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双谐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三天两觉
像什么“鲤鱼多少钱一条”、“土豆多少钱一斤(在我们的宇宙中土豆于明末才由沿海一地传入中原,大朙设定上比大明要长久,所以这时已普及了)”、“杭州有几间寺庙”、“西湖有多大”、“孙府是几进的院子”等等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孙陵他一个土生土长的汝阳县人,怎么可能说得出来?
再者……以习武之人自居的孙陵,在这审问期间动不动就被孙亦谐这位“县太爷”连打带唬,寝技都用上了,你就是让他继续装,他也装不下去了。
于是,孙陵便承认了自己并不是孙亦谐,只是借其名号招摇撞骗。
但……他仍是抱着侥幸心理,想要把今夜偷银子的事情给揭过去,毕竟这银子真不是他从老爷家里给偷出来的,而是在“意外”情形下顺手牵羊的;另外,关于招摇撞骗的事情,他也是兜着说,非但是避重就轻,没有交代完全,还把主要责任全部推到了那黄俊的头上,好似自己最多算个从犯乃至是被胁迫的一样。
要不咋说这些地痞混混之流不值得同情呢,这种人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在那个刑侦手段还非常落后、很难搜集物证,甚至连人证的取证也要花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年代,你要是按现代刑侦和审判的思路去断案,再给他来个“文明执法”,那很多案子根本就无法推进。
一般老百姓里可能还有那比较老实本分的,到了堂上被老爷官威一镇啥都交代了,但那些地痞刁民可都是臭不要脸、能赖则赖的,这时候……“动刑”就是最有效也最合理的处置方法。
当然,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况、该动什么刑,这都需要断案人的经验。
你要是遇到个好官儿,算你运气好,遇到个昏官,不分青红皂白逮谁都用刑的,那各种屈打成招、冤假错案就来了。
孙亦谐显然算不上什么好官儿,他压根也不是什么官儿,但他既然知道孙陵这货是怎么回事,那便无所谓……弄呗。
真正的“动刑”,自不用他上,两旁衙役会动手。
对地痞其实也不用打板子,上夹棍就够了,就算真是英雄好汉来了也没几个扛得住的。
果然,一使夹棍,这孙陵立刻就老实了;他非但是交代了今晚的事,还把他和黄俊两人当初怎么抢的朱超、怎么骗的刘庄村民,以及一大堆其他偷鸡摸狗的事情都给交代了。
然,他说的这些罪状,一旁的师爷可是一个字都没记……
自孙亦谐开审到现在,那师爷就只是假装在纸上刷刷点点记录口供而已,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人,根本就不用入案,所以也没必要写供纸让其画押。
事实也的确如此,待那孙陵的身心都已被折磨到几近崩溃时,孙亦谐觉得差不多可以了,于是就一声不响地起身去了隔壁。
过了一会儿,梅赤阳从隔壁那间屋里走了出来。
他一来,这后堂里的师爷、衙役们,便都默默地撤了。
孙陵还没闹明白这人是谁、要干嘛呢,梅赤阳已走过去,一把就将其拎了起来,冲他笑道:“小子,我的声音,你还认得吗?”
不久前刚在床底下听见过的声音,孙陵自是还有点印象的,但他怎么也想不出这位盗了老爷银子的“梅爷”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呵……还不明白?”梅赤阳笑道,“也罢,你慢慢想,总会明白的。”
…………
片刻后,还是后堂。
此时,这里就剩了孙亦谐、黄东来和县太爷三个人,其他闲杂人等都已出去。
这位县官儿姓张,名字咱就不起了,犯不着。
“孙少侠,黄少侠,今夜这事……本官办得可还算周全?”事儿完了,这张大人自要说几句邀功的话。
其实他也没办什么事,都是他手底下的人在配合着忙活,他就是看了场戏罢了。
“张大人深明大义,办事周到,黄某佩服。”当然了,捧捧这货也不用什么成本,黄东来并不在乎说这么一句。
“何止啊?”孙亦谐也顺着这意思,进一步吹道,“我看这周口城中秩序井然、安定繁荣,显然也是张大人治理有方,可见我们张大人是有大才干之人啊!”
“诶~嘿嘿,张某何德何能,二位过奖了。”张大人嘴里说的是谦辞,脸上可是已经笑出来了,“二位少侠也是英雄出少年,如此年轻就能就能得到云大人和水大人的赏识,张某可比不了你们啊。”
什么叫商业互吹啊?这就是标准模板,双方也不用很熟,挑好听的说就行了,至于真假不重要,反正咱又不是同行,说错了也没事。
张大人这句说完,三人相视一番,哈哈大笑,气氛显得甚是愉悦。
“呃……”但数秒后,这张大人还是稍稍沉了沉语气,接道,“不过呢……张某还是有一事得提醒一下二位。”
张大人要提醒他们的,自是方才这桩“让外人冒充朝廷命官审犯人”的事,不可以到处宣扬。
“哎~张大人您放心。”孙亦谐知道他要说什么,直接应道,“今夜之事,我们绝不会外传,至于那梅大寨主,也是绿林道上有名有姓的好汉,说一不二……他答应保守的秘密,哪怕你拿刀逼他,他也不会漏出去的,您就放心吧。”
他这话,说得就有点太满了,但并不重要。
梅赤阳是不是那么可靠,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梅赤阳至少也比他们眼前的这位张大人可靠些——这就够了。
今天如果梅赤阳和张大人同时被抓,同样是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逼着交代事情,那百分百是张大人会先招啊。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大部分情况下谁骨头软这是有公论的。
“哦~有孙少侠这句话,张某就放心了。”张大人点点头,“呃……还有,黄少侠,那个黄俊的尸体,你觉得本官该如何处置呢?”
这会儿,黄东来早已把黄俊的死法跟孙亦谐、张大人以及梅赤阳说过了。
梅赤阳听完之后愣了半天,表面上是没太大反应,心里话说:“我本来以为那孙亦谐已经够狠的了,没想到这黄门少主简直是丧心病狂啊……杀人不过头点地,做事不能做太绝……这种人我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既然黄俊已死,那梅赤阳也没必要在这里多待了,他当即跟这几位请辞,带上了孙陵,与自己的手下们会合去了;至于他第二天一早怎么离开的周口,又怎么带着孙陵回鹰城去给义弟朱超解气“拔闯”的,这咱就不说了,只要知道这孙陵最后还是没逃了一死便是。
眼下,被县太爷这么一问,黄东来想了想,答曰:“依我看,就当他是自己失足溺亡的吧。反正根据那孙陵所说,他和黄俊早就已经把全家都给坑死了,亲戚也都视他们为洪水猛兽,都跟他们断了往来,不会有人来追查的。”
“嗯……”张大人道,“确实,那明日一早,本官就差几个人到那东圊园子的附近去候着,尸体一被发现就快速处理掉,免得引起什么骚动。”
“张大人处事果然是周全细致,厉害厉害。”孙亦谐又适时捧了一句。
“呵呵……”张大人摆了摆手,随即又道,“张某不过是做分内事而已,当然……如果二位少侠能在锦衣卫那边替本官美言几句……”
这些在大朙做官的人嘛,大多都是想跟锦衣卫搞好关系的,类似张大人所说的这种“美言”,也并不是求锦衣卫让自己升官发财,只求这些特务们别来搞自己就行。
“明白!明白明白。”黄东来是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其实他哪儿会给人家美言啊,他们自己和锦衣卫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只是这重关系在外人看来很像狼狈为奸的样子。
但张大人得到了这敷衍的答复后,却是喜笑颜开,他当真了:“好!好!黄少侠之恩情,张某谨记于心,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说来也巧了,就在这件事过去后半个月,这位张大人便接到一纸调令,升了。
这事儿跟孙黄二人可是屁关系都没有啊……但这张大人觉得有,而且是直接关系,因为时间和事情好像都对得上。
这下可好,他对双谐……尤其是对给了自己承诺的黄东来……那是感恩戴德,可他确实也找不到什么机会去“报答”那两位,那咋办呢?给人家说几句好话,宣扬一下人家的事迹呗。
但夜审孙陵的事,不合王法,他可不能说,于是他就着重宣传了另一件事……
就这样,半年不到,黄东来“粪坑杀人”的事儿便被传得家喻户晓。
到后来越传越邪乎,甚至有人认为黄东来有一门自创的独门武功,可凭内力操控屎去攻击别人的,搞得江湖上人心惶惶,不过那也是后话了……
…………
处理完了“假双谐”一事,孙亦谐、黄东来和雷不忌便要回到原本的行程中去。
他们此次从洛阳出来,目的地是武昌。
按原计划,他们是打算先到许州,然后一路经漯河、驻马店、信阳……这样笔直向南,直达武昌的。
但因为孙陵和黄俊这一出,他们稍微到周口绕了一下路,打乱了原本的路线,所以现在他们得从周口往西南方走,奔汝南去。
还是驾马车、还是走官道,这回他们还算顺利,没再遇上什么拦路搞事的人,两天后他们便进了汝南城。
这一进城啊,又热闹了——汝南城中,有人摆擂。
此处的摆擂,和前文中那郑目开葛世的“擂台决斗”可是两码事;那个,说白了就是两人约架,而这个……则类似于“公开挑战赛”。
摆擂也分很多种摆法,有以武会友的、有开盘聚赌的、有比武招亲的、也有设银抢赏的,当然,还有一种拿赏银作为诱饵,打算靠这装逼立威的。
今天这擂台,就属于这最后一种。
那摆擂之人,乃这汝南城中一霸,名曰宋项。
此人身高七尺,膀阔腰圆,一双倒八字眉,斜插天苍,一对虎目,皂白分明;阔鼻,大口,肥头,大耳,这长相,整体就给人一种五官都很大也很凸出的感觉。
正所谓相由心生,这宋项的性格,确也符合他那张脸,那可说是横行霸道,咄咄逼人。
在这汝南城中你若提起宋项的名字,任谁都能说出几桩他干的缺德事来,但百姓们也都无可奈何……
毫无疑问,这家伙有靠山。
什么靠山呢?太监。
请注意,不是宦官,是太监,即比较有势力的宦官。
且这宋项的祖上啊,是那书香门第,宦官之后……
你要问宦官为什么有后?很简单,可以收养或者认干亲嘛,曹操他爹不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么。
这宋项的太爷爷那辈儿,就是朝中某个大太监的义子干儿,经过几代之后呢,那老太监虽是死了,但宋家与朝廷的宦官势力之间一直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当然,要说真有实力和权谋的,那得是宋项的老爹,那才是宋家的当家。
这宋项嘛……就是个典型的二世祖,书他是没读成,不过武学得还凑合;他那身武艺,虽是打不过高手,但欺负欺负老百姓和一般的庄稼把式那是足够了。
仗着有这点能耐,宋项便终日在这汝南地界上欺男霸女,鱼肉百姓,今天打那东家的小子,明天抢那西家的姑娘……有些人被他打成重伤残疾、乃至后来死掉的,或者哪家的姑娘被他糟蹋了上吊自尽的,最后都是使点银子了事。
别看这宋项连人命都闹出好多条了,但地方官也只能和稀泥,因为不敢管,也没法儿管;今天你这县官儿若是敢把宋项关了乃至打了,那明天宋项的老子没准就能让你这乌纱帽都丢了。
就是这么个混账东西,最近也不知道是吃顶了还是咋的,他竟要效仿那隋唐史大奈,在汝南城里来个“百日擂”,来彰显一下自己的武艺高强。
而且他比那史大奈还要嚣张,擂台边愣是敢支起两杆大旗,上悬一副对联——拳打南山斑斓虎,脚踢北海混江龙。
盖世双谐 第二十五章 “百日擂”(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盖世双谐最新章节!
按评书里的说法,那史大奈打擂,是因为失手打死人命,惹了官司,但北平王罗艺惜才,舍不得杀他,故才令他在顺义庄立擂赎罪。
而如今这宋项摆的这个“百日擂”呢,却是没有这层因由的。
要说人命官司,宋项直接或间接害死的人可比史大奈多多了,且他都是故意的,并不存在“失手”一说。
只是……宋项他有靠山,无所谓。
所以,他这擂台,纯粹就是摆来装逼用的;除了台下挂的那副挑衅意味十足的对联外,他还设了赏银,旁边一块牌子上写着:“凡能攻擂得胜者,赠白银百两。”
各位,这钱可不少。
一百两,搁现在来说,即便算上购买力还有生产力可能导致的误差,那也得有个十几二十万的,在当时来讲,有些穷人真就一辈子都挣不出这么多钱来。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那一百两银子,就算是面对宋项这恶霸,很多人也都敢上了。
然,要打赢他,哪儿有那么容易?
这宋项今年二十有八,自幼便开始习武,家里给请的老师不算多高明吧,但好歹也不是骗子,确实是教了他些东西的。
宋项那一身刚猛的内功,加上几套威力尚可的拳脚,差不多也能够得上江湖三流的水准了。
要用前文中出现过的人物来比较的话,郑目开和葛世这种,可以随便胜他;马四那种呢,打他能有个七三开;而搬山太岁朱超那种专攻龟息术和缩骨功的,应该能和他有来有回……
不过,上述这些人,并不会来打他这擂。
为什么呢?很简单——
江湖中人,不屑打。
绿林中人,不便打。
宋项本就不是江湖中人,就是个二世祖而已。
而他背后的宋家,乃是官面背景,背靠朝中宦官势力的;也就是说,他虽然不算朝廷鹰犬,也没有担任任何官职,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官方势力的保护。
这么一捋,他就是个有一定特权的普通市民呗。
江湖上的高手来跟这种人打,赢了也不光彩,到时候落人话柄——你欺负外行算什么本事?就为了那些钱?
绿林道上的人呢,倒是没有这种面子上的顾忌,但他们怕打赢了宋项之后被宋家的狗腿子们一拥而上逮起来送官……
这种事,宋项完全干的出来。
这货,用现在话讲,就是个坏到骨子里的巨婴,那是受不得一点委屈、忍不得半点吃亏,做错了事情死不承认、有什么不爽就必须将负面压力转嫁给别人的类型。
玩儿个鸟,走在路上现,正好瞧见别人有更好的,张口就要,人家不卖就抢,抢完了还把人打一顿。
斗个蛐蛐儿,他赢了人家,人家得赔钱,人家赢了他,他就硬说对面玩儿赖,把人家的盅给砸了,蛐蛐一脚踩死,扭头就走。
有时候他犯浑太过,被自己老爹骂了,他就憋着一肚子火,到街上找邪茬儿,谁被他找到算谁倒霉,随便找个理由就打你一顿,打死的都有。
就这么个玩意儿,他摆的擂台,你敢随便上?
你上去,输了便罢了,最多被他打一顿、羞辱一通,赶下擂台;万一你赢了,或者眼瞅着你就要赢了……你猜他会不会耍赖?
诚然,宋项的武功不算很厉害,但他身边的人可不是吃素的,就这擂台边上,便站着十几个五大三粗的宋家恶奴,个个儿都可以说是职业打手。
另外还有两位,一个是宋项的现任师父,江湖人称“雁回一柱”的马棹,还有一个是宋项的保镖,绰号“无影剑”的赵迢迢。
这俩……可都是宋项的父亲亲自派到儿子身边的人;那马棹还好,在江湖上也只算个二流人物,但赵迢迢可不同……他在绿林道上得算“剑客”级。
前文我们说过,绿林道的“剑客”——没有兵刃。
虽然这个“没有兵刃”并不等同于江湖那套体系中独孤求败的“无剑境界”,但其实力毫无疑问已相当于江湖上的一流高手。
有这两个人坐镇,宋项自是有恃无恐。
…………
是日,未时初刻。
老百姓们中饭也吃完了,该上工的都上工去了,有事儿的也都奔事儿去了,就剩下些闲人还在宋项摆的那擂台附近转悠,等着看热闹。
宋项这“百日擂”,摆到今天是第五十三天。
起初,这擂台很是火爆,每天上下午都要摆出来,但一个月后,慢慢就冷清了。
老百姓也不傻啊,三十几天下来,你这擂台怎么回事儿人家还看不出来么?汝南城里敢上去打的人基本也都上去过了,结果全都被你给揍了,谁还敢来啊?
于是,到了这第二个月,来挑战的人就少了很多,且基本上都是外乡人。
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路过此地,其中总会有些胆儿大的、自信的,仗着有膀子力气,看着那一百两银子两眼发红,一时冲动就上了。
然后嘛……轻则被打得鼻青脸肿、赶下擂台,在辱骂声中黯然滚蛋;重则被打成重伤,踹下擂台,然后又被一众家丁恶奴像丢垃圾一样扔得远远儿的。
至于这摆擂的时间,也从一天改为了半天,从每天未时开始,就摆两个时辰,因为多摆了也是空着,没人上来便没什么意思。
今天巧了,这擂台才摆出来不久,雷不忌驾的马车刚好打那前边儿过,他虽然是从小跟爹住在山里,也没正经读过书,但字他还是认识的,所以他一眼就瞧见那副对联了。
“嗯?”雷不忌视线扫到那两支旗杆时,先是犹疑了一下,随即就把旗上的两行字给念了出来,“拳打南山斑斓虎,脚踢北海混江龙?嚯!口气不小啊。”
他这么一感叹,后面车舆里的孙亦谐和黄东来便都听见了。
进城后,孙黄二人本来就都在撩帘儿往车外面东张西望呢,现在忽然听到这么一句,便双双探出头去,顺着雷不忌的视线望去。
“什嘛?谁在那儿说要打虎踢龙的?这么嚣张?”孙亦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视线还是在飘着的。
“不是有人在说,是那边的旗杆上写着呢。”黄东来说完这半句,随即就意识到了什么,接道,“哦对……孙哥你不识字,来,我指给你看,在那边儿。”
“滚!”孙亦谐一把推开黄东来的手,“老子看见了!”
“二位哥哥,咱要不要过去凑凑这热闹啊?”雷不忌也是来了兴致,赶忙回头问了句。
“行啊,不过还是先到客栈把行李放下,等马车停好,然后我们再走过来看好了,把车停在这里不太方便。”黄东来应道。
“哦!好好。”雷不忌毕竟才十六岁,玩心也有点大,再加上这种擂台比武本就很对他这习武之人的胃口,所以他听完这句,立刻一抖缰绳,催马加速,想快点儿去找家客栈落脚。
谁知,他这一着急,却是闯祸了。
那个时候可不比现在,什么交通信号灯、人行道之类的,那时一概没有;骑马驾车的人进了城之后,都是自觉放慢速度,行人见了他们呢,也是自觉躲开点,反正那时候街上的人流也不像现在这么多,大家都让着点儿,秩序也就凑合着维持下来了。
可你要是一着急啊,那就容易出事故……
眼下雷不忌就是稍微加了点速,分了下神,便听得马一嘶、蹄一乱,撞着人了。
“啊!”那一瞬,雷不忌回过神来,赶紧勒住缰绳并下车查看。
却见,被撞倒在地的那位,是个样貌清瘦的年轻小伙,一身青衣小帽的打扮,看着像个做工的伙计。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马车的速度并不太快,这人被马撞到后,居然只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也没有喊疼,并且立刻就自己站起来了。
“兄弟你没事儿吧?”雷不忌走过来,边走就边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是我的车快了。”
被撞的那位也是不客气,张口就用很不善的语气要骂人:“废话,可不就是你……”但其前半句话刚出口,就给噎回去了。
雷不忌还没明白什么状况呢,那人立刻就改口道:“没事儿没事儿,是我自己没看路,再说这撞得也不重,您瞧我这不没事儿吗,您继续赶路吧。”说罢,她都没等雷不忌再回话,压低了帽子转头就走,转眼就拐进一条巷子不见了。
看到这个“她”,想必很多人也已经明白过来了,这人是女扮男装的。
此处书中暗表,此人这不是旁人,正是那五灵教的玄武旗副旗主李绮瑜。
这李绮瑜自打从总坛出来并与那白虎旗旗主汤绂会合后,就一直在追查顾其影那本手记的事;但他们查了好多天,得到的情报却是——手记的原稿已然被送往京城,且一路上都有云释离和水寒衣这种高手、以及众多的精兵护卫看守着,想从朝廷那边取得手记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于是,她和汤绂便改变了行动思路,准备从黄东来和孙亦谐身上下手。
当然,这得智取,不能来硬的,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孙黄二人是敢于在大劣的局面下“忍辱负重”去对抗沈幽然和顾其影的少年英雄,跟这种人来硬的多半没用。
就这样,两人又从五灵教在朝廷的卧底那里打探到了双谐准备南下的情报,调过头来,一路赶奔汝南;但由于他们并不知晓孙亦谐和黄东来前几天绕道去处理了一下“冒牌货”的事情,所以他们反而比双谐早到了一两天。
眼下,李绮瑜被马车撞的这一下,你说严重吧……的确不严重,虽然一般人可能当场就骨折了,但对她来说不叫事儿,以人家那“玄武甲”的功力,别说马车了,宾利来了也怼不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