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赵燕歌收到信的时候就知道这事早晚得来,在回信中,赵燕歌明确表示自己是晚育的一员,怎么都得二十岁左右才会选择要孩子。
为此,赵燕歌还让秦三世委婉的向太上皇后传达一下,他们抱孙子的时间可能会晚上一点。
秦三世收到赵燕歌的回信后心中不由猛的一塞,不由冷笑道,“还晚育,说辞一套一套的,你怎么不晚婚呢?”
晚婚就意味着赵燕歌会延迟亲政,想清楚这点以后,秦三世头微微发疼。
当天,秦三世就“委婉”的向太上皇后传达了儿子的晚育态度,他这个当爹的收拾不了儿子,那当娘的总可以吧。
“陛下,你这是什么意思?在幸灾乐祸么?儿子之所以会有这想法,还不都是被你带坏的。”太上皇后不由生气道。
“什么?我带坏的!”秦三世不敢置信道。
“胡说八道,我可是年纪轻轻就有了那个家伙的。”秦三世反驳道,要知道他可是年纪轻轻就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呢,毕竟他家是真有皇位要继承。
“哼,都怪你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要不然他也不会这样。”太上皇后道。
秦三世非常确认他和儿子晚育这件事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可是架不住太上皇后胡搅蛮缠。
儿子远在天边出不了气,那就只能朝着他不着调的父亲撒了。
想明白后的秦三世顿时明白自己承受了无妄之灾。
那个臭小子,该不会是算计好的吧?
第86章
咸阳宫,赵燕歌对公孙起道,“父亲母亲那边我已经打好招呼了,已经让他们有了心理准备。”
“什么照顾?”公孙起疑惑道。
“咳,是我们晚要孩子的事。”赵燕歌道。
打过招呼,四舍五入一下,就相当于他们同意了。
不同意他也不会被人强迫提前造孩子。
消化完赵燕歌的话以后,公孙起顿时满脸通红,对赵燕歌咬牙切齿道,“谁要和你生孩子了。”
“我是说以后,不是现在,你可以在此期间多给自己做做心理准备。”赵燕歌道。
公孙起忍无可忍,把怀里软绵绵的大枕头扔到了赵燕歌的身上去,而后跑到衣帽间不再出来。
赵燕歌抽空看了一下女医的进展,并不是很乐观,毕竟不是每个医者的妻子都能学会复杂医术的,再加上她们的年纪大了,如今学起医术来非常的吃力。
不过就算这样她们也没有想着放弃,要知道这医术可是能传授给自己女儿的,现在辛苦她们这一辈,以后小的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除此之外,那些医者开始给自家女儿们一些基础医术,有的接受良好,有的对医术并不感兴趣,学习这件事是强求不得的,对医术没有兴趣的孩子自然不能强按头,是以现在开始接受并学习医术的女孩子并不多。
医家如今有自己声图并茂的学习医术,准确率可比他们以前学习医术简单的多,那些有心学习医术的女孩子都非常的努力。
不同于北方动不动就大雪覆盖,南方几乎不下雪,是以南方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雪长什么样子,不过冷是真的冷。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有不少工匠拿着勘探工具出发,“嘶,这天气,土都被冻住了,居然挖不动。”
“南方冬天比北方短,寒冷很快就会过去,到时候就该到我们动工的时候了。”队伍的领头人道。
外面的土挖不动,他们只能打道回府,等待开春土软化一些再说。
再往南一点,就是大秦驻守的南方边界线,和百越交接。
天寒地冻的,郑循身上裹的厚厚的,跟随着一位百越人来到一个小型族群居住地。
这就是他今天前来的目的地,就是说服这个部落归顺大秦。
因为打过交道的次数不少,这次郑循身边只带了两个龙卫过来。
越族的族人身穿着一身不知什么材质却极其艳丽夺目的服饰,不管男女老幼皆是如此,不管是衣着还是风俗,外来的郑循几人都和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
见到郑循又被带来,这个越族的族长不由无奈,只得把客人请进来,族里人好奇又警惕的望着这几个外来人,只远远的看着,没有靠近。
“大人,您又是何必,我们越族是不可能归顺大秦的,这里是我们的故土,我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早已和这里融为一体,如果我们加入大秦,是一定会被迁移走的吧。”越族族长看透道。
“对于这一点循并不否认,只是迁移也有迁移的好处,离开这里,你们能过得更好也不愿意么?”郑循劝道。
这里并不是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多山多林,空气潮湿,还有无数蚊虫,其中不乏有毒的,就郑循所知,哪怕是已经适应了这里环境的越族人每年也不乏死在神秘毒虫之下的人。
说是适应,也不过是逼迫自己继续忍受。
“大人,你们中原有句话不是曾说过故土难离,我们是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也许在你们看来,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艰苦,这里的环境也很不好,可是这是我们的家啊。”越族族长叹息道。
没说的是,这里环境就是他们栖身之所的天然屏障。
就连他们都不能幸免的环境,那些外来人就更没有可能攻破了。
用每年少数的存亡来换取大多数人的生存,总比一股脑的出去这里,被人彻底打散或者全灭的好。
“你们就算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孩子们想想吧,在这里,你们诚然可以存活下去,却也少了继续壮大血脉的机会,而出去以后,不管是嫁还是娶,你们的血脉都比现在要多的多。”
“我翻阅过你们越族这片的历史,如果不出意外,一旦部落的新生儿数量不够,那么未来几十年以后,你们的部落就有可能会彻底消失掉。”这个部落在肉眼可见的走着下坡路,这也是郑循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部落的原因。
“大人说的这点我们又何尝不知道呢,想必我族中已经有不少人被你说服了吧。”要不然郑循也不会每次都能恰巧的被人毫发无损的带过来。
“既然这样,他们如果想要离开,就让他们跟随着大人离开吧,至于我们几个老家伙,则会陪伴着这个地方一同步入腐朽。”越族族长道。
“您误会了,他们并没有想跟随我一起离开,他们对我的提议意动,却说会遵从您的意思,我想,不管您决定是走还是留,他们都会追随于族长您的。”郑循道,说出来的话让越族族长不由一愣。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70节
“……那些孩子,还真是死心眼啊。”越族族长无奈道,这样沉甸甸的信任让他心中感到沉重。
他又何尝不知道外面的好,怕就怕这只是一个计策,把他们一族都带出去密林,而后选择杀了。
可别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大秦和百越之间交战那么多年,什么阴招没有对对方耍过,大秦人多势众,却进不了密林,只能止步于外,而百越呢,尽管人数不多,却忠心又团结,利用密林毒瘴坑杀大秦士兵的次数也不计其数。
双方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也不为过。
刚开始,郑循的游说就像是一个笑话一样,哪个越族都不肯接待,而现在,他们已经把郑循奉为了客人,足以可见他们这段时间对郑循的变化。
只是好听归好听的,越族族长身系一族安危,是不可能在郑循几次劝说之下轻易做下决定的。
这点,郑循心知肚明,毕竟被游说的人换成了他,他也得在心里嘀咕两句。
眼看天色不早,郑循告退,他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一人。
来人身上的服饰和这个越族有些细微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越族族长不由惊讶道,“稀客,稀客啊。”
“哎,你我两个老兄弟就别那么客气了,实不相瞒,我这次是来找你商量一下,拿主意的。”另一个越族族长愁眉苦脸道。
“说吧,什么事?”
“你知道大秦最近才来的那个郑大人么?”
“知道,他前脚刚走,你有事找他么?我派人去请。”越族族长道。
“不不不,这事的确和他有关,但是我不想见他。”另一个越族族长连忙摆手拒绝道。
“果然,我就知道他也找你了。”越族族长了然道。
“他也来游说你了?”
“可不是,说实话,条件我是真心动,但是我就是不敢答应下来,就怕有个万一,成为咱们族里的罪人。”越族族长叹息道。
“我也是这样想的,尽管那位郑大人态度很真诚,可是架不住我们和大秦矛盾重重。”
如果可能,他们当然也不想打起来,只可惜没有如果,他们一个想进,一个不能退,除了打,再没有第三个办法了。
“那你来找我商量什么?”越族族长奇怪道。
“我想和你商量一下,到底该不该带着人跟着郑大人出去。”另一个越族族长迷茫道。
“……我也愁这事呢,能给你什么意见。”越族族长道。
另一个越族族长不由苦笑一声,道,“老哥哥你也知道我们部落的状况,就剩下那些老人和孩子了,如今有人向我们抛出橄榄枝,我们自然是想紧紧抓住的。”
没有足够男丁的部落距离灭亡就不远了,而已经支撑不起部落之名,剩下还活着的人则会去找别的部落,只是青壮年和孩子们还好,到哪里都会有人要的,而老人就不一样了,部落一旦支撑不下去,他们将会失去所有依靠。
“说实在的,听到他说大秦老人和孩子都不嫌弃时,我就心动了。”另一个越族族长道。
“他说的要是真的就好了,这样你们说不定就能免受密林法则。”
密林法则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老人就是最先被淘汰掉的人。
说实话,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毕竟他们是人,有情感,有思想,知道眼睁睁的看着老人在外流浪死去是不对的,可是他们却没有多余的食物去救人。
为了救活一个老人,从而耽误更多孩子们的口粮,那是一笔极其不划算的付出。
生活在这片不易耕种的山林里,他们的粮食只能够让他们舍弃已经没有足够力气的大人,从而去保护那些还年幼的孩子。
比起那些还正在成长的孩子们,老人不管是体力还是潜力都已耗尽,也正因为知道那些老人的命运,另一个越族族长才会对大秦对老人的不嫌弃感到震惊和心动。
“如果能行的话,你就试着和他们走吧,反正你们部落也没多少人了不是么。”越族族长道。
“那你呢?要一起走么?”
“我啊,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定啊。”越族族长惆怅道。
“既然这样,那就以我们部落的名义先去试试好了。”另一个越族族长道,“我们部落最后的口粮和孩子们可就要拜托你们部落了。”
越族族长震惊的睁大眼睛,口中说不出一句话来。
扪心自问,要是调换一下彼此的立场,他也会和他做出同样的选择。
无他,因为他们是族长,就应当身先士卒。
郑大人,你可一定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第87章
南方地处百越的边界线,郑循顶着一身的寒霜再次回来,看到他每天这么辛辛苦苦的出去,又这么晚回来,南方的大将们有些看不过眼去。
“先生何必为了那些蛮夷这么辛苦?”两方对战多年,可没有打出什么惺惺相惜来,边关的众人依旧对百越恶大于喜。
对于郑循去说服百越一事尽管抗拒,却阻止不了,谁让郑大人奉的是陛下的命令呢,说这位大人做错了,不就是在说陛下也是错的么。
“还请将军们入帐中一叙。”
郑循把大将请到自己帐中,给大将做思想工作。
没错,他要一边去说服百越,一边还要安抚他们大秦驻南方边界线的将领们。
要是不把炸毛的大将们的撸舒服了,到时候他的后期工作也难做。
“将军们可知百越一共有多少人口?”
“至多不过一个郡的人口。”大将们说道。
说到这里大将们就生气,百越才多少人啊,而他们秦军呢,足有数十万,按理来说这么长时间了,就是堆也能把百越给堆平了,可是现实就是这么不讲道理,面对南方的天然屏障,他们的人数赫然失去了优势。
有道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都在百越一方,他们只能勉强占个“人和”。
就“人和”的力量现在也被削弱到几乎没有的地步。
主场优势,这才是大秦和百越纠缠那么长时间还没分出个胜负的原因。
“是啊,至多一个郡的人口,却需要我们大秦几十万的将士来戍守边关,这在陛下看来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郑循道,说出来的让南方边界线的大将们感到面红耳赤。
“都是我等无能,辜负了陛下对我们的信任。”大将们不禁羞愧道。
“将军们切莫小看了自己,你们不占“天时”,又没有“地利”,打的艰难完全情有可原,陛下并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郑循道。
“陛下的意思是,待南方被攻打下来以后,这里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们驻守,你们这么多人能够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白白守在这里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难道陛下是想让百越尽快归附,让我们去支援北方?”
“没错,要知道北方边关的匈奴随时准备着来犯,还有长城工程重新启动,都缺少大批量的人口填充,陛下已经不准备在百越身上浪费时间了。”
真要说起来,北方边关的秦军和劳役加起来也不过四十多万,而南方边界线的秦军呢,从一开始就是五十万打底。
可是很显然,人数的优势在南方顶多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却没有办法把百越给彻底的收复。
“可是先生,百越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只怕短时间内他们不会接受您的游说的。”大将们皱眉道。
“我会尽力游说那些规模较小的越族,至于那些规模庞大,并和秦军时常作战的越族,能劝降就劝降,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会选择强攻。”郑循道。
“强攻?”要知道,他们五十万大军都没办法强攻下百越啊。
“你们该不会以为我这次来就带了一张嘴吧?”
难道不是么?
名家厉害的可不就是那一张嘴。
大将们没有说话,郑循却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了这个意思。
“我名家可不讲究“妇人之仁”那一套,我会用尽自己全力游说那些越族心甘情愿的跟着我离开,至于那些实在不愿意离开的人,我也不会手下留情。”郑循道,从一开始他就做好了手染鲜血的准备。
至于为什么一开始不用武力强迫?因为那样得来的归顺并不是真正的归顺,难保未来不会发生反水。
每天都对大将们进行撸毛,总算让那些大将们明面上收起了对百越的敌意。
尽管心里依旧不舒服,可是权衡一下利弊,他们还是选择先看看这位名家名辩的手段。
第二天,郑循依旧找了一位越人为他带路,没有人带路他绝不敢轻易涉足这片神秘地界。
路上,郑循敏锐的察觉到相比起昨天来,今天他这位带路人心情好像很好,话也多了不少。
那种欢快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难道是越族在昨天就已经做好了决定?
越族确实已经做好了决定,却不是郑循想象中的那一支。
在越族族长那里见到了另一位越族族长,得知原来是另一位越族族长选择跟随他一同离开,郑循知道,百越的冰川一角已经被他挖动。
至于全都是老人,郑循并不在意,这就像一个开始,青壮年迟早会有的。
“越族族长,你们放心,出去以后我会帮助你们尽快融入大秦的。”郑循向另一位越族族长承诺道。
“我们自然是相信大人的,要不然也不会跟您离开了。”另一位越族族长道,面上满是信任之色。
郑循点头,为他们罗列出不少新去处的选项,天南地北的郡县都有。
“如果可以,我们还是比较习惯南方一点的区域。”另一位越族族长道,秦军刚来南方驻扎,发生过水土不服的事情他们都是知道的。
“那黔中郡和长沙郡如何?”郑循给出了这支越族两个选项,黔中郡和长沙郡都地处南方,别看在堪舆图上它们离越族近,可是实际距离却有数百里远,这已经算的上是远离故土了。
另一位越族族长艰难的抉择了一下,最后选中了长沙郡名下的一个县城。
“唉,可惜你们这支越族人数过少,要不然我就可以帮你们申请一个新村子,让你们不至于分离。”郑循叹了一口气,不由出声感叹道。
“大人,我们还能居住在一起么?”两位越族族长不由错愕道。
因为按理来说,他们这些越族应该彻底打散安插到别的郡、县、镇、村的,不会让他们有机会再聚在一起。
“当然,我们既然吸纳你们为大秦的子民,自然也得为你们考虑,要知道不同种族之间习俗各有不同,贸然把你们打散融入进去,不管是对你们还是对那些大秦百姓都不好,所谓打散,是指不让你们百越都聚集在一块区域,并不代表会让你们的部落彻底分离。”
“如果给你们建村的话,以后你们的族长就是村长,村民就是部落里面的人,只是你们人数太少,不能成村,肯定是要想办法融入进去一个现成村子的。”郑循道。
两位越族族长听了呼吸急促,对郑循道,“大人,这件事情我们想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不用和族人们分开,那可比他们原先想的情况可好了太多了。
最关键的是,如果他们单独成立村子,人依旧还是熟悉的那些人,他们也不用为了融入新的环境而被迫更改自己的习俗和生活习惯。
“村子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如果你们真的想单独成立一个村子,那么我建议你们去找关系比较融洽,习俗比较相接近的村子一起出去。”郑循言尽于此,脚步稍微轻快的回去了边界线军营。
两位越族族长相对无言良久,“阳谋,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啊。”
他们没有想到郑循还有这一手在等着他们。
人数不够,部落就会被彻底打散融入大秦的村庄去,而人数如何才能凑够?自然是要依靠他们游说去。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71节
百越一向排斥外来人,郑循想要一个一个挖动显然不现实,可是他们自己人出马就不一样了。
相比起陌生需要警惕的外人们,他们自己人的话是会听进去的。
“我说,你们该不会是他们说什么你们做什么吧?跟着那些人出去,你们还能活着么?”一位越族族长满脸不屑道,对郑循游说嗤之以鼻。
他是百越的守旧一派,身上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当年溃逃向南方密林的楚国贵族后裔。
这也是他们绝不能出去的重要原因。
百越地处偏远,被中原地区的人称之为蛮夷,这里的环境隔绝了外界的信息接收,并自成一统,是以这些楚国的贵族后裔并不知道中原地区也有所谓的六国贵族后裔,除了个别的,大部分现在的日子还是很安逸的。
“不管是不是真的,我们都准备要去试试了,接下来我们会留下“信物”,如果我们出去以后平安无事,那样它就可以寿终正寝,如果我们出了意外,它就会死亡,这样也算是我们给百越最后提的醒。”越族族长道。
他们出去以后再回来显然不切实际,不过长年生活在这湿热,遍布毒虫的密林中,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通讯手段。
“哼,罢了,你们想要送死我们也没办法拦,总之我们是不会受人蛊惑离开故土的。”守旧派的越族人道,和两位越族族长不欢而散。
不过也有和他们关系比较好的部落族长留了下来,两位越族把他们信物交给他们,“以半月为期,如果它没死,就说明我们没有被杀死,这样一来哪怕外面生活的苦些也没关系。”
“届时如果我们活下来了,你们也想出去,就派人去密林边缘去找那位郑大人,他会帮助你们的,我们选的新家地方在长沙郡的一个县下,如果能成立村子,会以我们部落的名字取名,可惜,如果没有特殊际遇,我们今生恐怕是再也见不到了。”越族族长道,选择跟另一位越族族长一起出去建村。
大秦能容忍下一个村子聚集就够不错了,今后就算再有人想要出去,距离他们最近的安排恐怕也得要隔上一个县。
届时通讯不畅,道路不好,这一离开,可不就无缘再见了么。
“你们放心,如果大秦真的不守信用,我们一定会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那些族长把信物收起来道,语气凶悍。
“赌一把吧。”
他们已经做好了所有心理准备。
等郑循再次来的时候,他们两个部落老人连带着孩子都一同收拾完毕,“诸位走吧,我已经给边界线那里的人打过招呼了。”
两支越族人拘谨的点点头,尤其是妇人和孩子们,越接近密林边缘就越紧张。
出乎意料的,密林边缘驻守的人并不多,起码人数比不过两支越族的人数,数量的优势让越族人不由放松了下来。
郑循叫来杂家和名家的晚辈,让他们带领着这两支越族前去安置,尽管早就知道郑循不会跟着一起去,两位越族族长的心还是有些慌乱,就好像一下少了主心骨一般。
毕竟他们是被郑循说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