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和锦衣卫相亲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兰花炒蛋
卢青桑尽量做一些开胃爽口的菜,凉拌青瓜,清炒苦瓜之类的。
但是这个时代,吃肉才是王道,为了兼顾其他人,她又蒸了两笼蒸菜,一笼是洋芋打底粉蒸肉,另一笼则是白菜切碎与豆皮一起蒸。
起锅后,再浇上调制的酱汁,如此才算好。
这道蒸菜是卢青桑的家乡每年端午节前后必吃的菜。
她揭开蒸笼盖子给易晃瞧,“够吗?”
“够,够!”易晃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行了,那去前头吧,很快就能吃了。”
易晃不打扰她了,出了厨房,忽然想到一件事,“青桑,你以后就直接叫我老二吧,亲切!”
“行!”卢青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从二哥变成老二,易晃是一把辛酸泪,谁不愿意漂漂亮亮的小妹子喊自己哥,但是他亲哥说得对,卢姑娘现在的身份毕竟是大人的内眷,喊自己哥不太妥当。
果然如卢青桑所料,蒸菜十分受欢迎,余妈与易家兄弟都很爱吃。
至于裴大人么,兔子啄草,吃面前的几盘子青菜。
卢青桑担心他营养不够,道:“大人,这粉蒸肉一点都不腻,下面的洋芋吸饱了肉香,也很不错,您要不要尝尝?”
裴琰先是瞧了一眼蒸菜,犹豫,那眉头似乎还皱了皱。
这个大人的胃口真不好伺候。
每天变着花样儿跟他做菜,他还嫌!
卢青桑:“那就——”
菜碟子被推过来,“那就尝尝吧。”
卢青桑把“算了”两个字咽下去,给他挟了两片粉蒸肉,几块洋芋。





我和锦衣卫相亲了 第19节
挟完才想起来用的是自己的筷子,懊恼道:“哎呀,忘了用别的筷子!大人你等等,我再你换一个碗。”
“吃个饭,就别那么麻烦了。”
裴琰接过菜碟,神态自若地吃起来。
卢青桑瞪眼,她哪里麻烦了,明明是他麻烦。
自己家人吃饭,还搞了一个公筷出来,比现代人还讲究卫生。
卢青桑偷偷去瞄裴琰,他先是皱着眉头吃了一块肉,很快眉头就松开,将剩下的吃完。
那样子可不勉强啊。
呵,真香了吧?
裴琰一抬眼,正好抓住了卢青桑,卢青桑冲他一笑,“我再给您盛点!”
裴琰把碟子递给她,道:“味道尚可,那就再来点吧。”
这一幕被易家兄弟看在眼里,但两人都极有默契地低头扒饭。
吃过饭,卢青桑想起董贤三番两次上门,挺烦的,对裴琰说:“大人,能不能让那县令快点把这事办完,我舅舅几次上门打扰,实在不好。”
裴琰:“这简单,易焦拿着我的名帖去永清县衙催办就行。”
本来想钝刀割肉,替她磨一磨董贤,既然她想速决,那就按她的意思来办吧。
“还有一件事,你舅母马氏私自在外放利钱,董家大概拿不出六百两银子。”
卢青桑心如止水:“……能拿出多少就多少吧。”
债多不愁,不论银子,只说她欠大人的人情债就已经数不清了。
作者有话要说: 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以餘利计赃重者、坐赃论。出自《明代律例汇编》
抱歉,晚了半个小时更新。
明天的更新时间:中午十二点。
第20章
裴琰让易焦拿了他的名帖去催促永清县令尽快办案。
卢青桑怀疑易焦除了拿名帖,还有没有拿别的东西一道去。
比如说黄白之物?
从社会地位来说,人情债难还,但是钱债还有还清的可能。
卢青桑不能厚着脸皮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她直接问裴琰:“大人,您打点永清县令一共花了多少银子?”
她抿着嘴巴,紧张地望着裴琰。
裴琰看她一脸紧张的样子,道:“不多,三五千两。”
卢青桑呆:“呵呵,不多,不多,我肯定能还清的,您放心……”
真是一只小呆鹿!
裴琰在她头上揉了揉,笑道:“刚才哄你的,别担心,永清县令不敢收我的银子。”
“真的?”
裴琰:“你觉得有谁敢敲诈锦衣卫么?”
卢青桑不自觉地就说出来了,“也是,锦衣卫忒黑了,只有他们敲别人竹杠的份!”
糟糕,口快一不小心说了大实话,虽然说黑吃黑很爽,但裴大人是锦衣卫呀。
卢青桑赶紧改口,“当然,大人您跟他们是不同的,您是个大好人,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白的很。”
裴琰脸色变得阴霾,沉声说:“没什么不同,你说得对,都是黑的,而且连根子都烂透了!”
他,这是在说他自己,还是永清县令、锦衣卫,亦或者朝廷?
卢青桑没有问。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她也知道一些,当今圣上酷爱寻仙问道,朝廷事务由严太师一手把持,上梁不正下梁歪,贪官污吏横行。
同流合污才是生存之道,就拿原身的父亲卢简来说,做官清明,落到别人眼里,那就是傻子,是呆子,最终妨碍了别人的路,也就活不下去了。
裴琰身处锦衣卫的重要职位,看着整个朝廷都掌握在严太师的手中,却也无能为力吧。
两人俱是沉默下来。
裴琰忽然问:“你有没有想念自己的家人?”
家人?
卢青桑愣住了,这个家人应该是指父母至亲吧?
她想了想,这样回答道:“没怎么想,其实想也没用,我现在努力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他们在天有灵,知道了也会宽慰。”
“你能这么样想很好。”
待裴琰离开,卢青桑才发觉她刚才竟然在跟他谈心。
对,由谈“事”,转变为谈“心”。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男女之间极容易由谈心转变为交心。
卢青桑脸上发烫,赶紧舀了一瓢清水往脸上浇了浇。
冰凉的井水洒在脸上,她冷静了许多。
“裴大人是债主、债主、债主!而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挣钱还给他,其他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卢青桑给自己做好了心里建设。
然后开始算这段日子挣了多少银子,大概什么时候能搬出去住,在这里住天天都能遇到裴琰,对她冲击力太大了。
心里越让自己不去想裴琰,越忍不住去想。
裴琰笑起来很好看,很温暖,绝不仅仅是一位严酷冷漠的锦衣卫。
锦衣卫、锦衣卫?
卢青桑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件事。
当初卢简被锦衣卫押解进京,关在锦衣卫诏狱里,裴琰在锦衣卫的职位并不低,有没有可能他当时也知道卢简的案子,认识卢简,甚至原主?
可是,再仔细想想,又不太可能。
卢青桑有原主的记忆在,印象中并没有见过裴琰,而且卢简的案子当时是由北镇抚司管,裴琰不是北镇抚司的人。
看来她还是多想了。
卢青桑自嘲地笑了笑,系上围裙干活了。
天气转热,卖粥已经不是个好选择,卢青桑一直在想开发新品的事情。
首先,夏天必备的酸梅汤不能少。
当然这里称之为乌梅汤。
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她已经在集市买了一个白瓷大瓮,打算每天熬一瓮酸梅汤去卖。
再就是由卖粥改为卖饭团寿司,既可以饱腹,又方便携带。
饭团准备两种:酱油烤饭团、肉松蔬菜饭团。
饭团稍大,寿司则以精巧为主。
寿司肯定不能再叫寿司了,得重新起个名字:福寿卷。
这个只要肯花心思,绝对能做的小巧精致,堪比造型精美的糕点。
卢青桑准备了三种:紫菜青瓜福寿卷、火腿鸡蛋福寿卷、虾仁福寿卷。
余妈等人看了直夸精巧,卢青桑心思巧妙。
卢青桑不敢居功,含糊道:“这是以前很父母住在应天时,跟着家里的厨子学的。”
她现在对外说的身世就是父母双亡,寄居在舅家,被无良舅舅舅妈卖掉的小可怜。
……
永清县令被裴琰这么一催促,顿时也急了,让人召了董贤与马氏来公堂。
董贤的秀才身份让他可以先不挨板子,还能站着跟县令说话。但是马氏就没这等好待遇了,先是吃了十下杀威棒,然后跪着跟县令说话。
马氏疼得哎呦哎呦直叫唤,县令身边的师爷喝道:“肃静,保持公堂肃静!”
马氏立刻不敢吭声了。
董贤看了一圈,问道:“大人,我那外甥女卢氏呢?”
县令清清嗓子:“咳咳,卢氏一介女流,已提交口供、证据,不必上堂。”
董贤虽然是个秀才,但是对官场的规矩还是懂一些。
所谓千里当官只为财,这些官员要想升迁,须得讨好上司,上司再讨好上司,最大的上司便是严太师。
这永清县令要的不过就是钱而已。
董贤拱手道:“大人,请容学生筹措一二。”
就是去凑银子的意思。
县令看向师爷,师爷摇摇头。
“啪!”
县令拿起惊堂木使劲一怕。
“大胆董贤,你身为本县秀才,熟读儒家经典,却做下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将自己外甥女拐卖,这简直就是禽兽才能做出来的事情。本官要将你的事情报给上官,虢夺尔的秀才之名。”
董贤吓得腿软了,连连求饶:“冤枉,请大人开恩!”




我和锦衣卫相亲了 第20节
他没钱打通关系,也没后台,且拐卖外甥女一事铁证如山,没什么冤枉,更没啥好开恩的。
县令昨晚上被小妾纠缠没睡好觉,此刻困乏得很,又拍了一下惊堂木,“着令董贤与马氏三日内退还卢氏卖身的六百两银子,至于董贤虢夺秀才之名的事情,待上官回复后再论,先就这样,退堂!”
董贤与马氏失魂落魄出了衙门,董文昌与董静娴迎上去。
马氏的屁股都被打肿了,走路也走不稳,董文昌将她背回家。
家里愁云惨淡。
马氏哭:“咱们去哪里筹这六百两银子啊!”
利钱现在暂时拿不回来,只能去借。
董家的亲戚最有钱的就是马氏娘家。
马氏的嫂子掌家,深得“节俭”之精髓,一文钱也借不出来。
董贤去找朋友借,但董家卖外甥女的事情,经过村里人的传播,在本地传的是沸沸扬扬,如此忘恩负义,声名狼藉的人,别人怎么肯借银子给他?
无奈之下,只能变卖家中的六十亩地。
这六十亩地本是良田,倒也不愁卖。
只是买家知道董家现在需要用银子,故意压价,本来八两银子一亩,硬是压倒七两。
县令要求三日凑齐银子,没奈何,只能贱价卖了四百二十两。
还差的一百八十两银子的缺口,则把马氏这些年攒的首饰都给卖了,连秦夫人给董静娴的见面礼小金钗也拿去换银子。
如此东拼西凑,总算在三日内凑齐了六百两。
董家已经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马氏苦中作乐,道:“没事,我还放了八百两的利钱在外面,等年底收回来,咱们家的日子又会宽裕起来。”
银子是凑够了,但董贤为他的秀才的名头担忧,免不了埋怨买马氏。
董文昌担心爹娘再次吵起来,忙道:“爹,您放心,明年我一定给家里挣个举人回来。”
他对自己很有信心。
有儿子撑腰,马氏自是不怕的,“文昌考秀才时,在咱们县里可是排名前十,考个举人还不是手到擒来。你考了二十年举人都没考中,也不准备烤了,有没有秀才的名头算的了什么!”
然而,事情没这么顺利。
银子是还回去了。
董家又摊上大事了!
有人举报马氏与董贤放利钱。
行吧,那就按照律法处置。
笞四十。
就是打四十下板子。
陷入这样的事情里董贤的秀才是铁定保不住了,说不定还要连累董文昌。
“后来呢?”
卢青桑问元宝。
元宝笑道:“后来太太就被打了四十板子,加上前头那十下杀威棒,一共挨了五十棍,屁股都打烂了,现在还躺在床上呢。”
元宝自从知道卢青桑在钟楼街卖粥后,寻了个机会专门过来找她。
乍然重逢,两人又喜又哭。
元宝哭啼啼:“坏姑娘,也不找人给我报个信,我快要担心死了!”
卢青桑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是因为自己没安定下来,本来想等安定下来再给你报信。”
元宝拉着她左看右看,见她面色红润,神采悠然愉悦,便知道她没受什么苦头,放心了许多。
就这样,元宝时不时地把董家的消息告诉卢青桑。
“老爷想休妻!”
董贤能有如此大的魄力?
元宝接着说:“老爷在公堂上鸣冤,说拐卖外甥女,放利钱都是太太一手所为,瞒着他,与他无关,因为太太做下这些恶事时,他正好去了南边贩丝,一无所知。”
卢青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董贤这人果然最爱的还是他自己。
“再不跟太太撇清关系,老爷的秀才就保不住啦。”
卢青桑不觉得这董贤想休妻就能休妻,问:“马氏的娘家就没人说话么?”
元宝笑道:“有,太太的两个兄弟带着人把老爷揍了一顿,反正就是不让休妻。少爷与小姐也跪下来求老爷。最后老爷没休妻,但是把太太送回了娘家。”
依照马氏嫂子的性子,只怕马氏在娘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也该让马氏自己尝尝寄人篱下的滋味了,卢青桑想。
元宝关切地问:“卢姑娘,你赎身了吗?”
卢青桑回道:“放心,已经赎了。”
拿到那六百两银子她第一时间就还给了裴琰。
当初卢简各种资助妻弟,现在董家一贫如洗,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作者有话要说: 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出自《穆玄英挂帅》
明天更新时间:中午十二点左右。
第21章
元宝抿抿嘴,道:“卢姑娘,我可能以后很少有机会再来看你了。”
卢青桑略微讶异,“你要去别家做工?”
元宝摇摇头,“也不是,董老爷家现在落魄了,养不起闲人,便让我回家去。我爹娘见我大了,家里又有媒婆来说亲,就打算把我嫁出去。”
元宝今年十五岁,比卢青桑还小一岁,不过在古代是及笄的年纪,确实可以嫁人了。
卢青桑问道:“你愿意嫁人吗?”
元宝叹了一口气,“不愿意。我现在都知道嫁人要过什么样的日子,会像我娘一样生许多个儿女,终日操劳不休,可能无论怎么努力,都养不活所有的孩子,待男孩子大一点送他们去做学徒,女孩子大一点送去别人家做丫环。我不想过那样的日子,但没办法,这就是我们村子里大部分女孩的命运。”
卢青桑听得心里恻然。
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苦日子想想就让人绝望。
在古代一个女子要想改变命运何其困难。
她想了想,道:“元宝,你想跟着我一起做事吗?”
元宝瞪大眼睛,有些不太明白。
“就是我雇佣你,我们自力更生,等有了钱,买房置地,甚至招个上门女婿,让他来服侍你都行呢!”
卢青桑已经打听过了,本朝是可以立女户的,虽然立户的大部分都是寡妇,但是至少有个希望啊。
女户就是女人独立的户口,财产都是自己的,还可以免除杂差。只要有钱,日子不会太难过。
不过这就看元宝自己的选择,是像她们村子的普通女孩那么过一生,还是跟着卢青桑,两人一起挣钱。
其实后一条路也不容易,而且还极容易耗费年华,毕竟元宝现在的年纪可以挑的人家多,等过了二十,再回去嫁人,可能嫁的就是一些鳏夫,或者年纪大没啥本事的人了。
卢青桑把好坏都跟她说明白,然后让她自己想清楚再回答。
元宝拍手,道:“不用想,我愿意跟着卢姑娘你做活,我不怕苦累,只怕活着没有希望。”
“那你家里人同意吗?”
这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
元宝满不在乎地说:“他们要嫁我,不过是为了那五两银子的聘礼。大不了我给他们写欠条,我还他们五两银子也就行了。一年两年我还不起,十年八年我总能还得起。”
卢青桑笑:“那倒也用不上十年八年。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只是我现在还借住在裴大人家里,须得再攒些钱才能找地方搬出去。这样吧,你白天早一点进城来帮我,东西卖完了就回家。待我租了屋子,咱们一起住。”
元宝高兴地点头:“嗯!”
虽然已经还清了欠裴大人的钱,但是卢青桑并没有没有无债一身轻的感觉,毕竟她已经欠了裴琰数不清的人情债。
为了报答他,卢青桑更加用心打理裴家的一日三餐,务必照顾好裴大人的胃,最好把裴大人养的白白胖胖(不可能)。
进了六月,一天比一天热。大鱼大肉越发显得油腻,卢青桑致力于做一些清爽的菜肴。
裴家冰库运来了冰,她把冰砸碎了做成水果刨冰,切了甜瓜、西瓜,再放几颗杨梅进去,最后浇上酸奶。
大家伙儿都爱吃,但这东西吃太多容易闹肚子,卢青桑便只在晚饭后,才给他们每人准备一小碗刨冰。
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着好的方便发展。
卢青桑的乌梅汁与饭团福寿卷上市后卖的很不错。
饭团分量大,价格便宜,宜于果腹;福寿卷造型精美,适合当做小点心。
而且卢青桑一向在用料方面舍得下本,做饭团与福寿卷的大米都是上等的粳米,黏性好,特别是放凉了吃更加香甜,再就是里头的肉松火腿虾仁都是实打实的馅料,绝不会以次充好。
做饭确实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食材本身的新鲜度。用好的食材做饭,本身的味道就比一般的食材高出一大截。
质量有保证,吃的人自然会尝出来好来,所以饭团与福寿卷都很收欢迎。
至于那一大翁加了冰的乌梅汁,则是卢青桑特意去药材铺买了乌梅、山楂、冰糖熬出来的,没有偷工减料再里头添水凑合,冰凛清爽,滋味醇厚,每天都可以卖光。
一天下来除去成本可以挣近二两银子。
就这么到了六月中旬,加上上个月卖粥挣得,卢青桑一共挣了快六十两银子了。
京城的物价比别的地方都要贵,如果去置地,也就只能置办七亩地,且种地回钱周期太慢,虽然她有个田园地主梦,但还是觉得买地的事情暂时搁置,先把生意扩大才行。
她在纸上写写算算,皱了眉头,不太够。
租房子、置办家伙等等各种算下来,这六十两银子只怕要花去一大半。
更让人烦恼的是,朝廷的一贯政策就是重农抑商,虽然经过了五六代皇帝,民间经商的越来越多,商人的地位不像国朝刚建立时那么低,但经不住当今圣上是个好花钱的主啊。




我和锦衣卫相亲了 第21节
他不理朝政,致力于寻仙问道,金山银海花在这“仙道”上。在农业上收够了税,再剥削老百姓而可能就要造反了,就把主意打到商人头上,这几年对商人的盘剥加重,时不时巧立名目收钱。
卢青桑现在依附于裴家而住,再加上易晃的相助,那些人暂时不敢打她的主意,只是搬出去后这些问题就要考虑到了。
生活不易,还得想个办法。
这天卢青桑与元宝去钟楼街摆摊,发现有好几处摊子也在卖乌梅汁、饭团和福寿卷,再一看价格,比卢青桑卖的要低。
元宝气鼓鼓地说:“他们怎么这样啊,非得跟着人家来,还压价!”
这确实算得上是不正当竞争了。
只是说起来饭团福寿卷都不是卢青桑原创,别人跟着去卖本来没什么,但是故意压价就不对。
这一早上有些顾客被低价给吸引走了,卢青桑的生意不太好。
元宝小声说:“姑娘,咱们要不要也降低价格?”
“不,”她一口否决,“压来压去,会造成恶性竞争,最后为了回本,东西会越做越差。元宝,等会儿你去别的摊子买几个尝尝,与我们的对比怎么样。”
元宝去别家买了回来,尝尝乌梅汁,“有些寡淡,应该是添水了!”那饭团不用尝也看得出,不如自家的好。自家的饭团米粒黏软剔透,别家买的米粒发硬,黏性也不好,口感更是差。
这下子卢青桑放心了,笃定道:“不用管他,不出三日,真正想吃饭团与福寿卷的人自来还会回来我们这里买。”
“嗯。”元宝对卢青桑十分信服。
果然过了两三日,她们的生意重新好起来。
1...7891011...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