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可你要是没个什么拿的出手的功绩,相比起同期的人就难免黯然失色不少。
左相负责教育,功在千秋,右相制定法度,稳定朝纲,公孙太尉掌管军事,可以想象的出来,后世一定会对他们重点关注。
相比之下,他们这些士大夫如果没有拿的出手的功绩,后世的评价肯定会低于那三人,而代左相想做的就是紧紧抓住这个千古留名的机会,让他的名字哪怕在数百至千年以后也能让人传颂并铭记。
还好他好的是“名”,他要是好的是“利”,手伸长了,难免会被陛下剁掉。
对于代左相的积极做事,赵燕歌自然是鼓励的,只要文武百官们不触犯原则上面的错误,他这个上司还是挺宠的。
回到后宫,赵燕歌看到公孙起正坐在桌前,笔墨纸砚备齐,手中正书写着什么。
赵燕歌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对公孙起数年不见一次的动笔感到震惊。
“你这是弃武从文了么?”赵燕歌笑着问道。
走近一看,发现公孙起正在纸上作画,墨水晕染在纸张上,赵燕歌看了半天,愣是看不出来公孙起画的是山水还是人物,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公孙起笔一横,用墨迹把原先的痕迹覆盖掉,问赵燕歌道,“你能看得出来我画的是什么么?”
赵燕歌老实的摇头。
公孙起道,“好巧啊,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
那压根就是一副涂鸦,回想起来,公孙起不由唾弃自己白白浪费笔墨干什么。
“你原本想画什么?我可以帮你画。”赵燕歌道,不同于公孙起的涂鸦水平,他作画的水平还是不错的。
“我准备给玉研阁增加一个服装区,想画一些衣服款式的草稿来,这些你都了解么?”公孙起问道。
赵燕歌摇头,对那浩瀚如烟的女式服装感到头疼。
在这方面,他的兴趣没有公孙起的大。
因为修路已经走了国库的原因,赵燕歌的私库花销起来没有以前大了,玉研阁就正式成为了公孙起的产业。
里面原先售卖各种护肤品、化妆品、高跟鞋和美容养颜的美容院,赵燕歌不是女人,自然只看收入,公孙起想的明显比他多,想把玉研阁更完善一点。
她试着把古代的衣服款式给画出来,明明那个画面就在她的脑海里面,可是一动笔,她的手就不再听从她的使唤,乱画一通。
不再和画画较劲,公孙起道,“今天中午我们吃火锅吧。”
“好,我这就让人去弄。”
“今天多点蔬菜吧,总觉得最近有些上火。”公孙起道。
“天天吃火锅,能不上火么。”赵燕歌道。
夫妻两人都是能吃辣的人,可是也禁不住天天吃,所以赵燕歌今天弄了一份鸳鸯锅。
一半红锅,一半白锅,还没开始涮菜,锅中的味道就让人的口水开始泛滥。
窗外大雨纷飞,室内却温暖如春,夫妻两人吃着火锅赏着雪,赵燕歌给公孙起说起了代左相的提议。
匈奴单于说出了很多关于草原部落的信息,当然,也避重就轻的略过自己的部落,重点为代左相说明了和他们部落作战的那些对手部落,明晃晃的借刀杀人。
只是他不清楚,代左相眼中看到的并不是草原部落争端,而是哪些部落属于冒犯过大秦,哪些部落老实本分可被拉拢的。
“等北方的那些部落收复后,我们就不缺牛羊马了,到时候让他们依旧放牧为生,中原勤加耕种,用粮食来换取足够的肉食。”赵燕歌道。
至于失败,有热武器在手,他还真没想过。
“这样一来,能管理的过来么?”公孙起忧心道,毕竟就大秦这点人口,还真管理不过来那么大片的疆土。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每逢过冬,来年就会有一大批新生儿降生。”毕竟冬天没有事干,就窝在家里面,平民百姓们可没有贵族们的消遣多,唯一的乐趣可不就是积极造人么。
这点放到匈奴人身上也是一样的,开春以后,他们那里同样也会有一大批新生儿降生。
“相比之下,反倒是粮食才是大问题。”赵燕歌道。
没有足够的粮食,人口生再多也是饿死的下场,这也是赵燕歌没有明文鼓励民间大肆生育的原因。
孩子生下来如果不能负担起他们的责任来,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生。
玉米红薯土豆的产量的确高,但是它们却代替不了主食的地位,而不久之后,真正就被流传下去的主食也就只有两种,一是北方的小麦,二是南方的水稻。
而现在,五谷中并没有水稻的位置,因为北方种稻的少,这个时候的经济文化的发源地基本都在北方,五谷自然也以北方为主。
“要不,你去拜拜你们龙族的青龙老祖,那位可是管种田的。”公孙起对赵燕歌道。
“……你以为我没有试过么。”赵燕歌道。
无奈,专业不对口啊,这要是换了善于种田的真龙过来,恐怕要年年大丰收。
这是属于真龙的天赋加成。
赵燕歌自然是也有的。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慢慢来了,粮食这事是急不来的,毕竟我们现在所食用的粮食也都是多年培植而成的。”公孙起道。
“这我知道,我有这个耐心。”赵燕歌道。
他当然有能力从系统那里兑换足够的新粮种出来给大秦耕种,只是那样一来步子可就太大,上一次带领帝国这么做的前辈,早就凉的透透的了,赵燕歌自然要以此为鉴。
是以,哪怕农家的杂交粮种依旧没进展,赵燕歌也没有要插手的意思。
你的内心很矛盾啊。系统道。
“从本心里,我身为帝王,本应该义不容辞的让自己的子民们吃饱穿暖,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我也有这个能力做到。”
“只是理智阻止了我,告诉我插手越小对这个帝国未来的就越好。”
“与其对他们拔苗助长,还不如让他们靠着自己的力量亲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赵燕歌道。
可是你要明白,没有什么王朝是屹立不倒的,与其把帝国未来的潜力有可能被别人摘了桃子,还不如被你拔苗助长呢。系统道。
历史上,接手前一个王朝的遗产,并为后一个王朝缔造出一个盛世的局面,这样的例子还少么。
“你在和谁说话?”公孙起道。
她能看见我么?系统惊讶道,连忙躲到赵燕歌的身体里不再出来。
原本的公孙起自然是看不见,听不到系统的,可是有了白虎记忆的公孙起和赵燕歌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
就像公孙起之前画的那些衣服款式,就是后世的款式。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辅助系统。”赵燕歌把系统拉出来道。
公孙起目光好奇的看过去,“这就是你们龙族试炼时买的外挂?”
“你们白虎一族没有么?”
“没有,和你们龙族的试炼不一样,我们白虎一族会进行多次的试炼,所能依靠的只有自身。”公孙起道。
听到公孙起说起多次试炼,赵燕歌眉头不禁皱起,“也就是说你以后还有可能再去别的世界试炼了。”
“是这样没错。”公孙起道,“这次试炼遇到你只是一个巧合,如果不出意外,我未来肯定会再次进行试炼。”
赵燕歌听了微微有些不爽,要知道每次试炼记忆都会封印,这就意味也公孙起未来会有可能忘记他。
到时候她和他感情不深,被公孙起冷血抛弃了怎么办?
光是想想自己再次变回光棍龙,赵燕歌心中就凄凉不已。
“那如果你这次试炼成功了?以后不会还会试炼吧。”赵燕歌问道。
“不会了,毕竟多次试炼也只是给我们白虎一族更多的机会,试炼成功自然就不用再继续试炼了。”公孙起道。
和赵燕歌不同,公孙起是天生的白虎一族,所谓试炼也只是让白虎一族在无尽的杀伐中快速成长,上升不了和赵燕歌一样息息相关的龙气上面。
对比龙族的试炼,白虎一族的试炼要轻松的多。
当然,也因为是上战场,白虎一族挂掉的频率也是相当可观的。
天气越来越冷,百姓们基本都窝在炕上不出来,大街上只有权贵这些不惧严寒的还在外面走动,偶尔也会有不怕冷的小孩子出门来打雪仗玩,而咸阳宫内的龙卫处,则是冬天也没停歇下来。
比如兵器锻造处,和烧制玻璃和瓷器这几个地方,火炉燃烧的旺旺的,风雪恐怕还没靠近火炉就被蒸发成水蒸气。
因为这几处暖和,不少人都坐在火炉旁边做活聊天。
围着火炉看了一会,墨家和公输家的人低头商量了一会,然后对锻造处的人道,“我们手上有个东西可以让火势更旺,你们要不要?”
“要,当然要。”锻造处的人听了连忙道。
锻造兵器,火炉的温度很重要,这个问题一直都有困扰。
诚然,传承自以前的锻造技术,他们的火炉温度已经比以前都要高,不管是铁、铜等都会快速的化水,可是对于某些金属来,他们现在依旧拿它们没办法。
锻造处的火炉很大,墨家和公输家的人比划了一下,从外面带回来了一根巨木,联手给锻造处的人炮制了一个手拉式鼓风器,由一根巨木打造,得几个壮汉才能一起拉动,才刚拉了两下,火炉内的温度就升了起来,让锻造处的人喜色连连。
除了鼓风器,墨家和公输家的人在这个冬天还联手发明了更多的东西,大部分是农具,在他们的反复实验中,农具的成本被一降再降。
这天赵燕歌让他们看看能不能做出以水动力来做驱动的水转大纺车,还有能把绣娘双手解放出来的缝纫机等。
纺车是已经存世多年的老物见,几乎能和麻的历史相提并论,在此之前纺车也经过改变,手摇、脚踩,都是一个人就能操作。
只是那样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以一个人的速度一天能织上二两布就算得上不错了,也太过浪费时间,就像那些一针一线的绣娘们,年纪轻轻就眼花的不在少数。
赵燕歌把自己的构想说给两家人听,有机械工厂打底,两人很很快就理解,“陛下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制造出更大的纺车,能够适应工厂的那种类型?”
“和机械工厂的流水线相似却不相同。”
“纺车有模板打底,很容易就能摸索出来,可是缝纫机又是何物?”两家人不由疑惑道。
以他们两家巅峰造极的机关技术,只要往那个方向思考了就能做到,可是缝纫机不同,他们之前想都没有想过。
用机器来代替绣娘们的刺绣,可行么?
时下所谓的刺绣就是一针一线,绣娘们的心血熬成,古板的机械如何代替绣娘的灵活?
“缝纫机是由绣娘操纵的,你们只需要制造出能够缝纫的机器来,绣娘们就会手巧的把那些针线变作精美的刺绣。”赵燕歌道。
两家人松了一口气,还好没让他们钻研刺绣,只需要制造机器。
这样一来问题可就简单多了。
缝纫机不同于水转大纺车,单人就可以运作,只是简单几个小机关,纺车大小,缝纫机比水转大纺车面世的更快。
脚踩和手摇,两种都是从原来纺车身上得到的灵感。
让几个心灵手巧的宫人们试了一下,缝纫机的速度让几个宫人惊喜不已。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67节
“陛下,这个东西真好用。”老宫人们笑着道,手摸着缝纫机不愿撒手。
以往她们千针百线才能绣出来的刺绣只是脚踩了几下就能绣好,几乎省下了九成的功夫,这怎能不让这些以刺绣为生的宫人们感到惊喜。
“这东西也就只有在你们这些专业人士的手中才能发挥出作用。”赵燕歌抚摸着用缝纫机绣出来的精美图案道,这也就绣娘们的手艺了,一般人用缝纫机估计连线都缝不齐。
缝纫机就是赵燕歌为天下绣娘们所准备的一大利器。
之后就是量产缝纫机。
机械工厂久违的再次开工。
第83章
缝纫机的构造很简单,比起机械工厂的第一个大单子收割机,简直就是弟弟般的存在。
听到机械工厂开工,就在工厂旁边的村子立马就反应了过来,不顾严寒的从炕上下来,整个村子的人都纷纷出动。
大一点的孩子在家里面照顾着小孩子,妇人和老人们则全都齐聚机械工厂。
刚从家里面出来有些冷,机械工厂内宽阔,却也冰冷,可是只要门一关,里面的温度还是比外面高的,众人活动着手脚,慢慢开始适应环境。
看到工厂内只有一条小流水线被启动,村长有些疑惑,问道,“大人,我们这次要做什么?”
“这个叫做缝纫机,步骤都给你们拆分好了,原材料马上就要运输过来,这个东西做的越多越好,用不完还能卖,陛下说了,等明年春天了,就开纺织工厂。”
“纺织工厂。”妇人们不由惊呼道。
“到时候肯定会招很多的绣娘吧,我们也能进去么?帮个忙打个下手也是好的。”妇人们道。
比起机械工厂来,她们显然更中意纺织工厂,无它,因为觉得在那里她们才能做的更多。
“缝纫机就是纺织工厂能用上的,纺织工厂现在都还没影呢,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听陛下那么随口一说。”墨家的人道,开始教他们如何安装缝纫机的零件。
村长问道,“既然这样,那还需要更多的工人么?”
“能找的到么?”
“怎可么能找不到,大家这会可都在家里面闲着呢。”村长笑道,随后挨村的去通知。
一听见机械工厂再次开工的消息,周边的村子彻底沸腾,要知道上一次机械工厂开工可是干了没多久就没活了,不过就那短短的一段时间就让大家尝到了不少甜头。
工厂里面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能坐着,每天还管饱饭,比在家里面待着还舒服,周围村民们收到消息,立马就赶往了机械工厂,哪怕是大雪天都无法动摇他们的热情。
这人一多,机械工厂内有了人气,好似也跟着变得暖和起来,村民们纷纷面带喜色的互相打着招呼,而后流水线转动,众人热火朝天的开工。
水转大纺车的体积不小,制造起来比缝纫机难的多,赵燕歌遂把目光放到别的事情上去。
听说皇庄的玻璃大棚不管是棉花还是甘蔗长势都还不错,只是天冷,赵燕歌不怎么愿意出门,就带着公孙起两人一起去咸阳宫内的玻璃大棚溜达了一圈。
哪怕外面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玻璃大棚内的蔬菜依旧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为了保持玻璃大棚内的温度,农家人在玻璃大棚上面盖了保暖的东西,为玻璃大棚内隔绝了外界的冰冷。
诸多已经过季的蔬菜郁郁葱葱的生长着,尤其是青、红两色辣椒,已经连绵成片,有的果树枝头上甚至挂了果。
农家人时常在玻璃大棚内走动,身上的衣服穿的并不多,赵燕歌甚至还听说,要不是玻璃大棚内已经没空地了,农家的人甚至想睡在玻璃大棚内。
见到赵燕歌,一位农家人抱着一个陶盆走了过来,里面栽种着长得笔直的麦苗,“陛下,这是第三代麦苗,是选用最优的粮种培植而成。在第二代麦苗的时候,我们经过各种实验,发现光土地里面生长出来的麦粮食产量是最少的,而在土中添加了草木灰、粪肥等物,产量则会增加,之后我们又实验了污泥和土肥等,还有把豆类和麦苗一同种植,发现属豆类的肥地力最高。”
豆类本来就有回肥的效果,到了冬天地里闲下来,百姓们就会在地里面撒豆种豆,让土地恢复肥力,至于豆子本身的产量,来年能收多少收多少。
“不仅如此,麦苗和豆类混种,豆类的产量也跟着增加了。”
不像那些淤泥和粪肥,豆类是活生生的,和麦苗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把它们放在一起,完全是共赢。
以前百姓们都是地闲了才撒豆子,却没有过豆子和麦子套种,农家的人现在在攻克一亩豆子能肥多少亩麦苗这个问题。
听到农家的人说这第三代麦苗的培育会放在各种各样的豆类上,赵燕歌点头道,“可以试试几种肥力搭配看看。”
在古代是合成不了化肥的,那必须得借助一定的科技才能够做到,古人只知道有些东西能够肥地,却不知道粮种真正缺少的是哪种营养,现在只能一步步的摸索。
等赵燕歌和农家人说完事情,就发现公孙起不见了。
环视一圈,在一处角落看到了公孙起的衣角。
赵燕歌走过去一看,发现公孙起正在看被养在玻璃大棚内的兔子们。
兔子被圈养在笼子里,里面放有青草和清水,此时它们正一个个的吃的兴起,哪怕被人盯着也没有抬头,可能是被注视习惯了吧。
它们的兔子毛并不长,却根根分明,洁白如雪,身材丰腴。
公孙起道,“它们比之前刚进来的时候胖了好多。”
“你要是每天光吃不动弹也会这样胖的。”赵燕歌。
闻言,公孙起朝着赵燕歌挥了挥拳头,她这可不是花架子,打在身上可是真会疼的,见此,赵燕歌明智的转移了话题。
“听人说这批兔子有的已经怀上了。”
“在哪呢?”公孙起好奇道。
“单独一个笼子的就是了。”赵燕歌道。
公孙起找了一下,发现单独笼子的兔子还不少,可能是在孕期的缘故,母兔子比之平常更加凶悍,见到公孙起看过来,不由对公孙起龇牙咧嘴,做出戒备警惕的状态。
公孙起不由唇角一勾,准备回瞪回去,眼前蓦然一暗,赵燕歌伸手捂住了公孙起的双眼,“你是想吓死它么?”
白虎凝视哪里是一只小小的兔子能抵御的了的,尽管公孙起现在是人身,可是身上只要露一点气息,玻璃大棚内的兔子们就不用活了。
“人人都说兔子胆小,我看到的却不是这样。”公孙起道,打开笼子,随手拎住兔子的长耳朵,公孙起结结实实的撸了一把兔子。
原本还很凶悍的兔子到了公孙起的手里立马变的温顺乖巧起来,被公孙起乖乖的抱着,不敢有丝毫的小动作。
公孙起养兔子为的就是它们一身的兔子毛,感受着手中的柔软道,“也不知道兔子剃毛以后会不会变的很难看?”
“反正是没现在好看了。”赵燕歌道。
“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兔子应该就繁衍不少了,到时候把它们分给百姓们,我们定时去收毛。”
相比起兔毛来,绵羊的毛才暖和,只可惜大秦境内没有绵羊,只有精神抖擞,毛发稀疏的山羊们。
北方边关,就在第一批匈奴人退却之后,边关后来又遭受到了数次来自匈奴人的袭击。
伫立于高高的城墙之上,大秦玄色大气的旗帜迎风招展,手中神器在手,边关将领们没有任何手下留情,让公输家加紧做出更多的简易投石机,下方匈奴人被轰炸的人仰马翻。
火药一出,活口难留,看到不少精良战马都随着自己的主人一起身死,城墙上的边关将领们不禁感到肉痛至极,对道家人负责研制出来的火药也有了更深的见解。
这就是一个纯粹的杀器,伤人又伤己。
唯一让他们感到庆幸的就是这个武器是掌握在他们大秦手中的,这个东西要是不小心被敌人所掌控,届时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城墙下方的不远处,被霹雳雷火炸的坑坑洼洼,待匈奴被吓得溃逃草原方向,战事结束后,城门开启,大秦士兵们纷纷出城去捡那些马匹的尸体。
这些可都是肉食啊,最近他们天天都有马肉吃,简直都快要幸福死了。
偶尔会有没有断气的敌人也会被士兵们带回军营里负责拷问有关于草原的情况。
如果是以前,那些嘴硬的人死活不开口,一个用刑过重,人一不小心就死了,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自从大秦后方送来了麻沸散,那些俘虏们就被带到了医者们的帐中,日子过得可以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明明感觉快要死去,却还是被人用各种手段留下来,这让那些进了医者帐中的俘虏们感到无比的惊恐。
尽管医者们的手段属于他们眼中的常规操作,可是却对这些连百家是什么的匈奴俘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身体突然不受控制了,明明还存在,却感觉像没有了一样。
也就是大秦士兵们偶尔会听到医者们的讲解,知道这是医家的一种治疗手段,要不然心里也会跟着一起发怵。
只是血腥归血腥,另类归另类,治疗手段也是真的好,并且还不怎么疼痛。
“诸位,你们说,人和人的器官能够进行互换么。”一名医者看着从死者身上刚摘除不久的新鲜器官道。
众人不由来了兴趣,“要不试试看。”
“等等,我说,我全都说,我告诉你们关于大草原的所有事情,过后你们给我一个痛快好不好?”一个浑身被炸伤,却依旧被医家的人救活下来的草原大汉流着泪水说道。
他的态度让医者和军医们疑惑不已,“他怎么了?”
“难道是把我们当成拷问的人了?”
“怎么可能,我们明明那么温柔。”一名军医不赞同道,要知道为了救下这些人,他们可是连珍贵的麻沸散都动用了呢。
当然,从这位病人身上收集到的医家资料也是可观的。
被“温柔以待”的俘虏们“……”
如果说这都能算做温柔的话,那么所谓的酷刑就是“春风”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