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变明 第三百七十六章乳峰山大捷!
于是到了第二天,饱餐战饭之后,双方又是继续开始大战——明军主攻,清军主防。
当然打到现在,狗鞑子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了,咱现在正面作战已经打不过你了,那咱就老老实实的和你打防御战!利用地形的优势,尽可能的消耗你!
(并且在得到锦州城下一万清军的补充后,清军的防守力量已经稍稍得到加强,不过总的来说,前景不妙,已经处于挖东墙补西墙的状态了)。
不过就算这样,在上午的大战才打了没多久,杨山芦就接到了一份由特种营军士传回来的密报。
“启禀将军大人,我军已经和李金两位将军取得联络,(李定国,金日观,现在的飞鸽传书不太好用了,近期皇太极已经调来不少鹞鹰,专门破坏明军的长途通讯的),并且已经约定,他们将于半个时辰后,准时发动攻击!还望我军做好准备!”
“很好!”杨山芦听了之后就是非常兴奋的……多年前的布局,现在又能发挥重要作用了呀!
于是接下来,他就立即去告知了督师洪承畴,让他做出总调度,包括他所属的玄甲军,也全都做好准备,这样在约定的时刻发动总攻!包括他下属的一万玄甲军骑兵,也全面做好准备,只等鞑虏一旦崩溃之后,就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追击战——是到了和狗鞑子算总账的时候了!
果然之后没多久,到了约定的时间后,乳峰山和黄土岭,二处阵地的清军就忽然发现,和他们已经交手了好几天的明军,以往的进攻虽然猛烈,可还算正常。
可是这一刻呢,忽然就像是吃了枪药似的,嗷嗷叫的发动了全面进攻!并且还是冒着他们的枪林弹雨,悍不畏死的发动了全面进攻!(为了守住这最重要的一道防线,皇太极把清军中所有的火绳枪什么的,全都集中在了此地防守的)可是现在呢?这样的疯狂……
“告诉睿亲王,明军如此异动,必有反常!让他一定要严加防范!”此时的皇太极正坐镇乳峰山阵地,发现不对劲后立即通知了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负责防守黄土岭阵地的)
可是皇太极派出的传令兵还没出发呢,更大的骚动,却已经在他们的后方发生了!
没错,就是在他们的后方!在他们苦心布置的阵地的后方,已经有一支大军从背后杀到!
当然准确的说,这应该是两路人马的联军……没错,他们就是一直活跃在鞑子大后方的敌后武工队,和海上游击队!
这两路人马分别由李定国(还有刘文秀,艾能奇等人)和老将金日观率领,虽然他们的总数并不太多,李定国有大约三千人马,老将金日观大约有五千人,这样总共接近一万的样子。
不过虽然人数不多,在这样双方都有十几万人的大集团作战中,似乎并不起眼,可是在这关键时刻,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而且李定国等人那还是非常聪明的(都已经在鞑子的大后方,打了三四年的游击战了,早就锻炼出来了)。
他们一上来就是先攻击狗鞑子的薄弱环节,就像是那些蒙古八旗啊,汉军八旗啊……反正这些清军中最弱的一环——瞄准他们的阵地进攻!再加上又是突然从背后杀到……
所以才打了一炷香的时间都没到,就有一处汉军八旗的阵地崩溃了(其实像这样的汉军八旗阵地,皇太极本来就不放心,派有正宗的满人进行督战的,可是这样都无法阻止大崩溃的……命都要没了谁还管你这些啊!)
而只要打开了一处缺口,那就好办了!再接下来就像是滚雪球似的,清军崩溃的阵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甚至到最后,连皇太极坐镇的两黄旗主阵地都顶不住了(面临前后两股明军的前后夹击,他还能顶得住吗?),于是到了最后,所有的清军都只能狼狈逃窜!
(包括多尔衮坐镇的黄土岭阵地,也是如此!本来乳峰山阵地和黄土岭阵地,两者是互为犄角,互为左右翼的,可是现在呢?一翼已经被攻破了,剩下的一翼还能顶得住吗?)
于是这样一来,场面那真是蔚为壮观啊……要知道清军虽然在经历了笔架山大败,包括之后又是几场惨败之后,兵力已经折损过半,不过这次毕竟是征发全国的兵力而来,再加上后面又有锦州城的一万清军来援,所以总人数还是非常之多,有近十万之众的!
可是现在呢?整整近十万的清军撒开脚丫子狼狈逃窜!场面真是蔚为壮观啊……而且以前这样的场景,清一色都是发生在明军身上,也就是通常情况下,几百个清兵就能追着上万明军到处跑了。
(例如在崇祯九年的那次入关之战中,狗鞑子都到了如何猖狂的程度!一个甲喇的编制,也就是一千五百人,就敢单独作为一路,四处攻城破寨的!
甚至清军在饱掠一番,返回关外的时候(那次被攻破16城,俘获人口牲畜18万!),因为感觉这样的战斗实在太过轻松,简直就像武装游行似的,就算遇到明军也只敢远远跟随,而绝不敢上前交战。
所以我八旗铁骑在返回关外的时候,都砍了一些木头,上面写着‘各官免送’,并且艳服乘骑,高唱得胜之歌凯旋的,可是现在呢?)
甚至皇太极在逃跑的时候,都要泪奔了!其实对于这两路明军,敌后武工队和海上游击队,皇太极那是做了防范的,为了防止他们来干扰此次大战,他专门安排了1万清军,负责围剿他们的。
可问题是我大清有个很明显的短板——他号称堂堂大清,又是靠近海边的,却偏偏没有水师!
所以等到敌后武工队和海上游击队,在接到杨山芦的命令之后,很顺利的就能摆脱追击他们的清军(海上游击队可是有着好几条杨山芦送给他们的大船的,当初宋应星打造的)。
等到敌后武工队上了船去之后,跟在他们身后围追堵截的清军,就只能望洋兴叹了,而现在呢,这种弊端就是造成了如此惨重的恶果!
(并且这支清军也有提醒皇太极的,可是提醒了也没用啊,皇太极手里一共就这么点人,可是乳峰山防线长达一二十里,又如何能够防备周全呢?并且派人防备身后的话,那正面的明军又该怎么办?所以说不是我大清勇士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啊……)
然后也就是皇太极手下的两黄旗忠心护主,然后建制又是在八旗中属于相对完整的,所以且战且退的逃了出去,不过就算这样,此战明军依然是大获全胜啊……其他不说,还记得一开始交战时,给玄甲军造成不小伤亡的那近二百门火炮吗?现在人跑了,火炮可是跑不了的!
想想也是可怜,狗鞑子集全国之力,砸锅卖铁打造出的这近二百门火炮(每门都有好几百斤的),都还没怎么使用呢(在一开始炮弹打掉一半之后,就大大减少使用频率了),就全都落入了明军之手!让明军连造炮的手续都免了!
包括杨山芦手下的1万玄甲军骑兵,在几次大战中都没什么表现的机会,可是这一次呢?那是一口气追出了狗鞑子几十里地,从上午一直追到傍晚接近天黑的……这样的追击力度……包括事后一些侥幸逃生的鞑子,都把这一天称为最凄惨的一日!
所以这也是进行了一次人为筛选……凡是跑得慢的,或者是敢于回身抵抗的,全都被砍死了事!只有那些擅长逃跑的,比其他清军跑得快的,才能留下一命啊……不过就算这样,此战的收获那也是相当的惊人啊……
粗略统计,这一天的斩首就最起码过了七万!(其中一万玄甲军骑兵就最少斩首了三万人,大刀向鞑子的头上砍去!)
至于斩首狗鞑子的高级将领,那更是不计其数!甚至要是在以前,能够斩杀一个领军三百人的牛录额真,就已经算是高级将领,值得大吹特吹了!
可是现在呢?牛录额真那是完全不看在眼里了!像什么甲喇额真(领军一千五百人的将领),固山额真(八旗中一旗的军政长官),才算马马虎虎,甚至连亲王贝勒,都砍了好几个啊……
例如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此时他是和硕贝勒,而到了后世狗鞑子入主中原之后,因为战功赫赫,都是被加封的铁帽子王,不过现在嘛……
除此之外,又有斩首正红旗旗主代善!这一位就更加厉害了,他是老奴的次子,在二十年前就因为足智多谋,被封为和硕贝勒,并且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按照次序都是人称大贝勒的。可是现在呢?因为人老了,都跑不动了呀……
包括除此之外,又有满清历史上著名的开国五大臣,此次也被砍了两个!这样的人物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大清日后的开国,可是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啊……
可是现在呢?等到杨山芦看到这二个人的名录时,都是忍不住笑出声来,很好,你们既然为我大清立下了如此汗马功劳,想必是一定非常有才的,那么就请去阴间再去开国吧……
于是这样一来,等到临近傍晚,这场大歼灭战结束之后,整个明军大营,都成了欢乐的海洋!如此大捷,可以说国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可是现在呢?刚刚笔架山一战就歼敌十万,而一转眼又来一次?这样的舒爽……
甚至等到旗开得胜的十大总兵,纷纷返回总督行辕,前来报捷的时候,就是惊讶的发现,在行辕门口,崇祯皇帝身穿龙袍,亲自在门口迎接他们!
并且每看到一位总兵归来,他都会说上一句:“将军辛苦了!”
“将军为大明做出的贡献,为天下百姓做出的贡献,朝廷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而这些总兵见了,都是非常激动的……作战归来,皇帝亲自前来迎接,这是古代绝世名将周亚夫才有的待遇啊……可是现在呢?
所以这些总兵在激动之余,也纷纷献上自己的贺礼——挂在马背上的人头!
“拜见皇上!并微臣此次斩获东奴甲喇额真二名!固山额真一名!(武尔古岱)”这是小将吴三桂的!
“拜见皇上!微臣此次斩获东奴甲喇额真三名!固山额真一名!并兼伪清贝勒一名——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这是曹变蛟的!
“拜见皇上!微臣此次斩获东奴甲喇额真四名!并兼伪清人称大贝勒一名——正红旗旗主代善!”这是老将杨国柱的!
而随着这一个个奴酋的名字报出来,崇祯都是高兴的哈哈大笑啊……以往这些奴酋的名字,代表的都是一个个凶人!都是能止小儿夜啼的!代表的是无数汉人百姓的噩梦!可是现在呢?
包括此次跟随崇祯一起出来迎接的那些文官,例如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蔡懋德、姚恭等人,都是激动的满脸泪花的(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忠臣,在原本历史上松山之战败亡后,都是自杀殉国的!体现了汉人的气节!可是现在呢?)
这些人看着地上一个个面目狰狞的脑袋,都是激动的不能自己……曾几何时,他们作为驻扎辽东的文官,都被我八旗的铁蹄压的喘不气来……听到的都是一个个军堡陷落,一个个大将战死的消息……可是现在呢?
“为皇上贺!为大明贺!”这些人都是眼含泪花的说道,甚至这个其中,兵备道张斗,说到一半就已经说不下去了,转而嚎啕大哭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恨未到伤心处!
遥想当年,他所在的一个军堡陷落时,他虽然侥幸得以幸免(当时不在堡里),可是他的一双七八岁的幼子,却全部被清军斩杀的!可是现在呢?这算是报仇雪恨了吗?
其实认真的说,张斗此时的举动,妥妥的一个君前失仪之罪!可是现在呢?包括一旁就有人脸上露出异色,可是崇祯却是微笑着摆了摆手,完全不介意的……
甚至不客气的说,他张斗情绪波动激烈,情难自禁……他朱由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崇祯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当年他的木匠哥哥弥留之际,在病床上握着他的手道:“吾弟当为尧舜!”
然后崇祯也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可是实际情况呢?他接手的是一个何等的烂摊子啊……国内天灾人祸,白骨千里……国外鞑虏肆虐,屡屡犯边!掠我财货!杀我子民!可是现在呢?
所以崇祯这样想着,眼角同样有泪光闪烁,并且他还想着……这样的惊天大捷,应该可以去祭告太庙了吧?这样的惊天大捷,应该可以自豪的对哥哥的灵位说一声,我做得还算可以吧?
包括这个时候,地上的鞑子脑袋,都已经扔了像小山一般高了!(并且还都是甲喇额真以上的脑袋)可这个时候,现场却是忽然一静……因为一个人来了!因为镇国将军来了!
此时的杨山芦,正骑着一匹汗血宝马而来(当年自多尔衮手里缴获的)包括在他的马背上,也放着不少的人头!(杨山芦身为武将,其实是不擅长于当面搏杀的,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更擅长的是出谋划策,掌控全局,不过现在嘛,却不妨碍他手下的玄甲军们,把缴获来的首级献给他)
甚至此时夕阳的余光照在他的身上,都把他渲染的好像一个金甲天神下凡一般!神威凛凛!
而等到看见杨山芦娓娓而来,现场很多人的眼光,都是非常火热的,甚至很多人都在心里想着……幸哉壮哉,大明又出了一个戚少保啊!
包括崇祯皇帝也是如此,此时此刻,看见此战的最大功臣终于到来,他都是情难自禁的……只见崇祯皇帝忽然快跑几步,走到了杨山芦面前道:“今日我当为将军牵马!”
说着崇祯就要伸手去抓战马的缰绳。
“啊!愧煞微臣!”杨山芦听了就吓了一跳!虽然说崇祯皇帝为他牵马,流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可是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说他跋扈呢?没有人臣之礼!并且怎么说这位还是他的老丈人,老丈人给他牵马?所以杨山芦是绝不会这么生受的!
“微臣拜见皇上!”杨山芦就是一个轱辘从马上下来,然后恭恭敬敬的给崇祯磕头的!表现非常完美!
然后看见杨山芦如此谦虚有礼,居功不自傲,在场很多文官都是暗暗点头赞叹啊……不愧是杨阁老之后!名门之后!果然家教严谨!文采风流啊!并且我大明有此能臣,却又不是嚣张跋扈的权臣,实乃国家之幸!天下之幸啊!
(因为是个权臣的话那就惨了!具体可以参见三国时的曹操!曹操最跋扈的时候都做到了什么程度呢?出入配九锡(皇帝的仪仗),佩剑去拜见汉朝皇帝的,这样的跋扈……就差一步称帝!可是现在呢?)
倒是崇祯皇帝,那是真心实意的想要为杨山芦牵马,他不能上阵杀敌,也只能以此来表达心意了,可是看见杨山芦还是如此谨慎小心,他就是不满的看了他一眼……如果是别人,他当然不放心,可是你我翁婿,还用在意这些吗?连表现的机会都不给朕!
于是下一刻,崇祯皇帝就是一把扶起杨山芦!并且接下来就牢牢抓住他的手,不许他挣脱的!而再接下来,两人就是一起手挽手,肩并肩,昂首走入总督行辕的!
而这一夜,明军全体狂欢!
包括日后的《明史-杨山芦传》中,史官是这样记载的:崇祯十四年冬,我十万大军再破东奴于乳峰山!帝感镇国将军之赫赫战功,亲自执手而进,引为千古佳话!
ps 鞠躬感谢老友scjosdu的打赏!另外祝国外旅游归来愉快哦!另外今天还是五千字的大章节奉上,因为拆开情节就不连贯了,再偶尔调剂一下,呵呵。




变明 第三百七十七章光彩闪耀的李定国!
而到了第二天,整个明军大营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较量到这一刻,胜利的曙光已经彻底展现,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战果的大小了……是最终斩首十五万?还是二十万?哈哈!
(并且因为有了杨山芦的背书,所以这次崇祯皇帝对于发下犒赏,也是底气十足的,此次大捷,户部的那些老先生还不知道,不然的话估计晚上都要愁的睡不着觉了吧?
可是崇祯皇帝呢,那天却是当场对行营的将士们宣布的,此次斩首,依然执行以前定下的高额奖赏!所以说儿郎们,去尽情的杀敌吧!
而这样的承诺,让整个大军又都是欢呼雀跃的,因为这也是很明显的,这么高的犒赏,能让这些明军都变成一个个小财主吗?
想想看,斩首一颗脑袋就能换到三十两银子,可是打到现在,斩首都有多少了?几次大捷加起来,有没有十八万斩首?还是十九万?这么多的斩获,再平摊到现在的十万明军身上,差不多都是一下子赚到了五年的生活费啊……)
当然除此之外,具体的论功评定到个人,那是非常繁琐的……毕竟斩首的太多了呀,所以只能详细记录之后,回京再慢慢评定的。
但是有二个人,杨山芦却是一定要为他们重重地请功!并且向崇祯皇帝做引荐的——那就是一直战斗在最危险地带的敌后武工队,还有海上游击队!
他们起到的作用,就是当年毛文龙起到的作用,一直活跃在鞑子的心腹地带,有效的牵制,削弱了狗鞑子!至于这一次的功劳,那就更不用说了(要是没有在辽东打了四五年游击战的经验,恐怕连路都找不到吧?)
而且他们的工作虽然非常危险,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首肯的,特别是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毕竟是流寇出身嘛)可是现在呢?有了杨山芦的亲自引荐,那结果还会一样吗?
所以等到李定国等人,还有老将金日观,一起来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之后,崇祯皇帝问明原委后,那是大加赞赏的,并且当场许诺的!
例如李定国,当初在招安张献忠的时候,他也被封了一个守备的官职,不过这种招安的官职和正经的官职不一样,都是虚的,不过现在嘛,崇祯就是亲口加封他为辽东游击将军,并且在这次打下的大堡中,划一个给他驻守的,这样一来,他平时依然可以打游击,但是等于有了一个根据地了!
对此隆恩浩荡,李定国也是非常感激的,当场跪倒谢恩。
并且不得不说,李定国的本质是非常好的,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如果说当初他来到辽东打游击,那是为了替义父张献忠报仇(参看前文)。
可是在经过几年的征战下来,包括杨山芦平时和他书信往来,慢慢地进行潜移默化,所以现在的李定国,已经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只知道跟随张献忠四处征战的青年(李定国当初刚来辽东的时候,只有十八岁),成长为一名具有爱国情操的优秀将领了!
已经意识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已经把消灭鞑虏,卫我河山作为他的人生目标了!一代名将,已经开始绽放光芒!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
而除了他之外,老将金日观,这次也得了崇祯的大力赞扬,并且当场表示,等到此战过后,就会提拔他为总兵,并且挂‘平虏将军’印,以资鼓励!
而这样的封赏,也是让老将金日观非常激动的,虽然平虏将军,在大明的封号将军中,属于最低一等的。
(大明的封号将军,也就是总兵挂印称将军者,共分为三等,第一等镇朔将军,如杨国柱,第二等征西将军,如虎大威,就是征西前将军,最末等平贼将军,如左良玉,也就是镇、征、平)。
可是在大明四五十号总兵中,能得将军封号的一共都没多少人啊!(原本的历史上是八个人)可是现在呢?他刚当上总兵就能得到将军封号?更不要说在原本的历史中,他早已经在之前的皮岛防守战中,壮烈殉国了,并且是以副将的身份战死的,可是现在呢?
所以老将金日观,那是非常的满足了。
并且这样的封赏,其他的十大总兵见了,也并没人眼红的,相反,反而是人人欢喜,个个憧憬……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既然朝廷不吝军功奖赏,那么此次他们立下如此大捷,回京之后又会得到怎样的封赏呢?是同样挂将军印?还是封侯?乃至是封伯?成为勋贵阶层?世袭罔替?哈哈!
于是这样一来,整个明军大营,都是人人振奋,士气高昂的,并且接下来再经过研究后,攻破了清军的乳峰山防线之后,我军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因为过了乳峰山之后就是松山了,再接下来离着锦州只有隔着一条小凌河了,所以此次的入援之战,差不多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攻破了乳峰山防线之后,虽然之后还有一道清军号称的松山防线,可是经过特种营的侦察后,早就得知那不过是依托几个小土围子,构筑的防线(所谓的小土围子,就是几个十几米高的小土丘),甚至那种地势简陋,都不能称之为防线的!
所以还想凭借这个来阻挡我军?显然在经过乳峰山防线的攻坚战后,再接下来就会进入一马平川,快速推进的阶段了……之后的清军,将无险可守。
并且在经过乳峰山大捷之后,敌我两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这也是很明显的,在原本清军经过笔架山的惨败后,就只剩下了十二万人(不含围困锦州的三万清军,其中一万人调到了乳峰山防线)。
可是在这次的乳峰山大捷中,在一开始的攻坚战中,就打死打伤清军近二万人,至于最后一天的大歼灭战,更是一举消灭清军近七万!
而这样一来,十二万清军只剩下三万了(如果加上围困锦州的三万清军,也一共只剩下了六万人,这其中还是老弱病残占了大多数,标准战兵的比例已经不足三分之一了)。
可是反观我军呢,在经过笔架山大捷后,自身损失大约2万人,可是还有十三万大军,而这一次呢,消灭了九万清军,自身的损失也不过是三万人(这其中绝大部分的损失,还是在一开始的攻坚战中造成的)。
所以这样一来,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一开始的清军二十四万,对明军十七万(清军的二十四万,是皇太极亲领二十万人,外加围困锦州的四万清军,而明军的十七万,是入援大军十五万,外加锦州守军二万)
1...193194195196197...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