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侠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古道牧星
玄宗道:“河阳大捷后,李泌曾经提出启用郭子仪,率军进攻范阳,当时我非常赞同,不料被鱼朝恩阻止,不然就没这么多曲折了。”江一尘道:“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就是不知道为何不实行?”玄宗挥挥手,道:“皇上对李辅国和鱼朝恩言听计从,自然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再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也不能多说,不然又要说我干政了。”江一尘默然,道:“待得叛乱平息,太上皇可以去外面看看,感受一下老百姓的喜悦和对您的爱戴之情。”
玄宗看一眼贵妃的画像,怅然道:“别安慰我了,我也活不了多久了,但愿天下从此太平,老百姓不再受刀兵荼毒,这就是我最后的心愿了。”
乱世侠影 第四百二十八章内乱频生
江一尘心中酸楚,道:“贵妃离开也有好几年了,太上皇不必过多思念。”玄宗叹口气,道:“玉环走了,力士也离开了,我现在就是行尸走肉,苟且偷生。”
这时候宫女送上午饭,江一尘站起,准备告辞。玄宗出言留客,道:“一尘,别走了,陪我吃顿饭吧。”江一尘只能坐下。
桌上只是一大碗米饭,还有几碟蔬菜。江一尘不禁皱眉,道:“饮食清淡固然有益健康,但是没有荤腥,如何补偿体力?”玄宗夹起几根蔬菜,就着饭吃的津津有味,道:“搬到甘露殿后,我就开始吃素了,还时不时辟谷呢,往往三四天不吃饭。”江一尘苦笑,道:“辟谷也得有前提,修炼到一定境界,才能吞食日月精华,这时候才可以开始辟谷,太上皇几十年励精图治,辛苦一辈子,近年才开始认真修道,不适合辟谷了,还是让宫中多准备点荤腥吧。”玄宗不答,道:“你今天来看我,我真的很高兴,饭也得多吃一碗。”江一尘无奈,只能老老实实陪着玄宗吃饭,幸好御厨的手艺了得,即使是素菜,也烹饪的非常可口,色香味俱全。
少顷饭毕,宫女撤下饭碗。玄宗拿出金钗钿盒把玩,神情落寞。江一尘知道是贵妃生前的物事,动了动嘴唇,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玄宗忽道:“一尘,杨通幽说玉环现在蓬莱居住,是天上的仙子下凡,你觉得他有没有骗我?”江一尘一怔,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道:“神仙也有人性,临凡的也有不少,死后才能知道。”玄宗满意的点点头,道:“玉环就是天上的仙女,我一点都不怀疑,金钗和钿盒,马嵬坡一别后就不见了,我还让人找了好久呢,没想到是玉环不舍和我的缘分,带到了蓬莱,这次托杨通幽又带了回来。”
江一尘大奇,心想:“这两样物件多半是高力士生怕太上皇睹物思情,暗中收了起来,这次又拿了出来,假托是贵妃从蓬莱捎给太上皇的。”嘴上却不能这样说,含糊的道:“贵妃如此情深意重,太上皇更应该保重身体。”玄宗把金钗放进钿盒,轻轻合上盖子,道:“不管怎样,有了玉环的消息,我就有了盼头,相聚之日不远,死也瞑目了。”踱步到画像前,凝视着贵妃的芳容,双目含泪,一言不发。
江一尘见到这熟悉的一幕,心酸不已,傻傻的坐着,不敢说话。好一会儿,玄宗转过身来,勉强一笑,道:“一尘,我又失态了,谢谢你来看我,我知道你不久后又会到前线去,国事为重,今后就不必过来了!”江一尘答应一声,见玄宗一脸的倦怠,不敢再待下去,便道:“太上皇,那我走了,您多多保重,我有空再来看您!”
玄宗拖着疲惫的双腿,送到殿外,和江一尘作别。
一路上,江一尘都在回忆着和玄宗相处的点点滴滴,从初进宫,到扶风郡驱逐单青岩,再护驾到成都,直到刚才的短暂相见,一幕幕情景再现,心中感慨不已。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大唐帝国的传奇皇帝,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却又一手酿成了“天宝之乱”,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被后人传颂至今,到了公元762年的春天,已经是人生的暮年了。
回到家中,卢国苓问道:“一尘,你去宫中呆了这么久,太上皇可说了什么?”江一尘道:“也没说什么,就是聊点旧事吧。”胡婉心道:“太上皇快八十了吧,身体如何?”江一尘摇头道:“年老体弱,还执意吃素辟谷,说要去蓬莱和贵妃相会,我劝了也不听,恐怕时日无多了。”胡婉心不禁动容,道:“贵妃离开已经有六年了,还这么放不下,如此重情重义的皇帝,历史上是第一个!”卢国苓道:“太上皇身体欠佳,陛下也是疾病缠身,本来可以让一帆看看的,又被李辅国搅了,唉。”胡婉心信念电转,道:“马嵬坡兵变,李辅国是主谋之一,他害怕日后一帆得势也是情理之中,恐怕这次一尘去看望太上皇,李辅国暗中也派人监视呢。”江一尘道:“这样的小人,随他去吧,他要监视就监视吧。”
江一帆气道:“我岳父也死了六年,党羽亲信被撤被贬,早就没有势力了,却不知道他们还怕什么?”卢国苓道:“一帆,你作为杨国忠女婿,没有被另眼相看,反而连续升职,已经引起很多人嫉妒,好在你在外从军,也没有实权,李辅国对你倒是没有戒备心。”胡婉心笑道:“一帆,你也不用急,你哥和太子李俶交好,等他即位后,或许给会你岳父平反呢。”卢国苓道:“这事就别去想了,史朝义还在洛阳蠢蠢欲动呢,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继续攻打陕州?”胡婉心道:“我觉得他不会西进,应该是兵进江淮!”
从上元二年后半年到上元三年前半年的近一年的时间里,唐廷和伪燕之间除了邙山之战,就没有过大规模的军事交锋。这倒不是因为双方的思想认识都上水平了,都认识到和为贵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大家都很忙,忙到了没工夫搭理对方的程度。
肃宗一直都想着大举东征、重整山河。只是,他的计划总是被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打乱。
就在李光弼与史思明隔着黄河对峙的时候,也就是上元二年的仲冬时分,大唐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居然拥兵造起反来。刘展也是一员悍将,谋略过人,战力超强。在他的指挥下,叛军接连攻陷润州、苏州、湖州和楚州各地。一时间,江淮两岸几乎化为一片焦土。
乱世侠影 第四百二十九章二中选一
派谁去镇压叛乱呢?肃宗一直在苦苦思考。郭子仪,肃宗已经不想再用了,一来,他的功劳已经很大了,再用怕有尾大不掉的隐忧;二来,他的年龄也不小了,万一在战场上糊涂一把,再出个潼关或者邺城什么的,大唐可真要完蛋了。除了郭子仪之外,合适的人选还有两个,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就是仆固怀恩。但是,这两人现在都在河东前线,分身乏术。
思来想去,肃宗还是把郭子仪找来了。虽然不用你,但是问问你的想法还是可以的。肃宗考虑到的问题,郭子仪这位老革命,自然也考虑到了,既没有毛遂自荐,也没有保荐李光弼或仆固怀恩,而是向肃宗举荐了驻守彭城的鸿胪卿田神功。
肃宗倒是很相信郭子仪的眼光,当即拜田神功为江南都招讨,责令他率兵讨伐刘展。郭子仪果然没有看错人,田神功在其他几路唐军的配合之下,很快就干掉了刘展,彻底平息了叛乱。只是,让肃宗和郭子仪始料未及的是,来自安史叛军的田神功贼性不改,在攻陷江淮地区之后,居然放纵部下大肆劫掠。
原先富庶繁华的江淮地区经过刘展的扫荡和田神功的劫掠,终于到了十室九空、残败不堪的地步。安禄山和史思明一直想办而没有办到的事情,刘展和田神功帮他们办到了。
郭子仪很尴尬,肃宗更尴尬,谁也没有想到,田神功这厮居然如此不厚道,君臣俩索性装聋作哑,绝口不提此事。
搞定刘展,加上史思明父子相残,史朝义撤离陕州。肃宗缓过气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史朝义,打算抢先出击,乘史朝义地位没有巩固前,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岂料计划尚未实施,却被史朝义抢在了前头。
史朝义之所以敢找肃宗的晦气,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干掉史思明之后,史朝义成为了大燕皇帝,同时又平定了范阳的心腹大患史朝清,但是接下去何去何从就成了当前的首要问题。进攻山西?史朝义没有把握,那里有李光弼呢,父亲史思明那么厉害,也只能和李光弼斗个半斤八两,贸然去挑衅,恐怕就是自讨苦吃;西进?也不行,史朝义还是心有余悸,陕州有江一尘和卫伯玉,虽然名气不怎么大,但也不是什么易于之辈,不好对付。左思右想,史朝义觉得,为今之计,只有撤往范阳,从长计议了,哪怕放弃洛阳和中原,自己也是一方天子,荣华富贵一样不少。
这个想法得到了部下的拥护,连年征战,大家都厌烦了,只有一个人反对。正是这个人的反对,使史朝义撤往范阳的计划流了产。这个反对者便是唐廷降将许叔冀。许叔冀反对北撤范阳,主张南下江淮,理由是:江淮是大唐的生命线,只要我们占领了江淮,大唐的财路就被我们切断了。
史朝义听了许叔冀的话,顿生拨云见日之感,当下就决定,即日南下,以许叔冀为河南、淮南、汴州节度使,节制南线各路军马,起兵五万,进击申、光、许、宋诸州。很快地,江淮各州县的告急文书便如雪片般飞到了肃宗的案头。
胡婉心果然是神机妙算,对大势判断的一点不错,卢国苓也不禁叹服,说道:“婉心姑娘,史朝义真是进军江淮了,现在局势很危险,江淮没有一个可以抵御叛军的将领,如何处之?”江一尘也道:“江淮是财税的重要来源,昔日坚守睢阳,就是为了保证这一条财赋生命线,如果被史朝义占有,戡乱必定会收到重挫。”胡婉心胸有成竹,道:“李光弼现在闻喜,可以让他带兵前去。”江一尘道:“这是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不知道陛下怎么考虑的?”胡婉心道:“这等大事,陛下一定会征求郭子仪的意见,你可前去郭子仪府上,把你的想法和他说一声,争取得到他的支持。”卢国苓道:“说的不错,一尘别在这坐着了,去郭子仪家走一次吧。”
江一尘也不迟疑,依言前往郭府。郭子仪赋闲在家很久了,平时上朝也是随大流,从不出头露面发表什么高见。自从江一尘回到长安后,两人见过几次面,却没有一次深入交谈过。这也是郭子仪的为人原则,既然不被朝廷重用,那就韬光养晦吧,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谁都懂。
听人通报江一尘到来,郭子仪意外之余还是十分高兴,迎到门口,大笑道:“一尘,今天怎么有空来老夫这里做客?来来来,请屋内坐!”江一尘笑道:“一直想来看望郭元帅,奈何回京后,俗事羁绊,总是抽不出时间。”郭子仪叹道:“我已经不在军中了,元帅两字再也休提。”江一尘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国家用人之际,朝廷总会重新启用元帅的。”郭子仪露出一丝微笑,嘴上却道:“我年纪大了,空有一腔热血,怎奈力不从心,还是在长安安心养老吧。”
两人在客堂坐定,仆人送上茶。郭子仪动问道:“一尘,今天来此,可有什么要事?”江一尘答道:“许叔冀进兵江淮,元帅可知道?”郭子仪道:“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我也有所耳闻。”江一尘道:“叛军锋锐,江淮一地无人可当,元帅可有什么好的建议?”郭子仪沉吟道:“这事有点棘手,朝中猛将,都在对敌的前线,却是派谁去呢?”江一尘道:“史朝义选择向江淮发展,说明他忌惮我军在长安以西的实力,既然如此,何不从闻喜方向派出一人前往江淮?”郭子仪眼睛一亮,道:“说得对,现在李光弼和仆固怀恩驻扎在闻喜,要么从两人之间选一个吧。”江一尘道:“仆固将军英勇善战,可否让他去?”
乱世侠影 第四百三十章权当钦差
郭子仪摇头否定,道:“仆固怀恩固然善战,但是御下不严,军纪涣散,到了江淮这个富庶的地方,天高皇帝远,难保不会做出劫掠百姓的事!”叹口气,又道:“不久前刘展谋逆,我保举刘神功征讨,没想到这厮贼性不改,虽说平定了叛乱,却又纵容士兵,把江淮大地劫掠一空,弄得民不聊生,唉,这都是老夫之过啊!”
江一尘也知道这件事,安慰道:“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管怎样,好歹是平息了叛乱,功劳大于过失。”郭子仪道:“正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还是让李光弼去吧,凭他的威望,打退许叔冀指日可待,也没有人敢于违反军纪,为祸百姓。”江一尘大喜,心想:“郭元帅的想法和婉心不谋而合,看来太尉真是最好的人选!”刚要说话,外面传来一阵人声,一名家人进来通报,说肃宗有旨,让郭子仪即刻进宫。
郭子仪略有歉意,说道:“一尘,不能陪你了,陛下让我进宫,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江一尘道:“没关系,陛下一定是有要紧事,才派人来宣召元帅入宫。”跟着郭子仪出门,又道:“刚才我来之前,婉心也是这样的看法,提议让太尉去对付许叔冀。”郭子仪喜道:“婉心姑娘和我一样看法,那肯定不会错的。”
宣召的太监看到江一尘也在,不由得一喜,道:“一尘也在,那可太好了,省的我多跑一趟了!”江一尘奇道:“难道陛下也宣我进宫?”太监道:“正是!陛下让我请你俩一起进宫议事。”郭子仪问道:“公公,陛下宣我和一尘进宫,可有什么事?”太监指一下东南方,道:“除了平叛,这些年也想不到还有别的要事了!”江一尘和郭子仪对望一眼,均想:“我们正在谈论江淮的事,陛下就派人来了,倒是巧了!”下人已经备好马,马蹄声中往皇宫方向行去。
肃宗此时病情更趋严重,半躺在龙椅上,看到江一尘和郭子仪进来,强自露出笑容,道:“军情紧急,不得已才召两位爱卿进宫。”江一尘和郭子仪礼毕,恭恭敬敬站在一边。
肃宗道:“许叔冀带兵侵犯江淮,朝中上下都知道了,今天找你们过来,就是想听听两位爱卿的想法。”郭子仪道:“一尘刚才来臣府中,就谈到了此事。”肃宗来了兴趣,坐直了一点身体,问道:“江爱卿有什么看法?”江一尘答道:“江淮一带,兵力不少,只是缺少一个统一的指挥,只需要派出一位统帅,打败许叔冀并不困难。”肃宗为难的道:“统率江淮这么大的地方,必须是德高望重的老将,朝中将领虽多,却没赋闲在家的,派谁去为好?”江一尘看看郭子仪,心道:“这不是有现成的一位元帅么,为何就不启用?”
郭子仪冲江一尘微一摇头,示意他不要多说,道:“臣以为,可以派李光弼前去江淮。”肃宗道:“李光弼现在统领朔方军,拱卫长安,这胆子可不轻啊。”郭子仪道:“史朝义内乱刚平,地位还没稳固,选择进军江淮,说明他畏惧我军的实力,即使李光弼离开,还有仆固怀恩和卫伯玉,不会对大局造成影响。”肃宗思索一会,道:“李光弼前去江淮,朔方军归何人统领?”郭子仪道:“仆固怀恩出身于朔方军,原本在老臣手下,由他暂时统帅朔方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肃宗转头问江一尘:“江爱卿可有什么建议?”江一尘道:“现在太原平静无事,可让李光弼将军带领本部人马,汇合江淮的军队,定可一举荡平叛军。”郭子仪道:“一尘所言甚是,许叔冀才五万人马,我军实力足以对付,朔方军由仆固怀恩统领,和卫伯玉遥相呼应,足保长安无忧。”肃宗点头道:“爱卿之言,和朕不谋而合,就这么定了。”想了想,又道:“这次让李光弼前去江淮,江爱卿可愿做一次钦差大臣,前往闻喜?”江一尘心下奇怪:“这么多的太监和大臣,随便派个去就行了,为何要让我去?”嘴上说道:“臣愿往。”
肃宗有自己的想法,李光弼功勋卓著,是天下兵马副元帅,又统领着朝廷最精锐的朔方军,擅自把他调到江淮,不免会有想法,而江一尘和李光弼长期共事,交情不浅,加上李光弼前去江淮,本来就是他和郭子仪离开皇宫保荐的,让其去解释,比任何一人都合适。
简单收拾一下,江一尘带着两位太监和几个随从,第二天一早启程前往闻喜。
临行前胡婉心问道:“一尘,李光弼前往江淮,你去不去?”江一尘道:“说不准,有需要就去吧。”胡婉心笑道:“你这都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江一尘也笑道:“现在局势缓和,你和一帆就在长安多呆几天,也不需要急着赶往陕州。”胡婉心道:“长安城内这么好玩,谁愿意去陕州那个破地方?”江一帆道:“哥,你放心吧,等你回来,也许我们可以搬新家了。”江一尘道:“一帆,这事就多辛苦你了,也不要弄的多奢华,能够住人就行了。”
到达闻喜,远远的见到仆固怀恩带着二个随从在军营外面散步,江一尘大喜,喊一声:“仆固将军!”仆固怀恩见到江一尘,十分意外,迎上问道:“一尘,你不是在长安么,怎么突然来了?可有什么要事?”江一尘手往后一指,道:“我现在可是钦差大臣呢,带来了朝廷的任命。”仆固怀恩奇道:“钦差大臣?你带来了陛下的圣旨?”江一尘道:“正是!许叔冀在江淮猖狂一时,陛下让太尉前去平定这些贼军。”仆固怀恩道:“太尉离开了这里,朔方军谁来统领?”江一尘答道:“陛下的意思是暂时由将军你统帅朔方军。”
乱世侠影 第四百三十一章河东内乱
仆固怀恩问道:“李光弼还是兼任朔方节度使吗?”江一尘也不打算隐瞒了,笑道:“恭喜仆固将军,陛下已经任命你为朔方节度使了,今后河东的事要多拜托仆固将军了。”仆固怀恩大喜,道:“不管是不是节度使,有仗打就好,这些天在这里呆的闷死了,史朝义这小兔崽子也不来寻事。”江一尘笑道:“那是他畏惧将军的威名,不敢来撸虎须!”仆固怀恩挽住江一尘手臂,道:“走,去帐中坐,看看陛下给李光弼封了什么官?”
李光弼闻报钦差到来,早就率人在门口迎接。太监取出诏书宣读:任命李光弼为太尉兼侍中,河中节度使,河南副元帅,统率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今属江苏),着其率领本部人马即日前往江淮,驱逐进犯的燕军。
李光弼谢恩,设宴招待钦差,把江一尘拉到一边,问道:“一尘,这次派我去临淮,是谁的意思?”江一尘不敢隐瞒,道:“郭元帅和婉心都认为太尉是最佳的人选,是他们两人向陛下提议的。”李光弼松口气,道:“不是李辅国和鱼朝恩就好,反正是打仗,去哪里都一样。”江一尘有点不安,道:“太尉,你去临淮不方便吗?”李光弼道:“没什么不方便的,既然是国家需要,自当从命。”
在未来的平叛大决战中,唱主角的一定是河东的朔方军。谁当了河东官军的一把手,谁就有机会立下平叛的首功。本来呢,这个荣耀非李光弼莫属,但是在肃宗把他就地留在江淮之后,荣誉的光环便悄悄地转到了仆固怀恩的头上。论经验,论资历,论能力,李光弼都比仆固怀恩强,这样一直精锐部队,交给李光弼是最合适的。郭子仪和胡婉心纯粹是从大局考虑,推举李光弼去江淮,也算是无心插柳了,对朝中嫉恨李光弼的鱼朝恩和程元振(也是太监)等人来说,等于去除了一个眼中钉,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大好事。作为李光弼而言,虽说有点遗憾,但也比直接暴露在李辅国和鱼朝恩等人的枪口下要好多了,因此并不排斥这个新的任命。
李光弼从太原召回李松青,整顿本部人马,即日开拔。对许叔冀此人,江一尘非常熟悉,昔日睢阳被围,曾和南霁云一起向他救助,后来九节度使围攻邺城,也曾一起共事过,对他的贪生怕死极其鄙视,现在李光弼兵强马壮,还有李松青这样的猛将回归,对付他当不会有问题,于是婉言拒绝了李光弼的邀请,返回了长安。
不出所料,李光弼就是李光弼,到达江淮后,统领各路兵马,没用多久功夫,就将许叔冀赶出了江淮地区。捷报传来,肃宗当即降旨,封李光弼为临淮王,驻节宋州,率江淮各路人马,伺机北上讨贼。
击退了南侵的叛军之后,肃宗又把东征提上了议事日程。
还真是好事多磨,偏偏在这个时候,朝廷内部又出事了。李光弼刚奉旨前往江淮,前脚刚走,河东各部驻军就出乱子了,由于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内讧。先是河东节度的部分将领发动兵变,乱兵杀死节度使邓景山,未经朝廷认可,擅自推选兵马使辛云京为节度使;紧接着,绛州(今山西新绛)行营的前锋大将王元振擅自击杀都统李国贞,自己当起了都统大人;随后,镇西北庭行营也发生了兵变,节度使荔非元礼被杀,士兵公推裨将白孝德为统帅。
这事闹得就比较大,未经朝廷许可,擅自击杀长官,完全可以定个犯上作乱的死罪。在大决战即将展开之际,却发生这样的事情,由不得肃宗不重视。
这一连串的事情也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七年的安史之乱后,朝廷的威信大大的下降了,统兵将领仗着手中有兵,日渐藐视朝廷的权威,放在玄宗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也为以后的藩镇割据起了个头。没有众望所归的统帅,光凭朝廷的任命,完全压不住这些口服心不服的骄兵悍将。
面对这个棘手的局面,肃宗想过调李光弼回河东平乱,但是遭到了太子李豫和宰相元载的反对。他们认为,目前的这种局势非郭子仪亲自出马不可。首先,河东各部基本上都是朔方军的人马,也就是说,他们差不多都是郭子仪的老班底,郭子仪在他们那里说一句话,那是相当得好使;其次,郭子仪性格儒雅,处事十分温和,而且喜欢打太极,擅长以柔克刚。所以,派他去最合适。而李光弼就不行了,他的性格比较刚烈,执法一丝不苟,派他去闹不好反而会激化矛盾。最后就是,南侵的燕军才被驱离,江淮局势刚刚稳定,此时把李光弼调到河东,未免有点不妥,说不定许叔冀一看李光弼走了,还会卷土重来。
肃宗准奏,拜郭子仪为朔方、河中节度使,知诸道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晋封汾阳王,即日出镇绛州。
太子李豫同时推荐了江一尘,说道:“让郭子仪带着江一尘同去,即使有人不服,也可凭着江一尘的勇武压服他们。”肃宗叹道:“我大唐开国一百多年,历经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居然到了这样一个多事之秋,内乱频频,让朕何以面对列祖列宗?”元载道:“请陛下放心,有郭子仪和江一尘出马,内乱即日可平!”肃宗对李豫道:“昔日太上皇尚道,对罗仙师尊崇有加,罗仙师也没有辜负朝廷的恩宠,推荐了他的徒弟为国效力,这些年的平乱中,一尘四处奔波,功劳不比李光弼小多少。”李豫道:“国家社稷的有功之臣,自当论功行赏,决不能冷了他们的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