死,她才不去受那个罪呢。
舞阳长公主想起她近来递帖子进宫求见武成帝频频被拒绝的事,琢磨不定她皇兄的心思,深感焦虑。太后倒是见了她,劝她性子不要那么强,委婉地让她多用些心思在管教女儿上面。她对这些也是认下了。
“你确定不去吗?呆在京城,这事是会慢慢过去,但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你确定你能受得住他人异样的眼光?去了就不一样了,等你回来的时候,别人已经忘了之前的事了。我会在咸阳给你请几个有名望的先生,届时让你风光归来!”
其实郑明珠已经有些意动了,但重新想了想后又提不起劲了,“娘,为何独独二皇姨有自已的封地?不若你去求求舅舅也赐咱们一块吧,可以不用像二皇姨的那么大。”如果有这么一处属于他们的封地,那她去到封地上,完全就不必看人脸色行事了。
舞阳长公主一愣,接着苦涩一笑,女儿被她教得太天真了,嫡庶有别,在民间有时重要有时又不那么重要,但在皇家却有如天堑一般的存在,当然,也有庶皇子无视这一规则的,跨过了,自然成龙成凤,跨不过,那就是死。
舞阳长公主正色,经过这一遭,她意识到自已在教导孩子方面出了些问题。比如明珠能问出为何他们不像二皇姨一样有自已有封地,就和她教育失当有关。若非她溺爱,想让她活得肆意一点,不愿意让她过早地认识嫡庶以及各阶层的差异,不让她过早地意识到自已的出身放在皇家来说是卑微的。如果她早早地将这些关系和差异告知她,让她有些敬畏之心,或许这些事都不会发生了。不过这些都已经发生了,她现在要做的就是亡羊补牢。不然女儿以后不仅会害死自已,更会连累到家人的。
送她出去,这是她所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了,其实只要皇家不放弃她们,别人的闲话总是会过去的。明珠年少轻狂,谁还没犯点错么。只要皇兄不厌恶她们,那她们就还是长公主和郡主!
听完了这些,郑明珠只憋出了一句话,“信阳二皇姨命真好,那么多人护着她替她打算。”
舞阳长公主暗忖,可不是好命么?封号和封地都是先帝赐的,封地信阳离栾家的族地洛阳还很近。 一方面是给女儿无上荣耀和嫁妆,二方面是给她庇护。当时前三皇子让先帝安排她去封地,也是出于未免住在夫家本家不自在,不如另立封地两家分开。三就是有事的时候洛阳也能及时呼应相帮。再者就是按道理她本来就是嫁的京城栾家,不用出去的,但是前三皇子怕她落入夺嫡之争,才让他父皇安排她远嫁,不用去洛阳本家,就直接立个封地,为的就是以上考虑。
方方面面都替她考虑周全了。直至栾老太爷去世,栾二爷也去了,如今是栾大爷当家。栾家两房不是分家但属于分家状态了。武成帝考虑到信阳不好一个孤寡妇人待在大伯家,所以才另立新长公主府。
哪像她,什么事都得自已谋划,一嫁程家,二嫁郑家,特别是后者,去了她半条命方能如愿。不过那又如何,都改变不了她死了丈夫的事实,往后她只能靠儿子了。她的大儿子自已没见过,但这二儿子嘛,就目前所见的两面,一言难尽。
想起这些,舞阳长公主抚着郑明珠的发辫,呢喃道,“会好的,咱们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郑明珠依偎在自已母亲身上,低低地嗯了一声。
三皇子府,书房
立世子一事,必须上奏折请示他父皇。宇文珩端坐在书桌前,面前是一张打开的折子,上面尚是空白一片。墨已研好,狼毫已醮满了墨汁,但他迟迟未动笔,皆因心里隐隐觉得不妥,却又说不出究竟哪里不妥。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让人去请颜科前来。
颜科一到,宇文珩便将自已欲立世子的想法说了,问他意见。
却不知他一句话暴露了诸多信息,颜科心底重重叹了口气,皇上的心思到底还是被他们琢磨出来了。因此,赵氏会有这反应不奇怪。
久久得不到回答,宇文珩嗯了一声,询问地眼神看向他。
颜科定了定心神,对于宇文珩要立世子的事,颜科觉得不妥,还不是时机,建议他再等等。近来皇帝放出的信息无一不透露着皇上欲分封诸皇子了,颜科提议,不若在分封后再请立世子,面上也好看些。想必三皇子妃也会乐意的。
听完颜科的分析,宇文珩冷汗直冒,如果他在此时请立世子,岂不是表明了他看不清他父皇欲分封诸皇子的形势?如此愚笨,怎堪托负重任?都怪他,做事太急切了!没考虑周全。
主仆二人的对话还是被武成帝知道了。也是宇文珩倒霉,他府上前两天的异常让武成帝好奇了,暗卫那边加强了对三皇子府的监管。
听闻三皇子欲请立宇文环为世子,武成帝久久之后说了一句,赵氏是个聪明人。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三十二章谢家药厂
对于永兴坊这片区的老百姓来说,建和三十七年冬真是过得热闹无比,先是有绝嗣之危的谢家无视傅家找回来的两千金,且绕过傅家将真正的谢家嫡外孙女找到,并让其认祖归宗奉为少主。接着便是谢家新任少主的一系列表现足够亮眼,不管是给王聿治病还是腊八之际的表现都堪称一绝,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那叫一个旺。这些都是对外的表现,对国医府的内部产业,谢少主也陆续接手。
她最先接管了药坊和新医院的建设,她接手的这两处产业,一处新,一处旧,目前都在大兴土木。
这一点,原药坊工作的人最有感触,他们发现自打药坊交由少主打理后,变化那叫一个快,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先是谢少主任命谢朝为新药坊的负责人,接着是是原药坊的扩建以及招工,那一带一直有人进进出出,忙碌不已,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药坊需要改建扩建成药厂,首先场地就要扩大,幸亏原药坊往南的有二三十亩地也是谢家的。原先的药坊用不了那么大一片地,谢朝舍不得这一片地被人祸祸,便命人修了一堵墙隔开了。这片地被谢朝拿来种一些易活易生长的药材,在药厂上班的人轮流着去地里干点活。每到收成,上交一半给药坊,剩下的一半全拿来分了。这事谢朝往上禀报过,谢家上头知道了就行,却是不管的。
这二三十亩地被谢如沫直接征用了,让谢朝在上面盖起了厂房。
药厂的地面建筑还在建呢,谢朝就开始招工了。没办法,少主交待的事,他不抓紧点,人手根本就不够。
第一批员工大部分是之前的老员工,由谢朝把关,偷奸耍滑的一概不要。因工种需要,这一批人都要求识字不能是文盲,且每个人都要签署保密协议,且对个人卫生习惯还有要求。这些条条框框列出来的时候,不少人呲牙,咋弄得那么严格,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啊。但他们一看到那工钱,都不说话了。新药厂用的是新的薪资算法,他们每个月的工钱等于底薪加加班费加餐补加劳务费,每旬还有一天假。
放不放假的他们不在意,后面三项他们也没看明白,但就底薪这一项,就有一两银子一个月,比之前一个月的工钱上调了两成。有意进药厂的人想啊,就算后面这三项加起来一两银子好了,那一个月下来也有二两银银子的进账,可比之前好很多了!有相熟的来和谢朝打听那三项费用一个月可能会发多少。加班费是按时辰算的,每个时辰会比白天高两成。
以之前药坊的惨淡程度,加班费他们不敢想。但餐补,那是实打实的啊,只要他们能进新药厂,只要还在上着班,就有餐补。按照谢朝谢厂长透露的补贴额度,有三百文钱一个月。那也不老少了,要知道鸡蛋两文钱一个,三百文钱能有一百五十个鸡蛋呢。而且这是上哪干活都没有的好事,大多数差事都不管你吃的。
不过听谢朝大管事说,这只是暂时的。等人员一配齐,他们药厂里会提供饭食,愿意在饭堂吃的就在饭堂吃,不愿意的月末照样能领餐补。等后面的厂房建设好,还会提供住宿。不过这些他们听听就算,都住在京城的,都有家有室,谁耐烦住厂里啊。
当问到劳务费,谢朝则一脸高深莫测,仅透露了这费用和药厂的收益有关。那些人就琢磨啊,和药厂收益有关,那岂不是药厂赚的钱越多,他们这部分的收益就越高?想明白了这关键,大伙儿都觉得这一项基本没戏。和加班费一样的道理,以先前药坊的惨淡程度,他们不敢想。
弄清楚了,整个算下来,一个月的工钱大概是一两三百文左右,比外面强。别的活计虽然也能拿一两多银子,但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干两份活,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人药厂就不一样了,如果让晚上干活,那叫加班,还有加班费拿的。
算明白这帐,加上谢家的金字招牌,报名的人可踊跃了。经过层层筛选,第一批选出了五六十人,加上原药坊百来位老员工。不过对于老员工,谢朝可是丑话说在前头,新药厂的工作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那么清闲的。他们当然晓得了,谢家花那么高的工钱请人当然不是来躲清闲的。
这近两百人在办理了各项手续后,第二天就开工了。
谢朝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制作中药敷贴和制作九味羌活丸。然后他开始分组,每二十人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和副组长。组长负责管理,副组长则以对药物制作擅长的老师傅为主。一切准备就绪后,谢朝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处理药材。
谢如沫到时,看到的就是一副忙碌,新药厂分成一个个车间,每一组员工在不同的车间里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处理着药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