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是令多尔衮震惊了,令那些观战的清军们震惊了——因为他们见证到了,另外一支勇气和战斗意志完全不逊色他们的力量!而他的名字就叫做——玄甲军!
这时明军的阵地上,一千鸟铳兵差不多已经伤亡殆尽(倾两白旗之力打造的这样一支精锐,战斗力那是可想而知的),此时赶到阵地上接战的,是整整一千人的长枪兵(平时他们是作为后卫部队使用的)。
一千对四百!
并且客观的说,这些长枪兵虽然也都是训炼多年,可是先天的体格,饮食方面的限制,依然比不上多尔衮的这支精锐的。
也就是说清军一个马甲兵的战力,大约能顶的上3到4个长枪兵(双方近身展开肉搏,狗鞑子一个能挑四个),这个数据就是说明,此时的这块局部阵地上,清军占有了明显优势!
(因为有着杨山芦的命令,没有其他玄甲军增援,包括相邻阵地上的玄甲军还不敢开枪,怕伤到自己人)
于是激战就此展开,只是就算已经面临劣势,这些长枪兵依然是毫无畏惧,并且按照他们平时所学的操典,4到5个人结成一个战斗小组,来对战面前的鞑子精骑!
只是虽然这样,战局却不尽如人意,因为这些狗鞑子的技艺实在是太精湛了,甚至是这些长枪兵征战多年以来,从未见到过的强悍……往往战友刺出的长枪没有刺中他,却被狗鞑子随手一刀,就把战友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可就算是这样,整个阵地上没有一个玄甲军畏缩!更没有一个人逃跑的……技不如人,但是他们却不缺乏勇气!
例如多尔衮就是很清楚的看到,有一个大清勇士对战二个长枪兵的时候,原本他已经一刀刺中了其中一个的胸膛,然后正常情况下,这个长枪兵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他可以去对付另外一个人了。
可是这个清军却万万没有想到,那个长枪兵倒下之后,就算连移动身体的力气都没有了,却依然猛的一张嘴(正好倒在这个清军的身边),用牙齿死死咬住了他的小腿,让他行动受阻的!接着另外一个长枪兵,就是把握机会,瞬间一枪刺中了他的胸膛,这个大清勇士非常不甘心的倒了下去!
而看见这样的结果,那个倒地的长枪兵,这才满意的闭上了眼睛,死而无憾了。
而看见这样的一幕,多尔衮实在是不能理解……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才能让这些玄甲军如此顽强?临死了都不放弃?要知道他以往所见的明军,不要说打到如此残酷的程度了,一般只要看见我大清的旗帜,就已经望风而逃了,可是现在呢?
甚至有一些他都不愿意去深想了……因为此时战局越来越不利,悲观的情绪越来越严重,像他们很多大清勇士的阵地上,都已经需要派出督战队,来确保他们不会临阵逃跑的。
可是在这块玄甲军的阵地上,他完全没有看到有任何督战队的迹象,这些玄甲军完全是凭借着自身的信仰,在奋勇作战……这样的精神……
“杀!”在同样是两支铁军的情况下,这样的近身搏战拼的就是消耗。
一炷香的时间之后,随着战场上仅剩下的一个清军,和仅剩下的一个长枪兵,互相把手中的武器刺入对方的身体之后,下一刻两人一起倒地,整个战场上再没有一个能站立的人了!唯独只剩下几匹无主的战马的悲鸣。
此时的战场上,有着一种难得的寂静,在这块不大的阵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双方战死的尸体!
没错,多尔衮寄予厚望的一击——整整1000名精锐的重甲骑兵,已经全部战死,并且不得不说,这1000名重甲精骑,确实不同凡响,一千人就拼掉了接近二千名玄甲军!并且战斗意志也堪称顽强,不愧于他们的使命!
可是反观他们的对手呢,却更加令人敬佩!在被优势敌人冲上阵地之后,他们明知道对方勇悍非常,可是没有任何人怯懦,更没有一个人逃跑!每个玄甲军战死的时候,都是面向着自己的敌人!
差不多整整二千名玄甲军,全部光荣战死!他们也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自己出征时的誓言……人在阵地在,人不在,阵地也得在!
看到这样悲壮的一幕,多尔衮惊呆了了!包括他身边那些已经准备欢呼的清军们,也全都惊呆了,如此惨烈的一幕,让这些清军们,第一次对坚守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甚至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附近不远的一块阵地上,是一支由蒙古八旗负责防御的阵地(也就是多尔衮采取的是硬核桃夹着软核桃的战法,不然的话都把软核桃放在一起,很容易被明军突破的)。
而这些成吉思汗的子孙,草原雄鹰的后人,在目睹了这样惨烈的一仗之后,把胆子都给吓破了……于是他们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就派出一人打出白旗(反正表示投降的意思古往今来都差不多)。
没错,他们投降了!和如此英勇的对手作战,他们实在是丧失了最后的勇气!这样的对手怎么可能战胜呢?
而玄甲军根据杨山芦的指示,也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其实负责这一小块阵地的蒙古兵不多,大约也就是五六百人,可是他们的投降却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还是战斗到现在,我大清勇士第一次成建制的投降!这在明清两国几十年的交手中也是罕见的!
甚至于更加恶劣的是,连督战的十几个满洲勇士,也跟着一起投降了……没错,我大清勇士虽然勇猛,可也不是人人都能视死如归的,目睹了这样惨烈的战斗,连这些正宗的满洲勇士都丧失了作战勇气,跟着一起投降了!
而等到这个消息汇报到多尔衮那里之后,他却是罕见的没有发脾气,而只是长叹了一声……也只有在这一刻,他才真正感觉到了此战的艰难!真正感觉到了我大清的末日来矣……
因为有着犀利武器的玄甲军不可怕,可是还有着钢铁一般意志的玄甲军,那才是真正的可怕!这样的军队,还能够战胜吗?
而同样的这一场战役,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局部战役,却是极大的坚定了玄甲军的信心!乃至是所有明军的信心!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连清军中最精锐的勇士,百里挑一的勇士,都在玄甲军手中败下阵来,那么其他普通的清军,还有获胜的希望吗?
甚至想的更进一步的话,我大明都拥有了这样天下无敌的力量,还能不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吗?还不能重振我汉人的辉煌吗?
包括在目睹了这次战斗过程之后,杨山芦也充分肯定了玄甲军的战斗意志,并且他准备在事后为他们授予称号——笔架山英雄营!
(当然杨山芦其实是可以调兵救下他们的,但是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为了鼓舞全军的士气,杨山芦也只能这么做了)
包括在下一刻,在杨山芦的充分宣传下,所有玄甲军的阵地上,都响起了雷鸣般的口号——攻上笔架山,活捉多尔衮!为战友们报仇!
他们用这种雷鸣般的声音,来告诉对面的清军们——他们的必胜信念和信心!并且告诉他们,他们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而多尔衮呢,他已经什么都不指望了……此时他所能做的,只有一方面派出更多的督战队,去约束部队,而另一方面,他只有寄希望于皇太极那里,可以早日攻下大定堡,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不然的话,他们可真的要完了呀!
变明 第三百五十九章皇太极的挫败!
此时已经是第三天的上午,当皇太极收到了多尔衮的求救信之后,他都是惊呆了……老实说他还是非常了解他这个皇弟的,非常好强,不到最后关头,是决不会发出这种丢脸的求援信的,可是现在呢?
包括他看着信上的一句句话,只感觉眼泪都要掉出来了……信上写的什么呢?
“启禀皇上,奴才已经竭尽全力,惜乎对面之玄甲军,战斗意志是前所未有之强悍!奴才已经拼尽全力,亦未能阻挡住明军进攻的步伐!截至此刻,奴才手下已经所剩无几,即将不堪再战,所谓唯望皇帝你这里早传捷报,救我大清于水火之中!”最后的落款就是——爱新觉罗.多尔衮。
“来人啊!给我立即来人!”皇太极见了这封信之后,都是愤怒的咆哮了……是啊,他这位臣弟已经完成得相当不错,原本说的是只要坚持五天,可是现在呢,他都已经坚守到整整第八天,并且还在继续坚持中!可是他手下的勇士们在干什么呢?小小的一个大定堡,却花了整整三天时间还没攻下!
可是等到手下来人之后,皇太极问过之后,却只能无语问苍天了……
没错,小小的一个大定堡,在清军的眼里却成了一个修罗战场,已经令他们望而生畏了,这座小小的堡寨,仿佛可以永远屹立不倒!而里面的守军,还是他们前所未见的坚强!至于他们的指挥者,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汉人的智慧!什么叫做防守大师!
就好比他们辛辛苦苦,运过去的一百门仿制火炮,在经过不计后果的连续轰炸之后(连续使用次数太多,中途有没有休息的话,火炮容易炸膛,不过现在的清军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
明军的多处城墙已经被轰塌了!而一般来说,连城墙都给轰塌了,那也就意味着战斗的结束,可是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城墙上刚刚打出几个大洞,守城的明军就已经用一种古怪的东西给堵上了。
(也就是阎应元早就准备好的,类似于后世抗击洪水的编织袋,他就是用土布做成一个个袋子,然后里面装上泥土之后,可以用来方便的堵住破口)
至于上去堵住破口,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万一要是一炮打过来,那不就是当场玩完了吗?不过这对城内的玄甲军来说,完全不是个事儿啊……
所以这样一来,我大清的一番努力,又都是前功尽弃。
所以皇太极在了解了大定堡的战况之后,知道勇士们确实已经尽力了,可是这样不行啊!现在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哪一方谁先获得突破,就能立即奠定胜局!
个先哈超营所以皇太极当即就是做了一个决定:“传我命令,立即抽调1万正黄旗,前去大定堡参战!”
“啊!”听到他发布这个命令之后,皇太极身边的亲卫统领,也就是葛布什贤超哈的统领都吓了一跳(皇太极身边的禁卫军)。
正黄旗那是什么存在?是皇太极的基本部队!也可以说是满洲八旗中最精锐的一支部队,是皇太极能够坐稳皇帝宝座的保证,可是现在呢,连这样的力量都要派出去?
而看着手下忠心的奴才,皇太极却是长叹一声道:“眼下不是保留实力的时候了,再打自家的小算盘,祖宗给我们打下的大好江山都要丢了——所以朕不仅要派出正黄旗的健儿,连朕都要亲临战场的!”
于是下一刻,皇太极本来指挥乳峰山的阻击战的,不过现在嘛,他就是委托给余下的几位八旗旗主,而他自己呢,则是带领着1万正黄旗的生力军,火速赶往了大定堡……他要用自己手中最精锐的力量,来敲开大定堡这个乌龟壳!甚至除了强攻的手段之外,他还另外准备了一个后手的。
大定堡本来离着乳峰山就不远,等到皇太极赶到之后,原本已经攻得有些精疲力竭的清军,见状却都发出了欢呼声,甚至连力气都瞬间恢复似的——因为他们看见明黄色的黄龙伞盖了,他们的皇帝已经亲临战场!
“万岁万岁!”一时间,清军的士气又是重新高涨,欢呼声响彻大地!
皇太极见状还是比较满意,亲临战场果然能够激励士气……包括这个时候,他先前派过来的监军,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已经连忙向他过来禀报道:“启禀皇阿玛,儿臣……”
但是还没等他开始叙说,皇太极就已经挥手打断了他的话:“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但是现在军情紧急,所以不用多说,即刻开始攻城吧——”
于是接下来,皇太极就是毫不迟疑地派出了他的正黄旗勇士,并且一上来就是全力扑上——就是以这一万正黄旗清军,以每二个甲喇,也就是三千人为一个作战序列,这样轮流不停地进行攻打!皇太极就不相信了,就算是一个铁壳子都要把他给撬开!
然后不得不说,正黄旗不愧是大清国的御林军,满洲八旗中的最强存在,战斗力确实不同凡响……不仅每个清军都不怕死,而且他们的进攻手法,和进攻路线更加刁钻。
例如正黄旗中的那些弓手,就非常厉害,他们弓箭的箭镞长有六七寸,形状就像一把小凿子,并且射的还是又狠又准,只要命中就能要了老命!所以随着他们的加入,战场形势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玄甲军的伤亡开始直线上升!
“现在我军伤亡情况如何?”在大战开始之后,已经三天三夜没下城墙的阎应元,就是如此问道。并且他也已经敏锐地发觉,敌人又来了生力军……而且看这架势,连皇太极都亲临战场了,这样的重视……
“启禀大人,我军已经伤亡过半,好在弹药之类的还是非常充足。”一旁他的副手,一个玄甲军的千户就是这样禀报道,并且他已经是对阎应元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如果说之前,这些玄甲军对于杨山芦只派一个书院的教书先生,来带领他们守城,还略有微词的话(也就是阎应元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知识,毕竟没有打过实战嘛……)
可是现在呢?都已经是佩服的惊为天人了——这简直就是天生为守城而生的人呀!甚至他们都还在想呢,这样的人才,怎么就能被将军大人找到呢?这还真的是国之大幸啊!
而阎应元呢,面对这样的战绩,五千人抗击四万清军,还三天三夜不让清军寸进一步,却没有丝毫的得色,包括此时他原本白净的脸色(原本是教书先生嘛),都被战场上的硝烟给熏黑了,可是他的眼神依然明亮,他的目光依然坚定。
面对变得更加严峻的敌情,他只是沉着的下令道:“告诉弟兄们,我们困难!敌人更加困难!另外你再告诉弟兄们,我们只要再坚守两天,就能获得胜利了!”
而他之所以有这个自信,是因为他的手中,这会正拿着杨山芦刚刚送来的最新战报(飞鸽传书)。
而这份战报上写着,让他再坚守两天,他们那里就应该可以全歼多尔衮部了,所以希望在此关键时刻,他可以顶住!并且杨山芦还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支援?
(因为真的要是阎应元顶不住的话,杨山芦还有另外的手段)
而见了这份通气信之后,阎应元就是当场让人写回信的,并且当场表示没什么困难!他就在信里告诉一手把他提拔起来的将军大人,只要有他阎应元在,狗鞑子就休想拿上大定堡——有我在,城便在!
而随着阎应元把杨山芦的这份通报信告诉全军后,所有的玄甲军都是士气高昂的……再守二天,绝对没问题!
而这样进行一番恶战之后,看见守城的玄甲军果然很难对付,皇太极的脸上却是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无法强攻么?那我就来智取!
于是下一刻,他就是一挥手道:“来人啊!去把程将军给请出来,好让他们故人见见面。”
于是下一刻,就有一个身穿汉服,面容枯槁的男子,被皇太极的亲卫们,也就是葛布什贤超哈营的战士们推着走了出来,而此人正是程猛。
“啊!”阎应元见状都是吃了一惊,普通的玄甲军不一定认识程猛,可是阎应元却是一直认识的(玄甲军的高层,能不认识吗?),甚至他都要下意识的躬身行礼了:“下官见过……”
(因为阎应元之前没有军功积累,所以杨山芦尽管提拔他,也只能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最高提拔到百户而已,所以现在的阎应元是以杨山芦特使的身份,来领导这五千玄甲军的,一个区区百户也能领导五千大军?这也算是一大奇闻了。
也就是杨山芦对于玄甲军有着极强的掌控力,所以才能办到的,当然,这仗打完后,估计也能出现一个阎大将军了)
可等到阎应元说到一半的时候,这才想了起来——对面这位已经不再是什么大人了,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的叛国者!
不过皇太极见了阎应元的反应,脸上却是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毕竟他可是非常清楚,程猛的特殊身份的,而现在看来,他在玄甲军中,果然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
于是接下来,皇太极就是柔声对程猛说道:“程将军,如今你们故人相见,你何不劝劝他,早日开门纳降呢?只要他也来个俊鸟攀高枝,朕可以保证赐他荣华富贵——甚至不吝封王的!”
(毕竟皇太极对于阎应元的守城才能,还是非常欣赏的,要是这样的人才能为我所用,那该多好啊……)
不料程猛听了之后,却是根本没有什么反应的……一双黯淡的眼睛里始终是毫无生气的,就跟个死人差不多。
没错,程猛现在已经心灰若死,因为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生失败者!就在一个月前,他的老母亲在得知他居然背叛了大明,背叛了将军大人之后,当天夜里就上吊自尽了!只留下一具冰冷的尸体的!
而程猛见状之后,那简直是痛不欲生啊……甚至要不是清军看的紧,他都要追随而去了……
其实他之所以最后关头变节,就是因为老母亲的问题,他是个奉母至孝的孝子,不忍心老母亲受到伤害……可是最后的结果呢?所以现在的他活着,其实已经死了——都已经和一具行尸走肉无异。
“程将军,你难道没有听到朕的话吗?还不赶快劝说于他!”看见程猛根本没有反应的,皇太极就是低喝一声道,在他看来,既然已经上了他的贼船,再要做什么就由不得他了!
而在皇太极的厉声喝问下,程猛这才有了一点活人的反应……只是他在四下看了看这烽火连天的战场,包括他又看了看面前的这座已经被打得面目全非,可依然屹立不倒的军堡,脸上这才慢慢有了一些生气。
他就是口中喃喃的说道:“打得好!打的好啊!只可惜这样的战斗,我已经再也无法加入了!”
程猛虽然已经心灰若死,可是皇太极是什么意思,他还是非常清楚的——只是想让他劝降城上的兄弟们?那就是做梦!他已经错了一次,不能再错第二次!所以接下来呢,尽管皇太极已经问了他二遍,可是程猛依然一言不发,根本理都不理皇太极的!
“你个汉狗……”一旁的豪格见状,就是非常生气!包括皇太极见了,脸色也是变得很难看。
但是他也明白,自从他一时不查,让程猛的老母亲死了之后(他没想到区区一个农妇,居然刚烈如此),他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制约他了,包括程猛一向喜欢的美酒,现在也已经无动于衷了,所以既然这样的话……那他就该反过来做了。
于是接下来,皇太极就冲身边的葛布什贤超哈营战士使了一个眼色,于是下一刻,两把明晃晃的钢刀就已经架在了程猛的脖子上……只要钢刀一动,程猛的人头就要落地!
做好这些后,皇太极这才微笑着对城上的阎应元喊道:“城上的这位将军,你看到了吧……所以我劝你还是快点开城投降!不然的话,因为你拒不投降,而导致这位程将军身死的话,想必你就算是打了胜仗,回去之后,你们那位将军大人也不会轻饶于你的吧?”
“你麻痹!我日你八辈子先人!”看见皇太极居然使出如此毒计,阎应元都是忍不住破口大骂的……这个奴酋太阴险了!而且他掌握的情报还真不少啊……居然懂的来用程猛要挟他的!
可是面对如此难题,阎应元还真的稍稍有些为难的……毕竟程猛的身份太特殊了,他如果只是个玄甲军的高级将领的话,死了也就死了,可他除了这个身份之外,还是将军大人起家的老兄弟之一,有十几年的情谊在呢!
所以如果真的因为自己拒绝投降,而让他因此被杀的话,现在回去后将军大人当然不会说什么,可就怕以后时间长了,这要是翻起老账的话……
当然,让他开城投降那也是绝对不会的——他可不会拿国家大事置于个人得失之上的,可正在阎应元想着,用个什么法子忽悠一下皇太极,让他暂缓下手的时候,
不料这时程猛却像是忽然活过来似的,猛的有了精神,并且冲着城上的阎应元大喊道:“袁大人,你不要受这些狗鞑子的要挟!我这就去了!”
“另外你再替我带句话给将军大人,就说我程猛今生对不起他,如果还有下辈子,将军大人不嫌弃的话,我程猛依然愿意追随他!并且绝不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说完之后,程猛就是猛地就一挺脖子,要知道那两把钢刀本来就架在他脖子上,现在被他这样猛地往前一挺的话,那两个清兵猝不及防,瞬间一颗大好头颅,骨碌碌滚落在地!
“啊!”见到这一幕,城上城下都是吃惊非小的……就好比城上的阎应元,虽然他也痛恨程猛的叛变,可是在这一刻,他已经在心里原谅他了,毕竟在最后关头,程猛还是保持了汉人的气节,包括之前他也是迫不得已啊。
至于就在程猛身边的皇太极呢,见了更是吃惊非小……他没想到程猛居然如此刚烈!这和他以往常见的那种贪生怕死的汉人(例如宁完我之辈),那是完全不同的,甚至这样一来,让他很是懊恼的……本来这也算是一块不错的筹码,可是现在呢?
“弟兄们杀呀!给陈将军报仇!”城上响起了阎应元的怒吼声,而皇太极见了就只能长叹一声了……知道这一招又失败了,接下来还是只能继续强攻。
可就是这样,围绕着这座小小的大定堡,双方又是没日没夜的较量了整整三天,可是这座小小的大定堡,依然奇迹般的屹立不倒!
然后打到了这个份上,皇太极可真的有些慌神了,甚至心中生出深深的无力之感……难道说是真的天不佑我大清?这场国运之战就要败了吗?甚至这样一来,睿亲王那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