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巡视了一番后,谢如沫肯定了谢朝取得的成绩,然后话音一转,“食堂和宿舍楼快完工了没?”
谢朝一愣,忙道,“快了,按照您之前吩咐的,先将这两幢建筑修好,所以食堂会先完工,后面是宿舍,最后才轮到药厂库房等等。”
“近两百人了,如果可以,食堂先开放,不然每日进进出出,太过混乱了。”药品不比其他,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谢朝深以为然。
谢如沫递递过来一张单子,“稍晚会有一批药材送来,需要加工的,我都列在纸上了,晚上我就要见到加工好的药材,时间紧急,你得好好安排。这一批药,我不瞒你,有些是军中用药,你挑人干活的时候需得仔细些。”
谢如沫交待谢朝。
谢朝接过那张单子,仔细听完她的吩咐,才道,“少主,你放心吧。”
给沈东篱制的那一批药,需要用到的药材的炮制以及加工方法,她已经让谢朝吩咐下去了。有些珍贵成分以及容易做的成分她会放在国医府郁金院那个小作坊去加工,到时添加进去再炼成小蜜丸就成了。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三十三章禁售重楼
这些事情,谢如沫都没瞒他。谢朝是药厂的负责人,有些事是绕不过他的。而且他又是谢理的儿子,如果连他都无法信任,那她也不用展开工作了。
谢如沫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对了,差点忘了,这一批九味羌活丸尚未打包的那些,我要带走。”现在冬天,谢如沫想,或许沈东篱那边会用到这药。
为什么总忍不住把好东西给沈东篱,谢如沫不敢深想。反正都给他制那么多药了,再多给他一样,又没什么区别,谢如沫有些自暴自弃地想道。
谢朝苦笑,他估计要被那些医馆掌柜的臭骂一顿了。因为腊八义诊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谢少主那天用了两个药特别管用。腊八过后,几乎每天都有人去谢氏医馆询问中药敷贴和九味羌活丸的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两种药未卖先火。
所有的谢氏医馆都嗷嗷待哺,掌柜们伸长了脖子,就等着第一批药到店,好叫他们抖一抖威风,顺便将谢氏的招牌打得更亮。
中药敷贴因为制备工艺需要等药效发酵的原因,制作速度没有九味羌活丸快。所以这些掌柜们预计的两种药,只能先到九味羌活丸。现在,少主要拿走一半的量,交付给医馆那边的量就得少一半,他已做好被他们唾沫子淹死的准备了。
谢如沫理解他的压力,但这些九味羌活丸她是真的得拿走,而且京城这边的医馆吞量大,即使她不拿走这些九味羌活丸,也是不够他们分的。
“开了年就会好了。”谢如沫只能这么安慰他。
谢朝知道她话里的意思。谢氏药厂跟以前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会增添多套的工艺设备,有渗漉设备、制膏设备、铡刀滚石等等,许多的设备都是谢如沫根据记忆为提高药厂的效率设计的,这些设备尚在加工赶制中,也在保密阶段。等新药厂那边的车间库房等一建好,就会装上新设备。届时,他们药厂的效率就能提高上来了。
谢如沫他们不知道,她此次的巡视,在车间也引起阵阵执议。
“看到没,刚才谢朝大管事陪着的那位就是咱们的新少主。”
“好年轻啊。”
“是年轻,可少主本事大着呢。”
闻言,众人纷纷点头。
“现在少主接管了药厂,一定能带领咱们赶超医馆那帮子人的!”说这话的显然是个热血少年郎,因为他说着说着还高举手臂。
惹来同组人的取笑,“兄弟,你想多了吧?赶超医馆那边的人福利老哥我是不敢想了,只求每个月多发一些工钱就好了。”
此时你一言我一语的员工们还不知道他们这些话竟然都一一得以实现,甚至连那热血少年郎都没想到自已的话一语成真。
最先出乎他们意料的,就是发第一个月的工钱时,他们的加班费竟然发了足足一两银子!他们近来加班多,自然知道会有加班费,却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加上饭补三百文,足足发了二两银子外加三百文钱。
因为有餐补发放,家人也舍得买好肉好菜给他们补,生活的一切琐事家人全包揽了,只让他们有充足的休息后能有精力加班。不过谢朝大管事说了,年后上工管理会更严格。他们每日早上来晚上走,饭一律在食堂吃,厂里还配备了休息间,饭后休息半个时辰再上工。看在工钱的份上,他们对此都没有异议。而且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话说,药厂的伙食真不错,味道中等偏上,可架不住量多油水足哇。吃饭后还能美美睡上一觉,醒睡干活那叫一个精神十足。这样过了一个月,再让他们回到原来的日子,每个月拿三百文钱的餐补,每天在药厂和家来回奔波,中午连打个盹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不愿意了。经过这么一个月,傻子都会算,在药厂食堂吃饭,这些饭菜加起来,绝对不止三百文一个月。当然,回家吃有个好处,就是三百文全家都沾光。
家中老人也心疼孩子,孩子每个月拿二两多银子回家,他们可舍不得连餐补的三百文都榨干来贴补家里。既然在药厂的食堂吃得好,那就在食堂吃!
所有谢氏药厂的员工及其家人都以为每个月二两多的工钱已经是顶端了,逢年过节还发放些年礼节礼,对这样的福利他们已经是挺满意的了。哪知道,等药厂的药大卖,不断有马车来到药厂接货,他们拿到第一笔劳务费时,一脸的懵圈。
他们一直以为那个劳务费形同虚设,却没想到第一笔劳务费就发了相当于三个月的底薪。消息一出,不仅让家人更加重视他们在药厂的工作,也让周围的人削尖了脑袋就想进来药厂工作。
因为这份工作,里面的大小伙子说亲都特别容易。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他们还是没有拿到第一个月工钱的小新人,正兢兢业业地干着上头吩咐下来的活儿。
走出药厂时,谢如沫突然停住了脚步,“对了,整个谢氏十三条药行里有多少重楼?”
谢明一呆,重楼?这话题的跳跃性太大,他摇头,“这个暂时不知,晚点我让人去问一下药行的负责人,到时汇报给你。”
谢如沫点点头,“还有,交待他们,重楼全部禁止对外销售。”
重楼是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
谢如沫那么看重重楼,只因重楼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重楼是一味非常珍惜的药材,野生重楼生长时间长达六年,即使是现在,她估计野生的重楼也是非常少的,
她曾记得云南白药人负责人就曾说过有多少重楼就能生产多少云南白药,可想而知重楼的珍贵。
而她预计,南边的战争一日不平息,她那云南白药山寨品的需求量就会一直很大。那么重楼就不能再对外出售了,如果有可能,还需要加大野生重楼的购入量。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三十四章青囊医院
巡视完荮厂,交待完事情,下午的时候,谢如沫想着都出来了,就抽空去了一趟东郊。
东郊,原属于谢家的那两百亩地上,被一道墙从中划开,一边安静如鸡,裸露的地表上东一块雪西一片水洼:另一边则是人声鼎沸地建着地面建筑,一座座长型的屋宇拔地而起,有些地方是要种上树木或者竹子的。竹子是竹子头,埋在地里,还在上面铺了一层稻草保暖。种树的地方只挖好了坑,育好了土,只等来年春天就将树给种下。
这一座座的建筑都是按照谢如沫之前给的规划图纸建的,因为土地资源宽裕,谢如沫自然不会像后世多数的医院一样建得紧凑无比.建筑与建筑之间,都预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将来栽种植物将其隔开。
先前的工地负责人还觉得她这是在胡闹,谁家建房子都不像她这样浪费地的.但当雏形出来后,负责人住嘴了,这些屋子错落有致,还蛮好看的。可惜不能起两层的建筑,不然还会更好看。每每想到这个,负责人就觉得手痒痒。
这是谢如沫要求的,整个医院,除了宿舍楼是二层的之外,其余的建筑她全部都要求建一层的。
毕竟来看病的,要考虑到他们不便的情况,而此时是没有电梯的,这就很麻烦了。再者,现在的房子也不如后世的结实耐磨损。
谢如沫走了一圈,估算着现在的进度,问负责人,“以现在的进度,大概什么时候能完工?”谢如沫指的是完成地面建筑的设计。
负责人嘴巴一苦,“谢少主,现在离年前只有半月不到了,大家都要回去过年,再怎么赶,也要到明年二月二龙抬头左右才能竣工。”这已经是最快的了。
谢如沫也知道她建医院的时间不对,北方,冬天,地面太硬了,增加了建设难度,加上天冷,工人就算干活卖力也不比其他几个季节干得多。
亏得谢家财大器粗,肯给钱,工人们知道是给谢家建医院,也肯卖力,不然连这个进度一半都赶不了出来呢。
“我知道了,辛苦你了也辛苦大家了。再干几天,然后你就给他们放假回去过年吧,一年到头也不容易。回去前,我会让人送一批年货来,这是我们谢家的一点小心意,希望大家一起过个好年!”
两人的对话并不避讳工人,谢如沫的话刚落,全场欢呼,尽管尚不知道谢家的年货都有啥,但终归是一份心意,即使只送他们两斤馍馍,他们也高兴。
快乐是会感染的,直到回去国医府,谢如沫都保持着好心情。
今天出门,预期的事都完成了,谢如沫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回去时,没有立即乘坐马车,而是慢悠悠地沿着修好的主路往外走去。
原来东郊这边基本都是农田,谢家这两百亩地是紧挨着官道的,约有十二三丈的长度,这就比较好规划了,在此做大门,便于人们进出。届时左右两侧再弄两处停放马车的地方。
谢如沫一边看一边想着之前的规划,因此还和负责人交待,大门后退了约五丈,负责人听她说了这片地打算拿来做什么类似前庭的广场,只觉得她有毛病。这近一亩的地啊,就做了广场,而且还是医院门前的地,白白地给来来往往的人用,什么收益都没有,不觉得浪费吗?负责人简直捶胸顿足,只觉得谢如沫败家。
谢如沫有自已的考量,如果马车进了医院大门,还横冲直撞的话,伤着人是真的不好。但这种情况遇到病人病情危急,家属情急之下做出这样的行为,谁也说不好。前庭广场是很有必要的。
谢如沫没管负责人幽怨的小眼神,医院门前的广场她是无论如何都要弄的,而且这事关医院的门面。纵然她打造的青囊医馆是以医资为重,但门面也不可不重视的嘛,况且又不是没条件。这两百多亩的地,大门连带广场不修得宽敞一点,逼逼仄仄的有什么意思。而且官道现在是这么宽,以后还不知道会不会扩张,她得有所保留啊。
后来当青囊医院被后世无数人夸具有前瞻性的时候,负责人对谢如沫的一意孤行才服气了。
来到大门这一片,谢如沫留意到一个现象,在他们建设医院的周围也很热闹,似乎都有在动土的痕迹。谢如沫忍不住问了谢明这是个什么情况。
闻言,谢明的脸色变化那叫一个精彩,“少主有所不知,这些都是要建别苑的。”
“别苑?”
“嗯,咱们医院周围这一片地都被人买下了,买下来的人还都非富即贵。”
嗯?都这么有眼光?
“原先只是陆陆续续有几家打算在此建别苑而已。后来,在信阳长公主府乔迁宴后,紧挨着咱们医院的好地都被人陆续买光了。”谢明絮絮叨叨,然后他伸出手,指着左边的那一片地,“哪,这一片就是工部孙侍郎家买下的。”
“工部孙侍郎家?他家是不是有个儿子叫孙敬文?”谢如沫问。
“是,那是他家嫡次子。”谢明瞅了瞅自家少主,据说这位和少主你堂兄傅远志玩得贼好。
谢如沫心想,那就是他了,就是之前在信阳长公主府乔迁宴上说要在汝阴修建码头,还让他们关照的那位。
他们还真是看好她,在此处建别苑,无非就是想靠近这些的医疗资源,为以后作打算。
“都是聪明人。”谢如沫感叹了一句。
“周围的老百姓也不傻,随着谢家少主主持的青囊医院的入驻,这地价是飞涨啊。据说现在一亩地都卖到了二十两银子了。这东郊的地,搁以前也就七八两银子一亩,好点的能到九两十两吧。好家伙,现在一涨就是一倍两倍。”
谢如沫听完谢明的吐槽,不得不感叹,后世中国人的炒房炒地皮的基因真是有遗传的啊。而他们谢家,也成为这些人投资的风向标了吗?
午饭他们是随便找了个酒楼对付的。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三十五章礞石医学院
马车接着谢如沫他们将青囊医院绕了一圈,才回到官道。不用说,这周围的路都是谢家特意留出的,只比官道小那么一丢丢。主持修建青囊医院的负责人算是看明白了,谢家少主连修个路都要比别人宽敞。
“这是谁家的?”突然,谢如沫眼尖地发现在青囊医院左边,有一条道延伸进去,有一家打好了围堵,在低调地施工。这条道宽三丈有余,吃进去约五丈,和谢家修建青囊医馆门前的广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谢明卡壳了,他还真没留意到这里竟然有一家在低调地施工了。他很少过来,更多的注意也是被他们大门正对面沿官道那一片地给吸引住了。
“回头我去查一查。”谢明颇有些咬牙砌齿地说道。他想知道究竟是哪个王八道如此偷偷摸摸办事!
国医府,春寿堂
谢老爷子和谢如沫正在用膳,二房的陈氏哭哭啼啼地进来,后面跟着的人都一脸无奈。
“老家主,少主,你们救救长风啊。”
谢如沫赶紧让人扶着她坐下。谢如沫认出跟着陈氏后面的,除了国医府的人还有陈氏的丈夫谢长风的爹谢瑜舟,看他神色不算紧张,应该是陈氏关心则乱才一脸的慌张与悲恸。
陈氏一把抓住谢如沫的手,“少主,你们赶紧去礞石医学院看看吧,长风受伤了。”
“婶娘,你放心,这事咱们肯定管的。”谢如沫先将她的情绪安抚下来。
谢老爷子率先问道,“瑜舟,这是怎么回事?长风怎么会受伤,他不是去礞石医学院协助你主持今年的学生考核去了吗?”
“老家主,少主,是这样的,是我监管不严,疏漏了,今年的学末考核试题泄露,引起学生暴动。长风上前阻拦,然后就受伤了,一只手断了。当时场面太混乱,也不知道是谁干的。”谢瑜舟说起这事时脸上难掩懊恼。
“你现在懊恼有什么用,连儿子都护不住,你说你干嘛回来啊,儿子都带不回来,你回来做什么?!”陈氏忍不住了,一个劲地骂他。
谢如沫再次安抚她,问道,“长风堂兄的伤处理了吗?不要紧吧?”
谢瑜舟抹了把脸,“伤势不算严重,当时就让人给处理了伤口,不过为了后续的事情好处理,侄儿并未带他回来。暴动的情况已经控制下来了,也有人保护长风,他留在那不会有事,相反他留在那对那些人有牵制作用。”
谢长风的爹谢瑜舟也很无奈,妻子一听到儿子受伤了的消息就哭着喊着要来正房。连通知他爹谢洪涛都来不及。
“这事难道事前没有一丝征兆吗?”谢老爷子皱着眉问。
“有,但是侄儿当时自信不可能试题泄露,并未没放在心上。”谢瑜舟苦笑,都怪他太自负了,没将这些小道流言放在心上。
“带头暴动的学生查过没有?背后有没有人指使?”谢老爷子将情况往最坏的方面去想。
谢瑜舟摇头。
这摇头是什么意思?是没想到要去查,还是去查了没有人在背后指使?谢如沫发现她这堂叔说话说一半含一半的,靠人去猜啊,分不清轻重缓急还是啥的?
不过这些都可以押后处理,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解决这学生暴动的问题。
“四堂叔,我陪你走一趟吧。”谢如沫主动说道,这事既然已经求到他们这里,她和老爷子无论如何都得管一管的。
谢老爷子也赞同这个做法,“也好,我精力不济,让如沫陪你走一趟。”他早就有意让如沫去礞石书院走一趟,本打算是亮亮相,现在却是去收拾烂摊子。
这么一想,谢老爷子有些愧疚,谢家带给她荣耀的时刻少责任的时候多。谢婉总觉得他们偏心疼如沫,她是没看到如沫为谢家做了多少,她在尝试着用她稚嫩的肩膀挑起谢家这副重担。
谢瑜舟踟蹰,他这侄女身份是够了,就是年纪太小而且是个姑娘家,怕镇不住场子啊。不过老家主都一大把年纪了,让他来回奔波,千里迢迢去为他救场,他可没那么大脸!
再一看,连自家妻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他太熟悉这样的眼神了,这是让他赶紧答应的眼神啊。他都有点迷糊了,妻子怎么对如沫侄女一个姑娘家那么信重?他哪知道陈氏是相信自已儿子谢长风的眼光,她儿子说过谢如沫很优秀的,她一定能完美解决这件事的,并为她儿子讨回公道!
“那就麻烦少主了。”
谢如沫没再多说,站起来道,“那我们收拾一下就出发吧。”时间紧急,赶紧出发比较要紧。
“好好好。”
谢瑜舟和陈氏双双站起来,陈氏眼中满是感激。
谢如沫吩咐了谢明一句,谢明点点头,疾步而出。
约一刻钟左右,一切准备就绪,谢如沫披着披风等在门口,旁边鬼医吕紧随其后,却迟迟不喊出发。
谢瑜舟疑惑,“少主可是在等人?”瞧她一直往南边儿的路口瞧,像是在等谁。
“来了!”
谢瑜舟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只见谢明领着一个少年郎从马车上跳下来,“那是谁?”
说话间,谢明二人已来到跟前,少年郎率先打了招呼,“山长,少主。”
谢如沫为谢瑜舟作介绍,“四堂叔,这位是谢莪术,这两年刚从礞石医学院出来,目前在谢氏医馆工作。”
谢瑜舟哦了一声,原谅他庶务繁忙,还真没认出这是从礞石医学院毕业的学子。不过姓谢,又以中药材的名字命名,还是从礞石医学院出去的,想来他也是谢家之前收养的那批孤儿了。
谢瑜舟却不知道,谢如沫从他这一点想到了很多,她堂叔这态度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据她了解,谢莪术在礞石医学院所有的学生中,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了,而他作为山长似乎毫无印象。这说明了,他对医学院的事务不上心,或者是管理的方向不大对。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三十六章管理无能
谢瑜舟不明白谢如沫前往礞石医学院处理事情为何要特意带上谢莪术。
谢如沫看出了他的疑惑,主动说道,“四堂叔,谢莪术当初在礞石医学院也是学生当中的佼佼者,师弟们对于实力出众的师兄都有崇拜情结,此次带他前往,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谢如沫这番话并未避讳人,谢莪术本人也是听见了,垂下的眼睑眨了两下。他今天休沐,谢明找到他时,只说需要他陪着少主走一趟礞石医学院,他二话不说,略作收拾便跟着谢明来了。
对于谢瑜舟而言,谢如沫的话他听了,但却不觉得谢莪术能起多大的作用。但他这人闷惯了,这份不以为然习惯性地压在心底。
到了礞石医学院,谢如沫让马车在门口停下。谢瑜舟不明所以,为何不直接进去?
谢如沫问道,“学生之前是在哪闹事的?”
谢瑜舟回道,“在百草学堂。”此事他最清楚,自然是他来回答。
“那行,四堂叔,你有事就先进去,我们就不跟你一道走了。” 谢如沫决定兵分两路,不与谢瑜舟一起行动。想知道礞石医学院学生的真实想法,就暂时不能与他一起。
谢瑜舟心有疑惑,却是带着满肚子不是滋味离开的。这一路上,他这侄女表现出来的才智着实让人惊艳。他在感叹谢家后继有人的同时,心中有着不轻不重的挫败,因为侄女的优秀,更衬得他这几十年像是活到了狗身上。
在谢瑜舟乘坐另一辆马车进入礞石医学院往左边驶后,没多久,谢如沫他们那辆马车也进了大门,不过走的却是右边这条道。
这一路来,谢如沫算是看到了这位堂叔能力不足的一面了。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听话,对上位者肯服,不会不懂却又仗着辈分大而不服指令。
这礞石医学院谢如沫是第一次来,但有谢莪术带路,不愁找不到百草学堂。
试题泄露一事就发生在今天,学生们自然少不得讨论一番的,谢如沫他们一路走来,倒听到了不少消息。
为医学院忧心的少,看热闹的亦有之,更多的是庆幸不用通过考核。不管是古还是今,学生都一如既往地讨厌考试。但这情况放在礞石医学院就不对了。
在来的路上,谢如沫就从她四堂叔口中了解到一些信息。
这次的考核试题是由题库随机抽出来的,而题库里的题,则是每年由礞石医学院的先生们各出五到十道题,然后一起讨论有无逻辑错误以及常识性错误的地方以及有没有考核的价值等等,如果讨论的题都符合以上的标准,那就会收录入题库之中。每一年的年中年末考核,有新题,也会在往年的题库时抓取一些旧题,共同组成学年末考核的试题。
这一回年末考核,偏偏试题泄露了。能接触到考核试题的有五位先生,两位印刷员,这五位先生都是医学院的老资格老先生了,德高望重,也不是第一次出题了。两位印刷员呢,也是老搭档了,之前的考核卷子也是他们帮忙印刷的,没出过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