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第0135章 美人如玉
    石闵正在紧锣密鼓地操练新兵的时候,黃韶没少派人去他的府上套近乎。但因为石闵不在家,衣食住行都在军营的原因,黃韶没办法,只好找来了秦牧,细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于是乎,秦牧又代为转达黃韶的话,大致上的意思就是有一些生意上的事情,想要与石闵谈一谈。

    众所周知,石闵已经把家中的酒楼、酒窖、丝绸等生意都交给了夫人董巧巧打理,黃韶若果真是想谈生意的话,大可以找董巧巧谈。

    可是黃韶现在这么拐弯抹角地找石闵,可见此“生意”非彼“生意”!

    石闵想了想,觉得可行,毕竟赚了一个美娇妻的同时,又能得到黃韶这么一位大财主的鼎力支持,想想都很划算。

    随即,石闵备上了一份厚礼,拜访黄府,在与黃韶寒暄了一阵之后,便又被一个婢女引路,到了后宅的一处花园里。

    “铮!咚!……”

    还没近前,刚刚步入了这个花园,石闵便听见了一阵清脆而又灵动的琴声。

    那个引路的婢女福了一礼,随后退下。

    石闵放眼望去,只见一名身材婀娜多姿,背影曼妙的女子背对着自己,而那个女子,手下抚琴,一张古木雕刻的古色古香的琴摆在桌案上,一道道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拨动出去,扣人心弦。

    石闵生怕打破这难得的一幕,生怕打破这悠扬而悦耳的琴声,故而蹑手蹑脚地近前,闭上了眼睛,细细地体会这琴声中被倾注的感情。

    指尖流淌出声音如展翅欲飞的蝴蝶,扑闪着灵动的翅膀,清亮亮的流淌着,又好似塞外悠远的天空,沉淀着清澄的光。

    玉手轻佻,只见那芊芊玉指在琴弦上风快的弹奏着,琴声尖利、高昂,却不突兀。犹如无数烈马跑去,壮怀激烈……

    石闵出身将门,但却并不是一个赳赳武夫,先秦时代所传承下来的传统还在。武将世家出身的石闵,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锻炼,不仅是习武,学习文韬武略,学习排兵布阵之道,就连琴棋书画样样都不能落下。

    对于琴艺,石闵还是略知一二的,只是弹奏不出这般好听而动人的琴声而已。

    这琴声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一曲毕。

    石闵还没回过神来,就只见大婵睁着美丽的眼眸看着自己:“大都督”

    “噢。抱歉大婵小姐,是石闵失礼了。”石闵还是表现得彬彬有礼的模样。

    这个时代,不同于后世的女人喜欢小鲜肉,唇红齿白,貌比潘安的男子固然受人喜欢,但是风度翩翩,高大魁梧能给人一种安全感的男人,显然更受到这些古代女子的追捧!

    没办法,这是一个乱世,连自己都男人都无法保护你,估计没什么活路了!

    黄月婵脸朝花束、身形苗条,长发披于背心,用一根粉红色的丝带轻轻挽住,一袭白衣,鲜花一映更是粲然生光,只觉她身后似有烟霞轻拢,当真非尘世中人,待她转过身来,才见她方当韶龄,不过十八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她秀美的娥眉淡淡的蹙着,在她细致的脸蛋上扫出浅浅的忧虑,让她原本美得出奇的容貌更添了一份我见犹怜的心动。

    石闵赞叹地道:“大婵小姐,你方才弹奏的琴声实在是太好听了,我一时之间入了迷,不能自已,还请你多多包涵。”

    “大都督谬赞了。坐吧。”

    “谢小姐。”

    黄月婵低着头,有些羞赫地道:“大都督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叫我婵儿妹妹。”

    “噢啊,好,婵儿妹妹,那日后我就这么叫你了。”

    “大都督,事情婵儿已经听父亲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婵儿必遵之。”

    &nbs



第0136章 延津之战
    公元前342年二月初,石虎会盟二十一路诸侯于襄国的观雀台,饮宴过后,颁布讨伐逆贼石宣的诏书,诏书中列举石宣的十大罪状,罄竹难书,诸侯皆愤慨。

    石虎拜石闵为大司马、讨贼大都督,节制诸军,负责平定叛乱之事。

    二十一路诸侯近三十万之军,再加上石闵原有的部众和其他将领的兵马,接近六十万,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和防止一些突发状况,石虎留下了其中的二十万之众,只给四十万人马石闵,后者欣然接受。

    二月四日,石闵率军出击,与石宣亲率的叛军在延津遭遇,双方隔着一条延水进行大战。

    “杀啊!”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号称“八十万”兵马的叛军处于防守的劣势,而仅仅只有四十万军队的官军却处于上风,属于进攻的一方。

    官军的将士们在己方的投石机、床弩、箭雨等杀伤力极强的重武器的掩护之下,通过搭设浮桥,或者撑船的方式渡河作战。

    为了击退来犯的官军,叛军那边严阵以待,修筑了壁垒,放射火箭,焚毁了浮桥、船只。整个河面,一片火海,被火箭烧到的官军将士们哀嚎着,钻到了水底,被活活地淹死。

    交战了一日,官军未能强渡延水,在丢下了近万具尸体之后,官军随之鸣金收兵。

    石闵击鼓聚将。

    “诸位,强渡延水,我军必损失惨重。对面的叛军已经在沿岸建造壁垒,搭设工事,严阵以待,还好事前,我已经命人打探过延水之深浅,在延水一角有一个浅滩,兵马可直接渡河!今日一战,叛军必心存侥幸心理,认为我军不会夜袭,也不能确定我军会从何处夜袭。故而这个时候发动夜袭,是为最好之战机也。”

    这时,姚弋仲站出来道:“请大都督下令,末将无从遵从!”

    “好!姚弋仲听令!”

    “末将在!”

    “命你率精锐步骑五万,抢先渡过延水,占据险要之地,拖住敌军!”

    “诺!”

    石闵又道:“其余诸军,在大战打响之后,当从沿岸发动渡河作战!使叛军首尾不能相顾!”

    “遵命!”

    子时,姚弋仲率领的五万精锐步骑便举起火把,趁机渡过延水。对面负责防守的叛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突如其来的官军所破,彻底登陆,叛军大败,纷纷四散而逃。

    官军的铁骑是得势不饶人的,在姚弋仲的号令之下,数万骑卒挥着嗜血的斩马剑,肆无忌惮地屠戮着到处逃窜的叛军将士。这些叛军将士压根儿就没有多大的战斗力,好多都是刚刚拿起武器,没有经过什么系统的训练的新兵蛋子。

    这些新兵能打顺风仗,壮大声势,但是碰上逆风的战事,便一击即溃,溃败之势是无可挽回的。

    “姚弋仲那里已经渡河了!”看见对岸亮起的火龙一般的火光,石闵心下大定。

    接下来,在石闵的号令之下,官军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对对岸的叛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

    仓促之间的袭击,叛军根本反应过来,就算将领们反应过来了,想要发号施令,但是碰上了一面倒的屠杀的士卒们根本不听使唤,丢盔卸甲,早就跑得没影儿了!

    不到半个时辰,石闵便率着军队全部渡河,乘胜追击,冲击对面的叛军大营。

    “撤!快撤!”石宣自知大势已去,不敢再在这里驻足了,于是慌乱之下,便带着数百骑狼狈地往南方逃去。

    这个时候,正规军与杂牌军的战力就凸显出来了。

    在石闵的号令之下,几十万的官军长驱直入,一路追杀溃逃的叛军将士,但凡是没有跪下来投降的,甚至是晚了一步,统统被赶尽杀绝。乃至于一些已经跪地求饶的,碰上了残忍嗜血的胡人骑兵,都会被砍掉了项上人头,死状凄惨。

    石闵打手一挥道:“传令下去!投降不杀!”

    “大都督有令!投降不杀!”

    “大都督有令!投降不杀!”石闵的命令被迅速地传达下去。

    一些杀得兴起的胡人骑兵,碍于石闵立下的严



第0137章 只诛首恶
    在延津之战的捷报传来的同时,石闵的一本奏牍随之摆到了石虎的桌案上,供其阅览。

    首战告捷,即大败了叛军,几乎将叛军主力消灭殆尽了,石虎不由得大喜过望,但是石闵从前线传回来的奏牍,却让石虎的眉头一皱,脸色跟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不过,这到底是石闵的请求,又是为了国家的根本而考虑的,石虎不敢马虎,便将自己最为信任的谋臣申钟和申扁这对夫子召进宫里,共商此事!

    申扁听说了石闵的请求,在向石虎恭贺战胜之喜后,又道:“大王,臣以为大都督所考虑的事情不无道理。延津一战,降卒多达二十余万,若是全部杀死,只怕会失去天下人的心。这且不说,此战,为平叛之战,本身就是我大赵国的国力进行的内耗,内耗愈发严重,国力就会衰退!”

    “申钟,你认为呢”石虎沉吟了一下,又将目光放到了在一侧低头不语的申钟的身上。

    申钟回答道:“大王,申扁说的没错。经过先帝与大王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中原的人口这才有所恢复,稍有起色,若是大王执意要杀死这二十余万的降卒,只怕国内不知会出现多少的寡妇,多少的儿女没了父亲,如此民心必乱。大王若欲扫灭列国,建立秦始皇、汉高祖一般的统一的伟业,无有青壮作为兵源是不可以的!”

    “所以,臣亦请大王为了我大赵国的百年大计,为了统一之大业,对降卒宽大处理。只诛首恶,在战后释放这些降卒,使之卸甲归田,或者戴罪立功,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申钟口中的“先帝”,便是石勒。

    其实,羯赵国有两位“先帝”,石勒与其子石弘,后者在位四年,不过是石虎手中的傀儡皇帝,不值一提。

    所以石弘一直都被世人所忽略,存在感极低。

    石勒初起时,往往对攻下的坞壁垒征收义谷,有时也以掠夺方式获取军粮。约在313年始采用租调剥削方式。

    石勒下令州郡检查户口,征收田租户调,规定户赀出帛二匹、租谷二斛。

    称赵王后,石勒较留意于农业生产,常遣使者循行州郡,劝课农桑。故当石虎统治之初,租入殷广,邺都的中仓每年有百万斛的租谷输入,沿水次诸仓也储积了不少粮食。

    羯赵国采用胡、汉分治政策,设置大单于统治各少数族人,又设置专门的官职管理胡人辞讼和出入,甚至强行规定称汉人为“赵人”,胡人为“国人”,并严禁呼羯为胡。

    石勒、石虎均沿用刘汉的徙民办法,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迁往其统治中心襄国、邺及其周围地区,以便控制。对人民的统治,除以州、郡行政系统管理外,同时存有以军事组织形式管理并占有人口的制度。

    得益于石勒的一些政策,赵国的黎庶虽然一直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好歹能活下去,人口有了一定的增长,较之于三国时期人口多上许多,不过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匈奴人、鲜卑人、氐人、羯人和羌人,汉人占了各族中的绝大部分。

    现在的石虎还没意识到汉人对于羯赵朝廷的危害性,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便有意“苦役晋人”,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起义不断发生。

    石虎摆了摆手道:“朕又何尝不知可是申扁申钟,你二人可知道,朝廷当前的心腹大患乃是石宣的叛军,一日不拿下邺城,一日不杀死石宣,一日不能平定叛乱,朕心难安,国内的动乱就不会停止。”

    “而现在,石闵虽然率军在延津大破叛军,几乎歼灭了叛军的主力,但是叛军在邯郸、武安一带布置了重兵,仗着城高池深,叛军必定负隅顽抗!我军若无多余的粮秣,只怕是无以为继,不能早日平定叛乱啊。”

    闻言,申扁颔首道:“大王是在担心我军受挫,不能早日平定叛乱”

    “不错。在战前,朕已经征集了许多的粮秣,可是再养上这二十余万的降卒的话,恐怕支持不了多久。而且,这些降卒人心未附,难以管理,若是就地遣散了他们,又回到叛军的阵营里,继续为虎作伥,阻挡王师又待如何而要管理这么多的降卒,不抽出一些兵力看押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又如何能保证我军可以势如破竹,一举拿下邺城,平定叛乱呢”

    听到这话,申钟与申扁父子二人面面相觑,随后,还是申扁站出来道:“大王,既然对降卒争取宽大处理的事情是大都督提出来的,何不让大都督自行解决”

    “此话怎讲”

    “当前的要务,便是平定石宣之乱。请大王让大都督立下军令状,保证能在三个月之内捣破邺城,杀死石宣,平定叛乱!否则这二十余万的降卒便养不得,只有尽数杀之了。”

    “善!”

    石虎的密信很快就送到了石闵的手里。

    三个月之内平定叛乱,真的能做到吗老实说,石闵的心里没底,不过为了留下这二十余万的降卒,石闵只能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了。

    饿着肚子,走投无路的人是很可怕的,偏偏那些降卒中,有着不少都是汉人!

    为了保住汉家的元气,不至于将来受制于胡人,沦落到无兵可用的地步,石闵只好冒着掉脑袋的危险,立下军令状。

    若是三个月内,石闵不能长驱直入,攻破邺城,取下逆贼石宣的首级,平定叛乱,便提头来见!

    绕是如此,石闵不是那种喜欢吃亏的人,做好事不留名,这不是他的一贯作风!

    这不,为了震慑和管理这些降卒,石闵在延津设立了战俘营,如圈禁鸡犬一般,把二十几万的降卒都关到了战俘营里。

    同时,石闵还打算杀鸡儆猴,将降卒们集中起来,并且把叛军中百夫长以上级别的将领都揪出来,跪在这些降卒的面前,来一个杀一儆百。

    石闵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了高台,俯瞰着底下形形色色,满是惶恐的神情的叛军降卒。

    &n



第0138章 邯郸
    “杀啊!”

    邯郸城下,士气高昂的官军将士正在架着云梯,悍不畏死地登上城头,与叛军展开生死搏杀。

    邯郸,这一座千古名城又迎来了残酷的战火!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

    据石闵所知,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而成为邯郸。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华夏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1...4546474849...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