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向晚葵
这样的丝棉,不但轻便舒适,价格也昂贵。
弹力棉自然比不上丝棉,但是两者在性能方面,却非常接近。
“是吗?”男孩子却误会了。“那价格还是照原来的?”
如果要加钱,那他就不要了。
倒不是他小气,实在是为了做一件军大衣,已经把全部零用钱都拿出来了。
就算要再加一块钱,他也拿不出。
“这是人造丝棉,价格没那么贵,照原来的就可以了。”周桃明白他在担心什么,笑着解释。
等男孩子开心地离开,周桃准备把这边交给赵志刚,自己回到楼上的房间。
祝白荷那些朋友要的衣服,还有许多没完成,她必须抓紧时间,挑出款式和尺码合适的衣服。
“这军大衣你什么时候做的?”赵志刚好奇地问。
如果是别的衣服,他或许不会这样问。
问题是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同样特别喜欢这种种军大衣,如果看到周桃做,肯定会出钱买些材料,然后让他做一件。
店里的衣服,是卖给顾客的,他不好意思开口要。
“我让外面的朋友帮忙加工的,怎么了?”周桃镇定地回答。
以前觉得他比较聪明,不追问自己一些事,今天怎么这么反常?
见他双眼一直盯着军大衣看,忽然明白过来。
“你也想要一件?”周桃故意皱着眉头问。
当他正式上班后,她抽时间给他讲了一些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原则,类似前世的员工守则。
其中有一条,就是店里的所有财物,都不能跟私人财物混淆。
自己想做衣服,可以另外买布料和配件,下班抽时间做。
这样可以避免扯皮。
前世听过这样的事情,有人拿了公司的一些废角料回家,被管理人员发现后要处罚,对方解释说这是公司不要的东西,自己才拿走,不应该扣钱。
最后报到上级那里,大家商量后,觉得公司纪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不能有例外。
否则的话,有人故意把合格的产品挑出来,说是废品,然后带回家,那这个漏洞就难堵了。
那人看到张贴出来的处罚决定,还冠以偷拿公司财务的名义,一时想不开,就跳楼自杀了。
周桃前世知道后,觉得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是错误的。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那些确实是废料,没有价值。
另一方面,发生这样的事,只能说明管理方面有漏洞,如果以前有这样的规定,那员工就无话可讲。
所以对员工批评教育就可以了,然后把这一条写进公司的规章制度里,下次有人再犯,就要这样处理。
那就能避免悲剧发生了。
以她对赵志刚的了解,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
但是丑话说在前头比较好,等事情发生了,再来处理,就会很被动。
不管是严厉处罚,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发生过这样的事,该员工都很难继续聘用了。
“是啊!”赵志刚不好意思地搔搔头。“它们是哪里做的,我出钱买一些材料,帮我也做一件——”
如果自己有一件这样的军大衣,穿回家的话,肯定特别神气。
他甚至想着,是不是给哥哥也做一件?
“你喜欢的话,就照成本价买一件吧!”周桃想了想,觉得只是两个人的店,没必要定得太死。“以后每年换季的时候,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平时要买,就照零售价的八折。”
成本价是五折,这是很早以前就规定好的。
这样说只是给他一个标准,免得他不好判断。
所谓成本和零售价,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谢谢。”赵志刚一听,笑着道谢。
说完笑嘻嘻地拿了件衣服开始试穿,定下来之后,拿到房间里,郑重地挂起来。
双方的称呼问题,原本他要叫师傅,周桃觉得没必要,最后还是觉得叫名字就行了。
等以后变成私营企业,直接叫自己老板或店长就行。
让一个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叫师傅,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六十二章销量第一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第二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来问军大衣的事。
他们大多是十五六岁至二十五岁的年轻男孩子,理着小平头,三五成群地进来,看样子应该已经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了。
听说这边有军大衣现货,不用等几天就可以穿走,这些人纷纷拿衣服试穿。
等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了。
最后都拿钱买走了。
一波离开,很快就来了第二波,半天时间,就卖出了近二十件。
周桃和赵志刚都不用干别的事,只管接待他们就行了。
望着那个挂军装的陈列架上只剩下一半衣服了,赵志刚开始担心下午够不够卖。
“没事,那边肯定又做好了一批,我一会去拿过来。”周桃安慰道。
大胃王发了十箱过来,每箱三十件,一共有三百件。
买几天肯定没问题。
等晚上再联系大胃王,让他再搞十箱过来。
吃过午饭,周桃离开裁缝店,考虑用什么方法把货送到店里。
最后在旧货店的隔壁,找到帮自己送过几次货的年轻人,让他拿了板车跟自己回宿舍,把几箱衣服送到店里。
这件事过去后,周桃决定买一辆三轮车,这样方便运货。
反正店里有院子,停车也非常方便。
另外还得找一个僻静的点,做为仓库,否则老是从自己宿舍拿出来,要爬楼梯不说,也不方便。
最后在宿舍和裁缝店中间的位置,挑了间大概四十平方,位置比较隐蔽的旧平房,做为仓库。
反正租金非常便宜,她可以忽略不计。
做好这些,办事就方便多了。
第二天她去了一趟仓库,把大胃王刚发过来的十箱军大衣,存在那里。
当店里的衣服卖得只剩一半时,就把仓库钥匙交给赵志刚,让他骑着三轮车,拉几箱衣服过来。
第一次骑三轮车,赵志刚还闹了笑话。
明明笔直地往前骑,偏偏车子自动往左边拐,他一紧张,就手忙脚乱,最后连车子带人,都摔到旁边的沟里。
好在车子足够坚固,并没有摔坏。
人更没事,赵志刚人高马大的,倒下前脚一撑,身子就站住了。
周桃让他别急,先在院子里适应了一会,这才把三轮车掌控住了。
一个星期后,周桃看了看帐本,发现卖出的军大衣,居然有三百多件。
粗算一下,平均每天的销量得有四十多件,这就有些恐怖了。
“一天四十多件,我觉得很正常啊!”赵志刚却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军大衣比较贵,买的人还比较少,如果是春秋的罩衫,一天卖一百件,也有可能——”
这时候大家的穿衣习惯,喜欢每个人都穿成一样。
而军装作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款式,自然销量非常大。
除非家里真的穷到揭不开锅,否则哪个男孩子,家里找不到一件?
就算女孩子,也有人买一件来穿。
东海县有多少年轻人?
即使五个男孩子只有一人买一件,估计也可以卖出几千件。
“也对。”听了他的分析,周桃才明白自己想偏了。
前世的年轻人讲究个性,喜欢独一无二,怕跟人撞衫。
而现在正相反,流行大家穿一样的衣服。
当有人穿上军大衣,发现很好看的时候,其它人就会跟着买。
这个都不需要宣传,靠口口相传就可以了。
销量打破了自己的预计,周桃担心六百件衣服还不够卖,只好让大胃王再准备二十箱。
有了一千多件军大衣,应该能应付过去了。
不过中间也出现了波折。
就是其它裁缝店看到这个商机,也学她们的样子,做了一批军大衣,挂在店里,供有需要的人拿现货。
因为一部分顾客被分流,接下来的生意才没有爆掉。
可是过了两天,生意又往她们这边拥过来。
问了来买衣服的年轻人,才知道原因。
原来别的裁缝店,军大衣虽然款式差不多,但是内里用的是棉花,这样比较笨重,没有她们卖的轻便。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样才好,跟正宗的军大衣服,用了一样的材料。
但是更多人喜欢穿得舒适一点,更愿意买弹力棉的军大衣。
周桃一听,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告诉来买衣服的年轻人,自己做的军大衣,可以直接放进水里洗。
而内衬是棉花的,就不能下水。
这样一宣传,生意又火爆起来。
其它裁缝店虽然眼红,不过他们是国营店,赚多赚少,跟他们关系不大,所以也没人过来打茬。
接下来周桃和赵志刚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连中饭也没时间吃,累得不行。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周桃只好把卫秋宇找过来帮忙,把这波销售旺季撑过去再说。
由他们两人管店,她短时间内离开一下,问题也不大,可以去安排其它新娘要的衣服了。
冯冬梅听说后,下班后也带着冯智信过来帮忙。
许正强下班后,经常跟冯智信一起玩,自然也一起跟过来了。
最后连赵志强下班后,也过来帮忙。
这样忙了足足一个月,总共卖出了近一千件军大衣。
后面市场开始饱和,买的人逐渐变少,一天卖不到十件衣服。
就算这样,周桃也满足了。
这款军大衣的成本,她定在十五块,而零售价则是二十块。
大家算了算,都非常羡慕,一个月居然进帐了五千块。
只有周桃自己清楚,这两万多块钱,全部进了自己的口袋。
难怪八十年代的瓜子大王,能在短时间内赚到几百万,最后惊动了地方政府和中央。
实在是这时候的商机太多了,只要你肯动脑筋,吃得起苦,真的遍地是黄金。
当然这个数字只有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知道,没人敢说出去。
否则就是祸事了。
正好发工资的时间到了,周桃就给了赵志刚一百块。
其中三十五块算基本工资,另外六十五块算奖金,并让他保密,免得被其人知道眼红。
赵志刚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钱,想推却又舍不得,就收了下来,整天都兴奋得合不拢嘴。
至于告诉别人,谁这么傻?
周桃见他一有钱,整个人就变得傻傻的,暗暗好笑。
又一想,如果在农村挣工分,说不定一年也赚不到这么多钱,怎么可能不激动?
至于卫秋宇,因为只帮了半个多月,周桃也私下给了一百块。
干妈和冯智信,就不用提钱了。
让他们从店里的陈列样品里,各挑了一件棉衣回去。
许正强也不好提钱,最后同样送了一套衣服给他。
他开始不肯要,被周桃瞪了一眼,才乖乖收下来。
赵志强也不肯要钱,于是送了一件军大衣给他。
他要给钱,被周桃塞回去了。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六十三章挑旧房子
过了元旦后,天气正式冷了。
报纸里天天在宣传新的政策,祝良骥每天看完报纸,就会想起周桃说过的话,一对照,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原以为能被她说中几条,就很了不起了。
没想到几乎全部说中。
这样一来,他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想到她说过的经济形式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他开始买相关的书来看,希望接下来的工作中用得到。
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这是她对未来机关干部的评价。
自己可不能在这个紧要关头,傻傻地等着,否则就要落伍了。
不是只有祝良骥在发生变化,其它有想法的人,都在暗暗观察身边的变化。
以前晚上街上人很少,除了电影院那一片,有人看八九点的夜场。
现在过了九点,还经常有年轻人三三两两在街上游玩。
还有一个变化也很明显,就是以前只能偷偷摸摸搞的黑市,现在越来越公开了。
一般来说,黑市属于地下买卖,是国家禁止的。
只有胆子特别大的,才有勇气干这个,还得避着大家,免得被抓。
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胆子大的,晚上甚至敢在小巷子里摆个地摊。
拿张防水布在地上一摊,将商品摆在上边,边上再放一盏气死风灯,就能营业了。
还别说,生意居然不错。
当然卖的品种并不多,可能是货源不好找。
主要是针头线脑纽扣等小玩意,还有蛤蜊油、雪花膏等生活用品。
一些人是白天有事忙,晚上才空下来,路过贪方便才顺便买了。
更多的人则是享受这个自由购物的乐趣。
而电影院附近,则有人摆摊卖零嘴,主要是炒花生、红薯干、瓜子这些,几分钱一包,用旧报纸装着,买的人非常多。
当然白天还没有人敢摆,这样太嚣张了。
周桃有一天路过那边,正好看到这一幕,暗暗惊讶。
果然是高手在民间,这些人居然也看到了国家政策的变化,提前出来抢摊了。
要知道这时候敢这样做的,大多是家里贫穷,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城镇居民。
越早出来摆摊,越早赚到第一桶金,在接下来的第一波私营经济兴起时,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很多富豪榜名人功成名就后,都提到过这段经历,说是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实在穷得吃不起饭,才豁出去摆摊。
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积累了足够多的资金和经验,然后开店或办家庭小作坊,一步步做大,才在后面的商品经济大潮中,成为第一代商人。
周桃甚至相信,如果去问这些胆大包天年轻人的名字,很有可能会出现前世大名鼎鼎的人物。
当然这与她无关,看了几眼后,就离开了。
说得狂妄一点,她现在赚的钱,已经跟他们拉开了距离,没必要羡慕佩服他们。
几天后一个周末,冯冬梅过来找周桃,要她陪自己去看一处旧房子。
倒不是不相信自己的眼光,她考虑的是,房子买下来后,这边就是新的家了,以后儿子的婚房肯定也在这边,得他也喜欢才行。
本来想叫他陪自己去,偏偏遇到案子,需要加班,只好让周桃代劳了。
买房子是大事,周桃自然不会拒绝。
两人没有骑车,步行往龙山方向走去,她准备买的房子就在那一带,非常方便。
其实城区就这么大,半小时可以走完大半。
超过这个范围的,基本算是农村了。
而龙山周围,是东海县最早的城区,山脚下有不少带院子的老房子,大多建于解放后,有的用来住人,更多的是小企业的宿舍。
当企业规模变大后,就不适合办在这里了,朝南靠近火车站那一带,成了新的企业集中区。
冯冬梅今天过来看的房子,就是一家乡镇企业以前用来办公的地方。
房子位于一个斜坡上,离下面的公路大概十来米高,因为路修得不错,小汽车也能开得进来,加上周围房子大多已经空置了,屋后就是龙山,感觉很幽静。
特别是院子里还有几棵大树,都绿荫如盖了,除了墙壁有很多苔藓和霉斑,需要大修,单是位置和面积,真的很不错。
如果换成前世,这种地段和面积的老房子,花几十万精心装修一下,上千万也舍不得卖。
“怎么样?”见周桃到了后,左看右看,一付好奇宝宝的模样,冯冬梅拍了一下她的肩,问道。“值得买吗?”
房子面积不错,三间二层楼,土地面积足有一百五十平方了,加上院子,有两百八十平方了。
地段也不错,到时开一道后门,可以直接抄小路爬龙山。
等自己退休了,每天这样锻炼身体,应该非常方便。
唯一的缺陷是少了点人气。
附近这些老房子里,虽然有些还住了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是企业最早的工人。
工厂搬走后,年轻人也搬到新造的宿舍里去了。
冯冬梅习惯了老房子的热闹,怕以后会觉得冷清。
“不错。”周桃走到围墙边朝外望,这边跟外面的路至少有五米多落差,这房子有种遗世独居的清静,如果把围墙打高一点,关紧院子门,可以不闻窗外事,里面自成一统了。
以前她还不知道有这样的房子,现在她看了也动心了。
特别是她有智脑和空间,不方便让人知道,更适合住在这样的地方。
“会不会太冷清了一点?”冯冬梅担心地问。
来这边之间,已经跟相关单位打过招呼了,那边同意她购买房子的意向,价格也不高。
就怕买下来之后,住了两天受不了,最后回到老地方生活,那就浪费了。
“不会。”周桃回答道。“这里是世外桃源,现在别人还没发现它的优点,等你搬过来住,说不定会吸引其它人来做你的邻居——”
这是很有可能的。
县城这么小,一点点小事就能传得到处都是。
等干妈装修好了,别人发现有这么一个好地方,说不定也会想办法搬过来做邻居。
说得夸张一点,东海县城区才几座山,周围都是风水宝地。
现在没抢到,等到九十年代,有钱也买不到了。
毕竟这是公家的地方,没人要的时候,你给钱还有可能买到。
等大家发现它的好,你没一点背景,想都不要想。
“真的有这么好?”冯冬梅其实也相信这一点,只是担心年轻人不喜欢,周桃的话,让她的信心足了一点。
“你买下来好了。”周桃劝道。“如果到时后悔,就转让给我,你买房子和装修的钱我出。”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六十四章计划
前世她小老百姓出生,没机会享受特权,从来没想过有机会获得这么的房子。
说得夸张一点,这个地方就像余杭的西湖边,别看现在冷清,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算你有钱,也未必有资格住。
自己如果能住在这边,也是沾干妈的光。
“那你把隔壁那套买下来好了。”冯冬梅一听,指了指一路之隔的那栋房子。“如果你过来跟我做邻居,那就不会冷清了。”
倒不是舍不得让周桃搬过来跟自己一块住。
这个干女儿的性子她清楚,比较独立,隔三岔五一起吃饭聚一聚没事,生活在一起,就会不方便。
所以保持点距离,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我也可以买吗?”周桃一听,顿时动心了。
最近卖军大衣,手里有了不少钱,她又不需要投资其它地方,用来买这样的老房子,加上精装修,应该也足够了。
春节前至少还能赚一两万块钱,所以并不必担心钱。
“当然可以,手续我帮你去办,钱不够的话,我也帮你凑一点——”冯冬梅大气地挥挥手。
这样一栋房子,只要三千块钱就能买下来,加上装修,用不了五千。
对别人来说,这是一笔天文数字,她却一点也不担心。
父亲只有自己一个女儿,过世前不但把房子给了自己,还有上万块存款。
这些年她自己也存了些钱,除去给儿子治腿的花销,现在手头还有上万块钱。
而周桃有这样的赚钱手段,估计明年就能还清钱了。
“那一言为定。”周桃兴奋地叫了一声。
想到隔壁那套房子,马上要归自己了,她打开院子门,过去那边看。
伸手推了推门,没动,看来院子门锁着。
围墙外地势低,无法看到里面的样子。
只能从门缝里往里看了看,发现面积比干妈这一栋还要大一点,主要是院子比较宽。
周桃用智脑计算了一下,发现有三百五十平方了,而建筑面积,大概一百六十左右。
这样的大小,正合周桃的心意。
如果拆了建成别墅,也非常合适,就是不知道上面允不允许这样做?
就算不行也没关系,房子的外观不重要,只要里面装修得舒服一些就行。
当然还有院子的布置,也得用心设计一下。
“放心,别的事我帮不上忙,这种小事,回头就帮你办下来。”冯冬梅傲气地回答。
她说帮不上忙,指的是生意方面。
周桃很早就说过,接下来国家会放开私营经济,老百姓的机遇到来了。
而自己一直在学校教书,儿子也进了机关,对做生意一窍不通。
所以只能当个观众了。
“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周桃没有再客气。“一会儿我把钱给你,等房子买下来,马上找顾承允,到时两套房子一起装修好了——”
这件事对她来说,比开裁缝店还有意义,所以必须尽快办成。
“好。”冯冬梅觉得这样也不错,一口答应下来。
1...99100101102103...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