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鼓励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天下贤士汇集于稷下。”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次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这即是说,继齐威王时稷下学兴盛之后,齐宣王时再度兴盛起来,而达到鼎盛时期。

    这种盛况,既是齐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产物,也是当权者重贤用士,思想开放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石遵点了点头,不禁喜形于色“如此甚好。魏王,这稷下学宫一旦设立,天下贤才必定进入稷下学宫,尽入我赵国也!”

    “陛下!”石闵一脸恭维地道,“到时候,陛下肯定是被世人传颂,人人交口称赞的贤君明主!”

    “好!魏王,建造稷下学宫,招贤纳士的事情便交由你处理,有什么需要,但说无妨。”

    “谢陛下!”

    ……

    正阳门,城门口。

    此时此刻,城门边上贴着一张告示,白纸黑字,边上还有几个负责维持秩序,手持长枪的甲士,一个识字又大嗓门的军官在那里喊话。

    “诸位且听着!……”

    城门口顿时就有许多人过来观看,不管是游学的士子,吆喝的贩夫走卒,闲来无事的升斗小民,还是衣着华丽的达官贵人,都人头攒动地挤到那里,去看看朝廷颁布了什么新的政令。

    “陛下诏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变得而用之。”

    有大字不识一个,目不识丁的小民摸着脑袋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求贤令!”

    旁边的一个士子道“朝廷颁布求贤令了。”

    这求贤令,翻译过来就是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

    不!

    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

    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

    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

    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此时此刻,邺城的各个城门口都已经张贴了求贤令,剩下的,已经广而告之,正在往赵国的四方奔袭而去。这求贤令便如同一张大网,相信很快就能张贴在赵国的各个大小城邑,乃至于乡里之间。

    现在的石闵,与庾文结伴而行。

    庾文看见这求贤令,不由得哑然失笑道“这好端端的,赵皇为何求贤呢”

    “人才嘛,多多益善。人才对于国家而言,那是不可或缺的,赵国多猛将,最缺乏的,就是能够治国安邦的人才,甚至是治理地方的人才都很少。庾小弟,赵国这天,是要变了。”

    庾文叹了口气道“确实是要变天了。原本以赵国的军力,可谓是天下无敌,眼下又有这求贤令,可想而知,天下许多贤才闻之,必将争先恐后地涌入赵国,涌入邺城。天下的贤才何其多也,其中怀才不遇者更多。这个事情若是被赵国办成了,只怕这天下,迟早要落入羯人之手啊。”

    石闵微微颔首“自魏晋以来,所推崇的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导致国家的人才大量流失,现在朝廷此举,确有开一先河之魄力,相信再过不久,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才就会进入邺城了。”

    “庾小弟,我听说招贤馆已经开始招贤纳士,稷下学宫还在建造阶段,你我何不去一试”

    不曾想,庾文断然拒绝道“庾文宁死,不可折身事胡虏。”




第0210章 王猛
    “大王,侍中徐统求见。”

    这一日,石闵正在府衙内批阅奏牍,便听见花木兰小跑进来禀告。

    哦徐统

    “请进来。”

    “诺。”

    石闵与徐统同朝为官,对于此人,石闵还是颇为敬重的。徐统官至侍中,为人谦和,擅于中庸之道,是典型的黄老学术的代表人物,其门生故吏可不少。

    石闵作为汉人在羯赵国的领军人物,赵廷之内的汉臣,他自然一个个都认得。这个徐统,与石闵没什么交情,但是与人为善,终究不是什么坏事。

    侍中,秦始置,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降,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所以说这个徐统的官职和权力可不小,与宰相都大同小异的。

    石闵随即起身相迎“徐大人,今天是什么风把您老吹来了”

    “哈哈哈,魏王客气了。”

    “徐大人,请坐。来人,看茶。”

    石闵随之与徐统对席而坐。

    “徐大人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

    “难道没事就不能到魏王你这儿讨一杯茶水喝吗”徐统眯着眼睛笑道。

    “徐大人说的哪里话您老能来,使孤王这里蓬荜生辉,没事,咱们可以常走动嘛。”石闵一点都不倨傲。

    徐统微微颔首道“魏王,实不相瞒,今日老朽前来,还真是有一事要禀告给你的。”

    “请讲。”

    “魏王最近受陛下之命,负责招贤馆、稷下学宫的事情,想必是忙得很吧”

    “能为招贤纳士而忙活,孤王幸甚至哉。”

    “魏王果真爱贤也,看来老夫这一趟没有白走。”

    “噢难道徐大人此来,是有贤士举荐”

    石闵愣住了,徐统可是堂堂的侍中大人,举荐贤才,直接上书石遵就可以了,甚至,在他徐统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安排几个小官还是可以的。

    难不成,徐统要举荐的人很厉害还要授予极高的权位

    石闵猜得没错。

    徐统说道“是的。魏王,老朽有一个不情之请。老朽作为侍中,为国举荐贤才,责无旁贷。前两日,老朽在宴会上见一人,甚奇之,此子之象,贵不可言,而观其言行举止,落落大方,谈吐不凡,非以人中龙凤,国士无双不能誉之。”

    “能得到老大人如此高的评价,其人必是有真才实学的!”石闵当即眼前一亮,“此人是谁现在身在何处”

    “此人名唤王猛,原籍晋国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我赵国魏郡。”

    “王猛!”石闵傻眼了。

    “怎么,魏王认识此人”

    “不,不认识。”石闵摇摇头道,“请老大人继续说。”

    徐统抿了一口茶水,接着道“魏王啊,不是老朽胡说,而是此子之相,当真是老朽从未见过的。这个王景略,不过弱冠之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

    “他游学到邺城,老朽观其不凡,故而召请他为功曹郡守或县令的总务长官,掌人事并得参与政务。不料王猛遁而不应。”

    徐统忧心忡忡地道“魏王,此子有大才,若不能为国所用,恐为祸患啊。”

    “老大人,孤王知道了。老大人素有识人之明,这一点孤王还是知道的。这样吧,孤王随后会派出人手去搜寻这个王景略,请老大人放心。”

    “如此,那就拜托魏王了。”

    王猛,终于出现了吗

    石闵的心情有些激动,难以平复。

    王猛是谁啊那可是十六国第一名相,可以比肩商鞅,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的牛掰人物!

    在原来的历史上,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为政着重以法治国,赏善罚恶,故此虽如强德等权贵犯罪亦敢于处以极刑,而有贤才的人王猛亦会加以提拔。而其本人亦着重善恶,小恩必还,亦睚眦必报,故当时有人以此去批评他。

    现在,历史的轨迹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偏差,彻底崩坏了。

    不过对于王猛这个人,石闵是志在必得的。如果得不到,便毁掉他!

    让石闵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千方百计想要找到的王猛,此时此刻正在一家客栈里,与他的谋臣秦牧聊天。

    “师兄,多年不见,你一向可好”

    秦牧看着眼前的这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不禁微微颔首,说道“我过得很好。景略,你呢还有师父他老人家如何”

    “师兄,我已经开始游学了,历时一年多,师父亦是漂泊不定,了无音讯的。此来邺城,没想到能见到师兄你,真是太好了。师兄,你这是……入仕了吗”

    看着秦牧的衣着打扮,王猛不禁有些疑惑。

    秦牧偏重于武略,自小习武,学习排兵布阵,运筹帷幄之道,所以早在出师前,秦牧便是一副游侠的打扮,仗剑而行,不曾想几年后这一见面,秦牧已经改头换面。

    依稀白衣,腰挂玉佩,风度翩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士族的公子哥呢!

    秦牧笑着道“我早年便入仕了。”

    王猛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讥讽的话。换作一般一腔热血的汉家学子,羞于与胡虏为伍的话,可能早就出声讥讽了。

    但是王猛没有。

    在这个乱世中,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无论是乱世还是太平盛世,都是这般的道理。他们这些人学的的本领,若是没有用武之地,跟活死人有什么区别

    至于民族概念,他们不是没有,只是较为淡薄。

    王猛生于剧县,晋国治下,却还是跑到羯人统治的赵国来,不就是为了谋一条生路,也好出人头地吗

    “师兄现居何职”

    ”大都督府一长史。”

    长史,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

    长史最早设于汉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将兵长史),除此之外,边地的郡亦设长史,为太守的佐官。

    其后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多设长史。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亦称为别驾;但大都督府的长史则地位较高,甚至会充任节度使。

    明清时代的长史设于亲王、公主等府中,执管府中之政令。

    大都督府的长史

    王猛愣住了。

    这个长史应该秩比二千石,地位高于一般郡守,相当于三品大员的存在啊!毕竟石闵这个大都督,可是武将之首,秦牧作为他的长史,其尊宠可见一斑!

    “师兄竟然是魏王驾下的长史。”



第0211章 内忧
    “难怪……”王猛点了点头,若有所悟地道,“魏王年纪轻轻,便霸绝天下,短短数年之间,击燕、伐晋、破代、征凉,扫灭石宣、石世之乱,无往而不利,战功赫赫,想必师兄你在其中出了不少谋略吧”

    “景略,汝此言差矣。”

    秦牧笑着道“吾多谋略,然则我家大王更多奇策也。即便没有我秦牧,魏王想要立下这诸多的功勋,亦是不难。”

    “愿闻其详。”

    “吾是在魏王伐代之时遇得明公的。我依稀还记得,魏王那时对我说的话当今天下大乱,四海鼎沸,你又能去哪里呢我看你武艺非凡,非等闲之辈。不如跟随我吧!就这样,我投效军旅,成为了魏王的幕僚。”

    “魏王当真有如此魅力值得师兄追随吗”

    “哈哈。景略,还记得在出师之前,为兄对你说过的话吗秦牧这一生,非明主不侍奉!当今天下,堪称明主者又有几人苍茫大地,谁主浮沉魏王懂我,用我,信我,待我若手足,若我秦牧为商君,魏王便是秦孝公;若我秦牧为张子房,魏王便是汉高祖;若我秦牧为郭嘉,魏王便是曹孟德;若我秦牧为诸葛孔明,魏王便是刘玄德!”

    秦牧掷地有声地道“景略,魏王身上有着许多吸引人的地方。我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普天之下,若是连魏王都不能复我汉家社稷,一统天下,百年之内,便无一人可以!”

    闻言,王猛不禁愣了一下,随后摇摇头道“师兄,没想到你对魏王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吾虽游学,但自问对于天下大势还是略知一二的。魏王,固然为雄主,但是其心志如何,其治国之能力如何,还有待考究。这且不说,北方除了西凉一隅,余者皆为胡人国家,汉家当兴,五胡焉能不群起而攻之”

    “固所愿耳。”

    秦牧云淡风轻地道“景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年之内,北方必有大变,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猛心下了然。

    看来年之内,羯赵国就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就是以石闵为首的汉人势力强势崛起,建立起又一个称霸北方,傲视天下的汉人国度。

    “师弟,我诚心邀请你,投效于魏王的麾下吧。魏王乃明主,如今的形势,我不相信你看不出来,普天之下,举目四顾,除了魏王,谁人可主华夏神器”
1...8182838485...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