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变成了六万清军对十二万明军(十万入援大军外加二万锦州守军),双方的形势已经昭然若揭!
而更重要的是,清军的这六万人马,水分还很大,其中连很多杂牌部队都计算在内了,例如他的蒙古盟友的部队(诸如科尔沁部等),还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乃至是高丽仆从军的军队,再加上其中还是老弱病残占了大多数,所以其中真正的满洲精兵,估计已经十不存一了。
而面对这样的优势,明军还会有放过的吗?所以在杨山芦提供的详细资料支持下(之前派到关外的蒲公英的功劳),在大军督师洪承畴的大力推动下,十大总兵在各自手下中,都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所以这样一来,整个大军都知道,狗鞑子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包括这样一来,整个明军上下更是战意高昂,此次的入援之战,我军已经赢定了!包括几十年来压在明军身上的大山,已经将被彻底扳倒!
而我军这里欢天喜地,东奴那里又是如何呢?
*****
清军,皇太极。
明军那里欢喜的都想过节似的,而他们这里呢,却是一片愁云惨雾,并且这时他们已经一口气退到了松山防线,才算稳住阵脚。
不过就算这样,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我大清的形势已经相当不妙了!想想也是,自从这场大决战开战以来,他们一战败于笔架山,二战败于乳峰山!这两次恶仗打下来,我大清的精华都给打没了呀!
甚至这还不算,在这几万残兵败退松山的一路上,都开始不停的出现了逃亡……汉军八旗的部队开始逃亡,蒙古八旗的部队开始逃亡,乃至是正宗满人,都开始悄悄的开溜了!(当然还包括盟友的部队,都开始出现大批的不告而别……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咱不陪你玩了!)
当然这也是很明显的,眼看我大清国就要完蛋了!眼看大清这条破船就要沉没了,难道还呆在上面等死吗?当然是要尽快的自找生路了呀!
所以等到这六万残兵败将逃到松山之后,清点下来连五万人都不到了——都溜之乎也!
而等到这个消息报给皇太极之后,这个在狗鞑子中也算能干的异类,听闻之后都是再次吐血的……都足足吐了二碗啊!听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噩耗,他的身体能不垮吗?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就是死于一年之后的,不过现在嘛……
皇太极就是告诉自己,一定要顶住,决不能倒下的!不然的话,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归天,那对于军心的打击……我大清将要真的完蛋了!
所以接下来,皇太极尽管身体已经极度疲弱,病入膏肓,可还是每天靠着一些老山参吊命,然后强撑着病体,召集那些逃回来的满清权贵,包括满清的重要盟友,开始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此风雨飘摇之际,我大清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
变明 第三百七十八章大势已去!
皇太极的中军御帐。
而等到会议开始之后,皇太极四下一看,更是感觉心中悲凉……以往的几个重要位置,都已经空出来了,像什么正红旗旗主代善,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等等,都已经成了明军的战功了!至于次一级的贝勒或者固山额真什么的,缺席的就是更多了……我大清重臣凋零啊……
当然让皇太极感到欣慰的也有……都空出来十几个位置了(其中还有一些都是他的盟友,可是现在也已经不告而别了,不听他指挥了)。
可就算是这样了,他满洲的坚定盟友,蒙古大草原上的科尔沁部头领,忠亲王宰桑——博尔济吉特布和(宰桑是一种蒙古官号,一般是指不是出身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依然对他不离不弃的,准时出现在了军事会议上。
当然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所以会如此表现,那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和皇太极的关系可是非比寻常,那就是皇太极的老婆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玉儿,那就是博尔济吉特布和的女儿,所以两人实际上是翁婿的关系。
(另外再多说一句,此时的大玉儿还只有二十七岁,而在原本的历史中,她为皇太极生的儿子福临,就是后世的顺治帝,当然现在嘛……)。
并且博尔济吉特布和很善于抓住时机,当初看见满洲崛起后,他为了更加紧密的绑在大清国这辆战车上,都足足嫁了三个女儿给皇太极的(都是布和家族的),所以这样的关系……
而他的表现,让皇太极看见之后,都是非常欣慰的,所以等到这位科尔沁部的头领入场之后,皇太极都是亲自招呼的:“王爷来了呀!好好好!快快请坐。”
“皇上请自便——”这位科尔沁部的头领,就是微笑着冲皇太极回了个礼,然后自己找个座位坐下了,并且就算这样了,这位科尔沁部的领主,依然是神情沉稳,眉宇间不见丝毫忧虑之色,甚至似乎还有一丝若隐若现的喜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呢!
而皇太极见了他的气度,又是心中暗暗称赞……在这种人心动荡的时刻,还能依然如此沉稳,稳定局面,真不愧是我大清的铁杆盟友啊!
不过就算这样,也依然掩盖不住人才凋零的惨况,不过这个皇太极也只能装作没看见了,等到都来齐之后,就开始了军事会议,至于会议的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在座的都是大清的肱骨之臣,所以在此危机时刻,希望都能献策献力,好共度难关!
不了等到会议刚开始,皇太极就已经掌握不了会议的节奏了(当然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皇太极的威信已经大大下降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亲领的两黄旗损失惨重,快要弹压不住其他八旗了。
第二个是此次大决战,是在他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可结果呢?却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近二十万精锐伤亡殆尽!也导致皇太极的威信大损)。
所以此次的议题是如何能找到有效的战术战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反败为胜的,谋求一线生机!可是现场中却没什么人响应的,相反却有人直接唱起了反调——那就是议和!甚至依附的人还相当不少的!
当然这也是很明显的,大清国打到现在,以现在的形势,还有取胜的希望吗?有那么一丢丢吗?包括再要一味的打下去,到时候我大清国还能再找出男人来吗?再这样打下去,我大清都要亡国灭种了!
再加上皇太极的威信大降(要知道我大清这会还处在半封建半奴隶的社会呢,甚至更早之前都是四大贝勒一起议政的,就算是皇太极,当上皇帝也没几年,权威不稳,所以现在这种情况下,都已经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所以这些满清权贵们认为,现在这种局面,必须要议和啊……至少他们知道,议和的话,他们的小命多半能够保住!
(毕竟大明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宽容的,或者说是比较‘傻’,就好像历史上的万历三大征,花了那么多钱,把自己的国库都打空了,眼巴巴的跑去给高丽棒子撑腰,所图的不过是一个天朝上国的虚名而已,所以现在这样,只要他们议和请罪,还是有很大希望保住小命的)
而如果不议和的话,等到最后一点兵力打完了,呵呵,那就都等死吧!
“绝不可以!”而皇太极听了之后,却都是气得嗓子一甜,一口鲜血差点直接喷了出来!幸好又被他硬生生吞了下去!不过就算这样,他也已经气得身子乱颤了!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因为皇太极非常清楚,就算其他人都能够议和,可唯独他不能议和!
(议和的话,他的脑袋绝对要交出来顶罪的!甚至他还不怀好意的猜想,恐怕在座很多人都是打得这个主意吧……用他的脑袋顶缸!换取他们的活命!)
可越是这样,皇太极心中就越感到悲凉……这些人还都是武勇有余,智慧不足啊,真以为把我的脑袋送上去,那就能完了?真以为没了大清国之后,你们还能保住性命?
要知道我大清征战这么些年来,固然收获了很多‘盟友’,可是得罪的仇家更多(例如公主殿下乌云娜,就可以算作其中之一),所以到了那时候,看到我大清国落魄如此(到那时有没有大清国还两说),他们还会放过你们?不扑上来把你们撕成碎片?
而且皇太极也知道他们的想法,那就是交出他这个首恶,再摇尾乞怜,俯首称臣,估计就能混过去了(就像历史上的老奴一样,老奴在弱小时期,都是依附于辽东总兵李成梁,甚至毫无廉耻的管他叫爹的)。
可是现在还可能吗?他只能感慨这些人的智商了——因为明国多了一个杨山芦啊!如果是在没有杨山芦的时候,这确实有可能的!(就好像在原本的历史上,八大王张献忠都做了那么大的孽,杀了那么多的人,明朝说招安就招安!摇身一变还能当上个将军!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称的上是一种宽容)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而且你们就没发现,这个彗星般崛起的杨山芦,对于明国的皇帝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吗?
先不说崇祯十一年那次他们战败之后,那会假惺惺提出两国议和的时候(其实是皇太极借此机会喘息而已),明国的条件就已经非常苛刻了(其中就有杨山芦的意思),所以更不要说现在了!
所以真要议和的话,先不说他皇太极的脑袋肯定保不住,甚至连国体都无法保住!(因为在这种形势下,皇太极觉得卑躬屈膝的称儿皇帝,甚至不称皇帝,改称国主,都是种奢望!
他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去掉大清国的国号,取消八旗建制,然后最后可以存在的,也就是一个不超过万人,乃至是几千人的游牧部族而已。
所以真到了那种地步,比起当初太祖十三副铠甲起兵时的状态,也好不了多少啊!所以真要是那样,如何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如何能对得起太祖的英灵!几十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呀!)
所以皇太极知道,绝不能议和!(也就是简单地说,因为有杨山芦的存在,想要靠议和来蒙混过关,已经行不通了,甚至他有时候都有种感觉,杨山芦仿佛能未卜先知的,很多事情比他知道的还清楚)
只是皇太极的这一番苦心,很多人却不能理解,当然这也是很明显的,狗鞑子的底蕴还是太浅啊……从半野人的状态进化到现在,也不过是几十年的时间而已!(和华夏五千年文明都不能相比的)
所以这些人,手中握着刀枪倒也能当个强盗,也确实很凶残!可是要让他们玩智谋,纵横谋略,那就不行了!这些塞外蛮夷的脑子里,有脑浆这种玩意吗?恐怕都是长的肌肉吧?
于是接下来,皇太极又是劝说了一番之后,也就放弃了这种努力……因为这些满清重臣完全听不进去啊……甚至连言语之间也越来越放肆!几乎不再把他当成皇帝看待了——你手中没有兵权,谁还鸟你!(包括他那位科尔沁部的盟友,也只能朝他苦笑一下,表示无能为力了)
不过还是有让他感到欣慰的,例如在座的这些满清权贵中,唯一一个让他最忌惮,也是最欣赏的人,睿亲王多尔衮(这次他也逃了回来),在这个关键时刻,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他!并且表示谁要是再提议和,那就是大清国的罪人!
而多尔衮的表态,就给了皇太极很大的支持,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占据主导地位了!(以皇太极掌控的两黄旗,再加上他的儿子豪格掌控的正蓝旗,再加上多尔衮的两白旗(虽然都死得差不多了,但是架子还在),这样就能占据八旗的大多数)。
甚至多尔衮那还真是立场鲜明啊……看见他说话之后,现场大多数人还不怎么服气的,这位睿亲王都是当场拔出刀来威胁他们的!
(也不知道怎么被多尔衮带进来的,估计刚刚吃了一场大败仗,才稍稍安定,侍卫们的检查也松懈了),表示谁要是再敢提议和二字,他可是不介意让这把刀见见血的!
而这样一来就把这些人给镇住了——逼急了多尔衮可真能下得去手的!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我大清的光荣传统!
就以皇太极来举例,当初他为了自己上位,先是假借老奴的遗命,逼死了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也就是多尔衮的生母),然后没多久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豪格铺路,他又把原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下狱(老奴的第五子,也就是皇太极的大哥),夺其正蓝旗。
然后他为了能更好的操纵镶蓝旗,又把镶蓝旗旗主阿敏杀掉(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舒尔哈齐是老奴的同母弟,等于阿敏是皇太极的表弟,从小玩到大的,可是为了巩固权位,也被皇太极杀掉了),然后他改立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为镶蓝旗旗主(因为此人更听话)
所以由此可知,一言不合就杀人!这还真是我大清的光荣传统啊(当然原本历史上,皇太极做的还没这么赤裸裸,还会找个罪名来做遮羞布什么的,不过现在嘛,面对这些蠢驴,都是木鱼脑袋,多尔衮也就懒得用其他办法了,还是直接亮刀子最为有效啊)
还别说,效果果然是立竿见影的!讲道理这些满清权贵都听不懂,但是都看得懂刀子的威胁!所以在此压迫下,立马都不出声了——再没人提议和了。
包括皇太极也是如此,一开始他真的吓了一跳——多尔衮居然敢带着兵器入场,这是想图谋不轨吗?可是之后明白了他的意图,他却又是深感赞同,对付这些草包,还就得来这一套!
甚至他还感叹,在座这么多满清权贵,朝廷重臣,可称豪杰的,也就是多尔衮一人了!
(其中在场的还有一个聪明人,那就是大汉奸范文程!他深得皇太极信任,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可问题是范文程也不傻啊,他虽然也知道议和不妥,可这要是他表示反对的话,得罪那么多权贵,以后还想在大清国立足吗?所以这个老狐狸就是张了张嘴,最终没表态)
于是接下来,皇太极就是再次警告了这些人,让他们不得再生出异心,行那议和之事!然后他就只留下了多尔衮和大汉奸范文程,和他们二人商议起了国事——至于那些草包,不参加也罢!
然后既然是小范围会议,范文程就很放得开了,然后不得不说,范文程这个狗贼,真的是汉人中的耻辱啊!无耻之极!狗鞑子都到了这步田地了,他还死心塌地的效忠的!
就好像现在,根据当前形势,范文程当即提出了一条计策,而这条计策的立足点是,兵者,诡道也!既然如今我军形势不利,不堪再战,那么就可以从诡道方面做做文章了……
而且这还是非常阴险的一招,范文程有很大把握可以成功!
变明 第三百七十九章内奸!
皇太极御帐,范文程。
至于更具体的,这个狗贼就是如此说道:“如今明军势大,甚至连皇帝都御驾亲征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中又以玄甲军为战力第一,并且人数都要占了明军的三分之一!可谓是第一大势力!”
“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做些文章呢?例如之前,我们只是造谣那位要造反!(神头山,龙脉风水什么的)可是现在呢?随着他势力大增,难道他就没有这个想法?毕竟那可是天下人人都垂涎的宝座啊……”
“所以老臣觉得,咱们完全可以推波助澜一把,例如给他送去一封密信,而咱们在信中开出的条件,只要杀掉明国皇帝(都出来御驾亲征了,就是好机会啊),我们愿意奉他为帝!并且还愿意自动去掉国号,只要称王就可以了。”
“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只要杨山芦上当了,那明军就会不战自乱!毕竟明军中忠于朝廷的大将还是有不少的,所以到了那时候,他们会不会自己就打成一团呢?而只要他们乱了,我军就有机会了。”
“甚至就算他不上当,可是有了这份密信,那就不一样了,例如此事传到那位明国皇帝的耳中,他又会怎么想?然后这位权臣为了自保,又会不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呢?毕竟三国时马超和韩遂的故事,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嗯——此计甚妙!”皇太极听了就是欣然点头的,到底是大明朝的读书人,鬼点子就是多啊……
至于马超和韩遂的故事,那更是活生生的范例啊,在历史上马超和韩遂原本是义父和义子的关系,两人关系很好,可是曹操在对抗西凉军屡屡战败的情况下,就采用了手下毒士贾羽的计谋,先是故意在两军阵前和韩遂叙叙旧(两人以前就相识),然后再给韩遂写封密信,许下以后他独霸西凉的好处。
然后马超知道这件事后,果然就中计了,以为韩遂要和曹操一起对付他,结果父子反目,西凉军不攻自乱,贾羽的离间计大获成功!可是现在呢?此情此景非常的相似,所以同样大有可为啊……
包括多尔衮,也是认为此计甚妙,大为可行的!
于是到了第二天,皇太极就照此计行动,他就是秘密派人联系了杨山芦,也就是给他送去一封密信,而他在信中开出的条件就是——只要杀掉崇祯,就奉他为帝!唯他马首是瞻!并且他们还愿意去掉国号,只要称王就可以,并且愿意替杨山芦永远镇守关外江山!
然后这封密信送出去之后,皇太极他们就开始十分期待这封密信的效果了。
只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杨山芦倒也确实收到了这封密信,可问题是杨山芦收到之后,知道是狗鞑子写来的,肯定包藏祸心,所以杨山芦根本没有打开观看的,而是直接原封不动的,让人转交给了崇祯皇帝。
而等到崇祯皇帝看过这封信之后,那可真是气坏了……狗鞑子居然如此狼子野心!居然敢挑唆他手下的大将!甚至还有离间他们君臣的用意!喜的是杨山芦果然是心怀坦荡,送来的信连看都不看的就直接给他送过来了,这样的忠贞……不枉他把他心爱的公主嫁给他啊!
于是到了第二天,皇太极他们正在眼巴巴的等着回复的时候,却是只收到了一封回信,还有他派去的信使的两个耳朵。
原来这两个耳朵却是崇祯皇帝命人割下来的(杨山芦是连人带信使一起交给了崇祯皇帝),本来吧这种事情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信使马马虎虎也能算)。
可问题是崇祯皇帝恨死了皇太极——你怎么说也算是一方霸主,居然都能做出如此无耻的事情?不愧是关外蛮夷啊!所以他就当场命人割下使者两个耳朵,来警告皇太极的!
然后等到皇太极接到这个回复之后,就是脸色非常难看的——尼玛,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杨山芦根本不上当!连信都不拆开的,这还如何离间呢?
也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如果是这个蛋本身没有缝隙的话,那还如何下手呢?就像现在这样,图谋的对象本身坦坦荡荡,无欲则刚,那么苍蝇还能叮得上去吗?于是这样一来,皇太极大感挫败啊!
只是虽然这样,日子还得过下去啊……而且现在的明军,已经休整完毕,在向松山快速逼近,包括还有哨探来报,已经有一万玄甲军骑兵,轻骑突进,前去支援锦州去了!
所以这要是被明军攻下了松山防线,再解了锦州之围,此次国运之战,我大清国就将彻底失败了呀!大清即将从一个地区性的强国,下降为一个规模大些的部族罢了!所谓国将不国,不外如是!至于什么两国之间的战略主动权,那就更不用谈了——还有那个玩意吗?
当然这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就在前几年,我大清还是占据了绝对的战略主动权的!例如没事就入入关,抢上一把!然后还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明军完全看着干瞪眼,没任何办法!
可是现在呢?估计就要倒过来了吧……就凭着现在这点残兵败将,以后我大明天兵,就可以没事来关外转上一圈,去狗鞑子的皇城放上几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啊……)
所以皇太极就知道,现在差不多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如果再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的话,我大清就真的要完了呀!
不过不得不说,多尔衮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就在皇太极再次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仅限于他,多尔衮,还有范文程三人),在会上多尔衮就是提出了一个计策——也就是既然明国皇帝都御驾亲征了,那么就可以启动除龙计划了!
“敢问王爷,这个除龙计划是怎么回事?”范文程听了就是有些不解,包括皇太极也是如此,不过既然是大清最厉害的智谋人物,睿亲王多尔衮提出来的,他也就有了很大的兴趣。
而多尔衮听了就是呵呵一笑,然后不得不说,多尔衮这个人,不愧是鞑子中的异类,智谋一流的人物……他想的就是非常深远啊!(包括睿亲王这个封号,就是睿智的亲王的意思)
也就是在几年前,他就已经考虑到了我大清入主中原的可能,并且开始着手布局了!而且多尔衮更加喜欢兵法中的诡道!一向重视收买奸细或者收买各种大明高级官员的工作,所以这一次,明国皇帝既然御驾亲征了,那么在他身边,就潜伏着一个高级奸细!
(也就是为了以后入主中原谋划,多尔衮都在紫禁城内收买了好几个太监!甚至其中还有数个有品级的高级太监!这样好为以后入主中原,擒拿明国皇帝,提供各种方便)
当然以现在的情况,入主中原暂时不可能了,但是令他惊喜的是,经过秘密联系后,此次居然就有一个被收买的高级太监,随同明国皇帝一起御驾亲征的,而这样一来的话,那就是机会了!是到了启动这枚棋子的时候了!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作为随同明国皇帝出行的太监,必然是心腹!也就有着各种机会!令人防不胜防!
所以到时候,不管是让他把明国皇帝杀掉,或者是干脆把明国皇帝给绑架过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哪种方便用哪种)
反正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绝对都能引起明军军心大乱的!御驾亲征的皇帝居然都出事了?还想不想要脑袋了!然后到了那时候,再行大战的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