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侠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古道牧星
胡婉心道:“现在天气炎热,大家安心过个夏天,入秋后再做打算。”卢剑梅道:“可儿和邺儿个头长得快,过几天请个裁缝,帮他俩做几件衣服。”胡婉心笑道:“这事别和一尘说,他除了打仗,别的啥都不懂!”
所有人都在享受着难得的平静生活,只有汾州的仆固怀恩内心憋着一股气,朝廷的封赏没有让他满意,反而更加愤愤不平,命人写下一道表疏,奏上朝廷,自叙多年来的功劳,指斥朝廷,同时奏请代宗诛杀辛云京和骆奉先平愤。
乱世侠影 第四百八十九章鸿沟日深
这道表疏写得情词激烈,流露出强烈的怨愤不满情绪。在这道表疏里,仆固怀恩自述六条所谓“不忠于国”之罪,都是反语:
——当年同罗背逆,扰乱河曲之地,兵连祸结,自己不顾老母年高,从肃宗于行在,募兵讨贼,击溃同罗。
——为了激励士气,取得对安史叛军战争的胜利,舍天性之爱,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仆固玢,以效命王室。
——为了取得回纥入援唐朝,把自己两个女儿远嫁回纥,为国和亲,从而与回纥联兵,击灭强敌。
——与儿子仆固瑒亲临兵阵,九死一生,为的是保国家,卫社稷。
——河北平定后,诸镇皆握重兵,替朝廷安抚诸镇,使他们归顺朝廷。
——与回纥搞好关系,平定中原,使陛下完成中兴大业,忠孝两全。
这六条“大罪”,都是仆固怀恩一门效命王室的不世之功,却反说大罪,其内心的怨愤不满和激动的情绪,洋溢于字里行间。
这时候,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也站到了骆奉先和辛云京这边,上书指证仆固怀恩勾结回鹘,心存不轨。
这道奏章并未让代宗生气,也没有给予回音,有心让时间把仆固怀恩的愤怒消磨掉。同年九月,考虑到回纥的军队离边境地区很近,而仆固怀恩与辛云京又有这么深的矛盾,一旦仆固怀恩真的勾结回纥入侵,必将是一场大祸,于是派黄门侍郎裴遵庆出使汾州,表明朝廷信任仆固怀恩的意旨,劝仆固怀恩向朝廷道个歉,一切都不追究。当然代宗也想利用这种机会,让裴遵庆观察一下仆固怀恩的动静。裴遵庆到汾州后,仆固怀恩抱着裴遵庆的脚号泣,哭诉自己的冤屈。裴遵庆一边安慰他,一边宣布代宗的旨意,说皇上恩德无量,一切都不计较,希望仆固怀恩入朝觐见。仆固怀恩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下来。
裴遵庆满心高兴,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第二天仆固怀恩就改变了主意,拒绝赴京觐见。原来他和部下一商议,大家都劝他不要赴京搞什么觐见,特别是他的副将范志诚极力劝阻,说此时进京朝见皇上非常危险,简直就是自投罗网,范志诚说道:“小人进谗,离间朝廷与太保您的关系,您有功高不赏,反而遭受谗害,如今与朝廷的矛盾已经形成,为什么要入朝到吉凶难卜的长安?您没有看到来瑱、李光弼的下场吗?功高却不为朝廷所容,两人一个被杀,一个躲避在临淮不敢入朝,连名节都不能保全。您如果听信裴遵庆的甜言蜜语,入朝就会成第二个来瑱!”
来瑱,陕西永寿人,唐朝名臣,以忠义闻名,绰号“来嚼铁”。少年时随父亲来曜,到安西节度使麾下效力,唐玄宗开元末年,其父升任持节碛西副大使、四镇节度使,右领军大将军。来瑱出身将门,因此少有大志。天宝初年,随父征战,因功升为殿中侍御史、北庭行军司马。拾遗张镐认为来瑱能断大事,有军事才能,特别向皇帝推荐,被授以颍川太守,充招讨使。
安史之乱爆发后,来瑱率军和叛军作战,屡建奇功。上元三年,有诏命来瑱回朝,来瑱此时因功自傲,让将士上表请求挽留自己,诏许其归镇,但肃宗已经对他非常不满,行军司马裴奰趁机上表参其有不臣之心,说:“来瑱善谋而勇,恐后难制,即除之,可一战擒也。”肃宗然之。
代宗继位,任命来瑱为襄州节度使、奉义军渭北兵马使,暗中却命裴奰图之。裴奰率军自均州东下,来瑱知其来意不善,也不想束手就擒,因此率兵迎击。双方在谷水北相遇,裴奰兵发箭射击,来瑱手下大将薛南阳以三百骑绕出其后,突然攻击,来瑱又从下面冲击,裴奰大败,被俘送京师。来瑱知道闯了祸,也入朝谢罪,唐代宗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山陵使。此时,宦官程元振专权,素与来瑱不合,于是诬告他谋反,代宗大怒,下诏削夺来瑱官爵,贬为播川尉,途中再将他赐死,全家籍没。(后代宗知道来瑱蒙冤,为其平反,并将程元振流放溱州。)
仆固怀恩想起来瑱的往事,一下子犹豫起来,以担心朝廷处他死罪为理由,取消了赴长安的计划。裴遵庆退了一步,说道:“太保不敢去长安,那就让儿子代您去,表明一下态度,料来陛下也不会怪罪您!”仆固怀恩心眼直,觉得这是好主意,答应让一个儿子入京朝见代宗。但与部下一合计,范志诚表示强烈反对,道:“此事万万行不得,派一个儿子到了京城,等于是送了一个人质,朝廷再有什么命令,您根本就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骆奉先等人随时可以您儿子的生命相威胁,那时候只能乖乖听命。送去一个儿子,就等于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仆固怀恩深以为然,既然舍不得儿子,那朝见之事只能作罢了。裴遵庆无功而返,回京向代宗复命。
双方的鸿沟在不断加深,一方面与范志诚等人的挑拨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朝廷误杀来瑱,疑忌李光弼造成的后果。而仆固怀恩与回纥来往密切,也是不争的事实。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更是给骆奉先和辛云京落下了口实。御史大夫王翊出使回纥,将要返回长安,仆固怀恩怕他与回纥之间的交往被泄露,便把王翊扣留下来,这样一来,与朝廷的决裂便公开化了。(这里说明一下,仆固怀恩究竟有没有勾结回鹘图谋反唐,这个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私下来往密切是确凿无疑的,笔者觉得,牟羽可汗觊觎大唐的富裕,多半因此劝说过这个岳父里应外合,而仆固怀恩一开始肯定是拒绝的,架不住骆奉先几个人反复诬陷,怒火越积越旺,慢慢的心里就起了变化。)
乱世侠影 第四百九十章吐蕃入侵
转眼就是九月底,秋风送爽,但是天气依然炎热,江一帆架不住父亲的唠叨,收拾行装,一家人启程返回成都。
路行三日,前方官道上出现一群人,足有一百多人,拖家带口,行色慌张,看方向是冲着长安而去。
江立泉道:“一帆,去打听一下,这些人什么来历?怎么大白天这么慌张?”江一帆也有同样的疑惑,策马上前,截住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中年汉子,问道:“大哥,你们这是干啥?逃难还是咋的?”汉子走的满头是汗,借机停下喘口气,道:“这位小哥,你是从长安过来的吧?”江一帆道:“不错,我们从京城来的,打算回四川。”汉子摇摇手,道:“赶紧回去吧,前方在打仗,无路通行。”江一尘吃了一惊,忙问道:“打仗?和谁打?”汉子道:“唉,这么大的事,你难道不知道?”江一帆道:“确实不知,请大哥告知!”汉子道:“吐蕃人打过来了,据说有二十万人马呢!”江一帆往前眺望,路上还有络绎不绝的人向东走来,心下更是生疑,道:“我在长安怎么没听说此事?不会是谣言吧?”汉子急道:“我骗你干啥?不是吐蕃人烧杀掳掠,我干嘛要背井离乡逃难?”
江一帆的身边围起了一群人,七嘴八舌的叙说吐蕃军队的残暴行为。江一帆这才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道:“既然吐蕃人打来了,你们赶紧走吧。”汉子也不多说,带人向前走去,末了回头喊道:“小哥,你也别往前走了,吐蕃人凶神恶煞一样,他们可不认识你!”
江一帆拨转马头,和家人汇合,道:“爹,回去吧!”江立泉不满的道:“才出发怎么又要回去?”江一帆道:“吐蕃人来了,前面的城镇已经被他们占领了!”江立泉大惊失色,道:“吐蕃人打进来,怎么长安城内一点消息都没有?”江一帆道:“我也有这个疑问,不过这些逃难的说的活灵活现,消息应该不会有误。”杨芷心中害怕,道:“一帆,别冒险了,还是回去吧。”江一帆点点头,道:“安全第一,回成都的事不急。”一家人掉头返回,江一帆又道:“这么要紧的军情,朝廷上下居然无人知晓,也太匪夷所思了!”江立泉道:“回家和一尘商议一下,赶快把这消息告知所有人!”
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大批戍边的军队回调平叛,西域守备空虚,防御能力大大削弱,原先被死死压制的吐蕃乘势兴起。大唐不仅仅是撤回了安西、北庭的边兵,而且也调回了陇右、河西防备吐蕃的军队。对吐蕃而言,入侵陇右、河西要比进 攻西域便捷得多,也有利得多,于是大举入侵大唐国界。陇右之地被被吐蕃占领后,通往河西、安西与北庭的道路已经被完全切断。在这种形势之下,西域反而得以保全,安西四镇的孤军坚守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由于和内地的联系被阻断,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四镇已经陷入外族之手。
到763年(广德元年)时,吐蕃军队已经尽陷兰、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占领了河西、陇右的大部分地区。吐蕃军队还不罢休,纠集吐谷浑和党项的仆从军,继续东进,很快到达泾州(今甘肃泾川),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并引吐蕃深入内地,攻下邠州(今陕西彬县),继续东进至奉天(今陕西干县)、武功(今陕西武功西)。江一帆遇到的这些难民便是从奉天逃亡出来的。
回到长安,已是第二天的深夜。江一尘和胡婉心正在打坐中,听到声音开门出来,问道:“一帆,你怎么又回来了?发生什么事了?”江一帆道:“哥,出大事了,吐蕃人打过来了!”江一帆也是一惊非小,忙问:“吐蕃人打进来了?你从哪里得知的消息?”江一帆道:“路上遇到一群难民,是从奉天逃出来的,说是吐蕃人已经打到了那里!”胡婉心道:“一帆,消息不会有误吧?”江一帆道:“确凿无疑!”胡婉心沉吟道:“这么大的事,朝廷告急文书为何没有收到?”江一尘道:“一路这么多郡县,哪能一点消息都不泄露,难道吐蕃人都会土遁?”胡婉心道:“现在程元振专权,所有的奏章都要先经过他过目,多半是他粉饰太平,压下了这些消息!”江一尘道:“这个猜测在理,现在来不及了,明早赶快奏知陛下!”胡婉心道:“奉天到长安一路无险可守,吐蕃人很快就能兵临长安城下,目前京城附近只有渭北行营的2000人,这么点兵力怎么对付敌人?”江一尘打断她的话,道:“事在人为,吐蕃人也没有三头六臂!”
卢剑梅在一旁担心的道:“好容易搞定了史朝义,又来了吐蕃人,这日子可怎么过?”江一尘拍拍妻子的肩膀,道:“无论如何,我都要保证你和可儿邺儿的安全!”卢剑梅对丈夫的话没有丝毫怀疑,道:“我们一家就几个人,城内可有近一百万人呢,他们的生命谁来保证?”江一帆道:“嫂子就是太善良了,大难当前,还是先考虑自己吧!”
随着大量难民的涌入城内,吐蕃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一大早就传遍了长安,京师震动,很多人已经开始收拾细软,打算外逃避难。
大唐遭遇到了安史之乱后又一次重大危机,聚集在宫门外的朝臣都是满脸忧色。李泌从人群中找到江一尘,道:“一尘,吐蕃进犯长安,可有退兵良策?”江一尘道:“兵力悬殊太大,除了死战退敌,别无他法!”
乱世侠影 第四百九十一章兵败周至
代宗遇到了即位以来第一次危机,也没心思责罚程元振了,问道:“吐蕃兵犯长安,众爱卿有何良策?”李泌奏道:“敌军据传有二十万之众,长安周边仅有两千士兵,根本无法抵御,现今之计,陛下可先离京退守陕州,等各路勤王之师到来,再图收复!”颜真卿道:“敌寇长驱直入,可先派一军于周至设防,迟滞他们的行动,为长安城内百姓的疏散争取时间!”代宗道:“派何人去担当这一重任?”颜真卿道:“各路将领都驻扎在外,唯有江一尘在京!”江一尘心中雪亮,出班道:“臣愿意前去周至!”代宗大喜,道:“有劳江爱卿了!”颜真卿又道:“两千士兵,留下一千护驾东行,只能派出一千人。”江一尘道:“无论多少,必将尽力为之!”李泌道:“此战不求必胜,耽搁敌军一点时间即可!”
散朝后,代宗等人准备撤离的事宜,江一尘回家和卢剑梅告别,道:“剑梅,陛下马上要离开长安了,你跟着他们一起去陕州吧。”卢剑梅道:“大伙都走了,你要去哪里?”江一尘道:“敌军来的太快,我带人去阻挡他们一阵,无论胜败,都会赶来和你们汇合。”卢剑梅道:“我哪也不去,就在这里等你回来,然后咱们一起走!”江一尘道:“敌军一旦围城,就跑不掉了,赶快收拾东西,这几个家人都是郊外的,让他们先回家,局势平静了再过来。”胡婉心也道:“剑梅妹子,城内太危险,赶紧离开吧。”卢剑梅坚持道:“不,我等你们一起走!”
好说歹说,卢剑梅还是坚持要呆在城内,等江一尘一起撤离。末了,一个丫鬟道:“夫人,我家就在近郊不远,如果老爷来不及赶回来,可先到我家躲一下。”江一尘道:“敌军可不仅仅冲着城内来的,城外也会遭受池鱼之灾。”卢剑梅不以为意,道:“城外总比城内安全,一旦形势不妙,我先去乡下避避。”
卢剑梅不肯离开,江一帆一家也不好跟着代宗离开,只能暂时呆在城内,希望江一尘能够力挽狂澜,力保长安不失。
江一尘道:“此战毫无胜算,一帆和婉心就别去了。”胡婉心道:“我和你一起去,多少能够出点主意。”江一帆也道:“我也去,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实在不济还能撤离战场。”江一尘想了想,道:“那行,让杨芷和剑梅做好准备,随时离开长安。”胡婉心道:“敌军都是骑兵,我们多准备弓箭。”
周至距离长安近在咫尺,一路没有关隘可以坚守。江一尘等人带着一千士兵前去迎敌,刚布下阵,西北方烟尘四起,吐蕃大队骑兵赶到。江一尘横枪立马,带着五十骑兵直冲过去,打算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战斗激烈而短暂,江一尘深入敌阵,大呼酣战,敌军纷纷落马,攻势受挫,随后吐蕃几百骑兵突出接战。江一尘见对方人多,下令后撤。唐军在胡婉心的命令下,箭如雨发,吐蕃死伤无数。对方统帅见难以突破唐军的防线,派出弓箭手对射的同时,兵分几路,从两侧包抄过来。
平原上骑兵的优势凸显无疑,很快的,几路骑兵绕到了唐军的后面,除留下少数士兵夹击,余下大队人马更不停留,直接扑向长安。
一边倒的局面让胡婉心也无所适从,毕竟实力差距太大了,大喊道:“一尘,别打了,赶快回撤!”江一尘眼见腹背受敌,死战的话必将全军覆没,大声命令士兵分散突围。在吐蕃军队的重重围困下,突围谈何容易,江一帆带人几次冲击无果,反而死伤了不少士兵。
江一尘大急,道:“吐蕃人很快就会占领长安,剑梅和杨芷他们都在城内,这可如何是好?”胡婉心道:“让一帆换上吐蕃人的服饰,混在敌军中间,先到长安把剑梅妹子和杨芷救出来!”江一帆也是着急万分,下马从敌军的尸首上扒下盔甲,穿到自己身上,道:“哥,我先走一步,你和婉心姐多小心!”江一尘握着江一帆的手,说道:“一帆,两家人的安危都在你身上,务必放心上!”胡婉心道:“如果来不及逃走,先到乡下避一下!”江一帆道:“我明白!”提枪上马,借着敌军的又一次攻势,顺利混入了吐蕃人马中,随后脱离大队,独自返回长安。
夜色渐渐笼罩了大地,唐军只剩下两百不到的士兵,江一尘趁着对方攻击暂停的嫌隙,下令所有士兵换上吐蕃人的衣服,借着黑暗中敌我难辨,终于突破了重围,和胡婉心带着仅剩的几十个士兵,往咸阳方向撤离。
离开了危险重重的战场,江一尘没有丝毫的轻松之意,一路上沉默不语,忧心忡忡。胡婉心知道他在担心家人的安危,安慰道:“别想那么多了,一帆会保护剑梅他们安全离开长安的。”江一尘不语,半晌才道:“兵荒马乱,出城的路上塞满了逃难的人,一帆一个人也难以保证所有人的安全”胡婉心道:“要不你先走吧,去长安把剑梅妹子他们带出危险地带,再过来接我。”江一尘看看身后的士兵,道:“眼下还有这么多人,我得把他们组织起来,今后收复长安还得靠他们。”这一路上又聚集了几十个残兵,现在江一尘身边已经有一百多人了。
胡婉心道:“仆固怀恩的朔方军在山西,鞭长莫及,即使把周围的军队全部召集过来,恐怕也不足以打败二十万吐蕃骑兵。”江一尘道:“吐蕃长途跋涉而来,目的是劫掠钱财和子女,不可能长久占领长安,我们还是有希望把他们驱逐出长安的。”胡婉心道:“我看你还是别想这么多了,剑梅和杨芷他们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真希望一帆能够尽快把她们带离危险的长安城!”
乱世侠影 第四百九十二章逃离长安
代宗带领着文武百官城东逃,临行前想起了赋闲在家的郭子仪,下诏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命令他募兵抗击吐蕃。郭子仪接到诏书时,全部的家当就是二十个骑兵,看着太监送来的诏书,只能摇头苦笑,沉思片刻,即刻带人向商州进发,一路上召集了已经被遣散归家的旧部几百人。
江一帆逃出敌军重围,仗着胯下大宛马的神骏,抢在吐蕃军的前面进入了长安。此时的长安,乱成一片,大街上都是神色惊惶的人群,出城的路上挤满了逃难的人。
卢剑梅一脸焦急的等在门外,见到江一帆,连忙上前问道:“一帆,你怎么回来了?你哥和婉心姐呢?”江一帆道:“我军战败,我哥和婉心姐在前方组织残兵突围,让我回来带你们离开京城。”卢剑梅担心的道:“他俩不会有问题吧?”江一帆道:“我哥千军万马中都能安然脱身,这些吐蕃人难为不了他。”卢剑梅对丈夫的本事还是有信心的,听江一帆这样说,也就不再担心,道:“现在我们去哪里?”江一帆道:“往东走是大道,但是逃难的人太多,容易堵塞,一旦吐蕃骑兵追到,混乱中难以保证安全,倒不如另走别的路。”卢剑梅想起了丫鬟的话,道:“要不我们就去乡下避一下吧。”江一帆踌躇了一会,道:“也好,乡下尽管不是万无一失,总比城内要安全点。”江立泉催促道:“快走吧,你看城内的人都快跑光了,就剩我们这几个了。”江一帆道:“爹,你别催我了,我比谁都着急呢。”江立泉也不多话,动手把收拾好的财物搬上车,两家人从南门出去,直奔乡下。
丫鬟的老家就在长安南面四十里,见到卢剑梅到来,惊喜交加,说道:“夫人,老爷怎么没和你一起来?”卢剑梅道:“他在周至打了败仗,现在忙着收拾残兵,哪能顾得上我们?”丫鬟道:“满朝文武,都和老爷一样,吐蕃人就不会打到长安了!”卢剑梅道:“别提他了,每次出征,都让人担惊受怕!”嘴上这样说,心中对丈夫可是无比骄傲。丫鬟又道:“家里条件简陋,夫人将就着住一阵,等老爷把敌人打跑了,我们就能回到城中了。”
江立泉在村外转了一圈回来,道:“这里虽然偏僻,但是距离长安还是太近了点,最好还能跑远点。”卢剑梅道:“我觉得这里挺好的,吐蕃人不会过来的,再说别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杨芷和我都住不惯。”丫鬟也道:“村里每天有人放哨,一旦吐蕃人过来,大家就往山上转移。”江一帆道:“嫂子,听我爹的,咱们再跑远点,安全最重要。”卢剑梅看看一边玩耍的可儿和邺儿,道:“不了,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吧,一尘很快就会找到我们的,到时再说吧。”
杨芷跑了这么多路,也是疲惫的很,道:“一帆,听嫂子的,别走了,孩子们都累坏了。”江一帆无奈,只能答应,说道:“暂且在这里住下来,一有危险,随时离开。”心中始终不安,一旦吐蕃人抢劫到这里,如何保全这些人的性命,一点底都没有。
丫鬟见卢剑梅等人终于答应住下来,欢天喜地,连忙招呼家人做饭待客,同时打扫房间,安排众人入住。卢剑梅道:“兵荒马乱之际,就别讲究了,随便点吧。”江立泉也道:“我和一帆就在外屋挤一挤,剑梅和杨芷带着孩子们住在内室。”丫鬟也是普通的贫苦人家,住房窄小,为了安置卢剑梅等人,自家人都借住到隔壁邻居家了,这让卢剑梅颇感歉意,暗自盘算,等这场危机过去,一定要好好答谢人家。
发生了这么一件大事,所有人都没闲着,长安城内的老百姓在逃难,代宗则是带头的,一跑就跑到了陕州,方才定下心来,立马派出使者,把圣旨送到各路兵镇,命令各路勤王之师迅速赶赴长安,把吐蕃人赶出京城。江一帆每天骑着快马,来到长安近郊,观察着吐蕃人的动向,同时四处打探消息,希望能够遇到江一尘和胡婉心。
面对不设防的长安,吐蕃人兵不血刃的进入了京城,接下去的事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除了劫掠财富,吐蕃还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那就是立了一个皇帝,这位新皇是谁呢?那就是金城公主的侄子,广武王李承宏,既是唐室正宗,也和吐蕃有关,还改了元,大赦天下。这些自古以来汉族建立新王朝时使用的政治手段和笼络人心的方法,都被吐蕃人学去了,类似于昔日的项羽,董卓,司马昭,图谋挟天子令诸侯。
这样的举动,说明吐蕃这次入寇的目的,并不是捞一票就走,而是存在入主中原,改朝换代的野心。当然,20万兵马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点吐蕃将领们也清楚.所以占据长安后要先立个皇帝,显得名正言顺。
太宗年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期,710年,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祖赞),吐蕃赞普为其筑城以居之。远嫁的目的自然是和亲,这俩位公主都是宗室女,并非真公主,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