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向晚葵
祝良骥听了后,怕周桃和两个香江客人着急,答应会关注这件事,尽快让她们的合资公司开起来。
放下电话后,三人回到裁缝店那边,继续商量公司细节。
最后定下方案,周文婧再出资五万港币,加上上次答应给周桃的十五万,对外宣称投资二十万,占新公司的二成股份。
实际上这五万才算正式投资,但是不具体拥有成股份。
周桃见她这么爽快,也非常乐意,马上把剩下的样品拿出来,让两人检查了一遍。
觉得没问题后,装进箱子里,让她们带走。
吃了晚饭后,两人又过来了,带了几个大箱子,说是给周桃的礼物。
周桃拿到房间一看,居然是一个十八的彩电和一台双卡录音机,还有十几盘港台流行歌曲磁带。
“谢谢,谢谢。”这礼物正是她现在需要的,于是道了谢。
“不用客气,这东西值不了多少钱。”周文婧不在意地说道。
比起二十万港币,这些电器才多少钱?她根本没放在眼里。
“如果方便的话,下次再帮我带几台过来——”周桃想到身边不少男孩子最近都要结婚了,想买家电又买不到,于是又开口道。“钱我照原价付给你的——”
在大量的水货过来前,它们的价格依然非常高,而且有钱也买不到。
当然家电价格真正暴跌,要到九十年代,国产彩电和录音机通过血腥价格战,占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后。
“没问题。”周文婧一口答应。
听说周桃这边有了一台香江人送的大彩电,大家都很好奇,纷纷过来这边看热闹。
周桃没办法,干脆把它放在客厅里,这样大家都能看到。
因为没有天线,只能收到三个台,国家台、省台和东海县本地台。
虽然节目非常少,大家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周桃觉得无趣,于是联系大胃王,问能不能搞一台卫星天线过来。
虽然两个位面的科技发展不同,但是原理差不多,应该能通用吧。
大胃王很快发了一个直径一点二米的卫线天线过来,说是这个牌子接收效果最好。
当天晚上,大家都去睡觉了,周桃把电视机抱进房间,把天线拿到阳台上,接上后试了试。
自动搜台后,大部分都是雪花,中间也接收到了几个台,而且图像和声音效果还算不错。
周桃猜测这几个频道,刚好跟这个位面的频率重合,所以才能收到。
等搜索完毕,最后一共有十六个频道,包括两个国家台,一个省台,四个邻省台,县台以及六个港澳台和两个英文台。
考虑到这时候的政治风气,最后把六个港澳台和两个英文台故意调成雪花,这样就安全多了。
第二天中午大家过来吃饭,见频道多了好几个,清晰度也提升了无数倍,非常惊喜。
“桃子,帮我也买个电视吧!这样看太过瘾了。”方明龙和赵志刚等其它人离开后,同时向周桃开口。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十七章许老师的先见之明
一开始两人不好意思开口,毕竟周桃对他们已经够好了。
只是现在娱乐活动太少了,有电视看,感觉日子都变得有滋有味了。
特别是香江带过来的电视机,能搜到更到的台,画面和声音还这么清晰,看得太过瘾了。
“没问题,我已经向周文婧说了,年前估计来不及了,明年你们应该都能买一台——”周桃笑着安慰道。
心里其实有些犯愁,抛开其它人不说,单是身边关系特别好的人,就不下十个了。
如果答应帮忙,这些人最后都会开口,到时周文婧都会受不了。
但是不帮忙又不行,否则干妈、许正强、吴江娟,舅舅大姨小姨这些人,都会不乐意。
果然,第二天干妈和小智哥过来了,看了电视节目后,连声叫好。
不用她们开口,周桃也知道了她们的心思。
好在早有准备,答应明年帮她们买一台。
卫秋宇也过来了一趟,抱着她的胳膊不停撒娇,也要电视机。
周桃一一答应后,这才放过自己。
那台录音机,因为周桃放在卧室没拿出来,反而没有人知道。
小满星期天过来,看到录音机和磁带,喜欢坏了。
学生嘛!比较喜欢听歌,特别是这些磁带,全是国内买不到的,不但是国语歌,还是粤语歌,更让他稀罕。
于是连作业也忘了做,一会听这盘磁带,一会儿又听另一盘,整天坐在录音机旁边,吃饭也顾不得了。
周桃觉得这样才正常,考虑着回家后,爸妈喜欢听戏,于是去供销社买了几盒戏曲磁带。
别看那边放了不少碰带,其实一年也卖不出几盒,毕竟东海县没几台录音机。
周桃每种都买了一盒,把供销社的人都惊动了。
离过年只有一个星期了,周文婧拿到所有样品后,跟周桃告别,准备回香江。
周桃不好意思让两人空手回去,又送了些自制的糖桂花和草莓酱,反正她们是自己开车来的,不用担心带不走。
把两人送走后,弟弟也差不多寒假了,于是把店里安排一下,准备回家过年。
现在两边的店铺,已经全权交给赵志刚和方明龙在负责。
赵志刚负责青春路两家店铺,以及下单找师傅那边加工的一切事宜,包括裁缝店定做以及少量的零售。
而方明龙负责市场那边两家店铺,以及熟食摊那边的一切加工以及外销服务,工作量一点不比赵志刚少。
两人自从拿到龙山脚下的房子钥匙后,工作热情更高了,几乎不需要周桃插手,就会主动把事情做好了。
除了一些必须她拍板的事,才会找她商量。
周桃乐得清闲,让她们安排好春节的休息,自己准备提前回家过年了。
合资公司的执照,还没有办下来了,那就没必要着急。
等过完春节,再处理好了。
除了顾静宜明确会过来,还得继续招些人才行。
忽然想到现在仓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必须招一个可靠的人来管才行,否则靠赵志刚自己兼着,会非常辛苦。
可是有人长期在那里,自己空间拿出来的东西,又瞒不了人,真是头疼。
看来这件事,还得自己来负责才行。
跟所有熟悉的人打了招呼,大年二十三,周桃带着弟弟,回到乡下。
到家的时候,妈妈已经在杀鸡宰鹅,准备过年的食物了。
知道女儿喜欢吃自己养的家禽,杨桂芳大方地杀了五只鸡,两只鹅,准备把肉糟起来,这样更入味。
那头大肥猪已经卖掉了,今年肉价比往年贵了两成,有了这八十多块钱,春节都不用女儿的钱了,这让她特别有成就感。
祠堂那边的木匠师傅还没停工,周桃到家后,给每个徒弟额外包了二十块钱的红包,师傅们则四十块,皆大欢喜。
又让爸爸去了一趟小店,给每人发了一箱黄酒,一条香烟,算是年货了。
村里其它人知道后,都羡慕得不行。
回到家里,看到弟弟已经把电视机和录音机放在墙角专门的柜上,正在调拭电视节目。
“这电视是香江人送给你的?”杨桂芳已经从儿子那里,知道了这电视机和录音机的来历,此时兴奋地问道。
一家人早就想买台电视机了,只是一直没成功,现在听说它还是进口货,她的兴奋又多了些。
“是啊!”周桃回答道。“一会儿弄好天线,节目会比其它人家多几个频道。”
过年有电视看,才有气氛。
这时候虽然还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但是也会放一些喜庆的节目,这就够了。
帮弟弟一起把节目调拭好,这才坐下来。
省台这时候正在播放越剧折子戏,是《红楼梦》的金玉良缘这一段,徐玉兰高亢的声音一出来,杨桂芳就激动地叫了一声。
这个越剧电影,今年刚来村里播放过,可惜看得不过瘾。
现在电视里能看到,实在太好了。
“我买了《红楼梦》全场的磁带,你想听的话,可以自己放进录音机里。”周桃把磁带拿出来,朝她扬了扬。“小满一会教妈妈怎么用录音机——”
又介绍了《梁祝》《祥林嫂》《血手印》《劈山救母》《珍珠塔》等传统越剧名家精选,还有绍剧《三打白骨精》《三请樊梨花》等等。
杨桂芳一听,欢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因为儿子女儿回来了,爸爸中午也回来这边吃饭。
“桃子,听说许宝根房子边上的私有地上,建了一排平房,弄了个养鸡场,准备养一千只鸡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周国勇向女儿说了一个消息。
主要是两家有些不对付,他也不可能当面去看热闹,只能从别人的嘴里,得到这些并没有验证的传闻。
是吗?“许老师的见识确实不错啊!”周桃一听,赞了一句。“别人还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国家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他就一门心思开始干了,不愧是公社领导都看中的笔杆子——”
老实说,如果不是两家结了怨,她还有些欣赏这个人才呢!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十八章养殖业抬头
八十年代哪些人最厉害?不是学历高的,也不是背景深厚的,而是善于审时度势,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者。
这可不是开玩笑。
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你的所作所为,跟国家的政策相违背,不仅仅是损失一点钱财,搞不好要坐牢的。
所以敢做,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不仅仅是能力强,眼界也非同小可。
许老师如果没有被自己搞下来,让他照着原来的历史轨迹走的话,说不定十年二十年后,走上比祝良骥更高的位置也不一定。
现在有了这些污点,想走仕途当然不可能了。
在乡下搞养殖业,说明他依然不甘心当个普通人,想通过这个方式,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对于他这样的表现,周桃倒不担心他。
做生意的话,他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比不过自己这个重生者。
“据说他找大队长批地的时候,被你大伯知道了,还想拦着,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大队长同意了。”周国勇心态没有周桃好,对此还有些耿耿于怀。“你大伯现在都不高兴呢!”
农村里都这样,既然两家的矛盾已经公开了,就不会掖着藏着。
大哥当然不希望跟自家有仇的人,有机会咸鱼翻身,走到自己前面。
那不是给对方报复的机会吗?
“肯定是给大队长和其它村干部送了好处呗!”杨桂芳不以为然地回答。“否则他们明知道这个情况,怎么可能答应?”
除了大队长,村里还有其它干部。
如果有人走通了关系,大队长不可能因为大伯,跟他们过不去。
她现在是越来越明白女儿的做法了,也知道想办成事,不送礼肯定办不成。
“这么多鸡?”周小满的关注点跟大人不在一个频率上,听到数量后吓了一跳。“怎么养得活?”
家里有五十多只鸡,已经感觉非常多了,再增加二十倍,他不敢想像那种场景。
“这是办养鸡场,有几万只都正常。”周桃替他解释了一句,又转头问爸爸,“大队长家现在有什么变化?”
两个月前,他过来找自己,也问起过养殖的事。
当时自己让他关注一下兔毛的价格,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他会同意许老师的申请,估计一方面是其它村干部做工作,他不好驳他们的面子,所以犹豫了一段时间后,最终同意了。
另一方面,也有看看许老师到底能捣鼓出什么的意思。
乡下地方,大家的见识有限,想找一条赚钱的路子不容易。
许宝根人品不行,能力却是大家公认的,如果他能找到一条好路子,大家也可以跟着做。
“变化?还是老样子啊!”周国勇怔了一下,忽然反应过来。“对了,他在院子边上的空地上,盖了几间平房,据说也打算养些东西——”
这个其实不算什么事了,毕竟家家户户都有这个计划。
“秋天的时候,他来问我,可以养什么东西?看来他已经有目标了。”周桃说了这样问的原因。
其实在这个阶段,因为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来,所以不管是养长毛兔,还是其它家禽家畜,只要肯干,赚钱都没问题。
等到农村的养殖户多了,才会慢慢发生一些意外。
比如兔毛价格太幅度下降,比如农产品出售困难等等,说到底,无非是供应方一下子产量太高,超过市场的负荷了。
等其它行业跟上来,老百姓收入高了,需求变大,这个市场又平衡了。
“那你说我弄个畜牧场养猪有没有问题?”杨桂芳见女儿这样说,连忙问道。
这件事夫妻俩以前就商量过,只是一时定不下来。
“当然没问题。”对于妈妈的执着,周桃也没打算反对。“只是会比较辛苦,你量力而行就好。”
现在建小弄养猪场,用传统的方法饲养,问题不大。
如果因此提前催生出大量的饲料工厂,让养殖方法发生变化,猪肉肉质大幅度下降,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
“那行,如果找到合适的地方,我再跟你说。”杨桂芳笑着叫道。
没有养殖场地,一切是空话,必须等找到才行。
自家边上这点空地,肯定不行。
她也不想因为养猪,把家弄得臭烘烘的,女儿辛苦造了这么漂亮的房子,不能给她丢脸。
“行。”周桃肯定地回答。
一家人随意说了些家里的杂事,因为难得团聚在一起,所以气氛一直很温馨。
电视里这时候在放广告和新闻,所以大家的兴趣就少了些。
吃过午饭,收拾完屋里,见电视依然没有好节目,杨桂芳就让小满放录音机来听。
知道妈妈的喜好,他放了一盘《梁祝》的磁带。
当进入草桥结拜这段时,杨桂芳跟着哼唱起来。
其实收音机偶然也会放戏曲片段,只是声音效果差,有时候运气不好,打开时已经唱到尾声了。
不像现在,想听哪里就哪里,太方便了。
杨桂芳把上午宰好的鸡和鹅,装在脸盆里拿出来,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边听戏边清理它们身上的绒毛。
以往一个人在家做这些事,多少有些枯燥,必须开着收音机才行。
现在有女儿陪自己,还能听戏,就有趣多了。
“对了,听说越剧团现在在招人,隔壁村有个小姑娘,已经被录取了。”杨桂芳又说起这个消息。“村里还有人带着小孩子去报名呢!可惜人家看不上——”
她们这一代人,听得最多的是样板戏和越剧,当年村子里还有人组织排戏,可惜她没有机会参加。
现在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学唱戏,他们也愿意给这个机会。
“学唱戏太辛苦,没必要的话,还是算了。”周桃想了想,并不支持家长这样做。
倒不是有偏见,主要是越到后面,听戏曲的人越少。
很多这时候学唱戏的人,到后面几乎没机会登台表演,只能在人家有红白喜事时,站在路边唱。
更多的人重新选择职业,当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浪费了这些年的苦练。
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 第十九章买拖拉机计划
“我也是这么觉得。”杨桂芳现在有种说不出的骄傲。“唱戏唱得再好,能比大学生有前途?”
看了一眼在旁边写作业的儿子,越看越满意。
这个儿子也不知道像了谁,居然会这么聪明。
“这话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说,会让他们生气的。”周桃笑着望了一眼得意洋洋的老妈。
瞧她得瑟的模样,别因为小满的事,成了全村父母们的公敌。
“你当我傻啊!”杨桂芳白了她一眼。“再说他们有本事生气,就让自家孩子也考个全县第一名啊!”
那天葛书记亲自带着奖金和奖状过来,还给儿子戴了大红花,可把她喜欢坏了。
如果不是桃子一直劝自己要低调,她恨不得让葛书记在公社的广播里,天天说一遍,让所有人知道自家的荣耀呢!
想到女儿,又担心起她的婚事,过年她就二十岁了,再不结婚的话,就有些晚了。
想想许正强他们几个男孩子,都没结婚,她又安心了一点。
到时不管嫁给谁,反正每一个都这么出息,她也不介意。
下午母女俩一起把鸡和鹅煮熟,等放凉后,再切成大块,然后准备糟卤用的材料。
一切完成后,拿出炒熟的盐,仔细抹在鸡肉和鹅肉身上抹上,然后放进糟卤料的坛子里,放一层上面摆一只纱布包着的酒糟香料,直到放满了,再用不透气的尼龙布盖住坛口,用绳子扎紧。
接下来几天,母女俩继续准备其它吃食,也给亲戚们准备了一些年货,让爸爸抽空送了一趟。
“桃子,你说我们买辆三轮车怎么样?”这天周国勇问女儿的意见。“自行车虽然也能载一些东西,不过太不方便了——”
有一次去镇里买东西,他看到有人骑着一辆三轮车,后面的车斗上装了很多货物,骑起来却非常轻松。
不像自行车,如果后面放了一百多东西,就会很沉重。
这两天给亲戚送东西,跑的都是山路,把他累坏了。
“这个容易,买一辆就行。”周桃随口应道。“可惜你不会开拖拉机,否则买一辆更方便。”
拖拉机马力足,在乡下也更实用,就算以后想运木头和家具,只要装得下,一切没问题。
“拖拉机?”周国勇吓了一跳。“那个东西可不便宜,还是算了吧!”
大队有一辆农用拖拉机,平时拉东西和运货,双抢时期,用来给稻田松土,比牛耕效率高。
而负责开拖拉机的两个人,一个是大队长的弟弟周国权,另一个同样是村干部的家人,普通人根本不给你碰。
“才多少钱?”周桃有些不以为然。“爸如果有兴趣,我跟大队长说一声,让你去跟国权叔学几天,到时再买一台回来——”
拖拉机在农村,其实作用是非常大的。
除了拉货,耕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当动力。
印象中不管是碾米机,还是打粉机和饲料颗粒机,说到底就是靠柴油机带动一些设备,就可以了。
所以以后爸爸如果想做什么,有了一台拖拉机,就不怕没事做了。
以他的性格,其实这也是一条出路,就看他有没有兴趣了。
“真的?”周国勇却兴奋起来。“这当然好——”
开汽车不现实,有拖拉机已经非常了不得了,他当然喜欢。
“那行,我回头找一下国权叔。”周桃见他兴趣很大,马上下了决定。
至于拖拉机,可以找人去买,也可以让大胃王帮忙。
这东西原理应该差不多,就算外形上有些许不同,问题也不大。
离春节只剩四五天了,周桃家里该准备的东西都差不多了,于是闲了下来。
杨桂芳则坐不住,端了一盆热水和抹布,把家里的家具,全部重新擦了一遍。
家里的录音机开得震天响,不管在家里哪个地方,都能听到。
周桃有些嫌吵,可是见妈妈开心的模样,只好忍着不出声。
这天下午,卫兴华拿了一只加工好的白切山羊腿,找上门来了。
来之前已经打听过,周桃家不缺什么,只有自家的羊还小,所以没有准备羊肉,于是买了一只山羊,让师傅加工后,切成四大半,自家留一块,其它拿来送人。
最重要的自然是祝良骥那边,然后就数周桃了。
“卫伯伯,你怎么带了这么多羊肉过来?”周桃一见,惊讶地叫道。
这时候可不是前世,送整只羊也很正常。
现在走亲戚,能送一斤羊肉,已经了不得了。
卫伯伯手里的羊腿非常大,估计超过六七月了,算是丰常贵重的节礼了。
“这是谢媒礼啊!怎么能小气——”卫兴华笑道。“我家秋宇和小赵的事成了,还得感谢你呢!”
从女儿嘴里,知道周桃送了一套房子给赵志刚,这让他惊喜之余,又不得不佩服周桃的魄力。
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有谁这么大方,直接送了两套房子给手下。
这样的女人,以后真的是前途无量。
如果说以前只是这样猜测,现在完全可以肯定了。
女儿跟她成为好朋友,加上女婿又在她手下工作,以后两家有这样的关系,只怕几个儿子也能沾些光。
“谢媒礼?不是男方送的吗?”周桃笑着问。“这么说来,两人的事,你们已经答应了?”
如果这件事这么快就成了,她也可以少操点心。
“当然。”卫兴华回答。“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来做介绍人,我不答应也不行啊!”
知道这个消息后,别说是他,老婆和三个儿子,都一致答应了。
大家都不傻,周桃现在事业才刚起步,就能送一套房子出去。
以后等她发达了,赵志刚作为她的得力手下,成就还会低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