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后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霸蛋总裁
这是唯一一届在冬季举行的高考,将有五百七十万考生报名,但最后只会录取三十万人。
无数人为了这一则消息彻夜难眠,有意向参与考试的,都在找各种渠道去获取教科书与资料。
得知消息当天,家属区经常能听到无法抑制的兴奋吼叫,像是要把压在心里的所有情绪全都发泄出来。
在这种环境下,饶是陈芸早就经历过一次,也不禁感到有些激动。
本省的高考时间确定在十二月十五日。
陈芸在七月份就上交了辞职报告,上面在劝说无果之后很快选定了接手人。
小学的事情不多,陈芸很快交接完毕,一心在家备考。
很快,高考那天到来。
高考当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就连如冬之后就没歇过的北风当天都消停下来。
考试这天郑卫华有事情没来,于是铁柱带着弟妹四个一起给她送考。
“妈你加油!”铁蛋大声喊,也不怕吸引他人目光。
“妈妈加油!”
铁锤跟着一起喊。
两个大一点的孩子拉不下脸来,铁柱都快十五岁了,牵着最小的弟弟站在路口,一言不发。
他到变声期了,声音嘶哑难听,为了维护作为老大的面子,他如今很少说话。
二妞也没喊,但是她有别的,小姑娘用碎布做了个笔袋,前两天就给她了,如今站在哥哥边上,对陈芸笑出两个小梨涡。
“都回去吧,外面冷。”陈芸手缩在袖子里,对几个孩子挥了挥,转身随着人流进入考场。
对于参加过后世高考的陈芸来说,这年的高考题目算比较简单,不出意外能拿个比较好的分数。
她对自己有信心,为了让家里人安心点,便如实说了。
然后铁蛋就问:“妈你能考一百分吗?”
“那你期末能考一百吗?”
铁蛋不说话了。
考完试,填报完志愿,就到了焦急等待的时间,
这时候信息传输速度慢,也不会公布考生的总分,考生的心理压力比后世要大得多。
家里几个孩子比陈芸要紧张的多,自从知道录取通知书会邮递过来,几个小孩恨不得一天跑三趟邮局。
但通知书没到,跑再多次都没用。
陈芸原本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的,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由担心起来。她甚至还想起了以前电视上看过的案子,说有些人通过不法手段窃取了别人的入学资格。
她希望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家属院里参考的学生不少,从一月中旬开始,就陆续有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有大学也有中专。
院子里由此热闹起来,与之相反,郑家几个孩子的心情却不太明朗。
“陈校长,你还没收到通知书啊?”
陈芸买菜的时候有人问。
“还没有。”
“哎呦,那是不是没考好?”那人问,又说:“我娘家外甥说试卷特别难,好多人交上去都是空的。”
“你外甥也今年考试?”
“是啊,这不是前两天才拿到通知书。”女人咧着嘴笑:“考的不行,就上了个大专,孩子没时间看书。”
“大专也厉害了,好多人还考不上呢。”
女人被人奉承得很开心,抽空又瞅了陈芸一眼,正想说什么,就听到大喇叭里传来声音,让陈芸去收信。
这个时间点特殊,当即就有人问:“是不是录取书到了?”
因着好奇,有几个人跟了上去。
陈芸被撺掇着打开信封看里面的东西。
“这么大,绝对是通知书!”
“那陈校长也考上大学了?”
“现在还不一定呢,先看看再说。”
这些人围着,陈芸也不好意思走人,便按照他们的意思打开了信封。
信封里果然装着通知书,是用硬纸做的,相比于后世的精致显得有些粗糙。
“哎呀,真是录取书!咱家属楼又要多个大学生了!”
这一声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全都伸着脖子盯着陈芸的动作。
她才把通知书拿出来,还没来得及看,就有人迫不及待地问:“这哪个学校的?”
边上有人识字,辨认一番后猛地瞪大眼:“是首都大学!”
陈芸也傻眼了,她明明报的是本地大学啊。
第073章
家属院的陈老师考上首都大学成了今天的热门话题。
郑卫华刚从营区回来, 就有人跟他说了这件事。
他大步往回走,打开门,几个孩子争相要看录取通知书, 而陈芸坐在一旁,表情看起来有些纠结。
“小芸!你被首都大学录取了?”
郑卫华眼睛雪亮,从儿子手里抢来通知书,从头到尾看了个遍,只觉得哪哪都不一样:“真厉害!”
陈芸皱着眉:“我没报首都大学。”
“没报?”
陈芸摇头。
首都大学离家太远了, 她是要上学, 却没打算把这一家老小扔下四年,所以报的是离家比较近, 名气比首都大学稍小的一所学校。
“我帮你去问问。”
涉及到妻子上学的事情, 郑卫华自然不敢马虎, 当即便找关系去查。
这事也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问了些人很快清楚了原因,原来是因为陈芸的成绩太好, 被人直接抢走了。
“还能这样的?”上辈子陈芸确实听说过高考排名很前的考生, 在分数公布前,就会被top1的两所大学提前控制住, 以防落入对家。
没想到她志愿都填了,还能直接抢人!
她心里感觉有些荒谬:“能换回来吗?”
穿成年代文里的后妈 第168节
“换什么,首都大学不是很好?”
郑卫华知道她的顾忌,带着妻子走进房间,关上门说:“跟你说件事。”
“什么事?”
“我可能要调职了,就在首都军区。”郑卫华说完,见到妻子骤然亮起来的眼神,笑道:“所以你看, 你去首都大学不是正好?”
如果郑卫华能调去首都那当然好!
“是真的吗?”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陈芸弯着眉眼,很惊喜的样子:“什么时候的消息啊?你瞒得好紧。”
“我也才知道,不出意外过两个月调职令就会下来。”郑卫华拉着她的手:“到时候咱们一家人在首都也能团聚。”
既然没有长期分居的问题,陈芸自然是乐意去全国最高学府的。
首都大学三月份开学,今年过年比较晚,所以年后呆不了几天就要出发。
得知陈芸要走很远,几个孩子都不乐意,铁锤当场便哭了出来,抱着她的腿说不让人走。
陈芸心疼地给儿子擦脸,嘴里哄着:“乖乖不哭了,妈妈先过去,过段时间爸爸就带你们来。”
郑卫华的调职令已经下了,之后还需要等一系列手续办完,少说需要半个月。
陈芸跟他们说了情况,好不容易把小儿子哄好,一起身就看到铁蛋闷闷不乐的样子。
她摸了摸铁蛋的头发:“来笑一笑,咱们铁蛋这么帅,苦着脸就不好看了。”
铁蛋抬眼看着她,勉强扯起嘴巴,露出个极不情愿的笑容。
走之前的几天,陈芸整天围着几个孩子打转,哄完这个哄那个,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耗光了她那点微末的不舍,等要走的那天只觉得轻松。
早春的风带着丝丝寒气,陈芸穿着棉袄,被家里人送上火车。
“粮票都放在饭盒里面,饭盒在绿色的这个行李袋最下面,还有钱,你贴身放好,缺什么到那边去买,别省。”
“知道啦。”陈芸对他翻了个白眼:“你什么时候变这么啰嗦了?”
郑卫华无奈:“到了给我发个电报。”
“行。”
火车响起鸣笛声,预示着将要出发。
陈芸往窗外看了看,问郑卫华:“还有别的事项吗?”
“照顾好自己,我很快就会过去。”
“嗯!”陈芸重重点头:“我等你。”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行驶了十多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首都火车站。
首都火车站比他们市的火车站要大很多,但按照后世的眼光来说也很寒酸。
陈芸没有在火车站逗留多久,很快找到了去学校的大巴车。
后世首都大学的住宿条件差在高校中都颇有名气,更别说现在了。
宿舍是十二人的大通铺,靠门的一面墙摆了张桌子,床位栓了根绳用于挂衣服,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陈芸被这样的环境震住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拖着疲惫的身躯铺好铺盖。
大学的生活忙碌又充实,校内学习气氛浓厚,没那么多勾心斗角。
开学半个月后,同学们渐渐熟悉,学校里的活动也渐渐多起来。
陈芸在与班上同学熟悉之后,便提议发挥他们专业的特长弄一份校报。
其实校报早就有的,只是最近十年停办了而已。这次陈芸要重启校报,得到了包括院领导在内的不少人支持。
她以前就做过杂志编辑,报纸虽然与杂志不一样,但也有共通之处。她过去几年用闲暇时间写了不少故事,又有校领导以及教授们的支持,再加上部分筛选的学生投稿,很快,第一期校报便热热闹闹地出炉了。
校报才弄出来,知名度有限,所以陈芸几个还得站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去卖报纸。
不过这也就是暂时的,因为校报的质量过硬,很快便在学校内打响了名头,很快就有人主动来定报纸。
陈芸做的校报分为校园新闻,学术交流以及故事天地好几个板块,内容诚意十足。
她还在故事天地板块给自己搞了个专栏写长篇故事,反响不错,既拉动了报纸的销量,也养了自己的笔名。
校报的运营逐渐上了正轨,而郑卫华的调职手续也全部弄完,带着四个子女来了首都。
首都军区这边也给分了房子,面积比之前的房子要大不少,毕竟之前分房子的时候郑卫华才是营长,现在已经是副师了。
因为两个人都忙,这房子的装修全委托给了郑卫华的警卫员,等全部弄好又过了一个月。
搬新家这天,陈芸把玩得好的同学也请了过来,一群人吃吃喝喝,陈芸在桌上宣布了自己的计划:“我准备做月刊。”
经过这段时间都运营,校报的故事天地有了一批固定的作者,版面渐渐放不下,是到了升级的时候了。
“到时候把故事天地这个版面去掉,换成别的,原先作者写的故事都放杂志上。”
校报用作者的稿子会给予相应的稿费,虽然因为发行量太少导致稿费也很少,但也聊胜于无。
这校报等于是她一个人拉起来的,其他人也没什么意见,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陈芸有自己的野心,不满足于把自己的月刊限制在学校范围内。
她的月刊内故事只占一小部分,还有各地风景介绍——这些也是从同学手里征的稿子。
做杂志比做报纸麻烦的多,陈芸人手不够,一个人要顶几个人来,好不容易做出第一本样刊,确定没问题之后,便打着院系的名义向新华书店推销。
这个过程比陈芸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最初几个月完全推销不出去,每个月都要亏不少钱,后来反倒是在学校里面火了,学生私底下传阅在附近几所大学都有了名气,渐渐让销量升了上去,勉强维持保本。
陈芸做杂志很认真,各方面都要精益求精,累的时候一天就睡三个小时。
这样的付出当然也有回报,她的杂志办到第六期时,终于有书店抛来了橄榄枝。
搭上书店渠道的杂志销量极速上涨,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在十多个省市的新华书店铺货,每期印数超过十万册。
校刊属于学校,毕业了也带不走,但陈芸这几年做杂志的经验,通过杂志所结识的人脉却是属于自己的。她还成功忽悠了三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再创业。在八十年代初期,这种决定不可不称之为疯狂。
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第二次做杂志较之第一次要顺利太多,之前四年时间让校刊每期印数超过十万,现在不过半年时间,就凭借之前积累的名声和开拓的渠道,使每期杂志的印数超过五万册。
陈芸与同学创建的杂志不像校刊一样大杂烩,走的是专精路线。从最初的文苑开始,渐渐新增了旅游、科普,以及潮流服饰等等杂志。短短时间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媒王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