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年代文当团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加加派
沈月遥加快脚步,走到丈夫面前,笑着看着他也不说话,默契地俩人用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阮文军和李小红站在一边,过了一会,看他们还不动,毫无存在感地提示了一下,“咱们走不?”
沈月遥有些脸红,拉着李小红往前走,“走,接上胖团和娘,回家了!”
阮红旗坐在门口等着家里孩子回来,手里握着一把老伴给他预备的花生,让他下地就拿着吃。
刚吃几颗,就看见家里人整整齐齐地回来了。
“你咋坐这,凉着怎么办?”胡老太太给老伴拉起来,一起往屋里走,碎碎念地说,“白天吃什么了?别总对付一口”
阮笑笑走在后面,看了看手里爷爷塞给她的花生,觉得这不是花生,这是狗粮吧!
高考过后,村里平静了许久,除了一部分吹嘘全会的人,大多数又回归了平淡的生活。
沈月遥躺在炕上揉着闺女的头,烦恼地说,“胖团,娘学什么啊?”
阮笑笑盯着沈月遥的撸猫式动作,陪着她想,她适合学什么?
姥爷和舅舅在信里建议觉得学师范挺好,铁饭碗的老师,而且以后和沈父在一个系统工作,有照应。可是沈月遥不喜欢,她不喜欢拘束在一方讲台,没有耐心去在讲课或是做学术,从小就不喜欢父亲那种学究的生活。
阮文山进屋,就看见媳妇又在揉闺女,小闺女一脸地无奈包容她娘,“还在愁啊?”
“哼,你都决定好了,可是我还没想好呢!”沈月遥和阮笑笑同步撅着嘴。
阮文山做到炕边,在媳妇和闺女的头上挨个揉了一下,“我想了想,不如学美学、或是设计类?”
“我行吗?听起来好难吧!”沈月遥听到这个,眼睛都亮了不少,她还挺喜欢动手做衣服,但是真的要学,还有些不确定。
“你可以试试,以后进了学校再系统地学理论,岳母说过,你小时候就喜欢画画,还喜欢给娃娃做衣服。笑笑的衣服不都是你做的吗?”阮文山看她有些向往的眼神,揶揄她,“是不是早就想报这个,就等着我开口建议呢?”
沈月遥听到丈夫把自己的小心思点出来,有些高兴,“我就是想了想,谁让你给建议的!”
阮笑笑看着爹娘腻的发甜的眼神,爬下炕就走,溜了溜了,此地不宜“狗”留,毕竟发狗粮不得不吃。
沈月遥看女儿走了,窝进阮文山怀里,戳着他的胸说,“哎,你建议的啊,你给我爹去说。”
阮文山宠溺地掐着她脸上的肉,“知道了,我说。都是我不好,瞎给建议!”
阮笑笑背着手,下楼去看大伯娘今天做什么好吃的,自从考完试,李小红就像住在厨房一样,每天都想把前面一个月不好好下厨的日子补回来。
“大伯娘!香香的!”阮笑笑进了厨房,就闭起眼睛闻空气中弥漫的味道。
李小红好笑的看着她耍宝,“过来,给你看看。”
掀开盖子,一股异香飘出来阮笑笑想起来以前在路边闻到的鸭货店熬底料,就是这样诱人。
“你干妈寄了不少调料给我,我之前和她抱怨县里有的也都找齐了。今天就是那这些腌了点鸡肉。”李小红夹出一块小的,剔掉骨头喂给口水都要流出来的阮笑笑,“我可太想你干妈了,等我做完给她寄过去,让她尝尝。以后要是考上了,我就到京城去做,给她尝给出锅的。”
很早之前章雯听说了她少的调味品,就暗暗记下。回京后按照李小红说过的配料,搜集多了就给她邮寄过来,肉票和糖票这些也都准备多的一份,让李小红在厨房可以自由发挥。
阮笑笑觉得幸福在这一刻爆棚,开心地扭着身子,嘴里的鸡肉酥烂又带着麻味和甜味。
“走吧,拿着你送饭的小篮子,我们夹一点,中午给你大伯送过去就着饼子吃。”
阮文军闲不住,跟着一群人到河边捞鱼,说是快入冬还有些河鱼游过来。
李小红拉着阮笑笑走到河边的时候,阮文军正扶着篓子,和周围人交谈。
阮文军抬头看见媳妇送饭,就抬起篓子过来,“媳妇,我捞的!”
“挺大的鱼啊,这一条就得五六斤吧!”李小红给他把夹了鸡肉的饼子拿出来。
阮文军一口咬下去,觉得今天的饼子尤其香,中间的香辣味特别下饭,“好吃!”
阮笑笑看着大伯几口就是一个饼子,她知道为什么大伯娘特意给大伯装了三个了。
“慢点吃,喝口水。”李小红尤其满意,自从考试复习,丈夫瘦了好几斤,脸上都少了肉。不多吃点,怎么长肉啊,这都快过年了!
送完饼子,李小红牵着阮笑笑顺路来了知青院。
张求娣和张招娣前些日子考完试插班到二年级上学,今天没在家,家里只有张来娣一个人。听到声音,跑出来开门,先试探地问了下,“谁啊?”
“来来!”阮笑笑隔着门喊。
张来娣听到是小团子,赶紧把插门的横木挪开,“婶婶,笑笑!”
“我带了点饼子,放到厨房,晚上你们吃。”李小红直接把饼放到厨房的锅里。
阮笑笑拉着张来娣的手看,检查她还有没有冻疮。
“没有了,上次你给的药膏好用!二姐和三姐也没有了。”张来娣现在笑的自然了许多。
上次阮笑笑和阮青梅过来玩,发现姐妹几个都有些冻疮,陈年积累的,一到冬天就这样。俩人回去就找了大人商量,能不能拿给爷爷阮红旗的冻伤膏给张来娣送来。
胡老太太早年问老中医要了方子,自己找药配了药膏给阮红旗治冻伤,他年轻时候落下的病,好些年才缓过来。家里也一直常备药膏,以防冻伤。
胡老太太给他们挖了一小盒,拿沈月遥用完的擦脸膏的盒装上,送了过来。
晚上阮文军拎着筐里的五条鱼和家里人显摆了一番。
“厉害吧!”
阮笑笑给面子的鼓掌,带动着家里几个孩子也是拍着巴掌,一时间,屋里稀稀拉拉的掌声。
“大伯娘,怎么吃啊!”阮青柏清楚地认识到,大伯钓鱼,最后还是靠大伯娘做出来香喷喷的鱼肉吃。
李小红想了想说,“给你们先做点鱼丸吧!好久没吃了吧!”
听到有鱼丸吃,几个孩子依旧鼓掌表示赞同,只不过这次拍的手都红了。李小红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挑眉看了眼受挫的丈夫,“谁掌勺,谁厉害!”
等去县里报完志愿,阮家就进入了过年的气氛,孩子们放假在家,屋子里时刻都是热闹的声音,有商讨作业的,有坐在一起编花绳的,还有围在厨房等着投喂的。
沈月遥拿着买来的布,给家里人裁衣服,李小红在厨房忙活,胡老太太则是两边打下手。看着家里人都有事情干,阮文山找个空闲去了趟县里,邮寄家里做的年货,取京里的邮件,再顺带送了一封信。
阮文丽小年的时候拖家带口回到娘家,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重磅消息。
“那个赵家,被举报了!”阮文丽把小月饼放到炕上躺着,又脱了外套,坐下喝着茶水开口。
沈月遥想了想,“是上次推你的那个?”
阮文丽点点头,接着说,“是啊,听说是找人替考被举报了,一查一个准,那个替考的人和赵明明长得可像了。”
刘红明也补充说,“也不知道谁这么好,替天行道啊!要是真被她替考了,这可欺负了太多努力复习的人!”
胡老太太觉得事情总算了解,有些安心了,“那你以后也要离那家人远点。”
沈月遥越想越不对,丈夫刚去完县里,这赵家就被举报了?抬头看了眼一言不发的丈夫,眼神对视间明白了,就是他。
阮文山也是之前就托人看着赵家动向,直到高考恢复消息出来,那人才回信,说赵家领了个和赵家小女儿很像的人。阮文山没轻举妄动,直到考完试,才去举报,证据十足,只要查阅试卷笔迹,一锤定音。
阮文军还有些不满地嘟囔着,“都没等我套麻袋呢”
一边的阮文山把手里的瓜子分他一点,“比套麻袋惨了。”
阮文丽在娘家的过程就是,吃吃吃,吃完再吃!
“嫂子,我好想回家住下来啊!”阮文丽吃着小丸子,跟李小红撒娇。
李小红也不介意多个人,还是讨喜的小姑子,“那你住呗,孩子们都有玩的,人多了热闹。妹夫放假,你不上班。爱住多久住多久啊!”
“唉,我们春节去大哥家过。我等过两天就收拾好过去。”阮文丽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多吃一些补偿回来。
走的时候,李小红又给她装了一些带着。
“小军肉饼哥哥再见!”阮笑笑一说这个名字就笑,可是刘小军却很高兴。
阮家几个孩子只好跟着说,“月饼弟弟,肉饼弟弟再见啊!”
今年的春节只有阮家自己,阮笑笑穿上了沈月遥做的红色套装,像个红包一样,拽了拽阮青梅给她编的辫子,“姐姐好棒!”
一样穿了红色的阮青梅腼腆地笑了笑,“我现在很会了!”
胡老太太依旧发了小红包,听着孩子们说吉祥话,再被阮青松带着出去讨红包。
阮红旗看着孩子们一串地往外走,感慨了一句,“日子越过越好了。”
穿到年代文当团宠 第57节
春节过后,村里就开始有人每天到村口等邮差,等村长一切有可能带回来录取通知书的人。
阮家也有些焦急,但是心里有些底气,至少复习的早,已经准备充分。
村长在县里开会回来,听县长说完每个公社和村的考试情况,紧忙带着一部分已经到了的通知书回到村里。
“喂喂通知书村里的考生来村口广场领取通知书”
第51章 小团子分家记
听到大喇叭广播的声音,村里参加考试的、没参加考试的都凑热闹往村头小广场跑去。
知青点的人一边往外跑,一边喊人,还有连跑带摔的。
阮笑笑乖乖地被沈月遥牵着,和阮家众人到的时候,小广场已经站满了人。考生只有几十人,但是来好奇结果的人占了多数。
知青院的贾月英等人站在一起,程雪则是和马文斌站在另一边,众目睽睽之下倒也没有过分举止,还此地无银三百两保持了点距离。
旁边离得近的老太太见胡老太太一家都来了,还有些发酸。
“胡老姐,听说你家孩子都去考了?你这是全家都来听信啊”说话的正是村里宋老太太,她女儿宋美丽心仪阮文山多年,可是人家没看上,这次听说阮家都去考试,宋家在家里也议论奚落他们,这不是瞎忙活吗。
胡老太太没说话,悄悄往旁边站了一点,这家人什么毛病,盼不得别人好?
宋老太太以为她是心里没底,提前安慰说,“咱们这农村人就跟着凑热闹吧,还能考过那知青啊,人家都是有文化的。”
沈月遥见婆婆被缠的烦了,过来拉着婆婆往另一边站,免得听这些红眼话。
宋老太太见人家走了,还呸了一声,跟旁边人接着酸,“要我说啊,她这媳妇考上了,那就回城了,谁要她家儿子一个农村人啊。当年要是娶了我家美丽,就没这些了。”
周围几个老太太有些惊讶宋家的厚脸皮,其中一人忍不住问,“沈知青可是个好的,这些年没和谁红过脸,还生了三孩子,倒是你家美丽”
“我家美丽咋了?我们舍不得嫁呢,多留几年。”宋老太太像是被戳到了痛点,张牙舞爪地反驳。
其他一些人也不想再搭话,这是舍不得嫁吗,这是没人要!还和沈知青比,拿□□和天鹅比啊?
考试没紧张,今天沈月遥却有些紧张,牵着阮笑笑的手有些出汗,阮笑笑另一只手也举起来拍拍她,“娘!”
阮文山上前点站她旁边,低声安抚她的焦虑,“紧张什么,你一会应该是喜极而泣了。”
沈月遥听到这话,掐了他一下,娇嗔一句,“什么就喜极而泣。”
村长把通知书都理好,确认从县里拿回来的都在桌子上一个不少,而且名字也都对得上,调整下大喇叭,开始动员。
“喂喂我今天激动又欣慰,我们村受到了县里表扬,目前一共有十五位考上大学,通知书还有部分没有回来,如果成绩比对分数线没有问题,来我这登记,我给你们问问。”
“十五!”人群里发出惊讶的议论声。
“这不是一半都考上了吗!”
“那我就很可能考上了!”
“我有点悬啊,数学答的不好。”
村长见大家议论纷纷,赶紧控制住,接着宣布,“现在我们发放通知书。我念到名字,就上前面领取!”
“贾月英!”
“孙玉玲!”
“李文文!”
“”
被念到名字的贾月英几人没去前面,而是手脚发软地蹲在原地大哭,几人抱在一起,想把这些年的青春哭回来。
阮家人站在台子边上,听见村长一连念了几个都是知青院的知青,这让半路出家的李小红有些紧张。
李小红不自觉地小声嘟囔,“完了,完了,军子哥!这都是知青啊,都九个了,我这心一直跳,我是不是没”
阮文军刚要说话,就听见村长喊到他们的名字。
“阮文军!”
“李小红!”
“阮文山!”
“沈月遥!”
“刘红华!”
“”
李小红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跳的更厉害了,耳朵也有些听不见声音,怼了一下旁边阮文军,“你掐我一下。”
阮文军咽了下口水,结结巴巴地开口,“是是我你”
沈月遥眼泪夺眶而出,用手捂着嘴巴,蹲下来哭,阮文山自己也是激动不已,嘴上安慰着媳妇,其实自己手心全是汗湿。
胡老太太看着几个孩子不上前去,平复一下心情,笑着提醒他们,“去吧,拿着通知书,回家庆祝。”
阮文军拉着李小红猛地冲了出去,大喝一声,“走!媳妇!”
村长看着哭成一片的知青和村里几个考上的人,也替他们高兴,“孩子们,你们都是向阳村的骄傲!无论是来到村里的知青,还是我们村土生土长的孩子,我们村都为你们感到自豪!以后无论去了哪里村里永远是你们的家,随时回来看看父老乡亲!”
台下响起一片掌声,村里更多的是朴实的人,村长的话让他们也倍感骄傲,这可是自己村出去的大学生,以后自家孩子好好学习也能走出去!
“不可能!我呢!”程雪疯了一样往台上跑,质问村长,“你是不是给我藏起来了!我的呢!”
村长被推了个踉跄,被身后一步跨上台子的阮文山扶住了,村长稳住身形说,“你干什么!有什么意见可以私下找我,今天是发放通知书的大喜日子。”
程雪怒气冲冲地站在台上,“怎么会没有我的?他们都考上了,怎么可能没有我!”
村长指着下面的知青说,“人家是真材实料,没有你说明成绩不够。今年分数不公开,但是我问了,村里考试的人分数都在二百多分,考上的几个在三百五左右。你若是不信,自己去招生办问。”
随后,示意几个村民给程雪拽下去,继续拿着大喇叭喊话,“我们公平公正地对待考试,不能有偏方向的思想,我还要重点表扬阮家不止在县里,在市里也是名列前茅,都是进入了京城读大学。有空胡思乱想不如脚踏实地地学习。”
有不少落榜的考生,尤其部分知青们抱头痛哭,还有人暗自期盼说不定还有落下的,万一后面还有通知书呢。
跟来道喜的村里人纷纷谢过,阮文山几人回去的路上都带了喜色,阮笑笑更是跳的连辫子都飞起来了。
沈月遥笑的梨涡深深,“小胖团,你这么开心啊!”
阮笑笑停下来看看后面的家人,骄傲地说,“开心!”
胡老太太也同意这话,“一会你爹都得乐得找不到北,让他好好吓一下。”
果然,阮红旗看着面前四份通知书,手里的烟也没了滋味,放在腿上的手摩擦了一遍又一遍,才伸手去摸信封,无比认真的一一看过信封上的名字。
“这是考上了啊!好!”阮红旗面上露出了笑意,这还是阮笑笑第一次见爷爷笑的这么开心。
给他看过,几人才开始拆信封,核对专业,还有报道需知。
李小红和阮文山都报了京城农大,听沈月遥说离京大不远,倒是还在一起。
“以后我也是有文化的人了,明天我就回娘家给他们显摆一下!我哥和嫂子还不知道我考试这事儿!”
阮文军也憨憨地应和,“你先让岳母坐下来,再告诉她,我今天就好悬吓得坐地上。”
桌子这的几人听到这话都笑了,阮笑笑还补上一句,“我爹,手脚顺拐了!”
胡老太太想了想,还真是,上台时候阮文山可不是同手同脚吗!
阮文山红了脸,给阮笑笑抱过来,“这就不错了,你爹我差点哭了!”
“羞羞!”阮笑笑刮着脸扮丑嘲笑他。
楼上写作业的几个孩子听见声音,都下来看是什么事。
阮青松看见桌子上的信封,疑惑地问,“是姥爷来信吗?”
阮青河看是四封,有了猜测,惊喜地说,“是通知书?”
李小红点点头,得意地说,“以后你娘就是大学生了!你们也得跟我学,坚持不懈,努力学习!”
阮笑笑跑过去拉着阮青梅,“姐,我们去京城吃烤鸭!”
阮青柏补充说,“还要吃那个点心!”
家里大人听着孩子们讨论进京后的安排,都一脸笑意。
京城收到消息是在又过去一周后,沈父正拿着报纸坐在院子里翻看,门口响起了敲门声。
“大爷,您家的信和包裹,签个字。”邮递员经常给这个胡同送信,已经熟悉了沈家的人。
沈父送走了邮递员,拿着包裹进屋,心里还想,这怎么又沉甸甸的!女儿在村里还一直给邮寄东西,自己留着吃啊!这婆家还帮着做,也是有心了。
沈母把做好的粥端到桌子上,拿出来上次女儿邮寄的酱菜,招呼家里人吃饭,看沈父进来,叫他放下包裹先吃饭。
闵芳端着碗筷过来,叫丈夫帮着拿把盛粥的勺子过来。
沈岳泽放下勺子,发现地上的包裹上还有一封妹妹的信,就先拆了信,一边看一边读,“见信安好我”
前半页都是关于生活和关心家里人,后半页却是
“哦哦,包裹里是吃的!看来遥遥家嫂子又做了不少,你怎么不读了?”闵芳站起来,看着丈夫捏着纸发呆。
沈岳泽揉揉眼睛,虚弱地说,“你读一下,我眼睛是不是花了。”
闵芳奇怪他怎么突然这样,拿过信纸扫了几眼,也被吓了一跳,“这真的啊!”
沈父和沈母还等着听后面写了什么,催促着读,“怎么了?写了不认识的字,还是信纸脏了。我来看看!”
闵芳把纸递过去,郑重地说,“妈,爸,你们自己看看!”
“都,都考上了!”沈母激动地哭了出来,“遥遥能回家了!”
沈父反复确认这纸上的字,“好!我们收拾好房间,等那边房子回来,也赶紧打扫,务必做好他们来京的准备。孩子们的转学,还有他们入学,这都得想了!”
“嗯嗯,爸,您放心吧!我和小芳准备就行。”沈岳泽已经开始期待见到阮家其他人的那天。
京城里沈家喜气洋洋地准备接待,而阮家这边却是做出了重大决定。
全家人坐在厅堂,孩子们也安静地坐在一边,看着父母和爷爷奶奶商讨。
“娘,不用分家,我们这样不是很好吗!”李小红不赞同地开口。
沈月遥也是这个意思,住在一起这么多年,她早就习惯和家里人一起生活,分家对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了。
胡老太太知道孩子们有孝心,都是安分的人,家庭和睦是谁家都希望的,解释说,“不是都把你们分出去,我就是想把钱财分好,以后进京,你们有了自己的生活,拿着钱好办事。”
阮文山皱着眉问,“可是,我们住在一起也方便,您给我们掌舵,我们心里安稳。”
穿到年代文当团宠 第58节
阮文军也点头,“是啊是啊!”
阮红旗敲敲桌子,瞪了儿子一眼,“听你娘说完。”
胡老太太笑了一下,接着说,“我知道你们喜欢住一起,咱们分钱不分家,这房子、院子都还是咱们住着。只是把钱分好,我和你爹也放心,怎么,分完钱你们就不管我和你爹了”
阮文军委屈地反驳,“娘,别开玩笑,咋能不管你们!就是舍不得,以后说起阮家是两个阮家了。”
李小红瞪他一眼,“什么两个阮家,咱们走到哪都是一家。”
沈月遥看了看婆婆坚定不改,只好同意,“那娘,您看我们是不是叫丽丽回来,告诉她一声再分。顺便问问丽丽的通知书到了没?”
阮笑笑听了下,觉得奶奶真是睿智老人了,做决定的时机刚刚好,不会给家里留下一个惹出纷乱的苗头。看了看奶奶,眼里都是崇拜,还拉着阮青梅说悄悄话,“奶奶厉害!”
阮青梅看了看坐在前面的奶奶,点头说,“奶奶是家里最厉害的人!我也想像奶奶一样厉害。”
其实阮青梅的性格更像阮文军,没有遗传到李小红的爽朗,有些憨憨的内向羞涩。阮笑笑鼓励姐姐,“姐姐和奶奶一样厉害!姐姐最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