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并且多尔衮也不愧是睿亲王,就算刚刚死里逃生,也依然是毫无气馁之色,斗志非常高昂的,并且他还在很多公开场合表示,他会和明军战斗到底!并且坚信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我大清!
(当然不是这样自我催眠的话也不行了,如今我大清真的已经伤不起了呀……崇祯十一年的那场大战,就已经打掉了一半的精兵,现在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二十万人马,又给打掉了一半!所以再不多用一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那就真的不用再打了)
至于明军那边呢,那就更不用说了,士气非常高昂……携大胜之威,争取再创不世之功!
于是两天后,明清两国之间的一场关键之战,也可以说是决定性的战斗,又是徐徐拉开了序幕!
前面就已经说过,乳峰山和黄土岭,就像两把大钳子一样,卡在了明军前往救援锦州的路上,而乳峰山一带的地势,总的来说就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群山连绵,明军除了强攻之外,别无他途。
不过好在这两座山都是小山头(例如乳峰山的高度只有约200米,只有后世东方明珠的高度一半都不到,清军摆不开多大的工事)
所以此地的清军,主要就是依托山势,沿着山下展开阵型,当然他们也是充分利用了这两座小山……那就是把能搬上去的火炮全部搬了上去,这样到时候居高临下往下开炮,占据先天的优势。
而等到13万明军来到之后,众多总兵一看,也就明白了皇太极打的主意……也就是他要借助这里地形的优势,和我军再来一场生死决战!
并且像这样一场过10万人的大军团作战,在人类历史上都不多见的……整个战场的宽度都会延绵十几里的。
既然如此我军也必须奉陪的(因为除此之外无路可走),不过在明军同样摆开阵势,准备发动进攻的时候,却遇到一个小小的问题。
也就是一般来说,像这样连绵十几里的大决战,都是分为中军主阵和左右两翼的,现在的问题是左右两翼容易分配,可是中间由谁来进攻,这就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了。
因为根据哨探的回报,狗鞑子把他的那些火炮全都搬到了山上,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往下射击,并且借助这个高度的优势,他的虽然只是仿制火炮,却能射出堪比玄甲军新式火炮的射程。
(也就是说之前狗鞑子的仿制火炮,射程只有二里不到,可是现在呢,能打到二里乃至是三里!完全笼罩了整个主阵进攻的方向),所以谁要是负责主阵进攻的话,肯定伤亡不小,换句话说,属于吃力不讨好。
(或许有人会说,我不攻主阵行吗?只攻他左右两翼,避开火力最强处!可是那也不妥,这样明军就会自己分割为左右两块,中间空缺,容易给鞑子找到机会)
所以在此微妙时刻,在看过地形之后,杨山芦当即就是义不容辞地表示……这个中军大阵就由我玄甲军来攻吧!
而他之所以这么说,那也是很明显的……杨山芦不是傻子,看不懂其中利害,可是他更加知道,这种国战时刻,不是计较个人得失的时候!值此国战时刻,我不挑重担,谁来挑重担!
又或者换句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苦心打造的玄甲军,就是为了在这种关键时候顶上去!发挥他的作用!不然的话如果让其他军队顶上上的话,到时候万一顶不住清军的炮火,从而造成中军主阵崩溃,左右两翼联系切断,那整个战局都将变得非常危险的。
此时一干总兵都在现场,而听了杨山芦这样的表态,就连行营督师洪承畴,听了都是非常高兴的……本来他还在头疼该如何安排呢?可是现在呢?不愧是镇国将军!镇国伯!大义为先啊!
至于其他总兵,听了更是没话说了,如果是以往的明军,打这样的硬仗都是挑肥捡瘦的,以避免自身损失,可是现在呢?堂堂镇国伯,都是勇挑重担?把弱小的敌人留给他们?
(其实杨山芦完全可以用他伯爵的身份,命令其他总兵顶上去的)
于是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其中像老将杨国柱,良将曹变蛟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就连之前的怯弱将军马科,唐通等人(不善于进攻而善于逃跑),都是当场咬破手指,弄出一碗血酒的,当场表示此战有进无退!谁要是敢辜负镇国伯的心意,谁就是小娘养的!
于是这样一来,众将都是众志成城,当下定下战略,就以3万玄甲军放在中央(还有五千玄甲军作为机动力量,汇合洪承畴的中军督标营,并由其他一些参将,游击组成的一万兵力,这样共约二万人,好到时候支援各处)。
其他十一位总兵则分为左右两翼,呈燕翅型一字排开,一场惊世大战即将再次开始!(毕竟此战要是清军再失败的话,差不多这次入援之战就可以结束了)





变明 第三百六十四章艰难的战斗!
乳峰山下,两军对列。
不过在正式开打之前,还是有必要先来一场攻心战的……包括这个时候,皇太极等人,也都是在自己的中军大帐里(设在乳峰山的半山腰处),这样居高临下观看明军的布阵的。
可就在明军阵型展开,他们以为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候,忽然就看见明军阵地上挑起了很多长长的竹竿,上面好像还挂着什么东西。
咦?这是什么?一开始皇太极等人还没弄明白,以为又是明军弄出来的什么新式武器(就像玄甲军新弄出来的燧发枪,那样的新式武器)。
可是等到他们以非常紧张的心情,再仔细一看后,却都是又惊又怒的……原来竹竿上高高挑起的,居然是一溜上百号脑袋!并且这些脑袋都还是老熟人,全是两白旗和两红旗里面的高级将领,并且起步都是领兵上千的那种,至于领兵三百的牛录额真什么的,都完全够不上号的……
当然最中央的那个脑袋,正对着皇太极方向的——那就是老奴的儿子,镶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的了,以他那狰狞的面容,再配上他的织金龙纛,还有其他仪仗,这样的声势……
所以皇太极看清之后,又是差点一口血喷出来的……如果是在以往,明军砍了多铎的脑袋,皇太极会谢谢他,可是现在呢?这样的动摇军心……
“告诉下面的勇士们,汉人狡猾狡猾的,先前一战我军确实有所失利,可那只是上了他们的当而已,所以现在这一仗,就是要报仇了!”
皇太极倒也不傻,知道不能再掩饰了——当然也无法再掩饰了,真当下面那些清军都是瞎子么?所以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当然语气必须轻描淡写,然后鼓励勇士们,化悲痛为力量的!
(再加上皇太极之前的宣传,什么必须死战,决不能投降,不然投降过去的话,一颗脑袋明军能换三十两银子,所以那些清军在他的忽悠下,倒也没人想着要投降,基本上都是准备死战到底的)
于是这样等了一会之后,不管下面的清军是相信了还是不相信的,反正看见队伍骚动了一会后,慢慢平息下来,皇太极这才放下心来。
然后他就是咬牙切齿的手持千里镜,继续观看对面的明军布阵时,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笑容——因为等到明军的阵型展开之后,果然就被他猜中了,明军还是把最厉害的玄甲军给放在中军主阵了!而这样一来,他的谋划就成功了!或者说被他猜中了!
没错,在这次至关重要的大决战中,皇太极的整体规划,虽然依然奢求最终的胜利,但是在大战开局的时候,他却非常务实的定位成,希望打成不分胜负!只要能打成平手,顶住明军的开头一波攻势浪潮,那就是胜利!
(毕竟现在两军的力量对比,我大清是完全屈居下风的,所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他不会盲目的让清军展开对攻的,而是采取守势)
而只有顶住了明军开头一波攻势浪潮(也就是所谓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常见规律,这也是他和多尔衮一起商量出来的,),然后才能利用地形之利,尽量和明军形成相持战,慢慢流光明军的鲜血!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怎么看这都是在他主场作战,他占据地利的优势,其他的不说,光是明军的各种物资粮米千里迢迢运到辽东,其中的绝大部分不是用于明军,而是用于路途消耗的,所以皇太极觉得可以坚持)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在最危险的明军第一波攻击浪潮中,同样需要已方有出色的表现,例如至少要击败一部明军!并且最好是明军中最为凶猛的玄甲军——通过击败玄甲军,这样来狠狠打击明军的士气!
所以现在皇太极看见,玄甲军果然就是布置在,他的火炮重点打击的中央地带,那是感觉非常欣喜的……他知道杨山芦和一般的明军将领不同,不会保存实力,非常的大气!可是现在呢?他就要利用这一点,狠狠地打击于他!
当然就算这样,皇太极也没自大到,以他的疲弱之师,一举击败整整三万玄甲军的!不得不说对于此关键一战,皇太极还是做了精心研究的,因为玄甲军负责进攻的阵地,大概有两三里宽的,所以他们就可以选择玄甲军与其他明军的结合部(例如左翼或者右翼)。
这样来进行猛攻,争取把局部玄甲军给打垮,甚至打的好的话还可以冲进这个结合部,再打垮依附于玄甲军的其他明军,这样来创造最大的战果!
甚至就算不能达到这样最理想的战果,只要能够利用优势炮火,打垮一部分玄甲军!那同样可以算做胜利!毕竟他们打败的可是玄甲军啊!
这可是在明军中,类似之前戚家军一般的存在,是明军中的定海神针!这要是可以打败的话,对于明军士气的打击……而这也就是皇太极的作战计划(他和多尔衮一起商量出来的)。
于是在这样的整体战略下,皇太极他们就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排兵布阵,并且不得不说,皇太极虽然也有私心,但是在这种国战时刻,这位对于满清崛起有着较大贡献的人物,他就是把国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私心排于其后!
就好像在这次大战中,他就是把他亲领的两黄旗,也就是仅剩的清军中最精锐的力量(基本保持建制完好),放在了直接面对玄甲军的中军主阵上!也就是他要展开一场王对王的对决!一场最强对决!争取一举击垮一部分玄甲军!
“十四弟(多尔衮),你看孤的排兵布阵如何?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你就去负责黄土岭的战事吧——”并且皇太极还很坦率的说道:“此战还是我大清开国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场战斗,甚至是一场关系到立国根本的战斗!所以值此危急时刻,你我兄弟都要放弃前嫌,共赴国难的!”
“奴才敢不从命!”不得不说,多尔衮对于皇太极的安排还是非常佩服的,虽然在平时,他恨不得他这位皇帝大哥早点完蛋的,不过现在嘛,他就是听从调遣,赶赴黄土岭坐镇的——满清最有才智的两个奴酋,开始各自坐镇一处要地!准备展开一场生死之战的!
“准备开始进攻吧——”而这个时候,明军也已经准备就绪,准备开始进攻了!并且这也是一次硬碰硬的较量!毕竟这是前往救援锦州的必经之路,只有攻下这两处阵地(乳峰山和黄土岭),才能前去救援锦州的。
不过等到进攻开始之后,各部明军果然都遇到了不少困难——现在不同于以往,以往是狗鞑子入寇中原,入侵汉家江山,而现在呢,是明军打到了他们的老家,打到辽东了,这些狗鞑子也都知道退无可退,所以都是打得非常顽强的!
(并且皇太极洗脑还是很有一套的,也就是按照他的说法,汉人要来抢我们的地盘,掠夺我们的女人,抢走我们的牛羊,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包括作为明军风向标的玄甲军,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虽然现在攻守双方已经易手(早先的数次大战,基本都是清军主攻的,而现在是明军主攻),并且玄甲军进攻的时候,也打造了一些盾车之类的装备,来抗击清军的炮火。
可狗鞑子这次可是发了狠,狗鞑子国内仅有的一百七十门仿制火炮,全部放在了中军主阵上(也就是在乳峰山上,另外原来总数是二百门,笔架山一战后,多尔衮带去的三十门火炮都被明军缴获了,所以只剩下一百七十门了)。
所以现在他们居高临下往下开炮,这一百七十门仿制火炮,全都照着玄甲军的头上招呼!这让玄甲军在进攻的时候,受到了不小的伤亡!
(并且由于高度的增加,狗鞑子的火炮射程也增加了,有效距离得以延伸)。
就好像在后方指挥作战的杨山芦,就很清楚的看到,在第一波进攻的上百辆盾车中,才推出去没几步,就有好几辆盾车被清军的炮弹击中的(都是实心弹),因为居高临下的射击,所以动能十足,明军用当地的百年大树打制成的盾车,都没能挡住!
就好比其中一辆,直接被炮弹打得车体开裂!飞溅开来的木材碎片就像是小刀似的,狠狠打在推着盾车前进的七八个玄甲军身上的,于是接下来,这七八个玄甲军瞬间都身受重伤(有的不巧的都当场毙命的),丧失了作战能力。
而反过来呢,玄甲军这次也把整整一百门新式火炮运上来了,可是这一次,玄甲军所拥有的新式火炮,就没有像上次打多尔衮那般,占据明显的优势了——甚至还是略处下风!
一来这次狗鞑子把他们的火炮全都集中起来,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玄甲军所拥有的火炮数量,不得不说多尔衮他们还是有些见识的,知道火炮要集中起来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除此之外,此次玄甲军是一百门火炮,狗鞑子是一百七十门!至于其他明军所拥有的火炮,不提也罢,能运过来的射程不够,射程足够的,例如大将军炮什么的,都是几千斤重的大家伙,又运不上来,至于缴获的仿制火炮,没有通用的炮弹)。
二来清军的就算是仿制火炮,可是居高临下开炮,射程已经不逊于玄甲军的新式火炮,所以不再像笔架山那会单方面挨打了!
第三,由于清军的火炮阵地都设置在山上,易守难攻,所以玄甲军的火炮很难击中它!(仰天开炮不方便啊)包括依托山脚展开的清军阵型,也挖了不少壕沟啊土墙之类的工事,所以给玄甲军的进攻更加造成了困难!
“轰轰轰!”随着双方展开激烈的炮击,近三百门火炮同时开炮!甚至炮弹的密度都到了恐怖的程度——因为有两枚炮弹从各自的阵营中飞出后,居然在半空中撞在一起的,这样的密度……
而在这样一场明清两国之间,最大规模的一场炮战中,玄甲军首次处于下风!这也预示着,这场关键性的战斗,将会非常的艰难!
ps 昨天是初四,按照白马这里的风俗,要半夜放爆竹,迎财神的,不过昨晚白马没有放,因为白马需要迎接的财神,就是诸位慷慨订阅本书的兄弟姐妹啊,嘿嘿




变明 第三百六十五章天降‘祥瑞’
乳峰山阵地。
随着火炮的轰鸣声,皇太极严峻的脸色,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打得好啊!勇士们打得太好了!
他就是第一次看见,在双方面对面的较量中,己方的火炮第一次占据了上风!而且还是很明显的上风!他的近二百门火炮,把玄甲军的诸多进攻盾车,打得七零八落的,都无法组成进攻队形了!
包括对面支援盾车作战的玄甲军火炮营,同样被完全压制!甚至皇太极还很兴奋的看见,玄甲军打来的炮弹,几乎对他的乌真哈超营没有影响。
(也就是满清的火炮部队,当然现在的火炮部队,皇太极大大加以了重视,所以里面由纯粹的汉人投降部队,也就是之前的山东三矿徒的火器部队,变成有大量满人加入的加强部队了)。
而他打出来的铺天盖地的炮弹,却已经打中了好几门玄甲军的新式火炮了(因为双方射程已经相同,所以比的就是互相伤害了),都把他整门火炮都打得倾翻在地的,不堪使用。
包括操炮的玄甲军炮手,同样受伤严重,好几个都被打翻在地的!这样的舒爽……让皇太极都是高兴的哈哈大笑的,从玄甲军那里学来的技术果然好用啊……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从玄甲军崛起以来,我大清勇士吃够了他火炮的苦头了,可是现在呢?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只是狗鞑子那里猖狂,玄甲军这里就非常郁闷了,包括杨山芦,都是脸色非常严峻的。
其实这样的结果,在开战之前他就预料到了,并且这也正是,他坚持要由玄甲军主攻这一方向的原因……如果换成其他明军,恐怕更难坚持,而一旦中军大阵崩溃的话,那种影响……
并且对付狗鞑子的这一招数,其实杨山芦也有应对之策,最简单的就是进攻盾车分散阵型,以散兵线进攻的方式来降低伤亡,这个就不用说了,包括火炮营和狗鞑子对射处于下风,可完全可以停止对射嘛,转而使用土木作业!
没错,也就是可以学习后世的淮海//大战方式,记得当时我军把几十万国//军团团围住后,对方的炮火同样非常猛烈,威胁很大,那么我人民军队的小米加步枪,是如何应对的呢?
那就是挖壕沟,挖各种各样的交通壕!(晚上挖)一直挖到敌人眼皮子底下!让他的美式火炮失灵!(因为有一个射击角度的问题)
只是同样的方法,却不适用这里——因为锦州方面已经告急!锦州在被鞑子围困了近半年之后,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已经屡屡告急,甚至城里都已经开始杀军马充饥的!(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中,因为最后的松山之战是败亡的,锦州城坚守到最后,都是发展到吃人肉度日了)
所以进攻速度必须加快,不然的话,如果被清军拿下锦州的话,此次入援也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此次的作战计划,兵部制定的计划就是救援锦州,而不是打下满清皇宫盛京!所以各种物资准备也是围绕此展开的,所以尽管明军开局大好,一战灭敌十万!但是力量也就竭尽于此了。
如果想救了锦州之后再去攻打盛京(也就是以前的沈阳),那还要走近一个月的路,那种运粮的艰苦……然后现在已经是初冬,在这种关外苦寒之地长途跋涉的话,前途多变,具体可以参见后世的第三//帝国进攻莫斯//科,也是这样在冬季千里奔袭,两者情况差不多)
所以说基于以上事实,玄甲军没有条件实施缓慢的土木作业,而是必须要快速解决战斗的!
而且杨山芦还相信,狗鞑子这么猛烈的炮击,应该后劲不会足的,要知道狗鞑子这里几乎没有铁矿(就算有铁矿很多现在还没被发现)。
他们日常所需的铁器,都是要从汉人手里交换来的,所以像现在这样奢侈的打法,一枚实心弹就是七八斤,近二百门火炮齐射一次就是一千四百斤铁,撑不了多久的……
包括这个时候,戚振宗已经红着眼睛跑来问计了:“大人,接下来该怎么办!”
要知道开战才没一会,玄甲军已经伤亡八九百人了!新式火炮都损失了七八门的!虽然这和玄甲军的整体家业相比,还不算什么,可是这个仗打得憋屈啊……几乎是光挨打不能还手的!
是啊,怎么办?该怎么办?
杨山芦冷静的思考之后,还是下令道:“告诉弟兄们,此战是对鞑虏的关键一战!胜了鞑子将再也无法阻挡我军前进!并且锦州城里的二万弟兄还等着我们去救援的!所以希望弟兄们可以克服困难,继续进攻!当然在必要的时候,我会亲自领军发起冲锋的!”
“是!”听见杨山芦如此决心,戚振宗也就明白了,他沉默的向着杨山芦行了一礼后,开始下去指挥了。
然后很快的,新的一波进攻重新发起——杨山芦就是很清楚的看到,又有近三十辆盾车开始冲锋(玄甲军的大多数盾车已经被打坏了),当然更多的则是以散兵线形式向前冲锋,并且这个其中,还有很多军校毕业生,都是亲自带队冲锋的!
虽然这些军校毕业生,很多人都做到了最少小旗官,大多是总旗官,乃至是副百户的地位,可是现在呢?他们实践了在军校里的誓言,为了驱除鞑虏,卫我中华——向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
杨山芦的眼睛闭上了……他的心很痛!那些都是他的好学生啊!这其中甚至有很多军校生,他都是叫得出名字的,认识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可是现在呢?为了获得胜利,为了驱除鞑虏,他们义无返顾的献身!
只是杨山芦也坚信,这样的牺牲是有意义的!此时他的目光,已经透过战场上的层层硝烟,看向了对面的那顶黄罗伞盖(用千里镜),看向了对面那个明黄色的身影。
这个中华民族的最大敌人,此刻他又在想什么呢?并且杨山芦也坚信,他的炮火不可能一直如此猛烈!(虽然狗鞑子到现在为止,一直保持着猛烈的开炮势头,并未有减弱的迹象)
因为杨山芦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那些蒲公英,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把他们所能收集到的各种情报,都源源不断的汇总给了杨山芦,其中就包括了狗鞑子的钢铁储备(最多只够打一场大型战役的,也就是约极限射击一个时辰)。
而现在炮击都已经进行了小半个时辰了,所以杨山芦断定,狗鞑子的后劲不会长了!看着声势凌厉,其实已经是纸老虎了!
并且为了这次乳峰山之战,杨山芦还准备了两个后手。
第一个后手,就是公主殿下率领的一万蒙古骑兵,本来按照他的计划,那一万骑兵从草原上绕行,此时应该已经走到了这一带了,这要是公主殿下在这时发动,从狗鞑子的背后忽然杀出来的话……
当然根据公主殿下最近的回复,她已经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战机,那一万骑兵另有用处。
对于这位草原上的明珠,久经沙场的女将军(在她父亲林丹汗手里,和鞑子较量过好几回了),既然她都已经‘抗命不遵’了,杨山芦也只能选择相信她的判断,等到她回归的时候,希望会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1...187188189190191...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