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甚至在视察的时候,杨山芦还看到正有一些妇人在田间劳作,看样子都是玄甲军的家属。
既然这样杨山芦也就仔细看了一下,并且进行实地了解,而且杨山芦虽然是贵为伯爵,不过他这次下来就是来实地调查的,所以依然穿着普通的衣服(一件白色的长衫),并且以他的气质,这些妇人也只以为是哪里来的游历书生而已(白白净净又很英俊),所以也都很乐于和他攀谈。
然后这样双方唠了一阵家常之后,杨山芦就是感觉很满意的……总的来说,那就是吏治清明,生活无忧。
就拿这些妇人们来说,她们的男人加入了玄甲军,每天操练,保家卫国,可是她们在后方却是衣食无忧的……要知道以前的她们,几乎都是逃难过来的流民,什么叫流民?那就是脚无立锥之地,上无片瓦遮身!
可是现在呢?每家每户都有四十亩地就不用说了,每家每户都是住的好房子那也不用说了(不是诗圣那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提到的那种茅草房,那种房子风大的时候,房顶都能被刮走!而是杨山芦统一为他们建造的大瓦房)。
包括在日常的生活中,既没有什么苛捐杂税来逼迫她们,也没有什么地痞流氓来骚扰她们,乃至到了夏收夏种的时候,当地民政司还会发动百姓前来帮助她们,所以这样的日子,让她们觉得非常开心,非常满意的,而她们也就期盼着,这样的日子能够永远下去!
甚至杨山芦在视察的时候,还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例,那就是他在经过这处堡寨的时候,还正好看见一个玄甲军的军士,要回归部队,正和自己的婆娘依依惜别的情景(也就是按照杨山芦制定的标准,玄甲军军士每半个月都能回家探亲一次,每次为期二天,这样来有松有驰)
而见了这一幕,杨山芦就觉得非常有趣,也就躲在暗处观察了一下。
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户成亲没多久的家庭,只见那个妇人,脚下跟着一个三四岁的娃,手里还抱着一个没睁眼的奶娃。
只是虽然这样,此时她所有的心思都在面前的这个男人身上,只是不舍的说道:“孩子他爹,你又要走了么?这回来的二天时间里,感觉怎么这么短啊……”
而这个年轻的玄甲军军士呢,虽然也舍不得离别,不过他却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手中的钢枪,才能保卫这幸福的生活!
所以此时此刻,他虽然也舍不得走,包括这时那三四岁的娃,都已经紧紧抱住他的裤管,不让他走的样子,他就是眼眶都湿润了。
不过最后,他还是坚定的说道:“孩子他娘,我要走了,你在家里带好大毛小毛,而且你放心,这种日子已经不会太久了,因为将军大人说了,等到完成对鞑子的最后一战,我们就可以解甲归田了!”
而看着这样的一幕,杨山芦都是十分感动的,并且他也比较满意,换做其他人,他们能舍得离开老婆孩子热炕头吗?可是现在呢?这个玄甲军却是走的坚定不移!因为他已经明白,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来保卫!只有消灭了豺狼,才能永享幸福的生活!
(而这也就是杨山芦的成功之处,有了信念的军队,才是无敌的军队!)
接下来,杨山芦又是一路沿途,视察了几个堡寨,也都感觉可以满意,而很快的,他就到了这次的终点站——也就是他的起家之地,镇虏卫的肖墙堡。
犹记得当初的肖墙堡,那是个什么地方啊……周围都是泛着灰白颜色的盐碱地,没有任何产出。
然后这个规格是百户的堡寨,按理有常住军民近千人,可是在他当初到来的时候,只有四个老的都跑不动道的老军还在那里,其他的不管什么军户啊,百姓啊,早已全部逃亡!(甚至连堡寨里的老鼠都跑光了)
可是现在呢?他四下一看就是非常满意啊……并且这不愧是他当年起家的地方,基础打得格外好!(当年杨山芦都在这里待过一两年的!)
先说堡外的屯田,例如之前看过的,得胜堡的屯田已经算是好了的吧?可是这里的屯田呢,又要比那里更上一层楼!(当年经过他的治理之后,盐碱地都变成良田了)
这里的屯田不仅看上去就是非常的工整(那当年都是杨山芦亲自规划的),而且配备的什么水车啊,深水井啊,也更加的结实耐用,包括田地的秧苗也是长得非常好,那一片浓的化不开的绿色,让人一看就能知道,这是一个能让人期待的丰年!
包括田里劳作的人们,那种脸上自发的笑容,那种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
包括他们身上,穿的也都是很干净的衣服,就好比之前在得胜堡,杨山芦偶尔会看到一些百姓,身上穿的还是打补丁的衣服,当然这比起之前的很多人家,一户家庭只有一个碗,只有一件衣服,想要出去就只能轮流穿着出去的惨况,那已经好很多了。
可是在这里呢,打补丁的衣服就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人人都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脸上有着喜悦欢快的笑容!
而看着这样的情景,杨山芦心里就是非常感慨……所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为天下大治!而现在看来,至少在肖墙堡这里,他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啊!
所以这样在屯田边上,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之后,杨山芦都没下去找人攀谈的,因为他相信,自己已经看到了真实的一幕。
包括再接下来,因为是旧地重游,所以杨山芦也就走的很仔细,在看完了堡外的屯田之后,他就是在一些护卫的护卫下,进入了肖墙堡内实地查看,然后等到看完之后,就是觉得更加满意了……甚至恍惚间,他都有种来到后世的那种城市花园的感觉。
先不说堡内的街道干净整洁,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不积水,不淤泥,包括在街道的两旁,都是种满了一人多高的果树,有山楂树,石榴树……而且这些果树还是他当年种下的,现在几年之后,都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并且很多果树上还挂了果实,清风吹过,果香四溢,这种感觉……
所以见了这一幕,就连跟随他前来视察的黑面阎王海继廉,见了都是啧啧赞叹的……想当年他继承了他先祖海瑞的遗志,立志做一好官,做一清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可是现在呢?本以为永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在追随将军大人之后,已经切切实实的实现了呀!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的意义莫过于此。
不过就在这样的幸福时刻,很快就有‘意外’情况发生了……因为杨山芦被人认出来了!
没办法,这里是他的起家之地,现在这个小小的百户堡寨,里面都住有一二千军民的,而在这其中,绝大多数人都认识杨山芦。
所以就在杨山芦满意地走在街道上,四下观望的时候,不远处已经有一个小孩子正在打量着他,并且感觉在哪里见过他似的(小孩子眼尖,所以哪怕杨山芦乔装打扮,都戴了一顶大帽子,把脸压得低低的,还是被认了出来)。
于是下一刻,这个小孩子已经惊喜地叫了出来:“天哪!大家快来看啊,杨菩萨回来了!菩萨大人回来了!”
“什么?菩萨大人回来了?是管队官大人回来了吗?”听见这个声音,马上有好几十个军民围了过来,而在更远处,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军民向这里涌来(当初杨山芦在肖墙堡的时候,他是百户充任肖墙堡的管队官,所以当地的老人都习惯叫他管队官大人)
当然也有一些消息灵通一些的军民,就是纠正他们:“什么管队官大人,现在已经是将军大人了!”当然具体是什么将军,这些百姓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是个很大很大的官儿。
毕竟对这些人来说,一辈子也就是不出肖墙堡十里的,信息来源有限,所以根本不清楚这个将军大人的含义,
当然如果他们知道,杨山芦这个参将,一个要顶其他的参将好几个!例如大明普通的参将,只管辖一路,而杨山芦呢,除了管辖着阳河道东路和阳和道新平路之外(下辖十大卫所,百万人口),他还兼任着山西特使,管辖着整整100个县!近千万人口,这样的参将……
不过就算这样,也并不妨碍杨山芦牵挂着他们,也并不妨碍这些军户对于杨山芦的热爱!
就好像现在,随着这个小孩子一声尖叫之后,没几分钟杨山芦就是被‘敌军’团团包围,那叫一个围得里八层外八层啊……因为这些朴实的军户们都知道,菩萨大人回来了!管队官大人又回来看他们了!
“乡亲们,你们好啊!我不在肖墙堡的日子里,你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啊?”看见已经走不脱了,杨山芦也就干脆和他们拉起了家常。
“托将军大人的福,我们现在过的,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啊……”
“所以我们也祝愿将军大人,能够长命百岁,公侯万代!”周围的军民们,已经是兴奋的回答道,甚至接下来,都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就是已经有人哗啦一下跪倒在地,然后这个就像是能传染似的,瞬间周围的百姓全部跪倒。
而见了这一幕,不说杨山芦很是感动,就连他身边的那位黑脸先生,眼眶里都是有些湿润的……毕竟海继廉当官这么多年,看的也很多了,可是和其他地方那种因为畏惧,而被迫下跪的军民不同,这些人都是真心实意的跪拜!是发自肺腑的跪拜!这种爱戴之情,或许只有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清官才能拥有的吧……
于是接下来,因为杨山芦的到来,整个肖墙堡都像是过节似的,并且到了中午时分,家家户户都是做了香喷喷的黄油糕,来献给将军大人。
黄油糕是当地著名的小吃,也是当地军民心中最好吃的东西,可是现在呢?他们就把最美好的东西来款待他们的英雄!
既然是乡亲们的一片情意,杨山芦也就尝了不少,而等到吃过之后,他又是非常满意……因为单单从能吃上黄油糕这一点,他就知道百姓们的日子是过得相当滋润的。
毕竟黄油糕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得到的东西,这个东西的主料是黄米面(比较少见的一种粮食,如果不是主食够吃,百姓是不会种这种产量较低的黍子的),而且还很费油,所以以前杨山芦记得,百姓们不要说平常吃了,就是逢年过节都不吃不到的,可是现在呢?想吃就吃?
当然在接下来的肖墙堡视察过程中,杨山芦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堡内军民基本上以老少为主,青壮几乎就看不到。
一开始他还不太理解,可是后来他才知道……他之前不是为了准备松山之战,而让练兵大臣戚振宗多多征兵吗?所以像肖墙堡这样的地方,那是绝对响应号召,踊跃报名!
凡是堡内合格的青壮,例如20岁到25岁之间的,那是百分百参军!也就是用他们的话说,既然将军大人给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也要用自己的生命,誓死捍卫将军大人!
而等到最后考察了整整一天,离开了肖墙堡之后,杨山芦的心里还是感觉热乎乎的,有这么好的百姓,有这样支持他的百姓,又何愁大事不成?鞑虏不灭呢?
于是杨山芦这样返回了参将府之后,也就更有信心了,并且在这次为期三天的考察中,杨山芦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同样治理地方,普通高明的首领是‘人治’,而更加高明的首领则是‘法治’,而他显然就是后者。
因为就算他不在东路的这些日子里,也没有‘人亡政息’,而是同样运转得井井有条的,这也反过来证明,他当初制定的这个法治体系,相当成功,并且在这个国战的当口,也确实可以担负起重任。
而这样进行了全面考察之后,杨山芦心里就有底了,随后他也就坐镇参将府,全力以赴,为之后的松山大战做起了准备。
ps 鞠躬感谢西湖一兵的慷慨打赏!感觉这个id已经很熟悉了呢,另外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白马会更加扬鞭奋蹄,争取把键盘敲烂的,嘿嘿
变明 第三百四十三章开始出征!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山芦也接到了一些坏消息,例如他安插在关外的‘蒲公英’汇报……程猛果然变节了。
根据他们传回来的情报,现在关外的鞑子,忽然开始全力造枪造炮,并且他们还能造出那种非常精良的,几乎和玄甲军的新式火炮一模一样的那种火炮,,甚至连火炮下面的四轮铁架都是和新式火炮一模一样的,这样打仗的时候就可以推着到处跑了,非常的方便,所以杨山芦就知道……看来程猛还是投敌了。
甚至狗鞑子还不仅于此,他们还造出了很多新式鸟铳(也就是玄甲军早先装备的改良式鸟铳),反正原本山东三叛徒投降满清之后,拉过去的就是全火器的部队(这是当初孙元化聘请葡萄牙技师,花重金打造的一支全火器部队,本来想对付鞑子的,结果却反过来被鞑子所用了)。
可是现在呢?这支全火器部队(也就是清军口中的乌真哈超营),都开始升级换代了,例如清军就是把这些打造出来的改良式鸟铳都交给他们(包括新式火炮),可以说狗鞑子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啊……
甚至除此之外,连一部分清军都开始装备起火器来(估计鞑子们天天在关外吹寒风,把脑壳都吹坏了,所以脑子都不太好使,面对更加先进的火器,很多鞑子还是抱着那种老子骑射天下无敌的习惯,不屑于学习火器的。
不过这个其中,也已经有聪明人开始改变了,就例如睿亲王多尔衮手下的两白旗,就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火器,也就是有相当比例的清军开始装备起改良式鸟铳,和新式火炮,客观的说狗鞑子的战力本来就高于明军,这要是再配上火器的话……所以这次的国运之战,将比历史上更加困难)。
而杨山芦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暗暗叹息一声的同时,却也并没有视作心腹大患……狗鞑子确实变得更难对付了,不过也就是如此罢了,等到真正开战的时候,杨山芦依然有信心战胜他们……毕竟冒牌的李鬼,还能胜得了真李逵吗?
更不要说就算他们仿制成功,要想熟练操作,积累经验,那也不是一日一夕可以完成的,包括杨山芦他们这边,还早就做起了准备,所以杨山芦有信心,等到开战的时候,好好教教他们如何做人!
而且话说回来,面对他们绑架程猛一事,杨山芦同样也有应对方略……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允许你们对我这边的人下手,就不允许我对你们那边的人下手吗?
诚然在这个时代,大明中有不少无耻之徒,背叛了祖宗,忘记了廉耻,死心塌地的给狗鞑子当汉奸的,就好像范文程,宁完我之辈。
可是现在我大清国力衰退,人心动荡,难道就不允许有人当满奸吗?
包括杨山芦之前派出的那些蒲公英,潜伏辽东五六年之后,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他们就已经拉拢了相当一部分的满奸(满洲人投靠我大明,提供大清国的情报给我大明,包括拉部队起义什么的,是为满奸)。
甚至其中几个还是具有相当能量的,而这样一来的话,那就相当好了呀……想想看,等到大战爆发的时候,,狗鞑子正在战场上全力以赴的关键时刻,忽然手下有大批部队反水……
所以说,杨山芦在心里对自己说,在这对狗鞑子的关键性一战中,那就看看谁能笑到最后吧?会是狗鞑子吗?还是我们呢?
崇祯十四年八月,时间又过了三个月之后,鞑虏进攻锦州的态势已经日益明朗。明崇祯十四年八月,皇太极派出四万大军,围困锦州,命和硕亲王济尔哈朗率军掘壕筑围,从外面团团围困锦州,以作长久围困之计……而这样一来,松山之战就正式打响了(前奏)。
此时驻守锦州城的,是辽东前锋总兵,兼挂征辽前锋将军印的祖大寿(此时的祖大寿前几年已经投降过鞑子,不过之后又逃了回来,接着继续驻守锦州),在发现清军的动向后,立即派人突围,向朝廷求援。
崇祯皇帝得报后,因为早已得到了杨山芦的提醒,所以就是立即做出反应……命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一干辽东大将准备救援。
此时的辽东大将也有不少,像什么辽东总兵刘肇基(此人也是大大的忠臣,在历史上明亡之后,一直战斗到之后的南明的),,蓟镇总兵白广恩,宁远总兵吴三桂,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关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等等,可谓是名将云集。
另外锦州那是天下名城,城高兵多(城内有二万战兵),不是鞑子两三天就可以打下来的,所以崇祯皇帝除了调动辽东大军之外,另外下旨,命令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延臣,也领兵入援。
除此之外,他又下令大明最强的一股力量,宣大三镇也尽数入援!(也就是按照杨山芦之前分析过的,这次乃是国运之战,明清两国的大决战,所以崇祯皇帝高度重视,把可以动用的力量全部调动起来,而之所以宣大三镇会是最强,因为玄甲军也在里面嘛)
并且除此之外,崇祯皇帝还下令入援的宣大三镇,也就是宣镇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李辅明(这也是一个忠臣,李辅明,辅助明朝,此人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参加松山之战失败后侥幸逃脱,之后于崇祯十六年,又和鞑子再战于宁远,,力战殁于阵)。
在领兵入援之前,先来京师,崇祯皇帝要举行大阅兵……以此来鼓舞士气,激励将士们奋勇作战!
对于这些命令,杨山芦当然是没有异议的,并且作为大同镇的一员,他本身也要领军入援,只是有一点他还是感觉很是奇怪……这次的蓟辽总督,,大军统帅的人选,怎么还是洪承畴呢?
要知道很早之前他就向崇祯皇帝进言,让他的老爹杨嗣昌来代替洪承畴,,先不说他老爹的军事才能,并不亚于洪承畴,更不要说洪承畴之后还会在这场大战中犯错,包括当时崇祯皇帝也明显意动的,可是现在这又是怎么回事?
不过不管心中如何疑惑,既然崇祯皇帝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杨山芦也就知道,只有到了京城之后,才能解开这个疑团了。
于是在接到调兵命令后,三天后,杨山芦就是尽起大军,前往京城进发(反正因为是天子守国门的原因,京师也就在出关的路上,所以基本上出关救援和入京检阅,就是顺路)。
并且这一次,因为知道此战意义重大,所以整个阳和道东路可谓是倾巢出动!杨山芦现在一共练有四万五千玄甲军,除了留下五千人守卫老巢之外,其余的四万玄甲军全部出动!
除此之外,包括公主殿下,泰赤乌部的一万蒙古骑兵(这几年来泰赤乌部的发展还是很快的),也是随同出征!
(毕竟这也是夫唱妇随嘛,而且公主殿下对于鞑子同样怀有深仇大恨的,她的父王林丹汗就是被皇太极逼死的,传国玉玺也被皇太极夺走,所以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不报仇呢?)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杨山芦这次,一共拥有五万大军!当然这个其中,一万蒙古骑兵只是辅助性的力量,杨山芦的绝对主力是4万玄甲军!(当然放在整个大明援军中,也是绝对主力)就好像这四万玄甲军中,其中步兵3万,,骑兵1万,步骑交加,遮天蔽地……整个官道上那是从头看不到尾啊。
(以前玄甲军的骑兵从来没有超过一万的,可是现在呢?终于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而这样一来,狗鞑子战败后再想仗着快马从战场上逃脱的事情,就再也不可能发生了)。
并且此次的玄甲军,实力并不仅仅体现在人数上!(要知道就算大明的总兵,直领的正兵营里也不过就是三四千人而已)其他的不说,单单是随同出征的火炮营中,就拉上了整整100门新式火炮(之前崇祯十一年的那场入关大战中,玄甲军也还只能出动二十门新式火炮的,可是现在呢?)
除此之外,其中还有2万玄甲军的武器都是更新换代,装备了燧发枪的(一杆燧发枪的威力,差不多能顶上二杆改良式鸟铳,至于更差的普通鸟铳,三眼铳什么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并且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可怕的火器),,所以以这样强悍的实力……
(再多说一句,这四万玄甲军能强悍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可以通过举例来对比,例如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之所以能够纵横天下,甚至差一点就当上了皇帝(在北京城里呆了没几天的不算),靠的也不过是手下的核心精锐——三千老营而已。
而历史上封左都督,晋平西伯的吴三桂,号称领兵十万,核心精锐也不过是3000家丁而已,可是现在呢?这四万玄甲军,那可不是滥竽充数的,那可是个顶个的都是精锐,所以这样的一股伟力……)
并且等到这四万大军,开始向着京师进发之后,军队的士气更是非常高昂的……一路上都唱着得胜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嘹亮的军歌都声震四野!
而之所以如此,那也是很明显的,对于此次出关作战的意义,杨山芦早已告知全军,并且做了充分的动员……也就是他告诉全军将士,这是对鞑子的关键性一战!这是明清两国之间的国运之战!并且值此国运之战,我军必胜!
为什么?因为我军也必须取得胜利!只有取得胜利,,我们的幸福生活才能保住!因为只有取得胜利,想要解甲归田的,才能回去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如果和他们说中华民族就此站起来了的话,暂时还太过高大上,他们无法理解,可是说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战!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婆孩子而战!这些玄甲军将士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毕竟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谁也不想留着狗鞑子这个祸害,有事没事就来一次入关,把大明的一个个富庶之地,人口众多的州县,变成只剩下一地白骨的人间鬼蜮的吧)
所以说这四万大军,战意高昂!(公主殿下亲领的一万蒙古骑兵,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线,也就是直接走的关外草原路线)
于是就这样,四万玄甲军一路行军一路歌(这也是继承自后世我军的光荣传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