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只是底层的百姓们也穷啊,只能偶尔救济一下,却救济不了他们一世。
不过好在东讨一口,西讨一口,只要每天勤快点,还是能混上一顿饭的。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73节
真正能让他们感到危机是冬天,他们没有屋子住,遮挡不了外面的风雪,身上衣衫单薄,一到冬季,被冻死的乞丐不计其数。
不过好在这个冬天他们也找到地方学着用泥巴搭了一个炕,又勤快的从林间捡了柴火囤积着,这个冬天有炕做后盾,尽管他们的肚子还很饿,却从冰冷的冬天支撑着存活了下来。
雪刚化,他们就踩着草鞋去外面寻找吃的,老的小的,每一个都衣衫褴褛,瘦的露出身上的皮包骨。
各个郡县的官员看到这样的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就算给他们重新安排地种,他们也干不动啊。
“要是郡县也能办工厂就好了,这样一来,哪怕没有地种,那些人也饿不死了。”有郡守呢喃道。
身为父母官,他们对此情况感到非常心痛,却也想不出安置他们的妥帖办法。
赵燕歌看到下面送上来的报告,让那些郡守想办法把他们郡里的收入给平均一下,比如把那些为富不仁,却没闹出人命案的富人们给薅薅羊毛,用来给郡里增加创收,那些贫困家庭稍微救急一下,不需要帮助太过,确保他们能活下来就行。
至于那些被统计上来的乞丐们,赵燕歌没有让他们管,说是另有安排。
有的郡守提出在他们郡里能不能也开办一个机械工厂的提议,赵燕歌沉吟一下,给所有郡守回复道工厂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要盯着机械工厂,各个郡可以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来开办不同种类的工厂。
比如你管辖的那片区域水果种类多,可以办一个水果加工厂,善纺织的可以办一个纺织加工厂,如果实在没有特色,还有最基本的粮食加工厂,把粮仓里面的粮食变成现成的食物,然后运输到北方边关。
工厂为国企,地方负责制作,至于销售和贩卖等问题,则由中央派人去做。
这种行为算是为地方创收。
收到赵燕歌回复的郡守们纷纷心动,连忙下访去寻找自己管辖范围的地方特色,有些工厂需要专业人员,比如纺织加工厂,可有些却不需要,这样一来,他们郡那些还能活动却没有了太大力气的老人们就派上了用场,当然,还有半大已经懂事的孩子们。
这种攸关家庭生计创收的事情,不管是家长们,孩子们还是官员们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为此,赵燕歌也对雇佣童工这件事情保持沉默,只是严格定制了的工资发放,确保那些干了活的孩子们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报酬,而不是因为年幼的问题而被人欺压克扣。
那些原先在大秦施工队干过的人过完年以后也迅速的从各自的村镇成群结队的出发,待雪化后,施工队里已经回来了四十万人,大秦的修路工程重新开工。
稷下学宫,翁老和代左相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摆放着一个桌子,桌子上面,红泥小火炉正煮着茶水,茶水正沸腾,“咕嘟咕嘟”的声音不停的响起。
在一年之前大秦都还没有喝茶的习惯,可是自从赵燕歌开了头,茶的味道越品越香,从此就成了上流士大夫和百官们的心头好。
把茶水倒入茶杯中,两人仔细品尝回味着。
“大人,这个计划老朽想邀请一个人加入。”翁老道。
“莫非是翁老你口中的那位师兄?”代左相问道。
“是,大人也知道我纵横家的命运,实在有些坎坷,为此我师兄当年只让我一人出山,他则留在鬼谷,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再发生同门相残的事情。”
“如今秦一统天下,我们自然就不再需要面对那个残酷的问题,唯一让我感到愧疚的是我走出失败的时间太长,也太晚了。”要是他能早点解开自己的心结,是不是就能早点和自己的师兄和好如初,也不至于两人都蹉跎成了现在的华发老翁。
“纵横家的本领我自然是相信的,那么此事就拜托给翁老和翁老的师兄了。”代左相起身,朝着翁老躬身拜托道。
“大人请放心,我师兄弟二人一定会完成劝服匈奴的任务的。”翁老道。
每一个纵横家都是能搅动天下大势的风云人物,更别说两个纵横家联手的威力了。
而且不同于需要怀柔手段的百越,北边的匈奴你越软弱他们就越不会信服你,反倒是你手段强硬,他们打不过自然就会臣服下来。
初春万物复苏之际,北方边关会进攻草原,向对方亮亮拳头和肌肉,以后才会有更好的谈判余地,是以翁老对北方的战事是一点都不着急,反而套上马车,装了一大车的东西往鬼谷的方向驶去。
鬼谷,是一座山的名字,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云鬼谷,只是不同于别处,大秦当初的搜山行动并没有打破这片山林的宁静。
翁老到的时候就看到山脚下多出了一个守林人,守林人的身后搭着一个屋棚,屋前有水,此时正于河中汲水烧水喝。
如今大秦大大小小的山林山脚下都能看的到守林人的身影,他们主要职责就是看护山林的火灾,一到山林发生火灾,就立马跑到附近村庄去通知大家一起灭火。
见到一位老者驾着马车而来,守林人连忙迎了上来,问道,“老丈这是要去哪儿啊?”
“进山。”翁老看着这座隐藏在云雾迷蒙的云鬼谷道。
“进山做什么?”守林人不禁奇怪道,觉得老丈一大把年纪了,肯定不是去山里打猎的。
“回家看看,顺带请人出山。”翁老道。
“出山?难道说鬼谷里面有人的消息是真的了,只是怎么一直都没见过啊。”守林人突然想起,他们这片区域的流传,相传,鬼谷里面的确居住着一位隐士,只是他们从来都没见过,就只当是一个传说,没放在心上过。
“鬼谷另有出路,这里山路崎岖,并不是过人的老路。”翁老道。
“哈哈,我倒觉得还行,反正我也只是守在山脚下不进山里去。”守林人笑道,随后目送着翁老驾车离开。
直到老者的背影变小,守林人笑着准备回屋的时候,然后发现他眼前的老者连带着马车一同消失不见了。
是真的不见了,就那一瞬间的功夫,守林人使劲揉了揉眼睛,连忙追上去,发现那辆马车的确不见了踪迹。
“难道这就是村里老人说的阵法么?还真是神奇。”守林人没有想到自己也有亲眼见到阵法的一天。
不过因为他并不懂阵法,只是原地摸索了一会,没有收获就又回去小屋继续看守。
入了阵法,是一条宽阔的青石路,道路蜿蜒而上,坡度是一点点增加的,让马儿上去的并不是太困难。
一间竹林内,一个青袍少年手持竹简坐在石墩上,头正一点一点的打着瞌睡。
突然,他猛的抬起头来,左瞧右看道,“师兄,你有没有听到动静?我怎么感觉有人来过来了?”
“什么动静?该不会是你做梦梦到的吧。?”白袍少年长发披肩,手中正用竹刀对着一片竹子专心致志的刻着字,听到师弟的动静头也不抬道。
“我总觉得好像有人过来了。”说完以后,青袍少年自己都觉得不靠谱。
他和自己师兄这二十几年间,哪里来过一个客人啊,拜访最多的就是山林的鸟儿们,应该是他的感觉出错了。
“马上就到下山采买的时候了,你该不会想着出去玩吧?”白袍师兄道,一脸的了然。
还不待青袍少年脸色涨红,握拳想要反驳之际,就见白袍少年放下手中的刀刻工具咻的起身。
“有人来了。”白袍少年道,他听到了马车由远及近的声音。
“有人来了?!会不会是师傅出去买东西回来了?”青袍少年道。
整座山林最有可能的就是他们的师傅了。
“不是师傅。”白袍少年道。
“师兄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咱们的师傅就在你的身后。”白袍少年看了一眼自家师弟道。
青袍少年吓了一跳,连忙回身道,“师傅,你怎么走路没声啊?”
“好了,别贫了,你们去迎接你们的师叔吧。”隐者道,和翁老相差无几的年纪,头发却黑白相间,此时正梳的整整齐齐,并插上了一枚许久未戴过的发簪固定住自己的头发,一身宽大的袖袍在风中飞扬,风骨自现。
看到自己师傅和往日形象来了一个大变样,两个徒弟眼睛看的都直了。
“还不快去?”隐者皱眉道。
“是,我们这就去。”师兄弟两人回神道,连忙向山下跑去。
“师兄,我们居然还有师叔,真是不可思议。”青袍少年惊诧道,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家师傅还有一个师弟在,他们居然一次都没见过,这岂不是说师傅和他师弟也多年未见了么。
白袍少年想的比自己师弟多一点,鬼谷从来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他们的师傅,师叔既然不住在这里,那就说明师叔当年并没有得到鬼谷传承。
一想到鬼谷代代相传的命运,白袍少年心中就有些惆怅。
命运,就真的无法改变么?
他不想他们师兄弟两个任何一个老死在这山中。
到了半路,两个少年看到一位精神抖擞,巍冠博带,打扮的分外精致和隆重的老者驾着一辆马车过来。
见到他们两个,老者不由一笑,“你们就是鬼谷新一代的传人吧,我是你们的师叔。”
“师叔,师傅让我们过来迎接你。”白袍少年笑道,身上一脉相承的风华让翁老仿佛看到了数十年的师兄。
两名少年一白袍,一青袍,宛若青白柏杨一般,身上的气息朝气蓬勃。
再往前,那四位纵横家又何尝不是如他们现在一般,也曾朝夕相处,同门情义笃定。
只可惜当时乱世纷呈,他们为了各自心中的明主而把谋策对准了双方。
“我师兄这些年可还好?”路上,翁老问道。
“回师叔,师傅这些年很好,昨天还用了三大碗饭呢。”青袍少年道,看这位第一次得知,也是第一次见面的师叔很是稀罕。
听见师弟把自家师傅形容的跟个饭桶似得,师叔明显开心的笑容时,白袍少年只想抚额,过后师傅要是给师弟来一场竹笋炖肉,他是拦还是不拦呢?
竹林间小屋数间,却并不简陋,看到熟悉的风景和布置,翁老眼中不由闪过一丝追忆,却在看到那个已经苍老却依旧腰杆挺直的老者后定住,“你的头发怎么还有黑的?”
“山中首乌有黑发的效果,你不会忘了吧?”隐者看着自己这位师弟面色不善道,该不会离开鬼谷多年,他这位师弟荒废了学识?
“知道归知道,我没常吃过。”翁老心情复杂道,本以为会看到一个不修边幅的糟老头子,却没想到这位年纪比他大的师兄看上去比他还要年轻。
“看来你这些年在外面混的还算不错。”隐者看着翁老的衣着满意道。
有些衣服是有规格和阶级的,翁老这身衣服显然不是平民能穿的上的。
翁老被自己师兄说的有些心虚,要知道他可是荒废了数十年的光阴呢,明明学问没有落下过,心底却还是有些发虚。
“一般一般,我现在正在稷下学宫内担任老师一职。”翁老状似谦虚道。
他师兄隐者听了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让你当老师,这不是误人子弟么。”
翁老“……”
几个意思?
你能教徒弟,我却教不了学生么?
翁老心里不服气,正想着和师兄好好的辩论一番,就听到隐者让他的两个徒弟给马车卸货。
想到他带来的一大堆东西,翁老不禁气顺了,腰杆也挺直了,底气十足道,“师兄,这么多年你的书籍用的还是手工刀刻吧,师弟这次可是给你带来了很多好东西……”
“活字印刷术是吧。”
“还是你给我送来了一套瓷器?”隐者期待道。
翁老“……”
“为什么你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长年待在鬼谷,你的信息不应该这么流通才对呀。
第91章
“呵,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虽然我不太爱出去走动,但是不代表我与外界与世隔绝。”隐者道。
“走吧,进屋坐坐,有些东西我只能知道一个大概,你不是在咸阳当老师么,给我好好的讲讲。”隐者招呼着翁老入内一叙。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74节
白袍少年和青袍少年上手把马车内的东西都搬到屋子里面,没一会就堆积了半个屋子,这一次翁老带来的东西可不少,活字印刷模具带回来了几百个常用的,更多的生僻字没有多余的位置装。
至于隐者所期待的瓷器,没有,翁老自己手头上都还没有一套呢。
“按照师兄你以前的习惯,不是不喜欢打听外界的消息么。”翁老坐下对隐者道。
“我在山中静坐时发现天下大势发生变动,这才升了一探究竟的心思的,只是那个时候咸阳城动作不显,我刚开始也没往那方面去想,可是谁能想到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整个大秦的格局都为之一变。”隐者不由感慨道。
翁老道,“这些都是四世陛下弄出来的,说真的,他的很多东西和政策都动摇了那些贵族们的根基,师兄你是没看到咸阳的那些贵族们,现在要多老实就有多老实。”
“也就是四世陛下,你要换一个来,早就被那些人啃的连骨头渣都不剩了。”
隐者道“无非就是阶级层次的碰撞而已,那些世家贵族们的确很强,可是他们却强不过皇权去,帝王手掌大权,又有大义之名,那些贵族的失败是注定的。”
“不过也不是每个帝王都有得罪那些人的勇气的,四世趁着这个时机斩断他们的根基刚刚好。”
早一点,大秦尚未稳定,动了那些人不免会元气大伤,晚一点,那些人势力扩大,牵扯甚多,动手后难免会尾大不掉。
“是么,可是我倒是觉得不管在什么时候,那些人陛下也是想动就动的。”这无关于格局和局势,而是一个帝王的本性,赵燕歌本身属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就像朝廷上被斩杀的那些贪官污吏,顶替他们的人一到,那些人就迎来了自己本该的下场。
隐者没去过咸阳,翁老却是和赵燕歌接触过的,对此隐者自然是相信自己师弟判断力的,“这么说来秦四世的身上已经具备了帝王的胸襟和魄力。”
“这样的君王只要不昏庸做出一些糊涂事来,那绝对是一代明主。”这样的存在,哪怕是在战国时期都属于非常耀眼的,门下一定会有很多人投奔效命。
“听说秦四世在咸阳城聚集百家,这事可是真的?”隐者问道。
“是真的,不管是朝堂稷下学宫还是龙卫内,诸子百家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翁老道。
尤其是稷下学宫内,那些不怎么去朝堂,却喜欢深研学问的百家大佬们几乎全都去了稷下学宫挂名,偶尔兴致来了就会给学子们授课,可把稷下学宫的学子们给激动的嗷嗷叫,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稷下学宫内真的言论自由?”
翁老仔细回想了一下,道,“目前还没有遇到稷下学宫内不能讨论的事情。”
就这一点,才是吸引那些百家大佬们去稷下学宫挂名授课的最重要的原因。
到了他们那种程度,人间名利和财富已经不被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反而更加追求精神上的释放。
不得不说,就连翁老自己都觉得稷下学宫那个地方待的舒适无比。
隐者道,“一个帝王如果不限制言论的方向,不是太过愚蠢就是太有自信。”
因为愚蠢,所以不知道言论的力量。
因为自信,才不把那些言论放在眼里。
很显然,秦四世并非愚蠢的人,要不然他去年也不会在大秦弄出那么大的动静来。
师兄弟两人在屋内谈着天下大势,从朝堂到田园,从天文到民生。
翁老终于问到了自己回来这次回来的正题上,“师兄是如何看待北方匈奴问题的?”
“北方匈奴,乃蛮夷之地,人性未开化,身上野性残留,如不及时灭除,只怕有一天会威胁到我中原的百姓们。”隐者道。
他鄙夷北方匈奴的文化,却正视他们的武力值。
匈奴人从小在草原上长大,以马为伴,尤善骑射,他们的实力是高过大秦这种农耕百姓的。
现在匈奴之所以不成气候,那是因为他们的部落太过分散,一旦匈奴像中原一样完成大统一,那匈奴将会成为大秦的最大威胁。
“那师兄可愿意出山,陪我一同去北方走一趟,帮助大秦把匈奴收复?”翁老趁机邀请道。
隐者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师弟,问道,“是有什么底牌让你有自信去收复那些蛮夷?”
“再说,那些蛮夷就算收复了又怎么样?大秦又没有足够的人手管理,还不如先把长城修好,把他们拒之关外。”
“这师兄放心,陛下的意思是,长城要修,匈奴也要臣服,至于管理,只要大秦没有了诸多外敌,人口就会迎来大爆发。”
“所以你这是有底牌了?”隐者不由诧异道,既然连收复北方以后的问题都能想到,那就说明大秦现在的确具备收复匈奴的实力。
可是怎么可能?隐者从的粮食、人口、盔甲、兵器等多方面,怎么都不觉得大秦具备压倒性的实力。
“是大秦的秘密武器,可以让我们横扫整个草原。”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游说那些没有和大秦为敌的部落。”翁老道。
隐者嘴一抽,道,“我还没同意和你一起去呢。”
他的身后,两个徒弟听的是异彩连连,大丈夫谁没有个开疆拓土的梦想,而现在,这样一个机会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要不是不能以下犯上,他们早就摇晃着隐者让隐者答应了。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错过了就未免太可惜了。
他们还年轻,心性还有些浮躁,可是隐者不同,多年的静坐生涯让他面对这种抉择时也依旧不紧不慢,还有心情和翁老扯些别的。
“你觉得大秦能做到哪一步?”
“哪一步我不敢肯定,但就我眼睛所看到的,如今整个大秦都在为了吃饱穿暖而奋斗。”翁老想也不想道。
“吃饱穿暖啊……”多么朴实而简单的一个要求,想让一个人吃饱穿暖很容易,想让整个国家的人都吃饱穿暖却非常的困难。
“既然这样,我就陪你去走一趟吧。”隐者对翁老道。翁老和隐者的两个徒弟眼中浮现出惊喜来。
正当青袍少年激动的想要说些什么时,就听见隐者道,“我离去后,你们要好好待在家里温书,正好,你们师叔给你们带来了活字印刷术,可以用来打发一段时间。”
白袍少年面色僵硬下来,青袍少年睁大眼睛,不敢置信道,“师傅,我们要留下么?”
“是啊,你们留在家里面看家,临走前我会给你们布置好足够的功课。”隐者道。
“就不能带我们一起去么?”
“家里没人怎么能行,与其带走其中一个,惹的另一个心里不舒服,还不如让你们两个一块留在家里做个伴呢。”
“师傅,我和师兄都作伴二十多年了,都快吐了,这次你就带着我们一起去吧。”
“再说师傅您年纪都这么大了,到时候我和师兄也能在旁边给您端茶递水,保护您不是么。”
北方匈奴的地盘,想想就知道有多不安全。
用这个借口,隐者果然有些迟疑。
翁老在一旁劝道,“既然他们想去,就带他们一起去吧,跟着出去长长见识也好。”
隐者这才松口,叮嘱道,“既然你们师叔说了,那就一起去吧,别离开为师身边太远。”
生怕隐者会反悔,两名少年忙不迭的连连点头,然后跑回自己的屋子去收拾东西。
“师兄,你这里果然还是竹简。”看到隐者的书房,翁老果不其然道。
只见书柜里是堆积的满满的竹简,一进来,就有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外面都用上了纸张,可是这里依旧还是竹简。
不同于活字印刷术,这里竹简上的每个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每份都弥足珍贵。
“竹简虽然笨重,却比纸张保存的时间更长,我已经习惯了用竹简。”隐者道,这是从小到大的习惯,更改不了,他也不想去更改。
“额,师兄你难道不知道玻璃么?纸张的确怕水和岁月的侵袭,可是只要用玻璃把纸张隔离开,或者把纸张塞进玻璃内,那样可比竹简保存的时间长多了。”翁老道。
当然,一般时候也用不上玻璃保存,但是咸阳宫和稷下学宫某些重要的东西的确是用玻璃隔离开的。
“看来外面的世道的确变得很快,如果我再不出去走走,只怕就要落后了。”隐者若有所思道。
一行人需要收拾的东西并不多,除了衣服和书籍必不可少外,其余的都能在路上采买,翁老请隐者下山,连带着隐者的两个徒弟,他们这一走,整个鬼谷瞬间为之一静。
山下,隐者把鬼谷入口的阵法变换一下,确保不会把不小心误入的人给困死,就随着翁老离去。
前去匈奴,自然不会只有他们四人。
负责照顾他们的人身穿玄色劲装,队伍整齐排列,一眼望去,不下数百人。
“和传言中的龙卫有些像。”隐者道。
1...4142434445...108
猜你喜欢