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向晚葵
如果能自己看书看报纸了,就能不断学习新的技能。
等以后可以上网了,学习新东西的渠道就更丰富了。
只要妈妈有这个兴趣,以后的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因为文盲而不敢接触外面的世界。
“你不是在柴房边上,弄了块空地吗?”看到女儿回来,杨桂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就想空着也是空着,准备多养几只鹅——”
原本想着养几只鸭,可是它们需要经常下水,这个就比较头疼。
后院虽然有池塘,可是那边是女儿养鱼的地方,不能让鸭子去糟蹋。
倒是养几只鹅比较容易,所以改变了主意。
“哦。”周桃一听,顿时乐了。“妈,你现在到底养了多少东西啊!”
原本计划养一头猪,几只鸡就够了。
现在猪增加到两头,成年公鸡母鸡还有二十几只,又新增加了三十只小鸡。
再养十只鹅的话,像是一个小型养殖场了。
“反正有地方空着,都养上东西吧!”杨桂芳见女儿揶揄自己,也不在意。“你不是说勤劳致富光荣吗?反正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多养些东西,不但自家人有肉有蛋吃,还能卖掉换点钱呢?”
家里尽管不需要自己辛苦赚钱了,可是从女儿手里拿钱,哪里有自己赚来的用得舒服?
“随你吧!”周桃也没想过打击她的积极。“别太辛苦就好。”
进屋放下随身的袋子,到院子帮妈妈递稻草,这样编草扇的速度就会更快一点。
很快准备好的七根竹杆全部用完了,于是拿起草扇,均匀放在两边的墙上,把空地遮住一半。
完成这些,两人扫干净院子,回屋洗手。
“中午想吃什么?”杨桂芳习惯地问。
“外面的野菜已经可以吃了,要不,我们去挖点荠菜和马兰头回来,中午做凉菜吃?”周桃提议道。
倒不是太馋这个味道,主要是在县城久了,想去野外享受割野菜的过程。
“这个容易,我们现在马上过去,中午前弄两盘菜,肯定来得及。”杨桂芳怎么可能不明白女儿的心思,去拿了两只篮子,两把镰刀,关门一起往外走。
家里养了两头猪,她每天会出去割篮草回来。
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她一般会避开日头,早晚再出去。
这样时间久了,皮肤越来越白净,加上吃得好,面色红润,整个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就连手心的老茧,也全部脱落,现在跟人握手,手心软软的,像是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家的太太,一点没有以前的痕迹了。
四十岁的女人,开始倒生长,如果告诉别人自己只有三十岁,应该也有人会相信。
两人找了块坡地,开始割荠菜。
看到有荞头的地方,周桃也会把镰刀伸进土里,把整棵全部挖出来。
“家里种了这么多葱,你要这野葱干什么?”杨桂芳见女儿挖了不少荞头,好奇地问。
以前家里私有地少,一般都要用来种土豆红薯等可以当粮食的作物,不会种韭菜、葱等作物,如果割些荞头回家,炒了也是碗美味。
杨桂芳现在吃得多了,对这个的兴趣没那么大。
“野葱比家葱香,用来炒鸡蛋,味道不错。”周桃回答道。“我最喜欢的是荞头,到时候用糖和醋泡着,比酱瓜榨菜好吃多了——”
糖醋荞头,也是本地一道有名的小吃,跟肖山萝卜干差不多名气。
前世本地一些高档酒楼,会用它当凉菜,就能说明它的档次了。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五十三章拆旧屋
“既然你喜欢,那我有空多挖一些,到时你教我怎么弄,我帮你在家腌起来——”杨桂芳从善如流地回答。
母女俩最终每人割了一篮野菜回家,其是荠菜和马兰头各一半,荞头则扎成一束束的,挂在篮子沿上。
到家后匆匆把荠菜和马兰头洗理干净,准备放进滚水里烫熟,然后切碎凉捧。
为了让味道更好一些,周桃切了一些灵兽肉和香干,做成酱糊调料,拌进野菜里。
这样一来,味道果然更加好了。
周桃因为多吃了半碗饭。
至于荞头,她用剪刀剪去根须和叶子,用清水洗去泥沙和荞头外部的粘液,然后在清水里浸泡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起来,把它捞出来放在竹箩上,把水分沥干。
然后拿出玻璃瓶,把荞头装进去,再加入盐、白糖和米醋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一斤荞头,要用一两盐,三两白糖和三两米醋,然后拧紧盖子腌一个月,就入味了。
吃过早饭,许正强从县城回来了,上门来找周桃。
他已约好人,今天要拆老家的房子。
尽管一切已经准备好,他总是有种不踏实的感觉,正好周桃在老家,于是叫上她一块儿过去。
周桃自然没有拒绝。
两人到了红旗村,看到有人已经等在家门口了,上去打了招呼后,人断断续续都来齐了,于是开始搬梯子拆屋顶的瓦片和横梁。
瓦片本来就碎了许多,拿下来的过程中,又打烂不少,最后只剩下角落一小堆。
许正强也不在意,这次买了不少新的瓦片回来,这些旧的就没打算用了。
因为户口已经迁去县城,这边他除了偶然来住几天,平时都空着。
所以养猪和放杂物用的柴房,也没打算造。
几根横梁倒是还能用,只是新房子的格局发生变化后,长短未必合适了,到时只能用来打家具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房子很快就推倒了。
除了那张木床,叫人抬到一边,继续留着之外,其它的全被许正强用斧子劈烂后,准备当木柴。
那些发霉的棉制品,处理起来太麻烦,他干脆塞进一把稻草,全部一把火烧了。
等到全部空地清出来,这才按照计划,让石匠重新画线挖地基。
旁边私有地的蔬菜,邻居已经全部收拾干净了,因为这次造房子,会用掉大半的空地。
为了保证院子的面积,新房子会往后移三米。
这样一来,前院的面积就非常宽敞了,加上后院还留了三米宽的空地,到时用围墙圈起来,周围还能种上不少花草果树。
因为请了大师傅负责房子的整体施工,许正强可以省心不少,除非碰到他做不了决定的事,一般他交给他来安排。
至于一日三餐的饭菜,许正强则请大队长帮忙,让他老婆来做。
当然不是白让她帮忙的,每天给了一块钱的工资。
加上采购食材和加工时节省下的钱,每天两块钱绰绰有余。
这样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不过很值得。
周桃此时没事做,于是戴着口罩在旁边站着,看许正强在一边安排工作。
两人认识这么久,都是私下里见面,她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独立操作一件事。
以前听冯智信说起过,说他们兄弟三个,能力最强的是许正强。
她其实也很好奇,许正强到底强在哪里?
现在看他把事情安排得头头是道,似乎真的不简单呢!
说到底他今年才二十二岁,除了在部队锻炼了三年,到东海县城工作还不到一年,能做到这一步,真的不错了。
既然这样,那接下来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忙了。
反正房子的一切细节,两人已经提前商量好了,只要中间别出差错就行。
想到这里,周桃来到放床的那个角落,从袋里拿出一块抹布,小心抹了抹表面,一屁股坐了下来。
如果一直站在那里,容易给许正强压力,还不如休息一下。
许正强也注意到了她的动静,回头望了她一眼,没有说什么。
到了中午,大队长的老婆挑了两只篮子过来了。
一只篮子放了五大碗菜,另一只篮子放了米饭和碗筷,扁担的钩子里,还有塑料壶装了五斤散装黄酒。
把东西拿出来后,招呼大家坐下来。
吃饭的桌椅,是从隔壁大娘家借的。
房子拆下来后,院子里到处是泥灰和杂物,只能等下午再收拾了。
现在在院子里临时找了个干净的地方,虽然简陋了一点,好在饭菜不错,有肉有鱼,大家自然不会计较。
周桃也坐在许正强旁边,一起吃饭。
这种场合,她安静吃着就行,如果话太多,容易给人留下坏印象。
何况她也不是矫情的人,没必要在大家面前,显摆自己的能干。
吃了午饭,大家稍微坐了一会,杂工就开始工作。
把泥沙挑到院子角落,用来平整土地,木头整理一下,堆在角落,以后可以用来烧火。
至于剩下没用的杂物,则用畚箕装了,挑了村里用了倒垃圾的地方。
收拾完这些,泥水匠拿了石灰,开始在地上划线做记号,开始挖地基。
周桃见后面没自己什么事,就向许正强告别。
许正强送她到村口,又交流了几句注意事项,这才各自回去。
周桃回到家里,爸爸和弟弟都去忙自己的事了,只有妈妈杨桂芳一个在家里。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那么现在怎么样了?”见她这么早回来了,杨桂芳关心地问起那边的情况。
她还是认定那边以后会是女儿和许正强的新家,所以女儿应该多关心一下,尽量造得舒服一点。
毕竟嫁过去后,那边才是女儿的家,这里虽然永远欢迎她回来,从产权上来说,却工归儿子小满了。
“一切顺利。”周桃简单地回道。
看来想扭转妈妈的观念,并不容易,她也懒得解释了。
或许在她眼里,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肯定得找对象。
而自己除了跟冯智信和秦伟平比较熟悉一点之后,只有许正强最亲近了,那两人一个像兄妹,一个像玩伴,只有许正强最符合女婿的人选。
至于赵志刚和方明龙那几个,受自己雇佣,更不符合条件。
如果自己告诉她,暂时没有结婚的打算,只怕她会更加难以理解。
那就让她这样误会下去好了。
吃过晚饭,许正强安排好那边的事,过来这边睡觉。
这也是提前商量好的,毕竟两地只隔了五里路,这样最方便。
周国勇和杨桂芳一直头疼女儿和许正强的关系进展太慢,巴不得他能天天住在这里。
许正强懂了他们的心思后,见周桃没有反对,也装起了糊涂。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五十四章大胃王的茶楼
第二天早上,许正强一早就起来了,早饭也没吃,去自家那边陪师傅一起吃早饭。
而周桃吃了早饭后,也回县城了。
到了裁缝店,正要把赵志刚叫过来,问一下最近的生意情况,智脑又来了提示音。
只好把店里的事先放一下,进房间看看是谁来的消息。
“桃子,茶楼已经准备好,今天试营业,我拍了一段视频,你看一下效果怎么样?”大胃王发了一合录像带过来,并介绍里面的内容。
周桃点了收取,又想到自己这边哪里有播放设备,于是又让他发一台电视机和录像机过来。
心里突然有些疑惑,那个位面的科技发展水平,似乎有些不平衡。
照大胃王平时的表现,应该已经有数码设备出现了,为什么依然用录像机这些九十年代的主流产品?
难道那边的家用电器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有心想问一下,又觉得没必要过份关注这些细节,两人位于不同位面,陷入太深,似乎没必要。
收了电视机和录像机后,接通电源,周桃把录像带放进去,按了播放键。
前面一些空白过去后,电视机里出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大楼,风格有点像国外唐人街的建筑样式。
周桃这时候更加确定了,两个位面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着偏差。
像国内的城市建设,除了几个依然保存着传统建筑的民俗镇,其它地方几乎全盘西化。
全国所有城市,都是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去过一个地方,等于了解了国内的大多数大城市。
没想到那个位面,这方面做得这么好,周桃感觉非常欣喜。
可惜这辈子也不可能去一次那边,她遗憾地想。
画面继续,进了大楼后,里面是一个巨大的大厅,周围全是红木色的桌椅,用同样颜色的屏风隔成一个个小区间,最里面有一个四十多平的小舞台,放了一张说书桌,灯光打在上面,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周桃暗暗点头,这样的布置,其实更接近晚清和民国的戏园子。
大厅里已经进来不少人,这时候招呼声,寒暄声非常大,应该是大胃王他们请的客人,过来听说书喝茶的。
没过一会,从舞台后面走出来一名五十左右的清瘦男子,朝下面作了个揖后,在台后坐下来,拍了一下惊堂木,开始说书。
周桃突然反应过来,这间茶楼虽然各方面都不错,可是跟自己计划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自己原先的计划,是以广东茶楼为特色,也就是说,吃才是主打,靠卖茶位和特色点心赚钱,说书只是吸引客人的一个点。
而这边是以说书做为噱头,来吸引顾客进来喝茶享受,主要销售的是茶位。
这样一来,茶楼的生意好坏,跟茶无关,要看说书人的能力和故事是不是精彩。
想到这里,周桃拿起遥控器,快进看了一下,发现后面果然如此。
周桃关了录像机,开始联系大胃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你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大胃王一直在那边等回音,周桃一发信息,他马上回复过来。“只是我爸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硬是改成这个风格——”
这也是他头疼的地方。
别看父亲才六十多岁,因为身体的原因,这几年一直像个普通老头子一样,喜欢喝茶听听评书。
就算现在身体恢复了,也依然没改变这些习惯。
计划书写好后给他看了,他就动了脑筋,强硬地要建一间这样的茶楼。
“如果这样,那这间茶楼开着就开着,就作给伯父的消遣好了。”周桃听明白他的苦衷,倒不觉得是件事,反而安慰道。“大不了另外再开一间我说的茶楼——”
以大胃王的经济情况,把它做为孝敬长辈的额外投资,也不算什么大事。
就算一直亏钱,只要大家习惯了喝绿茶,带动茶叶的销量,这笔钱依然能赚回来。
“我也这样觉得。”大胃王见周桃的想法跟自己差不多,终于放心了。
“那这件事先这样,等茶楼开起来,我们再商量好了。”事情谈完,周桃准备退出。
又拔了录像机和电视机的电线,准备退回去。
反正放在这里也没用,至少得等到九十年代,电视接收效果才会好转。
何况这是两个位面的产品,别看它们跟自己这个位面的形状差不多,谁知道能不能接收这边的电台?
“电视机和录像机,下次还要用,你别还回来了。”大胃王主动说道。“还有,你那边不是有台摄像机吗?如果你想拍什么东西,也可以录下来直接看——”
他是觉得周桃那边没有娱乐设备,会比较枯燥,有了它们,好歹能打发一下时间。
“行。”周桃想了想,觉得确实没必要客气,就收了下来。
既然这样,一会儿连上天线,看看能不能接收电视信号,或许两边用的是同一种模拟信号呢?
“对了,你们那边既然也有评书,不知道有没有好的故事——”大胃王又发了一个信息。
这是他突然想到的主意。
自己这边出名的评书故事,大家差不多都听过了,大家有兴趣坐下来,无非是想看现场表演。
这跟名角唱戏一样,就算里面的每段戏你都会唱了,如果有名家来表演,大家还是会去捧场的。
“有确实有,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周桃没想到他会这样问,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回头我找找看,能不能买到几本相关的书,到时发给你。”
自己这边出名的评书故事,妈妈在家天天都听,就连她也记住了不少。
最出名的自然是《隋唐英雄传》《七侠五义》《杨家将》《说岳传》这些,前世单田芳老爷子去世时,网上有很多人悼念他。
而他独特的嗓音,也成了那个年代出生的听书人最美好的回忆。
“那先谢谢你了。”大胃王一听,连声道谢。
两个位面相似度这么高,肯定会有一些内容是重合的,但是同样会有很多不同。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五十五章再续师徒情份
关了位面系统后,周桃把电视机和录像机收进空间,开门出去。
先把赵志刚叫过来,问起最近的生意情况。
端午节一过,店里的厚款衣服已经全部收起来了,现在大家都在做春秋罩衫。
虽然提前一个月从大胃王那里拿了一些衣服,她稍稍筛选后,把适合出售的放到仓库那边,也不知道卖得怎么样?
去年刚开店时,她靠卖军装,赚了一笔。
今年形势又有反复,她让赵志刚把零售的衣服大部分收了起来,只在墙上陈列区挂了一些样品。
虽然不担心生意,但是也不能疏忽,免得出错。
赵志刚上楼后,把情况大致说了说。
其它差不多,主要是来加工军装和中山装的顾客增加了不少,他还专门让店里的杨师傅多加工了一批出来,应付顾客的需求。
这样平衡下来,店里的收入并不比以往差。
“靠杨师傅一个人做,店里应付得过来吗?”周桃关心地问了一句。
军装相对容易做,中山装跟西装一样,需要做得比较挺刮,难度就会增加不少。
如果订单太多,可以考虑把军装交给别人去做,店里专门做中山装。
“肯定有影响。”赵志刚回答道。“以前隔一天,就能拿到做好的衣服,现在已经排到七天以后了。最近每天都有几个因为等不及,放弃生意的顾客——”
这样虽然有些可惜,可是他知道周桃的性格,宁愿稳妥点,也不愿意出事,所以就没有在意。
“那我一会找些布料,你骑三轮车送到这个地方,让那边按照这个尺寸,加工一批军装出来。”周桃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地址,又写下一组数字。
正月快要结束的时候,周桃去了一趟师傅家,在她那里吃了一顿午饭。
自从母子俩因为工作原因交恶后,她从厂里提前退休,把工作交给老大后,又让兄弟俩分了家。
原先住的房子,给了老大,她和老二则在大队借了间旧仓库,暂时栖身。
搬去那边后,她反而冷静下来,从熟悉的同村朋友那里,花钱租了一台缝纫机,开始帮人加工衣服。
虽然收入有限,不过足够养活母子俩个了。
周桃见师傅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打倒,也放心了。
现在自己活多到做不完,分一些给师傅,就理所当然了。
不过她不想出面,所以还是交给赵志刚去交涉好了。
只要做工达到要求,加工费全部给她赚也行。
赵志刚接过纸条,疑惑地看着周桃。
这个地址有些远,来回估计得半个小时了,还不如周围找个人帮忙呢!
周桃见他有自己的想法,只好把两人的关系解释了一遍。
听说是暗里帮助师傅,赵志刚这才收起好奇心,骑上三轮车去仓库拿布了。
周桃等他离开,自己暂时没有急事需要解决,就在一楼顶他的工作。
把这边交给赵志刚管理,还算不错,至少整个一楼收拾得非常整齐,玻璃窗和桌椅一尘不染,显然每天都在用心清洁。
等他送布回来,周桃才出门。
先去新华书店看看,那边有没有评书类的故事书。
印象中这一类故事,六七十年代一直没有间断过,说明时间不短了。
既然老百姓都喜欢,没理由不出版。
何况它们讲的主题都是忠义和爱国,这么主旋律的内容,国家支持出书才对。
到了新华书店,果然看到了想要的书。
周桃欣喜地全部买下来,回家后直接发给大胃王。
“这些书都不错,适合用评书讲出来。”大胃王很快有了回音。
“那是当然。”周桃附了个笑脸。“这些书的作者,全是我们这个位面的评书大家,你说合不合适?”
“难怪——”
“对了,如果这些书你们那边没有,最好先用你的名义拿去出版了,再交给人说书,否则被别的人拿走了,就便宜了外人——”周桃提醒道。
他们那间茶楼,请的说书人肯定是聘请过来的,如果把这些故事给了他,以后离开了,那大胃王的损失就大了。
“放心,我会提前预防的。”大胃王好歹也是公司老总,哪里会在这种地方犯错误。
周桃这才放下心来。
处理完这件事,看时间不早了,她准备去一趟干妈家。
最近一直忙着和许正强商量造房子的事,很少有时间过去陪她。
“怎么?许正强的事办完了?”见周桃进屋,冯冬梅笑着打趣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