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快穿之梦里花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月廿一

    “嗯。带着孩子们,总要见一见老人。那会我弟弟还在,好在孩子们见着了舅舅。可我娘,把全天下最恶毒的话都骂出来了,赶我走。那会我发誓,我再也不回来了。年前,我爹寄信,道是她有些不好,我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心里又挂着她。”

    当父母的都说儿女是来讨债的,当儿女的都说自己是来还债的。

    李子元握住她的手,希冀能给她一些温暖。尽管花敏穿着绸缎,可双手摸上去,糙的不行。

    想必,是吃过很多苦吧。

    父母一生都在等孩子道谢,而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道歉。

    真等到的时候,心情又该如何。

    风卷着雪再下来的时候,花老吏开门了。他冷静的对着面前的儿孙们道“报丧吧。”

    一时间,屋子里充斥了哭声。很快,亲友们都聚集过来,帮着操持丧事。

    李子元收拾好东西预备走,看见花泽一个人蹲在墙角,旁边的喧闹似乎与他无关。

    “花泽。”

    “李大夫。”

    “逝者已逝,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大人心中悲痛却不能表现出来,你爷爷才是最难的那个。去吧,站到他身边去,帮着他待客处理事情。要让他知道,花家还是有人和他并肩在一起的。”

    李子元走的时候花泽已经穿上孝衣扶着花老吏应付上门的人。一夕之间,稚气褪去不少。果真,苦难总是让人成长。

    花敏顾不上亲族的指点,每日带着孩子们守灵哭灵。刘源的家人也过来吊唁。

    只是,出殡那日,花老吏病了,卧房休息中。本来就有习俗,死者的伴侣是不能送葬的。

    正哭着灵,脚夫们预备抬棺时,有族老吹胡子瞪眼,道是要阻止花敏这个不孝女送老太太上山。

    花敏拜倒在灵前,承受着亲人的指责,孤立无援。是花泽,力排众议,坚持要花敏送葬。

    “我们这一房就剩我一个男丁了。知道众位叔伯爷爷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奶奶临终有遗言,她说她原谅姑母,还让姑母好好照顾爷爷。”

    知道自己一个小辈的话太轻,干脆搬出了已逝的老太太。

    族老们这才应允。

    送葬的队伍经过李子元家的时候,她带着几个孩子送了一程。她们一家能在安城落脚,花老吏帮了很大的忙。于情于理,合该

    这个世界有人死就有人生。

    次日,虞府派人来请李子元,虞府夫人要生了。

    算一算日子,确实差不多到了。可是,怎么会想着让李子元过去呢。

    虞府的地位先前李子元不知道,在安城呆了半年多,耳朵都听出茧了。虞府老太爷可是帝师,辅佐帝王上位三年后,潇洒的告老还乡。虽然回了安城,但是帝王的信件不断。

    显然,对于这个“知情识趣”老师,圣恩犹在。

    虞太师有二子,长子在京城任大理寺卿,次子是有名的书画大家虞钦之。李子元在逃荒路上遇到的夫人就是虞钦之的夫人太原颜氏,小公子就是他的嫡子虞嘉承。

    听闻虞钦之寄情山水,尽管才华满溢,却无心官场。和夫人颜氏一见钟情恩爱多年,后院只有颜氏一人。

    坊间妇人们八卦起来,都是双眼冒光艳羡不已。

    李子元到虞府的时候,安城有名的大夫都已经到齐了。且平日里用下巴看人的老大夫们都围着一年轻男子奉承。

    钱嫂子从厢房过来和李子元打招呼。

    “李大夫,是我向夫人举荐了你。小少爷也同意了,您先在这里坐着喝会茶吧。”

    “夫人怎么样了”

    “上午发动的,产婆在里面,说是头还没入盆,急死人了。”

    “钱嫂子自己也要注意身体。您现在可是双身子呢。”

    “夫人体恤我,每日就让我过来陪着说会话。说起来,还是要感谢大夫您,要不然我这把年纪了,都不敢想。”

    “说什么呢。您和夫人不也差不多年纪么。身子调理好了,还有二胎三胎呢。年前您让人送东西过来,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多谢钱嫂子。”

    “谢啥。我先去那边呆着,有什么事差个丫鬟叫我一声就得。”

    “诶好。对了钱嫂子,那边什么情况啊”

    李子元指了指正桌边上围着的人问道。

    钱嫂子把她往角落里拉了拉“那位,是现在太医院院判的长子沈大人,跟我们二爷是拜把子兄弟。这回正好路过安城,我们爷把他留这连年都没回去过。就是想着让他给我们夫人压阵呢。你呀,也别往跟前凑,免得别人说闲话。”

    话说完钱嫂子就走了,徒留下脸色尴尬的李子元。

    别往跟前凑,你是个寡妇了。虽然是好心,李子元听着还是不舒服。合着她一个女人,连跟人讨论下医术都不行了

    一等就是一天。虞钦之和虞嘉承来来回回了几次,后面虞嘉承被请走了,虞钦之则坐到了那位沈大人对面,两人下起了棋。

    李子元等的无聊,索性找小婢借了个小炉子,用带来的东西做丸药。

    时下人们用的丸药,多是以蜡为衣。李子元更讲究一些,她用蜜蜡。一来保证口感,二来药效也会更好。

    去年虽说赚了些钱,可基本上花的一干二净。李子元也发现了,赚钱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单靠问诊开药,养活一家老小有些难。更何况答应了几个女儿的嫁妆呢。

    丸药是李子元准备今年推出的新品,以最简单也最有经验的消食丸打头阵,往后慢慢再开发新的。

    像平民百姓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爱看大夫。往往,喜欢拖延,时日一长,没什么问题也拖出问题了。如果有了丸药,基于基本的情况,可以自己有个判定。比如头天出门,穿少了,回来就打喷嚏流鼻涕甚至有些发烧这时候家里面备上一些丸药,就方便许多。染了风寒,吃一粒治风寒的丸药试试。肚子疼,若是吃多了,吃一粒消食丸看看情况。比请大夫上门,再开药开熬药要便宜许多。

    李子元一心一意的鼓捣药,冷不丁发现身后站着人,唬的一跳。

    是那位京城来的沈大人。

    想起钱嫂子说的话,李子元只点点头算作打招呼。懒得互通姓名,免得生什么幺蛾子。

    还别说,沈大人三十来岁,看着特别有成熟男人的魅力。神情冷淡的样子,有那么一丝丝像陆川。

    想起陆川李子元的脸色变有些不好,正好此时产房出来人了,道是请大夫过去看看。

    稳婆急的直转圈圈“本来胎儿未入盆,我使了手法已经下去了。按理说应该快了,这半天没动静。”

    虞夫人早就被屏风和幔帐遮的严严实实了,只伸出个手。沈大人摸了摸脉皱着眉头道“虽说脉象有些弱,但是身子并没有什么问题。去,拿先头开好的药熬一碗过来。”

    身体没有问题,其余的就不是他能负责的了了。那碗药,不过是让人有些气力罢了。

    李子元站在大夫们后面默不作声。有太医院嫡传大佬在,也有安城经年的老大夫在,她还是装鹌鹑最合适。可听着虞夫人的隐忍的低吟声,身为女人身为大夫,她做不到熟视无睹。

    偷偷把钱嫂子叫到一边,问她能不能进到内室。

    钱嫂子咬咬牙,不敢做主,去门口请示了虞钦之。等虞钦之点头,李子元方能进去。

    “厨房可有甜酒酿打两个鸡蛋进去,要碎的那种,不用嚼直接喝最好。让夫人吃了,攥点劲。”钱嫂子看李子元胸有成竹的样子,帕子一甩吩咐丫鬟们去弄去。

    李子元凑到虞夫人身边,用帕子给她擦了擦汗“夫人,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周嫂子。来,您听我的,吸气……对……在呼气……对,很好,跟着节奏,是不是觉得不那么痛了好,来咱们先喝一点甜的,后面一鼓作气,顺顺利利的就生了。”

    一边引导虞夫人,李子元一边和稳婆打配合。半个时辰不到,婴儿落草了。

    是个红皮肤的女婴。

    稳婆抱着孩子出去报喜,李子元喊丫鬟帮着收拾,凑到虞夫人身边道“夫人您真厉害,女公子可健康了。看您头发都湿了,我帮您包起来如何”

    职业病一时没忍住。

    以前产科轮转的时候,见多了家人只顾孩子的,李子元曾被一个产妇的眼神震撼到。打那以后,有产妇生产完,若是无人陪伴,她便过去说些鼓励的话。

    比起新生儿,经历过生产的女人更需要呵护。

    随便扯了些话题,李子元和虞夫人说了几句话,很快虞夫人便睡着了。

    李子元探头看了下身,又把了把脉,感觉没有什么事便出去了。

    主母生孩子,遇着喜事了。虞家上下这会有点乱,找钱嫂子打了声招呼李子元便回去了。

    次日虞府来人,送了不少东西过来,还派了二管家来请。

    “李大夫,真是不好意思。昨儿府里事情多,怠慢了。您看,我们夫人请您上门坐一坐。”

    “稍微等一等,我准备些东西。”

    不是李子元拿乔,昨儿去是作为大夫去的。今儿人家说了是请上门做客,她总得准备些礼。

    收拾起来也快,好在有马车在,不一会儿就到了。

    进了府里,走到一半李子元觉得有些不对。便问带路的“去夫人的院子,不是往这条路吧”




第256章孤儿寡母(教女)
    “您是李大夫吗”

    “是啊。”

    “家主人吩咐了,带您去南院。”

    “南院你们夫人不是住在南院的吧”

    细想想,如果是夫人派人去请,应该是找个得力的嫂子去。派管家,她李子元还没大牌到这个地步。

    且,生产第二日有精力叫她上门说话吗

    李子元虽提出了疑问,也没为难带路的小子。他不过是听命行事,问他也问不出个事来。

    等到了南院,正厅里人声鼎沸,另有小丫头子把李子元领到了偏厅。

    才端起茶盅,沈大人过来了。

    李子元忙起身见礼。

    “李大夫,听说是去岁从汇县逃荒到安城的”

    “是。家中逢难,幸得安城收留。”

    沈大人点点头道“想必李大夫也经历了疫情”

    “是。”

    猜不到沈大人想说什么,李子元只捡保险的回答。以虞府的势力,恐怕早就把李子元的身家背景调查的干干净净了。

    “既如此,沈某就开门见山的说了。”

    沈大人喝了一杯茶,细细说了缘由也给了李子元选择权。

    “宫中亦有女医,专门服务后宫。圣上忧心民众,派我来安城统筹试点,李大夫医术高超考虑一下吧。”

    “不用考虑了,我愿意。”

    “好。那便跟我过来吧。”

    李子元同沈大人一同去了正厅,这才发现,安城大大小小的大夫都聚到了一块。

    “各位大夫们,这位李大夫善妇科和儿科,也会加入我们医民署。”

    碍于沈大人的身份,大夫们并没有表态。大家都在同一个行业呆着,脸熟的很。李子元做的生意算是捡他们剩下的。骄傲如大夫们,并不稀得看妇科病。家里开化一些的,会教家里女儿儿媳一些基本医理。

    有机智的老大夫上前作揖道“一切都听沈大人吩咐。”余下的纷纷上前表忠心。

    平成帝可谓不可多得的明君。去年疫病死了不少人,才将将安抚住百姓,马上就安排预防措施,试点医民署。

    听沈大人的意思,医民署的主要工作是搜集相似病例。比如说每旬所有大夫碰头一次大家就旬内接触到的病例进行个简单的沟通。如出现大量的同一症状患者,医民署要尽快和官府沟通,是施药问诊还是统一治疗,都要尽快做决策。

    “目前来说,医民署是第一次实践。各位大夫们济民救民,想必比我要了解的更多。现在还是年边上,请各位回去后都好好想一想以后计划如何实施。等衙门那头把医民署安置好了,咱们再碰头进行下一步。今天都辛苦各位了,管家已经备了水酒,请各位好好享用。”

    李子元一个女人家不好久留,沈大人做事挺周全的,派人拎了食盒送她。食盒上下有八层,上面打着八仙楼的印记,看样子是酒楼里送的席面。这样想想,李子元一个人分一桌席面,还是赚了的。

    来都来了,李子元还是请二门的婆子去通传了一下,让找一下钱嫂子。

    礼物留下,说了几句保养的话,自个还是回去了。

    奇了怪了,院子里谁也没在。李子元谢过送他回来的小哥,自己把食盒拎到了正堂。

    “二娥二娥三丫”

    孩子们呢

    正预备去找,二娥从自己房间出来了,眼睛一看就是哭过了的。

    “怎么回事”

    二娥挤出笑容道“娘,您回来了。”

    “嗯。她们几个呢”

    “刘大爷带着哥哥去城隍庙了,说是有些老乞丐病了。”

    这事李子元知道。年边风雪多,城隍庙漏风漏雨,里面的乞丐缺衣少食的恐怕扛不过来。年前就让刘大爷把家里淘换下来的旧衣裳被褥送过去了。这会子,应该是去送风寒的药了。石头和珍珠先前受过乞丐们的帮助,每次刘大爷要去,他们都乐意跟着。有石头和珍珠的地方就有大锤和细妹。刘大爷不会饿着他们的,由着去吧。

    “行吧,二娥你从食盒里捡两样菜热了,咱们中午随便对付两口。剩下的等她们回来再说。”

    二娥见李子元不问她三丫去哪了,有些忐忑,时不时的看向李子元。等饭菜端上来,李子元自顾的吃,脸色平淡,她忍不住了。
1...109110111112113...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