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ps 今天白马好开心,在一天之内居然有四位书友打赏!他们分别是书友cnsunwz,书友true66,书友wazjaw,书友tiexue_zp(按照打赏时间顺序排位),能在新年的第一天里收获这么多心意,白马真的感觉好幸福……
并且还令白马很开心的是,其中还有三位新朋友,现在总的打赏人数已经达到了四十四人!白马感谢你们,有了你们的一路支持,白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奋力扬蹄,四个马蹄子乱舞,写出更多更好的章节来哦!





变明 第三百六十二章收拾旧山河!
神机营是位于整个大军的中央地带,等到杨山芦来到之后,亮明身份之后,自然是毫无阻拦的进入了,接着杨山芦七拐八弯,就来到了其中的一顶大帐。
崇祯皇帝此次御驾亲征,安保还是很严格的,其他不说,大帐外面都有十几个锦衣卫日夜守卫的(锦衣卫的全称本来就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负责保卫皇帝并兼特务机构)。
不过等到杨山芦来到之后,他的这张脸那些锦衣卫番子却都已经认识了,所以自然是一路顺利的入内。
而等到进入大帐,见到了崇祯皇帝之后,崇祯皇帝正是在着急的时候呢……连番大战已经告一段落,他也得到了一些消息,却不确切,所以现在正是急的连连转圈的时候……可是现在呢?
而等到杨山芦仔细的陈述一遍,包括告诉他,经过此战后,斩首东虏十万大军!包括狗鞑子的两白旗两红旗等建制,差不多已经全军覆没!甚至连他们的一位堂堂亲王,老奴的儿子都被当场阵斩之后,崇祯皇帝消瘦的脸上,激动地都是露出了酡红之色啊!
甚至听此捷报,他激动地都要掩面而泣了:“这真是列祖列宗保佑啊!想想看,一战歼敌10万东虏,自国朝开国以来,何曾有过如此大捷!(倒是被狗鞑子一战歼灭十余万明军,倒是经常有的)可是现在呢?”
至于他本人的声誉,崇祯倒是没想过,就好比此次大捷,他随行的那些太监也听到了一些大捷的风声,并且已经在恭维他,说他是圣天子临世,所以这次御驾亲征,才能斩获如此大捷,包括在未来的史书上,都会留下重重地一笔!可是关于这些虚名,崇祯皇帝完全没有在意。
他在意的是,此次是否真正把狗鞑子,削弱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给了他一番狠狠地教训!
于是接下来,他再次听杨山芦详述了一遍后,确认无误后,就是激动地握着杨山芦的手道:“爱卿你于国有大功啊!甚至朕感觉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把你提拔上来啊!”
(一般君臣之间是不会握手的,可是崇祯很多时候,都是把杨山芦当成自己的兄弟的,至于岳父神马的,因为小公主朱媺娖还没嫁呢,所以崇祯暂时还没有这个觉悟)
甚至看着杨山芦同样欣喜的面容,崇祯皇帝还想起了之前的事情——犹记得一年前他招杨山芦入宫,平台召对的时候,杨山芦曾经亲口对他保证过——五年平辽!五年之内平定辽东!再创一个太平盛世!
可是现在呢?才仅仅过去一年啊,就斩获了如此大捷?一举歼灭东虏国内近半兵力?
甚至想到了五年平辽这件事,崇祯皇帝还想起了他当初刚登基那会,也曾经有一个人对他说过同样的话,夸口五年平辽!然后他那会年纪轻还好忽悠,可是事实证明那个人失败了!夸下如此豪言壮语只不过是博取眼球而已。
可是现在呢?这还是博取眼球吗?出关首战就歼灭东虏十万大军,创下我国朝开国以来未有之大捷,如此一来,五年平辽还会只是梦想吗?甚至都远远用不了五年的吧……
于是在如此欢喜的时刻,君臣畅想一番后,那真是君臣相得,其乐融融啊……
不过接下来,崇祯皇帝就是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爱卿,既然我军已经斩获如此大捷,朕也可以露面了吧?”
毕竟崇祯皇帝平时这样憋着不能露面,就已经很难受了,再加上现在斩获如此大捷,还不能露面接受众将的祝贺,感觉就好像衣锦归乡,却在晚上到达完全没人看到一样,实在是非常的不爽啊……
可是杨山芦听了之后呢,却是耐心的劝道:“皇上,为了您的安全考虑,并兼战局考虑,还是再忍几天吧。”
因为杨山芦是这么想的,皇帝御驾亲征可不是小事,一旦他的行踪暴露,虽然现在打了一个大胜仗,已方阵营的心思还是比较齐的,可是被狗鞑子方面知道的话,还会不趁机做文章吗?(例如派人暗杀之类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潜在的风险,还是暂时不要暴露的好。
并且除此之外,这次为什么要御驾亲征?放着舒适的皇宫不呆,要跑到这关外苦寒之地来?不就是为了给这场两国之间的大决战,这场国运之战,以重要帮助吗?所以露面还是需要露面的,但是需要掌握一个好的时机。
例如等到两军再次大战的时候,并且要那种打到难解难分的关键时候,而到了那时,才是他闪亮登场的最佳时刻——想想看,等到代表皇帝亲临的天子龙旗出现在战场时……那种对士气的激励……
(因为在古代,皇帝的身份已经被神化,半人半神,对普通士卒来说那就是神话中的人物,所以这要是忽然出现在战场上……)
等到杨山芦解释过后,其实崇祯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这就是人之常情了……崇祯这个皇帝其实当的也很憋屈啊,之前都被那些狗鞑子欺负的狠了,经常有事没事,就入关掠夺他的百姓,抢他的钱粮。
所以现在好不容易出口气了,却不能和行营众将分享的,实在是让他非常的‘怨念’啊,当然他也知道杨山芦所言有理,并且为了期待更好的效果,所以也就作罢。
不过接下来嘛,既然杨山芦好不容易来上一趟,崇祯就是抓住他这个倾诉对象,要和他好好唠叨唠叨的……而且现在杨山芦也有闲工夫了,这场大战打完之后,清军都已经退守乳峰山了(锦州外围的第二道防线,距此有好几十里的),所以在我军进攻乳峰山之前,接下来几天都没有战事。
只是崇祯皇帝正在倾述之时,却忽然面色有些异样……因为他想起一件事情!他这几天一直在做一个噩梦!
而他现在真的把杨山芦当成兄弟一般,所以这个噩梦连身边的亲信太监都没告诉,而是只告诉了杨山芦一人的。
(崇祯此次秘密出京,把心腹太监王承恩留在京师的,这样不引人注目,只把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带在身边的)
既然决定说了,崇祯就是表情有些异样的道:“爱卿不瞒你说啊,你在前线作战,朕也同样忧心战事,并且这几天还天天做怪梦的!朕就梦到天下大势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国内就是逆贼八大王没死(张献忠),并且在此国战时刻,重新犯上作乱的!”
“甚至更为可怕的是,此次国运之战,朕梦到的却是没有你的参加,并且最后的结局更是惨不忍睹!此战我大明援军十万人尽墨!忠臣良将战死不计其数!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海面……而更加可怕的是,此战败亡后,朝廷再也无力对抗东虏,最后更是鞑虏入主中原,我汉人江山沉沦啊!”
“啊!”崇祯皇帝只当是做了个怪梦,杨山芦听了却是目瞪口呆……心道这位不愧是天子,上天之子……难道真的有天人感应?这个梦居然和原本的历史都八九不离十了!
甚至杨山芦还很想说,你更没有梦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大明怎是一个惨字了得!你接连下罪己诏都没用啊!并且随着你这位悲剧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之后,大明王朝正式宣告结束(南明什么的在杨山芦心里是不算的),汉人文明的最后一座丰碑,轰然倒塌……可是现在呢?
所以杨山芦在心里唏嘘的同时,也就安慰他道:“皇上请放心,所谓天人感应,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并且经此一战,已经可以确信我大明王朝,有能力卫我边疆!绝不会成为那沉沦末世!所以还请皇上放心!”
“并且微臣在此也不是说句大话……一年前微臣曾经说过,要五年平辽!可是今天呢?微臣要说五年平辽,已经指日可待!并且微臣可以在此再做下一个承诺,二年之内,微臣要亲手押着皇太极等一干奴酋,到你面前请降!二年之内,我大明军旗,会在狗鞑子的皇宫上高高飘扬!”
(其实杨山芦都有把握说一年的,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这个又是喜欢较真的皇帝,还是时间放得宽泛些吧)
“好好好!”就是这样崇祯皇帝都是激动万分了!如果这话是其他人说的,他不信,甚至他还要唾他一脸……真以为东虏是软豆腐,可以任你拿捏的吗?可是这话从杨山芦口中说出来,他却是一万个相信!
还是那句话……自他登基以来,时逢大难,天不假年(各种天灾人祸),可万幸老天开眼,赐下了一个杨山芦啊……
而从崇祯皇帝寝帐离开后,杨山芦的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没错,刚才他对崇祯所说的,其实也就是他的心愿!并且他也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来到!
而到了第二天,明军休整半日后,接下来就是唱着得胜之歌,从笔架山出发,开始向着锦州方向进发的!
然后这一路上,其实已经进入了明清双方的势力拉锯地带了,不过现在嘛,值此大捷,诸邪辟易!一路上再也看不到那些清军鬼鬼祟祟的身影了(本来大军刚出山海关的时候,前后都有不少清军哨探四下尾随的),不过现在嘛……安宁的就好像在自家国内行军一样。
接着就是一路经过了明军好几大卫所,诸如宁远中左所之类的,并且在到达了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军堡——大兴堡之后,十三万明军却是停了下来。
一来是略作休整,第二个嘛,就是应杨山芦的要求,要在此作一篇祭文——因为这里曾经是三千戚家军的停留之地(也就是在浑河血战中,主帅童仲揆、陈策,戚金率领的那一支戚家军,当然他们最后是在浑河血战中,全部战死的)。
而杨山芦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因为他每每在后世翻阅史书,最为敬佩的就是这支戚家军了!
要知道那场浑河血战(连同四千四川白杆兵一起),那真的是打出了军威国威的!如果不是当时其他明军胆寒不敢救援(时任蓟辽总督的袁应泰),那绝对能把老奴亲率的数万精锐清军打得崩溃的!
当然就算这样,狗鞑子也已经很不好受了,根据日后狗鞑子自己编撰的史书记载,此战中明军以近万人挡我数万众,可是众多清军依然纷纷败北!
包括清军中最精锐的红甲喇军、白旗军、黄旗军都纷纷败下阵来!甚至还有多名八旗将领在战斗中被明军活捉的!可见我戚家军之威名!
(只可惜人太少,只有三千人,最后在优势清军面前坚持不住,又没有援兵,以总兵官陈策为首、童仲癸,副将戚金等大小将官120多人,全部壮烈殉国!英烈的鲜血,洒满了浑河岸边!实为可悲可叹!此战后包括戚继光一手打造的戚家军,此后不复存在,传承断绝……可是现在呢?)
于是等到大军扎营后,由蓟辽总督兼行营督师洪承畴执笔,亲自做了一篇祭文,来祭拜英灵!
洪承畴两榜进士出身,那个文采是相当好的,而等到摆上香案,点燃檀香,他开始念诵祭文的时候,在场近百武将,近十文官,那是纷纷落泪……
在这个祭拜过程中,天地肃穆,北风呜咽,当然明军在祭拜的过程中,同样拿出了有力的祭品——多铎以下等一百多个鞑虏高级将领的人头,像什么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等等,来祭奠这些战死的英灵的!(当初战死的戚家军大小将官,同样有一百多人)。
而等到祭文念到高潮的时候,在场的玄甲军大将戚振宗,那更是放声痛哭的(浑河血战中英勇殉国的副总兵戚金,就是他的叔叔)
而其他众多武将文臣见状,也都是纷纷落泪,更加悲痛……自辽事以来,都战死了多少忠臣良将啊……只是,看着此情此景,也有不少人脸上,渐渐地露出了另一种颜色——那就是振奋!
没错,因为他们也有理由振奋!浑河血战中,我军战死七千余人(三千戚家军,四千白杆兵,长眠于浑河两岸),可是现在呢?我还他以十万斩首——阵斩十万鞑虏!
包括此时我大军行走在辽东大地上,鞑虏都已经不敢再掠我锋芒!(不像之前的浑河血战,三千戚家军刚刚到达,鞑虏大军已经蜂拥而来了)
并且由此推广开来,除了浑河血战之外,之前的诸多战事同样令人感叹——自从鞑虏崛起以来,两国之间的几次大战,我军可以说是完全失败!
萨尔浒大战,我军一战阵亡近十万人!
沈辽大战,明军又是近十万人战死!沈阳辽阳两座重镇失陷!(浑河血战就是依附于此的)
广宁大战,明军又是数万人战死!广宁陷落!
如此一败再败,败无可败!八旗铁蹄的阴影,已经笼罩整个大明的天空!无数忠臣良将,纷纷战死,依然不能阻挡鞑虏前进的脚步!
(在这里多说一句,如此诸多惨败,战死的忠臣良将,实在是不计其数!再举一例,浑河血战之后,又进行的广宁大战,西平守将副总兵罗一贯苦苦坚守(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可是久候援兵不至。
最后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罗一贯顶盔冠甲,在城墙上向着北京方向跪拜,说道:“臣尽力了”,然后自刎而死!包括他麾下的参将黑云鹤、游击李茂春等忠臣良将,也相继战死!如此忠勇良将的结局,可谓悲叹!)
可是我们现在要说的是,可是现在呢?笔架山一战,灭敌十万鞑虏,垒起京观高达数十丈,同样还以颜色?并且满清战死了十万人,就等于灭国了一半?
(虽然我堂堂大清,气吞四海,睥睨四方,却是人小口气大,此时一共只能凑出二十万‘战兵’了,还是老弱病残全部算上的那种,所以一战消灭了十万人的话……)
所以等到最后,在杨山芦都是恭敬上香,祭拜英灵的时候(现在还没打到浑河,等到打到了浑河之后,还要大大的祭拜)。
就是在心里默默的念道……天上的诸位英灵,忠臣良将们,就请你们拭目以待吧,看着我十三万大军,是如何横扫鞑虏,荡清一切魑魅魍魉!再现我堂堂大汉军威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ps 今天白马又是好开心,都已经年初二了,还有三位书友打赏的!而且这三位都是老朋友了,他们分别是书友乔阳123,书友szhbl,书友scjosdu,感谢感谢!
有了这么多老友的支持,白马在新的一年里,会写出更多更好的章节来哦!来回报诸位的厚爱的!




变明 第三百六十三章大战再起!
又过了二天后,大军就已经来到杏山一带,这里离着锦州已经不远了。
(也就是狗鞑子围绕着锦州筑有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乳峰山,黄土岭防线,第二道防线,松山防线,这二道防线都有狗鞑子依托山势构建的工事,再之后就可以直达锦州了)。
而且十三万大军,士气也是非常高昂,并且各种物资粮饷是非常充沛的……因为在之前的粮道重新打通后,后方的各种粮食物资又是源源不断的运了过来,并且这个力度是空前的!整个大后方非常支持!
因为自从笔架山大捷传回大后方后,整个京师,包括北直隶地区都轰动了……张灯结彩,万人空巷,开心的都像过年似的!一战歼灭十万鞑虏,国朝开国以来,何曾有过这样的大胜!
再加上还有大明时报适时的配合(李岩李公子在宣传方面还是很有才滴,原本的历史中,他就能编出各种琅琅上口的童谣,为李自成造势,诸如‘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之类的,蛊惑了不知道多少人,而现在投奔了明主,才得其用,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随着大明时报整版整版的详细介绍,包括歼灭的具体人数,各种清军的番号,还有打死的n多清军大官……什么亲王,固山额真之类的,都是一一列举,让人一看就能了解的清清楚楚,和以往那种仅限上层知道的驿报什么的,是截然不同的。(以前也没有这样面向广大基层的报纸呀)
所以随着大明时报的新版发行,那都是洛阳纸贵!不仅那些识字的人争相购买(反正杨山芦也不靠这个赚钱,一个肉包子就能看十天的报纸了)。
就算那些不识字的贫苦百姓,也都是央求着那些识字的,读给他们听——因为他们虽然不识字,可是也知道要关心这样的国家大事!知道如果不痛扁鞑虏,不消灭鞑虏,他们还是要频繁入关,抢走他们的粮食,凌辱他们的妻儿的!可是现在呢?
所以随着如此大捷在整个北直隶传开之后,知道一战就灭敌过半之后,现在整个大后方都是热情高涨,不仅那些官道上运粮的民夫,跑的都更加有劲了,甚至还有很多普通百姓,都是踊跃捐粮捐物的——支援国战!
因为大名时报上面写的很清楚,此乃国运之战!生死之战!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为了我大明江山不再被当成鞑虏的跑马场,为了我汉人百姓不再为鞑虏所掠夺,成为他们口中的两脚羊!为了我汉人江山不再受鞑虏入寇所苦,百姓被鞑虏捉走后当成牲畜对待!所有的人都要捐献出自己的力量!
所以在外有大捷,内有宣传的形势下,整个北直隶地区都被动员了起来……包括从山海关到塔山的粮道上,那来来往往的民夫真是络绎不绝(用小推车运粮,还有各种军用物资)——万人奔走!
甚至这样的盛况,都可以媲美后世的淮海//大战,犹记得后世的淮海//大战,据某伟人说就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小推车推出的一个淮海大战!
而现在呢,同样是要依靠这数万民夫的肩膀(其中还有数以千计自发前来的百姓的),来推出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中华民族只要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那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我们!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绝非一个塞外蛮夷所能阻挡!
所以有了如此雄厚的后方物力支援(送来的各种物资中,甚至还有妇人们一针一线纳出的布鞋的,都是无偿捐出!),出征的明军那是再无后顾之忧啊!并且士气那是空前高昂——一定要把鞑虏彻底打垮!
不过所谓困兽犹斗,明军前进到杏山一带,就遭遇到了清军构筑的第一道防线——也就是皇太极围绕着乳峰山和黄土岭,修筑的严密阵地。
剩余的清军已经在这里摆开架势,要再和明军决一死战!(这也是明军前往锦州的必经之路),而对此皇太极的潜台词也是很明显的……之前我们是上了你们的恶当!而现在呢,就是要利用这里的地形优势,和你们再次展开大战!
当然就算这样,现在的形势已经对我大清是极为不利了……除掉还在围困锦州的四万人马,现在皇太极手中的兵力,已经严重缩水,就算加上笔架山之战逃回来的那些残兵,也总共只有约11万人!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滥竽充数的(阿哈奴隶之类的,凑个人头数),所以真正能打的清兵,一半都不到!
包括此次大败之后,皇太极还严密封锁消息,不准传回国内的!不然的话,下面那些部族知道了,非得炸锅不可——我们的亲人都到哪去了?难道能回来的只有他们曾经穿过的盔甲吗?
包括除此之外,狗鞑子的物资粮饷也开始告急,像他们这样的强盗集团,能抢到东西的时候日子还好过,可是一旦抢不到东西了(崇祯十一年的那次入关,就是大大的碰壁啊),马上就是各种吃紧了!不过皇太极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的!
不过就算这样,明清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明显倾向于明军了——不管是在数量上(明军还有十三万大军),还是在质量上,乃至是在士气上,明军都已经远超清军——自萨尔浒大战以来,明军第一次出现胜利的曙光!
不过就算这样,皇太极依然非常强硬,不停为他的这些手下打气的(其实皇太极也很会装,就在笔架山的残兵败将逃回来之后,他看见去了八万人,回来八千都不到,都是疼的当场口吐鲜血的,随即昏迷,皇太极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再加上如此惨重的打击……)
不过在他醒来之后,却严令手下传播此事的,并且他还装出了一副胜不骄,败不馁的模样,也就是之前是上了明军的恶当,而这一次呢,他就会依托乳峰山和黄土岭的地形之利(修建了大量工事),狠狠的给明军以重大打击!乃至是决定性的打击!
当然他也明白,现在的他也只能如此宣传了,并且这也是大清国的唯一机会!如果依托有利地形,都不能取得胜利的话,我大清的命运危矣!(松山防线比起这里还要差得多)
并且这也是很无奈的现实,或者也可以说是我大清致命的软肋……虽然我大清看着架势很大,虎踞关外,睥睨四方,可是实际上呢?不过是个边陲小国而已!(如果能算个国家的话)人口不过百万,战兵不过二十万(这个数字都是严重掺水的,包括他的战略纵深都很小,少有回旋余地)。
这和大明拥有人口近亿,战兵随随便便划拉一下,都有上百万相比,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明白了我大清的底细之后,就知道我大清真的伤不起啊……笔架山一战,已经去掉了一半家底(二十万清军战死一半),所以乳峰山一战还是失败的话(例如战死个八九万人),到那时我大清也真的不用再打了,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也就是重新过上出入深山老林,过半野人的生活吧……)
所以皇太极知道,这已经是他的唯一机会了!当然目前形势下,唯一令他稍感安慰的是,大清国的头号能臣——睿亲王多尔衮还是安全的逃回来了……如果是在以往,他巴不得这位大清国的头号能臣早点完蛋的,不过现在嘛,却是万分需要这样的人才的!
1...186187188189190...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