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伸手将杨涟的题本拿了起来,至于审讯记录朱由校没有去先看,因为每一次堂审之后魏忠贤都会递上来一份堂审记录。魏忠贤虽然和杨涟不对付,但他也不会傻到在堂审记录上做假。
朱由校要看的是杨涟的题本,想看看杨涟会到底怎么说。
翻看着杨涟的题本,朱由校的表情不见喜怒,似乎没什么触动,但是他却已经知道了这里面的东西。
在这份题本里面,杨涟写得很清楚,姚宗文等人构陷熊廷弼一案,完全就是子虚乌有,是魏忠贤构陷的原因。从头到尾,这个案子就是魏忠贤炮制出来的,杨涟还在题本的后面弹劾了魏忠贤,请求陛下严惩魏忠贤,查清楚魏忠贤构陷姚宗文等人的案子。
朱由校缓缓地将题本合上了,轻轻点了点头,淡淡地说道:“行了,朕知道了。”
听到这话,无论是陈洪还是杨涟都是一愣。
这就完了?
一句“朕知道了”,然后就没了吗?
“杨爱卿还有什么事情吗?”
这个时候朱由校的声音再一次响了起来,他抬起头看着杨涟,似乎有些疑惑。
闻言,杨涟心中一沉,连忙说道:“回陛下,臣没有其他事情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即笑着说道:“既然爱卿没事,那就先退下吧!“
“是,臣告退。”杨涟答应了一声,不再停留,非常干脆的转身向着外面走了出去,脸上的表情也凝重了起来。
陛下没有发火,没有询问,显然这情况有些出乎杨涟的预料了。
在杨涟看来,事情似乎变得非常糟糕了起来。
等杨涟走后,朱由校看着陈洪,轻声说道:“让内阁拟旨,着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彻查构陷熊廷弼一案,三司会审。”
“是。”陈洪心里面不明所以,连忙答应道。
等到陈洪走了,朱由校向后仰了仰,慵懒的斜靠在了卧榻上,脸上没什么表情,不见喜怒。
三司会审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不少人心里面暗自窃喜,果然,陛下没有撤掉了杨涟,但是没有惩处他,反而使用了邹元标。
在很多人看来,这既是陛下相信杨涟的说辞了,同时也代表着陛下退不了。
于是不少人开始一拥而上,纷纷将题本递进宫中,弹劾起了魏忠贤。
当然了,这里面也没放过熊廷弼,隐隐的已经有人开始将熊廷弼和魏忠贤捎带在一起了。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翻看着眼前的题本,轻轻地笑了笑,随后将题本扔在了桌子上:“果然是得寸进尺啊!”
有些人,你退了,他未必会觉得你是在谋求和平,而是觉得你软弱。他们更多会抱着“既然你退了,那我就在进一步”的想法。
“人心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啊!”朱由校站起身子伸了一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后略带着几分自嘲的说道:“东林党还是有几分党派的意思,至少他们和后世的资本主义政党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做牌位的皇帝。”
跟在朱由校身后的陈洪一句话都不敢说,脸上的表情都紧绷着,他知道要出事情了。
陛下是什么人?
大明的皇帝!
皇帝对一些人生出了这样的心思,那结果会怎么样?
陈洪可不觉得自己家的陛下好相与,虽然陛下很年轻,或许那些人就是看陛下年轻而暗中下绊子。
可是陈洪却知道,陛下的手有多狠,这位可是从来不忌讳杀人的。
“陈洪,让人去催一催骆思恭,那个陈可道怎么还没来?”朱由校皱着眉头说道。
“是,陛下!”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
很快陈洪就回来了。
不过他脸上却有了焦急的神色,径直来到了朱由校的身边,恭敬的说道:“陛下,辽东来了密奏,辽东巡抚薛国用殁了。”
朱由校顿时一愣,薛国用死了?
他怎么就死了?
朱由校的脑海之中闪过了一个念头,不会是熊廷弼把他给弄死了吧?
不过想想又不太可能,熊廷弼有这么大的胆子?
“陛下,这是辽东镇守太监的密奏。”陈洪连忙将密奏呈了上来。
朱由校接过密奏看了一眼,这上面写的很清楚,薛国用的确是死了,不过并不是被熊廷弼给杀的,而是自己病死了的。
至于到底是什么病症夺了薛国用的性命,这上面写的不是很清楚,只说是感染了风寒,然后暴亡了。
将密奏递给陈洪,朱由校轻笑了一声,说道:“让内阁派人去辽东给薛国用料理丧事。”
这是应有之意,朝廷大员病死在了任上,朝廷是肯定要派人去料理丧事的,以此彰显帝王的仁义胸怀。
“是,陛下。”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
“让内阁拟定一份辽东巡抚的继任名单上来。”朱由校想了想之后又补充了一句。
“是,陛下!”陈洪再一次躬身答道,随即躬着身子快速退了出去。
这件事情来的太突然了。
无论是朱由校还是朝中的大臣,谁都没有预料到此事。
大家的精力瞬间就转移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67章 王化贞
扳倒魏忠贤,扳倒熊廷弼,这对邹元标和高攀龙等人来说很重要,可是辽东巡抚的位子也很重要。
否则即便是拿下了熊廷弼,辽东经略的位子也未见得拿的到手。若是失去了更重要的辽东巡抚,那岂不是丢得更大?
至于魏忠贤,邹元标他们自己心里面都很清楚,一个得到皇帝信任的太监,真的没那么好扳倒。
这一次只是一个尝试。如果成了,那最好;如果不成,那也算是在陛下的面前给魏忠贤埋了钉子。
这种事情文官不是第一次做了,当年的张居正,如何了?
东林党有着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甚至从储君下手,他们也都做过。相比较起来,辽东巡抚的位子就是当务之急了。
当然了,顺便攻击一下熊廷弼也可以,比如说是熊廷弼害死了薛国用。
不管有没有这个事情,帽子先戴上,脏水先泼过去。只要朝廷开始查了,那就好办了。
舆论逼迫熊廷弼请辞,他们又不是没干过。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熊廷弼的运动再一次开始了,这一次声势和规模都非常浩大,反而是魏忠贤那边没人管了。
不过也不耽误事,毕竟邹元标那边还在审着,等他审完了再说。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看着窗外的雨滴,这是自己穿越过来之后的第一场雨,朱由校看得有些出神。
“打把伞,出去走走。”朱由校也没回头,只是吩咐道。
陈洪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去准备了。
撑着油纸伞,走在细雨霏霏的紫禁城里面,天空虽然阴郁着,但是朱由校的心情却渐渐的开明了起来。
“陛下,内阁拟定的辽东巡抚的人选已经递上来了。”陈洪迈着脚步走到了朱由校的身边,轻声的说道。
“排在第一位的是谁?”朱由校也没停下来,继续走着。
陈洪连忙说道:“回陛下,是右佥都御史,广宁巡抚王化贞。”
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校顿时就是一愣,转头看着陈洪问道:“广宁巡抚王化贞?王化贞还在广宁做巡抚?”
“回,陛下,是。”陈洪连忙说道,随后又补充道:“内阁同时还递上来了一份广宁巡抚王化贞的题本。”
朱由校一愣,然后说道:“拿来看看。”
题本很快就呈到了朱由校的手中。
将题本展开,朱由校看了起来。
在题本之中,王化贞详细地叙述了广宁的现状。他到广宁时,广宁只有一千名弱卒,后面就是王化贞的表功了。
题本上说王化贞招集散兵流民,已经得到万余人。同时他还激励士民的斗志,联络西部的蒙古,广宁人心和士气皆可用。
另外他发放百万帑金,极力款待蒙古人,那么后金就有所顾忌,不敢深入了。
一旦到了时候,王化贞觉得可以和蒙古人一起进军攻击建奴,他已经联络了蒙古的炒花等部落。
看着这份题本,朱由校突然就笑了,他真的不知道该说王化贞天真,还是该说他纯。
以内帑百万给蒙古人?
那些蒙古人什么德行朱由校还不知道,他们会遵守承诺?
别闹了,降而复叛,这种事情蒙古人他们干的还少了?
这都不是算是与虎谋皮了,而是直接作死!
真的开战,这些蒙古人说不定就折过头背后捅你一刀,然后占了广宁。这王化贞简直愚蠢到爆!
募集了一万多人?那也能叫部队?
在朱由校看来,这些人之所以加入王化贞的部队,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吃口饭。
他们不是军人,也不想打仗,他们只是为了吃饱肚子,这些人其实就是难民。
将题本递给了陈洪,朱由校转身说道:“回去吧!”
朱由校此时心情大坏,东林党当真是嘴炮厉害,做事无能,应了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的那句话“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先搞出了一个袁应泰,丢了辽阳和沈阳,然后又搞出了一个王化贞,这个王化贞还不如袁应泰。
至少袁应泰虽然蠢,可是最后还敢自杀,可是王化贞呢?
看他募集了一万多人,这个操作眼熟不眼熟?这和袁应泰在沈阳和辽阳干的事情他妈的一样。
朱由校都想骂人了,自己怎么就忘了呢?王化贞那个货还在广宁蹲着呢!
另外说他不如袁应泰不是因为袁应泰敢自杀,而是王化贞干了一件非常牛的事情,那就是他背叛了东林党。
要知道王化贞在东林党的地位可不低,他是叶向高的弟子。叶向高就不用说了,妥妥的东林党大佬。
王化贞这个人就不擅长军事,对后金的认识也不足,轻视大敌,好说大话。文武将吏的规劝一点也听不进去,与熊廷弼尤其抵触得厉害。
他妄想着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会做他的内应,还相信蒙古人的话,说是虎墩兔将派援兵四十万,因此想不战而获全胜。
虎墩兔有四十万人马?
有四十万他早就灭了努尔哈赤南下攻打大明了,还能听你王化贞的话?
另外,一切事务如兵马、甲仗、粮草、营垒等都放置一边不加过问,王化贞一意说大话蒙骗朝廷。
朝廷东林党做主,王化贞和熊廷弼经抚失和的时候,熊廷弼自然是没人支持的。
当时王化贞已经在广宁招募了十四万部队,而熊廷弼的山海关上却没有一兵一卒,只是有经略这么个虚名而已。两人之间相互怨恨,事事争吵。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经抚不和,熊廷弼主张防御,认为辽地人不可信用,蒙古人不可凭仗,李永芳其人不可相信,广宁地方有很多间谍让人担心。
王化贞则一切相反,绝口不提防御,说我们一渡河,河东人必为内应。并且他飞书报告朝廷,说八月里你们就可以高枕酣睡,而收到我的捷报。
结果那一战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领头逃跑,镇武、闾阳的兵力于是也被打败,刘渠、祁秉忠在沙岭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去了。
西平守将待援不至,与参将黑云鹤也战死,广宁失陷,所有的一切都像熊廷弼预料的一模一样!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68章 准备动手
朝廷用人失当,王化贞和袁应泰一样,直接葬送了辽东的大好局面。
后金占领广宁,并接连占领明军放弃的义州、平阳桥、西兴堡、锦州、铁场、大凌河、锦安、右屯卫、团山、镇宁、镇远、镇安、镇静、镇边、大清堡、大康堡、镇武堡、壮镇堡、闾阳驿、十三山驿、小凌河、松山、杏山、牵马岭、戚家堡、正安、锦昌、中安、镇彝、大静、大宁、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胜、大镇、大福、大兴、盘山驿、鄂拓堡、白土厂、塔山堡、中安堡、双台堡等40余座城堡。
努尔哈赤下令把辽河以西的人民,驱赶到辽河以东。
归朝后,此事成为党争的一个大题目。
不过东林党内部也不是什么难决断的事情,那就是保住王化贞,毕竟王化贞是自己人,而且他还是叶向高的弟子。这样的君子稍有疏失,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那么这个黑锅谁来背呢?当然是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辽东经略熊廷弼了。
当然了,东林党也有人反对。因为也有人嫌弃王化贞了,这些人就是东林党的以韩爌为首的实干派。
就在东林内部为了“保熊斥熊”还自相内讧的时候,王化贞已经意识到东林党大厦将倾,就果断抛弃了还在为自己“重列朝班”而奔走辩护(顺便参与陷害熊廷弼)的“东林君子”们,转身投奔魏忠贤。
魏忠贤趁机利用王化贞,揭露东林党“贪污辽东军饷”,一举击溃了东林党的残余力量。
天启五年八月,熊廷弼以“失陷广宁罪”慷慨赴市,传首九边,魏忠贤虽对王化贞百般袒护,但罪行确凿,王化贞缓刑至崇祯五年处死。
而后李如祯得以放出来,王化贞却被杀了。这是东林党的反击,王化贞死得不冤枉,但是熊廷弼却死得很冤枉。
整个事情里面,吃亏的只有熊廷弼,不仅被杀了,还被传首九边。
而王化贞的死也不是因为他在辽东的罪过,而是因为他对东林党的背叛。
朱由校在看着王化贞的题本之后,脑海之中翻滚的都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知道,自己是时候做一个决断了,这些人必须扫出去。即便是有误伤,那也不能留了。
若是大明再让这些人祸害着,那也就没办法再要了。
朱由校准备动手了。
“去,传魏忠贤。”朱由校看着陈洪,黑着脸说道。
陈洪顿时吓了一个哆嗦,连忙说道:“奴婢这就去。”
等到陈洪走了,朱由校坐在了龙椅上,沉着脸,目光深沉。
这一次动起来必然会是雷霆万钧。
很快魏忠贤就走了进来。
见到朱由校之后,魏忠贤也感觉到了他身上的肃杀之气,心里面顿时大喜,连忙跪倒道:“厂臣魏忠贤参见陛下。”
朱由校看着魏忠贤,面无表情的问道:“让你去审问李如祯等人,可有把握?人不能带回东厂,必须在大理寺审问,可行?”
魏忠贤一愣,随即心中狂喜,自己猜得果然没错,陛下真的要动手了!
“回陛下,可以。”魏忠贤连忙大声的说道。
他是真的认为可以,这不是假话,因为他早就做好了准备了。
可以说魏忠贤这些日子一直就是在忙这件事情,他非常清楚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非常非常迫切的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
这一次就是一个机会。一旦他做成了,那么他的权势和地位都会得到一个跨越式的提升。
“那就好。”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朕会让你来审,稍后朕就会派人去传旨。”
说着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魏忠贤退下。
“臣告退。”魏忠贤答应了一声,躬着身体退了出去。虽然他强行压抑着激动的情绪,可是身子却都乐得要颤抖起来了。
等到魏忠贤走了,朱由校看着魏忠贤离开的方向,目光明灭不定。
朱由校当然知道魏忠贤在激动什么。自己让他在三法司审案,这就表示自己对这一次主审官的不信任,也就是对邹元标的不信任。
这要是放在汉唐的臣子,你可以自戕了。可是大明你就别想了,他是不会自杀的,估计还会跳起来反击。
不过朱由校就是踩他的脸,狠狠地踩下去。
朝廷上下波谲云诡,关于辽东巡抚人选的事情,关于弹劾熊廷弼的事情,整个朝堂都乱成了一锅粥。
在这个时候,一道圣旨打破了这种纷乱,是大家早就没放在心上的熊廷弼构陷案。
原本大家以为杨涟的题本交上去,陛下也任用了邹元标为新的主审,这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就完成了,最终的结果是姚宗文等人得以保住,陛下则是惩罚一番魏忠贤。
虽然不至于一次弄死魏忠贤,但是也绝对能让魏忠贤失去陛下的信任。
可谁想到,在这么一个时候,这个事情居然再一次掀起了波澜。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大概意思就是所有人都在弹劾魏忠贤诬陷,朕这个皇帝自然是该一碗水端平的,不偏听偏信,此乃为君之道。既然大家都弹劾魏忠贤,那朕也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审问一下姚宗文等人,当然了,这个事情不用去东厂,在三法司审问。
这个圣旨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陛下想要了魏忠贤的命?
反正无论是什么意思,没有人相信魏忠贤能够审问出什么来,姚宗文等人也不傻,他们已经翻供过一次了,这一次自然不可能再翻供。
眼看自己就要得救了,这个时候再翻供,那岂不是自找苦吃?
在没有东厂刑罚的情况下,魏忠贤怎么可能问出什么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没人反对魏忠贤审问了。
紧接着宫里面也传出了消息,这是魏忠贤自己去请奏陛下的。
显然魏忠贤不甘心,陛下生气了,于是答应了魏忠贤这个要求。
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一个扳倒魏忠贤的希望。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魏忠贤这就是自己作死啊!
一时间无数人摩拳擦掌等着弄死魏忠贤。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69章 结束与开始
外面闹腾的厉害,紫禁城里面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秀女的遴选又完成了一轮,宫里面的人都知道,这座皇宫马上就会迎来它的女主人了。
不少太监和宫女在忙着这件事情,同时也在到处找关系,看看能不能在将来调过去伺候新晋的女主人。
皇宫里面的职场压力也是很大的,不过这些和朱由校这个皇帝的关系都不大。
朱由校此时正在召见臣子。
这一次召见的人有三个,分别是徐光启、戚金和毕懋康。
朱由校看着这三个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三个人就是自己以后新军的依靠,毕懋康掌握百工院,徐光启和戚金则是分别掌握练兵和京营。
朱由校笑着说道:“三位爱卿相互都认识了?”
“臣等见过了。”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躬身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徐爱卿在通州练兵,这一次的新军朕准备还放到通州。戚金负责选兵练兵,这支新军朕会放在京营下面,单独列为一个卫所。名字朕都想好了,就叫虎啸营。戚金,这个指挥使就由你来做了。”
“臣遵旨。”戚金恭敬的答道。
朱由校转头看向了徐光启,笑着说道:“徐爱卿,你也在通州练过兵,这里面的难处你也知道。你在京营要多给戚金一些支持,有什么难处,记得随时来找朕。”
事实上朱由校并没有准备将徐光启放在京营太久,他这样的人才放在京营倒是有些浪费了。
“臣遵旨。”徐光启自然不知道朱由校的想法,但是对于陛下支持练兵,徐光启是高兴的。所以心情大好之下,他答应起来也异常的痛快。
朱由校又转头看向了毕懋康,叹了一口气说道:“毕爱卿,百工坊是朕用来搜集天下最好工匠的地方,目的是集天下最好的工匠,打造最好的火器和最好的器械。只不过很多臣子不理解,这些日子他们上的弹劾奏疏已经不少了。”
事实上朱由校内心里面清楚的很,即便这些人知道百工坊是做什么的,他们也会不断弹劾。
甚至正是因为知道百工坊是做什么的,他们才会弹劾。
如果只是皇帝的玩乐之所,他们顶多弹劾自己乱花银子、奢靡,可是百工坊如果真的是做军械的,那么很多人是无法忍受的。
因为这里面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每个人能贪污多少?
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有一杆秤,他们自然不会说自个儿想贪钱,那么抹黑百工坊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爱卿虽然进了工部侍郎,但是大多事情都是在百工坊。想来朝廷上下对爱卿的非议怕是不会小,爱卿要做好心理准备。”朱由校看着毕懋康,缓缓的开口说道。
毕懋康一愣,想到外朝对当今这位陛下的风评,心里面顿时坚定了起来:“陛下放心,为了大明,这些事情臣不会放在心上。”
朱由校点了点头,事实上这就是他希望看到的,他可不希望自己的首席科学家被吓退了。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那就各自回去准备吧!”朱由校看着三个人,笑着说道。
“臣等告退。”三个人答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向着外面走了出去。
三个人走了之后,朱由校脸上的笑容缓缓地收敛了起来,迈步走到门口,眺望着一个方向,脸上的表情慢慢地严肃了起来。
那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堂审,那将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
大理寺衙门。
魏忠贤看着邹元标和杨涟,笑着拱了拱手说道:“两位大人,咱家可就不客气了。”
“魏公公,请!”邹元标笑着说道,捋着胡子,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对魏忠贤不满意的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